出版前言 世尊在經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信是入道的源頭,一切功德都是從信心裡 面生出來的,信心成就了,沒有一樣不成就。為什麼會沒有信心?就是對於事實 真相不了解,只要事實真相清楚明白了,信心才會生得起來! 現代人不信極樂世界的存在,甚至念佛人修學到某個階段,遇到瓶頸,逐漸失去 信心,產生了懷疑,究其原因,就是不了解極樂世界的美好。 極樂世界的美好,雖然難以用言語文字來表達,但它是真實存在著,只要真正實 踐信願行,就可以親證得到,人人有分,無須稱羨。天親菩薩在證得之後,用二 十九樁事情,讓我們認知極樂世界的生活環境及人事環境,如同親臨一般;使我 們生起堅定的信心。不但對西方極樂世界深信不疑,而且對自己的修行也確實有 信心,這樣的修學才真正達到離苦得樂,真正達到法喜充滿。 為了具體認識西方極樂世界,本書以天親菩薩所造的《往生論》為依據,及參考 曇鸞法師的《往生論註》,並以 上 淨 下 空老法師有關極樂世界依報、正 報莊嚴之事的講座,節錄、整理而成。祈願透過此書,能知悉極樂世界的事與理 ,並明瞭如何將經中的道理與教誨落實在日常生活及起心動念中,真正與佛同心 同願、同德同行,如此一來,此生才有往生淨土、不退成佛的把握! 目 錄 前言一 壹、極樂世界的生活環境(器世間清淨)六   一、零度污染的清淨世界(莊嚴清淨功德成就)七   二、無有限量的廣大世界(莊嚴量功德成就)一五   三、充滿愛心的慈悲世界(莊嚴性功德成就)一九   四、普照十方的光明世界(莊嚴形相功德成就)二八   五、隨念而現的自在世界(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三二   六、無高下心的平等世界(莊嚴妙色功德成就)三五   七、觸受生樂的法喜世界(莊嚴觸功德成就)四   八、絕妙自然的獨特世界(莊嚴三種功德成就) 四三    (一)開神悅體的功德水(莊嚴水功德成就)四三    (二)十方無礙的平坦地(莊嚴地功德成就)四七    (三)法音宣流的妙虛空(莊嚴虛空功德成就)五二   九、廣修供養的香光世界(莊嚴雨功德成就)五五   十、破除痴闇的明淨世界(莊嚴光明功德成就)五八   十一、梵音遍及的微妙世界(莊嚴妙聲功德成就)六二   十二、最善住持的正覺世界(莊嚴主功德成就)六六   十三、蓮花化生的奇妙世界(莊嚴眷屬功德成就)七   十四、受用具足的如意世界(莊嚴受用功德成就)七五   十五、永無諸難的安樂世界(莊嚴無諸難功德成就)七九   十六、一生成佛的大乘世界(莊嚴大義門功德成就)八三   十七、有求必應的圓滿世界(莊嚴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九 貳、極樂世界的人事環境(眾生世間清淨)九四  甲、極樂世界的導師(佛莊嚴功德成就)九六   一、妙用無窮的蓮花寶座(莊嚴座功德成就)九六   二、遠超群生的相好光明(莊嚴身業功德成就)一一   三、普聞十方的萬德洪名(莊嚴口業功德成就)一八   四、四大皆空的如來真心(莊嚴心業功德成就)一一三   五、智慧海生的不退菩薩(莊嚴大眾功德成就)一一六   六、勝妙無比的佛中之王(莊嚴上首功德成就)一二   七、備受愛戴的極樂導師(莊嚴主功德成就) 一二三   八、速疾成佛的真實之利(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一二七  乙、極樂世界的眷屬(菩薩莊嚴功德成就)一三三   一、自利利他的大心菩薩(不動本處遍至十方供養化生莊嚴)一三六   二、上供下化的分身菩薩(一念一時遍至佛會利益群生莊嚴)一四二   三、平等遍供的普賢菩薩(一切世界讚歎諸佛莊嚴)一四九   四、慈悲堅固的勇猛菩薩(無三寶處示法莊嚴)一五四 參、普願眾生同生極樂一五七 結語一五九 附註一:《往生論》經文一六三 附註二:天親菩薩簡介一七六 附註三:曇鸞大師簡介一七八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極樂世界的二十九種莊嚴 整理自 上 淨 下 空老法師講席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恭敬整理 前 言 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一切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佛陀除了教我們做人的道理,如 何過幸福美滿的人生,並且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讓我們了解宇宙萬物從哪 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佛陀將這些難題講得究竟圓滿。釋迦 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法門無量,我們選擇淨土法門,目的何在?就是接受 佛教裡面的高等教育,能一生圓滿成佛的教育,這就是修學淨土的目的。 西方極樂世界是怎麼成就的?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阿彌陀佛未成佛之前 ,是一位很仁慈的國王,當時聽到了世間自在王如來講經說法,生了歡喜心,就 發了無上菩提心,捨棄王位,跟佛出家了。出家之後,他的法名叫「法藏」,就 是經上所稱的法藏比丘。他親近世間自在王如來,跟佛求學,想跟佛一樣普度十 方世界一切苦難的眾生,他發了這個大願。 這一發,世間自在王佛就要滿他的願,所以就為他講解十方剎土一切諸佛世界的 依報、正報莊嚴。說給他聽,說了多久?千億歲。而且法藏比丘以五劫的時間仔 細考察一切諸佛剎土,取長捨短,一切諸佛國土裡面好的,法藏統統採取;一切 諸佛剎土裡面不好的,統統不取。換句話說,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憑空想像的,不 是胡思亂想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怎麼建成的?是以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做藍圖 ,最後做了總結,這個總結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就是這麼來的。 因此,四十八願不是一次發的,是在接受老師的教導,參訪十方諸佛剎土,有感 而發,不斷累積圓滿成就的大願。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就變成了一切諸佛剎土裡 面最美好的世界,它是會集十方諸佛剎土圓滿的大成,是最究竟圓滿的修學環境 。 極樂世界成就之後,阿彌陀佛天天教學,迄今已經十劫了,教學從來沒有中斷。 所以極樂世界純粹是所學校,那裡只有老師與學生這兩種人,老師是阿彌陀佛, 學生就是十方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阿彌陀佛對這些學生愛護備至,教學 設施太圓滿了,六塵都說法,無論到什麼地方,都能聽到佛在講經說法。這就說 明為什麼在他方世界修行,要無量劫才能成就,到極樂世界很快就成就,原因就 是那個地方密集的教學、密集的薰修。古人所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薰 修久了,自然就開悟見性了。 天親菩薩所造的《往生論》,是他晚年依《無量壽經》作《願生偈》,具名《無 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亦稱《無量壽經論》,這是他留給後人修學淨土的心 得報告。 《往生論》內容分成兩個部分,前面是二十四首偈頌,後面是長行,就是論,把 偈頌的意思更明白的說出來。偈文一共分成五個段落,也就是「五念門」,禮敬 、稱讚、作願、觀察、迴向,這是天親菩薩修淨土的方法。第一首偈,就包括禮 拜、讚歎、發願三門。第二首偈是說明依經造論是有根據的。第三首一直到第二 十三首,共有二十一首偈,這是五門裡的「觀察門」。觀察門分成三部分:國土 、佛、菩薩,觀這三種真實功德莊嚴。觀國土、佛、菩薩功德莊嚴,其實就是觀 「器世間清淨」與「眾生世間清淨」,也就是國土莊嚴、眾生莊嚴。 「器世間清淨」,用現代話說,就是指極樂世界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天親菩 薩用十七樁事為我們介紹。「眾生世間清淨」,用現代話說,就是指極樂世界的 人事環境清淨,又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天親菩薩用八樁事介紹老師阿彌陀 佛;第二部分,用四樁事介紹極樂世界的學生。器世間清淨,國土清淨;眾生世 間清淨,佛清淨、菩薩清淨,是清淨的世界。天親菩薩以這二十九樁事,將極樂 世界無量無邊的莊嚴美好簡單扼要的說明,非常難得。我們就從這一部《往生論 》來認識極樂世界的殊勝,使我們在這一生念佛能成就。 壹、極樂世界的生活環境(器世間清淨) 首先這是極樂世界的依報,也就是極樂世界的生活環境,依報說了十七種,無量 無邊的功德莊嚴歸納為十七種。哪十七種?一、清淨功德成就。二、量功德成就 。三、性功德成就。四、形相功德成就。五、種種事功德成就。六、妙色功德成 就。七、觸功德成就。八、莊嚴三種功德成就。九、雨功德成就。十、光明功德 成就。十一、妙聲功德成就。十二、主功德成就。十三、眷屬功德成就。十四、 受用功德成就。十五、無諸難功德成就。十六、大義門功德成就。十七、一切所 求滿足功德成就。 一、零度污染的清淨世界(莊嚴清淨功德成就) 天親菩薩觀察極樂世界時,首先讚歎:「莊嚴清淨功德成就」。這一句是總說、 總綱領,此句的「清淨功德」四個字是根本;換句話說,極樂世界的殊勝美好都 是從清淨心來的,清淨是總相,佛就從清淨這個地方生起一切的莊嚴清淨功德。 後面十六種都是從這一句流露出來的,後面十六句講的是細節。 我們在這個世間,得這個人身,確實受到三維空間的限制,我們侷限在這裡面無 法突破,原因是什麼?就是我們有妄想、分別、起心動念這些煩惱。起心動念是 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這三種煩惱障礙我們用真心,所 以我們現在用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是生滅心,真心不生不滅。我們的心 不就是念頭嗎?前念滅了,後念又生,叫生滅心,這是妄心。佛用真心,真心是 清淨心,真心是平等心,真心是慈悲心。我們的心是染污,我們的心是不平,我 們的心是迷惑顛倒。 真心能現,妄心能變,只要會用心,就得大自在,就有能力回歸一真,回歸自性 。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沒有別的意事,就是幫助我們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 圓滿成佛,證得究竟的佛果。 惠能大師見性了,性是怎麼樣的,做了一個簡單的描繪。他說:「何期自性,本 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清淨的,也 就是說絲毫染污都沒有;我們的真心是清淨的,染污的是妄心,不是真心、不是 自性。自性是法法具足,沒有一絲毫的欠缺。自性又能變現萬法,無有一法不是 它變的。 《無量壽經》的經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大乘是智慧,自 性本具的智慧;無量壽是德;莊嚴是相。就是世尊在《華嚴經》上說的,「一切 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自性裡本有的,智慧是大乘,德是無量壽, 相是莊嚴,這是一切眾生自性裡本有的。可見得極樂世界就是我們自己的智慧德 相加上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這樣變現出來的,真正不可思議。 《往生論》的偈子說:「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勝過三 界道,三界就是講我們娑婆世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是什麼相?是污染相,不 清淨。我們這個世界不能跟極樂世界比,因為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極樂世界的人 是法性身,全是法性,跟我們這個世界完全不一樣。我們這個世界是法相土,我 們得的這個肉身是法相身,不是法性。法性不生不滅,絲毫染污都沒有;法相則 是有生有滅,是染污的。 我們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動物有生老病死,它不是常住的,不是永恆的。就是 天界,色界天、無色界天,壽命雖然很長,但還是有生滅;換句話說,它不是永 生,不是永遠不變的存在。但是西方極樂世界建立常然,永遠不會改變,那個世 界沒有生老病死,化生的。身體不生不滅,永遠是這個樣子,永遠是清淨的,永 遠沒有改變的,所以稱為無量壽。 曇鸞法師的《往生論註》上說到,阿彌陀佛在因地時,為什麼發願成就極樂世界 國土的清淨功德?因為他觀察到三界,三界就是六道,是從眾生的妄想、分別、 執著變現出來的。所以六道從哪裡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來的。六道輪迴就 好像蠶作繭一樣,一層一層把自己捆在裡面,沒出頭的日子。三界六道內的眾生 ,因為都處在無明愚暗中,所以看不清事實真相。其實三界是虛偽相,不是真的 ;是輪轉相、輪迴相;是染污相,不清淨;是無窮相,無窮生死,出不了六道輪 迴。三界眾生都是迷而不覺,永遠在六道裡頭冤冤相報,捨身受身,沒完沒了, 這個事情很可怕,沒有人覺悟到。 經上常講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濁」是混濁,就是思想亂了,心 不清淨。「惡」是講十惡,身所造的是殺、盜、淫;口所造的是妄語、兩舌、惡 口、綺語;心所造的是貪、瞋、痴。這十惡哪個人不具足?統統都有。譬如我們 雖然不殺生,有沒有殺生的念頭?其實讓別人生煩惱、怨恨別人,這就是殺心, 殺的事沒有做,但有殺的念頭。雖然沒有偷盜的行為,但是想佔人的便宜,那就 是盜心。所以細細想想,我們每天都在造作十惡的事情,念念不斷起惑造業,所 以長劫不得解脫。 法藏比丘見眾生被繫縛在三界中,受大苦惱,無力解脫,因此生起了大悲心,希 望把這些六道苦難眾生,安置在一個不虛偽處、不輪轉處、不無窮處,得畢竟安 樂大清淨處,所以興起國土的清淨功德。極樂淨土顯現的一切清淨相,都是如來 法身智慧所現,不同於眾生惑業所成,所以永無破壞、永無污染,是為真實成就 。 我們這一生真的要想解脫,實在說只有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好辦法!因為我們的 念頭斷不了,就只能用一句佛號把它壓住,不管這個念是善念、惡念,只要念頭 一起,第二個念頭就換成阿彌陀佛。換句話說,起念只有一念,決定沒有相續的 第二念,第二念就改成阿彌陀佛,這樣念佛叫會念。念久了,確實能把分別執著 妄想伏住,不起現行,往生西方世界決定有分,也就是我們這一生是真正的永脫 輪迴,一生成佛。 我們念「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佛的力量加持我們,不需斷煩惱也能出三界,這 是任何諸佛剎土裡沒有的事情,這叫帶業往生。這句名號也是「無量覺」的意思 ,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古大德 教我們:「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變現的,極樂世界是我 們自心顯現的,所以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跟我們是一體,我們如果想去,哪有去 不成的道理! 極樂世界沒有眾苦,沒有災難,也沒有三惡道,也沒有魔惱,沒有六道輪迴,沒 有生死,不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些事實,連這些名稱都聽不到,真正是安樂的 大清淨修學處所,所以叫做極樂。極樂世界這麼好,是因為阿彌陀佛真實智慧, 我們自性裡頭性德智慧德相依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變現出來的,是十方世界清淨平 等覺所生的。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根源,也就是說它到底從哪裡來的。這是第一 樁。 二、無有限量的廣大世界(莊嚴量功德成就) 第二樁的美好是「莊嚴量功德成就」。這個量是說極樂世界到底有多大?《往生 論》上講:「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這是形容極樂世界大地寬廣不可限極 ,不可限極就是它沒有數量,極樂世界沒有限量。法藏比丘參訪十方剎土時,觀 察到三界狹小,因此興起莊嚴量功德的大願,就是成佛時,國土要像虛空一樣廣 大無邊。 在我們的常識上說地球有限量,太陽系有限量,銀河系也有限量,佛說三千大千 世界也有限量,但是極樂世界沒有限量。極樂世界的正報跟依報是真如本性所現 的相分,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所以清淨無量、壽 命無量、光明無量、國土廣大無量,樣樣都是無量,不可限極。 沒有限量是什麼樣子?中國古人說:「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大,找不到外; 小,找不到內。佛在經上舉個比喻說:「芥子納須彌」,像芝麻粒一樣小的芥菜 子,可以包容很大的須彌山在裡面。這是說什麼?自性,真如本性。極樂世界, 它是自性變現的。《華嚴經》上說微塵裡頭有世界,一粒塵沙裡有大千世界,那 裡頭的大千世界又有塵沙,那個塵沙裡頭又有大千世界,重重無盡。微塵沒有放 大,外面的世界沒有縮小,到微塵裡面看到的世界跟外頭一樣。誰能進去?普賢 菩薩,到小而無內的世界裡面去參學、去供佛、去聞法,真正不可思議!這叫量 ,沒有限量。 我們居住的世界跟西方極樂世界本來是不二的,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起心動念 這些煩惱,它障礙了我們的真心自性,所以我們現在的心量變得非常狹小,連夫 妻兩個都不和,都不能包容。甚至於自己一個人,一個人還生煩惱,自己跟自己 都不能包容。有意無意跟一切眾生結冤仇,怨天尤人,總認為是外面的人來對付 我,其實不是,全是自作自受。這都是心量太狹小之故。 十方剎土的眾生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變現出來的境界是有限量的,無 論空間或是時間都是很狹小的。而極樂世界是自性所現,自性裡頭沒有大小,自 性裡頭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沒有時間就是沒有前後, 所以整個法界是一體。因此極樂世界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都是極樂世界,為什 麼?都是自性。 阿彌陀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現的國土廣大無有邊際,到極樂世界往生的人 不計其數,極樂世界擁不擁擠?沒有看到擁擠。這就是廣大無邊際,非常寬廣, 一點擁擠的現象都沒有。因為國土無邊際,所以不論來生者有多少,都始終如同 虛空一般開闊廣大。 由此可知,心量要大,量大福大,量大智慧也大。小心量的人沒有真智慧,有真 智慧怎麼會有小心量?所以量大是福慧都大,量小福慧都小。特別是修學淨土, 淨土是大乘,大乘當中的大乘,心量不大怎麼能成就?一定要像阿彌陀佛一樣的 大心量,要能包容別人,要能包容一切,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就是自己。 我們這個地球有人滿之患,極樂世界沒有這個現象,極樂世界人再多,每個人感 覺得都很舒暢,感覺得空間很大,為什麼?它稱性。西方境界的環境是性德的圓 滿流露,這個境界我們現在無法想像,只有往生到極樂世界,就知道了。往生極 樂,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止於至善,講到真實的,那就是到西方極樂 世界去作佛,這才是真正止於至善,沒有成佛,不能叫做止於至善。 三、充滿愛心的慈悲世界(莊嚴性功德成就) 為什麼極樂世界無量壽、無量光,國土無量,樣樣都是無量?因為它是稱性變現 的。「莊嚴性功德成就」,這個「性」是性質,就是自性、法性、真實性,用現 代學術名詞,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 曇鸞法師的《往生論註》從三方面來解釋「性」這個字,就體上來說,「性」是 根本的意思,是原因的意思。這個意思說明極樂淨土是隨順法性,不違背一切諸 法的根本,這個根本就是現在所謂的本體,不違背本體。 就因上來說,法藏菩薩於世自在王法會當中,他是世自在王佛的弟子,那時候他 就悟入無生法忍,真正明瞭諸法實相,這叫做「聖種性」。這個時候他就是聖種 性的菩薩,從自性當中發出四十八願,不像凡夫的發願是從意識心發的,所發的 願會變。法藏比丘發的願,不管在什麼樣困苦艱難之下,永遠不退轉、不改變, 他那個願是從自性裡發出來的。極樂世界是清淨因,是與法性完全相應的因緣所 得的,也就是常講的「果中說因」,這個因就是性,是安住在聖種性中修起莊嚴 淨土,這就稱為「性功德成就」。 還有一種說法,「性」也可以講「積習成性」。這個性就是講習性,不是本性。 習性是講法藏菩薩集結無量的功德,他修行的功德與自性相應,所以習性跟本性 相應。法藏比丘在因地的習性如同本性,他的習性跟本性相應。 就作用來說,又說性是必然的意思,是不改的意思。極樂世界所有一切諸佛剎土 去往生的人,沒有一個不是清淨色身、清淨心。安樂國土的清淨性,就像大海的 水性同一鹹味,各種水流入大海,就必定成為同一味,也就是說任何眾生進入極 樂淨土,身心都會轉染成淨,畢竟同證清淨平等無為法身,同成佛道。 《往生論》上教我們觀察極樂淨土的本質,偈曰:「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正道就是平等大道。《維摩經》上說:「平等心是道,清淨心是道」。一切萬 法本來平等,今天我們看到一切法為什麼不平等,因為我們的心不平等;諸佛菩 薩是用平等心,所以看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因此我們要學諸佛菩薩,用清淨心、 平等心來處事待人接物。 中國老祖宗們說本性本善,本性,佛法裡稱作自性、法性。法性就是真心,真心 是愛,真心是大慈悲。慈悲就是愛,佛經不用愛,用慈悲,慈悲是永恆不變的愛 心。世間的愛有情執,它會變的,是無常的,這個愛不是真的。慈悲是理性的, 理智的愛,永遠不會改變,是真的不是假的。它的基礎是自性,自性裡的慈悲不 會變化,所以慈悲稱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就是沒有條件的,真 正到達心境一如,生佛不二,萬法一體,入了這個境界,這叫大慈大悲。 就以我們所住的娑婆世界來說,這個世界因為有愛欲,所以有欲界;因為有執著 、歡喜禪定,入了這個境界捨不得放下,所以有色界,四禪天。在這兒住久了, 就厭煩,不喜歡,不喜歡色了,於是乎就有了無色界天。可見得三界是我們這個 地方眾生喜愛,這個喜愛就是煩惱,是煩惱因而生的,所以古人講「愛不重不生 娑婆」。為什麼到娑婆世界來?貪愛的心太重。如果貪心失去了理性,那就到三 惡道去了,貪心墮餓鬼,愚痴變畜生,瞋恚墮地獄。貪、瞋、痴叫做三毒煩惱, 三惡道就是這樣變現出來的。 六祖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十法界依正莊嚴、森羅萬象,都是一心所現 之物。一切法、一切境界是自己識心變現出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即 所謂「心現識變」。宇宙這麼複雜,相怎麼來的?心現的;為什麼會有種種相? 識變的。心是真如本性,識是八識、阿賴耶識,心現識變。心與識統統是自己, 所以這一切萬法不是自己是誰呢?如果真正能從這個地方體悟,我們的同體大悲 心就生出來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才能生得起來,這是真正的慈悲。這 個慈悲心是從本性裡生的,自然流露的,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清淨平等,對佛 菩薩、對畜生、對餓鬼、地獄,乃至於對一切植物、礦物,一律平等,無二無別 ,真正的慈悲。 所以大慈悲心就是阿彌陀佛的正因,這個大慈悲,第一是建立極樂世界,第二是 接引一切眾生往生彼國。因為阿彌陀佛在因地看到六道眾生輪迴受苦的情形,興 起大慈悲心,發願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不分親疏、高下,平等的對一切眾生 施與安樂、拔除苦難。 「出世善根生」,這一句是雙關語,「出」是出世間,「世」是世間,世間、出 世間的善根都從性功德生的。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 具足」。具足什麼?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那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本自具足,具足智慧、德能、相好,都是自然的,自 性本自具足的。 佛在經上說,善根有世間善根、出世間善根。世間善根有三種,無貪、無瞋、無 痴,即世間所有一切善法都從這個善根生起。如果我們對世間七情五欲真的沒有 貪心;對任何逆境沒有瞋恚;對一切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愚痴,就是有 智慧。如此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沒有一樣不善,為什麼?因為我們有三善 根;換句話說,一切不善都是從三毒發生的。三毒就是貪、瞋、痴,所有一切不 善都從這裡生的。我們要想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從哪裡下手?要從斷三毒煩惱 ,要從培養自己的三善根,從這裡下手,這是世間三善根。出世善根是建立在世 間善根的基礎上,出世善根只有一條,精進。如果真正做到精進,任何法門決定 都有成就,成就的大小與精進的功夫一定是成正比例的。 事實上,要靠自己斷貪瞋痴慢、是非人我,出離三界,的確非常困難。說得容易 ,做起來真難,因為習氣太深了。所以在所有法門裡頭,只有淨土這一門不斷煩 惱可以出三界。唯獨這一門,叫帶業往生,帶業就是不必斷煩惱,就能往生西方 。所以淨宗稱之為「門餘大道」,「門」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餘」 就是以外的,除了這一門之外,再沒有第二門了。 大慈悲是淨土之根,大慈悲就是出世善根,所以說「出世善根生」。這個大慈悲 完全是從清淨心、平等性自然流露出來的,因此叫做「正道大慈悲」。 四、普照十方的光明世界(莊嚴形相功德成就) 阿彌陀佛因地發起這一莊嚴功德的因緣,是因為見到有些佛國土中光明不滿足, 就發起成就國土滿淨光明的大願,彌陀光明遍照十方恆沙剎土。安樂淨土,極其 廣大,無邊無際,而清淨光明無不充滿。所以西方世界稱之為光明世界,稱之為 清淨國土,稱之為大光明藏,也就是所成就的淨土,絕對沒有光明照耀不到的區 域。因此極樂淨土種種的形相,形是形體,相是相貌,清淨光明,無比的莊嚴。 極樂國土中,大地光明,池水光明,寶樹光明,樓觀光明,一切無不光明,萬物 的形相就是光明。 《往生論》讚歎頌曰:「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淨」是清淨,一塵不染 ,就是福德圓滿,「光明」是智慧圓滿。所以到極樂世界是學什麼?就學這兩樣 東西,清淨、光明,福、慧圓滿,圓滿的福慧在極樂世界,福與慧就把所有的形 相完全包括在其中了。我們念三皈依的時候,稱「皈依佛,二足尊」,二足尊就 是此地講的福德、智慧兩種圓滿,這兩種圓滿成就極樂世界的形相莊嚴。 極樂世界的形相功德成就,簡單說就是三樁事情,第一是智慧,第二是福德,第 三是知足,智慧、福德的成就都在知足。不知足的人,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財富 ,他都生活在苦惱的世界。為什麼?他患得患失,得到的怕失去,為這個擔心; 沒有得到的想求,他的心不能安定下來。知足的人心是安定的,是快樂的,知足 常樂。知足的人無求,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個人多快樂! 「如鏡日月輪」這一句是比喻,如鏡、如日、如月、如輪,輪是表圓滿的意思, 日月是光明的意思,這是教我們要怎麼做到清淨光明。「如鏡」,鏡能照見,鏡 之德,照見而不染。我們看鏡子照外面,它有沒有染污?沒有。這意思是教我們 用心要像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一絲毫染污都沒有。我們的心要像鏡子,照 見,沒有一樣不清楚,裡頭乾乾淨淨,一點都不染污。照見,如果記在心裡,常 常回憶它,那就被染污了。照見的時候歡歡喜喜,正在照的時候不染污,照完之 後更沒有染污,不留印象。 佛法是好的記憶也要清除,為什麼?我們才能真正常住在清淨平等覺中。如果不 好的記憶清除掉了,好的記憶還在,我們的心還是不清淨,還是在搞輪迴。不好 的東西沒有了,全是好的,這在三善道,但出不了六道輪迴。善惡的記憶全沒有 ,超越六道了,不在六道,而且不在十法界,在一真法界了。 但是要善惡的記憶不留印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最 好的辦法,就是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之外,善惡全部清理乾淨,我什 麼都不要,就是阿彌陀佛。這真管用,比斷煩惱、消業障容易太多了。一句阿彌 陀佛,煩惱不斷卻沒有了;一句阿彌陀佛,業障不消卻全消了,這個方法多妙! 這是我們要學的。 五、隨念而現的自在世界(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 「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這是說極樂世界的依報環境,也就是今天所謂的物質 環境,物質環境的豐富、至勝。佛因地為什麼興起這一莊嚴?是見到有的國土物 質環境不豐足,而且種種器具不是自然就有,需要製備,受種種辛苦。以此因緣 ,興大悲心,希望國中萬物具足珍寶性,而且自然而現。 《往生論》頌曰:「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珍寶性」,「性」是自性, 就是自性中之珍寶。極樂世界資源太豐富了,從哪裡來的?從自性裡來的。自性 裡的能量、資源,真正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這是說極樂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是 自性珍寶所成,這些珍寶具足莊嚴,莊嚴就是美好的意思。莊嚴上加個「妙」字 ,是指外面的環境完全隨著自己念頭在變化,我們心裡想什麼就變現什麼,真妙 ! 自性裡面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無量的資源,樣樣都是無量 ,它是真的無量,不是假的無量。自性,人人都有,佛有,每個人都有,只是我 們今天迷了,自己自性裡頭本有具足的拿不出來。有沒有失掉?沒有失掉,只是 迷了。怎麼迷的?佛告訴我們三大類的迷惑,第一類是妄想,妄想迷了我們的自 性,第二類是分別,第三類是執著。有妄想分別執著,自性裡頭無盡的這些資源 ,都得不到受用,得向外去求,這很苦! 在極樂世界,「受用種種,一切豐足」,豐是豐富,足是滿足,思衣得衣,思食 得食,宮殿、服飾、香花、飲食,一切需求,應念現前,無不具足。念頭才動, 它就現前。在極樂世界的衣食住行沒有一樣不是心想事成的,想什麼,東西就變 現在面前,這是自性隨緣變現。一切都隨念而現,那還有什麼好貪心的!所以到 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貪瞋痴自然就沒有了,自自然然就斷掉了。 我們這個世間所有一切受用的物質從哪裡來的?是從一切有情眾生福報裡變現出 來的。福報是我們過去生中所修的,修福才能享福,如果不知道再修福,這個福 報享盡就沒有了。所以修得的福報是會享盡的,我們看到許多發大財的人,晚年 貧窮潦倒,這說明他的福報一生當中都保不住。所以必須修善、積德,福報才能 保持長遠。 極樂世界一切受用的物質為何享用不盡?因為是從清淨心裡變現出來的。就像禪 宗六祖惠能大師開悟時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極樂世界的一切受用,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所以能夠自在的受用。而且所流露 出的是微妙珍寶,這裡說的珍寶只是以世間的珍寶做為比喻,實際上是無法想像 、不可思議的莊嚴妙相。 所以西方世界確實是得心自在,因此依報的環境就自在,正是佛常說的依報隨著 正報轉,所以心清淨佛土就清淨;心自在,一切生活受用就得自在。這是「具足 妙莊嚴」。 六、無高下心的平等世界(莊嚴妙色功德成就) 「莊嚴妙色功德成就」,這是說極樂世界依報與正報的妙色莊嚴。依報的莊嚴, 就是物質環境的莊嚴,物質環境不但豐足而且美好。正報的莊嚴是講身心健康, 心地清淨光明,全身放光,這是妙色的根本,一切美好的根本,所以這個「妙色 」是講佛光。為什麼?因為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好,依報決定好。 《往生論》描述極樂世界的妙色莊嚴時說到:「無垢光燄熾,明淨曜世間」。「 無垢光燄熾」,「垢」是代表煩惱習氣,換句話說,極樂世界的光明是從真心本 性裡自自然然生出的。自性裡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純淨純善,所以在這種光的 氛圍當中,眾生的煩惱習氣會消除得乾乾淨淨,真心本性就顯露了,這就是妙色 莊嚴。總而言之,不離自性。 阿彌陀佛為什麼要興起妙色功德莊嚴?因為他在作菩薩的時候,參觀諸佛國土, 優劣不齊,一切國土都不相同,這個不同,換句話說就是不平等。不平等,人就 生起煩惱,就生了是非高下,就會造業受報,所以三途輪轉愈來愈苦。阿彌陀佛 的國土為了避免這些過失,所以他的願望是成就妙色,光燄熾盛,第一無比,整 個世界都是這樣的。所以到極樂世界,高下的心沒有了,心平等了。西方極樂世 界最特別、最殊勝的就是平等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都跟阿彌陀佛平等,身體 一樣,色相一樣,相貌一樣,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相貌統統一樣。物質享受平等, 生活條件也平等,沒有一樣不相等。 如果再往深一層來講,可以說極樂世界是無生忍菩薩淨業所起的,是阿彌陀如來 所指導的、所教化的,這也是佛為我們做增上緣,成就莊嚴妙色功德。證得無生 忍是什麼樣的菩薩?無生忍分三品,下品是七地菩薩,中品是八地菩薩,上品是 九地菩薩。這是七地以上的菩薩,正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阿鞞跋致菩薩。阿鞞 跋致就是無生忍菩薩,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無生忍的菩薩。 「明淨曜世間」,「曜」是明耀,光明照耀,也是顯著的意思。就是說清淨平等 一切受用是非常顯著的,人人都看得清楚,都能受用得到。這就是講明耀兩種世 間,就是正報、依報,正報是有情世間,依報是器世間。「曜世間」,就是照耀 淨土器、情二種世間。 我們這個世間,日月燈光只能照到色相的表面,沒有辦法透過。西方極樂世界的 光照一切事物都是透明的,映徹表裡,照得內外通徹透明。最不可思議的地方, 在光照眾生的心時,能幫助眾生斷煩惱、開智慧、破無明、成佛道,阿彌陀佛就 是以光明來加持眾生的。沐浴在極樂世界的佛光之中,有這樣殊勝不可思議的成 就。 我們念一句佛號,一句佛號有什麼用處?就是把心念平,把心念淨,這個佛號就 得力。否則一天縱然念十萬聲佛號,心不清淨、不平等,雖念佛號卻不起作用, 那就是古人所譏笑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佛號不得力!實在講,念佛號不在 乎多少,蕅益大師說得很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我們有沒有真信、 真願,這才是決定我們能不能往生。品位高下,功夫深淺要緊。功夫深的,名號 能得清淨心,能夠斷煩惱。功夫淺的,這句佛號能伏煩惱,也能使心情恢復到平 靜。所以這句名號是讓我們修清淨心、修平等心,心淨則土淨,只要心清淨,十 方一切諸佛剎土與哪一個相應?與西方淨土相應。 七、觸受生樂的法喜世界(莊嚴觸功德成就) 所謂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這六種法是一切眾生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受用的境界,佛在此特別就六種裡面講「觸」受,以這一種代表其餘的五種。 阿彌陀佛在因地時,見到有些國土雖然有許多的珍寶,譬如《無量壽經》上講的 七寶,金、銀、琉璃、水晶、琥珀、美玉、瑪瑙,雖然有,卻不能用在日常生活 上,這就是在受用上不具足。法藏看到這個情形,就發起這些珍寶在日常生活中 都能受用的誓願。七寶的「七」其實不是數目字,是代表圓滿。怎樣才叫圓滿? 隨自己的意思就圓滿。 極樂世界所觸皆妙,《往生論》上舉例說:「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 勝樂,過迦旃鄰陀」。「迦旃鄰陀」是梵語,是古印度一種草的名字,這個草非 常柔軟、微細,能隨風左右旋轉,觸到它非常舒適,能生歡喜心。用草來比喻極 樂寶物,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就像這樣的柔軟,接觸時心裡不起貪染,用這個來 形容觸受之樂,接觸時能生樂受。這是舉一個例子,其實在西方極樂世界所接觸 的,就是六根接觸的境界太多了,這個接觸之樂也是不可思議。 極樂世界的居住環境全是珍寶,樹木、花草、大地都是七寶所成,眾寶莊嚴。而 且這些珍寶非常柔軟,悅目便身,不像我們這個世界的寶堅硬,只能做裝飾品。 譬如黃金,我們這個世間黃金堅硬,可以做首飾,不能做衣服穿;西方世界的黃 金柔軟,可以做成衣服。我們這裡的黃金,無論在成色、光采上,都不能跟極樂 世界相比。 世間人觸樂的時候,譬如眼貪色,耳貪聲,接觸時就起貪心。西方極樂世界這個 寶性功德草,接觸之後,能增長道心,能生法喜,能讓我們開悟,能斷煩惱,真 不可思議!我們這個世間在享樂裡不能斷煩惱,不能開悟,不能明心見性。不僅 觸受如此,極樂世界的六塵都說法,我們眼見到、耳聽到、鼻所嗅的,六根所接 觸的都能得到最殊勝的快樂。在快樂當中,煩惱自然斷掉了,無明漸漸消失,智 慧開了,本性見到了,這不可思議! 八、絕妙自然的獨特世界(莊嚴三種功德成就) (一)開神悅體的功德水(莊嚴水功德成就) 佛在因地,因為見到有的國土有河流、有江、有海,波濤洶湧;又有大塊的冰隨 著急流而下,衝擊兩岸,使人驚嚇恐慌。這樣濁惡的水,面對它時沒有安和愉悅 的心情;背向它時,又恐怕有大水到來的憂慮,所以發起水功德莊嚴之願。 西方世界的七寶池,寶池很多,遍布極樂世界,這也是十方念佛眾生,生到極樂 世界的托生之處。七寶池的水是隨心所欲,到七寶池裡頭,要深就深,要淺就淺 ,要溫就溫,要涼就涼,要急流就急流,要緩流就緩流。最妙的是,喜歡聽什麼 法,水就出現想聽的法音。 西方世界的水質跟我們這裡不一樣,水能「開神悅體」,開神,就是一般講的開 悟,在這個水裡游泳、沐浴會開悟;悅體是身體感覺得非常的舒適、舒暢。西方 世界的水能把心裡的煩惱、習氣洗掉。寶池的池底是金沙布地,所以它放光,池 底也有光明往上面照,無深不照。寶池的水,它不是死水,它在那裡流動,水的 流動速度,所觀察的是恰恰好,不太快也不太慢。 《往生論》頌曰:「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 寶華」是指蓮花,寶池裡有蓮花,十方世界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是蓮花化生 ,所以西方世界也叫蓮花世界,蓮花都是在七寶池中長成的。 現前我們真的相信極樂世界,相信阿彌陀佛,發願往生,只要這個念頭一生,七 寶池裡頭就長出一朵蓮花花苞。念佛念得愈勤,花就長得愈大,顏色愈好。所以 說「寶華千萬種」,寶池中的蓮花種類很多,大小、光色都不一樣。將來往生時 ,佛就是拿這朵蓮花來接引我們,這朵蓮花上有我們的名字。如果念佛的人退心 了,不想往生淨土,或者改學別的法門,那朵蓮花慢慢就謝掉了,消失了。所以 在極樂世界看到有生有滅的就是寶池內的蓮花,除此之外,一切事物都是不生不 滅的。 到了極樂世界,蓮花還沒開,我們就在蓮花裡面,有佛給我們講經說法,那是化 身佛。蓮花如果一開,所見到的是報身佛,而且我們的身相就跟阿彌陀佛一模一 樣,所以並不是從小孩慢慢長大的,不是的。 「彌覆池流泉」,「彌」是滿滿的,七寶池整個池塘都是這些寶花。「微風動華 葉,交錯光亂轉」,這是讚歎七寶池水面上以及周邊的莊嚴。池子裡面有蓮花, 寶池的周邊有行樹、花草,所有的樹木花草都是無量珍寶所成的,都是自然成就 的。西方世界都是珍寶,是寶樹、寶草,寶性功德草。因為是寶,所以寶都放光 。微風一吹動,那個光就交錯了,顯示得非常之美。 這是說到水功德成就,水功德成就裡面,沒有讚歎水的八德,而讚歎水面上、水 岸邊的這些裝飾。水是本體,周邊的這些花草裝飾是附帶的,附帶的都已經這樣 美了,那水的好處就更不必說了。 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蓮花化生,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我們在沒有到達之前,我 們現前這個狀況,我們的心真誠,我們的願懇切,我們的念佛功夫要非常認真努 力,七寶池裡面的花愈來愈大,光色愈來愈美,這是我們帶得去的。在這個世界 ,無論我們想些什麼、念些什麼、造些什麼,都帶不去,沒有一樣能帶走。帶不 去的隨緣就好,帶得去的就要真幹! (二)十方無礙的平坦地(莊嚴地功德成就) 佛於因地時見到有的國土,崇山峻嶺,有懸崖深谷,高低不平;有茫茫大海,見 不到彼岸;有大片的地沒有人走,十分荒涼。所以興起悲願,成就平坦的大地; 宮殿樓閣的任何一處都能見到十方無數佛國;而且宮殿樓閣的外面,有寶樹寶欄 圍繞,互相輝映、嚴飾。 《往生論》頌曰:「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 「宮殿諸樓閣」,極樂世界的大地,地平如掌,這是平等心現出來的。佛的講堂 精舍,也是七寶所成。七寶能隨心所欲,可以堅固做為建築材料,也可以柔軟做 衣服穿,樣樣都是自然化成的。而往生去的大眾,所居宮殿,住的環境跟阿彌陀 佛一模一樣,真不可思議。 極樂世界的大地有宮殿、樓閣,這些宮殿樓閣是往生到極樂世界菩薩居住修行的 住所。宮殿整齊壯麗,大小不一,形式也不一樣,美不勝收。為什麼會不一樣? 隨眾生的意念而變化的。所以宮殿喜歡在空中的就升在空中,喜歡在地面就在地 面。而且宮殿可以隨身,要到他方世界去,宮殿就像飛行工具一樣,飛到他方佛 世界去了。 「觀十方無礙」,西方世界的宮殿、樓閣能現十方諸佛剎土。宮殿周圍都是寶樹 ,在樹林裡面也能看到十方剎土。換句話說在極樂世界,想看十方無量無邊的諸 佛剎土,到處都能看到,光中都能現這個境界。不但能看到現前,還能看到過去 、未來。極樂世界人六種神通具足,天眼遍觀,天耳徹聽;能看到十方世界,能 聽到十方世界眾生說話的音聲,一點障礙都沒有。有他心智通,眾生心裡才動個 念頭,就知道了。極樂世界是無障礙的世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雜樹異光色」,雜色寶樹遍滿極樂國,樹的品種非常多,光色都不一樣,多麼 奇特美麗。極樂世界的寶樹,或純一寶,或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輾轉合成。見 到這個樹,觸到這光影,都能得大乘的法樂,都能增長福慧,神通自在,也是隨 意所需,應念現前。這些寶樹上覆寶網,樹上面的裝飾是寶網,羅網。樹下面有 欄杆,寶欄,都是表大地之莊嚴。 樹上有羅網,從羅網當中能見到想見的十方世界,想看哪裡,什麼境界就現前, 十方世界六道眾生看得清清楚楚。西方世界無論是宮殿、樓閣、花樹、羅網,都 能顯現十方世界的影像。想看哪一個世界,它就現出這個現象出來,應念現前。 「寶欄遍圍繞」,欄杆是宮殿樓閣外面的裝飾,有欄杆,有道路。欄杆、道路周 遍圍繞,四通八達。因為有神足通,想到哪裡去,念頭才動,身體已經到達了, 比光的速度還快。遍法界虛空界十方諸佛剎土,不但能去,而且能一時去每一尊 佛剎土。一時同去,什麼方式?分身。極樂世界的人都有這個本事,千百億化身 ,有多少佛國土,就化多少身,就變多少身,到那邊供佛、聽經聞法。 曇鸞法師的《往生論註》上說:「如淨明鏡,十方國土,淨穢諸相,善惡業緣, 一切悉現」。西方極樂世界無論正報依報都放光明,都能顯示十方一切諸佛剎土 依正莊嚴之事。光中顯示出來的境界,不但可以看,還可讓自己親身經歷;換句 話說,我們只要到極樂世界,就等於到了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對於一切諸佛剎土 裡的信息,統統能接收到。 在極樂世界能夠見佛,能夠供佛,能夠聽佛說法。哪個世界有苦難眾生,也可以 幫助佛去教化。我們知道這些事情了,極樂世界能不去嗎?換句話說,不到極樂 世界就永遠再糊塗下去了。 (三)法音宣流的妙虛空(莊嚴虛空功德成就) 佛於因地時,見到有的國土虛空中污染混濁;虛空中的聲音濁惡;虛空中出現不 祥的災氣,使心憂慮恐懼。由此興起悲願使虛空處處顯現寶網彌覆的莊嚴;讓國 土的虛空中傳出微妙法音,不但悅耳動聽,而且發人智慧;以虛空莊嚴,使人看 不厭,而且見到時心得安定。 《往生論》頌曰:「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這 是說極樂世界的虛空中不僅有光、有色彩,有無量妙寶裝飾其中,而且到處都能 聞到佛法,不像我們這個五濁世間聞法艱難。 空中莊嚴是講「羅網」,古時候的宮殿是雕梁畫棟,是非常高級的藝術品,所以 建好了之後往往用羅網保護它,怕人損壞,怕鳥到那邊做窩。羅網在古代多半用 銅絲編織的,是透明的,從外面能看得見,但是不能接觸它。西方極樂世界的羅 網莊嚴,不是銅絲,是無量妙寶所形成的,像透明的紗一樣蓋在宮殿上,蓋在寶 樹上。羅網放光,光中有化佛,佛也會說法,莊嚴無與倫比! 網當中繫著有鈴鐺,微風一吹動,發出音聲。音聲就像交響樂一樣的美,音樂裡 面是在宣揚妙法,音聲說法,說的什麼法?想聽什麼法它就說什麼法,這妙極了 。所聽到的法音,經上說了一個總綱領,念佛、念法、念僧,都念自性三寶。三 寶是佛法僧,佛是「覺」義,念覺就是念念覺而不迷,這是念佛;念念正而不邪 ,這是念法;念念淨而不染,這是念僧。法音都是念三寶。 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對於每個人的根性都通達明瞭,他有能力讓每一個不 同根性的人在那裡生活,都感受到意想不到的舒暢快樂,能滿足一切眾生的願望 及喜愛,這才叫真正的殊勝莊嚴。 九、廣修供養的香光世界(莊嚴雨功德成就) 「莊嚴雨功德成就」,這個「雨」字要念「遇」,去聲,當動詞,就是從上面降 落下來的意思。「雨」講的是即時為貴,不需要的時候就沒有,需要的時候就有 。並不是空中布滿東西,而是空中什麼都沒有,想要什麼就變現什麼,一切法是 變化所作。 佛在因地時看到許多世界的眾生,想以衣布地,布舖在地上,讓人不踩到灰塵, 為了什麼?供佛、供僧,這是非常的恭敬。但是眾生福薄,貧困,有恭敬心,沒 有力量做到。所以法藏發起大悲之願,國土中這些物資永遠沒有缺乏,想什麼就 有什麼。從哪裡來?從空中落下來,只要想要什麼東西,就從空中落下來,使國 土能普雨資具,以滿足眾生廣興供養的善願。 《往生論》頌曰:「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天上落下寶花與寶衣,這個「 衣」就是指旗幟、幡幢、寶蓋這一類。這個「衣」是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印度 所講的,印度那時候的衣是一塊布,用現在話說就是旗幟。這些寶衣、寶花落在 地面上,自然就鋪成很美麗的圖案,就好像鋪成一個花毯一樣。而且它是柔軟的 ,人走在上面,腳就落下去四寸,腳一抬起來,它又恢復原狀,它有彈性。我們 不喜歡這個花毯,花就沒有了,地面上乾乾淨淨。它到哪裡去?就像水一樣滲入 地下了。滲入地下之後,天上又落新花,又鋪成新的花毯,周而復始。 空中落下的寶花、寶衣,色彩之多,說不盡。而且它們都有光有香,「無量香普 薰」,這句是莊嚴雨功德成就的重點。西方極樂世界,任何物質都有香氣、都放 光,所以這個世界叫做香光世界,寶香普熏,光明遍照。我們接觸到佛光能滅煩 惱、破無明,聞到寶香也是如此,這個香能把我們無量劫來的煩惱習氣都薰掉。 我們世間的香雖然能使身體舒暢,但是不能斷煩惱、破無明、開智慧,這就是我 們娑婆世界的香與光比不上極樂世界的地方。明白這個道理,才曉得極樂世界為 什麼會有三不退,我們這個地方為什麼會退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我們生煩惱 ,生貪瞋痴慢;西方極樂世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生智慧,不生煩惱,確實沒有 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所以縱然下下品往生也圓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 不退。圓證三不退,換句話說,下品下生的人在西方極樂世界等於等覺菩薩,一 生當中就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真正不可思議,這是難信之法,是他方世界所 沒有的。 極樂世界樣樣都有香氣,這個香妙,妙在哪裡?能滋養極樂世界人的法身慧命, 就是能幫助極樂大眾長智慧、長福德,也就是極樂世界萬事萬物都是幫助極樂大 眾成就道業的。道業就是福慧,萬事萬物統統是增長福慧,消除業障,如此這個 世界能不去嗎? 我們真正相信有這回事情,自然就發心,現在講移民,哪個地方最好?極樂世界 最好。條件很簡單,真信、真想去、真念這句阿彌陀佛,具足信願行這三個條件 ,就可以移民到極樂世界。 十、破除痴闇的明淨世界(莊嚴光明功德成就) 前面講形相莊嚴時,說到光明遍滿國土,整個淨土以光明為相;講妙色莊嚴時, 說到淨土裡萬物所顯現的光焰第一無比,以上所說都是指外在環境的光明。這裡 所說的光明,是指阿彌陀佛的智慧光明。 阿彌陀佛在行菩薩道的時候,參訪諸佛國土,雖然有些佛國的眾生,像羅漢、菩 薩有頂上的圓光,也有身光,乃至於一般人也是有的。所以每個人都放光,只是 光的大小不相同,色彩不一樣。雖然都有光,但是內心仍處在愚癡的黑暗中。所 以法藏發願他的世界,生活環境,依報、正報都放光明。西方世界連地底下都是 明亮的,所以地底下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它不是黑暗的。這種境界不但除物質 上的黑暗,也能除我們的無始的無明,這個功德就大了。 極樂世界沒有日月,所有一切現象都放光,身放光,宮殿放光,樹木花草、大地 、天空都放光,光明世界。它的光明從哪裡來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所現的, 是如來果地上顯現的境界。《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阿彌陀佛住真實慧,真實 慧就是本性裡面的般若智慧,本性裡般若智慧起的光明遍照,就有能力照破無明 。今天的科技再發達,照明工具再殊勝,都不能把我們的煩惱無明照掉,因為那 是從意識心裡變現出來的,那不是智慧。這就是光明的根源不相同之故。 《往生論》頌曰:「佛慧明淨日,除世痴闇冥」。「佛慧明淨日」,是比喻佛陀 的智慧光明像太陽一樣。佛光普照,不但照極樂世界,也遍照虛空法界。阿彌陀 佛的佛光無量無邊無有窮盡,因為我們有業障,所以見不到。如果我們真相信、 不懷疑,就能感受到佛光注照。佛的智慧光明能幫助我們消除業障,增長福慧。 「除世痴闇冥」,佛光的功能就是破我們的愚痴、闇冥。「痴」在這裡表見思煩 惱、塵沙煩惱,「冥」表無明煩惱。所有一切煩惱,在佛的智光之下全都不見了 。痴、冥兩個字就是指這三大類的煩惱,這全是不善業累積的果報。 我們無始劫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業有淨有染,染業裡面有善有惡, 但是惡多善少。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報,不論是福報還是罪報,總不離六 道輪迴,全是自作自受。佛教人要真正了解、明白因果報應之後,就不敢再造惡 業;不但不敢造惡業,警覺性高的人連惡的念頭都不敢想。 所以第一等大善,第一等大智慧,就是把我們的心換成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 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這是第一中的第一,這也是我們造的。我們不造別的 業,專門造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業,這個業叫「淨業」。佛在經上說得非常好 ,「心淨則佛土淨」,往生極樂世界的真因沒有別的,清淨心。我們用這句佛號 來淨化我們的妄心、雜念,讓我們恢復到清淨,這是求生淨土必須要具備的條件 。 十一、梵音遍及的微妙世界(莊嚴妙聲功德成就) 阿彌陀佛在因地時,看到有些世界雖然有善法,但不能遍及世間,所以法藏就想 到,如果能有一種微妙的音聲,這個妙音能普遍讓眾生聽到,音聲不但遠聞,而 且使一切眾生能破迷開悟,所以發起成就此妙聲功德。 極樂世界不但佛說法,風聲、水聲、樹木花草、山河大地全都會說法,這是妙聲 功德成就。因為極樂世界六塵都說法,所以無論是耳根利也好,眼根利也好,鼻 根利也好,不管是哪一根,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具足。因此諸佛剎土眾生往生到 西方極樂世界,個個都能隨其根性之不同,得到圓滿的利益,這是他方世界所沒 有的。 《往生論》讚歎極樂淨土的莊嚴妙聲功德成就,頌曰:「梵聲語深遠,微妙聞十 方」。「梵」是清淨,「聲」是音聲,一切眾生聽到這個音聲,不生煩惱、不生 染著,能得身心清淨,這種音聲稱之為梵音。這是什麼音聲?這是阿彌陀佛講經 說法的妙聲。妙在哪裡?不僅說法的聲音好聽,而且同時想聽什麼,就說什麼。 佛在那裡講,這個人想聽《無量壽經》,聽的句句字字全是《無量壽經》;那個 人想聽《華嚴經》,聽的就是《華嚴經》,這妙,真妙! 不但音聲妙,更妙的是「微妙聞十方」。佛說法的音聲,十方世界都能聽到。曇 鸞法師的《往生論註》上解釋「微妙」:「出有而有故曰微,名能開悟曰妙」。 「出有」,出三有,三有就是三界,出三有就是超越三界。西方世界不但不是三 界,也不是十法界,超越了十法界,它是一真法界。尤其難得的,它是普賢菩薩 的法界。因為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無論是初去的,或是老修行的,都是修普賢大 士之德,所以它是普賢菩薩的法界。這是講「微」的意思。「名能開悟曰妙」, 西方世界一切名相都能幫助人開悟,真是微妙無比! 世尊在經上告訴我們,如果有人能在一生中聽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名詞,聽到 「阿彌陀佛」的名號,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一聽到,阿賴耶識裡已落入種子, 縱然這一生沒有什麼成就,多生多劫之後這個種子會起現行,起現行就是發願求 生淨土。由此可知,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就發願,也可以得生;聽到西方淨土 的名字發願,也都能得生。這是聽到國土名、佛名,都能讓一切眾生開悟的證明 。這是「微妙聞十方」,所以一切諸佛菩薩都弘揚、都稱讚。 十二、最善住持的正覺世界(莊嚴主功德成就) 《往生論》頌曰:「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往生論》共有二十四首偈, 這兩句是二十四首的中心。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阿彌陀佛,如果沒有阿彌陀, 就沒有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沒有一切的莊嚴,極樂世界無量的莊嚴都是從阿彌陀 生出來的。所以這兩句是主,這個地方的「主」跟下一段講的「眷屬」都是說依 報,不是說正報。依報就不是說阿彌陀佛本人,是說阿彌陀佛莊嚴佛土的功德, 所以是「主功德成就」。 法藏比丘見到有的國土,竟以羅剎作君主,以阿修羅為國王,結果全國上下互相 殘殺。而轉輪王出世,寶輪安住在大殿時,天下就太平無事。也就是見到國主有 影響國土的力量之後,所以興起國土常有法王住世,以法王無上最善的智悲力住 持國土。 「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佛已經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是究竟圓滿的佛果, 所以他才能善住持。譬如一個家的主人要是善住持,這個家不敗,世世代代有人 承傳;一個國主要是善住持,這個國永遠存在。極樂世界能永遠存在,是什麼樣 的力量支持它?是阿彌陀佛的願力為主及十方世界往生的念力為助。 阿彌陀佛用什麼方法來善住持?教學,在講堂裡講經說法沒有中斷過,教不厭、 教不倦。每個往生的人親自得到阿彌陀佛的教誨,學不厭、學不倦,同時又可以 化無量無邊身到十方世界去參學、拜佛、聽經聞法。所以到極樂世界緣分無量無 邊,絲毫障礙都沒有。極樂大眾將來的成就都跟阿彌陀佛一樣,都是阿彌陀佛的 化身,一個阿彌陀佛變成無數無盡的阿彌陀佛,才能把這個無比殊勝的法門傳遍 虛空法界。 西方世界的導師是阿彌陀佛,他在一切法裡面得自在了,一切法都通達明瞭,沒 有障礙了,所以稱為「法王」,「王」是比喻,是自在的意思。所謂修因證果, 因圓果滿,因真正達到究竟,果是自然出現,極樂世界就是這樣成就的。所以我 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的自性跟阿彌陀佛相同,我們的煩惱,阿彌陀佛消乾淨 了;我們的業障,阿彌陀佛全化解了,所以現出這樣莊嚴的環境,提供給我們做 修學的道場。 往生到極樂國土的這些眾生,藉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逐漸的把煩惱業障淡化, 自性裡的功德跟阿彌陀佛的願力,跟阿彌陀佛的功德相應,所以極樂世界是愈來 愈莊嚴,永遠不衰不變。自性裡的智慧、德能、相好、神通、道力,確實能在阿 彌陀佛演說當中表演出來,這是最善住持。 極樂世界這麼美好,完全得力於教育,把每個人都教好,好到什麼程度?每個人 都成菩薩、都成佛。成佛就畢業了,畢業就回到常寂光去了,常寂光裡頭沒有形 相。所以諸菩薩往生到極樂世界是有形相的來,畢業之後是無形相的去,這多妙 ! 阿彌陀佛的教學能產生巨大的攝受力,讓人聽了生歡喜心,欲罷不能,永遠想聽 下去,沒有厭倦的時候,原因在哪裡?佛所說的全做到了,妄想、分別、執著真 斷了。 由此可知,現今每個國家的領導人,都希望把自己的國家治理成全世界最好的國 土,要到哪裡學?就在這部《無量壽經》裡面,這是阿彌陀佛以身作則,做出榜 樣來給大家看。可以看到阿彌陀佛的真誠心,看到阿彌陀佛的智慧、理念、方法 、經驗、效果,統統在這部經裡頭。阿彌陀佛是最善住持的典型、榜樣,我們向 他學習,就能養心性。起心動念,一念善心、一念和氣,所生的智慧就能感動別 人。 十三、蓮花化生的奇妙世界(莊嚴眷屬功德成就) 所謂有主,當然就有伴,極樂世界的主是老師、教主,伴是學生、菩薩。西方極 樂世界跟他方世界所不同的地方,就是凡是到那個世界的人,統統是蓮花化生, 這是講生平等。 《往生論註》提到阿彌陀佛於因地時,觀察到有些國土的眾生有生處的不淨之苦 ,還有種姓、地位的不平等之苦。也就是一出生就不平等,生處不平等,住處不 平等,乃至於工作機會都不平等,教育也不平等。不平等,人就有怨恨,怨恨累 積下來就成為刀兵劫,就會有戰爭,劫難! 阿彌陀佛在因地見到這些苦相,所以立志莊嚴國土,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 無論是菩薩去往生的;或是再貧賤的人去往生;甚至於五逆十惡造作重罪的人, 臨終懺悔,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統統是七寶池中蓮花化生,平等的。這個平等 是阿彌陀佛的功德成就,也是我們自己的功德成就,因為我們跟一切諸佛如來同 一個自性,同一個理體。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生處是一樣的,住處是一樣的,生活環境是一樣的,蒙佛教 化機緣是一樣的。大家都是阿彌陀佛的學生,沒有高下,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平 ,因此那個世界是真正名符其實的大同世界,所以稱之為「極樂」。這個名詞絕 不過分,真正極樂世界,因為它平等,沒有任何差別。 極樂世界從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到實報莊嚴土上上品,一律平等。雖有九品差別 ,實際上沒有九品的界限。九品從哪裡分?每個人內在煩惱輕重不相等。除此以 外,生活環境、一切受用,沒有絲毫差別。 《往生論》頌曰:「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如來」是阿彌陀佛,往生到 極樂世界的大眾,每個都是七寶池中蓮花化生的,所以是「淨華眾」,清淨蓮花 裡面的大眾。「正覺華化生」,這是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法會之中的所有大 眾,不是胎生,不是卵生,也不是濕生,全都是化生,而且是蓮花中化生。在七 寶池中的蓮花,它是正覺寶花,是阿彌陀佛的性德變現出來的。大家心地清淨, 沒有爭執,連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這是眷屬平等。 如何能成為極樂世界的眷屬?《無量壽經》上教導我們往生的方法,三輩九品, 還包括一心三輩,不是專修淨土的,是修其他法門或修學不同宗教的人,只要真 信、真願,最後臨終念這句阿彌陀佛,也必定得生。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我們 要相信阿彌陀佛,上從等覺菩薩,下到地獄眾生,都是信願念阿彌陀佛名號往生 的,同一個方法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因同果也相同。這就是眷屬功德成就, 不可思議。 西方極樂世界是學校,只有佛是老師,學生是眷屬,除這兩種人之外沒有第三種 。第三種,那就是臨時到極樂世界去參學、考察的,譬如他方世界諸佛如來來訪 問,諸大菩薩來考察。如果諸佛來,我們把他看成老師;如果諸大菩薩來,我們 把他看作學長。所以這是修行證果最理想的一個道場,再找不到這樣的好道場。 極樂世界很容易去,只要具足信願就能去;品位高下,那只要我們念佛。我真相 信,我真願意去,這就去成了。每天有時間就念佛,別糟蹋時間,這一生當中決 定往生,不做其他的想法。把我們的思想,無論是惡念善念統統清除,好的壞的 一律全清除。心裡只有一尊莊嚴的阿彌陀佛,在心裡面放光,在心裡面住持!我 們每天讀經,聽阿彌陀佛說法,世尊說法跟阿彌陀佛說法是一不是二,怎麼會不 成就! 十四、受用具足的如意世界(莊嚴受用功德成就) 「莊嚴受用功德成就」,受用是什麼?是講日常生活。西方世界的受用,不僅包 括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也包括在其中。六道的眾生,生活相當困苦,精神與物質 生活的壓力很重,縱然心裡想學佛,障礙重重,很難如願,最大的障礙無過於衣 食之累。人在這個世間每天繁忙工作是為什麼?為衣食,非常的辛苦! 阿彌陀佛在因地看到很多世界的眾生,造作殺生、偷盜、妄語等罪業以求得受用 ,結果墮入惡趣受無量苦。又有眾生因為往昔的慳貪等業,感得今生受用貧乏, 忍饑挨餓。法藏看到這個情形,所以發願他的世界一切眾生絕對不要為衣食奔波 ,也不要為住、為吃、為穿發愁,這些供應一切自然,隨心所欲。因此立志使國 土具足受用功德。 《往生論》頌曰:「愛樂佛法味,禪三昧為食」。「愛樂佛法味」,極樂世界的 人都愛樂佛法味,佛法的滋味是什麼?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極樂大眾一切 時中聽聞妙法,陶冶在覺、正、淨最圓滿的境界裡,念念都在感受法喜,所以沒 有人身心生起懈怠、疲倦。這個法喜的能量是直接從自性裡來的,攝取自性的能 量。 我們在這個世間,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受用太多,說之不盡,歸納起來總不外 乎兩大類,一類是物質上的受用,另外一類是精神上的受用。現在人只享受物質 受用,疏忽精神受用,所以富而不樂、貴也不樂。什麼原因?因為精神生活的受 用缺乏。其實真正的精神生活是智慧、是德行,這樣的生活是遠遠的超越世間人 的享受。古人有句話說:「世味哪有法味濃」,這是指世間的享受、受用比不上 佛法的享受。 佛法的享受有法樂,法樂在哪裡?完全在修學當中所體悟到的,教下常說煩惱輕 、智慧長,這真快樂。真正達到煩惱輕智慧長,在世法裡也能得法喜。法喜從哪 裡來的?接受佛陀教誨而來,讓自己的身心跟諸佛如來、法身菩薩融合成一體。 我們得不到法喜,嘗不到佛法的滋味,那是因為我們迷在世間愛欲之中,貪圖眼 前七情五欲的享受。雖然這個享受的時間很短,但是後面的果報決定是三途六道 ,苦不堪言! 「禪三昧為食」,西方極樂世界人的身體跟我們身體不一樣,他的能量怎麼補充 ?他的能量是聽經聞法,而且阿彌陀佛講經教學沒有中斷。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 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精神飽滿,精力充沛,他是法性身。以什麼為飲食?以 佛法,以禪定,以三昧;三昧翻成中國意思叫正受,正常的享受。正常享受不依 靠外面,依靠自性本具的功德能量,用這個來養身體,不向外求,這就自在了。 剛剛到達西方極樂世界的初學者,還有飲食的習氣,會有這個意念。這個念頭一 想,飲食自然就擺在面前。擺在面前,不想吃,只是眼見食物的妙色,鼻聞妙香 ,身體就感受到舒適悅意,自然飽足。受用完畢,食物自然化去,不需要收拾。 西方極樂世界的老修行人,就不再需要飲食了。 所以在西方極樂世界享受,的確是非常自在,用不著操心,用不著經營,不需要 這麼勞苦,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受用隨心所欲,這是十方世界所沒有的。 十五、永無諸難的安樂世界(莊嚴無諸難功德成就) 「莊嚴無諸難功德成就」,我們看到這一句,特別有感受,這個世間災難是愈來 愈嚴重,為什麼?現代的人心不善是一年比一年增長,佛告訴我們,依報隨著正 報轉,也就是說環境隨著人心在轉變。人心都趨向善良,環境就好;人心要是不 善,這個世界災難就會愈來愈多。 現在我們所受的就是一切諸難,無論是貧富貴賤、男女老少,只要住在這個地球 上,就得受,很辛苦!以佛眼來看,六道的眾生這些苦難是永遠不會斷的,為什 麼?因為這些眾生不斷的在造苦因,因不斷,果怎麼會斷,因果相連。 佛法告訴我們,人生在世,一切的際遇都是業因果報。過去世修福,這一生能享 福;過去生中沒修福,這一生就得受苦。受苦不甘心,於是再造業,造業就更苦 ,苦上加苦。幾個人在苦難當中覺悟,斷惡修善的?所以再苦的日子也要咬緊牙 根度過,不怨天、不尤人,每天懺除業障,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可以把我們這 一生苦難的環境轉過來。懂得這個道理,真能轉。佛法裡常說「佛氏門中,有求 必應」,就是說的這樁事情。 我們有苦有難,到佛門裡面來求方法,真有,不是迷信。我們跟佛菩薩磕頭、燒 香供養,佛菩薩保佑我們,那是迷信,那不是真的。佛菩薩是怎麼保佑我們的? 經典上講的道理、方法,我們都能看懂、聽明白,覺悟了,能回頭,回頭是岸! 這就是佛菩薩保佑。 《往生論註》提到阿彌陀佛在因地時,見到眾生的身心有種種苦難,即使稍得安 樂,也會瞬間被奪走,不能保有,因此法藏菩薩立志成就永無苦難而且安樂相續 的國土。 《往生論》頌曰:「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這兩句是講永離諸難。「身心 惱」,身惱,是指饑、渴、寒、熱、殺害等身體上產生的苦惱。心惱,是指由計 較是非得失引起的貪、瞋、痴等心上的苦惱。極樂世界不僅沒有諸難,而且安樂 相續沒有間斷。因為那裡的人沒有邪思、邪見、邪行,這是阿彌陀佛的教育成功 了。 阿彌陀佛是導師,教給我們覺、正、淨,所以決定沒有身心的惱患。那個地方的 眾生,決定沒有害人的念頭,所以那個世界沒有刀兵的災難;沒有是非得失、貪 瞋痴慢,因為那個世界是平等世界,貪瞋痴慢在那個環境生不起來,所以說「受 樂常無間,永離身心惱」。 西方世界人永遠沒有身心的煩惱,不但沒有這些事,連這些名稱都沒有。為什麼 ?極樂世界沒有苦的緣,六根所接觸的境界決定不會生起憂悲苦惱的念頭,所以 這個世界稱之為極樂。 我們想念佛求生淨土,但是念佛的功夫不得力,障緣太多,別人沒有方法代替我 們把障緣除掉。清除這些障緣完全要靠自己,佛法裡有個好方法,就是聽經、念 佛、拜佛,如果一天拜一千拜、三千拜,心定了。禮拜阿彌陀佛,所有一切諸佛 統統禮拜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阿彌陀佛是自性佛,一切諸佛不離自性。我 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把心專注在阿彌陀佛上,一切功德迴向阿彌陀佛,迴向一 切眾生,迴向自性,我們的心量就拓開了,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清淨平等覺就 現前。 十六、一生成佛的大乘世界(莊嚴大義門功德成就) 《往生論》頌曰:「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此 四句是「莊嚴大義門功德成就」,「大義門」是大乘之門。大乘佛法修什麼?真 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極樂世界無比殊勝的果報,就是從這 裡得來的。極樂世界是大乘之大乘,是如來與諸菩薩善根出生的世界。 《往生論註》上說:「國土皆是大乘一味,平等一味,根敗種子,畢竟不生」。 又說:「三界外除淨土更無生處,是以唯應於淨土生」。為什麼說三界外除淨土 更無生處?十方諸佛的剎土那麼多,為什麼一定要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因為生 他方諸佛淨土,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生阿彌陀佛淨土,成佛大概只要三劫、四 劫,太快了!原因是什麼?西方淨土是大乘一味,平等一味;他方諸佛淨土都有 三乘、五乘,不是平等一味的。所以曇鸞法師才勸導我們,應該要往生阿彌陀佛 的極樂淨土。 如果眾生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就等於走進了成佛的大門。因為生到極樂世界,依 止的是無上大乘的導師阿彌陀佛,而且在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下,成就的是大乘 極廣大的智慧、慈悲、神通、辯才等功德;興起的是盡未來際,化現十方普利群 生的事業;行持的是自他二利、周遍廣大的普賢行海,一切時一切處所緣的都是 大乘法,所以生到極樂世界就是進了成就大義之門。 《論註》又說:「安樂國不生二乘種子,亦何妨二乘來生耶」,這是舉一個例子 。西方世界確實沒有二乘,沒有聲聞、緣覺,但是他方世界的聲聞、緣覺可以往 生極樂世界。西方世界也沒有女人,他方世界女人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西方世 界沒有根缺,就是六根有殘缺之人,根缺就是今天講的殘障,西方世界沒有殘障 ,但是十方世界殘障之人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指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二乘人 、女人、根缺之人,但不管哪一個層次的眾生都可往生極樂世界。而且到極樂世 界是得平等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身相完全一樣,待遇完全相同,這是 十方世界所沒有的。 《論註》裡有解釋什麼是「譏嫌名」,譬如這個人心地軟弱,不太勇猛,沒有求 菩提、普度眾生的大心力,就被人譏諷為「聲聞」。又比如男子心量狹小、見識 短淺,被人譏笑為「女人」。或如這個人是非邪正不能辨別,就說他像瞎子一樣 ,瞎子就是殘障,他並不是真的殘障。這叫做譏嫌名。西方世界不但沒有二乘、 女人、根缺這三種名,連譏嫌名都沒有。「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等」 是平等,平等就沒有譏嫌之名。 由此可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的這些人,各個都能勇猛精進。為 什麼?因為親近阿彌陀佛,佛力加持,使我們精神飽滿,意志堅定,不疲不厭, 絕對不會懶惰、懈怠。 阿彌陀佛在因地為什麼要發願成就大義門功德莊嚴?因為法藏見到十方世界有的 國土,雖有佛菩薩等聖賢大眾,但以國土穢濁的緣故,所以將一乘法說為三乘, 很多眾生容易趣入小乘,不能快速成就菩提。其實釋迦牟尼佛在最後的法華會上 ,給大家宣布出來,「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這才把真實義說出來。所以 ,西方極樂世界實實在在是一乘。由此可知,二乘、三乘是佛不得已而說的;三 乘是聲聞、緣覺、菩薩。後人還講了一個「五乘佛法」,那就說得更勉強了。另 外法藏又見到女人有見識短淺、心力不勇猛等等障難,及根缺之人根器不夠的緣 故,難以成就大義。由於見到這些情況,法藏發願自己成就的國土不生二乘種子 ,不出現女人、根缺的現相,而是一味的大乘善根界,大乘一味、平等一味,希 望自己將來建立這個世界,確實就是一乘法,無二亦無三。凡是往生的人一進入 淨土,就能一生圓滿成佛。 西方極樂世界確實一切平等,清淨無染污。其實十方世界沒有一個世界不平等, 不平等是我們自己造出來的,怎麼造出來的?迷而不覺。怎麼迷的?從我執開始 。執著這個身體是我,就有自私自利,就有七情五欲,總的來說,就有貪瞋痴慢 疑這些染污。 貪瞋痴慢疑是根本煩惱,世間所有一切不善都從這裡生出的,佛法稱它為五毒, 這五毒是我們身體疾病的來源,也是我們居住環境災難的來源。貪婪感應的是水 災,海嘯是貪婪所感;瞋恚感應的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不斷上升,這是 瞋恚所感;愚痴感得的是風災,颶風、龍捲風;傲慢對應的是地震,心不平,大 地就震動了;疑,則是對於聖賢教誨的懷疑,懷疑就不信,就不學習,貪瞋痴慢 就出現了,所以懷疑是所有一切罪惡的根本。 我們修淨土,全心全力專注在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上,對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決 定不懷疑,不懷疑是真信,決定求生淨土是專願,這就是大乘善根。所以淨宗確 實是大乘義利之門戶,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大乘義利門。法藏的發願不 是空願,願願都通過五劫的修行,他兌現了,也就是說願願都落實了。 十七、有求必應的圓滿世界(莊嚴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 「莊嚴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這一條實在太殊勝!這十七種莊嚴全是講依報 。依報就偏重在物質上的需求,所需要的沒有一樣不滿足,完全是變化所作,沒 有人設計,沒有人在那邊製造,想要什麼東西,東西就在眼前。不要了,就沒有 了,不需要收拾,不需要儲存,多自在!西方世界沒有絲毫要操心的事情。這是 教導我們,這個世界不能不去。《往生論》的偈子說得好:「眾生所願樂,一切 能滿足」。 佛在因地見到很多國土裡,眾生有願不能滿足,就興起悲心立願要使國土中的人 民,都能隨心所求而滿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滿我們一切所願。一切能滿足, 為什麼?極樂世界是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福慧究竟圓滿的一個道場,生到這裡面, 那也就是我們一切福慧統統圓滿,跟我們有緣的眾生都能得度,這還得了!這個 功德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真正不可思議。 十方世界的眾生都有求不得苦,為什麼不得?有業障。我們所求不能滿願就是因 為有業障,必須業障消除,我們所求就滿願了。所以懺除業障是所求必應的一個 先決條件,一定要懺除業障。過去生中所造的業障已經成了,無可奈何,今天明 白了、覺悟了,從今以後不再造業障。一定要以耐心、善心、真誠不退心去修學 ,認真的懺悔,求佛菩薩加持,我們的善心、善願才能現前。 事實上,我們在這個世間要想消業障,太難!這一生修得再好,這一轉世,來生 就算再得人身,這一生所修行的都忘得乾乾淨淨,來生又要重頭來起。如果遇不 到善知識,誤入歧途,那就壞了。所以曇鸞法師在此地勸我們,唯有求生淨土, 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業障就消得快。 因為有阿彌陀佛的願力、福德力作增上緣,我們生到極樂世界就一切都如意自在 了。壽命達到無量壽,隨自己的心願,願意在淨土住多久就住多久。捨淨土的壽 命生到十方世界度眾生,也是想住世多長,都隨心所欲。而且在淨土想受用什麼 ,隨心裡所想,就自然現前。願意聽什麼法,水聲、雨聲、鈴聲裡就說什麼法。 在樓閣裡願見十方哪一國土,也都自然顯現。或者願意去他方無量佛剎供養諸佛 菩薩,也能一念間遍遊十方,要什麼供養具都隨意化現。這是凡夫作夢也想不到 的。這一往生,仗佛的自在力就一切所求都自在滿足,所以極為勝妙!永離障難 ,各稱所求,滿足情願,使我們能快速成就,證得究竟圓滿菩提。 前面所說的十七樁事是說明西方世界生活環境的圓滿,不僅美好,而且是真正的 圓滿,沒有絲毫的缺陷。這十七種莊嚴都是他方世界裡沒有的,這是講器世間清 淨莊嚴。因為這個緣故,天親菩薩講:「是故願生彼,阿彌陀佛國」,這兩句是 十七種國土莊嚴的總結。阿彌陀佛國土,是值得我們發願往生的。 天親菩薩為我們介紹極樂國土的功德莊嚴,目的就是要增長我們的信心、願心, 發願此生一定求生淨土。真信就會真行,行就是念佛,這就是信願持名,在現前 就能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 貳、極樂世界的人事環境(眾生世間清淨) 前面第一大段,是教我們觀察極樂世界的「器世間清淨」,十七種莊嚴國土成就 ,這種生活環境實在太殊勝美好了。 這一段教我們觀察「眾生世間清淨」,也就是人事環境。「眾生」,小乘教所說 的,就是在六道輪迴裡面,生死不斷,生生死死,這個叫眾生,眾多的輪迴生死 。大乘法所說的,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既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 就決定沒有生滅。所謂生,緣聚現的這個相,我們叫它生;滅的時候,緣散了。 緣聚緣散,實在講這裡面確實找不到生滅,所以這個就是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就 是講的眾緣和合。淨土是大乘法門,所以「眾生」是要用大乘的教義來闡揚、來 說明。 西方極樂世界,它是一個學校,是一個道場,它不是一個普通世界。極樂世界沒 有國王,沒有士農工商各行各業。極樂世界非常特殊,就只有老師跟學生這兩種 人。所以觀眾生世間清淨,又分為二類。第一觀察阿彌陀如來莊嚴功德,第二觀 察彼諸菩薩莊嚴功德。 我們在一生中如果要想有真實的成就,關鍵在善知識,如果能遇到善知識,親近 真正的善知識,我們的增上緣就具足,這個關係非常重大。在西方極樂世界,阿 彌陀佛是我們的增上緣,因此我們對老師不能不認識,不能不了解。天親菩薩一 共說了八樁事情,介紹阿彌陀佛。 甲、極樂世界的導師(佛莊嚴功德成就) 阿彌陀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天親菩薩歸納為八種:一者座莊嚴,二者身莊 嚴,三者口莊嚴,四者心莊嚴,五者眾莊嚴,六者上首莊嚴,七者主莊嚴,八者 不虛作住持莊嚴。 一、妙用無窮的蓮花寶座(莊嚴座功德成就) 我們觀察阿彌陀佛的功德莊嚴,第一個是「莊嚴座功德成就」,這個「座」是指 佛的寶座,為什麼沒有列在依報莊嚴,而是列在正報上?因為這個寶座是阿彌陀 佛願力變現的,這個座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不是真正的像一個臺、一個座,是 阿彌陀佛的化身。這個寶座有種種功德妙用,能放光,光中又化佛,佛又為一切 眾生說法,可見寶座的妙用無窮。 佛因地何以發起莊嚴座願?《往生論註》上說:「見有菩薩,於末後身敷草而坐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人天見者,不生增上信,增上恭敬,增上愛樂,增上 修行」,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錯。 譬如本師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他坐什麼座?生草座。但凡夫見 到這個相,尊重心很難生起來。所以雖然成佛了,世間人不認識他,對他也不恭 敬,也沒人理他。佛一示現成佛,如果沒有人啟請他說法,他隨時就入般涅槃。 幸好四禪天中五不還天的淨居天人,看到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了,他們趕緊下來 請法,所以釋迦牟尼佛才沒有入滅。法藏菩薩看到這個情形,因此才發願成佛的 時候,要以無量大寶王所合成的微妙清淨花臺以為佛座。 《往生論》頌曰:「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什麼是「寶王」?眾寶當中最 殊勝的就稱作寶王。佛的寶座是無量珍寶成就的,並且有微妙淨花裝飾在這個寶 座上,這個是佛座。因為佛的身相大,所以座也大。觀察佛座,然後才知道,坐 在這個寶座上的人是多麼的尊貴。看到那個座的莊嚴,就想到坐在這個寶座上的 人,他是什麼樣的身分,於是對他就起了信心、恭敬心、敬愛之心。 佛的寶座是蓮花座,《往生論註》裡也引用《觀無量壽佛經》上說的來描述此蓮 花座。極樂淨土金、銀等七寶合成的寶地上,有極為高廣的珍寶蓮花王法座。極 樂世界裡有無量無數的蓮花座,其中最殊勝的是佛的蓮花寶座,叫做「大寶蓮花 王座」。這朵蓮花王有很多花葉,每一花葉都作百寶色,花葉上有八萬四千條脈 ,猶如天畫。每條脈裡又有八萬四千光,葉與葉之間有百億摩尼珠王作為嚴飾。 花葉小的,縱廣也有兩百五十由旬,像這樣的蓮花有八萬四千葉。葉上面的每一 根脈都放光,光中有無量無邊的變化。花葉間的摩尼珠,各放千道光明,光明如 同寶蓋,周遍覆蓋在地面上。 花裡面有個臺,此臺是如意寶所成,佛就坐在蓮臺上。花是寶花,臺當然也是寶 臺。在蓮花臺周圍有無數珍寶做為裝飾,當然這些珍寶也都放光。花葉放光,蓮 花瓣放光,一瓣一瓣當中裝飾著許多的珍寶也放光。此蓮花臺自然而有四根極高 廣的寶幢,每一根寶幢,高廣如百千萬億須彌山。從寶幢上披下的寶幔,好像夜 摩天宮的寶幔。寶幔上又有五百億微妙寶珠做為映飾,一一寶珠有八萬四千道光 明,一一光明變作八萬四千種不同金色,一一金色遍滿極樂世界的每一處,而且 處處變化。整個是微妙的佛境界,是事事無礙的境界。 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功德妙用!這全是如來智慧所現的。這只是舉出其中幾項, 這類莊嚴事無法用百、千、萬、億等來計算,所以超出數量,無法測度。 「無量大寶王」是出生無盡,「微妙淨華臺」是清淨不染,是這個功德之所成就 。由上述這些原因,天親菩薩才說如來寶座的功德不可思議,是無量大寶王的微 妙、清淨蓮花臺做為法座。這個蓮花臺真的難思難議! 二、遠超群生的相好光明(莊嚴身業功德成就) 這是「莊嚴身業功德成就」。西方世界教主的身相微妙無比,身的體質是金剛不 壞身。佛在經上說的,阿彌陀佛紫磨真金色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生到 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相好就跟阿彌陀佛一樣,得與佛相似之身,這不可思議。 佛因地見到諸佛示現的劣應身,所以發願成佛時,身相要超過一切諸佛。成了佛 之後,真的樣樣超過諸佛,願沒有虛願,全都兌現了。 《往生論》頌曰:「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故」。「相好」是相貌莊嚴,為什 麼要相貌莊嚴?因為佛的身相莊嚴,大眾看到自然生歡喜心,喜歡親近他,喜歡 聽他說法,喜歡聽他教誨。 菩薩示現成佛之前,要用一百劫的時間修相好,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有很 多種,天台家就四種佛,藏教佛、通教佛、別教佛、圓教佛。前面三種佛都不是 究竟圓滿,要示現成佛得要修相好身。圓教是大圓滿,明心見性,性德完全自然 流露,自性功德之所出生,所以不要特別修相好。自性功德出生身相大,不是三 十二相,像《觀經》上所說的,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 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又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中有諸佛菩薩說法攝受一切 眾生,不可思議!這就是佛的身業功德成就。 「相好光一尋」,這個「光」是講阿彌陀佛身上的常光,不是指放光。「一尋」 ,中國古代稱六尺為一尋;另一個講法,把雙手展開的長度叫一尋,此地我們取 這個意思。《觀經》上說,阿彌陀佛的身高有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其實 身相之大,不是尺寸可論的。所以佛身上的圓光,它的直徑就是佛雙臂展開的長 度,當然也是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其實這不是凡夫現量的境界了。 「色像超群生」,諸佛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的身 相莊嚴不但超過一切眾生,也超過諸佛如來。 《往生論註》上說:「觀無量壽經言,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諸佛如來都已經證得圓滿的清淨法身,法是什麼?法界,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他 的身,也就是他的淨土,身土不二。「入一切眾生心想中」,眾生想佛,佛就現 身。以清淨心想佛,佛就現的報身;以雜染心想佛,佛就現應化身。佛在什麼地 方?無處不在。如來的相好身,唯一由眾生心想而現,不由其他因緣,所以只行 於眾生心想中。 《論註》又說:「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這說的是理,即經上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佛時,我 們的心此時就成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 事,是修德;是心是佛是理,是性德。這個心怎麼作佛?念佛就作佛了。念菩薩 就作菩薩;念五戒十善就作人、就生天;念貪瞋痴慢就作三途,瞋恚心重墮地獄 ,貪心重變餓鬼,愚痴重變畜生。所以統統是自作自受,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自 作自受。「是心是佛」,說的是依著觀想佛身,就從自心顯現佛身,心外無佛。 《論註》又說:「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這是講到最高的,「正遍知」就 是無上正等正覺,智慧大,用海做比喻。諸佛無量無邊的智慧從哪裡來的?從心 想生的。怎麼想?想佛,想佛就成佛了。 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界六道,也沒有十法界,什麼原因?因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的眾生只有一個想法,都想阿彌陀佛,沒有其他的雜念。這個念佛淨念,不夾雜 、不懷疑、不間斷,所以那個世界就是一真法界。我們凡夫的心想太雜亂,所以 現出三界六道的現象,所現的身相也不好,不像佛身那樣清淨莊嚴,他為什麼清 淨莊嚴?人家想得好,我們想得不好,全都是從心想生。 由此可知,我們的心想關係很大。心想善就現善法界,心想惡就現惡法界。六道 有三善道、三惡道,從哪兒來的?就是我們心想而生的。離開一切善惡,這個心 清淨了,清淨心所感的就是清淨法界,就是淨土,即所謂「心淨則土淨」。所以 起心動念關係實在太大了! 我們很想今生後世都能享受善的果報,如何得到?善因才能得善果。善因是什麼 ?善的念頭、言語、行為,就會得善報。惡的念頭、言語、行為,就會得惡報。 我們現前所希求的,是一切善法當中第一善法,我們要求生西方淨土,這是無比 的善法。如何修這個大善?就是把這個法門盡心盡力介紹、推薦、供養給別人。 如果有人能接受,全力幫助他、成就他,這叫修第一大善。 世尊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介紹極樂世界的菩薩,有許多話是隨 順世間人說的,為什麼?這樣我們才能懂。就像經上說佛的身相有三十二相八十 種好,這是恆順眾生講的。《觀經》為我們說真話,佛身相的莊嚴是我們無法想 像的,所以十六觀前面的十五種,我們沒法子觀想,怎麼辦?最後第十六觀,持 名念佛,不必觀想,也不需要參究,就是這一句佛號老老實實念下去,這個方法 好,我們做得到。 凡夫成佛確實有捷徑,淨土宗就是捷徑,不但容易,而且快速,正如經上所說的 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能成功,但問題就是自己信不信。如果真信了,就必 須二六時中,起心動念都是想佛,不想別的,這樣才能成功。念佛也是想佛,念 這一句阿彌陀佛也是想佛。 我們唯有成佛,才能真正離苦得樂,所以一定要發心成佛。諸佛如來用什麼方法 幫助我們達到這個願望?就是教我們念佛,尤其是教我們念阿彌陀佛。為什麼? 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如來的總代表,念阿彌陀佛就念一切諸佛。所以念佛,則佛 的名號、佛的形相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三、普聞十方的萬德洪名(莊嚴口業功德成就) 佛的音聲為一切眾生說法,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法音遍滿十方世界,這就是 「莊嚴口業功德成就」。對娑婆世界的眾生而言,我們的六根以耳根最利,用聽 的比較容易開悟,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說法不用文字,而是以音聲為教體。阿彌 陀佛把眾生接到極樂世界,也是用講經教學的方法,以成就眾生圓滿所願。這些 說明佛幫助眾生成佛,最重要的是用言語教導。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佛的名聲只傳到梵天,因此就發願自己成佛的名號要遠播十 方世界。又見到有佛的名號不被人尊重,所以發願成就萬德洪名,使眾生聞到名 字,都能得到證入無生法忍的殊勝功德。 《往生論》頌曰:「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如來微妙聲」,佛的音聲微 妙,盡虛空遍法界,無論遠近,音聲普聞,歷歷分明,如在耳際。佛的音聲無論 遠近,音量是相等的,盡虛空遍法界他的音量都是均平的,這很微妙。佛的音聲 不僅柔軟好聽,又能隨人聽法,隨機各異,所謂「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 得解」,眾生聽到佛說法時的音聲,能隨自己的根機、意樂,聽到相應的語言和 法義,而且都心開意解,煩惱習氣漸漸消失。 微妙聲是怎麼來的?微妙聲是自性本自具足的德相,《華嚴經》上告訴我們,「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為什麼現在我們的智慧德相能力統統喪失?「但 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我們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捨得乾乾淨 淨,我們的智慧、能力就會恢復。 要如何恢復我們的微妙聲?首先口要離四種過失,《十善業道經》上說,不妄語 、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第一不妄語,決定不欺騙別人,言語要誠實;第二 不兩舌,絕不挑撥是非,說人長短;第三不綺語,不花言巧語;第四不惡口,說 話柔和,不粗暴。遠離這四種口過,就能得微妙之聲、廣長舌相。 「梵響聞十方」,「梵」是清淨,「響」是音聲,這是指佛的清淨法音能幫助一 切眾生破迷開悟,而且法音遍滿虛空法界。為什麼?賢首國師的《還源觀》有提 到,他的理論依據,法性是一體,一切現象都是法性變現的,所以法相裡的現象 極其微細的振動,整個法性完全明瞭。 阿彌陀佛的法音沒有達不到之處,十方世界眾生都能聽得到,為什麼我們沒有聽 到?說實在話,不是佛的音波沒有達到此地,是自己本身有障礙,心不清淨,才 聽不到佛法。所以我們應當要生慚愧心,要認真努力修學。修什麼?消業障而已 。業障消除了,心清淨、願清淨、信清淨,我們本性裡圓滿的德能自然就顯現。 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講經說法,我們坐在此地也能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 以自己身心清淨,如教修行,就能得感應。 「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還有另一層意義,就是指彌陀名號微妙,具足無 量功德,受持名號能得無生法忍、得不退轉、能滅無量罪、能成就平等善根種種 不可思議功德。所以一切眾生歡喜聽這個名號,諸佛菩薩沒有一尊不竭力弘揚, 因此彌陀名號能周遍十方一切國土。 四、四大皆空的如來真心(莊嚴心業功德成就) 「莊嚴心業功德成就」,所有莊嚴裡頭,這是最重要的核心,為什麼?世出世間 一切法都是心成就的。心業莊嚴合前面兩種莊嚴,就是身、口、意三業功德成就 。 《往生論註》上說:「凡夫眾生以身口意三業造罪,輪轉三界,無有窮已。是故 諸佛菩薩莊嚴身口意三業,用治眾生虛誑三業也」。六道眾生之所以輪迴三界, 就是因為身口意三業造罪,造罪受報,受報的時候又造罪,於是因果循環,永遠 沒有出離的時候。諸佛菩薩大慈大悲,莊嚴三業,給我們做一個榜樣,教導我們 怎樣才能脫離生死輪迴。 《論註》又說到,佛於因地時見到佛說法有無數差別種類,看起來像有分別,於 是興起佛無分別中平等普度一切眾生之願。 《往生論》頌曰:「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這兩句是意業,意就是心。阿 彌陀佛的心是什麼樣的心?「同地水火風」,就是四大皆空。佛心清淨,一塵不 染,跟虛空一樣,沒有分別。佛的心,真心,真心離念,沒有妄念。凡是有念頭 ,那個心就不是真心,就是妄心。佛心清淨像大地一樣荷負萬物,像水一樣滋長 萬物,像火一樣成熟萬物,像風一樣吹拂萬物,像虛空一樣包容萬物,沒有賢、 劣、親、疏的分別執著。所以無分別心是真心,分別心是妄心,真心裡頭沒有念 頭,沒有妄念。真心現前,就是清淨心、平等心。 西方淨土為什麼是平等世界?因為那裡的眾生沒有分別執著,心無一物,所以平 等。我們這個世界為什麼不平等?因為每個人都有妄想分別執著。譬如清淨的水 池,如果投下一個石子,就會起波浪,不同人投下不同的石子,起的波浪都不一 樣。用這個來比喻眾生的起心動念,把本來平等的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無 量無邊的法界,才造成一個不平等的世界。所以,於一切法裡分別執著是錯誤的 。 我們想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斷掉,但是斷不掉,怎麼辦?《無量壽經》在經題上就 把修學的標準告訴我們了,修學標準是清淨、平等、覺。用什麼方法修行?老實 念佛。只要肯老實念佛,就能達到這個標準。念阿彌陀佛,心裡除阿彌陀佛之外 ,什麼都沒有,那就成功了。為什麼?阿彌陀佛是真如自性的名號,念這句佛號 ,心是定的,定生智慧,所以與定慧相應,與寂靜相應,心業莊嚴。 五、智慧海生的不退菩薩(莊嚴大眾功德成就) 「莊嚴大眾功德成就」,此地講的「大眾」,是十方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 ,因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使大眾才能成就,所以把它列在觀察導師如來這 一段文裡面。 《往生論》頌曰:「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佛在因地時,見到有如來說法 會下,大眾的根性、欲念有種種不同,對於佛智慧大小淺深,各人看法不一樣, 有些半途而廢,有些完全退心,大眾良莠不齊,不是純一清淨。因此法藏發願他 的世界,所有天人都從如來的清淨智慧海中出生,就是極樂大眾都是從如來智慧 所生,所以純一清淨,具足莊嚴。這個如來是誰?阿彌陀佛。 「天人不動眾」,「天人」是泛指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天 中之天,所以那邊的人泛稱為天人。這不是指六道中的天人,因為往生到極樂世 界的眾生,都是不退轉的菩薩,已經不是普通菩薩。佛在經上有時候說天人,有 時候說聲聞,其實極樂世界沒有阿羅漢,也沒有天人,佛說這些話是兩個意思。 第一個意思,是在西方世界從實質斷證功夫上來講,也就是極樂大眾斷證功夫等 於他方世界。譬如我們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已經是阿鞞跋致菩薩,這 不是自己修來的,是阿彌陀佛加持的。自己是什麼身分?六道裡人道的身分,煩 惱一品也沒斷,這樣去往生的,等於他方世界的天人。或是在那裡修行,見思煩 惱斷了,等於他方世界的聲聞,就是阿羅漢。這是從斷證上來說的。 第二個意思,是說還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前的身分。譬如有從人道去往生的, 有從諸天去往生的,也有阿羅漢迴小向大念佛求往生的,是稱他沒到西方極樂世 界以前的身分。所以在九法界來說,極樂世界只有一法界,只有菩薩法界,其他 的都沒有。 「不動眾」,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心都清淨,於一切境緣當中都不起心、不動 念,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各個都是如如不動,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都不動心。《往 生論註》上說:「不動者,言彼天人成就大乘根,不可傾動也」,這是說明極樂 大眾都是圓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所以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只要 三、四劫的時間就圓滿菩提,就成佛了,很不可思議! 「清淨智海生」,是如來一切種智裡面出生的。「清淨」是彌陀的功德成就,「 智海」是彌陀的智慧成就。西方極樂世界裡一切美好的受用,都是阿彌陀佛無量 劫所修積的功德智慧加持的,也就是如來一切種智變現的,一切種智是如來果地 上的智慧。往生到西方淨土的人跟如來的智慧光明一接觸,自性裡的一切種智就 漸漸透出來了。佛就像是一根點燃放光的蠟燭,我們這個沒有點燃的蠟燭,藉著 佛的光點燃了,我們的自性光明就亮起來,所以斷煩惱很容易,滅罪除障,因此 到那個地方成佛容易。 《往生論註》上說淨土所有天人,「皆從如來智慧清淨海生」,西方淨土是阿彌 陀佛願力成就的,這裡面所有一切大眾都是十方世界去往生的,用現代話說就是 移民過去的。移民的條件就是心要清淨,只要心清淨,他都接納。因此那個世界 就變成一個平等的世界,每一個人都是清淨心。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都蒙如來本 願的加持,那就是皆從如來智慧清淨海生。 極樂世界佛光遍照,六塵說法,沒有生活的壓力,物質生活隨心所欲,一切是變 化所作,這個自在!精神上的生活,大眾在一起,沒有冤家債主。每個人的心地 都是清淨,都充滿了智慧慈悲,和睦相處。這個環境是十方世界都找不到的,因 為這是從如來智慧大海當中生出來的,大眾清淨無比! 六、勝妙無比的佛中之王(莊嚴上首功德成就) 佛在因地時見到有如來會眾中,有像提婆達多之流,佛作教主他生嫉妒,想廢佛 ,自己作新佛;還有國王想跟佛一同治理世間,不知道推崇佛;又有國王請佛應 供,因為其他事而忘記。諸如此類的事,都是上首的力量不成就。所以法藏菩薩 因此發願,將來作佛時,願大眾中沒有人打妄想跟佛同等,國土中唯一法王,沒 有世間的王。這就是「莊嚴上首功德成就」。這裡的「上首」不是指阿彌陀佛弟 子中的上首,是佛成為淨土海會的上首。 《往生論》頌曰:「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西方極樂世界,上首就是本師 阿彌陀佛。如果這兩句是列在下面一段「菩薩莊嚴功德成就」,這個上首就是指 菩薩,西方極樂世界上首菩薩是觀音、勢至。但是這個地方是列在佛,這個上首 就是如來。這兩句是讚歎阿彌陀佛。 「如須彌山王」,須彌山是群山中最高大的,用須彌山來比喻十方一切諸佛如來 ,阿彌陀佛在一切諸佛如來當中,他特別超勝,所以是「須彌山王」。在《無量 壽經》上,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佛中之王,就 是須彌山王,這個意思完全相當。 「勝妙無過者」,這是以阿彌陀佛跟其他諸佛比較,阿彌陀佛的殊勝微妙超過一 切諸佛。原因在哪裡?阿彌陀佛幫助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滿成佛,用什麼方法 ?用名號。念「阿彌陀佛」的方法,人人都會念,只要肯念,沒有不成就的,這 個方法太妙了!所有一切諸佛都是幫助眾生圓成佛道的,但確實比不上阿彌陀佛 這個方法。 這句阿彌陀佛,佛號功德不可思議,圓滿攝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功德,念這一 聲阿彌陀佛,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功德統統都念到了。而且念這一聲佛號能消 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任何一個法門都沒有辦法跟這個法門相比,這就是阿彌陀佛 的上首功德。 七、備受愛戴的極樂導師(莊嚴主功德成就) 阿彌陀佛於因地時,見到有的佛雖有大眾圍繞,但大眾裡也有不恭敬的事發生。 譬如釋迦牟尼佛在世,有一個出家的弟子,向佛提了十四個難題,說世尊要不能 替他解決,就不學佛了,就學外道去了。這是示現什麼?對佛不敬,常常找佛的 缺點,找佛的過失。所以法藏興起假使成佛時,天人大眾至心恭敬,無有厭倦之 願。這是說明一切大眾對於如來沒有不尊敬的,這就是「莊嚴主功德成就」。 主功德莊嚴要怎麼成就?靠戒定慧才能成就。戒定慧從哪裡做起?世尊教我們總 綱領、總原則,那就是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條,「發菩提 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要遵守這三條規 矩,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不只釋迦牟尼佛,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 都遵守這三條才能成就。能做到這三條,大眾自然就恭敬。 《往生論》頌曰:「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這是說明西方淨土的大眾對於 阿彌陀佛的恭敬無衰無退,對佛的恭敬心沒有起落,非常難得!為什麼會有這樣 殊勝的現象?用現代話說,就是老師的德能智慧令學生敬仰,以他為學習的榜樣 ,所以才能感得學生們的愛戴。學生敬愛老師的心是從內心裡真正生出來的,絲 毫勉強都沒有。 「天人丈夫眾」,「天人」是指在西方淨土煩惱還沒有斷的這些大眾們,是四土 裡屬於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的菩薩。「丈夫」是對於大菩薩的稱呼,他們見 思、塵沙煩惱都斷了,無明也破了幾品,也就是四土裡實報莊嚴土的菩薩。所以 「天人丈夫眾」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九品所有的大眾,這些人都是十方世界念 佛往生去的,也都是阿彌陀佛的學生。 「恭敬繞瞻仰」,「恭敬」是依教奉行的意思。老師說的話我們要記住,所說的 意義我們要正確的理解,要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做到,這叫做恭敬。「繞」是親近 的意思,念念不忘老師的教訓,而不是指時時刻刻圍繞在老師身邊。就像我們的 起心動念、思想言行都圍著淨土三經的教誨,這叫繞佛,而不是指天天繞著佛像 轉圈圈。「瞻仰」就是見賢思齊的意思,對於佛生起景仰羨慕之心,希望學得跟 他一模一樣。西方世界所有的大眾,對老師統統是這樣的態度。我們今天在此地 是預備去往生,我們的思想言行就是要依經教如法的修學,這樣才去得了。 生到極樂世界,對教主具足恭敬瞻仰,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沒有恭敬就學不到 東西,所以所學習的成果與恭敬心絕對是成正比例。世間人的劣根性太嚴重,恭 敬心生不起來,對父母、尊長不知道恭敬,對善知識不知道恭敬,於是遇到善知 識當面錯過,不知道向善知識求道、求學。由此可知,並不是阿彌陀佛不歡迎我 們去,是自己對佛不恭敬,所以去不了。 因此,我們學佛,要學佛的存心,學佛的行持,學佛待人接物,也就是一切心念 及行持都必須向佛看齊,總得要與佛相應,這樣才行,如此萬修才萬人去。 八、速疾成佛的真實之利(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 佛在因地時,看見了有人遇佛卻只發小乘心自求解脫,而不能發菩提心求證佛果 ;或是有人遇到佛,卻免不了墮入惡趣;再則就是發心之後退轉。因為這些原因 使得法藏菩薩立下大願,要讓一切值遇自己的人都獲得不退轉,速疾圓滿無上菩 提。這是「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不虛作」,是指佛示現任何的色相, 或是演說任何妙法,或者從法身智慧中顯現任何淨土的莊嚴,總之是以四十八願 所攝的大誓願海中,都會有讓眾生速成佛果的真實之利,沒有絲毫無利益的空過 。「住持」就是以阿彌陀本願神力,能住持眾生的心,使他念念安住於菩提道中 ,不失壞菩提善根,由此逐漸的圓滿一切功德。 《往生論》頌曰:「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阿 彌陀佛之所以能成佛,眾生之所以能往生,因因果果完全蘊含在這一首偈之中。 「觀佛本願力」,《往生論註》上說:「依本法藏菩薩四十八願,今日阿彌陀如 來自在神力。願以成力,力以就願,願不徒然,力不虛設。力願相符,畢竟不差 」。這是講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是從願形成這股力量的, 這個力依著願。四十八願是因,現在修成是果德,有這麼大的力量,能加持一切 苦難眾生。願產生力,力又能幫助願,它真的起作用。因此依法藏菩薩之本願, 才有今日彌陀如來之神力。 神力從哪來的?也就是阿彌陀佛這麼大的能力從哪來的?從願力來的。我們依阿 彌陀佛四十八願,就能得到彌陀如來威神的加持。佛力加持我們,使我們也有智 慧、能力,能斷煩惱,能與修學的目標接近,這是力。所以願幫助力,力又幫助 願,力跟願相輔相成。所以願不是空願,願不徒然,願會兌現的。力也不是虛作 ,確實有力量。所以願就是力,力就是願,融成一起,稱為願力,不可思議。 念佛人,心是阿彌陀佛的心,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一切 皆成佛,也就是說要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為什麼?因為他本來是佛,所以他 能成得了佛,他本來是,這個忙就真幫得上。不但有情眾生本來是佛,《華嚴經 》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樹木花草、山河大地,一毛一塵的微點,它 本來是佛,它也要成佛,這就是「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所以這樁事情到西方 極樂世界成就了大圓滿。這是佛的本願力。 「遇無空過者」。除非這一生沒遇到佛,要是遇到了,決定不空過,一定得非常 稀有的功德。遇到之後,能信、能願、能行,這一生就往生了。縱然遇到,不相 信,不肯念佛,也不想往生,雖然隨著業報去輪迴,這也不空過。因為阿彌陀佛 的種子落在阿賴耶識裡了,叫金剛種子,永遠不壞,跟阿彌陀佛結了緣了。總有 一天會覺悟,一覺悟,這個種子就起作用。這一生不能去,來生或是後生,後生 就是第三世以後,如果遇到緣,這個種子起現行,也能往生,這是不空過。 「能令速滿足」,「滿足」是指自性無量無邊的功德能夠圓滿成就;「速」是快 速。也就是要使一切值遇阿彌陀佛的人,速疾滿足無上佛果。縱然這一生不往生 ,金剛種子已種在阿賴耶識裡,也是未來快速成佛的一個因緣,實在不可思議。 「功德大寶海」,「大寶海」是比喻自性功德無量無邊。釋迦牟尼佛說:「一切 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無量無 邊的德能,與阿彌陀佛、諸佛如來沒有兩樣,只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了,所 以不能彰顯。當我們將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自性功德就會開顯出來,不但智慧圓 滿,福報也圓滿,所以用寶藏比喻自性。而且這些自性寶藏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所以用海做比喻。 今天我們學佛,除了淨宗法門之外,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在這一生中是沒辦法超 越六道輪迴;換句話說,無論修得再好,來生不過得人天善果而已,沒有法子出 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虛作住持。唯獨淨宗法門是不虛作,讓我們這一生當中 一定圓滿成就。 以上是觀察西方世界人事環境的第一段,觀導師阿彌陀佛的八種功德莊嚴。下面 是第二段,觀眷屬菩薩的四種莊嚴功德。 乙、極樂世界的眷屬(菩薩莊嚴功德成就) 我們已經觀佛功德了,為什麼還需要再觀菩薩功德?這就像世間法裡有明君在上 ,就一定有賢臣輔佐。譬如堯舜稱為「無為而治」,自然感得下面的人甘心輔佐 他,和他共成大業。如果只有如來法王而沒有助佛教化的大菩薩法臣,那在輔助 宣揚佛法上就不能說圓滿。所以這裡是要表明極樂世界不僅有圓滿的佛功德,圓 滿的國土功德,還有圓滿的眷屬菩薩功德。這是止於至善,表到了最善妙的程度 。 這裡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有四種,到此處才算把極樂世界莊嚴功德成就講 圓滿了。我們觀阿彌陀佛的功德,實際上是能圓滿一切所願,沒有不足,但也不 妨礙我們再觀極樂菩薩的功德,原因就是:一為了觀極樂世界有最圓滿的眷屬, 輔助佛宣揚佛法,教化眾生;二由觀察諸大菩薩的功德,能圓滿自己的善願;三 修大乘的人愛樂功德,沒有滿足的心,所以既要觀阿彌陀佛的功德,還要觀極樂 菩薩的功德。觀察西方極樂世界的諸大菩薩,這些都是往生極樂的同參道友、同 學,因此我們對他們也要認識清楚。 常言道:「做事難,做人更難」,所以人與人之相處非常不容易。現在我們處在 五濁惡世,修行太難了!想認真用功修行,會有人嫉妒,想盡方法障礙,因此障 緣太多,修行就很困難。西方淨土沒有障礙,確實沒有嫉妒、瞋恚,都是諸上善 人俱會一處,到了極樂世界,在那裡修行,每個同參都歡喜讚歎,都幫助我們。 這樣好的人事環境,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找不到的。 西方的菩薩,全是後補佛,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菩薩都是後補佛 ,與哪個世界有緣,就到那裡去作佛,他方次補佛處。其實也都是等覺菩薩,實 際上成佛了,不過沒有在佛位而已。這個人數有多少?無量無邊。西方世界等覺 菩薩無量無邊阿僧祇說,太多了。《阿彌陀經》上講的「諸上善人」,這個上善 之人就是指等覺位的菩薩。這些後補佛,都是阿彌陀佛成佛十劫當中修成的,十 劫,跟阿僧祇劫不能比。可見得西方世界修行沒有障緣,只有幫助的,沒有找麻 煩的,所以成就這樣的快速。 從這裡就能體會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它真的是最好的學校,不但老師好,教 學的方法好,環境好,而且同學也好,所以往生的眾生煩惱、業障自自然然就沒 有了,很快就能開悟。 一、自利利他的大心菩薩(不動本處遍至十方供養化生莊嚴) 觀菩薩眷屬有四種正修行功德成就,第一個是「不動本處遍至十方供養化生莊嚴 」。《往生論》上說:「於一佛土,身不動搖,而遍十方,種種應化。如實修行 ,常作佛事」。 《往生論註》上解釋,菩薩應先要做一切諸佛應教化的,及眾生應供養的這些事 業,其實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裡所講的「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除 業障」,這是菩薩首先要做的。像天親菩薩在此地教導我們,念佛用五念法,禮 拜、讚歎、發願、觀察(憶念)、迴向。五念是一念,一而五,五而一,一念當 中含著有五門。我們念佛,句句佛號都具足五念門,這個功夫就得力了,妄想執 著不生了,心地得清淨了,這是用念佛方法得到的念佛三昧。 得到三昧之後,「於一佛土,身不動搖」,這是指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 自己本身在阿彌陀佛講堂裡沒動,聽佛講經教學。同時又能分身到十方世界去參 訪,去供佛修福。而且遇到有緣的人,也幫助有緣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得大 自在!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所以有神通、道力、智慧等能力,「遍十 方種種應化」,這個化身遍一切法界,西方淨土每個菩薩的化身遍滿虛空法界。 「種種應化」,到達極樂淨土的菩薩六種神通都圓滿了,所謂天眼洞視、天耳徹 聽,所以無論生在哪一道的苦難眾生,只要一起心動念,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 ,就去教化眾生,這叫應化。什麼身?化身,分身。就像《普門品》裡所講的, 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而為說法,有這樣的能力。 「如實修行,常作佛事」,「佛事」是指幫助眾生覺悟的事。極樂淨土的菩薩有 能力幫助眾生修正錯誤的思想、言論、行為,幫助他們覺悟。這才是真的修行, 可以把自己修行的方法、成就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幫助別人修學。自己又 認真修行,一點也沒鬆懈;而且心地清淨,不著相。 所以《往生論》讚歎此莊嚴,偈頌曰:「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 ,如須彌住持」。 「安樂國清淨」,安樂國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清淨世界,無論是依報、正 報,也就是物質環境與人事環境,沒有一樣不清淨,所以「清淨」是它的總相。 「常轉無垢輪」,「無垢」就是清淨,六根所接觸的都是無比的清淨。此處是說 極樂世界法輪常轉,不但佛菩薩說法,六塵都說法,所說之法也是無比的清淨。 阿彌陀佛為極樂諸大菩薩常轉無垢法輪,而諸大菩薩也能以這法輪開導一切,沒 有停息,這叫「常轉」。因此無始劫以來的染污、煩惱、妄想、習氣,在西方極 樂世界就很容易斷除。 「化佛菩薩日」,「日」是代表光明。這表示阿彌陀佛與淨土的菩薩們,他們的 化身無量無邊,像太陽的光明遍現十方,這是指化佛、化菩薩。所以到達西方極 樂世界,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可以跟在阿彌陀佛身邊學習,因為阿彌陀佛能分無量 身,彌陀化身跟他的真身無二無別。淨土的菩薩也是如此,所以觀音菩薩、大勢 至菩薩也是天天圍繞在我們身邊。 極樂菩薩與十方一切有緣眾生感應的是化佛、化菩薩。為什麼?眾生要想求佛身 來度他,就化佛身,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度化之;想菩薩幫助他,即 現菩薩身度化之。化什麼身不是自己的意思,是對方的意思。對方求佛菩薩是有 心,佛菩薩去應是無心。往生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們的應跟阿彌陀佛一樣,沒有 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所以才能化無量無邊身,才能幫助無量無邊的眾生。 「如須彌住持」,「須彌」在此地表不動,表念佛三昧。這是說淨土的菩薩心地 清淨,心裡只有阿彌陀佛,不會為世出世間一切法所動搖,一舉一動自自然然都 符合戒律威儀,這就是身心不動。身心常在清淨不動之中,不著修行的相,不著 教化眾生的相,這樣才有能力在十方世界常作教化眾生的佛事。 總之佛因地為什麼起這一莊嚴?《往生論註》上說,阿彌陀佛在因地,因為見到 有的佛國中只有小菩薩,小菩薩是指沒有見性的菩薩,也稱之為權教菩薩。這些 菩薩智慧小、能力小,不但智慧德能不大,心願也不大,心量不大,所以不能於 十方世界承事諸佛度化眾生,所做的利生事業非常狹小。所以就發願國中有無量 大菩薩,身不動本處,而遍現在十方,做種種順應因緣的化現,如實修行,恆無 間斷的常作佛事。 所以這個偈頌最後總結說:「開諸眾生淤泥華故」,這是比喻六道眾生在煩惱泥 中,無法自拔,淨土的菩薩能觀機,知道用什麼方法來開導眾生,令一切眾生破 迷開悟,一生當中成無上覺。菩薩用什麼方法度化眾生?用信願持名,讓這些眾 生覺悟,一生能往生,就成佛了。 二、上供下化的分身菩薩(一念一時遍至佛會利益群生莊嚴) 第二種觀菩薩莊嚴是:「一念一時遍至佛會利益群生莊嚴」。前面第一種著重在 供養,供養是修福;第二種則著重修慧,「遍至佛會」就是到諸佛如來道場聽經 聞法,這就是修慧,福慧雙修。修行不外乎兩大綱領,修福、修慧。換句話說, 我們就修這兩種,福慧圓滿,就成佛了。我們在這個世界要福慧圓滿,得修學三 大阿僧祇劫,到西方世界沒幾天就圓滿了。為什麼圓滿?因為那裡的緣太好了, 念念都能供養諸佛,念念都能聽佛說法,福慧同時成就,不可思議。 《往生論》上說:「彼應化身,一切時,不前不後,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 遍至十方世界,教化眾生。種種方便,修行所作,滅除一切眾生苦故」。這是說 西方世界這些諸大菩薩神通廣大,能在一念遍至十方一切剎土,到那裡去聽經聞 法、教化眾生。 「彼應化身」,經上告訴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果報殊勝不可思議。縱然是 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達西方世界,統統都是阿惟越致菩薩。一下就得到八 地菩薩的受用、神通、道力,這不是自己修得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 「一切時,不前不後,一心一念」,這比前面的意思更深一層,第一種菩薩莊嚴 裡只說極樂世界的菩薩身沒有動搖,在講堂聽經聞法,有能力分身,應一切眾生 之感,能以無量無邊的分身去應。這裡進一步說,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處所 ,一心一念,空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感應道交就在當下。 《往生論註》上說:「若不一時,則是往來,若有往來,則非不動」。西方世界 的菩薩分身、化身,盡虛空遍法界,哪裡都能去,是同時達到的。所以《阿彌陀 經》上講:「供養他方十萬億佛」,是一時達到的,同時達到的,沒有往來。如 果做這些事不是一時,就在時間上有先後的過程;而先在這裡,後在那裡,就是 往來;而有往來,就是動。不動才能遍十方,動就不能遍十方了。 在第一種觀菩薩莊嚴時有說到:「身不動搖,而遍十方」,這是還有時間的前後 ,也就是身不動搖而周遍到達十方,是經過一段時間而完成的。而這裡說的是沒 有時間的前後,是一時而遍至十方。這是兩者的差別。 「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眾生」,菩薩的應化身到十方世界去教化 有緣的眾生。 「種種方便,修行所作,滅除一切眾生苦故」,這就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也都會以這個佛的身分來教化眾生,真不可思 議。 《往生論》偈言:「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 「無垢莊嚴光」,「無垢」是清淨,「莊嚴」是美好,「光」是指心光,表智慧 。佛菩薩的身行言教就是光,如果懂得學習,迷惑、污染自然就沒有了,自性莊 嚴的智慧光明就能顯露出來。 「一念及一時」,極樂世界的諸佛菩薩是法性身,他不是我們這個肉體,他沒有 體積,不佔空間,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能同時異處現無量無邊身,去十方 世界供養如來、聽經聞法,遍至十方世界教化眾生,這些都在一念一時之間完成 。因此極樂世界的菩薩一天所學習的,我們十個大劫都學不完,他一天就能圓滿 。有能力分身,有能力一念一時周遍法界,真不可思議! 「普照諸佛會」,「諸佛會」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法會,也就是諸佛如來教學 的講堂。普至十方世界,到諸佛如來道場聽經聞法;並且行為人師、學為世範, 教化眾生,破除眾生痴闇。上供諸佛,下度眾生,唯有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我們 才有這樣殊勝的能力。 「利益諸群生」,「群生」是指有緣眾生。什麼是有緣?曾經聽到這一句阿彌陀 佛,阿賴耶識裡有阿彌陀佛的種子,就叫有緣。有緣眾生太多了,雖有緣,緣不 成熟。什麼是緣不成熟?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緣不成熟。不成熟的要照 顧他,要幫助他成長,什麼時候成熟了,什麼時候就能往生。所以只要與極樂菩 薩有緣的人,沒有一個不得度。這個緣太殊勝了,任何法門都比不上,我們一定 要珍惜。 《往生論註》上說到,佛是何因緣起此莊嚴?佛在因地時見如來眷屬,就是佛的 學生,想供養他方無量諸佛,或是想教化無量眾生時,只有先從這邊隱沒,再出 現在那邊,不能一念一時放光普照,周遍的在十方世界裡教化眾生,這是很苦惱 的一樁事情。 所以法藏菩薩發了這個願,「願我佛土諸大菩薩,於一念時頃,遍至十方,作種 種佛事」,這個願兌現了。所以十方眾生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阿彌陀佛 這一願力加持,立刻就有能力分身到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做種種利益眾生的 佛事,是分身去的、化身去的,分身千百億,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就有這個能力了 。 三、平等遍供的普賢菩薩(一切世界讚歎諸佛莊嚴) 第三種觀菩薩莊嚴是「一切世界讚歎諸佛莊嚴」。這是極樂世界的菩薩在盡虛空 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禮敬諸佛、讚歎如來、廣修供養,這是普賢法,是做給那 個世界有緣眾生看的,帶領著他們修行。所以《往生論》上說:「彼於一切世界 ,無餘照諸佛會大眾,無餘廣大無量供養恭敬讚歎諸佛如來」。 因此讚歎頌曰:「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讚佛諸功德,無有分別心」。 「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這是說明菩薩到他方世界去見佛,見佛一定要有 供養。用什麼供養?天樂、天花、天衣、妙香。供養具無量無邊,這是舉幾個例 子而已。 上供諸佛,下面也供養一切眾生。我們現在對佛說供養,對眾生是講布施,這是 有分別心的說法。這些大菩薩沒有分別心,他們看佛跟眾生一律平等,以最真誠 恭敬的心,平等對待諸佛與眾生,所以說廣修供養。他們修的是普賢行,不是普 通菩薩,超過一般的菩薩。 「讚佛諸功德」,讚歎諸佛的修行成就,以及佛大慈大悲教化一切眾生。 「無有分別心」,這就是普賢行,諸大菩薩還有分別心,普賢菩薩沒有分別心。 極樂菩薩供養、讚歎諸佛功德的時候,心中絕對不起此優彼劣的分別心,他們用 的是清淨平等心。所以讚佛功德最要緊的就是沒有分別心。 《往生論註》上說到:「雖歎穢土如來大慈謙忍,不見佛土有雜穢相。雖歎淨土 如來無量莊嚴,不見佛土有清淨相。何以故,以諸法等故,諸如來等,是故諸佛 如來名為等覺」。雖然讚歎穢土如來有大慈心,有謙下安忍,能入苦海救度眾生 ,但不見佛土有雜穢相。雖然讚歎淨土如來無量莊嚴,但不見國土有清淨相。什 麼緣故?以諸法法性平等的緣故,從法性而來的如來也平等,所以諸佛稱為平等 覺。這是解釋無分別心。 《往生論註》又說:「若於佛土起優劣心,假使供養如來,非法供養也」。如果 對佛土起此優彼劣的分別心,即使供養如來,也不是真正的法供養。這是因為心 只緣在相上,分別淨穢優劣,供養並無契合平等法性,所以不是真正的法供養。 《普賢行願》裡告訴我們,「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法供養是第一。什麼 是法供養?要以無分別心清淨供養,這才是法供養。如果有分別心,那法破壞了 ,變成事供養,就不是法了。所以真正是無分別、清淨心,這才是法供養。如果 心不清淨,有分別、有執著,法供也變成事供了。 《往生論註》上說,佛因地為什麼發起這一莊嚴?是因為見到有的國土中菩薩、 人天的志向不廣大,不能周遍的遊歷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供養諸佛和諸佛的眷 屬大眾,這是因為沒有發起廣大普賢行願。或者有些國土,菩薩、人天因為有國 土淨穢的分別,導致不能去十方諸佛面前周遍行持供養,不能發起廣大善根。 由於以上原因,法藏菩薩發願他成佛時,國土一切菩薩、聲聞、天人,都能周遍 往十方諸佛的說法大會,在諸佛面前供養天樂、天花、天衣、天香等上妙供養具 ,並且能以巧妙辯辭讚歎諸佛功德,這是行持周遍廣大的普賢行。一往生到西方 世界,剛到達那邊,一見阿彌陀佛就有這個能力。 法藏菩薩的發願,念念考慮的不是自己怎麼享受,而是思維怎麼建立淨土,使眾 生生到淨土中,都能成就普賢廣大行願,而且在修持時不起虛妄分別。他立大願 時是在思維這些,而且按思維那樣來設立淨土。所以眾生一往生極樂世界就必定 能速疾圓滿普賢行願。 四、慈悲堅固的勇猛菩薩(無三寶處示法莊嚴) 第四種觀菩薩莊嚴是「無三寶處示法莊嚴」。「示」是示現,就是表演給大家看 。如果這個地方的人不信三寶,不要三寶,菩薩不會捨棄他,反而以身作則給眾 生看。佛法是教育,人人本具佛性,是可以教得好的。 《往生論》上說:「彼於十方一切世界無三寶處,住持莊嚴佛法僧寶功德大海, 遍示令解如實修行。偈言,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皆願往生,示佛法如佛 故」。 此段把菩薩的德行讚歎到極處,這也是大乘佛法最積極的形態。這是極樂世界的 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表現到極處。哪個世界裡沒有佛、沒有佛法、沒有三 寶,極樂菩薩們都願意到那個地方去往生、去示現,這是慈悲至極! 《往生論註》說到佛在因地時,見到有軟心菩薩只喜歡在有佛國土中修行,沒有 堅牢的慈悲心。法藏就發起大願說,如果成佛時,國土中的所有菩薩,「皆慈悲 勇猛堅固志願,能捨清淨土,至他方無佛法僧處,住持莊嚴佛法僧寶,示如有佛 ,使佛種處處不斷」,這是菩薩無盡的功德。極樂的菩薩各個都有勇猛的慈悲心 ,具足堅固大志願,能捨清淨國土,到他方沒有佛法僧的地方住持,莊嚴佛法僧 三寶,示現如同有佛一般,使佛種性處處不斷。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 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的 大願一樣,「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 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的第 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裡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大願。 菩薩度眾生,慈悲心一定要非常堅固,就算遭遇再多的磨難,也不會絲毫動搖。 就是為了度一個眾生,哪怕受再多再大的苦也心甘情願,即使要入地獄安住多劫 ,也毫不退縮。如果沒有這樣堅固的慈悲心,只願意在有佛國土中享受,不願去 艱苦的地方救度眾生,這就是成就菩提道的障礙。 參、普願眾生同生極樂 《往生論》總共有二十四首偈頌,讚歎極樂淨土之莊嚴,闡說修習禮拜、讚歎、 作願、觀察、迴向等五念門,勸往生西方。其中二十一首偈頌,都是在講二十九 種莊嚴,這是「觀察門」,可見得觀察重要。觀察何以重要?觀察就是念,念就 是觀察,念是心上真有,其他四門禮敬、稱讚、作願、迴向,自然具足。以下是 迴向。 《往生論》偈曰:「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天親菩薩造《往生論》,為了什麼?他只有一個 願望,「願見彌陀佛」,這個願懇切,他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 ,這是個人功德迴向。只有這一個目的,願意去見佛。 「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這是迴向眾生,普遍願與一切眾生,只要聽到他 的偈子,讀過《往生論》的,能相信、能發願、能依教奉行,大家共同往生西方 極樂世界。《論註》上說:「此四句,是論主迴向門。迴向者,迴己功德,普施 眾生,共見阿彌陀如來,生安樂國」。天親菩薩到這個時候,可以說他的功德才 圓滿,如果要不生淨土、不見阿彌陀,他的功德就沒有辦法圓滿。 「無量壽修多羅章句,我以偈頌總說竟」。這是《往生論》末後的總結。《無量 壽經》全部的經文,這個「章句」是講全部的經文,天親菩薩以二十四首偈頌總 括說竟,說圓滿了。 結 語 極樂世界有三種莊嚴,佛土功德成就,佛功德成就,菩薩功德成就。三種成就願 心莊嚴,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統統結歸到四十八願。略說入一法句,這一法 句,就是《往生論》上講的「清淨句」,什麼是清淨句?天親菩薩說得好:「真 實智慧,無為法身」。淨宗大德把這個清淨句也歸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是 清淨句,這句佛號就是真實智慧,這句佛號也是無為法身。這說明要往生西方淨 土一定要修清淨心,心淨則土淨。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 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 ,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 極樂世界。我們要知道感恩,要知道用真誠心、恭敬心來學習,才能契入境界, 才能對淨宗真正生出歡喜心,生出信心、願心,願意老實念佛,目的在此地。 西方菩薩是十方無量剎土眾生念佛往生去的,十方剎土當然包括我們這個世界在 內,只要求願往生的這些人,都是與阿彌陀佛有緣。往生的這些人差別很大,最 高的有等覺菩薩,最下的有無間地獄,這些人總是與阿彌陀佛有緣。有緣是什麼 樣子?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決定沒有懷疑,有堅定的信心。果然 真信,就必須把這個世界所有一切染污統統放下,因為極樂是清淨國土,沒有絲 毫染污。這是第一個條件。 第二個條件,真想往生到極樂世界去。這個條件非常重要,相信不想去,還是去 不了。 第三個條件,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完全在念佛功夫 的淺深。念佛功夫,淨宗所講的一心不亂,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不亂, 往生就自在了。也就是我們念佛的心是否真誠,這關係到往生的品位。 總之,淨土法門是易行道,並不難,這個問題,全都在真信切願上。只要真相信 、真想去、真肯念佛,條件就具足了。 這些理、事,《無量壽經》上講得非常清楚,要認真讀,要認真學習,這是我們 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我們要常常想,這一生決定要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不再搞 六道輪迴,要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不能忘記,它才有力量!願變成力,才能幫 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生淨土,證菩提。南無阿彌陀佛 附註一:《往生論》經文     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 婆藪槃豆菩薩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 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無垢光焰熾,明淨曜世間。 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陀。 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 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 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 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佛慧明淨日,除世癡闇冥。 梵聲語深遠,微妙聞十方,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 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愛樂佛法味,禪三昧為食。 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 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 故我願往生,阿彌陀佛國,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花臺。 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 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 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 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 雨天樂花衣,妙香等供養,讚佛諸功德,無有分別心。 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皆願往生,示佛法如佛。 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無量壽修多羅章句我以偈總說竟。 論曰。此願偈明何義。觀安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願生彼國土故。云何觀。云何 生信心。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門成就者。畢竟得生安樂國土。見彼阿彌陀佛 。何等五念門。一者禮拜門。二者讚歎門。三者作願門。四者觀察門。五者迴向 門。云何禮拜。身業禮拜阿彌陀如來應正遍知。為生彼國意故。云何讚歎。口業 讚歎。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云何作 願。心常作願。一心專念畢竟往生安樂國土。欲如實修行奢摩他故。云何觀察。 智慧觀察。正念觀彼。欲如實修行毘婆舍那故。彼觀察有三種。何等三種。一者 觀察彼佛國土功德莊嚴。二者觀察阿彌陀佛功德莊嚴。三者觀察彼諸菩薩功德莊 嚴。云何迴向。不捨一切苦惱眾生。心常作願迴向為首成就大悲心故。云何觀察 彼佛國土功德莊嚴。彼佛國土功德莊嚴者成就不可思議力故。如彼摩尼如意寶性 。相似相對法故。觀察彼佛國土功德莊嚴者。有十七種事應知。何者十七。一者 清淨功德成就。二者量功德成就。三者性功德成就。四者形相功德成就。五者種 種事功德成就。六者妙色功德成就。七者觸功德成就。八者莊嚴功德成就。九者 雨功德成就。十者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聲功德成就。十二者主功德成就。十三 者眷屬功德成就。十四者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無諸難功德成就。十六者大義門 功德成就。十七者一切所求功德成就。清淨功德成就者。偈言觀彼世界相勝過三 界道故。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故。性功德成就者。偈言正 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故。形相功德成就者。偈言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故。種種 事功德成就者。偈言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故。妙色功德成就者。偈言無垢光焰 熾明淨曜世間故。觸功德成就者。偈言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 陀故。莊嚴功德成就者。有三種應知。何等三。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虛空。 莊嚴水者。偈言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故。莊嚴地者。偈 言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故。莊嚴虛空者。偈言無量寶交 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故。雨功德成就者。偈言雨華衣莊嚴無量香 普熏故。光明功德成就者。偈言佛慧明淨日除世癡闇冥故。妙聲功德成就者。偈 言梵聲語深遠微妙聞十方故。主功德成就者。偈言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故。眷 屬功德成就者。偈言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故。受用功德成就者。偈言愛樂佛法 味禪三昧為食故。無諸難功德成就者。偈言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故。大義門功 德成就者。偈言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故。淨土果報離二 種譏嫌過應知。一者體。二者名。體有三種。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諸根 不具人。無此三過故。名離體譏嫌。名亦三種。非但無三體。乃至不聞二乘女人 諸根不具三種名故。名離名譏嫌。等者。平等一相故。一切所求功德滿足成就者 。偈言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故。略說彼阿彌陀佛國土莊嚴十七種功德。示現如 來自身利益大功德力成就利益他功德成就故。彼無量壽佛土莊嚴。第一義諦妙境 界。十六句及一句次第說。應知。 云何觀佛功德莊嚴成就。觀佛功德莊嚴成就者。有八種應知。何等八種。一者座 莊嚴。二者身莊嚴。三者口莊嚴。四者心莊嚴。五者眾莊嚴。六者上首莊嚴。七 者主莊嚴。八者不虛作住持莊嚴。 何者座莊嚴。偈言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故。何者身莊嚴。偈言相好光一尋色像 超群生故。何者口莊嚴。偈言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故。何者心莊嚴。偈言同地 水火風虛空無分別故。無分別者。無分別心故。何者眾莊嚴。偈言天人不動眾清 淨智海生故。何者上首莊嚴。偈言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故。何者主莊嚴。偈言 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故。何者不虛作住持莊嚴。偈言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 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故。即見彼佛未證淨心菩薩。畢竟得平等法身。與淨心菩薩 無異。淨心菩薩與上地諸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平等故。略說八句。示現如來自利 利他功德莊嚴次第成就應知。 云何觀菩薩功德莊嚴成就。觀菩薩功德莊嚴成就者。觀彼菩薩。有四種正修行功 德成就應知。何等為四。一者於一佛土身不動搖。而遍十方種種應化。如實修行 常作佛事。偈言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故。開諸眾生淤泥 華故。二者彼應化身。一切時不前不後。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 。教化眾生。種種方便修行所作。滅除一切眾生苦故。偈言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 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故。三者彼於一切世界無餘。照諸佛會大眾無餘。廣大 無量供養恭敬讚歎諸佛如來。偈言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讚佛諸功德無有分別心 故。四者彼於十方一切世界無三寶處。住持莊嚴佛法僧寶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 實修行。偈言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皆願往生示佛法如佛故。 又向說佛國土功德莊嚴成就。佛功德莊嚴成就。菩薩功德成就。此三種成就願心 莊嚴。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故。此清淨有二種應知。何等二種。一者器世間清淨。二者眾生世間清淨。器世 間清淨者。向說十七種佛國土功德莊嚴成就。是名器世間清淨。眾生世間清淨者 。如向說八種佛功德莊嚴成就。四種菩薩功德莊嚴成就。是名眾生世間清淨。如 是一法句。攝二種清淨應知。 如是菩薩奢摩他毘婆舍那廣略修行。成就柔軟心。如實知廣略諸法。如是成就巧 方便迴向。何者菩薩巧方便迴向。菩薩巧方便迴向者。謂說禮拜等五種修行所集 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樂。欲拔一切眾生苦故。作願攝取一切眾生。共 同生彼安樂佛國。是名菩薩巧方便迴向成就。菩薩如是善知迴向成就。遠離三種 菩提門相違法。何等三種。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二者 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 。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故。是名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故。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 提門相違法。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滿足故。何等三種。一者無染清淨心。不以為 自身求諸樂故。二者安清淨心。以拔一切眾生苦故。三者樂清淨心。以令一切眾 生得大菩提故。以攝取眾生生彼國土故。是名三種隨順菩提門法滿足應知。 向說智慧慈悲方便三種門。攝取般若。般若攝取方便應知。 向說遠離我心不貪著自身。遠離無安眾生心。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此三種法遠 離障菩提心應知。 向說無染清淨心。安清淨心。樂清淨心。此三種心略一處。成就妙樂勝真心應知 。 如是菩薩智慧心方便心無障心勝真心。能生清淨佛國土應知。是名菩薩摩訶薩隨 順五種法門所作隨意自在成就。如向所說。身業口業意業智業方便智業。隨順法 門故。復有五種門漸次成就五種功德應知。何者五門。一者近門。二者大會眾門 。三者宅門。四者屋門。五者園林遊戲地門。此五種門。初四種門。成就入功德 。第五門成就出功德。入第一門者。以禮拜阿彌陀佛為生彼國故。得生安樂世界 。是名入第一門。 入第二門者。以讚歎阿彌陀佛隨順名義稱如來名依如來光明想修行故。得入大會 眾數。是名入第二門。 入第三門者。以一心專念作願生彼。修奢摩他寂靜三昧行故。得入蓮華藏世界。 是名入第三門。 入第四門者。以專念觀察彼妙莊嚴修毘婆舍那故。得到彼處受用種種法味樂。是 名入第四門。出第五門。以大慈悲觀察一切苦惱眾生。亦應化身迴入生死園煩惱 林中。遊戲神通至教化地。以本願力迴向故。是名出第五門。菩薩入四種門。自 利行成就應知。菩薩出第五門。利益他迴向行成就應知。菩薩如是修五門行自利 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無量壽經論》一卷 附註二:天親菩薩簡介 天親菩薩(也有稱為世親菩薩)出生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北印度。在家排行第二 ,哥哥是無著菩薩,弟弟是師子覺尊者,這三兄弟都是出家的大菩薩。無著、天 親在印度知名度很高,幾乎是無人不知。天親非常聰明,出家後依小乘的僧團, 他造了五百部論。但他不信大乘,發表言論,毀謗大乘。 以後哥哥跟他講解大乘佛法,他聽後全部通達,並深自懺悔以往毀謗大乘的罪業 ,想割下舌頭來謝罪。無著菩薩就勸他:「即使你割一千條舌頭,也滅不了謗法 的罪。能用舌頭謗大乘,也就能用舌頭宣揚大乘而滅罪業」。於是乎他回過頭來 修學大乘,又給大乘經造了五百論,《往生淨土論》(又稱作《往生論》)是其 中的一部。所以他被稱為千部論師。 天親菩薩讀到《無量壽經》之後得到很大的啟示,發現成佛的捷徑,所以發願求 生極樂世界,於是造《往生論》,教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這一部論典 文字不多,總共有二十四首頌,每一首四句,每一句五個字,每句話都來自於他 的真實體驗,這把《無量壽經》的要義都給我們說明白了。這一篇文章留給我們 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中到西方極樂世界,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 南無阿彌陀佛 附註三:曇鸞大師簡介 《往生論》註者曇鸞大師,他是南北朝時期的高僧,山西雁門人。少年出家,童 貞入道。後來讀《大集論》發心為經作註解,寫到一半得了氣病,不得不停筆治 療。由這次生病經歷,他感嘆人命脆危,旦夕無常,想先求得長生不死的法門, 再來弘揚佛法。 這樣他就到江南拜訪陶弘景,請求仙術。陶弘景傳授他十卷仙經。他得了之後非 常高興,動身返回北方。途經洛陽時,遇到印度三藏菩提流支,他問流支三藏: 「佛門中有沒有長生法門可以超過仙經」?三藏說:「此方哪有長生不死的法? 即使能長壽,不過暫時不死,終究要生死流轉,不值一提。真正長生之法,佛家 才有」。 三藏把《十六觀經》授給他,說:「學此法門,就不再流轉六道,不再有禍福成 敗、榮辱得失,壽命以恒沙劫數也無法計量,這是我金仙釋迦佛的長生法門」。 曇鸞大師聽了大喜,當即燒毀仙經。從此專修淨土觀。他自行化他,廣弘淨土法 門,教化了無數眾生。東魏皇帝對他極為推崇,敕予「神鸞」的稱號。南朝梁武 帝也對他推崇備至,天天向他所在的方向遙拜,尊為「北方肉身菩薩」。 一天晚上,曇鸞大師屋中出現一位梵僧,對他說:「我是龍樹,久居淨土,因為 你勤修淨業,特來相見」。大師知道自己往生的時日已到,就集合徒眾,教誡說 :「地獄諸苦,不可不懼。九品淨業,不可不修」。弟子們高聲唱佛。大師自己 向西念佛,頂禮往生。當時,數百位弟子都見空中有幡花幢蓋從西而來,天樂盈 空,久久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