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義婦德》目錄 夫義婦德--如何營造幸福美滿的家庭 【夫義篇】  怎樣扮演一位好丈夫?  怎樣做就是一位好丈夫?   作之君   作之親   作之師  丈夫三義   恩義   情義和道義 【婦德篇】  婦女四德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婦言   婦德   婦容   婦功 夫義婦德 夫義婦德--如何營造幸福美滿的家庭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的好壞,小則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身心狀態,大則 關係到社會的安定和維繫。每一個成年人都希望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那麼如 何才能營造幸福美滿的家庭呢?那便是要做到「夫有義,婦有德」。 最近有一篇報導:臺灣每天的離婚數目高達八十多對。假如這些離異家庭都有孩 子,那麼一天內就有這麼多家庭的孩子因父母感情不和,家庭結構破裂,頓時失 去了父親或母親。所以我們不能不正視家庭破裂對社會所造成的巨大傷害。我們 仔細考量當今社會為什麼有這麼多亂象,有這麼多青少年流落在街頭,有這麼多 人茫然無所適從?如果我們深深探究其背景所在,這些不正常的現象背後往往有 一個不正常的家庭。為什麼我們用「不正常」這個詞彙?也許處在當今的社會環 境中,我們認為「單親家庭」很正常,其實是很不正常的。我們細心體會一下: 孩子從小沒有母親或父親,或者只有爺爺、奶奶撫養長大,在他們幼小的年齡階 段就失去了父愛、母愛,是何等的可憐,人生何等的悲慘!在缺少或得不到人間 父慈母愛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人格怎麼會健全?怎麼會正常?失去家庭溫暖就失 去了家庭教育;失去家庭教育後,學校教育現在又無法在家教品德方面對他們予 以輔導。當今的學校教育,完全是以科技和知識傳授為教育主旨方向,德育教育 可以說幾乎完全忽略了。 現代的父母不懂得如何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庭,也就談不上明白如何透過家庭把孩 子教育成人格健全的人。為什麼呢?如果夫妻每天吵吵鬧鬧,孩子每天見到的就 是這些父母吵鬧的場面,這種行為舉止的「示範」無形的作用於孩子幼小的心靈 ,他的個性、脾氣又怎麼會好呢? 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向我哭訴:「這孩子,我真不知道該怎麼樣教他!」面對這 種情形,我常常會反問她家庭的狀況如何?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婚姻出了問題,孩 子不能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成長,於是他的行為就有了偏差。 在我教小朋友學《弟子規》的時候,會提到如何尊敬爸爸媽媽。小朋友有的會舉 手說:「我沒有爸爸。」「我沒有媽媽。」「我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每當我聽 到小朋友這樣的回答,內心就會有一股很辛酸的感覺,他們這麼小就沒有爸爸、 沒有媽媽。可這是誰造成的呢?是父母,是他們的自私自利。為什麼說自私自利 呢?他們有的是有外遇,只憑自己的好惡,喜新厭舊,把原本幸福的家庭拋棄了 。做妻子或丈夫的也無法挽救,眼睜睜的看著幸福的家庭破碎了。 因此,在結婚之前,我們是否應該充分的瞭解如何建立一個真正幸福的家庭?做 丈夫的有沒有想過如何扮演一位好丈夫?做太太的婚前有沒有想過如何扮演好自 己的角色?心裏應有充分的認知之後再來組織家庭。如果大家在婚前都能有充足 的認識,有所心理準備,我想締造一個完美的家庭並不是很難的。 上一代人受當時社會思潮,教育認知程度所限,他們沒能告訴子女究竟如何扮演 好丈夫、好妻子、好父母、好兒女,這就導致我們對於教育好下一代子女感到相 當的困難。現在我們就利用這個機會給大家介紹構建幸福家庭的重要理念--「 夫義婦德」,分為兩部分:夫義篇(上半部),婦德篇(下半部)。   怎樣扮演一位好丈夫?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禮記》中「昏義」(結婚之義)的內容--夫義婦順。什麼 是夫義?就是做丈夫應盡的道義。什麼是丈夫應盡的道義?簡單來講就是「作之 君,作之親,作之師」。在現今這樣高科技文明的時代,還提這舊有的說法,不 是太落伍了嗎?然而,我們要仔細探究一下是不是真正落伍了。真理是永恆不變 的,即便它很古老,依然是真理。比如孝順、仁慈是不受時空環境影響的,是做 人真正的道理。夫是「扶持」的意思。就是做丈夫的要把這個家庭建立起來,好 比是家裏的支柱,是家裏每一個成員的依靠,有道義的責任所在。 怎樣做就是一位好丈夫?  作之君 首先要以身作則,帶領家裏的每一個成員,端正自己,也就是言行、舉止都不能 偏邪。雖然「言行舉止」就只有簡單的四個字,可是它涵蓋的意思非常的廣泛。 比如說做丈夫的有不好的習慣:喜好飲酒,酒後亂性、愛賭博、不守時、不能振 作、經常下班後不按時回家,對家庭疏於溝通、照顧。如果有這些毛病,就無法 成為一個家庭的支撐力量,就無法領導你的家庭。現代的父母有誰曾經仔細想過 :我是不是應該多關懷我的家庭?多體諒我的妻子?是不是很久沒有關心孩子和 他的功課?所以,如果在家庭中父親是「作之君」--做一個表率、模範,那麼 這個家庭的成員不但對爸爸非常尊敬,而且家庭內就會尊卑有序:子女敬重父親 、妻子以夫為榮。  作之親 做父親的要扮演好兩個角色:對上是孝敬的兒子,對下是慈愛的父親。家中做父 親的如果能孝順爺爺奶奶,做子女的看在眼裏,自會效仿學習。我們深信為人父 母者沒有一個不愛自己的孩子,可是也有很多的父母把「親」誤以為是一種放縱 ,對孩子溺愛。「親」不是供養孩子好的物質,物質之外也不是只有純感情的愛 他而已。愛要愛得有智慧。全部的一味縱容,要什麼就滿足什麼,這不是愛,也 不是「親」,而是害他。看著小孩子很可愛,做父親的可以躬下身來做「牛」做 「馬」,讓孩子騎在身上騎馬打仗。這種疼愛是不是溺愛、縱容?做父親的有否 想過?只給予物質、滿足孩子各種要求的父母,不是真正的好父母,這樣「作之 親」就有所偏頗了。歷史上有名的《顏氏家訓》中告誡教子之道:「父子之嚴, 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就是說,身為父親,以其之嚴,不該對孩子 過分親暱,要和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以至親的相愛,也不該不拘禮節。為什麼 呢?如果父親和子女毫無距離,過分親暱,它的流弊就是孩子不懂得敬上,不懂 如何尊重父親。前面講到,做父親的要做家裏的領導、表率;身為要管教孩子的 父親,就要與孩子保持相當的距離,讓孩子對父親保持敬畏之心。  作之師 簡單的說,身為父親要做孩子的老師,做丈夫的要做妻子的老師。學佛的人都知 道要「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同樣的做丈夫,做父親的在家裏的言行舉止都要 做妻子的好榜樣,做孩子的好示範。 許多孩子從小脾氣很大,我曾面對這樣的個案:一位母親告訴我,孩子只要碰到 心煩的時候,功課壓力重的時候,就會丟東西,摔東西。我反問這位母親:請問 你們夫妻會不會吵架?回答是「會」。我又接著問:會不會丟(摔)東西?母親 很不好意思的回答:過去吵架時常常丟東西,可是看到孩子發脾氣也丟東西後, 夫妻兩個知道自己錯了,不可以這樣,就改掉這個壞毛病。我就對她講:來不及 了,現在改已經太晚了。「爸爸媽媽丟東西是很平常的」、「心情不高興就丟東 西是很自然的」從小已經映入了孩子的心中。母親含著眼淚回答道:「難怪我怎 麼勸他不要丟東西也不起作用。」看著母親這樣,我也真是愛莫能助。為什麼? 因為父母做不好的示範在先,孩子已經全部吸收了進去,現在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做為父母,要特別特別的小心。自古以來,中國對於童 蒙的教育是從胎教開始,並不是像現在的父母,認為:「孩子小,沒有關係,就 讓他玩嘛,長大就懂了」。所以往往在一歲到五歲這個階段放縱孩子,對孩子的 言行舉止不加以好好的管教;等到上小學之後就沒有辦法教好。教育最關鍵的時 刻錯失之後,就很難再挽回、彌補了。 作之師,做父親的有沒有扮演一位家庭的好老師?你是不是好久沒有和孩子對話 了?孩子的功課學到哪裏是否關心過呢?孩子近來心裏總感覺鬱悶,你關懷過他 嗎?有沒有問過:「兒子呀,你感到哪裏不對勁呢?」這都是現代父母所必須要 反省自己的。 我們知道目前在社會上工作很不容易,幾乎每一個人都感到工作壓力的沉重。也 許做父親的已經自顧不暇了,哪有餘力關懷自己的子女?可是我們再想一想,我 們今天付出很多心血,把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給國家、社會,固然是一件好事、 美事,可是下一代也是未來國家社會的棟樑,我們是不是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和 道義呢? 丈夫三義 做父親的要作到君、親、師。除此之外,我們再來做更深入的探討--「丈夫三 義」。  恩義 身為丈夫,有沒有用父母賦予的這個身體,好好經由自我努力來報答父母的養育 之恩?要時常想到「恩義」,父母對我們恩重如山,這「恩義」回饋了沒有?實 際上,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我們一輩子也報答不完。我們欠父母的太多、太重了 。我們怎麼能不對家庭有所付出和照顧呢?你能盡好孝道,才能帶領下一代將來 恪盡做兒女的本分,也能孝敬父母,代代相傳。所以「恩義」我們一輩子不能忘 記。  情義和道義 「恩義」之後,還要想到「情義」,就是「夫妻的情義」。我們想想婚前,雙方 可以說非常恩愛,花前月下,信誓旦旦:「海枯石爛,今生今世永不分離……」 這樣的誓言無非是表明對妻子忠貞不渝。可是現代社會這些掛在嘴上的愛,都是 假愛。為什麼這麼斷言?因為我們沒有後盾,沒有「恩義」、「情義」做為後盾 ,人只憑感情很容易見異思遷。我們知道,婦女大量投入在社會上工作後,男女 的感情一旦沒有「道德」來做為後盾的規範力量,就很容易出軌。所以每一個人 在內心感情世界要起變化前,想到上有父母,內有妻子,如何能對他們交代?想 到「恩義」、「情義」,內心就有所節制,當然就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會一路 踏錯下去。現代社會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可以存有這樣的想法:「我想要的,我就 可以得到。」因為一個人感情不忠實,他影響的層面太廣: 對上:父母因此傷心、憂慮,還要操心照顧失去父愛或母愛的小孫子、小孫女。 對內:妻子會受很大的傷害。如果懷著傷痛的心遠離而去,岳父、岳母也會為女 兒失去家庭而牽掛一輩子。 對下:無辜的、可愛的孩子,在天真爛漫的兒童時代,便失去了來自溫暖家庭的 父愛或母愛。對孩子一生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 對社會:小則表現為家庭的不幸和痛苦,波及周遭人們正常的工作生活;大則可 能引發不同形式的重大犯罪。 做丈夫的如果能想到這些,哪敢做壞事?哪敢不對家庭負起道義的責任?為人父 母,我們也應該有這樣的認知:如果是不應該愛的、不能愛的,我們連起心動念 都不可以。 身為婦女也要檢點,當自己的感情世界起變化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反省自己 ,千萬不要讓這不正當的情感破壞別人的幸福,自己去當這個罪魁禍首。 做丈夫的要有「恩義」、「情義」,除此之外還要有「道義」,也就是要對家庭 負有道義、責任。 丈夫的,為了生意、工作,每天把精力全部都投入進去,下班以後還有種種應酬 、接洽、公關,難免會進入一些聲色場所。這種場所的誘惑力量非常的大,而且 往往不是一個人有能力可以控制的。面對這種情形,有道義的夫妻會如何做呢? 做妻子的平時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定要關懷自己的丈夫,比如上下班有沒有 不正常的情況? 做丈夫的如果心存道義,就知道要做好丈夫、好兒子、好父親,對於家庭也就絕 不敢輕易的毀壞它。當他涉足任何不正常的場所,就會有所警醒、有所節制,因 為他要對自己的家庭負起道義的責任。 所以恩義、情義和道義可以說是維繫一個家庭幸福的關鍵所在,是做為丈夫的道 德關卡所在。如果每一個做丈夫的,在婚前能對這「三義」有所認識,在組織家 庭之後懂得如何扮演好「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的角色,締造一個幸福的家 庭應該是很容易的。 可是在我們小時候,父母沒有教我們怎麼做,在學校教育中既沒有讀到古人如何 建立家庭的書籍,也沒有接受過這些觀念的教育,所以在當今社會中,想建立一 個幸福的家庭,可以說是相當的困難。 在過去教學過程中,我也與家長充分溝通過,大多數父母都認同扮演好父母的角 色的確很難。因為做父母的,本身無法以身作則,孩子就很難接受教誨。父母身 上的習氣經過幾十年的薰習,很難改掉。有時候在課堂上教育孩子,他們能懂, 也願意接受老師的勸導,可是回到家裏看到父母的言行舉止後,就對我說:「老 師,您講得很好,可是我父母在家裏做的,和老師教的不一樣。」於是孩子就又 反彈回原來的模樣,依然我行我素。所以孩子教育最大的關鍵處,還是在家庭教 育,可是我們往往忽略了。反觀我們現代的社會工作節奏,幾乎多為朝九晚五, 晚上還時常加班,回到家裏已經很晚,夫妻無暇瞭解孩子在校的情況和校外的活 動。長此以往,直到有一天孩子出了問題以後,再怎樣傷心後悔也為時已晚了。 所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榜樣作用非常重要。 下面的內容謹提供給大家參考: 如果條件允許,我們很希望做妻子的,能留在家中貢獻自己的才華和德能:讓家 庭一塵不染;讓子女快快樂樂的上學,孩子回家後能吃到母親親手做的飯菜;可 以每天督促孩子的功課,並及時的糾正他們行為的偏差……果能如此,孩子就可 以獲得很好的家庭教育。做父親的也要對家庭好好的貢獻自己的力量,最起碼在 經濟上照顧好家庭,否則家不成其家,讓太太為一日三餐在外奔波,忙到很晚才 回來,無法看顧孩子和家庭,有失做父母的責任。家庭中夫妻的職責應當是男女 有別的。 上述是「家庭中丈夫所應盡責任」的簡略介紹。 現在我們就給大家介紹構建幸福家庭的重要理念-「夫義婦德」的第二部分-- 婦德篇。   婦女四德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在周朝的時候,周氏出現了三位非常偉大的母親:太姜、太妊和太姒。太姜是周 太王的后妃,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她的兒媳是太妊,孫媳是太姒。這三位母 后是奠定周朝偉大基業、實施幕後工程的關鍵人物。正史對她們亦有很高的評價 。為什麼這三位母后所扮演的角色是如此的舉足輕重?原來這三位母后懂得把女 性最好、最高、最偉大的德行發揮到淋漓盡致。這也是我們今天所要來探討的婦 女四德--婦言、婦德、婦容、婦功。 當今的女性所具備的教育程度可以說不比男性差,許多很有智慧、很有才華的婦 女紛紛投入到社會中工作。對於社會國家的貢獻可以說非常的大。過去,我曾經 提到過,有志的婦女應該有另外一種思考模式:就是把自己的才德、才能,放在 你的家庭中,為家庭做貢獻。雖然家庭的成員不多,可你將來教育出來的子女有 可能成聖成賢,也一樣可以在未來幫助國家,造福人類社會。所以我對她們勸導 ,即使你受過很高的教育,如果把所學的付出在子女教育上,相信將來所得到的 一定不是現在所能看到的而已。現代婦女大量投入職場後,家庭的力量反而單薄 了。我們付出很多心血、很多代價投入於社會上,所換來的卻是無法彌補的家庭 缺憾--婦女紛紛走出家庭後,孩子就失去了家庭教育,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也是一個非常大的關鍵問題。何以故?孩子無法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在學校 所接受的多限於知識性的傳授和科技類的實踐,但科技知識的傳授無法培養人的 內在德性。人的德性包括人的品德、人際相處能力、人的威儀、人的禮貌……這 些都要從家庭教育來教導和落實。婦女離開家庭後,就失去了家庭教育,其後果 就是,我們看到當今社會人與人交往,不要說道德,就連人與人之間應有的信義 和信用都沒有,正常的父子關係也都見不到了。可以說當前的環境就是「父不父 、子不子」(父親不像父親,孩子不像孩子)。因為婦女大量的走出家庭,現在 的家庭教育可以說已經崩潰了。婦女留在家庭,發揚四德很重要。 有些婦女同胞對我說:「妳講的固然很好,我們可以留在家裏,但目前的婚姻這 麼沒有保障,我沒有出去工作,萬一我的丈夫不要我了,怎麼辦?我失去了依靠 ,沒有經濟力量帶孩子,無法撫養他。」的確,這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在夫義 篇中我們提到丈夫應有夫義。丈夫講道義,婦才有德。如果完全要求婦講德,丈 夫不講情義、道義、恩義,這個家就很難撐起來。夫妻是一體,一體就不可分離 。兩個人一定要同心協力,一起營造這個家庭,才能使之鞏固健全。 前面我們提到周朝因為得力於這三位母后,所以才有辦法奠定基業。中國自周朝 以來就很重視婦女的四德,就是過去我們所講的「三從四德」。  婦言 我們在言及固有文化時,有很多人會說:「都什麼時代了,你還在講這些?」不 錯,但是我們想一想,做為一個妻子,在家裏能和顏悅色叫「婦言」,這有什麼 不好?難道只有過去的婦女要和顏悅色,現代的婦女就不需要了嗎?做好一個現 代的好妻子,當然也要和顏悅色。所以真正好的品性,不會因時空變化而有所改 變。 所以古人教育女兒「婦言」時,從小就教她講話要婉約溫柔,也就是要和顏悅色 。對丈夫講話要溫柔;對孩子講話要端正、端莊;對父母、家翁家婆(公婆)言 語要溫順。對於「婦言」,我們做婦女的要特別注意到。為什麼呢?因為很多做 丈夫的會覺得妻子很囉嗦,很愛發脾氣,講話都不給他一點面子。所以身為一個 妻子,從現在開始反省一下,我們對家庭每一個成員的應對談吐中,是不是講得 不得體?有沒有講得很過火?講得很嗆?很會挖苦?這些都不好。因為你的孩子 就在身邊,看著自己母親的言語動作,他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母親的一舉一 動。所以做為母親,在言語上要特別的注意。 我們知道孩子或丈夫最討厭的就是媽媽或妻子很嘮叨。有很多小朋友對我抱怨說 ,他媽媽動不動就很愛說他,很愛唸他。最後孩子用什麼方法對付媽媽呢?他的 做法就是不理不睬,做媽媽的此時就急了,找我說:「老師啊,我兒子不願意理 我,您有什麼辦法?」我對她講,做為母親,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喋喋不休,講 起來反反覆覆,我想孩子知錯就能改。應該是母親講過了,他已經記住了,這樣 就可以了。反覆的講對孩子並不是很好的教育。同樣,我們也應特別注意夫妻間 應對之中的婦言。我們不能不承認,婦女在言語上的確很容易惹是生非,如三姑 六婆、說長論短,都是難免的。在言語方面我們應該著重落實古訓「話說多,不 如少」,態度語氣方面應著重「溫文柔順」。 總之,做為妻子、母親抑或兒媳,在言語方面如何掌握住溫柔婉約,是非常重要 的。  婦德 什麼是婦女的德行?就是「貞、順」。貞是貞節,順是和順。 現代人已經不講求貞節了。在此地言及「貞節」是指現代人應有這樣的理念:熱 愛自己的家、愛自己的丈夫、愛自己的子女、敬愛長上--家翁家婆,「貞」即 指你對這個家的愛心是堅貞不移的。如果妳深愛妳的丈夫、深愛妳的子女,妳會 把自己內在所有的力量毫無怨言的全盤付出,也就是為妳的家庭毫無保留的貢獻 自己,這就稱為「貞」。 怎麼做是「順」呢?就是在家裏所扮演的角色要和順,表現在對丈夫的態度、言 語要能「和」,有道是「家和萬事興」。對於丈夫,如果妳的態度很兇悍,不溫 和,不溫柔,當然做丈夫的就會畏懼妳、怕妳,會疏遠妳而不喜歡回家。因此做 妻子的態度一定要和順。「順」這個字,左邊一個「川」,右邊一個「頁」。「 川」像河流一樣,川流不息,暢通無阻;「頁」是頭的意思。我們把它展開來說 ,就是一個妻子要把家裏打理得井然有序,把家事做得盡善盡美,讓這個家「齊 」。「齊家」簡單的講就是你能把家裏整理得乾乾淨淨;除環境乾淨外,身為父 母也要為人莊嚴、整齊,具體表現為你的態度、為人處事一切都要合乎道理。古 人講「禮者,理也」,道理就是禮節的一種。禮節的禮我們又可以稱為道理的理 ,「禮者,理也」,二者共為一體兩面。故而,妻子能將家裏料理得整齊清潔, 就是齊家第一步。  婦容 具備強調貞、順的婦德之後,婦女應有的第三德是「婦容」,即婦女的容貌。這 裏所講的容貌並不意味著以取貌為主,丈夫要妻子非常美麗。此地的「容」是講 婦女應如何打扮自己,但並不是要打扮得非常妖豔時髦,而是要如何使自己成為 一個端莊有禮的婦女。我們知道許多主婦會認為:反正我在家裏就好比是老媽子 一樣,於是乎穿著非常隨便,一條短褲,一件T恤,頭髮一抓,馬尾一條。像這 樣的容貌如果站在鏡前,都會覺得怎麼自己竟然是這麼難看?如果我們仔細對照 婚前的模樣,簡直有天壤之別。 古時候的婦女因為有婦容這一條,就很重視在家裏的穿著打扮。我們應該根據自 己的身份,在家庭中也不該隨便。為什麼呢?如果是三代同堂,上有公婆,下有 子女,也要重視我們的衣冠。有的婦女回到家裏就隨便穿著,丈夫回家見到的就 是黃臉婆,實在是打扮得很不得體。所以此地講的「婦容」,就是婦女也要重視 自己的儀容,穿著得當,讓孩子從小能看到一個端莊美麗的母親。 末學曾經看到一個朋友的照片,旁邊有一位年齡稍大一點的婦女跟她合照,我問 她:「這是你的姐姐嗎?」她回答道,不是,這是母親六十歲的照片。我非常的 驚訝,為什麼母親這麼年輕呢?她就說道:「我從小有記憶當中,就覺得自己的 母親是全世界上最美的媽媽。」因為她從來沒有看過母親隨便穿著過,包括在整 理家務的時候。在家庭中,她所見到的母親永遠都是那麼的美。我聽了之後,非 常的感動,的確這個媽媽真的很會保養自己,也給子女做一個很好的模範。因為 母親自己一絲不苟,把家裏也整理得一塵不染,所以這個朋友她日常的言行舉止 也就顯得特別的端莊。 另外也有一個朋友,每一次我都很喜歡看她的穿著,非常整齊,並不是很時髦。 我就問她:你為什麼經常有這麼好、這麼漂亮的衣服呢?她說道:從小母親就教 育她,所有的衣服即使髒了要換下來洗,也要每一件都把它摺好,放在衣籃裏去 洗,洗完之後該掛的要掛好,該摺的要摺好。她們從小就接受母親這樣的教誨, 學會了對衣服的保養。所以長大之後,每一套衣服穿在她的身上就好像新的一樣 。她的媽媽的確是一位賢明的母親,把女兒從小就這樣教好。所以女兒長大後也 能秉承媽媽這樣好的德行,在家中可以很有條理的教導每一個家人如何放置、保 養衣服。婦容雖然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可是往往人一忙,就會放縱自己,就會隨 便。 過去也看過一篇報導:有一位知名的女作家,她不用上班,就在家裏工作,為了 不讓自己言行舉止放縱,她每天送完孩子和丈夫後,就按時在鏡前把自己打理得 乾淨,就像出門上班一樣,在家裏坐在案前,很認真的寫作。這位作家講過,做 為婦女,生過孩子之後,身材難免都會起重大變化,再不稍微注意,身材就會像 水桶一樣。自己看了不喜歡,深信丈夫看了也會有意見,孩子也會覺得媽媽的身 體越來越像汽油桶。身為婦女,我們要重視自己的衣著。當衣著不隨便,則坐姿 、行走、一舉一動都不會流於隨便。因而婦女在家裏的穿著打扮雖沒有第三者看 到,我們也要慎獨。《中庸》裏有一句話「君子慎其獨也」,那麼我們在一個人 獨處的時候要謹慎,而不流於隨便;正所謂「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當家裏無 人時,我們對自己的言行舉止也不能夠疏忽。 以上為「婦容」部分的介紹。  婦功 談及婦功,我們回想過去的婦女的確很有功夫。不但把家裏打理得非常乾淨整齊 ,侍奉公婆也非常的恭敬,態度言語還非常的柔順。除了這些應該做的之外,還 包括裁縫、烹飪,技術一流。家中種種雜事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行。現代的婦 女呢?由於不是純粹的家庭主婦,下班後可以說筋疲力盡,沒辦法把家裏整理好 。有些做丈夫的也很少幫忙妻子做家務,她們除了要承擔白天的工作之外,下班 後還要料理家務,實在是非常辛苦。過去的婦女因為沒有上班,完全的治理家庭 ,烹飪功夫幾乎都很好,燒菜、做包子、包餃子沒有一樣不精通,縫紉也都沒有 問題。相形之下,我們現代的婦女往往帶一個小孩就覺得非常的困難,非常的辛 苦,為什麼呢?因為都沒有經驗。從小母親也沒有教她如何整理家務才能節省時 間,如何帶小孩才能得心應手,如何幫助丈夫才能讓他在外面工作沒有後顧之憂 ……這些父母沒有教,學校更不可能有機會來教導。所以身為一個現代的家庭主 婦,帶一個孩子已經很辛苦了,更不必說還要買菜、燒飯、洗衣種種。 我們想一想,過去的婦女為什麼會,我們現在為什麼不會?是因為我們沒有學習 。如果我們今天學習過,當然就會。所以前面我們提到,賢明的媽媽教育自己的 孩子從小料理、保管好自己的衣服,將來長大後就會清理衣物,家庭就能騰出許 多空間;不會整理則會東一堆、西一堆。這是沒有經過好好的思維管理,沒有思 維管理,做起來就會覺得非常的辛苦。你現在如果是父母,我們就慢慢的來學習 ,學會後再教導自己的兒女。通過一起做親子活動,教育他如何擺設、清理自己 的物品、周遭的飾物等。讓自己的家庭環境感覺是一塵不染。 一個家庭乾淨整齊,也代表主人心地乾淨清潔。乾淨清新的家庭環境會使家庭的 每一個成員感覺內心非常的安閒。心能安以後就能定下來,能定下來,家庭的每 一個成員就能得到溫馨、快樂。 婦功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當我們看到家裏千頭萬緒的時候,做為一個婦女,應該 要有冷靜的思考能力。當遇到一下子來了很多事情,可能都會覺得:「事情怎麼 這麼多、這麼煩!」但一定要冷靜的考慮:「我要怎樣把它們料理好?如何一件 一件把它做好?」身為一個妻子,腦筋不能不清楚,這就是我們要學的功夫了。 除了料理家務之外,烹飪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但要能燒一手好菜,更要 注意家庭每個人的均衡營養。所以婦女的責任說起來實在是非常重大。家裏每一 個人的健康,可以說是操之在主婦的身上。 一個會安排的家庭主婦,一定也非常的好學。她在做家務當中就學到了如何管理 ,包括事情和時間的管理都非常重要。家裏的事情非常瑣碎,曾經有一位主婦向 我抱怨:想當年結婚前,非常的快樂,生活也很悠閒,下班後可以說毫無拘束。 結婚後陸陸續續生了兩個孩子,站在鏡前,看到自己容貌老去,年華不再;再看 自己的身材,越看越不滿意,心情經常很煩躁,難免會自怨自艾的說:「難道我 就這樣一輩子做一個老媽子嗎?」所以她的內心經常很不平衡。但為了孩子,又 不得不做,為了丈夫,也只好忍氣吞聲忍下來。可是她並不是一個快樂的妻子、 快樂的母親、快樂的兒媳。直到有一天,她搭計程車,計程車裏放了一些書,她 就從書籃裏拿起來看,這本書剛好是淨空老法師的《淨空法語》。她隨便一翻就 看到這樣一段話:「家庭主婦就好像菩薩一樣,她貢獻她的勞力、貢獻她的心力 ,為家庭的每一個份子不分晝夜的,貢獻自己所有的時間、精力,為家庭任勞任 怨,這就是菩薩精神。菩薩並不一定要為社會廣大的大眾服務,你能為家庭的每 一個份子貢獻出你所有的心力,你就是一個菩薩。」霎時,這位太太看到自己原 來就是一位大菩薩,一位默默的菩薩。讀完這一段後,她整個心就完全改變過來 。從此以後她不再自怨自艾,她覺得她這個菩薩應該做得更圓滿,而且要做個快 樂的菩薩。自此以後,她在拖地及整理家庭的時候,會抱著愉快的心情來做。做 的同時也會覺得:人的心地要經常的擦拭,把心裏不好的想法、看法,要像拖地 一樣把它清除乾淨。看到丈夫這麼辛勞的回來,她會覺得丈夫在外一天真的是辛 苦了,就主動的倒一杯水給丈夫。我想天下做丈夫的,如果一回家,看到妻子和 顏悅色的遞一杯水給你,也會燃起感動、感恩之心,感謝妻子辛苦的照顧這個家 。當看到孩子,在自己調配的食物養育之下得以健康的成長,做為母親也會非常 的欣慰,自己所付出的勞力,畢竟沒有白做;看到孩子能按時放學回來,不用上 托兒班,不用上其他的才藝班,等待家長下班回家,母親也值得安慰。為什麼呢 ?孩子回來後可以與母親分享在學校發生的種種事情,母親此時可以藉著親子溝 通的機會,瞭解孩子在校學習的狀況如何,學習有無障礙,通過孩子放學回來後 的表情,做媽媽的就能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如何。由此可見,媽媽的角色對於 培育子女實在是至關緊要。 但是,我們要能像剛剛所說的這位太太一樣,把原來自暴自棄的心情轉換成為做 菩薩的心態。其實只在一念之間,而這一念可以讓人從一個平凡的地位轉變為至 關重要。家庭主婦的所作所為,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可以說是最有意義,最值 得的一件工作。而這件責任重大的工作,唯有婦女才能承擔。因為婦女所肩負的 角色至為重要:妻子、母親和兒媳。我們知道:齊家才能治國,才能平天下。如 果一個家庭不健全,一個家庭不幸福,如何代代相傳呢? 環顧社會現狀,我們看到破碎的家庭、單親的家庭,日益增多。這樣的家庭為社 會注入的,是越來越多不健全的人,會影響整個社會安定,所以家庭穩定對整個 社會來講實在是至關重要。我們一定要好好的正視這個問題。 綜上所述,婦言、婦德、婦容、婦功這四種德學,是婦女所應該學習的重要德行 。現在有許多人會懷疑,甚至會鄙視過去的東西,認為是舊有的、無用的。對這 些過去留下來的傳統,我們仔細冷靜的去思維一下:不論你現在所處的是什麼樣 的角色,言語、德行、禮節、威儀對於每一個人是不是都至關緊要?更何況是一 個家庭?所以在家庭裏,夫妻的對話非常的重要。過去我在教《弟子規》的時候 ,有的孩子看到父母來了,會連名帶姓的叫出來。原來在家裏,做丈夫的對妻子 直接連名帶姓的稱呼,做妻子的也不甘示弱,連名帶姓的叫先生的名字。這些都 是給孩子做很不好的示範。 除了做丈夫的要瞭解自己的責任,應該扮演的角色之外,做妻子的更應該瞭解如 何經營這個家庭。在營建家庭的過程中,做妻子的往往沒有辦法放下自己的身段 ,尤其在現在女權高漲的社會裏,有太多的婦女認為:我一生當中,從小父母辛 勤的教育我,供給我讀到這麼高的學位,為栽培我,花了這麼多的錢,難道我出 嫁後,就走進了廚房,走入了家庭,再不能出來為社會服務嗎?其實不是這樣的 。 我們知道,身為一個婦女,當你結婚成家之後,婦女的天職就是相夫教子。這個 責任誰也不能夠取代的:一個女傭不能取代你照顧你的子女,父母也不能取代你 照顧孫子、孫女。如果沒有經歷過教育子女並在此過程中付出母愛的過程,就不 知道教導子女是何其重要。現代許多母親沒有親自養育自己孩子的經驗,他們是 喝牛奶長大,在傭人看顧下成長,這些孩子自幼可以說是沒有家庭教育,也沒有 所謂童蒙養正的教育。童蒙養正的教育是從孩子很幼小的時候,我們就要培養他 有良好的德性。這些母親所應該做的事情,在當今社會中,都委由第三者來做。 家庭教育可以說是蕩然無存。 過去的女子,在母親的教導下,從小就會學做家事,如裁縫、烹飪等,所以長大 結婚後,就沒有料理家事的困難。母親也會教育她,從開始受孕的第一天,就要 做好胎教。上面我們曾提到周朝有三位非常重要的母后,其中的太妊,是周文王 的母親。她在懷孕的開始,就非常重視胎教,所以才能生出像文王這樣的聖賢之 人。古人的胎教到底如何?在這裏簡單向大家報告: 婦女從受孕的第一天開始,按古文的記載,要「寢不側」,就是睡覺要端正,不 隨便睡;「坐不邊」就是坐的姿勢要端正,不要坐一側或坐歪了;「立不跛」, 《弟子規》有「不跛倚」,就是站立時要站好,用現代話來講,你的言行舉止、 行住坐臥都要有禮貌,都不可以隨便。做到所謂「四勿」:「非禮勿視,非禮勿 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從身、語、意三方面,保持內心的清靜。 「非禮勿視」:是指凡是不好的、不應該看的,做為一個準媽媽就不能看。現在 電視等傳播媒體,非常的普遍,看到不好的畫面、暴力的鏡頭相當的容易,為什 麼這些不能看?因為會影響妳的情緒。母親的情緒不穩定,當然會影響胎兒。 「非禮勿聽」:耳朵所聽到的都是好的、善良的、正確的。對於不好的、不堪入 耳的,包括不良的音樂也都不可以聽聞到。 「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自己講話時,好的才講,不好的就不講。做為一個準 媽媽對於自己的言語造作,和內心的起心動念都非常的注意。因為這些都會影響 自己胎兒將來的性情。胎兒的性情完全受母親懷胎時候的情緒影響,母親的情緒 安穩,胎兒就安定。 母親如果喜歡吃這吃那,也會影響胎兒。尤其有些孕婦在懷孕的時候,難免身體 有些不適,吃東西就沒有節制。古人認為飲食方面也應該有所節制。就是所謂「 割不正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是指這個時節不應該吃的食物,就不 能吃;或者說切割得不恰當,太大,很難咀嚼,做孕婦的也不能吃,以防影響消 化。「不時不食」是指不應該吃東西的時間,做為一個準媽媽也不要嘴饞,也不 能想要吃什麼就吃什麼。自己完全很恭敬的為這個孩子著想,為他們紮根。在還 沒有生出來之前,就好好保護兒女的本性,防止在胎兒期受到不好的影響。所以 古人從懷孕的第一天開始就非常重視胎教。 孩子生出來之後,從會吃飯的時候就開始教他,用右手吃飯,教他晨昏定省,教 他灑掃應對。這些誰來教呢?當然是父母,尤其是母親所扮演的角色就更為重要 。 我們看當前的環境,電視媒體非常普遍,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網路也遍及到每一 個角落。身為現代婦女,也不得不對這兩樣傳媒。特別注意,因為它們的污染性 太嚴重了。即使今天我們懂得如何好好的教育孩子,可是一旦沒有注意到,就很 容易受電視的污染,孩子很容易在無形當中學到不好的東西,自己還沒覺察。如 果這兩種媒體未經好好的管制,對孩子將來的個性和行為的影響就非常大。最好 的方法就是身為父母儘量少看電視,能不看是最好不過了。在家裏,孩子吃飽後 ,我們要帶領他學習如何做家事。 過去有一個朋友,她有四個孩子,如今兒女都已長大。我曾經請教過這個母親, 如何把四個孩子管教得這麼好?她介紹道:從小兩個男孩就拖地板、掃地,把家 裏打掃乾淨是屬於兩個男孩的工作;兩個女兒就做洗菜、洗碗的工作。母親在挑 菜的時候就把女兒叫過來,有時也教男孩一起在桌上工作,教育孩子認識菜,同 時講解一些道理給他們聽,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我們今天能有一碗 飯可吃,有這麼香噴噴的菜,是要經過很多人的努力,我們才擁有這樣的一餐飯 ,天下像我們這樣幸福快樂的人並不是很多,鼓勵孩子要珍惜。從小就要讓他懂 得感恩,懂得感謝父母的辛苦,感謝其他所有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是他們辛苦 的工作才使我們擁有這樣幸福的一餐。這些孩子在英明的母親帶領之下,也能樂 意的付出他們的心力,在家庭裏也能幫忙做家事。做丈夫的就負責洗衣服,把所 有的衣服分類放入洗衣機洗。父母帶領四個孩子,在晚上點以前就能把家事完全 做好。點到點,孩子們都很認真的做功課;父母同時也做很好的榜樣,各自看書 。在這樣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功課就很好,不用督促,不用逼他,孩子就會 很認真的讀書。因為孩子沒有受到電視的污染,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戶人家的孩子 溫文儒雅的形象,也因為父母懂得教育,他們的孩子很幸福。就在這樣健全的家 庭教育教導下,長大之後都有很好的學問,在社會上能做一個好人,將他們所學 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付出。所以說家庭教育實在是非常重要。 身為現代婦女,要肩負這樣的責任的確是很不容易。我們也不要小看自己,我把 這些才華用在我的家庭,將來就沒有機會再為社會工作。孩子等他長到一定年紀 的時候,父母就不用花這麼多的時間來照顧他,等他稍微能自立,懂得如何自處 、懂得自己努力之後,這個時候母親的心智也更加的成熟,智慧也更加的圓滿, 婦女也可以走出來,把自己所有的經驗,自己的學識才力,也可以貢獻給國家社 會。所以在此,我們也勉勵、鼓勵所有天下的婦女,如果我們能把自己一生的職 責、一生的志向,放在貢獻給家庭,營造一個健全幸福的家庭,我想這個社會一 定會更加的幸福,這個社會一定會更加的安定。天下的婦女有這樣重大的責任, 這樣艱巨的責任,我們千萬不要輕易的把它推卸掉。我們應該好好的認識,今天 社會為什麼會這麼混亂?因為有太多的婦女走出了家庭。如果我們深深的認識家 庭教育的重要,也認識婦女所承擔的責任至關緊要,我們應該毅然決然的為家庭 付出。您說是不是呢? 末學才疏學淺,講得不妥、不當之處,請大家多多的原諒。 --本文根據楊淑芬老師同名講座整理。 《母慈子孝》目錄 《母慈子孝》第一集 【第一單元】家庭教育的老師  母親的第一責任 【第二單元】家庭教育的起點  胎教 【第三單元】家庭教育的基礎  孝為德之本 【第四單元】家庭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 《母慈子孝》第二集 【第五單元】家庭教育為龍頭  母與學校教育、        社會教育和聖哲教育的兼容並蓄 《母慈子孝》第三集 【第六單元】家庭教育的昇華  促進孩子        為和諧世界立德、立功、立言 《母慈子孝》第四集 【第七單元】家庭教育的原理  教子三十年的感悟 母慈子孝 -三十年家庭教育心得報告 《母慈子孝》第一集 尊敬的各位老師,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趙女士:非常感謝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的熱情邀請和安排,非常感謝淨空教授的鼓 勵,使我們母子今天有機會在這裡就家庭教育的話題與大家探討和請教。 在去年的夏天,我們母子曾應邀到東北黑龍江省大慶市做一個演講。當時我們演 講的題目是「如何教育好子女,為和諧世界做貢獻」,以這個話題請教於東北的 鄉親,沒想到反應非常熱烈。後來大會的主持人和攝影、編導人員把它製成了影 碟,而且安上了「母慈子孝」的名字流通,一些文化公益網也上網流通。 鍾博士:在去年十二月,新加坡淨宗學會邀請淨空老法師演講《華嚴經對現代人 的啟示》。在現場有兩千多片的《母慈子孝》的影碟,被觀眾們一掃而空,許多 人還回去複製補充。 趙女士:可見天下的父母都想教育好兒女;而天下的兒女都想當孝子賢孫。人心 思善,社會盼望和諧,這使我們非常的感動,我們也非常理解。很慚愧,我們母 子並不是做得很好。今天來到這裡與大家交流,是懷著一個美好的心願,是帶著 一顆愛心,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擁有慈悲和智慧,我們希望天下所有的兒女都 能孝順、成材。 請允許我們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們母子是來自廣州一個很普通的家庭。我叫趙 良玉,今年六十三歲,已經退休多年。在退休前我曾經做過廣東食品報的副主編 、中國食品報記者和廣東省社會福利集團公司公共關係部經理等工作。我只有一 個兒子,就是鍾茂森,他今年三十四歲。他是一九九五年廣州中山大學本科畢業 ,後來就自費到美國留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在一九九九年他取得了美國的金融 博士學位,接著在美國的德州大學和美國的堪薩斯州立大學任教。後來我們接受 了淨空教授的建議,遷到了澳洲。茂森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大學商學院任教,他 教金融。由於他教學方面獲得優秀的評價,和他多次獲得國際金融的論文獎,成 為全校最年輕的教授。同時他也是廣州中山大學的客座教授,在去年他被聘為澳 洲淨宗學院的副院長。 茂森在大學裡除了教學工作和研究工作之外,業餘時間跟隨淨空教授參加國際活 動,參加聯合國舉行的多次國際會議,並且參加世界各地關於和平、教育和宗教 團結的會議,他在這些活動中擔任淨空教授的英文翻譯。所以他每天的生活非常 緊湊、充實,至今他還是一個單身漢。 回憶我們母子走過三十年的路程,是母親愛兒子,兒子愛母親,是愛的感受,是 愛的溝通,是愛的體會,是愛的奉獻。下面我們就把這愛的心得與大家分享。僅 僅是一得之見,希望給朋友們提供一點參考,也就此向各位請教。 下面我準備從七個方面向大家彙報一下家庭教育的心得。第一個方面是家庭教育 的老師-母親的第一責任,第二是家庭教育的起點—胎教,第三是家庭教育的基 礎—孝為德之本,第四是家庭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第五是家庭教育為龍頭- 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聖哲教育的兼容並蓄;第六是家庭教育的昇華-促進孩 子為和諧世界立德、立功、立言;第七個方面是家庭教育的原理-教子三十年的 感悟。下面就逐一向大家彙報。    在八年前,也就是茂森二十六歲,在他博士畢業的前夕,我收到兒子從美國給 我寄來的一封非常熱情的信,他在信中說: 鍾博士: 親愛的媽媽: 我欣喜的向您報告,我的論文即將完成,我在今年八月份就能圓滿的博士畢業。 非常感激您四年來對我的鼓勵和支持,使我在學業道路上一帆風順。我如今即將 戴上博士帽,第一個感念的就是您—我偉大的母親!我誠摯邀請您來我們學校— 美國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學商學院,參加我的博士畢業典禮。我將陪您參觀美麗的 校園,我將穿上博士禮服與您攝影留念,我將介紹您認識每一位優秀的教授和同 學。另外,我將陪您遊覽美國主要的風景區,您的旅途費用將由我全部負擔。隨 信附上經濟擔保與銀行證明,做簽證使用。我相信您的赴美旅途一定會充滿歡樂 。 兒茂森敬呈        一九九九年三月三十一號 趙女士:接到兒子的這封來信,我非常的歡喜。茂森從小學、中學、大學、碩士 、博士,整整讀了二十年的書,我和兒子走過了二十年的生活歷程。現在孩子馬 上就要出來了,可以為社會工作了,做母親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就像一個園丁面 對鮮花盛開,就像一個農民面對著豐碩的果實,所以我的心情是非常高興的。 鍾博士:感謝母親把我養育成人。我記得在我二十歲的時候,接到了母親的一個 生日賀卡,這個賀卡裡她語重心長的說: 你在母愛的陽光下已長成二十歲的青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那是七千三百個日 日夜夜啊!無論我是在忙碌中還是在痛苦中,無論我是窮困還是富足,你都是在 溫飽和安樂中成長。從廣州第一幼兒園到中山大學,我用心血澆灌你這棵小樹, 因為我是你的母親。在你成長的各個階段,為你策劃安排,用智慧之水澆灌你這 棵小樹,因為我是你的第一任教師。與你促膝談心,共同探討人生宇宙的哲理, 用溫暖的友情滋潤你這棵小樹,因為我是你的朋友。茂森兒,珍惜青春的年華, 常問問自己,二十歲,我是大學生,三十歲,我是什麼?四十歲,我將站在社會 的哪個階層? 各位朋友,人的嘴唇所能發出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親」,最動人的呼喊就是「 媽媽」,這是意味深長的字眼,這是平凡而偉大的稱呼,它充滿了溫暖與慈愛, 它顯示了神聖的責任與教化。母親,您對我的教育與我的生命同步,媽媽,您是 我的亦母、亦師、亦友。 趙女士:一個農民的喜悅是什麼?是面對豐碩的秋收。一個母親的喜悅是什麼? 是看到兒女成材。為家庭培養一個好孩子,為社會培養一個人才,這是我們每個 做母親的心願,是我們的立志。當我們決定要把孩子培養成人才時,我們有這種 心願我們才可以要孩子。我是二十八歲的時候才生這個兒子,當時我的心裡就想 :「我有一個孩子了,一定要把他培養成材。」我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體驗到, 母親的第一責任是教子。我也有社會工作,而且我一直工作到退休,但是這個工 作對我來說是排在第二,而教子是排在第一。我覺得做父親的應該把社會工作排 在第一,而母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教育好兒女身上。當然,有的家庭經濟條件允 許,妻子可以不用到外面工作,在家裡專心的相夫教子,這當然很好。可是在今 天,大多數的夫妻都要共同到社會上去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做母親的一定 要記住,我們的第一責任是教子。有些年輕的母親認為,認真的教育孩子是一件 很苦、很累的事情,可是我要問,如果你不把孩子教好,讓孩子成為社會的敗類 ,你不就更苦、更累了嗎? 我們看到今年四月份有一則驚人的報導,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一名韓國學生, 他僅僅因為自己戀愛問題的不順利,就任意開槍打死了三十二名無辜的老師和同 學。這個孩子做出這樣令人不能理解的行為,是因為他一向缺乏家庭的教育,養 成了一種冷漠、仇恨和孤僻的性格。當他做出這種不理智的行為之後,造成了很 多家庭的痛苦。他的父母覺得非常慚愧,他們覺得難以面對美國人民,多次想自 殺,最後自殺未遂,都被送到醫院去了。母親把自己的兒女教好,你認為是你一 家的事情嗎?那是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我們中國出現過孟母和孔母這樣優秀的人物,她們教育出孔子和孟子這樣的聖賢 ,她們的貢獻已經超出了一家的範圍,而且影響超過了當代,對我們千秋萬代都 受益無窮!所以母親對兒女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是和母親接觸最多的,從胎兒、出生、童年,到少年、青年,以後走向社會 ,母親對孩子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我們翻閱了很多關於教育的論著之後才發現 到,在我們民國年間有一位印光大師,他是佛門裡著名的祖師,他對家庭教育、 對母教的論述是非常精彩的,在這裡我想提供他講的語錄十條跟大家分享。 鍾博士:印光大師對家庭教育的十條嘉言: 一、世少善人,由於家庭無善教。而家庭之善教,母教最要。以人之幼時,日在 母側,其薰陶性情者,母邊最多。 二、欲家國崛興,非賢母則無有資助矣。世無良母,不但國無良民,家無良子。 三、須知為天地培植一守法良民,即屬莫大功德。 趙女士:我們應該感到一點寬慰,印光大師說,妳只要為社會培養一個守法的公 民,妳的功德就無量。所以我們做母親的不必太緊張,做父母的也不要感到壓力 太大,我們只要把孩子教好,能夠知法、守法,那就是我們母親的一個功德。 鍾博士: 四、世無聖賢之士,由世少聖賢之母之所致也。 五、治國平天下,自齊家始。所以治國平天下的權力,婦女操一大半。 六、國無賢人,其根本皆由家庭無善教所致。而家庭之教,母之責任更重,是以 光屢言:教子為治平之本。 趙女士:我們這裡可以看到印光大師把這個問題講述得非常清楚。國家沒有人才 ,是因為家庭裡面沒有培養出好的賢子,而家庭的教育,母教最重要。所以母教 和家庭的教育是和諧世界的一個基礎。 鍾博士: 七、人果能善教兒女,自可家道興隆,天下太平矣。 八、家庭有善教,則所生兒女皆賢善。家有賢子,則國有賢才。窮則自淑,化及 鄉邑。達則兼善,普益斯民。如是之益,出於家教。家教之中,母教最要。 趙女士:我們這裡可以看到,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麼國家就有人才,而良好的 家庭教育,母親的教育非常重要。如果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國家有了人才,如果 他自己做好了,就可以影響鄉里;如果他遇到更好的機會可以發達起來,可以影 響全國,甚至影響整個世界。而這些利益從哪裡來?從家庭教育中來,而家庭教 育中最重要的是母親的教育,原來道理是在這裡。 鍾博士: 九、無賢母,又何由而得賢子女哉。此種極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為之,所痛惜 者,絕少提倡之人。 趙女士:印光大師在這裡強調,他說沒有賢明的母親,就沒有好的兒女,沒有好 的兒女,國家就沒有人才。這個道理很淺,很容易明白,可是現在人們都忽略了 ,所以我們要重視家庭教育、重視母親的責任。 鍾博士: 十、家庭母教,乃是賢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 趙女士:印光大師是民國間赫赫有名的大法師,這是祖師級的人物,我們從他這 十條的語錄裡可以看到,家庭的教育有多麼重要,母親的責任有多麼重要!印光 大師他是通儒學通佛的,他為我們做出這樣精闢的論述,我們真是非常感謝能聽 到這樣好的教導。所以可以感受到古人所說的那句話:「至要莫若教子」,至關 重要的事情就是教育好兒女。教育好兒女,為治國平天下做出貢獻,為和諧世界 做出貢獻。那有沒有這樣的典範?歷史上有三位傑出的母親,她們是教子的典範 ,她們真的為治國平天下做出了貢獻。這三位母親就是使周朝政權保持八百年基 礎的幕後英雄,她們就是太姜、太任和太姒。「太太」一詞的來源是從這裡而出 的,「太太」是一個非常尊貴的稱呼。周朝太王的妻子太姜,她生了三個兒子, 長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王季,後來王季的妻子太任又生了周文王,周文王的 妻子太姒生了周武王和周公。 鍾博士:這三位母親生的兒子,無論是做君王還是沒有做君王,都是非常的賢德 。比如說太王所生的泰伯和仲雍,這是長子和次子,當時這兩位了解父親的心意 ,父親是想讓自己的三子王季來繼承王位,以便能把王位傳給下一代,就是周文 王,當時泰伯和仲雍就主動的讓賢。孔子讚歎泰伯的德行說:「泰伯,其可謂至 德也已矣。」也就是說泰伯他的德行已經達到了頂點。這是什麼樣的德行?這就 是孝悌的德行。因為他們了解父親的心意,而願意成就父親的心意,這就是孝; 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三弟,這就是悌。在孝悌來看,他們都是為了國家的利益, 所以大哥、二哥主動的讓賢,就是為了成就聖賢的君主。後來的周文王、周武王 和周公都成為孔子最推崇的聖人。 趙女士:原來我們做母親的,手中操縱著和諧世界的大權!我們是為社會輸送人 才,還是為社會輸送垃圾?所以我們做母親的要非常慎重。談到我自己個人的理 想,身為母親,我很希望為社會培養出一個出色的教授,我願意當教授的母親。 所以當我的兒子高中畢業的時候我就對他說:「你要好好學習,將來當一名大學 教授,我做教授的母親。」後來兒子也很聽話,他金融博士畢業以後就留在 大學裡面教書。他本來也可以到企業或者銀行界去工作,而且可能待遇會更高一 些,可是兒子還是注意到母親的心願,所以他選擇了大學,而且也很快的使我當 上了教授的母親。 茂森在大學裡任教,無論是在美國大學還是在澳洲的大學,都很努力工作,大學 裡的教授們和領導們都評價這位中國青年真是非常優秀。茂森在昆士蘭大學任教 的時候,因為他獲得優秀獎,所以在澳洲發行量很大的澳洲郵報,特別刊登了對 他的報導。茂森在美國教書的時候,他以特殊貢獻專家學者的身分而獲得美國綠 卡。後來我們移居到澳大利亞的時候,澳洲大學方面以一個月的速度辦好了我們 母子兩個人的澳洲綠卡,就是澳洲的永久居留,我們接到了證件、簽證以後才動 身到澳洲去。 茂森在去年他給我的生日賀卡中,他這樣總結說: 鍾博士: 親愛的媽媽,在過去的三十三個年頭裡,您用愛心之土培育,以智慧之水澆灌, 使我從一個小樹種,逐漸發芽、茁壯、長大。回首走過來的路,您現在可以欣慰 的說:我的辛苦得到了安慰,我為社會培養了一名博士,我當上了教授的母親! 趙女士:可是隨著我們母子精神層次的提高,我對教授理解的深度和廣度也有了 提高。我不僅希望兒子成為一名出色的金融教授,而且希望兒子能成為一名具有 中華傳統美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教授,希望成為一名君子 教授,希望成為一名聖賢教授。我是一個充滿信心的中國婦女,相信孟子所說的 「人皆可以為堯舜。」我們做母親的不僅立志要為社會、要為祖國和人民培養專 業技術的人才,還要為人類培養聖賢的種子,要幫助孩子成聖作賢,要幫助孩子 走上聖賢之道。我覺得今天的世界確實需要千千萬萬個孟母,就讓我們所有的母 親都來學習做孟母,來肩負起教育兒女的責任,來肩負起我們做母親的第一責任 —教子。 這是我們對第一個內容的彙報。下面我們談第二個內容,就是家庭教育的起點— 胎教。   教育得從它的源頭說起。茂森的教育,首先得力於胎教,這要感謝我的母親對我 的言傳身教。茂森生於一九七三年,這是中國文化大革命的時期,關於中國傳統 文化的許多書籍我們都看不到了。幸運的是我父親、母親都和教育有緣,我的父 親在大學工作,我的母親讀了師範學校以後,她雖然沒有到社會上工作,但是在 家裡專心相夫教子。當時是處在文化大革命的嚴峻歷史時期,這些傳統文化書籍 都被當作「四舊」清掃掉了,所以對「胎教」這個詞我真是第一次從我母親那裡 聽到的。 我母親告訴我,培養孩子,育兒要從胎教開始。母親告訴我:「人,生在天地之 間,便受自然界氣候、磁場各方面的影響。比如說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特別是 八大節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以及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在這八大 節氣的前一天,就是季節在交換之間,非常動盪,在這個節氣的前一天是不適合 同房作胎的。另外就是在雷雨交加、暴雨的日子也不適合作胎,因為恐怕以後會 有胎兒不穩,或者孩子出生以後性格暴躁的不良影響。」母親還告訴我,她說, 「婦女在懷孕的期間一定要非常注意自己的攝身、攝心,眼睛要看美好的東西, 耳朵要聽莊嚴的聲音,口不說輕浮的話,行動要穩重,就是要做到古人所說的『 非禮勿動,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視。』 在生產時也要非常穩重,要忍住痛苦,疼痛的時候不要大聲叫喊,因為大聲叫喊 會損害自己的能量,另外也會給嬰兒帶來恐懼。應該要忍住痛苦把孩子生出來。 」母親這些親切的教導給我帶來很大的利益,我都做到了母親所說的要求。在懷 孕期間我們夫妻是分開住的,我住在母親的家裡,當時生活很清淨。我覺得婦女 懷胎是一件很莊嚴的事情,所以應該保持自己的那種嚴肅感。在十月懷胎期間, 我們夫妻因為分開住,所以沒有那些卿卿我我纏綿的話,雖然夫妻之間很關心, 但是大家都表現出一種忍辱負重和莊嚴的心態。 我白天還有工作,下班回來以後我也沒有看那些閒雜的報紙、書刊,也沒有聽什 麼廣播,當時還沒有電視,所以生活是很安靜的。我每天所看到最多的是我母親 的形象,而且能感受母親的這種氣質。我的母親是位儒家思想教育出來的典型中 國婦女,她在生活中完全做到了「溫良恭儉讓」,她至今還是我心目中最佳的賢 妻良母的形象。母親她每天早晨五點鐘就起床,很耐心的操持家務,一天做三餐 。她的性格非常的柔和,而且待人非常寬容,樂善好施。我的父親是位正直的中 國知識分子,他很淡泊,不攀緣權貴,在大學裡教書。他勤勤懇懇的從事教育工 作三十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曾經發給他榮譽證書。我的母親對父親非常的尊敬, 在他們六十年的夫妻生活中都如此。我常常看到我的母親給父親倒茶、端洗腳水 ,我的父親喜歡吃什麼東西,我的母親就給他做什麼東西。我的母親也很喜歡閱 讀歷史和文學的作品,特別喜歡讀孩子們給她的信件,給她的詩詞、賀卡等等。 我的父母是白頭偕老的典範,他們做出了一個好樣子給我們兒女看。 在我的童年時代,父親教我學習《古文觀止》,而且經常給我講很多這些古代優 秀人物的故事。我記得我父親給我講的故事有五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講孝悌 的這些故事,比如像緹縈救父、木蘭代父從軍、孔融四歲讓梨;第二個方面就給 我講一些關於教育的故事,比如像孟母三遷、岳母刺字,岳飛的母親刺字;第三 個方面就給我講一些刻苦讀書和艱苦奮鬥的故事,比如像范仲淹劃粥苦讀、越王 勾踐臥薪嘗膽等等;第四個方面就給我講一些忠臣報國的故事,比如像藺相如完 璧歸趙、諸葛亮鞠躬盡瘁等;第五個方面給我講一些文學家的故事和軼事,比如 像李白鬥酒詩百篇、蘇東坡赤壁懷古等這些故事。這些故事都深深的留在我的腦 海裡,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已經沒有書讀了,可是這些優秀的典範一直是我的精神 支柱。後來我又把這些精神支柱和故事講給我的兒子聽,這是把我們家傳統 的教育傳給了孩子,所以茂森所受的教育是有家庭傳承的。 我的父母教育出我們兄弟姐妹四人,其中有兩名是內科主任醫生、有一名是高級 工程師、有一個是記者和主編,我們四個人都在祖國不同的崗位上做出貢獻。茂 森的童年他受外公、外婆以及舅父和姨媽的影響都很深,他是在這樣一個有家庭 教育傳承的氛圍裡出生和長大的。 回憶起我懷孕的期間,也沒有特別的營養,當時中國處在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條件 下,物質生活比較清貧,當時一切的生活供應都是限量的。我記得當時有布票, 有油票、糖票、豬肉票、牛奶票等等,都是限量供應,現在的人無法理解當時的 那種狀況。比如說布票,一個人一年只能買七尺,就是二米三,只能做一件衣服 ,你就是再有錢你也買不到布,那是限量供給的。在這樣的條件下,我的生活可 以說是清淨寡欲,而且是以素食為主。 由於母親的言傳身教,由於這種清淨儉樸,所以在懷孕時期的生活,給茂森奠定 了一個良好的胎教,應該感謝國情造成的客觀情況。茂森在以後讀書的過程當中 ,特別是出國留學以後,他能夠保持儉樸的生活,遠離一切娛樂場所,而且還能 夠節約獎學金,把錢寄回中國供養父母,我覺得這完全得力於清淨的胎教。 文化大革命以後,中國傳統的書籍多起來了,這時候我才讀到中國古代聖君周文 王的母親-太任的事蹟。 鍾博士:人們評論太任說:「有胎教,致使文王有聖德。」太任在懷孕期間,「 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說傲言。」 趙女士:我才知道,原來我母親教給我的正是這樣傳統的胎教。 我有個朋友朱老師,她告訴我一個信息,她說她的弟媳婦在懷孕期間,每天晚上 下班回來以後,大家都照顧她,也不讓她做事情,她就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而 且聽流行歌曲,還有那種你情我愛的節目。後來她生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長到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她居然會自己寫個紙條給男同學說「我愛你」。這件事情發 生以後,孩子的母親非常生氣,她說:「我從來沒有這樣教孩子,孩子怎麼會這 麼做?」後來朱老師就提醒她說:「妳要檢討一下妳的胎教,是不是孩子在妳肚 子裡就已經學會了這一套?」所以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當然我也聽到很多朋友告訴我,她們在懷孕的期間,在家裡面自己學習儒釋道三 家的經典,學習儒家的《弟子規》、學習道教的《太上感應篇》、學習佛教的《 地藏經》和《十善業道經》等等,學習儒釋道三家的經典、讀誦這些經典、抄寫 這些經典。孩子出生以後,在襁褓之中非常容易護理,長大以後也非常容易受教 ,而且性格都很溫和、很善良、很斯文,所以胎教非常的重要。我們要注重培養 健康的樹苗,將來才能為祖國輸送人才。我們民族的命運,實際上是掌握在千千 萬萬個母親的手中,世界的希望寄託在千千萬萬個孩子身上,所以我們母親的責 任有多麼重大!古人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一定要慎重胎教。以上是 我們對家庭教育胎教方面的一個彙報。 下面我們想談彙報的第三個內容,就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孝為德之本。   我曾經讀過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先生的事蹟,楊振寧先生他在中學的時候就表現 出物理方面和數學方面的天才。楊振寧的父親是一位教書的人,當他發現兒子的 這個特長以後,他並沒有在這方面開發孩子,他給孩子請了一個家庭教師,教什 麼?教國學,教孔孟之學,教《孟子》。這個國學老師請到家裡來以後,那時楊 振寧已經讀初中了,這個老師教楊振寧《孟子》。楊振寧先生他會背誦《孟子》 。受益於《孟子》的他說,他一生的事業得力於《孟子》給他的啟發。茂森青少 年時代的教育是得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經典中孝道的教育,特別是儒家 的《孝經》、佛家的《佛說父母恩重經》和道家的《文昌帝君勸孝文》及《呂祖 勸孝文》。茂森在五歲的時候,我就在家中的門板上用粉筆教他寫唐詩《遊子吟 》。 鍾博士: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趙女士:這首短短的小詩,寫出了母愛在生活的微細處,也表達了兒女對母親那 種感恩之情。這就是茂森第一次的家庭文化課,當時茂森才五歲多。他天資並不 聰明,他由廣州話改說普通話的過程也非常費勁,可是我還是很有耐心教他。克 服了開始的困難局面以後,慢慢就愈來愈順利。我們母子共同的來學習儒釋道三 家經典與孝道的教育,有時我講給兒子聽,有時兒子讀誦給我聽,我們母子共同 的學習,大家都進入這種孝的氛圍,所以母子的學習都非常快樂。 《孝經》上說,「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 ,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這些教誨茂森記得非常 牢。記得在一九八四年的春天,那時候茂森才十一歲,在我們家庭傳統的春節團 聚會上,照例我們兄弟姐妹都會帶自己的孩子,到父母這裡來給父母拜年,給父 母磕頭,然後獻上紅包和禮品,最後孩子們都要表演一段節目,有的獻詞,有的 獻文。茂森當時就獻一段短文,他的短文寫的是《怎樣孝敬父母》: 鍾博士: 《怎樣孝敬父母》 《孝經》裡有這樣一段話:「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敬父 母,一方面是物質上的孝敬,要讓他們豐衣足食,按時給他們一些零用錢,經常 給他們買一些可口的食品。尤其當父母患病時,子女應盡全力照顧好老人,也為 自己的子女樹立好榜樣;更重要的就是精神上的孝敬,我們要關心老人,要尊敬 他們,有事同他們商量,尊重他們的意見,使他們精神上感到愉快。 趙女士:這就是茂森(當時他十一歲)在我們家族的春節聚會上的發言。在我們 家庭的文化箱中都保留著這些資料。後來事隔十年以後,在一九九四年,茂森二 十一歲了,他那時正在中山大學讀書,在那一年我生日的時候,茂森給我一個特 大的賀卡,那個賀卡就好像現在的一個大畫報的封面。同時接到孩子給我人民幣 三千元的紅包,這是我第一次接到孩子對我的供養。他賀卡裡面的賀詞寫得很長 ,我節錄一些與大家分享: 鍾博士: 親愛的媽媽,在我眼裡,您是母親,也是菩薩!您對我無私無求的布施,給與我 衣物、財帛、吃穿用具,使我的血肉之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您教我風度禮 儀、人情練達、辦事思惟、人生規劃。您領我走入佛法的殿堂,教我認識三世因 果的道理,體悟宇宙人生的真諦。您賜給我智慧和力量,使我擁有應付命運風浪 的勇氣和能力,立志遠渡重洋,求學深造。啊!親愛的媽媽,您是位育我、教我 的母親,您是位度我、覺我的菩薩!您的恩賜,不僅使我一生受福,還使我百生 千生受福。這樣似海的恩情,千生難以圖報!您發願往生西方淨土,我發願為您 做護法人。我要在世間取得大成就,以此來供養我最敬愛的菩薩媽媽。 兒茂森叩呈 一九九四年元月二日 趙女士:茂森當時在廣州中山大學讀書,他利用業餘的時間為美國寶潔公司(P& G公司)在廣州的分公司打工。當時茂森帶領一支中山大學的自行車廣告隊,為這 間公司派送洗髮和護髮的試用包,當時是全廣州市挨家挨戶的派送。當時在那個 時代國家有規定,如果大學生畢業以後直接自費到國外留學,而不能馬上為國內 服務的話,大學本科四年畢業以後要向學校繳回一萬元的教育培養費。茂森就是 為了給家庭減輕負擔,所以他就利用打工的時間賺回這一萬元,繳給了學校,然 後順利的出國留學。 什麼是孝?善事父母是孝,再說得清楚一些,孝就是子女善待父母長輩的倫理道 德行為的通稱。《孝經》是儒家的經典著作,在〈開宗明義章第一〉,孔老夫子 就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教育的源頭。 鍾博士:《孝經》並不算長,只有一千七百九十九個字,可是它在儒家十三經中 地位非常重要。儒家的十三經是指什麼?是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 記、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歷代的帝王都 先後為《孝經》作過註解,比如說有魏文帝、晉文帝、晉孝帝、梁武帝、梁簡文 帝、唐玄宗,以及清朝的順治、康熙、雍正皇帝等等。據說《後漢書》裡面記載 ,漢朝當時天下都在讀誦《孝經》。我們會問為什麼皇帝都對《孝經》這麼重視 ?這是因為提倡孝道就能夠使人民心地淳厚,就能夠使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和諧 ,《孝經》裡回答的就是這些問題。孔子所說的,聖明的君王是以孝來治理天下 ,如果說儒家是以仁為核心,仁就是以孝為根本。 《孝經》可以說概括了人生所有的這些行為,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 傷,孝之始也」,到「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孔子說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一個人的行為要落實到孝道,首 先對自己的身體、毛髮、皮膚都要愛護,因為這些都是從父母那裡得來的,這是 讓我們懂得自愛自重,這是孝的開始。然後把孝心逐漸擴大,乃至於效忠國家、 服務人民。如果能夠進一步修身行道,建功立業,而實現聖人的主張,不但使我 們自己揚名於後世,而且也能為父母增光,這就是孝德的最終目標。所以說孝開 始於奉事雙親,中間經過奉事國君,也就是服務國家和人民,最後達到立德、立 功、立言,建立千秋的功業。 孝的層次是不斷的提升,可以分為小孝、大孝和至孝。能孝敬自己的父母,這是 小孝;把孝敬父母的心擴展至孝敬天下的父母,這就是大孝,也就是我們現在講 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進而能立志成為聖賢,而做到普利天下的眾生,使千秋 萬代都能夠獲益無窮,這就是至孝。 趙女士:孝本源於親子之愛,《孝經》上說父子之道是天性也。茂森在十七歲的 時候,他那時候還在中學讀書,當他父親過生日的時候他填了一首詞,叫《念奴 嬌.子承父志》,獻給他的爸爸。他的爸爸是廣州人,曾在北方工作,也參過軍 。下面與我們大家一起分享這首詞: 鍾博士: 父親大人,今天是您生日的喜慶日子,兒感念您養育的恩情,特填詞一首,並用 以自勉、發憤立志,以報答您似海的恩情之一粟: 《念奴嬌.子承父志》 輾轉北南,冒風雨,為國重任勇擔。半生辛苦,鬢已蒼,熬盡人世艱難。少小淒 涼,年長從戰,踏遍滬粵甘。保家建國,安圖名利飽暖。曾憶窗前月下,諄諄育 愛子,哪計冬伏。逝者飛逝,轉瞬間,健兒已代小犢。子承父志,豈懼寒窗苦。 願仿鴻鵠,恩深難報,惟獻鮮英一束。 兒茂森敬上 一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趙女士:孝到底在我們人生中應該佔有什麼樣的地位?在道家的《文昌帝君元旦 勸孝文》裡這樣說:「今日是元旦,為人間第一日,吾當說人間第一事。何謂第 一事?孝者百行之原,精而極之,可以參贊化育,故謂之第一事。」 這段話我們可以細細的體會一下,這裡講的孝者百行之原,我們知道孝是一切善 行的根本,是百善之先,是愛心的原點。把孝做到了至誠處,就是剛才這段話裡 所說的「精而極之」,精而極之可以參贊化育,就是可以幫助天地來化育萬物。 這怎麼理解?在這方面有沒有榜樣?歷史上有,我們看到中國古代的舜王,他就 是一位把孝做到至誠處的一個榜樣。 據《二十四孝故事》的記載,舜他真誠至純的孝心,感動了後母不再迫害他,感 動了大象為他耕田,小鳥為他播種,感動了當時的帝王堯王把兩個公主嫁給他, 還感動了堯王最後把王位傳給了他。舜的這種孝,感動了全國人民都非常尊敬他 。我們從舜王的身上可以看到孝所產生的巨大力量。孝給他帶來了人際關係的和 諧,給他帶來了幸福的人生,給他帶來了成功的事業,給他帶來了尊貴的地位, 位至帝王。他一切的美滿和成功都是因孝而起的,而且把孝做得很圓滿。我們可 以看到孝確實可以與天地一起參贊化育,使老百姓都受到感化,所以孝是第一德 。 這第一德在生活中是怎麼樣落實?我們看看在茂森的身上是怎麼體現的:茂森在 美國留學的期間,以優秀的成績獲得了美國學校的獎學金,他每月按時給父母寄 來三百美元;當時給我寄來二百美元,給他父親寄一百美元。因為他的父親早年 與我分手,那時我們都還沒有學習佛教,他另外成立了家庭,可是兒子還是照樣 尊敬他和供養他。我是和兒子在一起生活。當時寄二百美元給我,相當於一千六 百元人民幣,已經是很大的一筆錢。可是當時他自己在美國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我們來看一看他在一九九六年一月七日留學期間給我的一封來信: 鍾博士: 冬天的路易斯安那州挺冷。我們這兒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 竟發現天上飄落許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時候,我可以挺過來,便可省些錢,無 須買棉被了。儘管冷,我仍然保持每週一、二次的冷水浴。我目前的學習、生活 都較單調,每日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菜飯,走同樣的路,讀同樣的書。我盡 量讓自己在單調中求單調,使躁動的心熄滅。我每日早晚警示自己安住單調的生 活,直至獲得博士學位為止。因為我深深懂得我來美國不是享受的,而是在欠著 父母的恩德,花著父母的血汗錢,若不努力讀書,天理難容!所以我突然很喜歡 寒冷的冬夜,因為在冬夜裡我才能體會「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才能享受「 范仲淹斷齏畫粥」的清淨。這個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場凍雨,格外的冷,然而我的 進取心卻比任何時候都強。我要以優秀的成績供養父母!媽媽,請您放心,您的 兒子向您保證、向您發誓,我一定會孝順您,把孝順放在第一位,把事業放在第 二位。 趙女士:這裡所說的「把孝順放在第一位」,我們也可以理解是把道德放在第一 位,也就是我們剛才所介紹的《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裡所說的「人間第一事是 孝。」 鍾博士:當年母親接到我的來信以後,她是這樣給我回信的: 趙女士: 寒冷能使人如此的理智和堅強。感謝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天!感謝清苦無欲的生活 !它使人恢復性德之光!中國六祖惠能大師說,人的本性、佛性裡面什麼都具有 ,具有智慧、福德等等,只是人們長久以來迷失了,被貪瞋痴的塵土封蓋了,使 其不能顯露。那麼用什麼方法才能夠開啟人性的寶藏?用孝,這是第一把鑰匙。 孝養父母,擴而大之,孝養一切眾生。茂森,你先做一個榜樣給青年們看看! 後來我到美國參加兒子的博士畢業典禮,從同學們的口中我才知道,茂森當時的 生活是處處節約,他主動的停止了冬天的暖氣,而且堅持素食,每個月從學校的 獎學金中省下錢來,寄回中國孝養父母。 鍾博士:記得我當時在美國留學的時候還真有點艱苦,冬天為了省錢都不肯去買 棉被,把家裡帶來的毛毯就蓋著拿來過冬。冬天實在冷的時候,我們都不肯開暖 氣,然後把所有的衣服都壓在身上,甚至把書本都壓上來。很多時候我們去買菜 ,買的都是胡蘿蔔加捲心菜。另外我到美國的時候沒有炊具,有一位同學他讀書 畢業了,剩下一個高壓鍋,準備扔掉的,我一看還能用,於是我就把它撿回來用 。那個高壓鍋已經不高壓了,鍋蓋上面的墊都沒有了,我就拿這個鍋來炒菜、煮 飯、煮湯,都用它,用了四年。但是我覺得年輕人身上少一點飽暖和安樂,心裡 就會多一分報恩和進取。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確實如此。 趙女士:孝是人之根,譬如樹有根,沒有根怎麼長枝葉花果?儒釋道三家的經典 ,儒家講「孝為第一善」,佛家講「孝為第一福」,道家講「孝為第一事。」儒 家講的孝為第一善,我們聽的比較多;佛家講孝為第一福,這個語是出自於《佛 說觀無量壽佛經》,在《觀無量壽佛經》裡佛講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 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還有二者、三者,修淨業三福。第一福講的第 一句話就是要孝養父母,所以我們說佛家是視孝為第一福,你孝才有福報。道家 講孝為第一事,我們剛才講到《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裡就已經提過了。行孝是 要靠中華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經典的教化的力量,但是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以 身作則才是最具有權威的教化,能令孩子不令而從,給孩子做出榜樣。 鍾博士:在我們青年學習孝道的座談會上,我們往往都會提出這麼一個問題:「 到現在為止,您曾經做了哪些事讓您的父母最開心,讓您的父母常常回味?」比 如說,我想起我的姥姥,也就是我母親的媽媽,常常對我說起這麼一件事:當我 的母親出來工作掙第一個月工資的時候,就把錢拿回來給家裡的爸爸、媽媽、哥 哥、姐姐每人都買一件衣服,這件事情讓姥姥非常的高興,到今天還津津樂道。 還有令我的外公和姥姥最高興的事情,就是母親對她的哥哥、姐姐無私的幫助。 我的母親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但是母親總是熱情的為他們來服務,幫助自己 的哥哥、姐姐以及他們的孩子解決很多像工作調動,找房子,孩子的轉學、入學 等等生活問題。《弟子規》上說:「兄弟睦,孝在中」,所以當姥姥看到兄弟姐 妹之間手足團結,非常的開心。 還有一件令姥姥更為欣慰的事,那是在外公和姥姥最困難的日子,在文化大革命 期間,當時外公在大學裡教書,因為家庭出身問題,受到了衝擊,被凍結了工資 ,到廣東北部的山區去勞動和接受審查。我的姥姥年紀大了,就沒有能力去看望 外公,我的舅父、姨媽當時都是在外地工作,所以是我的母親代表姥姥提著很多 東西到粵北山區去看望自己的父親。而且母親還積極設法的為外公去落實政策, 最後終於到了北京面見教育部長,陳述理由,遞交報告,使外公的問題得到了平 反,得以重返高校教書。所以在那一段政治壓力很大,而經濟生活又很困難的日 子裡,母親始終都跟我的姥姥在一起,照顧她,安慰她。所以姥姥一直到後來跟 我談起這個事情,都深情的對我說:「你的媽媽是跟我共過患難的!」 《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中說:「事富貴之父母易,事貧賤之父母難;事康健之 父母易,事衰老之父母難;事具慶之父母易,事寡獨之父母難。」就是說如果是 富貴、健康的父母,奉事起來比較容易,可是如果是貧賤的父母、衰老的父母, 甚至是寡獨的父母,還能夠盡心事奉他們,這是難能可貴的。在我外公去世以後 ,姥姥在家裡寡居,母親常常陪伴在老人身邊,不僅在生活上和經濟上照顧姥姥 ,而且最後到送終,在精神上來安慰姥姥,讓姥姥開心、愉快。 我母親後來把佛教引入家庭,讓八十歲的老人能夠心存信仰,她的意態也顯得安 和。母親常常親自給姥姥講解生命的痛苦以及解脫的方法,介紹生命最終的歸趣 -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在姥姥八十四歲那段最後的日子裡,在生命最後的時刻 ,母親也一直守候在她的身旁,給予她臨終的關懷、開導和安慰,使姥姥能夠懷 著安和的心態和最美的笑容離開人世。我們在七七四十九天內,母親帶著我做各 種的善事,也迴向姥姥在天之靈。後來母親為了紀念姥姥,特別編寫了一本《如 何念佛為老人送終》這本書,在廣州市各地流通。從知道的和不認識的教友們那 裡得知,這本書曾經被一版、二版、三版,多次的翻印流通。 所以母親她是一位孝女,她也是一位很會欣賞和讚歎自己父母的人,記得在一九 七九年我們的家庭聚會上,我的母親在姥姥六十九歲的生日這個日子裡,母親寫 下這樣一段讚美姥姥的話: 趙女士: 獻給親愛的媽媽,祝賀六十九歲生日。哪一朵葵花不向著太陽?哪一個孩子不熱 愛自己的娘?親愛的媽媽,一個幸福的家庭,您是舵手,有了您,爸爸才有成就 ;有了您,哥哥、姐姐才能上大學;有了您,我的戶口才能從農村轉回城。您是 我們幸福的源泉!您是我們成功的後盾!您是大北路之家的砥柱棟梁!親愛的媽 媽,您的性格就是永遠給予、不求報酬。您的愛像大海那樣深廣,而我們回敬的 卻是一滴水啊!您給予我們生命、學識和財富,您給予我們溫暖、快樂和幸福。 我們說上帝,就是指您,親愛的媽媽!我們說您,就是指降福於我們的上帝! 小女良玉上 一九七九年正月 《呂祖勸孝文》裡面有這句話說:「世之人,善莫大於孝,不善莫大於不孝。我 能孝,自無逆子。子能孝,自無逆孫。」當我們欣賞自己的父母、讚美自己父母 的時候,孩子就在旁邊學到了。 在一九九二年母親節的時候,我收到兒子給我的讚美詩,茂森那時候十九歲。下 面與大家分享這首詩: 鍾博士: 親愛的媽媽: 母親節快樂!您和爸爸的愛,長出了我的胚胎。一團模糊不清的心肉,損耗了您 的生命精華、窈窕青春。才有了嘴巴、耳朵、眼睛,創造了未來的大腦和胸懷, 您以痛苦的受難和乳血,使我從無到有,莊嚴存在!您教我牙牙學語,您教我認 識世界,走第一步路,念第一個字,讀第一首詩。您憑著偉大的母愛與超人的遠 見,在我很小時就開始了對我的教育。您把我送到幼兒園全托,以鍛鍊我獨立生 活的能力。您在家裡的門板上教會了我唐詩、宋詞、ABCD,您手把手教我寫 毛筆字,您是我人生啟蒙的第一個教師啊!您循序漸進,誨人不倦,把一個淘氣 頑童教養大。您孜孜不倦,輔導我升中考試,使我能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廣州市一 流中學,華師附中。您猶如一位嚮導,帶著我走上了光明之路。 我上了大學之後,您對我又提出了更高要求。您為我規劃一生的道路,給我講如 何處理人際和社會關係,提高我的綜合素質。您為我做留學的準備,您用心良苦 ,望子成龍。從衣食住行,到書本用具,處處都有您慷慨的給予。您無論在精神 上還是物質上,都給予兒子很多很多,這全是基於您無私聖潔的愛!如今孩兒的 翅膀逐漸硬朗,羽毛逐漸豐滿,然而飲水思源,我一切的一切,哪一點沒有您的 關心、愛護、勞動、智慧、教育和啟迪?您是母親中的典範,是我心目中永恆不 滅的星斗!在母親節之際,我要深情的說一聲:謝謝您,親愛的媽媽! 兒茂森叩呈 一九九二年五月十號母親節 趙女士: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之根,是我們家庭教育之根。你看這個孝字,它 是智慧的符號,我們的祖先多麼聰明,他們創造了文字,寓意深刻。孝字上面是 老字頭,下面是子字,孝是老一代和子一代的和諧一體;如果不和諧,如果分開 了,如果有代溝,就沒有孝字了。老一代追溯上去還有老一代,子一代延續下去 還有子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悠悠長遠,綿綿無盡,就是我們中華傳統文 化,就是我們的教育。一個孩子如果心中裝著父母、裝著祖先、裝著孝、裝著愛 、裝著我們民族的精神,那學習哪有不努力的?成績哪有上不去的? 茂森在大學畢業以後他做了兩手的準備,一方面報考本校中山大學的研究生,一 方面也報考國外幾家大學的研究生。當年,就是一九九五年,報考中山大學經濟 金融專業的研究生,全國各地有一百八十名。考試的結果,茂森在這一百八十名 的考生中名列第一,而且不僅總成績第一,還有兩個單科的成績也是第一名。並 且同時以優秀的托福和GMAT成績考上了美國幾家大學,最後我們選取了美國路易 斯安那州理工大學的商學院,因為這所商學院為茂森提供了獎學金,而且這所商 學院在美國三千家的大學裡是排名第一百,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學校。 我們做父母的都希望兒女能夠成材,那麼我們就一定要給他紮根的教育,而且這 個根是愈紮得深愈好,這個根就是孝。應該牢記至聖先師孔子的教導,他在《孝 經》上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這就是我們家庭教育的基礎。   以上我們向大家彙報了家庭教育的基礎。下面我們進入第四個方面來彙報,就是 家庭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茂森他在一九九五年遠渡重洋到 美國之後,他在當年的十月七日給我寫了一封信,他信中提到了素質教育的問題 : 鍾博士: 來到美國之後,才深刻體會到我過去在中國鍛鍊的素質是多麼有用,因此我真感 謝媽媽對我的培養。我在國內一切的鍛鍊,包括學習、寫作、談吐、講演、交際 、佛法、英文、做飯、做家務、購物、理財、交友、規劃安排前途、課外向李教 授學習,同時承受多種事務,這一切都是多麼的有價值。 趙女士:什麼是素質?我想這個答案是很多的。素質,我覺得它是一個人道德水 平、文化教養、身心狀況、生活經驗、辦事能力這五個方面的綜合品質。我們走 在廣州的大馬路上看到這樣的醒目標語:「愛國、守法、誠信、知禮,共建和諧 社區」,這裡就提出了一個中國公民的素質。愛國、守法、誠信、知禮,這是中 國公民的素質。可是這良好的素質是來自於家庭的基礎教育。家庭的教育如何培 養良好的素質?我想我們是不需要到國外去找什麼文獻的,中國家教的集大成《 弟子規》就是我們最好的素質教材。《弟子規》中提出了七方面的素質教育,這 七個方面就是: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這七種素質教育原本是來 自《論語.學而》篇,它原話是說:「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 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下面我就談一談這七種素質教育在茂森 的身上是如何體現、如何落實的。 茂森在一九九六年在美國攻讀碩士的時候,他在五月三日給我一封信,他信中說 : 鍾博士: 親愛的媽媽: 本週來一連收到您的兩封信,給我在美國的第一個生日帶來了溫馨的關懷和智慧 的開示,非常感謝!您的兩封信充滿了智慧與哲理。比如,第一、到那裡要學會 讚歎主人的優點。對!我應該在學期結束時寫一封感謝信給我的導師,感謝他對 我九個月來的嚴格要求,我從他那裡學到很多經濟研究的知識方法,讚歎他在經 濟學領域的成就和嚴謹的治學之風。二、耐煩做生活的事。是!我的導師阿里教 授是一名知名的經濟學教授,可是日常工作也同別的教授一樣,看書、寫作、備 課、教書,沒有別的,唯長期耐煩做事而已,我也要學習耐煩做事。期末考試又 到了,我還要耐煩應考。五月至八月暑期打工,有什麼工作就做什麼,老老實實 耐煩去做。三、用什麼方法開啟人性寶藏?用孝。孝養父母,擴而大之孝養一切 眾生。媽媽,您說得太對了,我就聽您的,要用我這一生寫出一個光輝的「孝」 字! 趙女士:茂森在美國留學期間,他每週給我打一次電話,每兩週給我寫一封信, 每月給我寄二百美元,每年回家探親一次。很多同學就跟他開玩笑說:「你打電 話、還有回去探親,你花這麼多錢,如果把這些錢都攢起來的話,你可以買一部 車了!」可是茂森他不這樣看,他寧願在整個留學期間騎一部自行車,可是跟我 們保持緊密的聯繫。是的,我們是不能夠用金錢和物質的砝碼來衡量親情和孝心 。古人說得好:「黃金有價,情無價。」 鍾博士:母親她知道了同學們跟我說的俏皮話,她在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五號給 我寫了一封來信,由於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明天再一起來分享這封信的內容, 謝謝大家。 《母慈子孝》第二集 趙女士:尊敬的各位老師。 鍾博士: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趙女士:昨天我們開始向大家彙報家庭教育的心得報告,我們準備從七個方面向 大家彙報。這七個方面包括:家庭教育的老師-母親的第一責任;家庭教育的起 點-胎教;家庭教育的基礎-孝為德之本;家庭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家庭教 育為龍頭-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聖哲教育的兼容並蓄;第六、家庭教育的昇 華-促進孩子為和諧世界立德、立功、立言;第七、家庭教育的原理-教子三十 年的感悟。我們昨天談到第四個內容,「家庭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接下來 ,我們繼續向大家彙報。昨天講到,我們是不能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親情和孝心 的,古人說:「黃金有價,情無價。」 鍾博士:當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很多同學都跟我講,你常常把錢寄回家供養父 母,給家裡打電話,還每年回國探親,這些錢如果省下來,都可以買一部車了。 但是我還是騎著我的自行車。母親在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五日,我在美國留學的 時候,她給我來信說: 保持和老家的聯繫,這個做法是心存道心,養母親之心。古代的祭祀非常隆重, 孔子的學生說:應該廢掉那些祭品,因為花費錢財。可是孔子回答說:你愛惜錢 財,我更愛惜這種禮義。禮義延續下來,能使民心淳厚。茂森兒,你的做法有古 人的風範,我很開心。 可是我自己也很慚愧,反思和檢點自己,常常有很多事情做得令母親不滿意、不 開心。比如說,我記得在我第一次從美國留學回來探親的時候,當時就買了很多 的禮品,準備回來獻給父母、親人。想到頭髮長長了,在美國剪一次頭髮至少要 十二美金,回到國內也就是一塊錢人民幣,於是心裡就打起算盤,想著回國再 剪,可以賺一個差價。我是學金融的,所以心裡就打了這個算盤,頭髮就留得長 長的,然後風塵僕僕的從美國回來。這一路上經過三次轉機,從我的學校到達拉 斯,從達拉斯到洛杉磯,從洛杉磯到香港,香港坐直通車再回到廣州。回到來的 時候,真的叫做風塵僕僕。當我回到家門口敲門,媽媽已經在家裡等候多時,聽 到我叫門,趕緊就打開門。我見到媽媽,馬上深深一鞠躬說:媽媽,我回來了。 但是看見媽媽從頭到腳都是整整齊齊,非常整潔、非常光亮,讓我心裡覺得非常 的慚愧。 媽媽把我帶進家裡,已經沏好茶等著我回來,然後很高興的跟我說:「茂森,我 今天等你回來,昨天我特地去做了頭髮。」當時我聽到母親這麼一說,心裡更是 覺得無地自容。自己跟母親的心態真的是不一樣,你看母親等兒子回來,讓兒子 看到的是最佳的形象;而我自己心裡還打著算盤,想著美國的價格高,中國的價 格低,這是什麼?把利放在對母親的孝心之上,這怎麼能夠算得上孝道呢?所以 這件事情令我到現在都覺得很慚愧。看看現在社會上,很多的年輕人,他們為了 去見自己的異性朋友,打扮得漂漂亮亮;可是如果要去見父母,有沒有這種心? 孔子在《孝經》上面說得好,「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 他人者,謂之悖禮。」我們想想,如果對父母都不能愛,他能愛誰?對父母都不 尊敬的,他會尊敬別人嗎?孔子說這是悖禮、悖德的。所以從那次之後,我就自 己每次去見父母的時候,總是要把自己的形象打點好,讓父母看到我能生歡喜心 。 趙女士:茂森在美國留學的期間,他曾經八次組織中國的留學生一起座談孝道, 他把自己在家裡所學的,儒釋道三家經典關於孝道方面的教誨,與同學們分享。 而且在每次組織這種活動中,他都主動的提供食品、張羅會議室,而且提供茶水 ,使大家都相聚的很開心。每次中國同學在讀誦儒釋道經典關於孝方面教誨的時 候,都非常感動。大學生們讀到感人處,都淚流滿面,大家都感動起來,決定要 好好學習,讓自己的父母安心,為中國人爭光。他們都發願要修身、齊家、治國 、平天下,要振作起來,完成學業,將來為祖國服務。並且都趕快打電話回中國 ,向中國的父母問候。 茂森在暑假的期間,他曾經到美國北方明尼蘇達州的一個旅遊城裡面打工。當時 和九個中國同學一起去的,他們九個人就租了一個簡單的房子,睡在地板上,因 為沒有任何家俱。茂森當時是在旅遊城裡一家大遊樂場裡面的房子裡製作棉花糖 。這是遊客們和小朋友非常喜歡吃的零食。製作棉花糖是在一個密閉的罩子裡面 ,機器轟轟的響,但是外面的遊客聽不到。製作棉花糖每天要工作十個小時以上 ,機器不停的運轉,只有到廁所的時候才能休息一會。每個小時的收入是六‧三 五美元,每天站十個鐘頭。當時他打工將近三個月,淨收入有三千多美元,他立 刻就給我寄來了一千美元,這是我當時有史以來收到第一筆最大的外匯。 他在打工的時候,就是一九九六年七月一日,給我寫一封信,這封信使人很感動 ,我願意跟大家分享: 親愛的媽媽: 您好!剛剛收到您六月二十三日寄出的信,非常高興。適逢今天打工休息日,便 可在住處附近的亭子裡給您回信,屋裡沒有桌椅,不得不出來寫。這是我們公寓 旁邊的一個小公園,全部是鬱鬱蔥蔥的綠樹花草,並有許多雜色的鳥和草叢中竄 出來的野兔,十分幽靜。在這樣鳥語花香而又氣候宜人的環境中,給遠方的母親 寫信,有一種說不出的溫馨愉悅的感覺。對兒子而言,再沒有比和母親交流心得 更愉快的了。這一個多月的打工生活,第一個感受是福報來的不容易!我們打工 是上下班打卡計時的,每個鐘點都非常的精確,那是每小時收入六‧三五美金。 第二個感受是時間就是金錢,每個小時已經是明碼實價了,所以每個人都希望在 一天二十四小時之內,多一點的時間花在能掙錢的工作上,而不肯為集體宿舍貢 獻一些勞務。結果是我去義務為大夥洗爐子、洗廁所,去買吸塵器吸地毯等等。 趙女士:我接到兒子的這封信,非常的歡喜!兒子在艱苦的工作中,還能給母親 寫信;在這十小時的勞動之後,還能為大家的事情做一點工作,我很安慰!孟子 說:「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而孝悌之道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體現的。《 弟子規》不是光用來讀誦的,而是我們真實的生活實踐;《弟子規》不僅在順利 的環境中要做到,在艱苦的環境中也要做到! 茂森的姥姥是一九九四年去世的,在守孝的期間,我們母子開始吃素。等到紀念 這個老人四十九天之後,我們都已經習慣於吃素了。《弟子規》上說:「喪三年 ,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我們當時是真的有點體會。那個時候茂森是二十 一歲;他今年三十四歲,已經堅持素食十三年了,我們母子的身體都很好。素食 確實有很多好處,素食能影響人的心理和生理,它影響人的心理,使人增長善良 、寬厚和慈悲的心;它影響人的生理,吃素以後,覺得身體比較輕快,而且不容 易昏沈。我們看到很多吃肉食多的人,常常容易昏沈,工作效率也沒有那麼高。 所以吃素食以後,覺得我們的學習效率、工作效率和記憶力都增強了。 茂森當時在留學的期間,他給我寫信說:「我每天堅持吃素,每月的費用是八 美元,營養豐富,精力充沛。」他在美國都吃些什麼東西?他說:「我主要是每 天吃紅蘿蔔、捲心菜,這是我們廣東人所說的那個圓圓的野菜,西紅柿、米飯、 水果等等,每天就吃這些東西,吃的臉色都是紅紅的。」當他從美國回來探親的 時候,大家都說:「你身體很好,在美國的環境跟飲食都很好吧?」實際上是素 食起了決定的作用。後來我們看到那些關於養身的資料我們才知道,原來這幾種 菜都非常有營養:紅蘿蔔號稱小人參,對身體非常好;捲心菜就是我們說的野菜 ,它對腸胃非常好;另外西紅柿又是美容食品,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而且美國 的水果也比較多,這些營養都很豐富,身體所需的維生素、鈣,各方面都有。茂 森在信中跟我說:「穿衣服不講究,心就不花俏;飲食不講究,心就不貪戀。」 這對落實《弟子規》:「對飲食,勿揀擇」、「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 慼」這點上就能夠很愉快的去做到。 茂森在美國的留學期間,他能夠忍耐那種單調的學習生活,怎麼個單調法?他每 天的活動都是三角形運動,從宿舍到圖書館,從圖書館到課室,就是這三角形的 移動,所以生活是非常的單純。《弟子規》所說的,「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 ,絕勿問」,在這種環境中,我們就很自然的做到這一點。茂森在美國留學期間 ,我們給他總結,他能做到「七不」,就是:不看電視、電影,不逛商場,不亂 交朋友,不亂花錢,不留長頭髮,不穿奇裝異服,不談戀愛。因為在生活中能堅 持這七條,所以能保持自己很專心的學習,留學回國後還堅持這七條,這樣這就 真正做到《弟子規》所說的「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這一條。 而且在留學的期間,茂森很珍惜時間,也就是實踐《弟子規》說的「朝起早,夜 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所以在他一九九七年碩士畢業的時候,他全部成績都 是優秀的A,因此獲得了美國學校裡的特別獎學金五美元。他收到這個特別 獎五美元以後,馬上給我寄來了二美元,讓我分享他努力的成果。安住 在這種清淨的生活,學習非常專心,所以茂森以四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全部的碩士 和博士的課程,提前畢業了。他寫信告訴我說: 媽媽,我順利完成全部的博士課程,而且一次通過金融博士資格的考試。這美國 金融博士資格的考試,是從早到晚大約八個小時,中間只能吃一個麵包,這種考 試是對一個學生的學識和素質,以及身體的全面考核。有的同學因為身體堅持不 了這麼長久的時間考核,所以不能一次完成。有的因為是學習準備不夠,有的因 為心理素質不好,比較容易緊張、恐懼或擔憂,所以很多同學不能一次通過這個 考試。 茂森是個幸運者,他一次就pass,通過博士資格的考試。可是我們覺得這個幸運 是來自平時的努力和積累。 鍾博士:我好比是一棵小樹,我的身後有一位勤勞的園丁,這位園丁就是我的母 親。無論是在母親的身邊,還是遠離母親,母親的關懷時時都是伴隨著我。母親 在我的一張生日賀卡上,曾經這樣寫道: 茂森兒,我的祝福將伴隨你走遍天涯海角;我的心願將附麗於你清淨光明的一生 。 在我的博士畢業前一年,我正是二十五歲,母親給我寄來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生日 賀卡。這個賀卡裡面,有我從小到大的照片,母親的祝福也極富有禪味,這裡想 跟大家做個分享。大家看這個賀卡上面,左上角的是我母親的照片,下來是嬰兒 ,然後幼兒園,到我小學、中學,和在廣州中山大學念書的照片,以及到美國攻 讀碩士和讀博士的照片。這個賀卡的右下角,是母親跟我在中國北京長城八達嶺 上的合影,代表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共同攀登。母親的賀詞是這樣寫道的: 茂森兒: 祝福你二十五歲生日,回頭看看自己的腳印,你反省了什麼?你又領悟了什麼? 寄語茂森兒,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完成人格,成就佛道,慈 心精進,住真實慧,在生活中解脫,在社會中奉獻。 母親寫於一九九八年春 趙女士:在《弟子規》的素質教育中有一句話說:「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 地同載。」茂森在美國留學期間,他兩次到醫院去捐血。當時美國的醫院非常希 望能得到一些健康青年的鮮血,以備搶救病人用,茂森很歡喜的應徵,因此和美 國人民結緣了,讓美國人的血管裡也流著咱們中國青年的鮮血。當時茂森他還是 一個窮書生,可是中國青年是有熱血、有愛心的,所以說中國人不窮!當孩子打 電話告訴我說他到醫院捐血的事情,我很讚許,讚揚孩子這種奉獻的精神,只要 孩子為大眾服務,做母親的都應該支持。我們應該呵護孩子的一切善念,應該隨 喜讚歎孩子的一切善行。孩子這樣做是不是吃虧?不是吃虧,孩子在向大眾奉獻 的過程中,能提高自己的精神和品德,使自己的精神和品德得到昇華,使靈性得 到昇華,這是從自己的角度來說。可是從別人的角度來講,這種奉獻能使別人得 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所以這種奉獻是自利利他。 茂森在美國留學的期間,他發現學校裡,沒有提供為研究生從事學術活動的經費 。比如說,學生和老師一起出去參加學術會議,老師的費用由學校來承擔,可是 這些研究生們要自己掏錢繳旅差費、住宿費,還有會務費。以學生來講,經濟都 有限,沒有收入。有鑒於此,茂森就打個報告給當時的美國大學,要求立下為研 究生從事學術活動的基金,學校應該撥款。當時茂森自己也向校方表示,他說: 「我就要畢業了,我畢業以後,我一定將我的工資寄來支持這個項目,我會每年 為學校寄來一千美元。」後來茂森博士畢業以後,就很順利到了美國德州大學教 書。當時第一個月領工資以後,他馬上就把一千美元匯到母校,當金融系的系主 任安德森教授接到這一千美元的時候,非常讚歎我們中國學生這種確守諾言的精 神,對於中國學生這種無私的奉獻,豎起了大姆指。 由於茂森的努力,學校設立了基金項目。以後畢業的這些學生,他們在畢業前夕 ,都可享受到這種待遇,能夠獲得學校提供的基金,從事學術活動,為這些博士 研究生提供了方便。茂森畢業以後連續五年,每年都寄一千美元給這個基金會, 支持研究生的研究和學習工作。實際上,這種推己及人的愛心,也是我們的先師 孔老夫子教我們的,也是《弟子規》教我們的一種素質-愛人。 鍾博士:孔子教導的是仁道,我們看「仁」字,含著兩個人,也就是說,當我們 想到自己的時候,同時也要想到別人;關心自己的時候,也要關心別人。《論語 》上曾經有記載,孔子的學生樊遲,曾經向老師請問:什麼是仁?孔子說:「愛 人。」「凡是人,皆須愛。」 趙女士:在《弟子規》的素質教育中,有句話說:「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 過日少」,那就是教導我們要接近有學問、有道德的老師,接近善知識。我非常 留意茂森的老師,從他的小學、中學到大學,甚至一直到研究生,我都很注意他 的班主任、任科老師,甚至學校校長。每次開家長會,我是絕不會缺席的,我一 定很認真的聽取班主任和各個任科的老師,對於茂森各種優點和缺點的評價。而 且我會留意這位老師的素質,看這老師他是怎麼樣待人接物的,他對孩子的愛心 和責任心是怎麼樣的。我一旦發現好的老師,我一定帶孩子登門拜訪去探望這位 老師。我讓孩子多接觸這些優秀的老師,感觸這些老師美好、優秀的素質,對孩 子是一個很好的薰習。 我記得茂森在讀大學的時候,嶺南學院院長王屏山先生,他是一位教育家,我常 領著茂森到他家裡作客。那時候孩子還比較年輕,剛上大學,還不怎麼會說話, 他旁邊聽著,我就跟校長聊起教學的情況。這位王院長一談起教育就滔滔不絕: 師資應該怎麼樣安排,教學課程怎麼安排,對學生有什麼要求等等。這位教育者 敬業的精神,和這種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年輕的茂森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薰習 、很好的陶冶。 當時不僅在校內接近這些有道德、有學問的老師,我的眼光也留意到校外去。有 一次我參加一個報告會,當時做報告的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位教授,他是社會 學方面的教授,他是用英語來做報告。翻譯的人是廣州外語學院一位年輕的陳老 師,當時我聽報告的時候,覺得這位陳老師的翻譯水平非常高,他的翻譯非常準 確,很文雅,而且他的儀態也非常文明,我心裡很讚歎這個老師。我當時在想: 「如果我的兒子能夠跟這樣的老師學習英語,那有多好!」所以報告會之後,我 就走到陳老師面前,讚歎他翻譯的水平很好,另外也表達了一個母親的心願,我 就跟他說,很希望他能給我的兒子一些指導,如果可能的話,禮拜天到我們家裡 來,或者我們到他那裡去請教都可以。我有很多親友的孩子們,也都是這個年齡 ,也希望能得到優秀老師的指導。 這位陳老師,他的素質很不同凡響,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人,而且存心寬厚,居 然答應了我的要求。禮拜天就來到我們家裡,當時我就召集茂森還有所有親友們 和他同齡的孩子們,在我家庭就開了個學習座談會。陳老師跟大家講,應該怎麼 學習好英語。以後這些孩子們,在英語上遇到問題,都會主動向這位陳老師請教 。後來我聽說這位陳老師,現在已經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副校長。這些都是非 常優秀的老師,都是熱愛教育事業的老師。 我們做母親的要留意,不僅在校內要接近這些優秀的老師,我把眼光也注意到社 會上,注意到宗教的方面。在一九九年,我的父親去世以後,為了幫助我母親 緩和她的悲傷,我就帶她到廣州最大的寺院,廣州光孝寺裡去散散心。實際上, 我從沒到過這個寺院,我也不知道怎麼去;但是為了不要讓母親老在家裡難過, 出去走一走也好。我們當時坐了出租汽車去的,跟出租汽車司機說:「你知道光 孝寺?」就到光孝寺去了。我們第一次走進寺院的時候,我第一個碰到的出家人 ,就是寺院的方丈本煥老和尚。我後來才知道這位本煥老和尚,是我們國內非常 有名的高僧大德。他今年一一歲,還健在。 當時我陪著母親走到寺院,看到這個老和尚以後,老和尚寧靜的修養和氣質,使 我和母親難過的心情好像緩減了很多。剛好他們十一點鐘就開飯,老和尚很慈悲 ,留我們母女吃了一餐素食。我記得那素食非常好、非常開胃,以後我就帶兒子 也到光孝寺裡去走動,走到老和尚旁邊,就跟他攀談,讓孩子接近一下出家人, 看看這些清靜寡欲的出家人是怎麼樣生活的?茂森當時是一個大學生,也很喜歡 問問題,問老和尚:「你當時為什麼會出家?你出家的目的是什麼?」問了很多 問題,老和尚都很有耐心的回答。 以後很幸運的,在一九九二年光孝寺就禮請了淨空老法師到寺院裡講解《阿彌陀 經》,去五天,我剛好有機會能恭聽淨空法師講《阿彌陀經》。我馬上就打電話 告訴茂森說:「你要(從中大)趕過來見見這位法師。」我看到淨空法師真是光 采照人,看到他這個形象心裡非常歡喜。可是因為老法師在光孝寺逗留的時間很 短,人也很多,匆匆之間,我們母子也不能和老法師多談。幸運的是,茂森到美 國留學以後,大學所在地剛好跟淨空老法師在美國達拉斯的淨宗學會道場很近, 我就跟兒子說:「你多到道場裡走動走動,到那裡去學習,學習什麼?學習清淨 自律。」所以茂森就利用自己的休假日,到老法師的達拉斯淨宗學會那裡作義工 ,比如幫忙掃地、洗廁所、倒垃圾;另外就是參加他們的護生放生活動,而且在 那裡吃素食,特別是在那裡恭聽淨空老法師講經說法。 後來我們慢慢的明白,佛經裡面的學問很大!宇宙是怎麼樣形成的?為什麼在人 的一生中,有人生活的很幸福?有人生活的很痛苦?有的人很富有?有的人很貧 窮?有的人很尊貴?有的人很卑賤?這些在佛經裡都有答案。所以我們覺得佛經 裡面有智慧。佛教是一種教育,它能夠完善和補充我們現在從小學到大學教育的 不足。 鍾博士:佛教是公元六十七年從印度傳入中國的,當時是在東漢明帝永平十年。 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他是印度的一位王子,在年輕的時候,當他看到生 老病死的現象,他發現這些人生的苦,是每個人都沒有辦法迴避的,哪怕是王子 都迴避不了。因此,他感悟了,於是放棄了王位,離開了自己的眷屬,而出家修 道,立志要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從而解脫人生之苦。最後,釋迦牟尼佛在菩提 樹下證道,也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他能夠成佛,就是自己心中的光明、智 慧,本有的覺悟全部顯發出來。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佛教教我們什麼呢?佛教教我們的是 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我們自己,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的這些環境。佛教我們 的就是要覺悟,內,覺悟我們人生本身,外,覺悟這些環境。真正覺悟了,我們 才能夠明瞭我們的人生,才能明瞭這個宇宙,得大自在,獲大解脫。如果不覺悟 ,那就會被我們的人生(命運)、宇宙(環境)所支配,受它的束縛,就不得自 在。所以人人都應該接受佛陀的教育。佛教的教育綱領,就包含在釋迦牟尼佛的 名號裡面。「釋迦」是仁愛慈悲之意,就是幫助眾生的意思;「牟尼」是寂滅清 淨的意思,具有圓滿的智慧,能夠回光返照而斷除煩惱。所以佛教是慈悲仁愛智 慧的教育,是聖哲的教育。 如果有人問什麼是佛教?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答覆,那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 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第一句諸惡莫作,就是一切惡的事情,違法亂紀 、不道德的事情都不做;要做利國利民,為人民服務的事情,這就叫做眾善奉行 。如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們能做到,每個人必然能幸福美滿,社會也必定 能和諧。自淨其意,這裡講的是讓我們的身、口、意這三業都能夠清淨。在去年 四月杭州舉辦的「世界佛教論壇」主題就是《和諧世界,從心開始》,所謂《心 淨國土淨,心安眾生安,心平天下平》因此要使我們的國土清淨,使我們的世界 和諧,必須從內心放下那些污濁煩惱的東西。要達到自淨其意的方法有很多,比 如說,佛門裡有參禪、打坐,或者誦經、念佛等等這些不同的法門,來淨化我們 自己的心。 佛教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人恢復本有圓滿的大智慧,這個大智慧是人人本 具。有了這種圓滿的大智慧,這個智慧起用就能夠解決人生宇宙的一切問題,真 正就離苦得樂。總而言之,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如 果說孔子的教育是幫助我們一生一世的,那麼佛陀的教育就是三世的,是立體的 ,讓我們能夠究竟圓滿的離苦得樂。 趙女士:茂森接近老法師以後就聽經聞法,做媽媽的發現這孩子的智慧開展了, 心地也愈加寬容和善良,道德品質不斷的提升。佛法的內容非常之多,可是它基 本的品德是十善業。這十善業就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婬,四不妄語 ,五不兩舌,六不惡口,七不綺語,八不貪欲,九不瞋恚,十不邪見。」這十種 基本的美德,茂森很用心的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漸培養和鞏固。 在留學期間,茂森也希望自己在大陸廣州的親友們,都能聽到老法師講經說法的 這些影碟、卡帶。當時達拉斯道場裡,由於設備的更新,淘汰換下來很多舊的設 備。其中有一部是錄音卡帶,一拖三的,在當時還算滿新的,但是因為設備更新 ,不需要了,茂森決定把它背回到中國大陸去。那一年他探親回中國的時候,就 背了這個機器回來,當時到香港還買了一個電壓轉換器。因為這機器很重,所以 其他什麼東西都沒有拿,連一件衣服都沒有帶。到了廣州以後,把它送給廣州市 佛教協會,當時廣州佛教協會會長雲峰法師接洽這件事情。他希望把這個機器背 回來之後,能製作更多的卡帶、影碟,這些錄相帶,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夠多聽到 ,能夠覺悟。 我記得前不久,到廣東省汕頭市的汕頭大學,我在那裡看到一條標語:「建立自 我,追求無我。」建立自我是使自己完善起來;追求無我是把自己放下,全心全 意的為大眾服務。提出這個口號來,我覺得很不簡單,這對大學生或對老師來說 ,都是一個很高的要求。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在這方面做一些嘗試,就是說你要 在日常生活很多活動中,能夠慢慢把自己放下。茂森把這機器從達拉斯背回來, 還輾轉換機,到香港又轉,自己的東西都不帶,這也是一種小小的嘗試,能夠追 求無我,放下自己。當然所謂建立自我是完善自己,我們學佛就是要完善自己; 追求無我,文字上是這樣題,其實追求無我,還是有個追求的執著在裡面。所以 我們就是慢慢的把自己看淡,慢慢的把自己放下,在全心全意為大眾服務當中, 把自己淡化。所以說茂森,我感到他真是「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 在《弟子規》這種素質教育中,最後還提到一條「有餘力,則學文。」在茂森初 中畢業的時候,當時暑假的期間比較長,沒什麼事情幹了,已經考完高中了。我 就指著家裡的書櫃對他說:「你把這些書櫃都整理一下,看能不能選出一些書來 學習學習。」他居然在這麼多書裡,就選出了一套《中國哲學史資料選輯》。這 一套書裡很詳細的介紹中國的四書五經,也介紹了老莊之學,介紹了《道德經》 。我們在這裡就要茂森把他過去所學的,關於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給大家簡單介 紹一下,這也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 鍾博士:儒家思想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根源,沒有儒家思想,也就沒有中華文化 。儒家思想究竟包含什麼樣的基本內容呢?如果說用一句話來概括,可以用《漢 書》裡面的一句:「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宗師仲尼。」這就是儒家的基本內容。我們可以看到這裡面有四個關鍵詞:第一 是六經,第二是仁義,第三是堯舜文武,第四就是仲尼。什麼是六經?這六經就 是儒家的六部主要經典:《詩經》、《尚書》、《儀禮》、《周易》、《春秋》 和《樂經》;因為《樂經》已經失傳,只剩下五經。後來在宋朝的時候,朱熹就 在儒家的經典裡面抽出四本:《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這四 篇文章就稱為四書。這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四書五經。儒家思想從漢朝開始, 歷史上都被尊為中國文化的正統。 第二個要素是仁義,這也是儒家的兩個核心範疇。《孟子》說:「仁,人心也; 義,人路也」,這是教導人內心要存仁,而行事要循義,這個義就是應該要做的 。第三個要素,堯舜文武,這是指中國古代的四位帝王,「堯舜之道,孝悌而已 矣」;儒家所說的,「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談到修身,這 是《弟子規》所講的「首孝弟」,所以堯舜二帝樹立了「以孝治天下,以德治國 」的典範。文武就是指周文王、周武王,他們制定了完善典章禮儀,以禮樂來教 化百姓,是「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的典範。 第四個要素是仲尼,就是我們熟知的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公元前五五一年 到公元前四七九年,魯國人,也就是現在山東省曲阜縣人士,享年七三歲。他是 儒家的創始人,據說儒家的六經都是孔子親手刪立和整理的。在孔子之前的幾千 年的文化,因為孔子而得以承繼;孔子之後的數千年文化,也因為有了孔子而得 以發揚開展。所以人們稱歎孔子「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又讚道:「德侔 天地,道貫古今,刪述六經,垂憲萬世。」這是講孔子的德行與天地相契,他的 道貫穿古今,編訂了六經,而把教化垂續於萬世。所以歷史學家司馬遷讚歎孔子 「可謂至聖矣。」至聖先師孔子的言行,也被收錄在《論語》裡面,《論語》被 譽為是華夏聖經。 這裡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了儒家的四個要素:六經、仁義、堯舜文武和仲尼。如果 我們把儒家的思想比作是一棵大樹,那麼大樹的根在哪裡?這大樹的根就在《弟 子規》當中。如果沒有《弟子規》的基礎,儒家的這四個要素也就沒有辦法做到 。《弟子規》講的是什麼?我們前面已經說到,《弟子規》就是講做人的基本素 質。 下來給大家簡要的介紹一下道家的思想。如果說儒家的思想是中國文化的主流, 那麼道家的精神也是滲透在中華文化的潛意識中。儒家的入世精神很強,而道家 出世精神特別濃。道家的思想以老子、莊子為代表,尤其是以老子的《道德經》 聞名於世。道家的精神一言以蔽之,就是「道法自然。」這裡所說的自然,並不 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自然界、自然科學的這種自然;它是指宇宙本來空寂的一種自 然狀態,這個狀態是沒有辦法用語言或思惟能達到的,是無法表達的。道家提倡 「無為而無不為」,這裡的「無為」也不是說什麼事都不幹,無所事事,它是教 人能夠從心裡放下得失、放下苦樂,順應自然,不去妄為。 我當時學習《道德經》,印象最深的就是經上第一句話和最後一句話,這裡跟大 家做一個分享。《道德經》的第一句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這是說真道是沒有辦法用言語來表達;如果能夠說得出來、可以名狀的,那 就不是常道。最後一句就是:「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裡講,聖人的道理和 做法,就是努力的去奉獻,去為人民服務,但是絕不爭功、不爭名、不爭利。我 們可以通過這兩句話,稍微體會一下《道德經》的中心思想和處世的態度。道家 的根又在哪裡?如果說《道德經》是一棵大樹,這個根就在《太上感應篇》,因 為《太上感應篇》所講的是老子垂訓給後人的因果報應和自然感應的道理。人只 要能夠深信因果報應,能夠遵循自然感應的道理去做事情,最後自然能夠達到道 法自然、為而不爭的境界。 趙女士: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人說「開卷有益」,這話是有道理的。我們家 中要準備一些藏書,給孩子提供一個學習的環境,營造學習的氛圍,孩子常常會 主動去找些書來看一看,漸漸開發孩子心中的正見。我們前不久看到國內各個城 市都非常注重學習,讀好書。我們看到在五月份,汕頭市的宣傳部召開了「家庭 讀書論壇會」,提出一個什麼口號?提出來說要「書香伴我行」,要「與書本為 友,與知識為友,打造書香家庭。」這「打造書香家庭」是我們過去都沒有聽說 過的。所以這些會議,這些重視讀書,讀好書的風潮,都給我們落實《弟子規》 中「有餘力,則學文」提供很好的環境、很好的氛圍。 以上我們對孩子的種種素質的培養做了一些彙報,這些素質的培養就是《弟子規 》教我們的「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七個方面的素質培養。所以 我們深深的體會到,《弟子規》是我們家庭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最好的教材。 下面我們向大家彙報第五個方面,就是家庭教育為龍頭,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和聖哲教育的兼容並蓄。   孩子的家庭教育一定要讓這四種教育能夠融合起來,我們剛剛說的四種教育,包 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聖哲教育。四種教育都能夠融會貫通在孩子 的身上,孩子才能慢慢成為一個社會的人才。但是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庭是孩 子的第一課堂,也是孩子永久的課堂;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永久的老 師。父母都是孩子的永久的老師,就是父母過世了、離開了,但是當孩子拿起父 母的照片,想起父母留下來的教誨,覺得父母還是他的老師,還是給他很多的指 導和幫助。 老舍先生,很多朋友都知道,他是中國解放以來,一位著名的現代小說家和戲劇 家。他的作品,很多朋友都看過,像《駱駝祥子》和《茶館》,這些都是中外享 有盛名的,而且有的都已經拍成電影。老舍的一生,在他前半生是比較艱苦的, 他在一歲半就失去了父親,就靠母親拉拔五個孩子,生活非常不容易,所以他的 童年和少年都很苦。但是他很有志氣,發憤圖強,後來老舍做到了大學教授。他 的母親維持這五個孩子的生活非常不容易,給人家洗衣服、縫衣服,這樣來度日 。 老舍後來成了一個著名的文學家,他回憶自己所受的教育,他寫了一段語重心長 的話,他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有幾百位的老師,其中有 的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 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老舍先生的母親,是一位很 勤勞、善良,很誠實、很勇敢的中國婦女,她是一位堅強的母親。她把什麼傳給 了老舍?成為老舍生命的教育?她把自己的勤勞、勇敢、堅強、待人誠懇、善良 傳給了兒子,所以使兒子的事業得以成功。所以現在我們讀到他的作品都很感動 。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到,家庭教育是根本、是龍頭,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 ,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擴展,而聖哲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提升。 在茂森高中畢業的那一年,是一九九一年,他給我的生日賀卡中,他這樣寫道: 親愛的媽媽,祝您生日快樂!當我穿著媽媽給我的瀟灑衣褲時,當我戴上媽媽送 給我的手錶時,當我接受媽媽給予我的一切一切時,我感受到母愛的撫慰、母愛 的潤澤。當母親幾年前就為我醞釀高考時,當母親給我定下「全班奪魁」,而今 實現時;當母親一次次對我講授做人的道理時;當母親教我去惡揚善、決策人生 時,我感受到母愛深層的涵義,母愛的昇華!在我眼中,母親不僅是兒子的保護 神,還是兒子的嚮導,如果說兒子是大風大浪的人生海洋中的一隻小船,那麼母 親便是這船上的舵手。 在座的母親們聽一聽,我們是肩負著什麼樣的使命?我們是孩子的舵手和嚮導。 孔子三歲就失去了父親,假如沒有孔母,哪裡會有至聖先師孔子?孟子四歲就失 去了父親,假如沒有智慧的孟母三遷,沒有孟母斷機教子,哪裡有亞聖孟夫子? 所以好孩子是教出來的!好作風是帶出來的!好成績是幫出來的!母教為天下太 平之源。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們除了上面所談到的家庭教育的一些基礎和素質教育之外, 在生活的細節和關鍵處,我們做母親的都要幫孩子把握好。什麼叫把握關鍵處? 就是要教孩子如何做人。怎麼樣才能做一個人?就要知道什麼叫道德。什麼是道 ?什麼是德?我們的祖先在四千五百年前,就教我們認識人倫大道。父子、君臣 、夫婦、兄弟、朋友,這五倫就叫做人倫大道。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離不開這五 種關係,處理好這五種關係,就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學,也是我們國家和社會和 諧的基礎。 怎麼樣才能處理好這五種關係?我們祖先所累積出的經驗,要處理好這五種關係 ,要做到「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夫婦有別 就是夫婦有區別,男的主外,女的主內,就叫夫婦有別;我們講的父子、君臣、 夫婦、兄弟、朋友,這五倫就落實在把這五種關係處理好,更具體的做人就要做 好古八德。古八德是我們做人的基礎,這八德就是「孝、悌、忠、信、禮、義、 廉、恥。」下面茂森你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八種道德。 鍾博士:好的,這八德,所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第一個, 孝是「德之本也」,就是道德的根本。什麼是孝?善事父母叫做孝。真正以愛心 ,以孝順、恭敬的心來對待父母,來盡自己的孝道,這叫做德之本也;把這個孝 心擴而大之,就能夠服務人民、服務於社會。第二個德是悌,悌是「德之序也。 」這個悌在五倫中就是講的「長幼有序」,善事自己的兄長,友愛自己的兄弟, 這就叫做悌。悌含有恭敬的意思,把悌的精神擴大,就能夠尊重師長,而能夠在 工作中,表現出尊重自己的事業、尊重自己的領導、尊重自己的同事,就能夠跟 一切人和諧相處。第三個德是忠,所謂「德之正也。」古人講,「惟正己可以化 人」、「盡己之謂忠」,盡心盡力的去做事情、去奉獻,這叫做忠。忠是基於孝 心,是把這個孝心擴展至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第四是信,「德之固也」,古人 講:「民無信則不立」,做人做事要強調講誠信,在社會當中,人是要講信用、 講信譽的。 第五個德是禮,所謂「德之範也」,這指一切的規範、儀則、禮節。在社會中要 遵守法律,遵守規章制度,遵守這些禮貌,這些都是禮的範疇。第六德是義,所 謂「德之宜也」,這個「宜」就是應該做的,應該遵循的,這就是義。它源於五 倫道德中「君臣有義」,而擴大到在社會中做一切事情都要見利思義。如果是見 到了利,忘記了義,這叫做見利忘義,這就不道德。第七條廉,所謂「德之節也 。」這裡的節是指氣節,氣節要清高,品行要廉潔,這是在工作中要懂得廉潔奉 公,我們自己的人品也要高潔。第八德是恥,「德之基也」,這是道德的基礎, 為什麼?如果人能夠知恥,那我們說這個人是有良心的,知恥就能夠讓我們的天 良不至於泯滅。這裡所講的五倫道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以及剛才我母親所說 的五倫,都能夠做得好,這就是做到知恥。擴大到社會上,可以做到諸惡莫作, 一切違法亂紀的事情都不做。這八德就是做人的原則。 現在國家領導人胡錦濤主席,也提出「八榮八恥。」實際上,這八榮八恥也是八 德的現代化。我們來看八榮八恥裡所講的:第一條「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 國為恥」,這是講忠;第二條「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這是講孝 ;第三條「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這是講信;第四條「以辛勤勞 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這是恥;第五「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這是講悌;第六條是「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這是信和義; 第七條「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這是指廉和恥;第八條「以艱苦 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這也是講廉和恥。 趙女士:現在胡錦濤主席就在香港,也激勵著我們好好的去學習「八榮八恥」。 茂森在去年以道德為內容,在世界各地進行演講。其中《明道德、知榮辱》的報 告,在許多大學演講的時候,都受到熱烈的歡迎。在北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北京中藥大學等,大學生們都非常歡迎。後來由北京中央黨校監 製錄相,作為全國各地黨校「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學習資料。另外茂森以做人的 道德為內容的《幸福成功的根基》這個報告,去年在南京演講的時候,由中國婦 聯兒童德育中心製作,作為全國一千個教育課室的學習資料。家庭教育要把握這 個根本,就是要教孩子做人的道德。 在日常中如何把握教育的細節?其實教育是無小事的,家務、勞動都是教育。所 以我們要特別提醒年輕的父母們,要教孩子,一定要叫他做家務事,要教孩子學 會料理自己的生活。現在有些家長安排孩子學習課外的補習班太多了,什麼技藝 班也太多了,比如鋼琴班、書法班、舞蹈班、繪畫班,還有武術班等等,孩子從 禮拜一到禮拜天都沒有休息,比總經理還忙,一整天就是趕著去應課、聽課。實 際上,孩子智慧的成長,不是你給他安排多少才藝班、技術班。生活中的點滴都 是培養孩子智慧的機緣,孩子學做家務,也在增長自己的智慧。 我記得在茂森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下班回來,我開門一看,小茂森就向我 行了一個禮說:「媽媽,請。」我一看,原來他已經做好了一桌子飯菜,上面有 炒蛋、炒菜,米飯也煮得很好,還有小菜、鹹菜都擺好了。這是孩子第一次主動 做好一桌飯菜供養父母,所以我的印象很深,我們很驚喜。其實茂森在家裡經常 看我們做家務,也參加家務,比如掃地、倒垃圾,到附近的雜貨店買醬油、醋, 以及幫助洗菜、摘菜等等,都做這些家務活動。 在寒暑假裡,我們會帶孩子到農村去,到他爺爺、奶奶那裡去,到鄉下去看一看 ,參加一些農業勞動,看看這些莊稼是怎麼從地裡長出來的,看看蔬菜是怎麼長 出來的。現在的小朋友,如果你問他:「米從哪裡來的?」他會回答你說:「超 市。」難怪古人要感嘆「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孩子們不知道。我們帶茂 森到農村去參加、見習這些勞動,孩子在農村裡面參加農活,光著腳在泥土上走 一走,爬一下樹(茂森很會爬樹),到小河溝裡面去游游水,和農村的孩子們在 一起玩一玩。茂森從小到大,我沒有給他買過任何玩具,我覺得廣闊的天地就是 他玩耍的地方。 茂森的自立性也比較強,因為從小我就把他送到幼兒園,全托。所以他三歲到六 歲,完全是在幼兒園裡度過,到週末的時候我們會接他回家。他那時候還是個三 、四歲的小孩,我接他回家是一起走路回家的。從他的幼兒園走到我們自己的家 ,要經過一座大公園,這是廣州市的越秀公園,這公園裡面有山,這是廣州市唯 一有山的公園。我們從這公園的南門走到公園的北門,要翻過一個小山,當時我 讓茂森他自己背著書包。小朋友的書包也有很多東西,有衣服、毛巾,也是鼓鼓 的,這時候碰到公園裡面,有位散步的老太太,她看到茂森背一個大書包,她就 說:「妳怎麼可以讓孩子背書包?妳大人要替他拿著。」這老太太這樣說我,我 就笑一笑,把書包從孩子身上拿下來;等這老太太走遠了,我又把書包給茂森背 著。茂森從小就跟我鍛鍊走路、爬山,所以他身體比較健康。 他跟我每天早上一起游泳,所以他一直都是中學、大學游泳校隊的運動員。他在 大學的時候,由於游泳很出色,參加廣州市大學的游泳比賽,獲得名次,還得到 學校一千五百元人民幣的獎金。當時我們的工資,一般的工資都在幾百塊錢之內 ,所以這一千五百元的體育獎金是很令人羨慕的。所以我們讓孩子養成生活獨立 和身體健康的好習慣,非常重要,這不是小事。這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一生的資本 。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也不問孩子喜歡吃什麼,我做什麼,他就吃什麼;我也不會 給孩子買什麼名牌的衣服、名牌的運動鞋。我給孩子買什麼衣服,他就穿什麼衣 服,給他做什麼,他就吃什麼。我們看到現在有些家庭裡面,只有一個獨生子女 ,把這些獨生子女寵得好像是個小皇帝、小公主一樣,全家都圍著這一個孩子轉 ,孩子喜歡吃什麼,大人就跟著忙什麼,都以這個孩子的取捨來決定全家的取捨 ,我覺得這是很遺憾的事情。中國人的童年是惜福,珍惜幸福、珍惜福報;青年 和中年都是修福、造福;到晚年才是享福。所以我們不能給孩子太多的享受,孩 子的生活過得去就行了。孩子在生活上能刻苦,他在學習上就能刻苦,在事業上 就有毅力能取得成就。 我也從不用物質刺激的方法來鼓勵孩子學習拿高分。但是我有另一個方法來勉勵 他,我很注意他的班裡哪個學生優秀,只要茂森他班裡面的同學哪個最優秀,我 們就把他請到家裡來做客。我來準備水果、食品、午餐招待他,並把親友們的孩 子都一起叫來,開一個學習座談會,恭恭敬敬的請他的同學介紹學習。他英語好 ,我們就讓他介紹怎麼學習英語;他語文好,就讓他介紹怎麼學習語文;數學好 ,就讓他介紹數學的學習。因為這個同學來到家裡備受恭敬,所以茂森看在眼裡 ,他也就很注意聽取人家的經驗。以後他就很努力,暗暗的使勁,沒多久他的學 習成績就超過了這個同學。這個辦法很靈,能鼓勵孩子一種自強自立的精神。 所以我們家長不能用金錢和物質來刺激孩子讀書。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這句話在家裡是不能用的。我們用物質和金錢來刺激孩子讀書的話,就使孩子受 到金錢的染污。這個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注意。《弟子規》說:「見人善,即思 齊,縱去遠,以漸躋。」所以我們不能用物質刺激和重賞來刺激孩子學習。《弟 子規》還說:「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勵。」我們做母親要善於引導孩 子怎麼向優秀的同學學習,來自立自強。 另外家庭教育,也要注意培養孩子外出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我記得茂森當時是 高中畢業,在等待高考放榜的時候,正好我接到一份會議通知,到杭州參加一個 高級的公共關係和管理藝術的研討會。當時我的單位工作比較忙,不能去,工作 的單位也抽不出其他的同事去。我在想這張會議通知不能浪費,就讓孩子去,讓 孩子自費去鍛鍊一下。所以我就對茂森說:「你不是常對我說,要給你鍛鍊的機 會?這次機會來了,現在有一個會議你要去參加,這個會議在杭州,你要準備好 行裝、準備好筆記本,代表我去參加這個會議。」茂森當時聽了,一愣,要他去 參加高級會議!我對他說:「這次會議都是各地來的教授、學者,還有一些公關 和管理方面的專家。因為你是代表我去,你要好好的做筆記,另外要虛心的向這 些教授和專家們請教;你回來廣州之後,要給我們傳達會議的精神,我到時會把 全部的親友們都召集來,聽取你的彙報。」 茂森也感受到這是一種責任,也是種榮耀。他就自己做好準備工作,到火車站買 了火車票,準備好行裝。我叮嚀他說:「你到了杭州要記得下車,因為這火車通 過杭州的時候是夜裡,如果你忘記下車的話,那就會錯過開會的時間。」然後就 放手讓他出去鍛鍊。七、八天以後,茂森回來了,高高興興的向我講述在杭州和 上海一帶會議的活動情況。星期天,我把親友們都請來,和他同齡的孩子們都來 了,孩子的家長們也來了,聽取他彙報《全國高級公關會議和管理會議的精神》 。當時茂森打開筆記本(這筆記做得非常詳細,做得很好)就一條條彙報,很有 條理,我在旁邊聽到也很高興,親友們、家長和孩子們都聽得很高興。我在一旁 仔細觀察,我覺得我的兒子,他的氣質將來可以在大學裡教書,可以當一名教授 。我覺得我要培養孩子成為一名教授,這是我的工作,而且是我很重要的工作。 母親培養孩子是更為重要的事業! 高考放榜了,茂森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中山大學的國際金融貿易專業,是他的第 一志願,這個專業當時在高考當中是分數最高的專業。那時他是十八歲,他給我 寫了一個賀卡,又寫了一個感恩卡,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親愛的媽媽: 回首往事,您多年的培養,才使我能在這嶺南第一學府中山大學讀書,使我在中 大最好的專業深造。在感恩之際,我想用一句話表達我感恩之情:『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他在賀卡後面還附了一首小詩,這首小詩是位中國現代詩人寫的,很有味道,這 個詩的題目是《母親的愛》: 《母親的愛》 我們也愛母親,卻和母親愛我們的不一樣。我們的愛是溪流;母親的愛是海洋。 岌岌草上的露珠,又圓又亮,那是太陽給予的光芒。四月的日子,半是爛漫,半 是輝煌,那是春風走過的地方。 我們的歡樂,是母親臉上的微笑;我們的痛苦,是母親眼裡深深的憂傷。我們可 以走得很遠很遠,卻總也走不出母親心靈的廣場。 做為家庭教育的文化生活,我們常常組織家庭教育學習會,還組織旅遊活動,並 且組織孝親和悅親的活動。孩子們都非常渴望登名山大川,飽覽祖國的錦繡山河 ,擴大自己的視野和胸懷,來培養愛國主義的情操。我很樂意帶孩子參加這些旅 遊活動,假如我很忙的話,我也會把茂森交給親友,和親友的家屬一起參加這些 活動。有一次,茂森跟他的舅父一家去旅遊,當時茂森才十三歲。十三歲的孩子 ,我覺得他離開父母以後就更懂事了。他跟舅父一家到四川一帶去旅遊,他在旅 途中給我們寫了一封信,這封信還保留在我們家族的文化箱中。現在我們拿出來 與大家分享一下,看一看這十三歲的孩子離開家庭以後是怎麼樣感受生活的: 鍾博士: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 已經五天沒有見到你們了,你們身體好嗎?現在我們一行已安全到達眉山了,請 你們不用掛念!我們乘廣州快車到西安,參觀了一些名勝古蹟,如鐘樓、大雁塔 ,使我們仰觀宇宙之大。我們在西安的旅社裡住了一夜,第二天便上了由西安到 成都的直達快車,在火車上熬了一夜。到達成都後,我們吃了成都有名的張鴨子 、賴湯圓等小吃,使我們俯察品類之盛。下午八點多到達眉山,想起來,我們從 廣州到眉山,在火車上的情況是愈來愈艱苦,從廣州到西安是臥鋪,從西安到成 都是坐鋪,從成都到眉山是站著的。我們來到眉山,準備到三蘇公園、樂山大佛 、峨嵋山等旅遊勝地遊覽。總而言之,我們的旅遊生活一定會過得非常愉快的。 祝你們 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你們的兒子茂森 1986.7.25 趙女士:我們從這封信裡,可以看到幾點:第一,我們看到這個十三歲的孩子離 開父母以後,是非常眷戀父母、非常想念父母的,所以主動就給我們來了封信。 這種對父母的親愛之情躍然紙上。第二,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在旅途上,他遇到困 難,他開始是有臥鋪,後來變成坐鋪,最後變成是站著的,雖然在旅途中環境變 艱苦,可是他還是歡歡喜喜的面對生活,這就是我們希望孩子培養出的精神-永 遠樂觀的面對生活。第三個,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孩子跟隨別的家庭出去旅遊活 動,他能夠和這些表兄弟們和諧的相處,也能尊重舅父和舅媽。所以據他的舅父 反映,茂森在一路上都很聽話,而且他自立性很強,管理自己也管理得很好;並 且在整個活動中,無論遇到什麼情況,他都是高高興興、朝氣蓬勃。所以我對孩 子培養我有個體會:有時我們讓孩子離開父母鍛鍊一下,他成熟得更快,而且他 更珍惜父母的愛。 我們現在多數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子女並不是「母親對著孩子,孩子對著母 親」這麼簡單的事情;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老人,就是要做孝親和悅親的 活動。孩子們在這種孝親和悅親的活動中,往往是很快的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 茂森他有爺爺、奶奶,還有外公、外婆四位老人,老人的身上都有中國傳統文化 的素質,老人的一舉一動,老人一句叮嚀的話語,都對孩子有教化和提示的作用 。所以年輕的父母,要細心去看老人的優點,要讚歎老人的優點。那麼孩子每次 和老人接觸的時候,他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優秀的東西上。經常和老人接觸 的孩子,性格都非常好,非常開朗、非常和平,不會孤僻,而且都很有感情,熱 愛生活。 我們帶茂森到鄉下去看他的爺爺奶奶,我們讚歎老人,他們雖然沒有什麼文化, 但是我們讚歎老人,讚歎他們勤勞、儉樸,我們跟老人學習農業知識、跟老人學 習生活的經驗。到市裡面,我們去看外公外婆,他們都是教育界的人士,那麼我 們就讚歎老人的文化修養,我們跟他學習歷史、學習文化、學習教育,老人身上 有永遠學不完的東西。我們每次帶孩子去見老人,都是一種生活的教育。每次見 老人,要給孩子穿上整潔的衣服,要買一些禮物,孩子也看到要給老人買禮物; 而且讓孩子記住老人的生日,特別是孩子們要準備好節目去見老人,你要跟老人 家說什麼話,你要獻上什麼樣的詩詞。所以孩子都很謹慎的、很快樂的做準備工 作。在我的父親八十歲大壽的時候,茂森寫了一首「老人頌」獻給他的外公,現 在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 鍾博士: 《老人頌》 公公八十歲大壽抒懷。 我們慈愛的老人已度過八十個春秋,他們走過了艱難的歷程,承受過風雨的洗禮 ,苦難漂白了他們的頭髮,風霜在額頭上刻下痕跡。然而,他們並沒有躺在過去 的成績上,卻時時為孩子們端上可口的飯菜,仍然冒著傾盆大雨,來到即將投考 高中的孫兒家中,為他們進行決策和參 謀。雖然老態龍鍾拄著拐杖,但一直沒有停下腳步,他們不需要我們在身旁侍奉 ,反而時時催我們自新,激我們奮進。 老人!您是一部珍貴的文獻,生理上的衰老,有如模糊的字跡,但深刻的內涵卻 無法抹去。 老人!您是為後生指明方向的航燈,引導我們避開礁石,勇往直前。 老人!您是家庭成員的紐帶,維繫親情的和諧友愛。 我們要對老人尊敬和珍愛,不但是舔犢之情,而且是對老一輩一生辛苦的感念, 是愛心、道義感的體現。基督教的先知摩西說過:「誰若讓老人痛苦流淚,我就 讓大地震顫。」今天,我們應該用最好的成績供養老人歡喜,讓老人笑口常開, 健康長壽! 外孫茂森敬上 一九九零年六月十五 趙女士:我們確實應該讓老人經常笑口常開,茂森也這樣做了。雖然他的外公和 外婆已經不在了,但是他的爺爺奶奶還在。他工作以後,就在廣州市內買一套房 子給爺爺奶奶住,把爺爺奶奶從鄉下接出來,讓兩位老人頤養天年。這兩位老人 非常歡喜,每次見到茂森真是笑口盈盈,由衷的歡喜。所以我們永遠要感恩老人 ,永遠要尊敬老人和供養老人。在我的母親八十二歲的時候,茂森也寫了一篇非 常生動的賀詞。今天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將在下一次再分享,謝謝大家。 《母慈子孝》第三集 尊敬的各位老師,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趙女士:我們上兩次課向大家彙報家庭教育的心得報告。我們的這個提綱,現在 再跟大家說明一下,總共是七個方面的彙報。第一個是家庭教育的老師—母親的 第一責任,第二個內容是家庭教育的起點—胎教,第三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孝為 德之本,第四是家庭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第五是家庭教育為龍頭—與學校教 育、社會教育、聖哲教育兼容並蓄,第六是家庭教育的昇華—促進孩子為和諧世 界立德、立功、立言,第七個內容是家庭教育的原理—教子三十年的感悟。 我們上一節課跟大家彙報到第五個內容,是家庭教育為龍頭,與學校教育、社會 教育、聖哲教育兼容並蓄。我們上一節課談到,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而 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擴展,聖哲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提昇和圓滿。這四種教育 要在孩子身上融匯的進行。其中具體談到了在家庭教育中,要經常領導孩子一起 進行孝親和悅親的活動,這是對孩子的生活教育。我們後來談到,在我父親八十 歲生日的時候,茂森寫了老人頌。在我母親八十二歲壽辰的時候,茂森又寫了一 首賀詞,祝賀老人的八十二歲壽辰,大家一起來分享這首詩: 鍾博士:(當時是一九九二年,我十九歲。) 親愛的姥姥,生日快樂! 與其把您比作一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不如把您比作一棵大榕樹,無私 的把兒孫們蔭護。且不說您含辛茹苦把兒女培育成材,如今第三代人成長過程中 ,哪一段沒有您的言傳身教?老泰山啊!您似北斗拱照,使我們和諧、團結、進 步!真誠祝福您:老泰山,松鶴延年! 趙女士:在家族的聚會上,茂森他作為外孫,向老人家獻辭、獻文,其他的嫡孫 、嫡孫女,還有那些外孫、外孫女,大家都爭先恐後向老人獻節目,形成家族中 敬老、悅老的氣氛,這是我們家族傳統的習慣。這些賀詞、賀卡,我們家族的文 化箱裡保留很多,這次為了向大家彙報,我們都把它整理出來。回顧茂森三十四 年的生活歷程,我們值得慶幸的是,茂森他不是電視機帶大的孩子,也不是保姆 帶大的孩子,也不是老人帶大的孩子,而是母親帶大的孩子,是中國傳統文化帶 大的孩子! 茂森的童年正值改革開放的時段,文化大革命所形成的斷層還沒有完全的恢復。 當時電視機已經在各個家庭普及了。但是打開電視,我們看到很多國外的電視節 目,海外的電視節目,湧進每個人的家庭,所以節目打開,常常看到很多談情說 愛的鏡頭,以及拳打腳踢的鏡頭。我覺得這對孩子是一種污染,所以我們就關閉 電視,大人、孩子都不看。茂森可以說他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他最得力的地 方就是他很少看電視。當時我們心中都有一種信念:中國優秀的東西以後都會湧 現出來,會代替海外流來的這些節目。過了不久,我們果然得到一部《孔子》十 六集的電視劇,我們母子都非常高興,連續看了兩遍。 現在,在中國的電視台,自製的優秀節目已經如雨後春筍湧現出來了。就在今年 ,我看到中央台在黃金時段所播放的節目都非常有教育意義。譬如說在今年三、 四月的時候播《恰同學少年》,這是一部講學生和老師的故事,特別是介紹了毛 澤東在學生時代的故事。實際上這個片子就是告訴我們,怎麼樣做老師,與怎麼 樣做學生,它回答了這兩個問題。另外還有一部優秀的片子是《溫暖》,《溫暖 》講的是一個家庭的故事,描述廣州一位律師把自己的腎獻給母親,救母親的尿 毒症。把腎獻給自己的母親,畢竟是非常罕見的事例,它以這個真實的故事為中 心,講出了這個孝子在生活中的平凡與偉大。這部電影回答了什麼?回答了怎麼 樣做兒子,怎麼樣做父母,兄弟之間應該怎麼相處,朋友之間應該要怎麼相助。 看了這部片子,等於上了一堂道德倫理課。 另外還有一部很優秀的片子叫做《貞觀長歌》,是紀錄我國唐朝一段歷史事蹟「 貞觀之治」,這一段在歷史上非常輝煌的太平大治時期,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英 明的領導人。這部片子主要告訴我們怎麼樣做領導人、怎麼樣被領導,君臣之間 應該如何以忠義相助、君臣之間應該如何團結,以使國家安定,長久的和平。這 部電影也是非常生動。另外還有一部很優秀的片子,《鑒真東渡》,就是講出家 人的形象,講鑒真大和尚當時東渡到日本弘法,並把中國的文化帶到了日本,為 中日的友好做出了貢獻。特別告訴我們出家人應該怎樣以戒為師,應該怎樣研究 經典,為社會和人民做出貢獻,為社會人民所尊重。我們也知道出家人就是我們 的老師,而這部片子就是回答我們這些問題。這些都是優秀的電視節目。所以我 們做母親的應該幫助孩子選擇這些優秀的節目來看,不能老看那些談情說愛,看 那些武打片。所以母親要有識別能力和取捨能力,妳才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引領 護航。 母親的愛好和素質是非常重要的,這會影響孩子,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我總結 一下自己帶孩子的過程,我發現自己有些東西當時不太注意,現在回憶起來,覺 得還是有幾條可以作為經驗介紹給大家。就是我自己不迷戀電視,所以孩子也不 會在電視上浪費時間,而專心於學習,工作的時候專心於工作。我自己有早起的 習慣,所以孩子也不睡懶覺。我在念基礎佛法之前,我們都是五點鐘起床,後來 接觸到佛教,這樣好的聖賢教育之後,我都四點前就起床了,孩子看母親都起床 了,所以他也沒有流連在床上。另外,我自己有晨運的習慣,所以孩子也喜歡跟 著我鍛鍊,他在學校裡游泳、跑步、籃球,都是學校的運動員。另外我從來也不 打麻將,所以孩子也沒有沾染這方面的習慣,也沒有浪費時間。 我自己很喜歡接近那些有道德、有學問的老師,茂森也很尊敬老師。另外我比較 喜歡買書和看書,我覺得孩子他受了影響也喜歡讀書,一直讀到博士畢業。我覺 得有母親的提高就有孩子的提高,母親如果能夠好學的話,孩子也會像海綿一樣 的吸取有用的東西。所以母親提高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影子,我 們從孩子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優缺點,所以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我們 的素質提高了,整個家庭教育的水平就提高了,我們就有能力為孩子選擇學校, 為孩子選擇社會的教育,引導孩子接受聖哲的教育。 我當時為孩子選擇了廣州市第一幼兒園,我覺得這是一間很好的幼兒園。茂森在 三歲到六歲這三年期間,都在這個幼兒園全托,只有到週末禮拜六(那時候我們 只休息禮拜天)才把他接回來。三年的教育,全托的教育,使孩子生活的自立能 力非常強。所以以後他能夠走向世界去留學,後來又到澳洲。在美國、澳洲,哪 裡的生活他都可以適應,這是小時候打下的基礎。 茂森到小學時代,那時候我沒有辦法為他選擇小學,因為我們住的是郊區,離城 裡比較遠,重點小學我們沒有辦法上。我覺得沒有關係,母親就是孩子的家庭教 師,這點我們應該對自己有信心。當時我就覺得,我來輔導這小學六年。所以我 每週就安排三個晚上跟孩子一起學習,每次學習一個小時,就是輔導他的語言和 數學。我也沒用他學校的課本,我到書店選了幾本課外補充教材,和他一起學習 ,一小時內做些習題,給他講解一下。後來在他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參加了廣州 市教育學院主辦的少年英語班,每個禮拜天會去一次。 考初中是一次統考,考初中要求水平當然會高一點,我們平常都比學校的課程加 了一點,到時候考初中應該是不成問題。但是到了臨近孩子統考之前,小學升初 中的統考之前,我把我所有的補修的、休假的日子都集中在一起(工作積累的假 日),大概有三週,我留在家裡面。由於我在家裡,孩子的心也很定,他已經面 臨全市統考了。我就把他小學的課本認真學習了,然後我就建議孩子,他的數學 成績比較好,語文成績稍微差一點,我就根據他小學課本的教學精神,擬定了十 三條作文題讓孩子來做。茂森做了以後我就批改,改了以後再重抄一遍,這樣來 打基礎。 後來統考的日子到了,由於媽媽在家裡,所以孩子心裡也很踏實,家中有母親的 關懷,孩子的精神狀態始終保持良好。當時他考完試以後,我記得茂森他回來告 訴我說:「媽媽,今天的考試作文題的內容,就跟我們十三條題目內容相似,我 寫得很順手。」後來放榜了,茂森以優秀的成績考入了廣州市一流的中學「華南 師範附屬中學」,這所中學他是以我們所在的黃埔區第一名成績考入。當時他的 校長,因為是一個工廠小學,還沒出過這樣的狀元,所以校長和老師們、班主任 都非常高興,茂森為自己的母校爭光了,是全區第一名成績進入一流中學。 我當時為孩子選擇華師附中,這是廣東省的一流學校,當時是因為我在這個學校 畢業,這個學校從來是廣東省高考第一名,年年如此。但我不完全是因為它高考 第一名而選擇這個學校,實在是因為這個學校的老師和校長素質非常高,他們對 學生有一種愛心、有一種責任感,所以我非常尊重這個學校的老師和校長。另外 這個學校它有比較完整的設施,比如它有四百米的跑道,有很好的圖書館,還有 游泳池、籃球場、足球場,它是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一間學校。 特別是我非常欣賞這個學校的作息制度非常好,早上六點鐘全部起床到操場鍛鍊 ,晚上十點鐘全部熄燈睡覺。所以沒有任何一個學生會想從熬夜、延長學習時間 來完成功課的。茂森在那裡養成了高效率的學習作風,專心致志的學習作風,就 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把學習任務全部完成。我們也很感謝這個中學給我們良好的教 育。茂森在華師附中,度過了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的生活。他是住校的,到週末 他就回到家裡和我們一起共進晚餐,然後向我們講述這一個禮拜在學校的學習生 活。每當孩子講這些學校生活的時候,我都是非常有興趣的聽,非常專心的聽、 非常耐心的聽。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耐心聽孩子們的講述,我們和孩子的交流就 能建立起來。 他有個禮拜六回來,在吃晚餐的時候對我們說,他這個禮拜受了老師的嚴厲批評 ,是怎麼回事?原來是體育老師批評了他。茂森是比較喜歡體育這個項目,所以 和體育老師就非常親密,親密到什麼程度?他走路的時候摟著老師的脖子,受到 老師嚴厲的訓斥,然後就當著很多同學的面狠狠的批了他。茂森回到家裡以後, 他就很不服氣說:「我跟老師都很親密,老師還把我罵一頓。他這麼講。這麼點 小事,這麼大的批評。」我說:「這個事情也不小!老師是什麼?老師是傳道授 業解惑,傳給你道德,傳給你知識,給你解答一切疑惑,這是《古文觀止》裡講 的,韓愈《師說》裡說的這些話,老師的責任是這個。老師既然這樣的重大責任 ,我們應該尊重老師,那你還去摟老師的肩膀,摟老師的脖子,這種行為非常不 莊嚴,行為不莊嚴,也就是你心裡沒有敬意,受到批評那是當然的。」茂森就沒 有說話了,他看到我是站在老師的那邊。後來我就很輕鬆的說了一下,我說:「 沒關係,你下次見到老師向老師道歉,保證以後不會再犯這樣的過失,就好了。 」他以後也真的這樣做了,向老師道歉。 以後我注意到,茂森對老師的尊敬是全方位的提高了,從內心一直到外在的禮貌 ,對老師都生起了尊敬。所以我就體會到孩子有過失、有缺點、錯誤,家長要柔 和的提示,指出正道。我們打太極拳有句話:「四兩撥千斤」,就是輕輕的一舉 就能把很重要的事情給解決了。所以我們對孩子不要惡口怒罵,不要對孩子深加 責備沒完沒了,不要這樣做。我們只要給他一種正確的理念,給他指出正道,他 就會去做。你就是輕輕的說,對他也是一種很大的教化和影響,我們相信這一點 。另外我們要注意,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接受老師的批評,就是我們要站在老師這 一邊,不要計較老師態度怎麼樣,不要計較外在的形式、言語,我們一定要剝開 問題的形式外衣,而直取批評建議的實質。《弟子規》說,「聞譽恐,聞過欣, 直諒士,漸相親。」所以我們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讓他多接受批評,這樣孩子 才能進步。 茂森在中學基本都是住校的生活,但實際上父母的關懷還是時時到位,所以孩子 會感受到,即使自己住校,父母的關心也常常伴隨著他。在初中三年級的時候, 他們的考試有一篇作文,當時老師出的題目是《記生活中的一個人物》。當時茂 森在這次考試中獲得了老師的好評,他寫的題目是《我的母親》: 鍾博士: 《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是一位四十左右年紀,總是穿戴得體、文質彬彬的新聞工作者。每次家 長會同學們都誇讚我的母親很有風度,我引以為豪。而且使我更自豪的是,我的 母親比其他同學的母親更會教育孩子。 我是獨生子,可是母親卻從不嬌慣我。母親每天五點前起床,煮好早餐,六點叫 我一起出去鍛鍊。寒假裡,當我想多睡一會時,母親就把我拉起來跑步。窗外還 黑,一陣刺骨的北風使我打個寒顫:「啊,好冷啊!」可是當母親頑強跑步的身 影掠過我的眼前時,我就咬緊牙,加快了速度。 母親一有閒暇就教我一些古文、詩詞以及古今中外名人的言行修養等等,使我懂 得了不少道理。如毛澤東、李大釗等革命領袖,他們「破壞習慣我,實現理想我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志向和愛國熱情,使我從小便樹立起遠大的 抱負。 母親還是個工作認真負責的人。一個星期天,我見母親從早到晚都在埋頭寫作, 於是問母親為什麼不看一會電視,母親笑著說:我把別人喝茶的時間都用上還不 夠呢!由於母親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平時也不貪戀電視,認真學習。 母親經常克制自己,不斷塑造新我。並且常常教給我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是我 在學校裡學不到的。愛迪生說過:「愛孩子,母雞都會;重要的是教育他們。」 而我的母親正是會教育孩子的偉大母親! 華師附中初三5班鍾茂森 趙女士:我們應當注意的是,這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作文裡所說到的:「愛孩子 ,母雞都會;重要的是教育他們。」幫助孩子選擇中學,也幫助孩子選擇大學。 茂森考大學的時候是一九九一年,那是中國改革開放正開始熱門的時候,我看到 國家引進了很多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線和生產工藝等等,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這是一件好事。可是我也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有些青年他良莠不分,學習國外 一些不好的東西,甚至有些大學生在戀愛和同居方面開放了,這點非常遺憾。所 以我看到有些學生在中學的時候還蠻守本分,是非常好的學生;可是到了大學以 後,因為遠離父母,在大學裡就很放逸,學習外國人跳舞、談戀愛,甚至打牌, 非常自由,甚至墮落了。可是家裡不知道孩子在大學裡的情況,以為他很認真讀 書,而且孩子跟家裡要錢,家裡還不停的給他寄錢。等到這孩子發生了問題,不 可收拾了,父母趕來以後才大吃一驚。 當時茂森在華師附中的成績,是廣東省一流中學裡的優秀生,考當時中國著名的 大學,像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是不成問題的。可是到了北京就遠離了父母,不 在我的視野關注之下,我更關心的是孩子道德、品德的鞏固。為了避免那些現象 ,所以我沒有讓他報考北京或外地的大學,而讓他報考我們廣州市第一學府-中 山大學。中山大學也非常好,它有百年的歷史,而且學校校園非常大,非常美麗 。校園裡還有孫中山先生的銅像,還有孫中山先生提的校訓。這校訓也是來自儒 家的教育精神,它的校訓是什麼?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這是 孫先生為大學生們提的校訓。茂森,你們當時做為中大的學生,你們是怎麼樣理 解這個校訓的?你給大家說一說。 鍾博士:好的,我們中山大學的校訓,其實是出自於《四書》裡面〈中庸〉篇, 這裡講的五個方面是做道德學問的態度和方法。第一個是博學,博學就是廣泛的 學習。學習哪些內容?這裡包括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這五個方面融 會貫通的學習。第二個方面是審問,審問就是向有學問道德的人請教。《弟子規 》上講:「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就是把自己內心裡的疑惑解除 ,於是學問增進。第三個是講慎思。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如果是只學習、 只積累,而不能夠去思考,就不能夠消化吸收。所以學習要進行思考。 第四個內容是明辨。明辨所說的就是分清是非、善惡、好醜,取其精華,去其糟 粕。用什麼標準來進行分清是非來做明辨?這裡一定是要以倫理道德以及科學真 理作為標準,才能做到明辨。第五個內容是篤行。篤行說的是踏踏實實的去做, 把我們所學的道德、學問落實到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上。《弟子規》上講:「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如果我們光學這些聖哲的學問,而不運用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那麼確實增長的只是浮華。所以力行和學文要相輔 相成。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這五個方面,概括起來可以用儒家三達德來介紹 。第一個是「好學近乎知」,第二是「力行近乎仁」,第三是「知恥近乎勇。」 能夠博學、審問、慎思、明辨,這就是好學,好學就逐漸近乎智者;能夠去篤行 ,把所學的踏實去落實力行,就近乎仁者;知恥而力行改善自己,就逐漸近乎勇 者。這就是聖人所追求的三達德的境界。 趙女士:茂森在中大讀書沒有學壞,這一點我很高興,所以他在中大的時候,給 我的生日賀卡中他這樣寫道: 我時常在想,我幸虧有個好媽媽,我的一切成績都貫穿著媽媽慈愛的幫助,我的 一切目標都包含著母親諄諄的啟迪,在您的愛和智慧中生活,我成長得多麼幸福 ,多麼充實! 茂森大學畢業以後,我覺得他的翅膀長硬了,可以離開家裡到外面去學習了。所 以當時他雖然以第一名成績考上了中山大學的研究生,也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美 國幾間大學,我們就贊成他出國留學,可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當時他到美國路 易斯安那州理工大學商學院學習。這所大學是一所不錯的大學,它在美國商學院 排名是第一百名。後來我們又到澳洲去了,實際上能到澳洲大學讀書也是非常好 的。 以上我說明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母親要幫助他選擇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 學,你不能因為是名牌,我們就逼著他去,主要著重在把道德的鞏固放在第一位 。下面我們談一談以家庭教育為龍頭,怎麼樣幫助孩子選擇社會教育和接受社會 教育。談到社會教育,也是非常豐富、多采多姿的,我們看電影、看電視,這都 屬於社會教育的內容。假如我們不幫助孩子把關,孩子如果沉溺在裡面的話,那 也是耽誤學業、一事無成的。所以我們做母親的要關注孩子社會教育方面活動的 選擇。 當時茂森在中山大學讀書的時候,在寒暑假,我安排他到一個當時廣東省最著名 的健力寶集團公司。它的飲料當時是全國有名的飲料,而且這間企業是比較現代 化的企業,中央的領導也曾接見他們的總經理,而且這個企業對國家和社會方面 捐助也非常多。茂森就利用寒暑假到這個企業去學習勞動,是義務的工作,並且 認真的學習他們企業裡的管理。他後來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就是《創造中國飲料 名牌—健力寶十年小記》,在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四日發表在人民日報上。 能夠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是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當時這個企業的負責人和 公關部的經理以及職工都很受鼓勵,因為人民日報刊登了他們企業的報導。茂森 在學習寫作以及深入企業的了解方面,都是一個很好的社會學習和鍛鍊。另外我 們也可以從這裡得到一點經驗,就是我們每個家長都可以利用自己的工作特點, 為孩子提供社會教育的機會,而且還能夠指導孩子從事這方面的教育活動。 在學校裡,孩子都從事些什麼社會活動?茂森在大學的期間,他徵得我的同意, 擔任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社的社長。這個經濟學社是一個學生團體,但是它 會員有七百多名,所以茂森實際上是做這七百多名同學的領導,這也是一個鍛鍊 。他擔任經濟學社社長的期間,曾經成功的組織了兩次活動,一個就是首屆模擬 期貨交易所,一個是第四屆模擬股市。這兩次活動都是因為當時中國經濟改革開 放以後,經濟市場繁榮起來了,股市上市了,這對我們國內的人來說,那是一件 很新鮮的事情,過去沒有,現在開始有了。他組織大學生在校園裡組織大型的模 擬活動,這也是各大學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所以所有的報紙和新聞都對這次活動 做了報導。 當時南方地區的最大報紙叫做南方日報,在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三日對這次活動 做了詳細的報導。另外廣東電臺新聞台,在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的黃金時間 ,早上七點的新聞節目中,由記者專訪經濟學社,就訪問他:「你是怎麼組織這 種大型的活動,讓全校學生都參加這種模擬股市活動的」,就做了這樣一個採訪 。這是一些大學生學習,特別是金融經濟專業學生學習社會的一個機會。所以各 大報紙都很熱情的鼓勵和報導。當時還有廣東的訊息報,還有廣東科技報等報紙 都做了報導。 中山大學對茂森這兩次成功的活動也給予鼓勵和獎勵、表揚。他們榮獲了一九九 三年度及一九九四年度的團體活動優秀獎。另外茂森在學校也主編了一個雜誌叫 「經濟縱橫」,主要他們是經濟專業的學生,有這麼一個雜誌,而且對校內外的 大學生發行,受到很好的評價。這些社會活動和社會鍛鍊都是茂森接受社會教育 的項目。 在這些社會活動和接受社會教育的過程中,茂森鍛鍊了自己的一些基本的素質和 品德。比如說關心社會、參與社會、熱愛集體的精神、全局的觀念,做為一個領 導要有全局的觀念,要有這種領導的胸懷。另外還有和同學們那種合作、團隊的 精神。還有就是寫作能力、演講能力都做了訓練,你要給學社做年終總結,那都 是一種訓練。另外就是自己在金融經濟方面的專業知識,在活動中也是一種很好 的見習、驗證。所以我是支持孩子做這些社會教育的項目。 我們要問,為什麼說要以家庭教育為龍頭,來兼容並蓄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第 一,孩子還沒有成熟,大學生都沒有成熟,在政治見解、在生活經驗方面都還是 幼稚的,所以我們家庭要幫助把關。第二個,我們的社會是五彩繽紛,誘惑非常 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站穩腳跟,要幫助孩子把關。所以 我們強調要以家庭為龍頭來從事這些活動。 茂森在大學期間他的學習和活動都非常活躍,當然就引起了很多女同學的注意。 這時候我們做母親也要細心觀察。我曾經二、三次接到一位中山大學的女同學來 的電話,找茂森。我以後也在一次活動當中,看到這位女同學。這位女同學長得 很漂亮,個子也很高,很苗條。據說她是某大報主編的女兒,而且她的學習很好 ,看來這個同學各方面都很優秀。這個女同學對茂森很感興趣,也表示很熱情, 茂森對她也很有好感。當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做母親的對這件事情表示歡喜 心,或表示贊同,這樣的話,兩個青年的關係很快就會固定下來了。 但是我覺得一個人的立志要高遠,怎麼能在大學,這個正是完成自己學業和品德 的關鍵時刻,為男女之情所纏縛?我覺得在這個時候應該提醒茂森,給他一個忠 告,所以我跟茂森做了三次談話。當時我跟他談了三個問題,這都是十幾年前的 事情,現在大概講一講。第一個,我跟他提的意見就是說,讀書就是讀書,不能 談戀愛。讀書是完成道德、完成學業,這是大道理,這是硬道理,其他的都應該 放在腳下。我說你沒上大學之前,我們母子之間談過很多心,都說到大學以後要 專心讀書,可不能發生其他的。我們也看到很多同學談戀愛,影響學習,不能發 生這些事情。不能夠談戀愛,包括你遇到怎樣優秀的對象、優秀的條件都不談, 這叫真正不能談。第一條我給他肯定了這個大道理,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其他的放 下,把學業完成,這是第一條我給他的意見。 第二個,我跟他說,你現在談戀愛一定會分心,會影響自己的學業和功課。談戀 愛是一場很大的消耗戰,消耗什麼?消耗時間、精力和金錢。很多同學寫情書寫 到半夜,我們消耗不起。如果你這些時間、精力和金錢用在學業上,那學業一定 是第一。我跟他說這條,我們一定要把理智放在感情之上,把情執放開、要放下 。這是第二個意見。 第三個意見,我跟茂森說,讀聖賢書是學以致用,《四書》裡面〈大學〉有一句 話叫「格物致知」,什麼叫格物致知?就是格除你私人的、個人的各種欲望;致 知就是達到追求真理、達到開智慧。所以格物致知不是一句光拿來念的話,是這 個誘惑當頭的時候,你真能做到把欲望放下。所以不能為男女之情所纏縛,要專 心致志完成自己的學業。這樣你在學習方面,才真是做到格物致知了。當時跟茂 森說這三個意見以後,茂森也覺得說得很對,他就把女同學的照片給退回去了, 決定安心、專心學習了。 在此同時,我又找了這個女同學談話,我也給她說了幾點意見。我以很誠懇的心 、很平和的心跟她談,第一個我就跟她講:「妳父母送妳讀大學,送妳來讀書, 就是讓妳讀書,這個目標是不是很清楚?」她說:「是的。」我說:「妳知道妳 父母送妳到大學讀書,他們掙錢不容易!」她說:「是的。」我說:「那妳要專 心讀書才能對得起父母。」她說:「是的。」「但是妳現在要談戀愛,不就不專 心讀書了嗎?不就對不起父母了嗎?」她就低頭沒有說話。 然後我又跟她說第二個意見,我說:「男孩子的話妳不要輕信。」我說,「一個 大學生他沒有經過生活的歷練,他不可能真正懂得什麼叫愛情,所以妳不要聽一 個男孩子的廢話。而且妳的條件這麼好,她自己的身材、相貌和學歷、家庭環境 都非常好,妳可以找一個比自己年紀大的,更有學問道德的朋友,將來要找這樣 的對象。茂森他一無所有,他不能使妳幸福。」這是我跟她說的第二個意見。 第三個意見,我跟她說:「妳有時間,應該多陪妳父母,妳何必去聽一個很幼稚 的男孩跟妳說廢話?」我說,「妳從妳父母那裡能夠學到永遠學不完的東西。父 母愛妳是真的,哪個男孩子說愛妳是真的,拿出什麼證據說是愛妳?父母對妳付 出這麼多的心血是真愛妳!」我跟她講了這些意見,她也很耐心的聽。我說:「 妳有時間多和父母在一起,那是天倫之樂,跟父母在一起,掃掃地,給父母洗洗 衣裳,那都是孝敬父母,那都是提升妳的品德。」 這個女孩也非常有教養,她聽了我的話以後,表示贊同我的意見。我對她說,我 今天跟妳說的話,我不知道妳明不明白,如果妳同意我的意見的話,妳就說妳同 意,坦率的告訴我;如果妳不同意,妳也坦率的告訴我,沒有關係,那我就會和 妳的父母還有你們兩個青年,咱們一起坐下來把這個問題說清楚,讓彼此都心悅 誠服。最後她說同意我的意見。我就是希望她和茂森的關係平淡下來,到和一般 同學的關係就可以了。這個事情總算是溫和的解決了。 之後茂森也就專心學習了。後來他在大學畢業的時候,當時在中山大學一百八十 名研究生考生中,特別是專業比較難考的經濟金融專業,茂森的成績名列榜首, 還有兩個單科的成績也是第一名。同時考上美國幾間大學。最後順利的出國留學 。所以這兩個青年都從感情的泥沼中走出來了。 後來我們回憶這件事情做了一個總結,都覺得為什麼能這麼快的把它解決?第一 個就是茂森平常有接受聖賢的教育,在道德和理想方面有些基礎,平常有抓緊學 習。第二就是我們家長及時發現這個問題,在兩個青年感情還未深交的時候我們 就制止,比較容易回頭,所以家長要及時發現問題。第三個就是我們曉以大義, 曉以什麼?前途、理想、孝順父母,曉以大義,讓年青人明白這個大道理,他們 也都要服從這個大道理。大學生都是讀書人,所以兩個孩子都能夠很快的恢復正 常的心態投入學習。 我記得在文化大革命以前,中國的大學裡面是不准談戀愛的,明文規定,一到大 學裡就把這個距離告訴你,所以大學生學習都非常專心。女同學也不用為化妝打 扮花那麼多時間,大家都很樸素,一心一意的學習完成學業。所以本科學院是絕 不允許談戀愛的。可是現在我發現,不僅大學、中學,還有小學,都存在早戀的 情況。這個問題我們家長一定要先從自己的家庭教育方面做起,讓孩子懂得道理 ,讓孩子懂得應該怎麼樣生活,應該把學習道德和戀愛的輕重緩急做好心理建設 ,家長要負起這個責任。 鍾博士:所以回想走過來的路,真是非常感恩我的母親,我覺得母親不僅是家庭 教育的主角,而且掌握著孩子成長階段的各個進程。在幼年時代,母親是孩子的 救星和保護神;在青年時代,母親是總參謀、總監理;在成熟時代,母親是朋友 、是尊長。母親永遠是孩子的老師。 趙女士:古訓說,要「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母親實際上就是擔任這樣的 角色。作之君,我們是孩子的領導;作之親,我們是孩子最親的人;作之師,我 們是孩子的老師。假如我們做母親的,沒有成為孩子的老師,沒有成為孩子的領 導,那麼你就要把自己的人生重心重新調整一下。 上面我們談到孩子在接觸社會各個方面所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家長都要關心,幫 助孩子解決、引導孩子。下面我們就談一談如何帶領孩子接受聖哲教育。在去年 四月和今年四月,中國召開了兩個非常不尋常的國際會議,一個是在去年四月, 在杭州召開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會」,大會的主題提出的是「和諧世界,從心開 始」,當時全世界各地有三十七個國家地區一千多名代表參加這個大會,很多學 者教授都參加了。第二個就是今年四月份在西安召開的「國際道德經論壇會」, 這個大會的主題是「和諧世界,以道相通。」 這兩個大會都是國際上很有影響的大會,也是我們中國為和諧世界所做出的,一 個非常有影響力的、積極的貢獻。茂森由於平時很注重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所以 他被邀請為教授學者參加了這兩次大會,他在兩次大會上都發表了論文。在杭州 首屆論壇會上,他的論文是《推動因果教育,構建和諧世界》;在今年西安道德 經論壇會上,他的論文是《和諧之道,以孝貫通》,副標題是「《道德經》對現 代社會的意義」。這兩篇文章都受到大會的好評,收錄在大會精美的論文集中。 西安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西安晚報在今年四月二十七日的報紙上特別報導了茂 森在國際道德經論壇上對和諧世界的三點建議。這三點建議是什麼?我們請他介 紹一下: 鍾博士:對和諧世界的三點建議是:第一,提倡由中央到地方政府,每年進行「 孝子評選」活動,由媒體廣泛宣傳,以實現「教民親愛莫善於孝」、「以孝治天 下」。第二,提倡各家庭、各民族共同紀念先祖活動,春秋祭祀,以時思之,以 實現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第三,提倡倫理道德的教學以及建立傳統文化教育中 心,大力弘揚以孝為中心的五倫十義,以落實古訓「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我 也特別向大會與會者介紹了我們老法師在安徽省廬江縣所建立的文化教育中心, 他們在短期內改造了社會風氣的成果與經驗。 所以推行傳統文化教育是應該建立在以孝為中心的基礎上,推廣五倫十義的教學 。五倫十義是什麼?這裡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五倫就是五種關係,所謂父子、 君臣(君臣就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夫婦、兄弟、朋友。任何人都離不開這 五種關係。重要的是在這關係中要落實這十種義務,這就是所謂十義。就是「父 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父子之間要 父親慈愛,兒女要孝順,兄弟之間互相的恭敬愛護,夫婦之間要講求道義,能夠 親愛合作,長輩與幼輩之間能夠長輩愛護晚輩,晚輩體貼照顧長輩,君臣之間, 就是領導與被領導之間,要做到仁恕,要做到忠義,這就是人所應盡的十種義務 。五倫十義都是做人的規範。 趙女士:想起茂森小時候在家裡學習儒釋道三家關於孝的經典,現在能走上國際 舞台,向大眾來宣揚孝道,我當時是高興得流下了眼淚。我是由於父親的去世才 接觸到佛教,我前面提過,我覺得佛教非常好,它不是一種迷信的教育,也不是 純學術研究,它也不是佛學。我很欣賞清朝雍正皇帝的見解,雍正皇帝是一位非 常勵精圖治的英明皇帝,他有一篇公告,題目是《雍正皇帝上諭》。他在這篇文 裡面說:「朕惟三教之覺民於海內也,理同出一源,道並行而不悖」、「以佛治 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雍正皇帝把儒釋道三家看作是教育百姓的一個方式 ,一個教育。這個我覺得非常贊同。 淨空老法師最著名的演講之一-《認識佛教》中告訴我們:「佛教是佛陀對九法 界至善圓滿的教育。這個教育告訴我們如何認識和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 處理和認識人與自然界的關係,如何處理和認識人與多維次空間的關係。」所以 佛教教給我們的,不僅是平面的去看人生,還能夠立體的、多角度的、多維次的 來教我們怎麼對待人生。我帶領孩子接受了這種教育。我們在一九九二年參加了 廣州丹霞山別傳寺舉辦的夏令營活動,別傳寺當時還是本煥老和尚做方丈。參加 這個學佛夏令營活動,我帶兒子在山上過了一週禪的生活。每天打坐,每天聽佛 學講座,每天過堂吃素食,還有出坡勞動等等。我們一起感受生活的那種寧靜, 清淨心的那種舒暢。我們遇到淨空老法師以後,就專心學習淨空老法師講經說法 的影碟,就跟著老法師的理念學習了。 鍾博士:我們的老師淨空老法師,他是澳洲淨宗學院的院長,也是澳洲名校昆士 蘭大學的榮譽教授以及格里菲斯大學的榮譽教授,也是此地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的 董事主席,也是北京人民大學的客座教授。在今年三月份,淨空老教授應邀參加 了中國人民大學召開的「世界漢學大會」,並且在大會上做了主題演講,題目是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復興》,受到大會熱烈歡迎。大會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專 家教授有很多,而我們的老師是唯一的出家人。大會規格也很高,由中國人民代 表大會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他作總結發言。他在發言當中特別讚歎淨空老教授 的主題發言。 趙女士:茂森在美國留學期間是一九九五到一九九九年,因為他所在的大學離淨 空教授達拉斯淨宗學會道場很近,所以常到道場去聽老法師講經說法。淨空老法 師他為我們揭示了接受佛陀教育的三個教育層次:第一個就是斷惡修善,第二是 破迷開悟,第三是轉凡成聖,我們的教育都要歷經這三個層次。佛教是提高人靈 性的一種教育。這麼好的教育,做母親的哪能不帶領孩子去學習!我覺得孩子接 受了聖賢的教育,他有四個方面的顯著提高,第一個方面就是他對於孝道的認識 和奉行方面有了提高;第二個方面,他的愛心顯發了,助人為樂的精神提高了; 第三個就是他的禪定與忍耐力提高了;第四個就是靈性提高了,智慧增長了。 下面我就具體談談。第一個方面,他對於孝道的實踐的深度與廣度都提高。過去 我們對孝的認識還是停留在孝養父母的身心這方面,茂森在一九九七年,他聽完 經、讀完經之後,他那時候剛開始讀博士學位,在美國,他就發了九條孝養父母 的大願。當時把這個讀給淨空老法師聽,希望老法師指導奉行。今天也與大家分 享,也希望讀給在座的朋友們聽,希望朋友們來鞭策和指導他奉行。 鍾博士: 《九條孝願》 一九九七年四月四日晨,我恭聽淨公恩師講解《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深自悔 責往昔惡業,發起九條孝養父母之願,於阿彌陀佛像前高聲跪誦,祈請諸佛加持 奉行: 一、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對於父母,傾盡所有,乃至身命,以至誠心,禮事供養 ,晝夜六時,心不間斷。若對父母,或因慳吝不捨,或貪利養名聞,不勤奉事, 我則名為,欺誑如來。 二、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對於父母種種善願,盡捨身命,悉皆實現。若生退怯, 不願成就,我則名為,欺誑如來。 三、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對於父母,以種種美好柔軟言辭,令其歡喜,勤事不懈 。若對父母以一粗言,令其不悅,我則名為,欺誑如來。 四、我從今日至未來際,日夜常思父母恩德善行,常生信敬,起教師想,於他人 前,讚歎父母之德。若於父母,伺求其過,生一念輕慢之心,我則名為,欺誑如 來。 五、我從今日至未來際,以種種方便,安慰父母,令其不生憂惱恐懼,於一切境 緣皆得解脫。若吝惜身命財物,生一念逃避之心,我則名為,欺誑如來。 六、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常以種種大乘佛法,開解父母,令其歡喜,生起正念, 明瞭宇宙人生真相。若於父母法供養時,遇有障礙,便生退屈,我則名為,欺誑 如來。 七、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護持父母修學佛道,護持父母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大火相炙,萬刃相加,我護持之願,無有動搖。若不爾者,我 則名為,欺誑如來。 八、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廣為他人演說孝道,以身作則,勸令一切眾生孝養父母 ,受持此願,無有疲厭。若不爾者,我則名為,欺誑如來。 九、我從今日至未來際,為於父母,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求生阿彌陀佛極 樂世界,速成無上正等正覺,圓滿孝道。再以神通道力,分身無量世界,於往昔 世中所有一切父母,以方便智,供養教化,開示正道,攝其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 界。若不爾者,我則名為,欺誑如來。 祈請諸佛菩薩、淨公恩師加持奉行,圓滿孝願。南無阿彌陀佛! 鍾茂森頂禮 一九九七年四月四日 趙女士:這是茂森在他二十四歲的時候所發的孝養父母的九條大願。我們接觸佛 教以後,這個深刻了,原來沒有學佛以前,對孝的認識和理解基本停留在儒家的 認識的層次上。可是學佛以後,這個就深刻了,深刻表現在什麼地方?我們可以 看看茂森他在第六條孝願裡說,「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常以種種大乘佛法,開解 父母,令其歡喜,生起正念,明瞭宇宙人生真相」,這就是對父母的法供養,幫 助父母提高靈性,破迷開悟,認識自心。這個超出了我們原來所理解的孝道。 第二條我們可以看到,茂森在第七條的孝願裡說,「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護持父 母修學佛道,護持父母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這條孝願,是幫助父母了脫生 死、出離輪迴,是離一切苦,得究竟樂,最後成佛,往生最後是成佛,這就更超 出了儒家所說的孝的範圍。下面我們再看第三個,茂森在第九條孝願裡所說的, 「我從今日至未來際,為於父母,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求生阿彌陀佛極樂 世界,速成無上正等正覺,圓滿孝道。再以神通道力,分身無量世界,於往昔世 中所有一切父母,以方便智,供養教化,開示正道,攝其往生極樂世界。」這是 什麼?是自己修行成道,成佛,再幫助父母,幫助前生,幫助以往無數世的父母 ,幫助這些父母也成佛道。 這種對孝的認識已經突破了平面,已經是多維次的、立體的了,這已經超出了儒 家所說孝的範圍,是把孝心和愛心推廣深化到遍虛空法界,而且通貫古今三世, 超出了一家、一國、一個世界的範圍了。當然這僅僅是個二十四歲的青年美好的 大願,現在才開始努力去起步修行,所以有待在座的各位朋友、一切仁者和老師 們來鞭策指導和護持。 第二方面就是,孩子學佛以後,仁愛之心顯發了,很歡喜助人。表現在什麼地方 ?很喜歡捐印善書,支持中國貧困地區的孩子讀書,能夠支持捐助中國湖北少數 民族地區那裡孩子們的學習。另外就是捐款救濟地震和海嘯的災區,當時他在澳 洲捐款給印尼海嘯發生地區的災民。另外就是捐印淨宗學院所提倡的一些善書。 還有就是在他的母校廣州市的中山大學,設立了一個孝悌獎學金,支持大學裡一 些貧困的學生,對繳學費方面有困難的,支持這些學生。這是喜歡助人、喜歡幫 助大眾。所以茂森是把自己當時在大學裡的收入工資都做這些布施,幫助大家。 第三個方面,我覺得他學習佛法以來,禪定力和忍耐力提高了。茂森在美國大學 裡,雖然有獎學金,但是要求每一週要為他的導師工作二十個小時。他的導師是 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治學很嚴厲,要求學生也很嚴格,他給茂森一份工作,要 求二十個小時完成,但茂森做起來要四十個小時才能完成。可是茂森是很有承受 能力的,他一點都沒有怨言,就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適應能力。堅持了一 段時間以後,他三十個小時就可以完成;再過一段時間以後,他二十個小時就可 以完成;又過一段時間,十小時就可以完成教授的工作。當時淨空老法師講《金 剛經》,其中有一盒叫做「布施忍辱」(當時還是卡帶),他這盒帶子他聽了八 十次。而且後來把這盒帶子由老法師的國語翻譯成廣州話,給他的爺爺奶奶聽。 所以年輕人只要能夠忍耐就能成功。 第四個,我覺得孩子接受了佛教以後,接受聖哲的教育以後,他的靈性和智慧都 增長,能夠辨別香花和毒草。在國外留學期間,雖然是五顏六色的世界,但能夠 把握自己,所以能夠很順利的完成學業,沒有學壞,沒有墮落,也沒有放逸。他 以四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碩士和博士的課業,提早畢業,拿到金融博士的學位。茂 森的導師是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這位教授平常從來不表揚茂森的,他嚴格要求 ,臉上很少有笑容,是一位治學態度非常嚴謹的、也是非常可敬的教授。但在茂 森畢業求職的推薦信上,他充分的、熱情的肯定了茂森,他說茂森是他「二十五 年教學生涯中最優秀的學生」,這樣子給他肯定。他的這個評價很有幫助。茂森 畢業以後,非常順利得到幾間大學的聘請,最後到德州大學任教,工作得很順利 。還有在畢業的時候,當時美國有一家大雜誌叫做「誰是優秀者」,正在展開全 美大學生的評比活動,評出誰是優秀者。茂森由於學校的評鑑,獲得了當年的最 優秀大學生。這也是沒有想到的一個成績和紀錄。 另外就是我們說一個人靈性的提高,是指對宇宙人生認識,對生活、對生命的認 識程度的提高。茂森在淨空老法師的指導下,對三世因果的認識有了比較清晰的 概念。所以他後來蒐集了很多現代的醫學家和心理學家對人的前生今世和轉世輪 迴的科學證據。而且還與國外從事這些研究的博士和教授們通話、探討。最後他 自己寫出了一些資料,在全世界各地用中、英文演講關於生命輪迴的科研成果介 紹,還有因果輪迴的科學證明,另外有個題目是生命輪迴的科學探討。他在世界 各地做了起碼有五十次以上的演講,受到熱烈的歡迎。所以我們覺得真的是「能 親仁,無限好,德日近,過日少。」 茂森當年給我的新年賀卡中,他這樣寫道: 鍾博士: 親愛的媽媽,新年好! 每當歲月的年輪增加一圈,您對我的恩德又累高一層,而我對您報恩之心也加深 一層。您像每一位母親一樣,對我撫育關懷,您又比其他母親更注重對兒的栽培 教化,養育我身,覺悟我心,樹立我志。母親的深恩,確如佛經所說無量無邊。 報效母恩,莫過養母之志,奮發圖強,正為寬母之懷。兒一生將謹記母親的教誨 :不離世法證佛法,不離佛法行世法,立出世志,做世間覺悟之人! 趙女士:一些哲學家把人的生活需求層次分作五個方面,一求生存,二求溫飽, 三求發展,四求文化,五求宗教,也就是聖哲的教育。一個人能夠生存,能溫飽 之後,才會求發展,發展以後又覺得應該有文化,有文化以後又覺得應該有宗教 。我希望我的兒子在這五個方面都能圓滿。在一九九九年夏天,我到美國參加兒 子的博士畢業典禮,當時我給達拉斯淨宗學會,就是淨空老法師的道場,寫了一 封感謝信,並且呈上我自己工資積累的一千美元做為供養,表達自己的謝意。在 這裡,我願與大家一起分享我當時的感恩之情,我當時寫的這封信是這樣: 達拉斯淨宗學會全體法師及居士大德,在我兒子鍾茂森博士畢業之際,請讓我向 你們表示衷心的敬意和謝忱。你們的住持和道場的存在,好比沙漠中的綠洲,使 我兒子在美國四年的留學生涯中,常常能在這裡得到精神營養,認識真理、健康 的成長和完成學業。最令我感激的是,茂森在這裡聆聽了淨空法師的親切教導, 在完成美國高等專業教育的同時,接受了慈悲智慧的教育,佛陀的教育,並立志 完成人格、成就佛道。感謝你們全體,你們是茂森真正的老師。敬禮!南無阿彌 陀佛! 趙良玉謹上 一九九九年八月九日 鍾博士:在我博士畢業前夕,母親給我寄來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生日賀卡,這是她 親手製作的一個富有人生哲理的大型賀卡,裡面有我和母親在不同時期的照片, 以及我和老師們的照片,還有對我少年時代影響很深的外祖父、外祖母的照片。 母親在我的生日賀辭上這樣寫道: 茂森兒: 在你二十六歲生日之際和博士畢業前夕,思念一下家鄉的老人、父母和師長,看 看我們母子二十六年來的合影,從你的童年、小學、中學、大學,到留美攻讀碩 士、博士。這些時光像夢一樣地過去了。是歡喜、是感嘆還是成熟和覺醒?又看 看你的外祖父的青年時代和他去世前的照片,再看看你的外祖母的青年時代和她 去世前的照片,你知道這就是人生嗎?你悟出了什麼?吾兒博士畢業即將走上美 國大學講壇教書,讓母親為你衷心祝福:願吾兒,立出世志,做世間覺悟之人! 願你擁有一個智慧的人生!願你心無罣礙的走向世界!覺悟、奉獻、求生淨土! 母親寫於一九九九年五月中國廣州 母親還在來信中鼓勵我,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永遠擁有豐富的內在精神生 活,信仰、教育終身不離! 趙女士:我們做母親的要帶領孩子接受四種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 育和聖哲教育。這四種教育兼容並蓄,孩子走入社會以後就能夠很好的為人民服 務。以上我們向大家彙報的是家庭教育為龍頭-四種教育的兼容並蓄。   接下來我們向大家彙報第六個內容,就是家庭教育的昇華,促進孩子為和諧世界 立德、立功、立言。談到立德、立功、立言,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許多優秀的 人物他們都做到了。比如說孔子,孔子在立德方面,他的道德品質是為萬世師表 ,所以他的學生稱讚自己的老師「溫、良、恭、儉、讓」,是這方面的表率。孔 子內含仁義之心,外示禮儀風範。這是他在立德方面為我們做出的表率。談到孔 子在立功方面,他從事教育事業,培養了三千弟子和七十二名優秀的學生,這些 學生遍布全國各地,有的做官,成為國家重要的領導人物;有的開壇講學,傳授 中國傳統的文化,都非常優秀。談到立言,孔子他整理了我們中國古代的文獻, 據說六經都是經他刪定和整理的。另外像《論語》,《論語》是記錄了孔子的言 行。所以孔子在立德、立功和立言方面都給我們做出了表率。哪個母親不希望自 己的兒子能夠立德、立功、立言! 鍾博士:在十五年前,當時我才十九歲,收到了母親的一份生日賀卡,母親在賀 卡中給我做了一個人生規劃。她說: 茂森兒,祝賀你十九歲青春的年華!這是你邁進大學的第一個生日。世界上有兩 樣東西,只有失去時才知道它的價值,這就是青春和健康。希望你做一個智者, 身置廬山之中而知廬山之美。你已經成年。今天和你談談我對你人生的總體策劃 ,假如環境沒有意外,你的道路是: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 位,攻讀博士獲博士學位,爭取到當今世界發達的國家學習和工作。成家要晚, 立業在先,遵循古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修養方面,克服浮躁、一 心不亂,增加自控能力;寧靜致遠,行中庸之道。三十歲前,學習、積累、打基 礎;三十歲至五十五歲,成家立業,幹一番事業;五十五歲後收心、攝心,總結 人生,修持往生之道。這樣,當你回顧往事的時候,可以安慰的說:我活著的時 候很充實,離去的時候很恬靜。 永遠愛你的母親 於一九九二年五月 回顧從十九歲到今天,十五年來走過的路,我也是遵循著母親在人生規劃上所給 我的指向進行行走,愈走心裡愈踏實、愈歡喜。 趙女士:茂森在一九九九年博士畢業以後就在大學裡教書。課餘時間就跟隨淨空 老法師學習儒釋道三家的經典,並且跟隨老法師參加一些國際活動。他多次參加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會議,以及世界各地關於和平、教育、宗教團結的會議。在 這些活動中,擔任淨空老法師的英文翻譯。在二四年十二月,茂森應邀參加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澳洲阿德萊德大學舉行的「共同價值觀教育」的國際會議。 茂森在這會議上發表的論文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共同價值觀》,當時是作為討 論的主題。在二五年八月份,茂森應邀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澳洲格里菲 斯大學召開的「培養智慧,獲得和平」的國際會議,茂森的主題演講論文是《商 業教育應融入儒佛道德價值觀》。在二六年十月,茂森應邀參加聯合國教科 文組織巴黎總部慶祝釋迦牟尼佛誕辰二千五百五十周年的國際會議,茂森的主題 演講是《學習釋迦牟尼佛推動因果教育,構建和諧世界》。 茂森他常常參加世界各地的金融學術會議和講學。在世界各地大學講學的活動中 ,他往往帶著我一塊參加,我們在世界各地都做過旅遊。我到過美國、英國、法 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馬來西亞、泰國等等。香港一位海關人員看到 我的護照上蓋滿了入境的印章,笑著說: 「您老人家很有福氣,這麼多發達國家您都去過了!」真的是如古人所說:「讀 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積累學問。 我們母子在世界各地的參學過程中,看到世界各地由於生產的發展和科技的發達 ,人們的生活水平是在提高,可是也看到精神生活和道德水平卻不斷下滑。而且 世界的動亂、災難不斷的出現,像洪水、地震、海嘯、瘟疫都連續不斷。而且大 自然好像失去了平衡,地球的溫度在上升,北極和南極的冰都在融化。再看到社 會、家庭,離婚率不斷的上升,青少年犯罪也不斷的增長,好像社會都失去了和 諧。 鍾博士:在二五年四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印尼雅加達的國際會議上首次提 出共建「和諧世界」的主張,同年九月在聯合國六十周年的首腦會議上,他又進 一步闡述了構建和諧世界的理念。溫家寶總理在二三年十二月訪問美國哈佛 大學時,他發表了一篇激動人心的演講,題目是《把目光投向中國》。他在文中 說:「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早在二千多年前,就產生了以 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學說,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說。中華民族具有極其深厚的 文化底蘊」,溫總理指出,「人類正處在社會急劇大變動的時代,要回溯源頭, 傳承命脈。」 兩位中國領導人的演講激發了我們的思考:如何來構建和諧世界?如何來回溯源 頭,傳承命脈?我們看到古訓《禮記.學記》篇所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因為只有教育才能夠讓人明瞭倫理道德,才能夠轉變自己的行為,而能遵循聖 賢教誨去生活,這樣社會才變得和諧。這是要我們從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經驗 、五千年的智慧裡頭去吸取精華,把儒釋道三家傳統聖哲的教誨變成自己的生活 行為,這將會使人心和善、家庭和樂、人際和順、社會和睦、世界和諧。 確實需要有一批有志青年、一批精英來傳承命脈,來學習和弘揚聖賢之教,他們 自己先修身立德,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然後將聖賢的教育弘揚四海、發揚光大 。可是誰願意做出這樣的人生選擇?記得不久前,我在澳洲淨宗學院的高地上和 老法師一起散步,當時我們一邊走一邊談。我心裡老想著兒子的工作和前途,我 就問淨空老法師說:您看我的兒子是在澳洲工作好,還是回到中國工作好?老法 師回答說:要做聖賢!這回答使我一愣。這好像是答非所問,這是充滿禪機,打 斷人思路的一個回答:打斷你的妄想和心中的疑團。這確實是令人茅塞頓開的回 答。我們學習聖教,我們仰慕和讚歎孔子和佛陀,難道我們永遠停留在仰慕和讚 歎嗎?難道我們自己就不想成為孔子和釋迦牟尼佛這樣的聖賢人物嗎?難道我僅 僅滿足於當一名金融教授的母親嗎?經過淨空老法師的點撥,我覺得古人說得好 ,「讀書志在聖賢」,應該讓兒子學做聖賢,而我應當學做孟母。孔子說:「仁 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說,仁離我們很遠嗎?我要發心做到仁,仁 就能做到。於是我在給兒子的生日賀卡中寫道: 茂森兒: 做母親的希望你更上一層樓,希望兒子做君子、做聖賢、做佛,你能滿我的願嗎 ?   兒子在二五年一月給我的新年賀卡中,回答了我的問題。這賀卡是我最 喜歡的賀卡,全文如下與大家分享: 鍾博士: 親愛的媽媽: 韶光飛逝,媽媽已到了耳順之年了。而您教養兒子已三十多個寒暑。我在這三十 多個寒暑中,愈來愈體會到,世上最偉大的是母愛。母愛,能在寒冬中為兒女帶 來溫暖,在酷暑中帶來清涼。您對我三十多年的養育中,含辛茹苦,毫無保留, 不求回報。所以古德教導我們孝養父母說,「天地是孝德結成,日月是孝光發亮 。」父母恩德無邊,而孝親乃天地第一德。我立定志向,盡形壽落實孝道,時時 以九條孝願來鞭策自己,保證您晚年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安樂,並護持您往生 西方極樂世界!《孝經》上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因此大孝者應以德濟世,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 開太平。目前世界聖教衰危、天災人禍頻繁。我們慶幸得蒙淨公恩師教誨,得遇 正法,獲益無窮。我願繼承恩師之志,為挽救世運人心,為開示眾生悟入佛之知 見,努力修學。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開始,盡形壽為人演說聖賢之 道,弘法利生,以報父母、恩師、天地、祖先、古聖先賢之德,並以此功德迴向 母親臨命終時自在往生極樂世界! 兒茂森頂禮 二五年元旦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先分享到這裡,明天與大家再會。謝謝大家。 《母慈子孝》第四集 尊敬的各位老師,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趙女士:我們繼續向大家彙報三十年家庭教育的心得報告。我們再把這個提綱跟 大家說一說,我們一共是分七個方面向大家彙報的,第一個是家庭教育的老師— 母親的第一責任,第二個內容是家庭教育的起點—胎教,第三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孝為德之本,第四是家庭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第五是家庭教育為龍頭—與 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聖哲教育兼容並蓄,第六是家庭教育的昇華—促進孩子為 和諧世界立德、立功、立言,第七個內容是家庭教育的原理—教子三十年的感悟 。 我們上次跟大家彙報到第六個問題,家庭教育的昇華-促進孩子為和諧世界立德 、立功、立言。我們上一節課談到茂森在給我二五年的新年賀卡上,把他自 己的理想和志向做了一個彙報。我接到這樣的賀卡非常歡喜,我們母子是心連心 ,彼此有共同的語言,有共同的覺悟,有共同的理想。能孝敬自己的父母,這是 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大孝;能成就聖賢、普利眾 生,使千秋萬代的人都獲益無窮,這是至孝。 鍾博士:孟子說得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自己的兒 女是小慈;能愛天下人的兒女,將母愛擴展到社會和世界是大慈;讓愛心遍法界 、善意滿十方是至慈。 趙女士:我支持兒子走上大孝,奔向至孝!我支持兒子在和諧世界的前提下,對 自己的人生做出重新的選擇。具體來說就是把原來的副業調整成正業,捨金融教 學而為聖賢教學。在七十年代,英國有位著名的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他曾經 有過一句名言:「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與大乘佛 法。」於是我寫了一封信給淨空老法師,並且帶兒子前往香港去拜師。下面是我 送子拜師的全文,願與大家分享: 尊敬的師父上人: 我最近到長春百國興隆寺念佛十週,其中特別是參加了止語、持午精進佛七六週 。靜修之後,豁然開朗,回憶恭聽師父上人講經說法十年,今日方有心得。 思惟師父上人的一生,學習聖教、學儒、學佛五十五年,講經教學四十八年。面 對時代的缺陷,您提倡佛教是至善圓滿的社會教育,破除對佛教的一切迷信;您 對佛教淨土經典精闢而詳盡的講演,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為一切有情眾生指 出生命解脫的最終歸趣;您推廣儒家教育,倡導恢復中華傳統倫理道德,強調從 落實《弟子規》做起;您眾善奉行、賑災濟貧、捐助辦學、設立教育獎學金、幫 助老人和孤兒等等,您把仁愛的種子撒遍世界各地;您環球奔走,從事於促進宗 教團結、宗教教育的世界和平活動。您智慧的提出:「和諧社會、化解衝突的根 本,是先化解自己心中本性覺悟與習性迷惑的矛盾衝突。」並深刻的指出,其根 本的解決方法是靠教育,用聖賢的教育使人覺悟。覺悟後才會斷惡修善,破迷開 悟,才有幸福的人生、和諧的社會。您的這些理念和實踐,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召開的國際會議上,以及世界各國關於宗教、和平、教育的工作會議上,都得到 熱烈的迴響和贊同。我們由衷的讚歎,您是一位出色的學者和法師,您是一位偉 大的教育家,您是智慧仁愛與和平的使者! 思惟師父上人的行持,從二十六歲開始學習聖教,三十三歲出家,至今八十歲高 齡,仍每天堅持講《華嚴經》,正是「度諸有情,演說正法」、「常以法音,覺 諸世間。」您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您善滿天下、愛遍法界的心行,受到各國人 民的尊敬。您為我們樹立了「溫、良、恭、儉、讓」的榜樣,您展示了格物致知 、誠意正心、明德、親民、至善的風範,您示現了「菩提高廣」、「忍辱如地」 、「住真實慧」,「能仁」、「寂默」的風度,您表現了「莊嚴清淨平等覺」的 風采。您啟發我們認識,如何從一個平凡的人走上覺悟之路,而實踐聖賢之道。 師父上人,這條路您走成功了,我看明白了。我很樂意讓我的兒子,也是我唯一 的孩子,鍾茂森,走您走過的路,全身心投入學習聖教、弘揚聖教的工作。 茂森一九七三年出生於中國廣州,於一九九五年中山大學畢業後即赴美國留學。 一九九九年獲得金融博士學位,畢業後即在美國德州大學和肯薩斯州立大學教書 ,後聽從您的建議而遷至澳洲昆士蘭大學任教。因學術論文連年獲獎及教學工作 獲得優秀評價而成為學校最年輕的教授。前不久,廈門大學以八十萬年薪(這是 目前中國學術最高工資)聘請茂森為該校財經研究所主席教授,以及最近澳洲名 城黃金海岸的邦德大學兩次禮請茂森到該校擔任教授工作等等。但茂森已立志走 師父上人的路,所以毅然捨棄,並且最近已正式向昆士蘭大學提交了辭職書。商 學院院長布萊斯福教授十分惋惜的說:如果您在工作上沒有這些成績,您要走那 條路,我覺得還容易理解。可是現在您的情況這麼好,您還是堅持要走,我只能 說很敬佩。 常聽師父上人講經,常憶釋迦牟尼佛捨棄王位去追求真理,求道證道,而後覺悟 眾生,讓天下生靈離一切苦,得究竟樂,豈不感動!我支持茂森「捐志若虛空, 勤行求道德」,做一個像佛陀那樣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教授!我退休前,在 廣州市曾做過中國食品報記者、廣東食品報副主編,及廣東省社會福利集團公司 公共關係部經理等職,接觸的人可謂廣而多矣,但是在眾多的人當中,有君子之 風、有聖賢之德的人卻是鳳毛麟角。環視神州大地,放眼全球,我多麼希望中華 傳統道德遍地開花!我覺得目前世界上不是缺乏經濟金融人才,而是急缺倫理道 德的教育與師資,所以我贊成茂森重新選擇人生道路。 師父上人年輕的時候曾受教於三位老師,方東美教授教您哲學,啟發您學習人生 最高的哲學-佛學;章嘉大師為您指點人生的道路;李炳南先生教您學儒、學佛 的課程。現在我覺得您本身兼具這三位大德的特點,遇到您,我們很幸運!我兒 子拜您為師,必能得兼容並蓄之美,懇請師父上人加意指導!平素我們母子相依 為命,今兒子立志做聖賢,我雖無孟母之德,卻願效法六祖惠能大師之母,送子 出家! 師父上人,您曾說過一句名言:「聖賢是教出來的」,好得很!我今天就把兒子 送給您調教,希望茂森在您的指導下,專心修身弘道,並效仿您當年「不管人、 不管事、不管財」,專一潛心治學、自度度他。我希望茂森將來能傳承您的法脈 ,發揚光大!臨終往生極樂世界上品蓮生。至於採取什麼形式,或如師父上人行 作沙門,或如李炳南先生示在家相,完全聽從您的指導安排。 今天我很高興,到大善知識這裡,送子拜師,略備束脩之禮,還請笑納。今後茂 森跟您學習,「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做 母親的我當至心念佛,「常勤精進,生安樂國。」衷心感謝您的教誨,我們母子 都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仰慕孔子、佛陀,從今而後,我們要過覺者的生活!至 誠感恩師父上人,您的教誨我們現在更加懂得寶貴和珍惜。願您長住弘法利生, 覺者會源源不斷!祝您健康長壽!平安吉祥! 趙良玉攜子鍾茂森頂禮敬呈 二六年九月二十七日於香港 我們終於找到了自己理想的老師。茂森在今年淨空老法師八十一歲壽辰之日,他 寫了一首詩讚美自己的老師,這首詩的題目是《淨公上人頌》: 鍾博士: 《淨公上人頌》 五旬說法大師行,佛陀教育正其名。 廣弘三教演華嚴,導歸淨土倡大經。 衛星網路是道場,經碟善書遍十方。 落實和平聯宗教,推行德育報家鄉。 證示和諧唯心現,修身為本教學先。 仰之彌高不可極,始信如來應世間。 在這首詩裡面,我自己表達對我們的恩師最高的崇敬,也希望能夠為恩師一生所 做的偉大的事績做一個總結。第一句是「五旬說法大師行」,五旬就是指五十年 。當年釋迦牟尼佛是人天大師,他講經說法廣度眾生四十九年。我們想想我們的 恩師淨空上人,到今年也講了四十九年,將近五十年,真正是有如過去釋迦牟尼 佛一樣。他講經說法為我們第一個所做的工作是「佛陀教育正其名」,就是為佛 教正名。佛教是什麼?就是釋迦牟尼佛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廣弘三教演華嚴。」三教就是儒釋道三家的教育。在廣泛的弘揚這三教當中, 我們老法師在晚年特別大力的弘揚《大方廣佛華嚴經》,現在每天依舊在講述。 「導歸淨土倡大經。」我們的老師一生不僅講了很多大經大論,而且特別提倡淨 土法門,希望大家能夠了解淨土,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倡導《佛說大乘 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在淨土裡面叫做大經。我們的師父他一生不建大 寺廟,不搞大道場,他的道場在哪裡?「衛星網路是道場」,他用衛星電視、網 際網路來做遠程的教育,這就是他的道場。 「經碟善書遍十方。」大家供養他的錢財全部用來印送經典、印送光碟,在世界 各地流通。據我們所知,老法師光是印贈《大藏經》就已經超過了六千五百部。 除了廣泛弘揚三家的教育以外,老法師還特別做了兩樁大事,第一個是「落實和 平聯宗教」,團結宗教的工作等等。他指出宗教團結是幫助維繫世界和平。在新 加坡,短短的三年半時間,老法師就把新加坡的九大宗教團結成一家人,證明宗 教是可以團結的。第二個工作是推行德育報家鄉。古訓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要挽救世道人心,要構建和諧社會,最關鍵的就是能夠用古聖先賢的教學。 老法師在他的家鄉中國安徽省廬江縣湯池鎮建立了一個文化教育中心,這個中心 以《弟子規》為教材,進行對村民的教學推廣。在短短的時期內就把湯池鎮的四 萬八千居民教好,能夠大大的改善社會風氣,證明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 在昨天的香港大公報上,老法師親筆題詞熱烈慶祝胡錦濤主席親臨香港,主領香 港回歸祖國十周年的大慶。老法師題詞是「八榮八恥,和諧社會,從我會做起。 團結宗教,和諧世界,從香港做起。」八榮八恥、和諧社會最重要的是靠教育。 在此地,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就是一個聖賢教育的機構,所以從我會做起,推廣八 榮八恥的榮辱觀,以及和諧社會的理念。為了和諧世界,必定要推行團結宗教, 宗教的團結必須也是從我們自己做起,從香港做起。 老法師為聯合國以及世界的和平工作者證明了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證示和 諧唯心現」,和諧世界從心開始。只有達到了內心的和平,化解內心的衝突、對 立,以及跟別人的矛盾,外在的和諧才能夠實現。這也是在實踐《華嚴經》所講 的,「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道理。所用的方法就是修身為本,教學為 先,這就是古聖先賢給我們的垂訓,「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教學就是推動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的教育。 最後兩句是末學讚歎老師的話,引用了孔子的學生顏回的一句話叫「仰之彌高」 ,處得愈久愈發現老師德行、學問的高遠,我們很難以超越。「始信如來應世間 」,就是作為弟子,我們深信師父上人一切的言傳、身教都是如來應化世間,這 是在我心裡是這麼想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佛告訴我們:「為人弟子, 不可輕慢其師、惡意向道德之人;道德之人當視之如佛。」我們真正把老師看作 是佛、看作是如來,我們自己敬誠的心能夠做到十分,這樣才能夠得到十分的利 益。 趙女士:由讚歎父母,到讚歎老師;由供養父母,到供養奉事老師。所以中國古 人說得對,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在拜師之後,去年我的生日,茂森在賀 卡中寫了一首詩為我祝壽: 鍾博士: 育苗辛苦半生忙,樹高方可與人涼。不願兒為名利漢,便如孟母史留香。 在這首詩裡面,末學是用培養樹苗來比喻培養兒女。古人講「十年樹木,百年樹 人」,母親用了半生的心血把我培養成一棵小樹,她的希望是我將來能成為棟梁 之材,成為一棵參天的大樹,這樣才能夠讓人在樹下乘涼。母親不願意自己的兒 子成為追逐名利之人,而是希望兒子成為聖賢。我願意效法孟子,效法前賢,這 一生努力的去學作聖賢,也能夠讓母親像孟母一樣在歷史上流芳百世。 趙女士:茂森他已經取得了澳洲昆士蘭大學商學院的永久性教職,澳洲昆士蘭大 學商學院是在全澳洲排名第一的商學院,取得永久性的教職,而不是合同的。當 他辭職的時候,校方覺得非常惋惜,對他說:「我們給你保留一年,等你回來。 」另外由於茂森在教學方面和論文方面的成績,所以為昆士蘭大學界所稱道。在 今年五月份,他還收到澳洲的八大名校之一阿德萊德大學的聘請書,聘請他為教 授。當時阿德萊德大學的來信說:「我們經過討論,一致決定聘請你到我校擔任 教授,做教學和研究工作。」但是孩子已經立志走聖賢之道,那是義無反顧。所 以我們告別了昆士蘭大學美麗的校園,也結束了剛買好的一棟帶有花園的房子, 把汽車與傢俱都捐給了淨宗學院。之後茂森就離開了澳洲,到老法師身邊,到澳 洲淨宗學院和香港佛陀教育協會,重新當一名學子,開始了學生的生活。 從今年開始,茂森在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按照老法師的指點,主講了一系列關於 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基礎的經典。老法師給他整個系列的習講冠上一個總的 標題《純淨純善和諧世界》系列講座。他已經講了下面一些課程,第一個就是《 純淨純善的根本—孝道》。第二個是《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俞淨意公遇灶神 記〉學習心得》。第三個《修德立業的根基—〈弟子規〉學習心得》。第四個是 《吉凶禍福的原理—〈太上感應篇〉學習心得》。第五個是《回歸本性本善—〈 十善業道經〉學習心得》。第六個是《重建美滿人生—〈了凡四訓〉學習心得》 。這些演講的錄相都已經上網,在澳洲淨宗學院的網站(http://www.amtb-aus. org),有興趣的可以在電腦上觀看。作為母親,我高興的看到孩子可以說在真理 的大海上起步揚帆了,重新開始肩負起新的使命!所以在我今年的生日,茂森又 給我寫了一首祝壽詩。這首詩的題目是《感恩慈母頌》: 鍾博士: 《感恩慈母頌》 春秋六秩轉瞬間,育兒辛苦三十年。 昔有孟母勤策勵,而今家慈不讓賢。 不戀高薪教授銜,唯希獨子德比天。 從來豪聖本無種,但以誠明度世間。 這首小詩講的是感恩母親這三十多年的培育。母親六十多年的時光轉眼就過去了 ,培養兒女辛辛苦苦也三十多年了。古代有孟母教子,辛勤的鞭策鼓勵孟子發憤 圖強,成聖成賢,而今家母也不願遜色於古人。不戀高薪的收入,不迷戀於教授 的職務,只希望兒子的道德學問跟天地相齊。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說人皆可以 為堯舜,釋迦牟尼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聖賢人他存心就是誠明二字 ,能以真誠心、以智慧來自覺覺他,而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但以誠明度 世間」。 趙女士:茂森在這個賀卡裡還寫了一段使人很感動的話。 鍾博士: 母親壽辰之日,便是我思恩念孝的日子。我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凝聚著母親睿智的 指導和安排,母親的恩德何以為報?養母之身!養母之心!養母之志! 趙女士:我很欣慰,兒子開始走上了這條學習聖賢之道,決心為和諧世界立德、 立功、立言。以上是我們彙報的第六個內容,就是我們要促進孩子走上聖賢之道 ,為和諧世界立德、立功、立言。下面我們向大家彙報第七個內容,家庭教育的 原理,教子三十年的感悟。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家庭教育心得報告的最後一個內容。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一個 真切的心得,就是「孩子是可以教好的!優秀是教出來的!」你們看一看我的兒 子茂森他從小到大的照片,他是一個很普通的孩子,小的時候你看他又土氣、又 淘氣,當他被鎖在家裡時,他會隔著鐵門的門縫與小朋友打撲克牌;他踢球打破 人家的窗戶,還要賠償別人的玻璃,是一個頑童。而且他的資質並不是很高,與 同齡的這些親友的孩子相比,他並不顯得特別聰明。 我們看他從小到大的照片,一直到最後在大學裡成為博士、成為教授,後來開始 學習弘揚儒釋道三家的經典。所以我覺得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從一個人外表的 形象到一個人內在的涵養都可以改變。茂森在美國的時候,他給我寫信,他這樣 講: 鍾博士: 目睹我從小到大的照片難以置信,昔日一個淘氣的野頑童,竟成為今朝的博士。 這其中充滿了母親多少嘔心瀝血的操勞,多少無微不至的關懷,多少循循善誘的 教導! 趙女士:茂森在另一封信裡他還這樣給我寫: 鍾博士: 我原本是一塊粗劣的碑石,您正是一位智慧的雕塑家。 趙女士:他那一年畢業的時候,給我的新年賀卡中,他寫的也使我很感動: 鍾博士: 我並不是天性聰敏,而是得力於您二十多年不倦的引導教育,使我今天成為一名 博士,登上大學的講壇。的確是您的教育造就了我! 趙女士:是的,教育可以改造一個人。為什麼說孩子是可以教好的?我們打開中 國的教育課本,《三字經》開頭就這樣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這就是教育的原理。人之本性都是至善的,可是後來因為 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的不同,所以就有了改變,就有了很大的差距。如果不能夠 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這個本性就會被污染所蒙蔽。雖然本性並沒有動搖,但是 蒙上了習氣,比如太陽在天空,它並沒有失掉,可是烏雲把它擋住了。這個烏雲 是什麼?烏雲就是我們說的污染,是我們的習氣。教育的原理就是把污染除掉、 把習氣改掉。 孟子有一個很好的母親,很會教導孩子。在《三字經》裡有這樣一段記載:「昔 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之所以偉大,在於她會運用教育原理。 所以三次搬家,一次搬家有一次搬家的體會。我們可以看到,孟子最後由於跟他 的母親搬到了學堂附近,孟子就開始學習讀書。可是在這之前,家住在市場附近 ,他就學習賣豬肉;家住在墳場附近,他就學習送葬隊伍哭啼,孩子就學這些遊 戲,所以孟母才有三遷。孟母知道應該幫助孩子遠離、去除那些染污和習氣,來 保持他本然的真善美慧。 孟子的母親很會教育孩子。孟子小的時候逃學回家,孟母在織布,她就把織布機 上的布剪斷,小孟子看了嚇了一跳。她就說:「如果你中斷學習,就好像我剪斷 這匹布一樣。」我們可以看到,孟子他有這樣好的根基,尚且要加以教育,何況 我們現在這些青少年?每個孩子都好比是一個沒有開採的金礦,用什麼方法去開 採?用教育。每個孩子都可以把他比作是一面塵封的鏡子,上面有很多灰塵,用 什麼方法去擦拭?用教育。 有人會問:為什麼有的孩子聰明,有的孩子顯得愚笨?那就好比鏡子上的灰塵有 的多、有的少,如果灰塵厚的,那孩子就顯得笨;如果灰塵少的,孩子就顯得聰 明。但是我們最重要的是要看到:無論是多和少,只要把灰塵去掉,鏡子都是同 樣的明亮,我們都同樣擁有人之初的本善之性,我們都同樣擁有真善美慧的本性 。所以《弟子規》中有一句話說得好:「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這個馴字說得真好,什麼叫馴?就是我們用教育來改造自己、來完善自己,這就 是馴,把自己改造好。孟子也說:「人皆可以為堯舜。」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把自 己的灰塵去掉,我們就是聖賢!好像風把烏雲吹走了,太陽就在當空,我們就可 以顯露出自己原本擁有的真善美慧。 不僅儒家對教育的原理做了很深刻的揭示,佛家對這方面的闡述也非常的深刻。 釋迦牟尼佛當年出家苦行修道,他在菩提樹下悟道以後,他第一句話說的是什麼 ?他說:「奇哉!奇哉!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這句話怎麼解釋?就是說:「奇妙啊,真是奇妙!原來每個人都有像如來那樣的 智慧和福德,但因為有了妄想和執著而不能夠顯露。」什麼是妄想和執著?「妄 想」、「執著」是一個總的說法,其中涵括了我們各種的污染和習氣。因為你有 污染、你有習氣,所以你不能夠顯示出你本來的智慧福德。我們只要經過長時間 的教育、長時間的薰習,我們都可以變得優秀的,我們都可以把自己身上的染污 去掉,把自己的習氣改變,可以恢復原來自性的本善。 教育的宗旨是什麼?教育的宗旨是「長善救失」。在中國的《禮記.學記》說: 「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這句話是出自我們老祖宗的教導,教育就是長 養人的善心、善行、善言,而糾正人的身、語、意三業的過失,這就是教育。老 子在《道德經》裡也有這方面的闡述。《道德經》說:「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 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就是說聖人他從來是善於拯救人,而不遺棄人 ;從來是善於拯救物,而不會遺棄物,也可以說是物盡其用。 這裡也告訴我們教育它不是淘汰人,也不是遺棄人,而是幫助人和轉化人。怎麼 轉?教育能使人轉惡為善、轉愚為智、轉凡為聖。比如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我們就可以轉惡為善;我們能夠用倫理道德與科學知識來充實自己,我們就可 以轉愚為智,把愚痴轉變為智慧;如果我們能在順境和逆境中都能夠認真的自我 完善和自我改造,而使自己的身、口、意行與聖賢逐步接近、漸漸相似,甚至完 全到達聖賢的標準,那我們就轉凡為聖。所以教育者應該是誨人不倦,接受教育 的人應該是學而不厭。對於教育的原理和教育的宗旨有了這樣的認同,有了這樣 的認識,我們就可以有信心的說:「孩子是可以教好的!」一個孩子經過長期的 教育,就會做出對父母、對家庭、對社會和對大眾有益的事情。 在這裡我想問一下大家,在座的各位朋友們,您的一生到現在為止,您做過哪幾 件事令您父母、令您的母親非常滿意、非常開心的?我們先從家裡的這些對象說 起,大家想想。我想對茂森三十多年所受的教育做一個回顧和小結。茂森迄今他 做過十件令我這個做母親的非常開心和非常滿意的事,我願意把這十件事與大家 分享,現在我來說說這十件事: 第一件,茂森小學四年級時能主動獨立做好一桌飯菜,讓父母下班享用。 第二件,他能以健康的身體,品學兼優的成績,完成小學、中學、大學、碩士、 博士的全部學業,在二十六歲的時候讓母親成為博士媽媽。 第三,在整個讀書過程,特別是赴美留學期間,能遵照母親的要求,不談戀愛、 不結婚,專心致志的求學。 第四,他以刻苦的求學精神和儉樸的留學生活,用四年時間完成了碩士、博士全 部課程,贏得美國著名教授的稱讚:「茂森是我二十五年教學生涯中最優秀的學 生!」為中國人爭光! 第五,在留學期間,能以勤工儉學的收入與節省使用獎學金的錢,每月孝敬父母 ,工作以後的工資每月供養父母及鄉下爺爺和奶奶。 第六,兒不嫌母醜,他善於讚歎和感恩母親,寫了許許多多的信件、賀卡、詩詞 ,讓母親開心,讓親友們感動。 第七,以優秀的教學成績和多次獲獎的論文,成為年輕的教授,兒子實現了我要 當教授母親的願望。 第八,為姥姥送終守夜,通宵誦經念佛。為鍾氏家族修祖墳,為爺爺奶奶在廣州 市內買房子,讓二老頤養天年。敬老悅老,令母親開心。 第九,在大學任教的業餘時間,注意修養品德,弘揚聖賢教育,在世界各地演講 《明道德、知榮辱》,這是學習胡主席「八榮八恥」的體會,還有《因果輪迴的 科學證明》、《幸福成功的根基》、《青年人應有的美德》等專題報告,把孝心 、愛心貢獻給社會。 第十,立志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為和諧世界做更積極的貢獻,而辭職 拜師於淨空教授,全身心投入學習、弘揚聖賢教育的工作。 今天,非常感謝大家給我們母子這樣的機會,使我們有一個回憶、總結和提升的 機會,使我們有一個向大家請教的機會。回顧我們母子三十多年的生活歷程,是 彼此受教育的路程,是教學相長的路程,是共同覺悟、共同提高的路程。看一看 我們母子三十年的生活照片,從小到大的種種回憶、種種言行,還有這些歷歷在 目的照片、母子之間那些溫馨的故事,是我們愛的感受、愛的溝通、愛的奉獻。 我們母子將繼續努力學習,把這種愛昇華、擴展,擴展到社會,擴展到大眾,擴 展到永遠。 鍾博士:感恩母親,感恩所有的親人,感恩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所有老師,感恩那 些從事智慧、慈悲教育的法師們,感恩祖國的培養,感恩人民的栽培,使我今天 能夠在學習聖賢教育的道路上開始起步,我一定會努力的修學,修身敬業,用我 的實際行動來報答母親、報答祖國、報答人民、報答老師。 趙女士:最後,請允許我把教子三十年的體會融會成三句話,並帶著我深深的感 恩和祝福,獻給大家: 第一句,我們堅信「優秀是教出來的」,而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教師。 第二句,我們牢記要從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吸取精華,從《弟子規》做起! 第三句,我們期盼天下的父母都能為和諧世界培養更多大孝、至孝的兒女!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