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目錄 第十三講 經營道義的人生1 第十四講 承傳歷久不衰的家道27  課程研討(十一)53 第十五講 如何給予孩子真正的愛75 第十六講 夫妻分工,共同成就孩子的未來102  課程研討(十二)126  課程研討(十三)153 第十七講 教育是言教、身教、境教三合一177 第十八講 夫妻相處應有的人生態度206  課程研討(十四)230 第十九講 夫妻和睦的秘訣:欣賞與感恩260 第二十講 擴寬心量,和睦手足284  課程研討(十五)313 第二十一講 領導者應該具備的修養336  課程研討(十六)363 第二十二講 古聖先賢的領導風範385  課程研討(十七)410 第二十三講 朋友之道:感恩,愛惜,成就431 第二屆中華傳統文化進修班學員分享452 第十三講 經營道義的人生 大家早上好!昨天我們單位有一位年輕義工跟我談到,因為他現在還在讀大學, 他到中心來做義工,他的同學就說了:「你到這裡來做義工,不如去外面賺錢, 做個一兩個月,說不定就有一些收入了。」再來,他們又說道:「你現在在文化 中心裡做義工啊,不食人間煙火,不會上廁所,所以應該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 底是怎麼樣。」 好,那諸位學長,他的同學講得有沒有道理?有道理。現在每一個人都有他一套 道理,而且都很喜歡把自己的道理、想法拿去說服別人。其實我們在跟別人談的 時候,要想一想,第一個,我們的道理正不正確?跟經典相不相應?這一般的人 不會這樣思考。第二個,跟他談的時候,是不是用了最適合他的方法、適合他的 方式,這個得要設身處地啊。不是我想要他做什麼,我希望他接受我什麼意見, 不是這個邏輯;是怎麼樣最適合他,能夠讓他很好地學習、很好地成長,這個才 對呀。所以為什麼孟夫子說「人皆好為人師」,我們覺得這樣做才對,就要去說 服別人這樣做。 那我們思考一下,一個年輕人在讀大學的時候,心裡就一直想著我趕緊賺錢,那 這個錢就變成他人生的目標了。而人生的目標在哪裡?價值在哪裡?五千年來, 有沒有哪一句經典說人生的目的在賺錢?而這些年輕人賺了錢以後,他拿去做什 麼?假如他拿了錢馬上都交給父母、奉養父母,還拿去公益團體捐一些錢,那我 們就很肯定,這個孩子是以服務、是以道義為人生目標。但是假如他賺了錢以後 ,開始買好吃的、買好穿的,非常注重生活的享受,那他整個人生方向就是一種 享樂的態度、縱欲的態度。我們看禮拜五、禮拜六晚上,酒吧裡面,年輕人通宵 都在那裡happy,快樂一下,在那裡跳啊跳啊。假如賺了錢都是拿到那些地方去花 ,那他的人生以後會出種種狀況。 而且他們了不了解人生的財富是要靠心去耕耘啊!福田靠心耕。假如一個大學生 心裡都是只有想到自己,他這樣的心性,他的人生會有福嗎?很難講哦。恩田、 悲田、敬田,這一些態度、觀念沒有深植在他的心中。而且欲似深淵,賺了錢以 後開始去享受,他的欲望會越來越大。所以現在整個社會風氣急功近利,就想趕 緊拿到錢,年輕人無形當中也受到這個社會風氣的影響。沒有學傳統文化,他不 會從心地,不會從德行,不會從我這一生要有成就,所應該培養的做人做事的態 度跟能力著手。所以看一個人的人生,得看得很深遠,得打好基礎。 同學又給他建議,必須出去看看花花世界,才知道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有沒有 道理?好像有道理。但是大家想一想,我們的同學去看完花花世界,幾個人又回 到家裡來了?我遇到過一位深圳的企業家,他說跟他同時間來深圳發展的朋友, 一群人一起來的,最後只剩他一個人。要不就是揮霍,死了,要不就是關到監獄 裡面去了,只剩他一個人還沒發生狀況。那大家想一想,這些人是不是都來看花 花世界的?可是看了以後會怎麼樣,他有沒有把握住自己?擺在我們眼前的社會 是一個大染缸,我們這些有學經典的人,有警覺性的人,都覺得在這個環境當中 往後退轉了,更何況是沒有基礎的人。 所以應該先有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再去花花世界考驗一下,見見世面。你都 沒有免疫力就出去了,都不能分辨了,全部被影響了,那什麼時候還能回到比較 清淨、比較純善的狀態?所以我們得先培養是非、善惡的判斷能力,有機會再出 去歷練歷練。 而且坦白講,那出去歷練的時候還得要父母扶著、要好朋友提醒啊,不然「醉臥 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以前有大家庭提醒啊,這麼多長輩的照顧啊, 問題不大。現在污染加劇了,又沒有人教年輕人分辨是非,所以現在年輕人想要 健康地成長,難度是比較高的。好,這個是要有了判斷力了再出去歷練。 再來,善學的人可以從很多別人的經驗當中得到教訓。有人說,一定要摔個跟頭 才知道痛,是不是這樣?可是情歌都是這樣寫的,是不是?你沒有痛到死去活來 你就是白活了,要痛一次才知道。那個叫吃飽撐的,自討苦吃啊。我們可以從社 會的現象當中看到,為什麼他的家庭、他的人生會變成這樣,我們一對照經典就 知道原因出在哪裡,自己就看明白了,哪要自己撞得頭破血流才叫人生。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注重歷史?從歷史當中得到教訓,鑒往知來啊。人生哪有那麼 多歲月可以讓我們一錯再錯。而且明白道理之後,你一看到這些現象,馬上知道 ,「哦,夫妻問題」;馬上知道,「哦,缺乏了道德的根本,缺乏了教育」,一 看就明白問題出在哪裡。所以有一句話叫「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它是有 道理的。「覺者畏因,迷者畏果」,迷惑的人,看到了社會種種現象,乾著急, 「哎呀,怎麼會變成這樣?」可是覺悟的人一看,從這個結果就可以把原因找出 來,從原因上才能解決問題。 好,所以很多的說法、想法,我們得要冷靜去思考,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到底 什麼才是正確的思想觀念,不能人云亦云。我們為人父母者,是引導孩子的思想 價值觀,這些問題我們不能不想明白。思想決定了行為,行為決定了習慣,形成 他的性格,之後決定他的命運。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的命運,父母的思想決定 了一個家庭的命運,一個企業團體的老總決定了他這個團隊的命運,這個一點都 不假。 我認識一位單位的領導,他還沒到這個單位之前,這個單位的離婚率非常地高。 我都很驚訝,因為我在高中以前,我還不知道夫妻會離婚。我念高中的時候,看 到同學爸爸媽媽送飯來,都覺得家庭和樂。結果後來一個很好的朋友說「我爸跟 我媽離婚了」,嚇了我一大跳。因為我們整個家族都沒有這種現象,而且我母親 還對我們講:「你們蔡家的男人是不欺負女人的。」這個從太太嘴裡講出來,不 錯,是吧?但是假如男人自己說「我不欺負女人」,那這個叫傲慢。好的要讓別 人說出來才客觀,不要自己邀功。我剛剛說的,「蔡家的男人」是指我的前輩, 我上一代人,不包括我這一代,我這一代還要經時間的考驗才行。所以我那位同 學,他們的家庭狀況就給我很大的一個震撼。結果我到大陸之後,更讓我吃驚。 我一個好朋友說:「我們那個單位只剩我們夫妻還沒離婚。」我說:「哇,那是 什麼情況啊?」而且還是國家機關。那大家想想,公務員離婚率都這麼高,那到 底給整個社會帶來了什麼風氣? 所以這一位領導者,他去到這個單位之後,常常給他們的同仁講夫妻的道義,他 們夫妻是怎麼相處的。然後他的太太很賢慧,常常會煮些好吃的,拿到單位去給 同仁吃,好像一家人的那種氛圍,很照顧他們。他們演繹出夫妻的那種情義、道 義給同仁看,之後再也沒有人離婚了。那大家想一想,他們夫妻對整個單位同仁 的人生啟發大不大?很大哦。所以在經典當中說,君子就是人民的福祉,見到他 ,福就到了。為什麼?思想觀念正確了,禍患才能解除掉。大家想一想,這個單 位領導人積了多少陰德?本來該離婚的沒離婚,不是啦,本來會離婚的,一個字 用不對,這個就很嚴重了。本來可能會離婚的不離婚了,這個積的陰德很厚哦。 而我們從這裡看到,其實人都是有本善的、有道義的,只是沒人提醒啊,那個正 氣提不起來。只要有人耳提面命,誰不願意活在道義之中? 所以從這一個例子我們就感覺得到,一個領導者對整個團體的影響非常地大。一 個領導者的思想,可能決定了他整個團隊人的命運。那一個國家領導者就決定了 這個國家的命運,一個民族的思想就決定了這個民族的命運,整個世界的命運也 決定在地球人的思想。那地球人口最多的是華人,十幾億華人。十幾億華人想對 了一件事,就是地球的大福了。現在全球華人都在想什麼?「弘揚中華文化,共 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如果大家都這麼想,那這個力量不可思議。 好,所以思想很重要。剛剛一開始跟大家談的,這個年輕人他做義工,同學們都 覺得他很傻,建議他應該先賺錢、多賺錢。那假如是我,我會再問他一個問題: 你的同學裡面有哪一個人說「哎呀,做義工好啊」?告訴大家,有這樣的朋友, 你一定要好好交,這個人講情義、講道義,有為社會服務的精神。這樣的朋友你 有三五個,那你人生的道德學問就能大增長。朋友可以輔助我們的修養! 那我們從昨天跟大家談到的是父慈子孝。所以接著剛剛講到的,父母的思想決定 了這個家庭的命運。父母的慈愛要表現在用正確的思想來引導孩子一生的幸福、 一生的價值。好,那我們看思想價值觀,人生應該怎麼經營才有價值? 其實人沒有經典的指導,很難抓對人生的方向。我們看《大學》開篇就在談人生 的價值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以人生的價值就 在成就自己的道德、智慧,又能盡力地「親民」,就是去利益人民,也去成就人 民的智慧跟道德,然後自己的智慧、道德跟人民的智慧、道德都能達到圓滿,叫 「止於至善」。哇,你看,人生的價值很清楚啊。自立,成就自己,也成就別人 。這個就是孔子講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個是價值。 我以前讀過幾句話我感覺很受用。「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人生 以服務為目的啊;「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命的意義要想到下 一代,想到後代子孫,讓他們能比我們更好。「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承先啟 後都當作人生應該盡的本分啊。我們這幾代缺乏傳統文化的教育,所以人生經營 得有很多的狀況,可是我們假如提起這一份使命感,就不會讓下一代再走我們的 彎路了。 我們冷靜觀察一下,現在的社會風氣覺得什麼追求人生才有價值?我的成功、我 擁有了多少財富、我的銀行存摺是多少錢、多少人知道我這個人。其實這一些思 想、這一些追求,說穿了就是兩個字,「名利」而已啦。大家了解一下,請問他 沒錢的時候,他突然沒錢了,他有沒有價值?他突然不做董事長了,他的價值能 不能延續?他假如沒有名、沒有利,就沒有影響了,那是他在位的時候沒有真實 的影響。為什麼?他假如有智慧、有正確的思想,他沒有名、沒有利了,人家同 樣尊重他,他同樣有影響力,這個才是真正活在人們的心中。今天他沒有地位、 沒有財富了,所有的人都不找他了,那以前那些關係基本上統統是阿諛、諂媚、 奉承啦,不是真實的。 所以老祖宗有一句話講道,「以利交者,利盡而交疏;以勢交者,勢傾而交絕; 以色交者,花落而愛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我們看,因為利而存在的交 情,這個利沒有了,交情就非常疏遠了。我們很冷靜地去看現在的商業時代,做 銷售的人員,他還沒把東西賣給你之前,一天幾通短訊?賣出去以後,一天幾通 短訊?那以他這種心態來經營事業,能賺多久的錢?那都只有利字當頭了,那些 關懷、熱忱,他的動力還是利啊! 所以其實現在整個商業問題出在急功近利,沒有真正回到根本。根本就是服務, 就是真正利益我們的客戶。其實很難回到這一點,為什麼?社會都是急功近利。 看到別人賺到了錢,心裡受不了,就被這個風氣整個都帶過去了。只想著自己要 趕快拿到利益,那個利是非常短暫的。時時想到道義,照顧好客戶的,他的整個 事業會長長久久。 大家有沒有從劉總的分享當中感覺到,她的事業成功的原因其實在哪裡?盡心盡 力照顧好客戶。她有沒有打廣告?沒有。而且,她開的那個分店,誰幫她找的地 方?大家感受到沒有?她這是真正穩定發展,用口碑去發展。結果現在的社會風 氣就是打廣告,其實那個廣告跟我們實際的產品、服務差距非常大。而真正這些 客戶信任我們了,用了我們的產品,最後又沒有得到很好的服務,慢慢這個社會 信用就開始下降。然後都去開發新的客戶,最後還是沒服務好,過了三年、五年 ,這個社會信用就垮掉了。所以要細水長流,要回到本質啊。沒有根本,事業都 做不長久。「利自義生,財自道生」才對啊! 大家有沒有感覺劉總一直強調要緩,不要那麼急,不要急於求成,不要短視近利 ?這都是回到服務的根本。而人盡心盡力服務的過程當中,他的整個能力、服務 人的能力也在向上提升。我上次說到一位企業家,他反思到這一點,非常可貴。 他說他賣出這麼多產品,可能不到兩成的客戶用他的產品,因為拿回去之後不知 道怎麼用,服務系統也沒有啟動。所以要去追蹤到底客戶真正受用了沒有,而不 是一直在那裡開發。他覺得,自己應該回到這個服務的本質上來。 「以勢交者,勢傾而交絕」。今天因為有地位,人家才跟我們交往;沒有地位了 ,沒有人再來找我們。所以我們看,有錢叫富,有地位叫貴,這是一般人表相的 看法。真正的富貴,應該是「知足者富,人敬者貴」,這個才是富貴的真義。 我們看《弟子規》當中講的,「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你把道理 做出來,你跟人家都用道理去溝通,人家才能真正尊敬、佩服我們。《弟子規》 又講「待婢僕,身貴端」,這個也可以轉成現在的「待員工,身貴端」。怎麼才 能顯出一個人的高貴?「慈而寬」,肚量大,而且很慈愛地去教導他們、去引導 他們。當我們是這個慈而寬的態度,員工的人生因我們的幫助跟引導而改變,他 一輩子都把你放在他的心上啊,「人敬」啊。 所以這個真富貴,新加坡許哲女士是最好的代表。她很知足,她說:「我不用照 顧我自己,老天爺會照顧我。」大家覺得她富不富有?因為她後台老闆是老天爺 ,老天爺吃不垮的。「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個是老子給我們的教誨。她很 知足啊,而且她穿的衣服都是從垃圾堆裡撿出來的。她說那個沒有破,只是退流 行了,就扔掉了,太可惜了,所以她把它撿起來。大家想一想,她越這麼惜福、 這麼節儉,她的福就越大。節儉的人一定有福,所以「福生於清儉」,清廉、節 儉的人,會越來越有福。 有一句話,我們當父母的要很清楚,叫「祿盡人亡」。一個人這一生有的富貴, 他假如用得很凶,用完了,命就沒了。所以又有一句話講,一個人還沒老,就先 用老的福,他也老不了;一個人還沒有富貴,就先用富貴的福,他也終究富貴不 了。我們注意去看,現在很多人英年早逝,有很大的比例都跟這個有關,他花得 太凶了。 我曾經去一個地方叫做凱旋門,在法國。那一條街,賣的都是全世界最貴的東西 。我難得去到法國嘛,應該去長長見識。結果我去的時候發現,那個最貴的東西 都賣給誰最多?賣給中國人最多。中國人可能窮怕了,覺得買這些貴的東西顯出 他的身份。其實真的顯了身份嗎?反而人家更不尊重啊,覺得我們太奢侈了。我 進去的時候,發現那個服務人員很親切、很親切,你走進去,就感覺你進入皇宮 ,然後你是國王,哇,走路都有風。然後放的音樂,就是不斷地催眠你「趕快買 ,趕快買」。所以人沒有定功,不要去那種地方。真的,你在那個氛圍之下,你 就買了。然後當你踏出那個大門之後,哇,後悔了,可是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假 如是這麼去花錢,福一定很快就花完了。 這一句話,我們再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談。假如他的福祿,他都很節儉,那福花不 完,他就死不了,那他就會很長壽,是吧?細水長流啊。大家看許哲女士,這麼 節儉,又念念為天下人著想,一百多歲時,身體還很健康。好,所以我們了解到 富貴的真正意義,我們才有正確的思想去引導孩子做個真富貴的人。所有的人見 到她,都是打從內心地恭敬她;我相信連新加坡的總統見到她,都打從內心地佩 服她。大家想一想,總統比較高貴,還是她比較高貴?總統下來了,可能就沒有 她高貴了。除非這個總統在任的時候,得到人民高度的愛戴。他下來了,人民對 他的尊重沒有減少,那這個總統也不簡單。那絕對不是因為他有那個位置,而是 因為他有那個德行,他有那種真正奉獻人民的精神在。 好,我們反過來看,什麼人貧窮?什麼人下賤?富的反面是貧,貴的反面是賤。 不知足的人,時時都是貧窮的。做的事情沒有辦法讓人尊重,還讓人氣得牙癢癢 的,這個人是最下賤的。你看,為富不仁,都不好好愛護下面的員工,下面的員 工怨聲載道,這個是下賤的人啊!雖然他出去的時候,都是穿著名牌,都是開著 跑車,他還是下賤的人。他只是活在他的虛榮當中而已,他沒有真實地面對自己 、面對他身邊的人。 好,我們再看,「以色交者,花落而愛渝」。現在我們學文言文,對於一些字我 們要了解。這個「渝」字,就是變。有一句成語叫「至死不渝」,就是至死都不 改變。「以色交者,花落而愛渝」,就是用色來交,美貌沒有了,這個愛也不存 在了。所以現在很多男人、女人都想用美貌去找到一個好的物件,容不容易?不 容易。 以前的女子,出去的時候都穿得很簡單、樸素,回來的時候,反而裝扮得比較莊 嚴。意思就是,好要留給先生看,不要到處去給別人看。這個邏輯很對哦,是吧 ?現在這個邏輯顛倒了,大家注意,顛倒在處處都看得到。現在是化很濃的妝給 別人看;回來之後全不打扮,給先生看。那請問先生要去哪裡看?看到自己的太 太都這麼邋遢,「哎呀,煩死了。」假如女子在家都很端莊,哇,他看了,心曠 神怡,對太太肅然起敬。 所以現在顛倒了,打扮得花枝招展去給別人看,你說這個社會能安定嗎?大家要 了解,「英雄難過」什麼?「美人關」。這一句話沒有在經典裡面出現過。這句 話是誰講的,大家知不知道?我知道,就是那個明明過不了美人關,又要充英雄 的人說的;這個是「倘掩飾,增一辜」的人說的。真正的英雄絕對過得了美人關 ,這才叫大英雄啊!所以我們現在很多的態度、做法其實都是不恰當的,參考我 們古聖先賢這些經教才知道怎樣才對。 而且你看,女同事假如都裝扮得很妖豔,男同事在那裡坐都坐不穩,是不是?然 後那個香水又一陣一陣撲過來,怎麼受得了?所以現在要當君子,真的不容易。 為什麼?做君子,要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所以整 個工作磁場,女子打扮得莊重非常重要。天下興亡啊,每個人都有責任,包含我 們怎麼穿衣服、怎麼打扮,都在影響社會風氣。我們要有這個敏感度。 好,所以現在我們對孩子的思想引導,也要讓他把愛跟欲能分辨清楚。現在很多 男女相愛,可是愛到最後為什麼會變成男女相互傷害?所以那個絕對不是愛。愛 是設身處地啊,怎麼會去傷害對方?所以現在那些情歌都不是愛,都糟蹋了愛的 神聖的意義,都是佔有欲,有了那個欲望,不能滿足了,就不擇手段了。「我得 不到,我就把它毀了」,那個都是欲,不是愛。 我們先不去談任何的人,我們自己是一個真正懂得如何去愛人的人嗎?自己都不 懂得怎麼愛人,還要去談感情啊?那是不妥當的,那很難不傷害人啊! 所以孔子有一句話也提醒我們觀照自己,「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愛他的 時候他什麼都好,什麼都想著他,什麼優點都欣賞;討厭他的時候,每天咒他: 怎麼不趕快死了算了。 同樣一個人,為什麼喜歡他的時候他什麼都好,不喜歡他的時候,他什麼都不好 ?是他的問題嗎?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啦。而這個愛就不是真正的愛了,這個愛是 愛欲。真愛、真愛,真的東西不會變,這才叫「真」。就好像父母對孩子,不管 孩子的行為再怎麼樣地偏頗,父母的態度只是想著如何幫孩子,一輩子都不會變 ,這個叫真愛。只要我們對這個人的態度會變、感覺會變,這個都不是真愛,這 個還是在好惡、在欲的這個部分。他順著我們了,我們就喜歡他。他不順我們了 ,我們就討厭他。而心「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心都不正了,怎麼會有真愛 呢? 前面課程我們也一起唱了《愛的真諦》,裡面講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 盼望」,「愛是永不止息」,永不止息,就是不會變的才叫真愛。 所以以前跟我們很好的人,現在我們很討厭他,那我們就要反省了,我們就不厚 道了。《弟子規》說的「恩欲報,怨欲忘」才對哦!很好的朋友關係變了,就是 記恨、記怨才會造成。有真愛的人,懂得設身處地為人著想,也懂得感激別人的 付出,感激別人的恩德,一輩子都不忘。 好,所以我們要觀照自己,愛給人的感覺應該是溫暖的,讓人如沐春風,「愛的 感覺是溫暖的」。「愛的心地是無私的」,愛的言語不是諂媚的,是真誠、正直 的,不是那個為了追上這個女孩子才有的甜言蜜語,那都不是愛了,那是欲了。 愛的行為是成全他,而不是佔有他。 那我們身為父母、長者,對於這個愛欲要分清楚,為什麼?一定要跟孩子、跟年 輕人講清楚,不然現在男女關係非常地混亂。大家想一想,一個女孩子不懂得這 些道理,又不知道拿捏分寸,結果會是怎麼樣?我居然遇過一個女孩子才三十多 歲,她說她墮胎已經二十多次了。而且她講這個話的時候,她還覺得她很有本事 。你說人那個羞恥心不知道落到什麼程度去了!女子自重,男人就懂得尊重女子 ;女子不自愛了,那男人本身又比較容易衝動,所以整個男女關係就很混亂。 我們看一下上一代的女子,特別端莊,重視名節。那種氣質,反而會讓男人肅然 起敬。現在女子誤會了,好像能吸引男人才顯出自己的魅力。你說這些想法對不 對?都不是很妥當哦。那個魅力一起來,不是蒼蠅、螞蟻、蟑螂全來了嗎?是吧 ? 所以女子有一個誤區,就是覺得好像這個男人親近我了,跟我發生關係了,才代 表他愛我。這個認知是不妥當的,為什麼?今天他假如愛你、尊重你,第一個, 他會考慮到,他跟你談感情啊,緣分不一定具足。他時時想著你,不是只想著他 的欲望;他是無私的,他要成全你啊。而人生這個緣分很難講,他跟你談感情, 不代表他以後跟你結婚啊,這很難講了。所以人不能都是衝動,都是一時的激情 ,那是不妥當的。 所以既然緣分很難保證,他還沒有確定要娶你以前,他應該尊重你。為什麼?他 還沒有娶你,以後你還要嫁人啊,他為你的以後打算。假如他跟你沒有結婚,後 來你交往了另外一個,可是你之前都跟他同居了。那個人家是好男人啊,親戚朋 友一調查,那個女的以前都跟誰住在一起了,可能你那個婚姻、那個良緣就沒有 了。甚至於是嫁了,那個先生一了解,哇,你以前還跟那個男人住在一起,請問 這個先生會打從心底尊重你嗎?不可能啊!在男女、夫妻關係當中,是不能容許 這些沙子進去的。男人、女人都一樣啊!男人都說沒關係、沒關係,那是口頭上 說沒關係,是吧?真正有什麼情況出現了,那挑出來講就麻煩了。 而且女人是自己上門來,以後怎麼哭、怎麼鬧,那個男人都說是你自己找上門來 ,哭什麼?你就一點籌碼都沒有了。是啊,你自找的嘛,你還哭什麼?又沒人逼 你。所以這些要給女子講清楚:第一個,他假如為你的未來著想,他不會這麼輕 浮、這麼輕率地處理彼此的關係。現在女人不懂這些了,都被社會風氣給搞亂了 ,「哎呀,都交往這麼久了,他怎麼還不碰我啊?」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 再來,發生關係會懷孕的。不小心懷孕了,那個男子說,墮胎就好了。他愛不愛 惜她的身體?再來,墮胎是結束自己的孩子的生命,這樣的人面對墮胎都這麼輕 率,他懂愛嗎?他有責任心嗎? 這些分析不先給女孩講好,她想不到那裡去的。所謂「在劫難逃」,是不是?你 不趕快讓她建立好這些思想觀念,等遇到的時候,兵敗如山倒。所以教育裡面說 要「慎於始」,早一點提醒這些觀念,她面對這些境界才有分寸去應對。好,所 以這個愛欲,為人父母者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才行。而我們都在談,人生要追求幸 福快樂。什麼是苦?什麼是樂?這個要分清楚。 我們接著剛剛講的,「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前面三個都是以利欲為人生的 追求。所以其實這個價值觀不複雜,就是我們的人生是利欲的經營,還是道義的 經營?道義就是為家、為社會、為民族、為世界的心。從小就培養他善良的心地 ,他從小懂得孝養父母,懂得為別人著想,那他的心念念在積他的福。有這樣的 思想態度,他一出社會,他就懂得造福。他的人生越晚越有福報,越晚越有智慧 ,他享受人生啊!在家庭,孩子孝養他,感激他;在社會,很多年輕人向他請教 ,很多年輕人愛戴他,因為他真正為社會,為他人著想、造福,所以最後是享福 。這個是道義的人生經營。 而事實上,人在小時候都是念念為人著想,其實他從小就在造福了。很多人都覺 得,二十歲以前不能貢獻社會,五六十歲以後呢,沒有能力奉獻社會,這個說法 對不對?這個說法無形當中把人當什麼?當工具。舊了不能用了,太小了還不夠 。所以整個那種功利主義社會裡面,好像就是那種工廠裡的思考:反正你就是給 我工作,你就是給我做好那個事情。人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你得關注到他 心靈的發展。不是他來了,做做做,做到累得不行了,好了,就把他甩到旁邊去 了,再換一個進來做。老板的腦袋裡只有報表、只有業績,其他東西不見了,那 就只有想著「我」的業績、「我」的錢。而關心自己的員工、同仁,關心他的健 康、他的家庭,這個才是人性啊! 好像是在河南這個地方,有一個孩子才六歲,有一天坐公車,剛好有個老太太上 來了。他本來坐在位子當中,看到老奶奶上來了,他馬上從位子上起來,「老奶 奶,這裡讓您坐。」全車的人都看到了這個孩子這種對老人的恭敬。這個老奶奶 很高興地過來坐下來,「哎呀,小朋友,怎麼這麼乖!」可能接著會問:「誰教 你的?」小朋友說:「我在學校學《弟子規》了。」是吧?哇,這個老奶奶回去 就開始講:「《弟子規》好哦,很好哦!」 對人心的影響,它是動態的,我們要能感覺得到。而且那個孩子讓座以後,這一 輛公車之後只要有老人上來了,馬上就有人讓座。為什麼?「哎呀,不讓座比不 上一個六歲的孩子。」人的那種恭敬心、慚愧心都被這個孩子給喚醒了。而且這 一車上看到這一幕的人,這一幕他可能會記一輩子哦。以後他坐在公車上,一看 到老人,哇,那個小孩就浮現出來了,還不讓座?哎,跳起來了。所以大家看, 這個孩子給了社會這麼好的影響,請問他有沒有在造福? 所以啊,孩子從小接受聖賢教育,念念為家庭、為他人著想,恭敬他人,他已經 從小就在造福了,在給家庭好的影響,在給社會好的影響。現在孩子生出來,你 就好好教他,結果他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弟子規,聖人訓」,哦,那你這個孩子 會給社會大眾很大的信心。那也在造福哦,好榜樣!所以,有善心的人從小就在 利益家庭跟社會,不是說他二十歲以後才有能力,這個邏輯不客觀。 再來,一個人真正念念為人著想,他會提升他的智慧,他會積累他的經驗,所以 是年紀越大越有價值才對啊,怎麼會說五六十歲以後不能用了呢?這是錯誤的。 所以我們看師長,八十四歲了,假如照他們的邏輯,應該是怎麼樣?可是老人家 積累了這麼高度的智慧,走到哪裡,國家的元首、社會大眾都非常需要他的教誨 。這個才是我們應該帶領我們的孩子走的一條有價值、有道義的人生路啊! 而假如把人生的幸福定位在享樂,那小時候是「天堂」。小孩嘛,讓他高興就好 了,他要什麼都給他。可是小時候什麼都順著他了,他的欲望就形成了。中年的 時候,因為小時候享樂,所以「由奢入儉難」,已經奢侈習慣了,要再節儉不容 易了。可是又花了那麼多錢,怎麼辦?得賺啊。賺錢啊,我要趕快賺很多錢,跟 人競爭、跟人鬥爭就都有了。自己為了能夠升遷,嫉妒那有能力的、有德行的人 ,說他的壞話、譭謗他,這個都是把整個團體、把整個社會都帶入這種競爭、鬥 爭的風氣了。 而現在我們看,確確實實大學生還沒有走上社會,還沒有賺錢,他就已經花錢花 得很凶了。大家有機會可以到大學去做抽樣調查,你就問:「這位同學,請問你 有幾張信用卡?」信用卡「刷,刷」,年輕人還沒賺錢,知不知道錢難賺?不知 道哦。不知道難賺,刷得都很輕鬆,賺得可不容易。可是他吃啊、穿啊,就奢侈 習慣了。 所以現在年輕人有好幾個族群出現了,其中之一叫「月光族」,每個月都花光光 。不是剛好花光光,哪有算這麼準的?前面就花得快沒錢了,後面吃泡麵,吃生 力面,是吧?熬啊熬啊,熬到最後還是熬不下去,回去對他爸說:「爸,我沒錢 了。」他爸說:「氣死我了,我給你講多少次了,都不聽話。要多少錢啊?」這 個叫「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養成孩子這種奢侈的習慣。另外還有「啃老族」 ,啃父母老本、退休金,啃老族。還有叫「白領一族」,白白領父母的薪水。對 啊,這個都是人奢侈、放逸了,那這樣幹什麼事業能幹得成? 花了很多錢,又得還貸款,所以中年是「戰爭」。中年的時候,停不下來。為什 麼?一停下來,貸款付不了,車子被收回去怎麼辦?房子被收回去怎麼辦?處在 那個高度緊張的狀態。 最後,老了。年輕的時候,為人父母的時候,把時間統統花在賺錢當中,忽略了 下一代的教育。晚年,孩子不孝,就痛苦了。而且大家想,這個戰場不只跟同事 是戰場,連跟另一半也是戰場,計較嘛。最後很多人的晚年,孩子沒教好,常常 要煩惱,然後在老人院裡面。那哪是人生的幸福?這個住在老人院,名字都不見 了,人家都不叫名字了,因為人太多了,記不起來了,所以都變成「二十一號」 、「三十五號」。你說,人老了,最後變成一個號碼,很不舒服啊。老人用一生 奉獻了家庭跟社會,最後是這個結果!所以人老了要幸福,最重要的,是能享天 倫之樂。 在西方曾經就有一個真實的例子可以讓我們感覺,這個人生的幸福跟孩子孝不孝 順很有關係。西方的這一位老太太,她在去世以前寫了一個遺囑,就是她死後把 她的骨灰倒在她家對面的超級市場屋頂。人家就覺得很奇怪了,為什麼她要這麼 做呢?因為她有四個孩子,常常都到超級市場買東西,就是不願意到對面去看看 老母親。哇,那生不如死啊!每一次看到自己孩子的身影,就在那裡走來走去的 ,就不願意進來。那是一種折磨,一種掙扎。所以你看晚年,「墳墓」啊!好, 所以人生的價值有不同的兩個方向,我們當父母的要很清楚。 其實現在一般大眾的樂,是暫時把苦忘掉了,叫做苦中作樂。諸位學長,大家想 一想,現在所謂的哪裡去快樂一下,去放鬆一下,回來之後,煩惱在不在?甚至 去快樂一下,又造了一些孽啊,煩惱更多。只要是放縱了,最後問題都會再出來 。所以我們要引導孩子懂得真正的樂在哪裡。 來,我們想一想,什麼是人生的快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為善最樂,還有沒 有?孟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天倫之樂;「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這個是胸懷天下的人,他看到有人才起來了,可以為團體、為國家服務了,他 高興啊!盧叔叔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提攜我們這一些晚輩。所以不是當老師的 才有這個樂,「君、親、師」,精神是完全相通的。為人父母者教出一個范仲淹 來,那真是人生痛快的事情。為人領導,你真正教出一個企業界的棟樑之才,能 夠把倫理道德完全表演出來,而他是你栽培出來的員工、後生,那你真是「得天 下英才而教之」,對社會貢獻非常大。所以這一句,其實君、親、師都能夠做得 到。 第三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俯仰無愧。每一天躺下去,五分鐘就睡 著了。為什麼?都盡力了,無愧於天地,這是快樂。人只要違背良心,他再有錢 、再有地位,可能還得吃安眠藥睡覺,很難有真正的痛快、快樂。好,這個是我 們對苦樂要清楚。 再來,什麼是福?什麼是禍?禍福相倚。一般人覺得是禍,你把它當做人生的挑 戰、歷練、提升自己的機會,禍就變福了。可是福氣來了,非常地放縱、貪欲, 那福中禍也就跟著來了。所以我們父母對什麼是福要清楚,能付出是福,能讀聖 賢書,是人生真正的大福。 好,那這個福跟禍當中,我們當父母的要很冷靜。有一句話講,「勿以嗜欲殺身 ,勿以財貨殺子孫。」我們看,一個人能放縱他的欲望,鐵定他是有錢的人才行 。所以一般社會上有講,男人沒錢的時候還挺好,有錢了反而會染上很多壞習慣 。所以人在福中要有德行的基礎,不然這個福也是禍。不要放縱這些欲望了,傷 害了自己的身體。不要留財物,不然就是讓子孫去爭這些財產,去染上很多的欲 望,這是「殺子孫」。 所以司馬光先生講了,「積金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遺子孫,子孫未必能 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而且那個積陰德,不只有福 ,還把犧牲奉獻的道義深植在孩子的心中,這才是真正長久的福。為什麼?福田 心耕。 范仲淹先生,他的子孫都有一個人生態度:「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請問大家,范仲淹這一個榜樣給他的後代子孫積了多少福?算都算不清啊! 所以有一句格言講,「善為玉寶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後面這一句,自己 的存心讓後世子子孫孫效法,後世子孫都以他為榜樣來耕耘人生,這一生就真的 是沒空過,「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個是跟大家談的,我們長輩對福禍、苦樂、 富貴、貧賤、愛欲的教誨,是經營利欲的人生還是道義的人生,這些思想觀念我 們都要很清楚。《中庸》裡面講的要慎思,要明辨,很重要。 好,那這節課先跟大家談到這裡。謝謝。 二一年五月十八日 第十四講 承傳歷久不衰的家道 Selamat Pagi!(早上好!)話要多講才不會忘,歌要多唱才會熟,經要常讀才能 領納於心中。今天大家看我面帶微笑,不知道我今天到底出了啥事情,今天穿的 不是唐裝。穿衣服莊重很重要,但也不要變得世間的人好像都覺得我們除了唐裝 以外,也沒什麼衣服可以穿了。 所以學習不要有執著,不要太分別,要時時能融入人群,融入當下的場合。比方 說人家找你去爬山,你還穿個唐裝去,那不是穿著都變執著了?而我們中國的服 飾,以至於各個民族的服飾,尤其是在慶典的時候,在正式場合的時候,都非常 地莊重。我們看在奧運會的時候,五十六個民族扛著國旗走出來,看每一個民族 的服裝都非常地莊嚴。重要的場合我們要穿出一種國家的格局出來。 記得有一次是在韓國舉行了一次國際會議,所有的國家都穿著其本國的服飾出來 ,結果反而中國代表穿的是西服,穿西裝出來了,當場所有的人都覺得很奇怪, 很尷尬。所以我們常常穿唐裝也不是執著,我今天就證明給大家看,我們還是可 以穿其他的服裝的。但是衣冠文物,都可以帶動文化的氛圍,改善社會的風氣。 我們看,服裝怎麼穿都可以反應當下的人心跟社會風氣。服裝穿得很暴露了,那 代表現在的人有錯誤的觀念了,他覺得暴露是美,性感是美,這個就是偏頗掉了 。什麼是美?是讓人家聽了我們的話,看了我們的裝扮,心生尊重,這個才是美 的東西嘛。哪有看了以後會起邪思叫做美?那真的不知道是哪門子的邏輯出現了 。 近代,西風東進,功利的氛圍,還有情色的氛圍特別重,我們還覺得那個是高尚 的。我們失去了一種判斷的能力。我曾經在法國參觀了一些博物館,都是歷史很 悠久的博物館。我進去之後,發現差不多有一半的畫都是女人的身體。我講得比 較含蓄,大家聽懂我的意思。好像有些人聽不懂,女人的裸體。這樣叫美? 五千年來,我們的文化當中沒有這種東西,可是西方怎麼會這麼強調這個?大家 再冷靜地看看西方的電影,絕大部分都在強調愛情。那愛的原點是什麼?假如一 個民族的文化不強調孝道,那愛情是什麼?很明顯的是欲。為什麼一個這麼強調 愛情的民族或者是地區,卻是離婚率最高的地方?我們用結果來說話嘛,不要講 得堂而皇之,是吧?可能八成的電影都在強調愛情,可是離婚率是越來越高,顯 然那個不是真正的愛,那個是欲。欲望似深淵啊,靠不住的,變化太快了。 我們為人父母、長輩,有沒有能力去分辨什麼是愛、什麼是欲?什麼是苦、什麼 是樂?什麼是富、什麼是貴?什麼是福、什麼是禍?這一些我們都很清楚了,我 們才能真正引領我們的孩子有正確的思想去成就他的家庭,成就他的命運。 所以第一個,我們要很清楚自己的思想觀念是正確的。對於家庭來講,父母很有 責任心,再怎麼苦,再怎麼累,都覺得是他的本分,應該做的。作為父母,其實 在走入婚姻的時候就有非常正確的心境、態度了,就是「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 世」。這個責任心對家來講,其實就是我們常講的「承先啟後」、「尊老愛幼」 。 那家庭當中很重要的是家道的承傳,「承先」,能夠啟發後代子孫。所以我們時 時要把自己祖上的風範、爺爺奶奶的風範講給孩子們聽,讓他承傳這些祖上的好 德風,受到啟發。 家庭中很大的忌諱,是不只沒有講爺爺奶奶的好處、付出與恩德,反而還講他們 的不是,那孩子的心地就壞掉了。所以常常講自己父母,也就是爺爺奶奶的好, 人才能存著一個飲水思源、知恩報恩的態度。 而這個家道的承傳,我們常說「忠孝為傳家之本,謹慎為保家之本」。我們又說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一個人很可能有一個好的開始,但是能守住、保持初 心就不容易了。所以要守住家道很可能比創業還要困難。創業的時候能吃苦,禁 得起逆境,可真正富貴了,反而容易貪著、容易奢華。所以要有高度的警覺,才 能夠把家道承傳得非常好。 很多格言也提醒我們這個謹慎的態度:「一失足成千古恨」,「立名於一生,失 之只頃刻」。比方說,以男士來講,可能他一輩子都非常地潔身自愛,到了五十 幾歲了,卻名節受損,他「立名於一生」,一不小心,失之只頃刻之間。那面對 哪些境界要很謹慎、很克制呢?我們在前面講到的,面對財、色、名、食、睡都 要非常地謹慎。好,我們再複習一下,假如遇到女色引誘的時候,要想到什麼? (答:想到毒蛇。)很好,所以這個警覺性就會比較高了。 我們上個禮拜講到了孝道。孝子的心中啊,時時想著不能以身羞辱父母,不能讓 父母感到羞恥,所以他一舉手一投足不敢傷了身體,讓父母擔心;不敢傷了名節 ,讓父母痛苦一生。他時時想到了「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他戰 戰兢兢,一言一行都謹慎。而且這個「德有傷,貽親羞」中的「親」,還不只包 含父母,還包含我們所有的親人。比方說,我們名節有損了、犯法了,連我們的 妻兒很可能都抬不起頭來。所以身體也好,名節也好,不單是自己的,還是所有 愛我們的人、所有親人的,都是相關的。我們身體受損了,真正操勞的、真正擔 憂的,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親人。 很多人說「我的身體我自己負責」,大家說這句話對不對?一個人真正病得很重 了,他負什麼責啊?他就負責「哎喲,哎喲」,這叫負責嗎?那個時候累的都是 最親的人。所以說孝道的落實要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這個態度,謹慎的態度,就從愛護自己的身體開始。 《論語》裡面孟武伯問孝,孔子說:「父母唯其疾之憂。」這個很有味道。大家 感受一下,這一句話的關鍵字在哪裡?哪一個字是關鍵字?這個「唯」字嘛。父 母因為孩子的疾而憂,那當然嘛,我們生病了父母哪有不擔憂的,是吧?為什麼 有個「唯」字?為什麼父母只在我們生病的時候而擔憂?那就代表,兒子的德行 讓他不操心,唯有剛好生病的時候父母才擔心,其他的事都不用掛心。 我自己深刻感覺我父親那一輩真正做到了。我整個的成長過程中,爺爺奶奶都跟 我們同住在一起。我的記憶當中,我的爺爺奶奶從沒為我父親操過一次心。這個 真的是有責任啊,時時不讓父母擔憂受怕。所以這個才是為人子的標準啊。 而這個「疾」有生病的意思,還有什麼呢?不很好的習慣。但這個習慣又不是吃 喝嫖賭,不是的。吃喝嫖賭,那整個家族都抬不起頭來了,所以不是那個有傷名 節的「疾」。這個「疾」就是夫妻之間太過縱欲,這個時候父母也會擔心這一點 。父母是過來人,可是這個又不好說。現在西風東進,我們受到這些西方思想的 影響,欲望要節制,不可太放縱,不懂這個道理。所以現在人能夠壽終正寢的越 來越少,因為太過縱欲的時候,身體都會受到很大的損傷,所謂「寡欲精神爽, 思多血氣衰」。人要學放縱,很快,一次就會了,一次的經驗,他可能就學會了 。然後再要學習節制那就不容易了,所以「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由節制 到放縱很容易,由放縱到節制不容易。 有一個讀書人他進京趕考,那個時候都要走很久的路。結果他走到一半太想他太 太了,就不考了,就回來了。諸位女士,你的先生太想你了,連考試都不考,回 來了,你感不感動啊?你們怎麼不回答,這一題這麼難嗎?有點感動,感覺邏輯 好像又不大對,是不是?所以人往往在情感跟理智當中有時候會分不清楚。而且 還不只他回來,因為他起了想太太的念頭,一念遍虛空法界,就干擾了旁邊沒有 定性的人。他的一個朋友說「哎呀,我也很想我太太」,兩個人就一起回來了。 哇,想太太那個心都發慌,連走帶跑,兩個人趕回來了。他爸爸一看他回來,非 常地生氣,打了他一頓,把他捆在樹上。以前父親有威嚴,父親打他,他不敢怨 。就這樣,到隔天早上,看他也比較冷靜下來,父親就把他放了。這時突然傳來 一個消息,他那個同學暴斃,死了。後來他才了解到他父親的苦心啊!一個人連 夜趕了那麼多天的路回來,那個身體屬於極虛弱的狀況,這個時候夫妻還行房, 會非常地危險。他那個同學就不懂得這些道理,他爸爸也沒把他綁起來。 真的,很多的人不懂這些道理,所以告訴大家這個《壽康寶鑒》還是要看,不然 ,女子不知道怎麼去關心、愛護她的先生。以前的女子這些都要教的,都懂的。 現在不只沒學,還看《西雅圖夜未眠》,還看《第六感生死戀》,都看這一些東 西,哎呀,概念都模糊了。所以夫妻之間都要互相疼惜,都有一些禁忌啊。比方 說生病,生病的時候男女再行房,那個都會有非常大的傷害。所以到底是愛護他 、體恤他,還是都是欲望?這個我們得真正冷靜下來,觀照自己才是啊。 所以為什麼說要「窒欲」,要節制、有分寸,這個都是值得我們了解的。所以這 個「唯其疾之憂」,含有很深刻的義理在其中。這個是跟大家講到的「謹慎為保 家之本」。 有一個事件震動全國,就是「湛江走私案」,牽連的人非常非常地多。其中有一 個官員他沒有貪污,平安無事,剛好我們的老師跟他認識,就跟他談到這個事情 。他說當時看到大家一窩蜂都在貪,他也動了心了。他還在那裡衡量,「反正我 貪了以後,進去關個幾年,我孩子的大學費用都有了。」正準備這麼做,突然腦 子裡閃出來他父親的身影。他的父親是小學老師,視名節比生命還要重要。所以 當想起自己的父親了,他想到:假如我真的貪污被關起來,那我父親過的日子生 不如死。這一念讓他打消了貪污的念頭。結果過沒多久,東窗事發,他的同仁都 被關起來。他講到這裡就非常感歎地說:「就是這一念孝心救了我,也救了我的 家庭。我現在在中秋節、在新年,都跟我所有的親人團聚在一起。」 而我們很冷靜地來看,確實是「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假如真的 貪污,請問他的孩子真的讀大學就沒問題了嗎?算盤不是這麼打的。第一個,他 被關起來了,他的妻兒都抬不起頭啊。而我們要了解,貪的那些錢是誰的錢啊? 是老百姓的錢啊。「爾俸爾祿,民脂民膏」,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你下得了 手,傷了多少的陰德,折了多少的福分!這個叫「取非義之財」,橫禍很快就來 了。 算盤不是只看到眼前的這個數字而已。人啊,都被這個欲望沖昏了頭,都把天地 之間的道理給忽視掉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犯了法不只要關起來啊,那 個福報還要整個折損掉。不是你關完就沒事了,妻子兒女都要遭這些橫禍的。所 以福田靠心耕,自己真肯報恩,真肯愛人、敬人,往後自然後福無窮。 所以這個都是告訴我們「謹慎為保家之本」,我們的名節、我們的身體都屬於愛 我們的人的。所以我們這一生活得有意義,活得有價值,所有的親人都會受到好 榜樣的影響,都覺得光榮。 我們接著講家道的承傳,「勤儉為持家之本」。為人父母的奢侈,這個家就很難 持得好。所謂大富由天,小富由勤、由儉,從我們兩代人其實就可以看到這個真 相。上一代的人孩子生得不少,只有父親賺錢,省吃儉用,這個家庭熬過來了, 甚至於沒有貸款買了房子的都有。現在夫妻一起賺,只有一個孩子、兩個孩子, 結果還貸了一大堆款,有時候還為還不起貸款著急。差異就在有沒有這個勤儉持 家的態度。 勤儉有什麼好處?不勤儉有什麼壞處?我們下一節課來看幾個故事。《德育古鑒 》大家有在手上吧?(答:有。)好,我們下一節課來看幾個故事。 「和順為齊家之本」。家庭要充滿祥和之氣,家和萬事才會興。而我們常說男子 要陽剛嘛,所以是剛正;女子是柔和、柔順。請問剛跟柔一不一樣?我們想一想 ,一個男子的剛在哪裡?剛在「無欲」。無欲的人不會被境界所轉,不會因境界 而發怒,不會因境界而起貪心,這個才是剛。所以這個「剛」的精神事實上還是 修養,不隨著習氣,隨著正氣,這個叫「剛」,這個叫「道義之身」,才顯出他 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甚至於不只是不動氣,人家侮辱他、罵他,他也如如不動 ,不跟人計較,不回嘴,這個才是「剛」。 而這個「柔」呢?「柔」也是不動氣,絕不跟人家計較,逆來順受。所以大家覺 得這個剛跟柔一不一樣?在心性上都是修養啊,只是男女特質展現出來不大一樣 ,可是它的本質都還在心性的修養上。不動習性,能隨順德行,所以真正的男人 剛中有柔,真正好的女人柔中有剛。男人很剛強,柔起來的時候也很溫柔,是不 是?女人很溫柔,等到她遇到一些境界的時候她比鐵石還堅。 大家有沒有看那個《德育故事》?哇,你看面對國家危難的時候,兒子回來了, 「媽,我最不放心的就是您呀。」「為國效忠,流什麼淚,趕緊去殺敵。」然後 自己帶著媳婦衝上城牆去,抵禦敵人到最後一刻,還不能讓敵人羞辱了自己身體 ,放火燒了自己。你說那個剛,可能男人都不一定做得到啊!所以真剛有真柔, 真柔有真剛。 那這個「正」,是正直,處事待人甚至起心動念都是順著道理,有正氣。而這個 「和」,其實也都是懂得順著道理、順著情理。所以柔為體,和為用,有這樣的 修養做出來了,就是非常公正無私,就是非常地和順。這個是「和順為齊家之本 」。 「調劑人情,發明事理」,這八個字也很重要。其實這八個字也是在提醒我們「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事情的先後順序不可顛倒。比方《論語》裡面講「君子 信而後諫」,就是親戚朋友之間取得足夠的信任才好勸諫他。「未信」,還沒達 到信任你就勸他,「則以為謗己也」。他不舒服了,哎呀,你是不是要譭謗我? 你是不是看我不順眼?信任夠了,你勸他,他覺得你愛惜他。這就是人情,要體 恤得到。所謂「交淺不言深」,就是信任要夠才好。我們有時候那個信任還沒建 立,一講起話來連珠炮,一個接一個「嗒嗒嗒嗒嗒嗒」,結果人家很不高興了, 不接受了,我們還在那裡「狗咬呂洞賓,這個人沒善根,算了」,「我這個人講 話就是很正直」。你看啊,自己不通人情,還要把自己抬得很高,「我這個人就 是正直」。 所以人有時候在「倘掩飾,增一辜」,自己都不知道。這個人情事理感覺得到的 話,就知道什麼先要做,後面才能夠順勢而為。所以「調劑人情」,彼此的關係 、信任夠了,之後才能借一些機會善巧地拿一些道理供養他、提醒他。假如沒有 「調劑人情」,就是長篇大論的道理,一般都不能接受。 我不知道有沒有跟諸位學長講過《少娣感嫂》,《少娣感嫂》這個故事確實是很 有智慧。這個崔少娣她要嫁到蘇家,蘇家有五個兄弟,她未來的夫君是老五,所 以她還沒過去前有四個大嫂。她們五個妯娌之間怎麼相處?她要嫁過去以前,她 四個嫂嫂常常吵架,有時候吵得不過癮,抄家夥,那個木棍什麼的都拿出來了。 所以她的親戚就歎氣了,說:「你還要嫁過去呀,你嫁過去不是很危險嗎?凶多 吉少。」都不看好。但是,這個少娣她對於人性本善有堅定的信心:我們只要誠 心,都能夠改善。然後她就嫁過去了。 結果嫁過去以後,她非常懂得禮讓,懂得忍讓,懂得謙讓。比方回娘家拿回好東 西,先讓她的大嫂、先讓她的侄子來享受。先人後己,侄子都吃了才讓她的孩子 來吃。然後婆婆分配工作,假如看到這個嫂嫂面有難色,她馬上過去:「婆婆, 我是最後來的,我年輕,這個我來就好了。」又把工作給攬過去,這叫調劑人情 。家裡一起吃飯的時候,嫂嫂沒上桌,她絕不上桌。等嫂嫂坐下來,她才坐下來 。 所以這一點一滴對她們的尊重、關心,哪有不感動人的?人的心都是什麼做的? 肉做的,都是有感覺的,有感情的。甚至於有一些情況,比方說,她抱著侄子, 侄兒都還在繈褓當中,「哎呀,好可愛啊,好可愛啊」,突然這個侄子撒泡尿, 然後就撒在她的衣服上面,而且她穿的是非常正式的服裝、莊嚴的服裝。 好,諸位學長,剛好你今天穿了一件很昂貴的衣服,然後,「咻」,撒在你的身 上,你第一個念頭是什麼?「我這件多少錢啊!哎呀,怎麼辦啊?」可能是這個 反應。可是這個崔少娣呢?嫂子看到這個情景了,人家也不好意思,馬上「哎呀 ,抱歉抱歉」,就要把孩子給抱過去。這個崔少娣當下的反應是:「嫂子,別緊 張,別嚇著孩子了。衣服洗洗就好了,一點關係都沒有。」哇,你看當場大嫂是 什麼感覺?「在這種情況,都念念的還是想到我的孩子啊。」你一心一意為她的 孩子著想,人的心化掉之後感來的也是一心一意為你著想。 因為這四個嫂嫂之間以前都是常常吵啊、罵啊,很多是是非非也是存在的。然後 ,這個嫂子就會來講,哎呀,另外一個嫂嫂怎麼不好怎麼不好,就來講給她聽了 。我們應該怎麼反應?「『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是不是這樣?那個嫂 子可能是:「哦,你給我記住,這麼不給我面子。」這個就不是「調劑人情」了 嘛,不要拿道理壓人。所以當她的嫂嫂來給她講其他人的不是,有一個本事要學 ,叫傻笑,「呵呵,呵呵」,沒有任何的回應,她就講不下去了,不好意思就走 了。 所以人與人相處,就是你越有回應,對方就越起勁。比方說他罵你,你一回嘴, 他就越罵越起勁。他罵你兩三句,你沒反應,他就覺得罵不下去了。他打你,你 都不還手,他推你,你躺在那裡,「啊」,他也不知道接著要怎麼辦,他下不了 臺了。所以一個巴掌拍不響。人家是非人我了,你都不回應,他也講不下去了。 他慢慢地看你都不談這些,你的德行就能感動他,「哎呀,還是你有修養。」 結果她的僕人也跑來給她說三道四,她斥責她的僕人,然後把她的僕人帶去給她 的大嫂道歉。大家覺得這麼做好不好?「哎呀,好像太凶了。」大家要注意,不 要看眼前她舒不舒服、難不難過,這個姑娘以後是要當人家的媳婦的,她假如不 在其中得到教訓,她以後吃不完兜著走。所以這個嚴格是對她的疼愛喲。 所以崔少娣這個調劑人情啊,自己都把榜樣給做出來了。一年左右,她四個大嫂 說「五嬸大賢」,被她的德行感動了,我們這些人跟她比起來真的不算人,叫「 我等非人」。這個過程中,少娣有沒有批評人?沒有。正己化人。 所以這個故事也啟發我們:「三爭三讓,天下無貪人矣;三怒三笑,天下無凶人 矣。」人衝突都是爭一時的意氣,能不爭了,能讓了,能微笑面對了,這些衝突 就化掉了。我們看,「三爭三讓」,為什麼?因為人都有良心啊,他在這些小利 當中貪,你每一次都不貪,他說「你君子,我小人」,他的慚愧心就起來了。 漢朝那時候很重視五經的學問,所以皇帝設了五經博士。有一次五經博士聚會, 皇上下旨每一個人送一隻羊。結果散會了,所有的五經博士就圍在那裡:「哎喲 ,哪一隻羊比較肥?」「哎呀,這樣看不準,去拿秤來稱比較準啊。」就在那裡 爭,要拿那個最重的。結果其中一個五經博士叫甄宇,看到大家在那裡爭,覺得 很難受。大家要了解,他們是什麼身份?五經博士啊。那真是丟臉丟透了,都是 講經,結果蠅頭小利都在爭,那是有口無心了,記問之學了。所以甄宇覺得很慚 愧,很丟臉啊,然後看到那只最瘦的,牽著就走了。結果他羊一牽走,所有的人 互相看一看,都不好意思。只要有人做出不貪,貪的人慚愧心就起來了。後來皇 帝知道這件事情了,皇帝很聰明,要借這個機會教育天下人,所以就封甄宇叫「 瘦羊博士」。除了五經博士以外,還叫「瘦羊博士」,這個是天下的楷模。 所以漢朝的皇帝我感覺很不簡單,難怪我們叫「漢人」。大家看,漢文帝為母親 親侍湯藥,三年啊,不簡單。而且漢朝皇帝的諡號,漢「孝」文帝、漢「孝」景 帝,都有一個「孝」,以「孝」治天下。而且大家看《弟子規》裡邊講的,「冬 則溫,夏則凊」,這是東漢黃香的風範。皇帝一發覺這個榜樣了,馬上昭告天下 ,可能還親自御筆讚歎:「江夏黃香,舉世無雙。」天下人不都學孝道嘛。皇帝 做了,又把天下的榜樣立起來,所以這整個朝代都是重視孝道、德行。 東漢光武帝復興漢室之後,隨他打仗有很多將軍,平定天下了,這些將軍就在那 裡說「我的功勞最大」,另外一個說「你算什麼,我比較大」,就開始爭了。有 一位將軍叫馮異大將軍,他的功勞應該算是最大的。結果他看到大家在那裡爭, 他就覺得很難過,他覺得我們為國效忠是應該的,而不是爭功,他就自己默默地 走出去了。要默默的,你不要「哼,無恥!」然後人家說「你有什麼了不起!」 是吧?那就不能感動人了,還給自己招來很多對立、衝突。他默默地走出去,然 後走出去就坐在一棵大樹下沉思。後來皇帝知道這件事了,就封他叫「大樹將軍 」,然後天下的人都不去爭功了。所以領導者能把善立起來,對整個團體的風氣 非常重要。這是「三爭三讓,天下無貪人矣」。 「三怒三笑,天下無凶人矣」。人家惡意對我們,對我們亂發脾氣,我們都不計 較,還是對他很好,慢慢地,他就覺得不應該了。所以這個是調劑了人情,道理 人家很容易就接受。甚至於可能少娣的嫂嫂在那裡批評誰怎麼樣怎麼樣不好,這 個崔少娣還講「她上一次還為了你很付出啊,你不要只看到她不好,她對你很好 的」,是吧?她還從中把每一個人的好提醒對方,讓對方不要只記她的不好。這 個就能化解家庭裡面很多的不愉快。這個是「和順為齊家之本」。有和順之心, 總想著如何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如何讓家庭更團結,就是她講話最中心的一個 態度。 最後「詩書為起家之本」。人讀聖賢書才能懂得分辨是非、邪正、善惡,所以《 朱子治家格言》裡面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誨,「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總要 培養孩子飲水思源的態度;「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所以為人父母者,一 來要有正確思想,二來要有正確的心態,還要有責任心,把教育孩子擺在一個重 要的位置。 剛剛跟大家講到幾個比較重要的家道承傳。當然整個《弟子規》落實在家庭,就 是家道的承傳,我們把剛剛講的「忠孝為傳家之本,謹慎為保家之本,勤儉為持 家之本,和順為齊家之本,詩書為起家之本」,你把它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人 與人之間的相處上,就離不開《弟子規》那些規矩了。因為《弟子規》是行經, 所有的道理都要力行出來。怎麼在生活工作中落實,它都寫出來了,叫行經。有 一些是比較強調道理、解的經,《弟子規》是屬於行經。 再有,我們為人父母要有反省的心態。家庭裡面不可能說沒有一些狀況出現,比 方說孩子不聽話了,我們為人父母者要想到,一棵樹果子酸、果子不甜了,吃起 來酸溜溜的,問題出在哪裡?出在根壞了,根沒有吸收很好的養分。所以孩子是 果子,父母是根。這個時候要回過頭來反省:孩子德行不好,是不是我的孝道做 得不扎實?是不是我心性德行沒有掌握好?這是第一個要反省的。第二個,我心 性也不錯,是不是我的方法不得當?總是從自己的心態跟方法去反思。 其實人生就好像照鏡子一樣,我們笑,鏡子也笑,重要的是我們先笑。而鏡子就 好像我們所面對的人事環境一樣,你笑了,回應回來的也是笑;我們哭,回應回 來的也是哭;我們反省,回應回來的是反省;我們指責,回應的就是指責。 有兩對夫妻住對門,住在同一棟大樓上。但是有一對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 九」。大家知不知道為什麼大吵三六九?因為發一次大的脾氣,都要調養兩天, 元氣才會恢復過來。暴怒傷肝嘛,得要調養。但是另外一對夫妻非常地和睦、和 樂,相親相敬。而人都有希求幸福的願望,所以那一對常吵架的夫妻的太太有一 天就到對面去請教另外那個太太,說:「你們夫妻到底是怎麼相處的,怎麼能這 麼和善?」結果,另外一個太太就跟她講:「我們家都是壞人,你們家都是好人 。」這個太太聽完就想,我們家都是好人,每天吵架;你們家都是壞人,互相疼 惜?她越想越不對勁,是不是她在諷刺我啊?人家有時候給我們講實話,我們還 覺得人家在挖苦我們。 那位太太一看,這一位太太的表情好像不是很理解她的意思。諸位學長,當別人 的表情不大了解你的意思的時候,怎麼辦?譬喻,講個故事,比較容易理解,尤 其是舉生活上的例子,她一聽就懂。 所以這個太太馬上說:「比方說,我給先生倒一杯水,我先生走過去,不小心把 它給撞倒了。我一看到,趕緊拿著抹布過去:『哎呀,先生對不起對不起,我茶 沒有放好,害你給撞倒了。』邊說邊趕緊把桌子擦乾淨。先生在旁邊一看『哎呀 ,太太,是我不對,我不小心撞倒了,把你的好意都糟蹋掉了。來,我來擦,我 來擦才對。』」所以夫妻兩個在那裡搶抹布搶著要擦。 諸位學長,你們有沒有經驗,夫妻為了搶抹布擦桌子,把抹布給搶破了,有沒有 ?哦,破得好。保證旺旺來,是不是?所以當下,請問大家,這一杯茶撞倒了, 好事還是壞事?夫妻之間有德行,沒有一件事是壞事。 今天孩子出現了一些狀況,這個太太馬上說:「先生,是我教得不好,我沒有用 心。」我剛剛說先生還是太太?怎麼我講一句話,這邊聽到的是先生,那邊聽到 的是太太。所以大家開悟了沒有?這個世界是誰的世界?是自己的心變出來的世 界。同樣一句話,這邊是先生,那邊是太太。所以不是世界出了問題,哪裡出了 問題?這個心出了問題。心正了,世界都美好啊。心偏了,這個世界就不好了哦 。所以,當孩子出狀況了,這個太太馬上講:「哎呀,先生,我沒有教育好,我 失職。」這個先生馬上說:「哎呀,我有責任啊,你已經那麼用心了,是我付出 不夠。」當夫妻第一個反應都是「我做得不夠」的時候,彼此都會非常感動,然 後一起攜手來協助孩子跨過這一個難關。而從當中,相信孩子的心也會感覺到, 父母對待事情都是先反省自己,他也會生慚愧啊。 而當事情發生,這個先生馬上說:「你搞什麼東西啊?孩子教成這樣!」那太太 也說:「那你又負了什麼責任了?」那不就杠起來了?所以好事、壞事,決定還 在人的心態跟修養上。 所以這一對夫妻互相反省,就很和樂了。而且當下太太說:「今天很難得,我趕 緊去泡一壺凍頂烏龍茶,我們今天好好聊一聊。」大家想一想,當下那個氣氛有 沒有比五星級飯店還要好?有啊。比五星級飯店的氣氛還好,而且又不花什麼錢 。這個是這一對夫妻的狀況。所以老祖宗告訴我們「各自責,天清地寧」。 「可是在你們家可能就不一樣了,同樣是先生走過去,把茶給撞倒了。你在旁邊 看到了,馬上很生氣地說:『你走路不長眼睛是吧,要喝自己去泡!』你先生聽 你這麼一說,火氣也上來了:『你這個女人,放杯茶都不會放,你還能做什麼! 』」那大家想一想,這一杯茶撞倒了,兩個人一吵會吵多久?「烽火連三月」, 就一直吵下去了。甚至有可能吵到不可開交了,跑去離婚。 有一對年輕夫妻吵到要去離婚,到了那個辦事的地方,辦事人員一看,這麼年輕 ,怎麼吵著要離婚呢?就問他們:「那你們為什麼要離婚?」夫妻兩個互相看一 看,上個月我們為什麼事吵架的?為什麼事吵架已經想不起來,就是在那個當下 意氣用事,「反正我就是跟你拼到底」,就不理智了。這個時候就想不起彼此的 承諾了,想不起雙方父母的擔憂,也想不起自己的下一代了。 所以說掌握情緒的人才能掌握未來。不只掌握好自己的未來,也掌握自己下一代 、自己家庭的未來。掌握不了情緒可能就毀了自己,也毀了這個家。所以聖賢人 教我們修養要從「懲忿」落實,把這個憤怒要能夠調伏得好,不然夫妻就變成「 各相責」,小事變大,就「天翻地覆」。不過在大陸,「天翻地覆」好像是好的 名詞,是吧?那也得入境隨俗,我們把它改一下。我改「天崩地裂」、「日月無 光」,可以吧? 很多詞語有時候會因時代有點不一樣,這個時候你還得隨順,但是義理不能變。 所以我們這裡用「天崩地裂」好了。還比方說有一句成語叫「既來之,則安之」 ,大家知道它原來的意思嗎?《論語》裡面講:「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既來之,則安之。」是說遠方的民族不服我們,我們就好好修養德行,敦親睦鄰 ,讓他感動,而且感動到要來歸順,他要來跟我們生活在一起。我們好好幫助他 ,安頓好他、照顧好他,「既來之,則安之」啊!但現在人傳成:「哎呀,算了 ,既來之,則安之了,到時候再說了。」 再來,「出爾反爾」。出自「出乎爾者,反乎爾者」,就是我們今天罵人的話出 去了,遲早它又會回到我們身上。《大學》裡面講「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就是這個意思。「出爾反爾」就告訴我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雖然這兩對夫妻的例子說的是夫妻相處,但道理處處都是相通的。孔夫子說,舉 一要反三。這個「三」不是一二三的三,我們整個中華文化的習慣,三、六、九 都是表多的意思、大的意思。也就是說,人能從一個道理、一個事件當中去體悟 ,再把這個體悟用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這個就是善於學習。 那「各自責」的態度其實可以用在五倫關係當中。比方君臣關係、同事、朋友關 係,都應該這樣。今天一個團隊、一個公司開會,第一個人上去:「哎呀,這一 次的活動,某個部門做得很好,某個同仁付出得特別多。我做得不好,我們這個 部門還有很多要檢討。」「自責」,還讚歎別人的付出。下一個部門、下一個同 仁一上去,「哎呀,你們做得不錯,你們付出哪一些了,我們也有不足。」那一 場會開下來,氣氛好不好?都是「見人善,即思齊」,都是先自我反省。這種會 開下來,越開越有智慧。都能很理智地、很冷靜地總結不足,然後效法別人的好 。 可是假如第一個人上去了,「這一次都是他害的,都是他那個部門不配合。」是 「相責」。下一個人上去,「你好不到哪裡去,你看這些也是你亂搞的。」哇, 那這個會會開成什麼會?越開越誤會了,就變成批鬥大會了。所以整個團體的氛 圍,絕對離不開人的修養。修養好了,就是太和之氣;修養不好了,衝突一觸即 發。 所以「故君子先慎乎德」,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德行。「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 ,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這個是跟大家談到要反省 。 還有,要「正己化人」。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要求家人,首先從自己做起。我 們一直在強調,「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為什麼人家會怨我們?自己做得 不好,還硬要求別人。人家表面上吞下去了,內心不服:你又好到哪裡去?五十 步還笑我百步。所以真能「正己」,那個「化」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不是刻意的,自自然然就感化別人。而「正己」這個心態非常重要,一定先好 好做好自己,不然我們的精神都耗在看別人不對,或者是擔憂別人、指責別人, 精神統統都耗在這裡了。不如好好把自己做好,帶動家庭的德風。所以時間一定 要用在對的方向、有意義的事情上面。這個是第二個心態。 第三,我們說「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教孩子就是家庭的大事,而之 前我們跟大家交流到,第一個,我們對孩子要有信心。不管他現在什麼情況,我 們堅信「人之初,性本善」,而且還要用真誠的愛心跟耐心來帶領孩子。第二, 恩威並施。其實在這一些道理當中我們都可以感覺得到,我們為什麼叫中華民族 ?這個「中」字就時時提醒我們:做事不可太過,不可不及,要適當。只有恩、 只有疼,沒有原則、沒有威嚴了,這孩子爬到你的頭上去了。只有威嚴都沒有親 情的愛護,那孩子看到你嚇得半死,都想著「哎喲,趕緊離開這個家」,那又太 過了。包括我們要跟大家談的第三點,悲智雙運。你不能只有慈悲,你還要有智 慧,不然慈母多敗子哦。你很愛他,都沒有智慧去教導他,孩子恃寵而驕,就錯 了。 這個恩威並施當中,我們看這個「恩」,就是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他的愛、對他 的關懷。像我父親,很威嚴,不怎麼笑的。結果我發現,我爸爸等我們都成人了 ,他當外公的時候,笑容變很多了,都在那裡含飴弄孫。我在那個時候真的很感 動,感動什麼呢?原來我爸爸不笑是為了我們不笑。對啊,你一個家裡面得有人 唱白臉,有人唱黑臉,才能震得住孩子不造次、有規矩。等孩子都成人了,這個 教育也告一段落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笑一笑了。父親這二十多年就為了孩子、成 就孩子,他不敢放鬆啊!這是「威」。 而這個「威」,絕對不要誤會,好像是很凶叫「威」,錯了。「威」包含「道德 之威、暴察之威、狂妄之威」,這個「道德之威」是以身作則。有這個威,我們 就感覺父親在我們心目當中是非常崇高的,我現在都覺得我爸的優點我還差得很 遠,都沒學好。能這樣想,這個崇敬自然就提起來了。 而這個「恩」,也表現在很多生活細節當中,父親非常地體貼入微。上一次跟大 家講,我爸爸匯錢給我,大家記不記得?一心一意,這麼細膩的心,都是為了不 讓我難受。而且我爸爸還跟我講:「在爸爸可以承受的範圍內,你好好去歷練。 」我爸的意思就是說,「只要我還撐得了,你白白花掉我很多錢,我還是會咬著 牙挺過去。」可是你看,父親越是這樣的心,我們就越謹慎,心想不能再給父親 添麻煩了。所以告訴大家,我只要過那一次錢而已,你們不要覺得我是以前常向 我爸要錢。 而且在我的記憶當中,雖然父親很有威嚴,但是隔一段時間就會對我說:「來, 帶你出去走走。」我很高興,但表情還不能表現出來,然後一上摩托車,坐在我 爸爸後面就偷笑,很高興。抱著我父親的肚子,哇,感覺到爸爸的體溫,很歡喜 。這個就是有「恩」,有那種親情。開車有時候就到朋友家,有時候到親戚家, 然後我爸爸就會說:「這是我兒子。」我當下感覺無限地光榮,抬頭挺胸,而且 你當下會有一種責任感,哦,你看,你出去就代表你爸,你可不能給你爸丟臉。 這個是跟大家交流恩威並施很重要。而這個「威」裡邊除了德行的風範,它還包 含父母一定要講求原則,不然孩子予取予求,他就會越來越放縱了。予取予求寵 壞了,父母就節節敗退,不知道怎麼去應對了。至於怎麼講原則,我們下一節課 再跟大家交流。 好,謝謝大家。 二一年五月十九日 課程研討(十一) 蔡老師:大家好! 我們上一節課跟大家談到「父子有親」這個部分。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上課的內 容,請大家就哪一段話或者哪一句體會深的,跟大家交流一下。陳學長。 陳學長:老師好,各位學長好。老師,不好意思,我體會比較深的不是「父子有 親」的部分。 蔡老師:沒關係,這幾節課的都可以。 陳學長:老師在前幾節課有提到,用心如鏡,就是希望我們能夠安於當下。老師 有講到「過去勿留滯,未來勿將迎」,那用心如鏡就是境來不拒,境去不留。那 末學現在有個疑問,就是人往往在事過境遷的時候都會不再執著那個境界,不是 那樣的人事物了。可是往後遇到類似的境界的時候,往往那個心念,或是那個思 想又重複了以前的模式。所以想請問老師,到底應該如何察覺自己是不是還執著 在那事相上,或者說事過境遷自己是否真的已經完全不著相了? 蔡老師:好,謝謝。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就是我們可能遇到一些情境的時候, 之前的影像會浮現出來,類似的一些經歷會出現。那出現的時候,我們心裡的情 緒起伏大不大?假如起伏很大的,那就代表之前的那件事看起來是忘了,事實上 沒忘,還是很在意,在心理上這一件事沒有釋懷。所以放下的前提還要看得破, 然後才放得下。 所以之前這一件事情我們有沒有用理智去反思自己,去包容,去寬恕?真的心情 調整好了,不把這件事再掛在心上了,那個才是真正放下來了。還摻雜難過、怨 恨,遇到事它還是會再來。 所以確實就像師長說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我們假如真的把這些心態變成我 們處世的態度,沒有事情放不下了。感恩每一個境界了,想到每個人、想到每件 事,都是感激他對我們人生的啟發,不可能會情緒波動了。 所以這個明理很重要。懂得轉念,轉自己的心就是功夫。把這些情緒轉成感恩他 ,不記恨,不埋怨。把這個心轉成「反求諸己」的心,轉成明因果的心,「種瓜 得瓜,種豆得豆」。他為什麼找我?那是我造成的。我之前沒有這樣對他,他今 天也不會這樣來對我,所以就釋懷了。甚至於你更有胸襟氣度,既然這一生跟他 有緣,那不只要化掉這一段不愉快的緣分,還要借由這個緣分變成一個殊勝的機 緣,讓對方因為接觸我們了,對於傳統文化產生信心。他本來是對我們不滿、對 我們刁難,我們統統包容接受,還以一顆真誠慈悲的心對他,不只不計較,還成 就他,那他會覺得:這個世界上還有這麼有修養的人!就轉了。不只把這個惡緣 轉掉,還成為善緣。 就像跟大家講的,「涕唾在面上,隨它自幹了,我也省力氣」,這一句話很重要 。唐朝宰相婁師德就有唾面自乾的修養。人有這種修養,任何境界來你都不會難 過,甚至會高高興興接受考試,叫「歡然受賜」,接受別人的考驗。然後說:「 來,放馬過來。」有德了,不動怒了,不被境轉了,就能轉境,就能表演修養讓 人感動。 當然了,假如以前的事情又浮現出來了,也不要懊惱。整理整理自己的心,調整 調整心,趕緊提起「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的態度。慢慢的,正念常常提起來, 就淡掉了。然後你心胸又開闊了,就化掉了。你不要到時候有這個念頭起來了, 你就自責老半天,又在浪費精神跟時間了。徐學長。 徐學長:感恩老師。 這幾天的課,我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就是說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對人生有很大的影 響。我分享一下我個人的一個感受吧。我沒有學傳統文化以前,像老師說的,是 重利輕義的一種人生觀。那個時候就是說,所有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多賺錢,覺得 賺了錢能滿足欲望,能享受生活。後來發現這樣的生活並不快樂,但一直也沒有 找到一個很好的方式,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人生走了很多的彎路。後來學了 傳統文化之後,才發現這樣的人生是不快樂的。然後我就按照經典的要求,就是 說按照一種義的生活方式,凡事遵循一種道來做,每天過得不再患得患失了。謝 謝。 蔡老師:徐學長,當您有錢了,就在物質上算是比較富裕了,您那時候為什麼覺 得不快樂呢? 徐學長:因為,欲是深淵,人是沒有滿足的。我記得我剛大學畢業兩年就下海經 商,我記得在一九九四年,我賺了一百萬。當我賺我一百萬的時候,我想啊想, 想得更多;當有更多的時候,我想更多更多了。人每天都在患得患失當中,做了 很多不該做的事情。現在想想,真的很慚愧。 蔡老師:您那時候覺得累的時候,有沒有考慮要這樣繼續下去嗎? 徐學長:一開始的時候沒有感覺,因為很快樂嘛,因為賺錢挺快樂的。當時有一 個錯誤的價值觀,就是社會衡量一個人成功不成功的標準就是你有沒有錢,富不 富有。當時在很多人看來,我是一個很幸福的人,因為有錢嘛,可以做很多很多 的事情。比如說,對家人,對父母來說,可以給買房子,可以帶他們出去玩兒。 反正在物質上滿足吧,那個時候就是沒有用心去孝養父母,只是說在物質上去滿 足父母的需求,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對個人來說,就是要吃好的,穿好的,玩 好的。我記得我那個時候賺了錢之後,我幾乎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去旅遊。如果某 個地方我沒有去過,我肯定設一個分公司,然後我就到那兒玩去了。 後來我學了傳統文化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叫「德不配位」,「倫常乖舛, 立見消亡」。在我的個人經歷中,有很多點化我的事情,但我感覺不到。比如說 ,我在哪兒看到一塊表,我要不買,我肯定睡不著覺。或者我看到一件很貴的衣 服,我不買也不行了。後來學了傳統文化之後,覺得非常慚愧,我覺得這些錢沒 有用在好道上。我曾經在困惑的時候,我就想,錢不是什麼好東西,就怨在錢上 ,後來我又明白了,不是錢的問題,錢沒有錯,是我用錢用錯了地方。 然後,就是當我明白這些道理之後,我就開始格物,就從自身做起嘛,然後把這 些東西都用在弘法利生上,後來我就發現這時候很快樂,每天都睡得很踏實。 蔡老師:好,我們掌聲謝謝徐學長。 我們看徐學長的分享,也在證明物理學,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相同的。一個人當 她覺得花錢可以買到快樂,等到她覺得這個不是真正快樂的時候,她那種覺悟的 力量也會很大,所以叫「浪子回頭金不換」,就是人一覺悟的時候那個力量非常 強。徐學長的經歷也是讓大家了解到,就是我們看到人家在買好的房子,在過好 的日子,我們不要看到這個就覺得人家不好,或者否定人家。凡事要看到人家的 心境。 為什麼開始賺錢很快樂?因為還是有那一份道義,要讓父母過上好日子。我們對 人,要能看到她的存心,不要只是在行為當中去比較,「哎,我們今天學習傳統 文化了,孝養父母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啊,這樣哪是孝順」,這是錯誤的 。我們不能都拿著道理去講人,這個就好像人家看到師父說「天生麗質」,你說 「什麼天生麗質,是法相莊嚴!」那不是同樣一個意思嗎?人家當下能理解,就 能全心全意去做,這就是太珍貴了,她盡力了。學了道理啊,沒學到聖賢人那種 精神,結果就拿著道理去要求別人。那不學還會感動,學了以後全部都是道理, 那就麻煩了。 所以人跟人貴在交心,要能看到人家寶貴的心境。再來,我們徐學長分公司設了 不少,有一句話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只要覺悟了,以前的路都沒白走 ,都是寶貴的人生經驗,以後都能啟發跟我們有同樣人生經驗的人。 許學長。大家現在不簡單,一抽到都是笑得很開心。 許學長:謝謝老師。我只有一個問題,公公很愛抽煙,老師說「親有過,諫使更 ,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複諫」,我是這樣去勸的,但是到現在他還是不 理也不變。那要用什麼方法可以勸他老人家? 蔡老師:好,謝謝。 來,諸位學長,用什麼方法比較好?你們要隨時做好準備啊,可能人家就這麼問 你,是吧?對啊,你們現在都看戲,看得挺高興的,突然請你上來,到你了,怎 麼樣?人啊,學東西隨時都覺得我就是那個當機者,學得最快。來,大家會怎麼 給許學長建議? 某學長:去看得肺癌的。 蔡老師:你公公會跟你去嗎? 某學長:會。 蔡老師:這個方法可以,但是不要媳婦自己帶,最好要一個戒煙的人帶他去,而 且是他挺好的親戚或朋友,「易子而教」,是吧?有時太親的人勸不是很方便。 找外人,他又是蠻喜歡的、蠻信任的人勸他反而好些。來,還有沒有? 楊學長:買一些戒煙的產品給他用。 蔡老師:哪一些戒煙的產品? 楊學長:我不知道,我只是看廣告,比如一些像「如煙」,一些看起來像煙,但 是抽一段時間就不想抽了的那種,廣告是這麼講的。我沒有試過,但是我覺得應 該比較可行,比較簡單,不行,再換另外一種。就不斷地給他試,直到成功為止 。也是一份孝心了,我覺得。謝謝老師, 蔡老師:就是假如一直試,那公公也會覺得這個媳婦用心良苦。 楊學長:如果被感化了更好。謝謝老師。 蔡老師:不過大家要試什麼方法,最好調查清楚。你比方說,要勸人家減肥,你 自己要先吃得瘦下來。比方說,一個很好的東西吃了會健康,自己要先吃健康了 ,這樣可能說服力會比較強一點。比方說,你要介紹《弟子規》給人,「這個太 好了,越學越幸福」,首先你自己要幸福起來。不然你拿著《弟子規》,苦著一 張臉,「這個不錯,你參考看看」,人家嚇都嚇死了,是吧?首先自己要先了解 ,感動,才能感動別人。 還有沒有?弓學長,你身邊的人有這些情況你怎麼勸? 弓學長:這個我有同感,因為我媽媽就吸煙。我爸爸、哥哥都不吸煙,但是我家 唯一就我媽媽吸煙,我爸爸也很煩惱。這個事情已經幾十年了,我爸爸跟媽媽最 大的矛盾就是吸煙的問題。 講到這兒,我也深有感觸。第一點,我就感覺媽媽吸煙有我們的原因,就是因為 子女離她遠嘛。她思念兒女的時候,抽煙比較頻繁。這個我體會到了,今年過年 回家的時候體會到的。第二點就是,為了讓媽媽少抽煙,之前爸爸和我用的方法 是什麼呢?媽媽最開始抽的是那種旱煙,就是地下長出的那種,比較濃烈,現在 是那種煙捲了,就是味道比較淡的,我們就讓媽媽抽那種煙。媽媽出去買煙的時 候會買那種濃烈的,她比較喜歡那種,爸爸一出去的時候就給她換。然後,爸爸 會經常買一些好吃的,媽媽要抽煙的時候,就把吃的拿出來給媽媽。我今年過年 回家,是怎麼樣的呢?媽媽一抽煙我就咳嗽,使勁地咳嗽,媽媽一看我咳嗽了, 她就不抽了。她覺得,「哎呀,我的女兒受不了,我就不抽了」,立刻就給掐斷 。就那樣,我覺得很有效果。 然後每次打電話,我就會提醒媽媽:「媽媽,少抽點兒煙,那個對身體不好。」 媽媽說:「嗯嗯,好。」很高興。應該就是用這種方法,我不知道能不能幫助學 長。好,謝謝。 蔡老師:謝謝弓學長,這個方法非常好。好,大家聽完弓學長講的這段,有沒有 像看過一場電影?印象深不深?好了,抽一個人馬上複講一遍。林學長。 林學長:弓學長她有提到,她母親抽煙,是她爸爸十幾年來一直煩惱的一件事情 。弓學長也體會到,她的母親在思念小孩的時候煙會抽得特別多。那她的父親也 一直想著要怎麼樣讓他太太能夠少抽點兒煙,所以他就把煙換成比較淡的,也會 買一些好吃的東西,在他太太抽煙的時候趕快拿出來,讓他太太吃。那弓學長她 也會在打電話回家的時候,一直提醒母親少抽點兒煙,這樣對身體會比較好。也 會在回到家裡的時候啊,只要一看到母親抽煙,她就馬上咳嗽,咳到直到母親把 煙熄掉。應該就是這樣子。 蔡老師:掌聲鼓勵啊。告訴大家林學長是臺灣來的,我是與有榮焉。來,大家在 聽兩位學長談的過程中,您腦海裡浮現了哪些道理?有沒有?來,張學長。 張學長:我腦海裡浮現的是,弓學長首先她去體會媽媽為什麼抽煙,去找一個根 本的原因,然後用一種關愛的心漸漸讓媽媽慢慢把煙給戒掉。 蔡老師:這個重點就在體恤當事人。你越體恤她,她就越能感到一種親情的力量 在支持她。指責跟體恤所產生的效果不一樣,「媽,你抽這麼多煙,就是因為太 操心我們了。」她感覺你體諒她,她就更有力量了。指責可能讓她越來越沮喪。 還有沒有?歐陽學長。 歐陽學長:聽了弓學長那個故事,我總結了兩點。一個是孝,第二個呢,是善巧 。 蔡老師:對,善巧方便。 歐陽學長:如果不孝的話,就沒有體恤之心。然後,善巧就是考慮用什麼樣的方 式來勸諫。 蔡老師:對對對,謝謝,謝謝,非常好。所以有一句話叫「教人以善勿過高,當 使其可從」,要讓人家做善,不要一下子就給很高的標準。因為人改變他是循序 漸進的,所以「教人以善勿過高」,你一下子很高,他根本就沒有信心去做。買 那個比較淡的煙,慢慢讓她那個癮可以減下來。而且你買那個煙,她感覺到的是 什麼?一來你是體恤她,二來關心她。再來,提起她的愛心,她一抽煙你就咳嗽 ,媽媽想到孩子了,她這個習慣就比較能夠放下來。 所以人的習氣應該怎麼慢慢地淡?告訴大家一個很好的方法,念念為人著想,習 氣不知不覺就慢慢淡了,為什麼?它是假的嘛,它沒有的嘛,你把它當真的,它 就越來越厲害。你都不想它了,就為人著想,慢慢慢慢的,哎,這些習性我沒有 了。因為「我」越來越淡,我貪、我瞋、我癡、我慢就慢慢沒有了。所以這個時 代修學一定要從念念為人著想來下手。 這一句格言,前面還有一句,叫「攻人之惡勿太嚴,當思其堪受」。就是你今天 要指出他的問題,不要一下子太嚴苛。話你不要一次全講盡,他受不了,信心都 上不來哦,以後都不想再見到你,怕見到你都說不好。所以「攻人之惡」,不要 一下子非常地苛刻。甚至於在提醒他的時候先肯定他,「先美其長」,他心裡比 較歡喜了,再勸個一兩條,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所以大家有沒有感覺到人 情練達皆文章?這一句格言是《格言聯璧》裡面的話。李叔同先生他有一本書叫 《晚睛集》,收錄了佛家跟整個儒家處事待人接物的格言,編成一本,非常精闢 。這本書真的是寶書,是大師的大慈大悲。願意拿的,我到時再送給大家。不勉 強啊,一切隨緣。而且這個格言挑的都是我們很容易犯的問題,講得特別細,看 得很有收穫。不然有些道理我們沒有這些格言的提醒,很容易忘掉。 剛剛我感覺到一個氛圍,就是我剛才說林學長是臺灣來的,我與有榮焉,我感覺 磁場有點不大對勁,這個代表我們腦波有出現震盪。我們大陸的學長,我們都是 血濃於水的中國人,怎麼稱讚臺灣,你們好像有點那個?「見人之得,如己之得 ;見人之失,如己之失「哦。還會感覺有點怪怪的,自我太重了哦,把大陸跟臺 灣分得太清楚了,這是要不得的啊。 當然大家也體恤我,我一時高興,也沒顧及你們的感受。但是,大家要了解,有 前提的。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夠理解,他怎麼這種情緒反應?每一個情緒是果,有 沒有因?有啊。可能你了解那個因的時候,你非常能接受他的反應。為什麼?因 為我到海口去,有一個當地的朋友跟我講:「蔡老師,你是我見過的第一個臺灣 的男人不找女人的。」所以我感覺我們臺灣同胞走到哪裡都不能再給寶島丟臉啊 。大家能理解我的心情嗎?所以剛才我很高興,哎呀,最起碼給這一塊土地爭光 了。所以是有這個前因,我的反應才會這麼激烈。所以,以後大家面臨別人情緒 很激烈,你首先不要在那裡計較,「哎,他怎麼這樣對我?他怎麼這樣誇張?」 他有原因的,OK?這叫體恤人情,調劑人情才能發明事理。 來,還有沒有學長覺得戒煙還有另外要補充的?欒學長,他可能是過來人。 欒學長:哎,這事應該問我,他們都沒有經驗。因為我是吸了二十年煙然後徹底 戒掉了;喝了二十多年的酒,然後也徹底戒掉了。所以這個經驗很重要。剛才那 位學長要給公公戒煙,首先要告訴她不要太著急,因為急了會有危險。吸煙吸久 了,身體會有這樣的一個習慣,如果突然戒煙的話也是不好。我戒煙的時候在家 裡不能起床,應該是足足一個月,因為我當時決定戒煙的時候馬上就戒了,從此 以後一口煙也沒有吸,有點兒著急。再有,應該懂得抽煙的害處,我覺得給他講 清楚,非常重要。因為當時一個老教授給我講吸煙極其地有害處,我當時就決定 再也不吸煙了。 蔡老師:您之前二十年都沒有人跟您談過吸煙的害處? 欒學長:談過。 蔡老師:那就是這個人談的力道比較強。 欒學長:對,所以我想用十秒鐘跟大家去分享一下這個力道,好不好?關於吸煙 他給我講過一句話,我覺得非常重要,他說:「現在的科學發現,煙草中最重要 的毒素不是尼古丁,不是焦油。二百五十多種毒素當中最弱的一種,就是尼古丁 。」就是連那個煙捲外邊那個紙的毒都要比尼古丁的毒素大,因為這個紙它生產 的時候不是按照食品的標準生產的,它裡邊有很多化學元素,燃燒之後對身體有 極大的害處。」所以當時我聽了之後,我決定不再去以身試法。 再有一點,我覺得和環境有關係,經常到一個好的環境,大家都不吸煙的地方, 會慢慢讓這個習慣變淡。如果身邊都是你給我一支煙,我給你一支煙的話…… 蔡老師:環境也很重要。 欒學長:環境非常重要。當然還有很多,我覺得再一個,愛心很重要,不要總去 指責他。劉芳總裁也在講,她愛人吸煙,她從來沒有指責過,愛人就慢慢有一點 兒愧意。如果經常有人指責你的話,就會有逆反的心。我就說這些,不耽誤時間 了。 蔡老師:所以這個勸還是要有一個過程,然後也是讓當事人覺得我們都在替他著 想,慢慢地有一個感激、感動,有一個愧意上來。而我們勸人很重要的一點,勸 完要放下。假如勸著勸著,我們在不耐煩了,「我都講多少次了,還不聽」,慢 慢地我們的情緒就帶上來了。所以勸人得要耐心,勸完就不掛礙了,不然那個控 制、情緒慢慢就醞釀起來。 而大家也不要覺得勸人一次、兩次、十次他沒反應叫沒用。是不是沒用?是還沒 到。就好像我們今天推一個東西,你力氣一直加加加,它沒動,難道沒效嗎?有 效啊。只是還沒有突破它的什麼呢?靜摩擦力。等到突破了它的靜摩擦力,它就 動起來了。每一個人的狀況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可能要勸一百次才勸得動,有些 人勸十次。結果你看人家勸十次勸動了,然後就罵你先生:「你看人家勸一下就 動了,你都不動。」不要比較,真心、耐心去做就對了。但是人往往耐心不夠, 「行百里路半九十」,明明再一次就成功了,哇,放棄,前功盡棄。 不只勸人是這樣,我們從事傳統文化的弘揚也是這樣。有句話叫「敗後或反成功 」,一個人做事情好像失敗了,但這很可能就是最後一次失敗,下一次就「否極 泰來」了。在那個時候放棄,就很可惜了。「故拂心處莫便放手」,不如意的時 候不要馬上就放棄了。有一句話大家都很熟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為什麼要有山重水複的考驗?看我們是真心還是假的。真心現前境界就 轉過去了,轉不過去都是心還沒達到功夫。為什麼?因為本來人生就沒有任何障 礙,「事事無礙」是真相。所謂的人生有很多挑戰、有很多障礙,那是不明理。 我們會覺得它是障礙,是我們一定要這樣走,它擋在那裡,你就覺得它是障礙。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所以障礙來自內心的執著,我一定要怎樣怎樣, 他一定要怎樣才行,這時候障礙就來了。 大家了解,人生有兩個最重要的東西,統統是從內心自自然然產生的,一個叫智 慧,一個叫福分。福田靠心耕,智慧也是靠心流露出來的。有執著了,福報跟智 慧都受障礙。沒有執著了,無礙。所以今天這條路不通了,你走另外一條路嘛。 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把你的福報障礙。 所以大家看很多事情要從整個大局去看,不能只從我是哪一個地方的、我的感受 、我的好惡看事情,看不清楚。師長的一生給我們表演事事無礙,一切福田,一 切智慧,不離方寸,不離這一顆心就對了。 我怎麼講這裡來了?抽煙的事,我們勸人覺得有障礙,問題還是我們自身的心態 上。大家有沒有覺得理是相通的?抽煙跟「事事無礙」還是相通的。好,譚學長 。 譚學長:老師好,今天老師講到了,「各自責,天清地寧;各相責,天崩地裂。 」我的體會是,只要我們真的是處處替別人著想,我們自己的念一轉,我們身邊 的全部人都會跟著轉。 蔡老師:依報隨著正報轉。謝謝譚學長。我們學長講今天講了哪一些,結果我們 說:有嗎?今天有講嗎?那這個學長就提醒我們,哎喲,人家上課都這麼專心啊 ,我們差距很大,就更督促自己。所以大家這麼分享自己聽到的、感受到的,就 達到《大學》上講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也是「見人善,即思齊」。李 學長。 李學長:謝謝老師,謝謝同學。非常喜歡這個氛圍,特別是第二節課教學相長和 大家相互的切磋。今天早晨在讀《大學》的時候,讀到一句話,「如切如磋者, 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確實,修學就是需要有這麼一個場,大家互相 切磋。 剛才戒煙的那個事情,我補充一點。我是不抽煙,可能沒有發言權。但是一個月 前去義大利考察,遇到了義大利非常著名的一位世界奧運滑雪冠軍,那天他姐姐 去世,他就一直在搖頭,說:「我這個姐姐就是不聽勸。」我說:「怎麼了?」 他說:「得了肺癌。」我說:「什麼原因?」他說:「就是因為吸煙。」他父親 、母親的去世,都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來我說:「是啊,我也勸過。」 我是不喜歡抽煙,也聞不慣煙味,但是勸很多朋友戒煙的時候,人家說,抽煙誰 說短壽的?長壽的不也很多嗎?鄧小平還活到九十多歲呢!所以我也無話可說。 最後我也問他:「這個煙,煙真的能讓人短壽?」他說:「最近世界衛生組織有 個調查,抽煙會縮短八年的壽命。本來應該活到九十八歲了,結果活到九十歲, 所以這個調查能回答很多人說的『抽煙也有長壽的』,就是那個人他本來不止這 個壽命。」 蔡老師:我們李學長提到,抽煙會少活八年,但是我們勸家人講到這裡的時候, 下面怎麼講呢?「爸,我們都希望您越長壽越好,我們才有更多奉養您的機會。 」就是要表達,不是拿個道理給他而已,順便表達我們的孝心。當然現在人重視 科學,上面舉的這些數據,對他們啟示也會比較大。 其實這一個道理再把它延伸,就像我們今天談的財富的問題。這個人奢侈,為什 麼他還這麼有福?這個人很節儉為什麼他這麼短命?同理可證,他節儉了短命, 他假如不節儉,更短命。他有錢了,他這麼奢侈為什麼還享福這麼久?他假如不 奢侈了,更久。大家要了解以前的人,你看當國王的、當皇帝的,那個福報有多 大?但是他把它揮霍了,就減少很多了。問題是福花完了,可能受罪就太長太長 了。這一些得要明白,他就更有警覺性了。 最後,這裡有一個學長提出的問題,我們一起看一下。 您曾經說過在斥責學生的時候,罵到自己都掉眼淚。不過不是氣得掉眼淚,而是 自己的言語覺得正氣凜然,自己都被自己感動得掉眼淚。請分享一下,自己能被 自己感動嗎? 好問題。第一個,我們在講話的時候,比方說講《德育故事》,整個心就是完全 地跟這個人的風範結合在一起,所以講著講著,他的風範就感動自己的心,就會 流眼淚了。我們自己講《德育故事》都感動不了自己,怎麼感動別人?言語是我 們的心聲啊。所以在跟孩子講這個道理,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我被這個道理跟故 事感動了。而人真正依教奉行,真正覺得今天沒有白過,這幾年沒有白過,有時 候坐下來想想,「哎呀,這幾年無怨無悔啊」,覺得沒有像以前那樣虛擲光陰, 自己蠻欣慰的,這就是被自己感動了。 下一個問題。 這兩天在看電視劇《孔子》時,對老子和夫子的對話很有印象。老子在談話過程 中主張道法自然,夫子主張禮樂治國,並提到「奮爭」一詞,請問是否可以理解 為:老子和夫子雖表達方式不同,但本體道理有相同之處? 「奮爭」其實就是努力奮鬥,盡心去做。這個就是夫子的精神,「知其不可為而 為之」。老子談的其實就是讓我們體會到,人事會變遷,整個大環境也會有成、 住、壞、空,所以這些循環,人要能釋懷,不要去執著,不要去貪。不要等它變 了,我們因很難接受而痛苦。 我感覺,老子《道德經》跟孔子《論語》是完全不衝突的。大家注意,片中的老 子不代表真正的老子,所以,大家看影片的時候要保持冷靜哦。那個老子是寫劇 本的人自己的老子,OK?所以,我們看整個《道德經》才看得到老子的境界。 其實,儒家跟道家在我們幾千年的歷史中做了很好的配合。在這個盛世的時候, 儒家治世、治國,儒家的學問起來了。當亂世的時候,讀書人沒有辦法去入世, 時節因緣不成熟,這時候就叫他放下吧,無欲吧,別掛礙了。在修學當中,老子 特別注重內在,要把這些欲望去除,內修的功夫在《道德經》裡面講得非常好。 然後整個家庭怎麼做啊?每一個本分怎麼落實?儒家講得也很清楚。所以這兩個 其實是相互配合得非常好。 你看老子都是提醒,不要沾染欲望,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 使民不為盜。」老子那些教誨是對人,你這麼做,對他的整個私欲都會有影響, 特別細膩。而《道德經》裡面其實也有那種胸懷天下的愛心,「聖人無常心,以 百姓心為心」,他也是時時都念著百姓。我們深入經典,就知道聖人的胸懷。 那今天就跟大家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二一年五月十九日 第十五講 如何給予孩子真正的愛 大家早安!我們在前面的課程中談到「父子有親」這個部分,我們複習一下。為 人父母者首先要思考,自己的思想價值觀能否帶給孩子正確的人生方向,活出人 生的價值。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為人父母對於整個家庭的心態,首先要有責任心,承先啟後。對上 要知恩報恩,對下要教育好下一代。昨天有一位學長問道:道義跟情義一不一樣 ?大家覺得一不一樣?從義上來講,「義」這個字是一樣的,意思就是應該的。 「義者,宜也」,應該這麼做。義也是不分彼此,甚至於是先人後己,這個是義 ,沒有私心的。 在春秋戰國時代,有一次齊國的軍隊要打魯國,進入了魯國的領土,這個軍隊在 行軍的過程當中看到前面有一個魯國的婦女。當然,老百姓看到齊國的軍隊來了 ,趕緊跑,那齊國軍隊也追。而這一個婦女手上抱著兩個孩子,跑跑跑,這個婦 女覺得一定會被追上,所以她就把一個孩子放下。她覺得放下一個可能還逃得掉 ,帶著兩個,就逃不掉了,所以就放下了一個孩子,接著繼續跑,結果還是被這 個軍隊追上了。軍隊就問她了:「這兩個孩子是你的什麼人啊?」她說:「一個 是我的兒子,一個是我大哥的兒子。」軍隊的人馬上就說了:「哦,那你丟下來 的一定是你大哥的兒子。」結果這位婦女講:「不是,那是我自己的兒子。」當 下那個軍隊的將軍很驚訝:「你為什麼把自己的孩子丟下,帶著自己哥哥的孩子 呢?」她說:「我哥哥就剩這個孩子了,留自己的孩子是私情,留我哥哥的孩子 是我應盡的道義,所以我放下自己的孩子,帶哥哥的孩子走。」我們可以想像當 時候的人心,把這個義擺在什麼樣的位置。 結果當下,這個軍隊將軍聽完她的話就說:魯國的婦女都有這樣的心境、處事的 態度,這個國家不能欺負。軍隊就退回去了。以前的人發兵,都強調道義之師, 師出有名,不能給人家亂侵略的。人家的老百姓都這麼有道義,他還去侵略,天 下人都會恥笑他,他們就退回去了。結果後來這個消息,魯國的國君了解到了, 然後就封這個女子叫「義姑」,稱她叫「魯義姑」,魯國給她封上去了。 所以這個就是她覺得人生應該做的事情,哪怕是放下了自己的私情,哪怕是捐出 了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辭,因為她覺得那是她人生應該做的事情。這個就是義 。 義另外一種講法,合情、合理、合法,全面去考慮,這個也是義。而「情義」、 「道義」,其實假如要細分的話,我們一般夫妻之間用「情義」,由感情生起了 一種道義,一種義的心境,應該要成就對方,應該要照顧她一輩子,由情產生了 這份道義。而對父母,我們一般直接想到的是「恩」,不能忘了父母的恩,所以 稱「恩義」。孩子我們生下來了,我們就有責任好好地把他教育長大,這是我們 應該的,對孩子,我們稱「道義」。但是一般來講,沒有分那麼細。我們一般都 講,「哎,你這個人怎麼這麼沒道義」,是吧?這個都是屬於朋友之間這一份義 。 昨天我們聽到高學長講的張劭跟範式的相處,那完全都是道義。沒有利害關係的 ,都是盡心盡力、不分彼此,這個就是義啊。所以我們對上有恩義,對另一半有 情義,對下一代有道義,這個都是責任心。 好,再來,我們帶領家庭,在很多事情當中,要時時有反省自己的心。不能得父 母歡心,我們要反省。孝順、孝順,「順」字,還有懂得體恤親心。不過在這個 時代,孝順父母還得要用理智去孝順。因為可能父母,他也沒有接受中華傳統文 化這些價值觀的熏習,所以有可能父母的價值觀還是比較偏向于功利的方向。這 個不能怪父母,因為在這種社會氛圍,很難不往這個方向去追求。而父母在追求 這個名利的方向,其實他也是不了解,他覺得這樣子才可以過上好日子。所以這 個時候,得要用耐性好好地跟父母善巧、方便地溝通。這個時候不能用道理去壓 ,也不能忤逆。這是用柔軟的心加上智慧,去引導父母改變不妥當的價值觀。 那孩子有不好的行為出現了,這時候我們要懂得反省。所謂果子酸了,一定是根 出問題了。沒有很好地吸收營養,才會出現這個狀況。所以教兒教女,得要先教 自己。自己正了,孩子自然「水到渠成」。而假如上樑不正,下樑沒有不歪的, 這是反省。我們時時為一個家庭的榜樣,夫妻都如此,所以要正己化人。這個是 在心態當中。 再來,我們了解到,一個朝代,皇帝登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立太子,他才能 把這一個朝代傳承下去。他下一代不好了,那他前面的努力化為烏有了,那他就 對不起列祖列宗。所以一個朝代如此,一個家族亦如此,一定要把教育好下一代 擺在最重要的位置。那現在的社會,也一定要把培養骨幹人才放在一個非常重要 的位置。從漢朝之後,選拔人才是通過舉「孝廉」。「孝」則有德行的根本,「 廉」則不貪污。這是做事很重要的根本。一個朝代舉「孝廉」為一個非常重要的 選才標準,事實上,企業界、團體也要承傳,也要舉「孝廉」。看底下這些幹部 、員工,觀察他們有沒有孝心,處事有沒有公正、廉潔,這個非常重要。 教育孩子對家庭來講很重要,也是父母的責任,父母是子女第一任的老師。講到 第一任,我們就想起先入為主,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絕對大過於老師跟他所遇到的 人,因為習慣成自然了,少成若天性。《易經》六十四卦裡面有蒙卦,蒙卦裡面 提到「蒙以養正」,就是這個童蒙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思想、正確的習慣,他一輩 子就立住了這個人格、立住了好的行為。「養正」,養他的正氣、養他的正心, 這個是非常神聖的功勞、功業。把一個人的人格樹立起來,他成人之後一定會對 家庭、社會做出非常大的貢獻。假如一個女子照顧好她的孩子,孩子以後成為范 仲淹,請問這個媽媽的功德怎麼算?可能電腦都算不清楚了,因為這個風範能頂 立天地間不搖。 所以父母既然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師,那我們就要很用心地去教育我們的孩子。現 在很多家長沒認知到這一點,把孩子送到學校去,沒教好,就怪老師,這個是不 妥當的。我在臺灣認識一位法師,這位法師他專門照顧監獄裡面的少年犯。那些 少年犯都是不滿十八歲,都是殺人啊、搶劫啊,行為太嚴重了,雖然沒有成年, 還是得要把他們關起來管束。結果這位法師就跟這些監獄管理者說好:「服刑期 間你們把他們放在我的寺院,我來照顧他們,我來負責。他們假如跑走了,那他 就放棄這個機會,你再把他抓回去。」 好,故事開始了。你假如是這位法師,你現在旁邊都是殺人、放火的,不是一個 哦,是一群,你睡不睡得著覺?你敢不敢幹?有時候聽故事都挺輕鬆的,真正身 臨其境去看看?這位法師說好之後,真的,監獄就把這些少年犯載過來了。結果 不同的監獄載了兩撥孩子過來,一下車就在爭地盤,就要打起來了。有人趕緊通 知這一位法師。這個老和尚,他拿著拐杖,身體也不是很好,趕緊趕到現場,然 後就對著這些孩子,他把自己的拐杖拿起來,往地上一摔。所有的孩子被這個動 作震住了,全部看著他。然後他就對這些青少年講:「我不管你們以前是幹什麼 的,到我的地盤就要聽我的!」結果孩子們聽完馬上就雙手抱拳:「是!」所以 跟這些孩子們溝通還得要用他們的言語,他們聽起來比較親切一點。 過了一個禮拜,有一個媽媽就來看她孩子。結果來的時候發現他的孩子在吸煙, 這個媽媽就很生氣,就找這個老和尚:「我孩子怎麼還在吸煙呢!」就很凶啊, 質疑這個老和尚。這個老和尚就笑著跟她講:「你的孩子教了十幾年,煙都沒戒 掉,來我這裡一個禮拜你就要我把他的煙戒掉,我又不是神通廣大,是吧?」 所以你看,人都沒看到自己的責任,對別人都要求趕快給我做好。所以我們在處 世當中啊,真的很難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而我們當父母的人,假如覺 得「我的責任比較大」,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不只不會指責老師,還會 先說是「我教得不好」。當下孩子的老師是什麼感受?當下這個老師覺得,「哎 呀,這個父母很有修養」,他會對你的孩子更加地關心啊。假如出現狀況了,你 馬上責問:「哎,你老師怎麼當的?」這個老師心裡想,你也好不到哪裡去,給 我記住,等你走完之後就捏你的兒子,出一下氣。這個都是意氣在處事,就不妥 當了。你們怎麼笑這麼開心?你們幹過這種勾當是不是? 所以,其實人在每一個境界當中能反思、反省,這個都是一種性德的流露,能感 染在這個因緣當中的人。有一次我們一個朋友的孩子在學校裡面,老師說他幾句 ,他脾氣就上來了,結果就衝出校園,又跑得很快,腿特別長,老師都追不上。 孩子跑不見了,老師就緊張了,趕緊打一通電話先告知家長,一起來找孩子。老 師戰戰兢兢打電話,他父親接了。老師說:「您的孩子剛才跑出去了。」了解了 這個情況,當下他父親就說了:「是我教得不好,老師,很抱歉。」很多現在的 父母,什麼雞毛蒜皮就找老師來質問,所以老師打這個電話前還覺得挺緊張的, 結果居然這個父親是這樣的反應,給他的印象非常深刻。後來也找到了孩子。 結果這一位老師就常跟這個父親多溝通,後來了解這對父母有學《弟子規》,後 來這位老師到了廬江去參加五天的《幸福人生講座》,我也見了這位老師。所以 大家想,這位老師接觸傳統文化的緣分從哪裡接上的?從這對有修養的父母啊。 而且大家要了解,這位老師接上以後,他深入了,誰會得利益?他以後幾百個學 生都會得利益。所以為人演說、表演,太重要了。這是給我們孔老夫子、聖賢人 臉上貼金,是吧?感到光榮啊,這是幫他們招生--「學習《論語》、學習《弟 子規》的都很有修養。」所以,我們當父母的,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發生任何問 題,不要責怪老師,也不要責怪他人,首先反省我們自己帶孩子的不足。 那教育孩子,第一個,我們對孩子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不能懷疑孩子。不管他 現在是什麼狀況,我們都要鼓勵他,我們都要信任他。我跟大家講到過《媽媽, 只有你會欣賞我》,那個孩子素質不是很好,但是慢慢的,借由這一份信任,他 的信心提起來,他的潛力發揮出來。 再來,我們說要恩威並施、恩威並濟。恩,是愛護;威,是德行。其實這個「恩 」,就是很自然地流露父母對孩子的關心。我的姐姐一個大我三歲,一個大我兩 歲,其實年齡差不多,都是一起讀書。有時候父親怕我們學習餓了,常常出去給 我們買好吃的,從中都可以很深刻地感覺父母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懷。包括媽媽怕 我們讀累了,學習累了,每一次時間比較晚了,我媽就上樓,叫我們趕緊去睡覺 了。結果每天都是這樣,常常我母親的腳步聲到了,人還沒到,我姐姐就學我媽 講話,「去睡覺了,去睡覺了」,我們全家人就笑成一團。 這幾天我們有討論,不要長孩子的貪心。你今天去買芒果,去買水果,就買父母 吃的,就在孩子面前吃給他看,讓他不要長貪心。大家想到那個情景沒有?就父 母在那裡吃,「嗯,不給你吃,嗯,不給你吃。」請問諸位父母,你做得出來嗎 ?所以大家要了解,很多都是很自然的人情,你不要做得很僵硬哦。是父母在的 時候,爺爺奶奶在的時候,首先一定想到爺爺奶奶。自己都沒得吃了,還是給爺 爺奶奶,這個就把孝完全體現出來了。今天假如我們的生活算寬裕,那當然都能 吃到了。 我自己的感覺,就是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父母讓我們感覺沒有匱乏,但是節儉 ,這一點很重要哦。沒有匱乏,讓我們時時都感覺父母對我們的關懷,又沒有讓 我們養成奢侈的習慣。我記得那個飯粒掉下去,我父親都是把它撿起來吃掉。碗 裡面是絕對不留其他的東西,都是乾乾淨淨的。節儉的風範還是要演出來。有經 濟能力了,常常也能夠表達對孩子的這一份關心,「孩子你在長身體,多注意營 養,多吃點。」感覺到的都是這個愛,而不是去增長他的欲求。三餐已經吃好了 ,他要吃這個、吃那個,那就是欲望的增長,就不妥當了。所以,不要為了不長 孩子的貪心,做出那個讓人感覺好像比較苛刻的行為,那也沒有必要。一切都很 自然的,真情的流露,就對了。 稍微再補充一下,比方說媽媽買東西回來了,一定先給爺爺奶奶,還有先給先生 吃,就讓孩子養成只要有食物了,一定是長輩先吃的這個態度,這很重要。你什 麼東西拿來都先給孩子,那就不妥當了。 那這個「威」,我們上一節課講到有三種。「道德之威,成乎安強;暴察之威, 成乎微弱;狂妄之威,成乎滅亡。」那我們看,是因為自己有德行,感動孩子, 感動學生,感動員工,這個是「道德之威」。那在這個家庭裡面成長的孩子,他 會覺得很安定、很安樂,這個家會越來越興旺。每一天都濡沐在父母的德行之中 ,哪有長不好的道理? 我們大陸有一位導演,翟俊傑翟導演,你看他六十幾歲的人說到,他覺得他人生 最幸福的,就是一個六十幾歲的人走進門還能喊一聲「娘」,他覺得是他的幸福 。而且他對他兒子講:「你今天推門可以喊一聲『奶奶』,是你的造化。」因為 他奶奶已經九十多歲了。 而這個翟導演非常地孝順,雖然這麼大年紀了,母親剪腳趾甲都是他親手剪。我 那時候看到一張照片,一個六十幾歲的人在給八十幾歲的老太太剪腳趾甲,而且 他還戴著老花眼鏡。那個神情非常地專注啊,很美!大家感受感受,看到這個景 象啊,讓人感動,動容。所以,他的兒子就說了,每次看到他爸爸給他奶奶剪腳 趾甲,他就感動得說不出話來。所以後來,這個兒子就主動跟他父親講:「父親 ,這個工作讓兒子來做就好了,您就別做了。」兒子被他的德行感動,就把這個 工作接過來了,而且還青出於藍勝於藍。 我們山東電視臺《天下父母》欄目每一年評選演藝圈十大孝子,這個活動很有意 義,因為演藝圈的人對青少年、孩子的影響特別大。這一些孝子都能盡孝,就給 這些孩子、給社會做了一個很好的帶動。以後大家也可以隨喜功德,可以到現場 去參加一下,假如有機會的話。翟導演是第一屆就當選,他的兒子這一屆當選。 而且他的奶奶說:「我這個孫子,在我整個腸胃不適、沒有辦法排泄的時候,每 一次都是他親自幫我摳出來,都是非常認真體貼我、照顧我。」真的啊,他父親 作為榜樣,他更是效法學習。所以我們說那個教育的「教」字,確確實實是上行 下效。這個是「道德之威,成乎安強」,他整個家族孝道、德行就振興起來了。 而且我感覺翟導演真是用心良苦,他把他太太哺育孩子的乳汁封起來,結果過了 應該是一二十年之後,那個白色的乳汁變成紅色的血水。當下他體會很深啊,真 的,母親都是用她的血來哺育孩子。從懷孕到孩子三歲這一段時間,哺育的乳汁 重量超過一千公斤。所以為什麼女子的骨頭會比較黑,她很多的、大量的鈣質、 營養,都貢獻給了孩子。所以我們也可以感覺得到,知恩報恩,翟導演非常地重 視。孝養父母不只他做得徹底,他也時時提醒自己的孩子:你們可不能忘了你母 親的恩德。所以這一瓶乳汁,就成為了他的女兒出嫁的最重要的嫁妝。成家了, 為人妻、為人母,總要飲水思源,知恩報恩。這個是父母的德行成就了家庭下一 代的未來。 再來,「暴察之威,成乎微弱」。「暴」就是常常發脾氣,「察」就是刻薄,要 求得很苛刻,常常像員警一樣在那裡盯著,在那裡要求。大家感受一下,假如父 母是這種「暴察」的態度,這個家庭氛圍一定很壓抑。而且,假如父母本身德行 也不好,那孩子在父母面前,不敢做壞事;可是只要父母不在,他們的表現一定 跟在父母面前的行為不一樣,陽奉陰違。為什麼?內心裡不佩服父母,甚至還怨 父母,「自己都做不到,還這麼嚴格要求我。」這個是「暴察」,然後家道會越 來越衰。這種暴察的態度出來,這個家跟這個團體就危險了,而且也不可能旺, 因為沒有人和了。 所以這個「暴」字是我們要特別警戒的。父母教育孩子,只要脾氣上來了,不管 你講的話有沒有道理,孩子就記得你脾氣很大,孩子就想:今天真衰,被罵一頓 ,被打一頓,一筆勾銷了。其他的道理記不起來。其實哦,不只對小孩,對員工 、對學生,甚至對朋友,我們跟他溝通帶有情緒,讓他感覺不舒服,你苦口婆心 講了一個半小時,他可能都沒聽進去。因為他的不舒服就鯁在那裡,只記得你動 情緒了,你發脾氣了。哦,當我們聽到他們是這個反應,心裡覺不覺得冤枉?覺 不覺得無奈?「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不能怪他,還是我們的修養不夠,造成 人家沒有辦法把這些好的勸告聽進去。 所以老祖宗有一句話講,「心平氣和則能言」。不能達到心平氣和,不要講話。 所謂「盛怒中勿答人書」,生氣的時候不要寫信,也不要寫完後大呼,「啊,痛 快!」你以後就麻煩了。「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你把人家罵得痛快 ,話送出去了,這一輩子這個怨結就很難化了,「盛怒中勿答人書」是有道理的 。所以,發脾氣的時候絕對不要教孩子,要教孩子的時候就別發脾氣。這個原則 很重要。 我自己的印象中,我母親沒發過脾氣。我父親教訓我的時候,也不是那種氣急敗 壞的,從來沒有。我父親教訓我的時候,很平靜,義正詞嚴地給我分析清楚,尤 其印象最深的,就是常常勸解我:一個人要懂得自愛,不要糟蹋自己。我跟母親 聊天,聊到小的時候,我母親就說了:「那個時候你爸爸在教訓你,我都想說, 你年紀這麼小聽不聽得懂?」 而我母親做得很好的是什麼?只要我父親教訓我,她從來沒有插過一句話,從來 沒有去袒護我。這個是女子很重要的一個態度。不只女子要注意這一點,爺爺、 奶奶這一點也要注意。父母在教孩子了,你不要去袒護孩子,不然就不好教了。 為什麼?你一去袒護,孩子心裡想,以後犯錯,找誰?就找那個會保護他的人。 他就沒有去安住、面對自己的錯,接受教訓。所以一個家要教育好孩子,還真是 要有合力,合在一起,大家都懂這些教育的原則才行。 我記得我犯錯的時候,都是我爺爺第一個喊打的。然後要處罰我了,我爺爺就把 我奶奶帶上樓去了,「活該,該教訓」,然後就把我奶奶帶上去。因為我爺爺知 道我奶奶會受不了,一定會忍不住,所以帶上去了。這樣就把我的援軍給斷掉了 ,把我的糧草都斷了,我就沒戲唱了,就全神貫注接受父親的教訓。 我也給我母親講:「爸爸的話我全聽進去了。」為什麼?為什麼我這麼確定?因 為我父母都說道:「我們兩個人口才都不好,話都很少,怎麼生個兒子這麼會吹 牛。」我說:「爸,這個您就有所不知了,雖然您平常話很少,可是您罵我的時 候辯才無礙,我是在那個時候偷偷學起來的。」真的,我父親在罵我的時候,我 感覺真的太順了,那個道理一句接一句。但是,確實都是心平氣和。好,這個是 不能情緒化、不能生氣,「暴察」,這樣不好。 再來呢,「狂妄之威,成乎滅亡」。比方當父親的人,「你爸是天底下最厲害的 」,這種話絕對不能講。「滿招損,謙受益」,真的,人到狂妄的時候,他的大 災難就要來了。在夏桀那個時候,其實身邊都有很多很有德行的大臣都勸他:「 您要趕快體恤人民,不能再這樣暴虐了。」結果這個夏桀聽了以後不以為然,大 臣說:「你假如再不聽,你就要滅亡啦。」結果夏桀說:「太陽哪有滅亡的?」 他把自己比喻成是那個每天出來的太陽,太陽怎麼會滅亡?結果這個話傳到老百 姓的耳朵裡了,老百姓說,太陽什麼時候滅啊,我跟他拼了,「予及汝偕亡」。 你說人狂妄到底下的人氣得牙癢癢的,那個也就快滅亡了。好,這個是我們講到 的「威」,是要用德行去建立威嚴。 《論語》裡面說道,「君子不重則不威」。這個「重」,除了穩重之外,這裡還 有一點,看重自己,要成就自己。這個「重」,就是《大學》開篇說的「在明明 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為人父母者,能以這樣的價值觀為人生的方向,「 我這一生就是要成聖成賢,希聖希賢」,那這個父母叫做自重,他舉手投足就會 戰戰兢兢、要求自己,他表現出來就有威嚴。所以這個「威」還在自重,還在期 許自己要向聖賢學習,這一生要做聖賢。有這樣心境的父母,在孩子心目當中一 定有威嚴。假如當父母的得過且過,放縱習氣,那這個威嚴絕對不存在,甚至還 可能讓孩子瞧不起,那就麻煩了。孩子假如瞧不起父母,那他的人格也會很有障 礙,他也很難去瞧得起誰。 這個「威」還要講原則,無規矩不成方圓。父母講規則,孩子就會循著這個家規 去遵守,他就不會為所欲為、放縱自己。我們在機場上常常看到一些孩子想大叫 就大叫,想去搞破壞就搞破壞,然後父母在旁邊都不覺得怎麼樣,不懂得在這一 些地方教育孩子。 在我們家,在我們這一代我是獨子,又是長孫,而且還是長曾孫,所以等於是說 在家族的地位還不錯,還可以。我是很有條件做敗家子的,可是為什麼沒做?我 現在想起來,感激太多的人。第一個感激中華文化。慎終追遠,所以我們就有對 家族的使命。我年紀很小,三四歲的時候去掃墓,到曾祖父、曾祖母的墓前去, 結果跪下去,頭一抬起來,看到我的名字在第一個位置,哦,我突然深呼吸,之 後覺得走路的姿勢都不一樣。為什麼?你排在第一個,你要有樣子。所以我雖然 在家是弟弟,可是我後面有五個堂弟,所以我從小也是被叫「哥」。為什麼長子 、長孫被看重?因為他在整個家庭中要負責任。 再來是我的爺爺奶奶不寵我,還有我母親不寵我。都是要有這些條件,不然我們 就很難不養成那些壞的習慣了。我記得有一次,我想要買一個東西,其實那東西 不一定需要,小朋友買玩具,玩幾下又要買新的。我就在那裡給我媽媽吵,吵吵 吵,我媽什麼反應都沒有,繼續看她的書,連看都不看我。結果我看我這麼「嗯 嗯」,在那裡吵都沒用了,這個時候不使出一些絕招不行了,我就開始在地上滾 了,「啊」,在那裡哭。滾滾滾,結果滾了十幾分鐘,我媽連動都沒有動,繼續 看她的書。哦,那個要有定力的。結果十幾分鐘之後,我突然開悟了:冬天的地 還是挺涼的。再來呢,其實打滾也蠻累的,還是起來休息一下。結果爬起來,我 媽還是不動,繼續看她的書。你不要孩子站起來了,你還看他一下,「怎麼樣, 就是不答應你」,你還給他回這句話,那孩子就想「好,下次再見分曉,我再去 想辦法跟你拼」,是吧?所以母親一點都不回應,讓我們這個當兒子的覺得自討 沒趣。所以既然這麼累都沒有用,那就乖乖的,該怎麼幹還怎麼幹好了。人又不 是吃飽撐著,每天沒事幹在那裡翻來覆去的。 所以只要是孩子犯錯誤的,這個原則絕對守住,孩子以後就不會造次,不會亂胡 鬧了。他不會用胡鬧的方式去威脅父母,他以後也不會這樣去對待別人。所以太 太假如對待先生都胡攪蠻纏,一哭二鬧三上吊,根源在哪裡?可能根源就是小時 候用這種手段在跟父母威脅的。現在很多爸爸媽媽說「哎呀,這個女兒脾氣這麼 大,趕快把她嫁掉吧」,這麼做是很沒有職業道德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要把女兒教好之後再把她嫁出去,不然會傷陰德。所以現在不要急著結婚,沒 有好的德行之前,不要去傷害任何的人。 所以現在不是急著要娶太太,要嫁先生,首先先把德行培養好。要先學《弟子規 》,是吧?尤其女孩子學了《弟子規》,還可以用《弟子規》找到好的對象,不 然現在,看人不容易。你不能光聽他講話,現在人口才都很好。我講得心裡有點 發虛,告訴大家,我是在臺上的時候有祖宗保佑,口才好一點,我下了臺哦,口 才是不好的。 我記得我那時在學校教書,那是代課的時候,我教十班,對面是十一班,也是代 課的老師,是一位女老師。我跟她開玩笑,我說:「我們倆是雙響炮。」為什麼 呢?我這邊罵完學生,換她那邊,「砰砰砰」,挺有默契的。結果我看她年齡比 我小,也沒有當過正式老師,經驗也比較不足,六年級的大男生都比她高一個頭 ,我就覺得她壓力挺大,我就常常過去鼓勵她。你們不要擔心,她已經有男朋友 了。我都是先觀察好這個客觀條件,人不要做沒有把握的事情。我都是先跟她的 男朋友有一個認識、互動,不會惱害眾生,是不是?這個是真的,人情、事理要 敏銳,不然無形當中不知道多少人很痛苦,自己還不知道。 然後我常去鼓勵她,把一些經驗跟她交流。結果後來,學期結束了,因為我帶那 個班只有四個多月,這個班又有「四大天王」,那個都是在學校挺有名氣的。我 是緊迫盯人,不敢鬆懈啊,這麼短的時間得要好好守住這些孩子,守住跟他們的 這段緣分。我基本上連辦公室都沒有去,都在教室裡面。連上其他課,我都得站 在那裡,怕這個小孩子翻了天。結果後來去吃飯,因為孩子已經畢業送出去了, 我們整個年級的老師一起吃飯,結果旁邊剛好有一個老師,她知道我是跟師長學 習的,然後就對我講:「哎呀,禮旭呀,你話很少,真的把你師長的話聽進去了 。」結果她這句話才講完,旁邊我那位女同事馬上說:「哦,他話可多啦。」 所以這個時候大家就要接受考驗,「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常常過去 鼓勵她,結果她回應說我話很多。所以這句「人不知而不慍」,什麼時候才叫到 家了?就是你全心全意為他著想,他還不感謝,甚至於他還罵你,他還譭謗你, 他還侮辱你,你還能一如往常真心去照顧他、關心他,這個才是真正的愛心。所 以假如我們覺得委屈,好好地再把這一句提起來,念一念:「人不知而不慍,不 亦君子乎」,「人不知而慍,不亦小人乎」,所以這個君子跟小人,在一念之間 而已。 剛剛跟大家講到的,就是應該先把自己的德行提升。能夠去造福他人,能夠去把 一個家庭經營好,首先還是德。 而女子現在觀察、找對象,用經典去交往特別好,是吧?你就趕緊把《弟子規》 介紹給他,然後他一看,「哎呀,都什麼時代了,看這個幹什麼」,那你就逃過 一劫,是吧?連聖人的經典都不學的人,那絕對沒有智慧。假如他說「哦,這個 書太好了,就是人要有德」,那這樣你跟不跟他交往?還要再觀察啦,現在講表 面話的人太多了,是吧?這個時候還得觀察。等到他說「哎呀,你看這些經典, 處事、待人、接物都能夠提醒到我」,那就可以進一步了解到,這個人學的東西 他是會落實在他的生活、工作當中。這樣子還不夠保險,最好到他們家去打聽一 下。有句話叫「娶妻要看丈母娘,買牛要買尾巴長」,是吧?這都是經驗啊,「 娶妻要看丈母娘」,就是看她家教怎麼樣了。你要找對象,要嫁先生的時候,你 要去看看他的家教如何。以前的人都懂啊,現在的人太衝動了。以前不是看父母 ,是祖宗八代的數據都調出來,是不是?孔子的外公不就是這樣嗎?哦,他祖上 的數據都調出來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除了這個「恩威並施」之外,我們還要「悲智雙運」。其實對孩子,父母很自然 地都有一種親情的愛,但缺乏一種理智。這個時候,愛他不遵循理智、不遵循道 理,很可能變成害他。這個親情之間沒有用智慧,不只害了孩子,有可能還害了 身邊這些親人。比方說夫妻恩愛,要表現在成就彼此的德行上。你不能夫妻恩愛 變成她很掛心、很貪著這種情感,最後越來越執著,執著到一刻都不能離開你。 請問這是不是很好地去愛對方?不是啊。讓對方越來越執著了,這不是愛了。要 讓對方越來越有德行,越來越有智慧,這個才是愛。 在臺灣曾經發生一件事情。一對夫妻很好,一般人看很好,你儂我儂,結果先生 意外去世了。過沒多久,這個太太因為沒有辦法忍受沒有先生的日子,最後自殺 死了。那請問大家,她的先生愛不愛她?愛不愛?愛啊,但是沒有智慧,先生對 她的愛造成太太堅固的情執。而大家要了解人生有一個真相哦:人生是無常的。 請問大家,人的壽命有多長?平均壽命七十幾歲。可問題是那叫平均壽命,那不 是每個人的命啊!所以生命應該是在呼吸之間。我們明白生命隨時會有無常出現 的時候,那人與人會珍惜每一刻、每一天,去利益、去成就對方。 比方說當父母的人,我們不知道我們的生命會不會有無常到來,所以我們要盡心 盡力讓孩子早一天不依賴我們,他可以獨立思考、獨立生活。這樣的心境去教自 己孩子,孩子很小就懂事,就有擔當啦。可是很多媽媽很喜歡聽一句話,比方說 媽媽出去三五天沒有回來,一進門,這些孩子說:「媽,沒有你我都活不了了。 」媽媽聽了高不高興?哇,真高興,趕快再去做好吃的。那媽媽這個愛不就形成 孩子的依賴了嗎?所以真的看得遠,那個愛是考慮到沒有我的時候他也能過得很 好,我應該怎麼樣去愛他,怎麼樣去跟他互動,要這麼去思考。不然像剛剛那對 夫妻,先生對她的那種情愛造成了她往後自殺的根源。為什麼?以前的樂變成苦 了。求不得就變苦了。 而這個「悲智雙運」當中,首先我們要抓到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根本:「長善救 失」。「長善」,這個善最重要就是善心,就是這一顆心;「救失」就是救他的 過失。而這個長善心就讓我們了解到,成就孩子的這一顆善心才是教育最重要的 根本跟目的。因為,父母、老師假如沒有認知到這一點,可能看得到的,孩子身 體長大、孩子成績不錯,都是看到表面而已,沒有看到他心地的發展如何。 我們挑幾個社會現象來思考一下。比方說,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跳樓自殺的 ,成績好不好?大家有沒有聽過,哪一個放牛班的孩子因為成績跳樓自殺?一個 都沒有。甚至於那一些研究生、博士生跳樓自殺以後,聽到這個消息,他的父母 還搞不清楚怎麼會是我兒子,怎麼會是我女兒。請問大家,一個人要做這樣的行 為以前,有沒有徵兆?有啊。為什麼最親的父母、身邊的人看不到?這個很值得 我們思考。什麼障住了我們本有的母子連心的天性啊?小的時候,孩子一有什麼 狀況,父母馬上可以感覺得到啊。 所以有一個故事講到,一個小偷,光天化日之下到了一個大家族去偷金子。他也 挺有天分的,好像能夠感覺得到金子放在哪裡。拿到金子很高興,可是他是在光 天化日之下,那個大家族這麼多口人,當場就把他給抓住了,然後把他拉到衙門 去。這個縣太爺就很不能理解,他說:「這大白天,你去偷人家的金子,你難道 沒有看到旁邊有很多人嗎?」結果這個小偷說:「有嗎?有人嗎?我只看到金子 而已啊。」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大家細細去感受,「欲令智迷,利令智昏」。人啊,汲汲于 名利,汲汲於某種追求的時候,他整個精神統統被它給控制住了,其他的感受能 力會越來越弱。所以這個欲,很厲害啊! 你比方說,虛榮心上來了,只希望孩子成績給我好,給我得獎,到底孩子痛不痛 苦,顧不上了。真的哦,我們不能體恤到身邊人的心啊,一定是我們的虛榮心越 來越重。柔軟的心、感同身受的心是本有的,怎麼現在不能用出來?它有障礙。 包括夫妻相處也是這樣。今天我們虛榮心起來了,「哎呀,你穿這衣服,讓我很 沒面子」,先生可能拿著太太去跟人家比來比去的,也感受不到太太在這種情況 也是很難過的。你說「你看人家身材這麼苗條,你趕緊去減肥吧」,「你看人家 都是雙眼皮,你趕快去割雙眼皮吧」,不斷地去要求另一半,虛榮心在作祟,那 太太就很累啦。假如太太常常拿先生去跟人家比,「人家都賺多少錢了,你才賺 這麼一點點」,「人家都買房了」--真的,就是有一個大學的教授,而且他是 那個領域頂尖的哦,但頂尖的不代表賺很多錢。結果太太每天在那裡嘮叨,你看 人家又賺多少了,你還在這裡幹嗎?結果,她的先生最後受不了,跳樓自殺。太 太有沒有感覺先生這麼痛苦?感覺不到。為什麼?被虛榮心障住了。這個東西害 死人啊。 今天我們能夠保持那一份耐心跟愛心,遲早人的潛力會發揮出來的,不要去比較 。為什麼?每一個人的成長、發展,他是不同的嘛。所以要堅信「人之初,性本 善」,這一個態度非常地重要。 好,剛剛跟大家講到的,不能只看到一個人的成績,「哎,他的成績越來越好, 成績很穩定」,還要看到他的內心是什麼樣的狀態。為什麼這麼分析呢?假如一 個人從小的成績統統都是名列前茅,那這樣的人很可能得失心是非常重,他輸不 起。所以父母、老師面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都要去引導他的心態:成績好了,不 能對人驕傲;成績不好了,不要自暴自棄、不要氣餒,要「見人善,即思齊」。 成績好了,不要嫉妒別人,也不要覺得自己高別人低,要懂得去付出,去幫人, 「己有能,勿自私」。假如老師、家長沒有這些心理的引導,那在這種這麼重視 成績的社會風氣中,坦白講,所有的孩子都會生病。成績好的傲慢,成績不好的 自甘墮落。全部都生病了,然後在這個成績當中患得患失,太嚴重了!我們教育 的目標是讓孩子有健康的人格啊,而不是只有看到那個成績啊! 請問大家,有沒有哪一個成功人士說「我今天成功,就是因為小學三年級我的數 學考了九十八分」?有沒有?人生啊,什麼是根本?孰輕孰重啊?是這一個健康 的人格最重要。他在成績當中都懂得自我反省,懂得學人之長,他一定有出息的 ,不用擔心啊。所以一直逼,逼到最後,一定是「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 成」。什麼是「小利」?眼前的分數就是小利。只顧小利,沒有顧及到孩子的心 靈是不是健康地成長。 我常常看到那個大學聯考考完了,高中畢業生從三樓、從四樓就把書包、課本「 刷」丟下來,「砰」。記者也沒學《弟子規》,淨照這些鏡頭。我們當老師的比 較敏感,每一個動作的背後,我們在想孩子是什麼心理狀況。他對讀書厭惡成那 個樣子,請問他考上大學了,人生就一帆風順了嗎?考上大學正是他最需要學習 的時候,結果他已經對學習這麼樣地厭惡了,那他以後能學到什麼東西?所以這 麼多大學生去讀大學,那四年都是玩,他們有一個說法叫「university,由你玩 四年」。是啊,他的心壞了,那一些曾經拿到的獎狀、獎盃又有多大的意義呢? 而且,我們還要想到的是,孩子不是拿個大學畢業的證書而已,請問:他的人格 能不能有成?他的心靈能不能組織一個健康、美滿的家庭?「悲智雙運」啊,這 個智慧要看根本,要看得很深遠啊!所以我們冷靜去觀察一個現象,這一代的孩 子讀書要逼呀逼呀,上一代的孩子不用逼呀。上一代的孩子不只讀書不用逼,以 後他工作、組織家庭都不用父母操心。而現在的狀況是讀書操心到工作,工作操 心到以後組織家庭,都是提心吊膽。我們忽略了最根本的就是這一顆責任心、這 一顆孝心、這一顆善心,這個才是根本,它是學習的根本動力,它也是一個人努 力生活、努力工作的根本動力。有責任心了,他的工作跟家庭你也不用擔心。所 以我們從這裡感覺到,《禮記‧學記》講的「長善救失」,很高的智慧啊!一句 話就把教育的根找到,教育孩子、教育學生,還有教育我們的員工,都要從這個 根本開始。 好,那今天早上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 二一年五月二十日 第十六講 夫妻分工,共同成就孩子的未來 大家早上好! 剛剛大家一起唱這個《禮運‧大同篇》,早上唱歌挺好,振奮精神。唱錯了呢, 別人唱錯了沒關係,自己唱錯了有關係。別人唱錯了沒關係,這叫「寬以待人」 ,自己唱錯了有關係,那個時候唱得不夠專心,不夠精準。所以時時我們要守住 這個人生的XY軸座標,叫「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一個人能扛大任,他這個胸襟,他這個做事的能力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那可能 是很小就開始培養,甚至於是從小處就開始培養。人在大事上謹慎,在小事上不 謹慎,有沒有這個邏輯?沒有這個邏輯。「青天白日的氣節,自暗室屋漏中培來 ;旋乾轉坤之經綸,自臨深履薄處得力」,一個人的修養,一個人謹慎的態度, 往往是沒人在的時候培養出來的,不然學問都是做給別人看的表面功夫。 所以有一位企業的領導者就講:「上班下班一個樣,白天晚上一個樣,領導在領 導不在一個樣。」這個言語很樸實,講得很到位,都是時時刻刻「誠於中,形於 外」。所以我們言語的時候都是非常嚴謹、謹慎,就不容易講錯話。有時候在很 重要的場合,講錯一句話可能以前的努力都前功盡棄。 所以人的修養往往都在細處下手,都在人不注意的地方。我們能夠謹慎地注意到 小節,才能夠真正像「四千五百年前中國遠祖如何教導後裔」綱要講的「言忠信 ,行篤敬」,行為都非常地篤實、誠懇。 昨天我們聽王教授給我們分享到女德的部分,還有王教授在新疆推展傳統文化寶 貴的經驗。在整個王教授分享的過程當中,我就想到,我們中國的教育哲學《禮 記‧學記》裡面有一段話說道,「善歌者使人繼其聲」,會唱歌的人唱著歌曲, 人家就不由自主地跟著他唱,他的歌聲可以感染人;「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善 於教學的人,他的整個風範會吸引人,人們希望能效法、學習他,也從事於教育 的工作。我接觸了一些小學的老師,他們很用心在教育學生,而結果發現,有愛 心的老師,他教出來的小孩以後當小學老師的比例挺高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 察到這一點?你們都沒觀察到?這麼淒慘嗎?因為老師的愛心會感動這些學生以 他為榜樣,所以說「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而這樣的老師,「其言也」,他的言語,「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這一 段就提到,善於教學的人,他在引導學生的時候,他是言語很簡約,不會很囉唆 ,就能把道理講清楚,這個「達」就是講明白,「約而達」。因為我們假如講得 很冗長、很囉唆,又講不明白,一般人聽了,他會沒耐性,聽不下去。我們在與 他人交流的過程當中,人家不耐煩了,首先不能指責別人沒有善根,而要首先反 思自己有沒有掌握講話的一個態度、一個方式,這個很重要。「約而達,微而臧 」,這個「微」就是很能深入道理,「臧」就是能夠把這個道理彰顯得很好。「 罕譬而喻」,就是用很少的譬喻,道理就能讓大家體會得到,這個「喻」就是明 白,「罕譬而喻」。 而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留心,昨天我們王教授提了很多譬喻,其實那份存心就是讓 大家能夠體會到這個道理。比方說,「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王教 授舉了一個例子,在他們新疆,比方要到一個觀光區,坐車可能要坐很久,幾十 個小時有沒有可能?有可能。有可能沿路上還是一些沙漠,什麼人都沒有。這個 時候你不好好聽這個司機的,到時候你就回不了家了。所以要聽這個司機的,並 不是說他的人格比你高、他的地位比你高,不是這個意思,是他要為所有的乘客 負責任,這個就彰顯了司機是有責任的。相同的,也彰顯了為人父母是有責任的 ,為人丈夫是有責任的,為人子女是有責任的。所以「在家從父」,就是父母有 責任把女兒教好。 「出嫁從夫」,就代表夫妻在一起了,夫妻同體了,總不能兩個人唱的調不一樣 ,一個要往東,一個人要往西,那請問這個家會怎麼樣?就無所適從啦。兩個人 意見不同,小孩也不知道要聽誰的,那這個就不妥當了。也就是說,在團體、在 家庭當中,一定要有人說了算。團體當中有君臣關係,領導者他發佈決策,假如 每一個人都能發佈決策,那這個團體到底會走到哪裡去?所以家如是,團體皆如 是。 家庭當中要「主伴圓融」,主要的決策誰下,這個是主,其他的是伴。伴就是可 以給予充分的意見,但是總要有人下決定。下決定不是很過癮,下決定是要負責 任的,所以一個人從小要被引導、教育成一個非常有道義的人生態度,要對自己 所下的決定負完全的責任。他對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都有道義,他是戰戰兢 兢去帶領這一個家庭,而不是說,我說了算,挺痛快的。有道義的人,他是很怕 人家相信他的;人家相信他了,他不願意對不起別人對他的信任,為人丈夫如此 ,為人領導亦如此。 所以這個時代,我們常說「事非經過不知難」。沒有當過領導的人要批評領導很 輕鬆,真正自己當過了,可能就不會這麼批評了。沒有結過婚的人,要批評結婚 的人很容易,真正自己結婚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來的時候,他自己還有沒有那種 耐性,還有沒有那種承擔,都很難講。 所以諸位學長,你們喜不喜歡你說了算?喜歡啊?我們高學長昨天聽懂了王教授 一句話,叫做「犧牲享受,享受犧牲」,是吧?高學長喜歡承擔責任,無私無我 ,樂在其中。所以承擔責任,事實上是不輕鬆的。我從我自己父親幾十年來對家 的付出,可以深深感覺到,男人一個家庭扛在他肩上,他是非常不容易的。 諸位女同胞,你們家你說了算好不好?男女的特質確實不同,所以為什麼說「男 有分,女有歸」,這個男人你每天叫他刺繡,每天叫他煮飯,他那個男子氣概好 像不容易出得來。他的屬性,這種陽剛,讓他這種陽剛之氣能夠充分去發揮,這 叫道法自然啊。你說女子,在事業上要跟男人比個高下,說實在話,您見過哪個 女強人非常happy的?諸位學長,你見過哪個在商場上叱吒風雲、呼風喚雨的,然 後她說「我實在是人世間最快樂的」?有沒有?我們這個時代誰都是小白鼠了, 很多思想很混亂,我們也不知道講得對不對,然後就聽了,然後就去做了。那些 道理不是很妥當的,我們做下去以後會痛苦,因為它不見得能夠道法自然。 「女有歸」。這個「歸」字也顯露出女子的特質當中,她的情感還是需要有個依 靠。可能我講到這裡,底下有女子不大同意了,「我可以不用靠。」誰不用靠啊 ?你生出來不用靠父母啊?好,假如你覺得你不用靠男人了,那很好,那你這一 輩子就可以一心一意完全為整個民族、社會,很好啊,我也隨喜功德。為什麼呢 ?就好像我認識的一位女老師,她今年教書四十多年了。教學生是要非常用心、 專注,今天要教這麼多孩子,還要照顧家庭,容不容易?太困難了。所以這一位 女老師她是真正全心全意教孩子,沒時間結婚啊,這是她的選擇啊。可是不能選 擇結了婚之後,又去工作,然後家裡又照顧不了,那這個就有負面影響出來了。 人類下一代毀了,誰能負這個責任?這是很嚴肅的問題,這不是開玩笑的。 哎,有人就說話了,「我工作很穩啊,我的孩子也教得不錯啊。」那是你啊,不 是其他的人啊,是不是?整個世界不能只看你一個人的感受來決定該怎麼做啊! 擺在面前的是什麼?是下一代亂七八糟的現狀。不是只看你兒子好啊,你要看到 全局啊! 以前的人懂,隨時都顧及整個家族、整個社會民族,以前的人都有這個概念。現 在的人自我太重了,只考慮自己的感受。曾經有一次,剛好我們在談孝道,談到 要引導、啟發孩子的孝心,要讓他們能夠懂得知恩報恩,父母老的時候,一定要 照顧、孝敬自己的父母。結果一個女士舉手了,她說:「我不用孩子照顧,我有 養老金,我有退休金。」諸位學長,她講的有沒有道理?你們還點頭啊,「有道 理」。誰家的道理?經典裡面哪一句寫到這個道理?就感覺人只想「我好不好」 ,有沒有去想過對整個社會風氣的影響?「我有退休金」,請問其他的老人有沒 有退休金?大家再去細細想想,有退休金叫社會福利,請問大家,曾經社會福利 最好的國家出現什麼情況?冰島「倒閉」了,這個國家破產了。 福利真能解決問題嗎?人的福報的根源在心地啊!一個人覺得「奉養父母不是我 的事,是國家的事」的時候,這個國家的人還會有福報啊?連父母都不會感恩的 人,就想著國家有這麼好的福利了,他還會有福報啊?所以有時候我們不從心地 上、不從根本上去看事情,反而都覺得「挺好的,都有錢可以花了,又不用擔心 ,沒問題啦」,你看國家破產了。拿誰的錢來花?下一代子孫,下兩代子孫,甚 至花到第三代的都有。誰帶頭的?America。這個美國要負的因果很大,整個飲食 文化,整個人的思想觀念,他們誤導得太嚴重了。包括好萊塢電影,今天認識, 晚上就發生關係了。哎呀,年輕人不懂,看了之後,「哇,好美哦。」那個叫以 人行畜生的事情,還美?我們懂不懂得判斷? 第一個,社會福利它也是從老百姓的錢出來的,接受福利的人有沒有感恩?還是 視為理所當然?一個人覺得得到的福是理所當然,他已經快沒福了,福就耗得很 快了。而且我們再細細去分析,今天我們叫孩子不用養我們了,我們自己有退休 金,那是讓孩子不用來盡這一份孝道了,這不是在讓孝道不能傳承下去嗎?那誰 來負這個因果責任? 所以諸位學長,我們有沒有去跟人家講過「哎呀,以後老了也不要指望孩子養了 ,靠自己就好了」,我們有沒有跟別人講過這樣的話?這個話不能亂講啊,你在 鼓勵不要孝順,「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啊!言語不謹慎,不考慮到流弊,每天 在造業我們自己還不知道。 再來,這一位女士講「我有退休金就好了,不用孩子照顧」,請問退休金是誰的 錢?不就是納稅人繳的錢嘛,是吧?好,現在這些孩子你不教他孝順,不教他尊 重老人,以後他長大了,他要納稅,他要決定國家這些錢花到哪裡去。而我們都 沒教他孝順,沒教他尊重老人,請問這些社會福利以後會不會減少?會不會被砍 掉?會被誰砍掉?會被你沒教他知恩報恩、沒教他孝道的下一代砍掉哦。所以, 我們要「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 老祖宗講的「五倫關係」,這是自然的法則,不是說誰發明的,這都是縱觀整個 人的特質,還有整個社會的影響,總結下來的幾千年不變的真相。 所以今天我們選擇了家庭,我們就要把家庭照顧好,不然就不要結婚。結了婚之 後,家庭沒有照顧好,然後說「我底下員工幾百人,我還是對社會很有貢獻的」 ,不是這樣啊!第一個,流弊太大。女人都不把孩子養育好、家庭照顧好,這個 社會一定亂。當社會亂的時候,請問我們有幾百個員工、幾千個員工有什麼意義 呢?那還是光彩嗎?現在人類所面臨的就是要走向滅亡了,假如再不醒過來,當 三十年後、五十年後是滅亡,我們現在所謂的那些光榮又有什麼意義呢?下一代 毀了,世界一定是完蛋的。 而且事實上,假如我們的家庭沒有照顧好,我們的事業看起來很不錯,絕對是福 報,而不是我們的智慧跟能力,這是絕對真實的狀況。為什麼?「其家不可教而 能教人者,無之」,她的孩子她都教不好,而能夠去教好別人的孩子、教好員工 ,不可能。孩子從小跟著她,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受她影響,都不能給予好的影 響,還要給別人好的影響,太困難了。 所以事實上,我們很冷靜地來看,現在所謂的事業很成功,很大的比例都是自己 的福報還有祖先的福報。而這一個企業、團體,跟在老闆身邊的這些主管都是十 年、十五年、二十年的,那這一個領導者不簡單,他是真正能凝聚人心。但是假 如他事業做得很大,可是他的員工流動率非常地大,那代表他根本就沒有辦法凝 聚人心。「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是為什麼他事業還是很大?那就 是他的福報啊,那不是他的智慧跟能力。其實我們現在這個社會的狀況,能真正 看清自己相當不容易。 我們心裡想想,今天假如你是老闆,有一個員工自殺了,是因為你的關係而自殺 ,你還想不想當老板?要是我,我五千萬、一億,多少錢我都不要了,不要因為 我的關係讓一個人死掉,是吧?假如我們經營的一個環境,反而造成很多的人在 這裡工作想不開自殺了,這種錢我不賺了。為什麼?生命不是用錢可以換回來的 。這些員工離鄉背井到了我們公司,我們要把他照顧好。而當一個大學生、當一 個研究生從樓上跳下來,自殺死了,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難道不用反思嗎?我們 當父母的難道還不痛定思痛,孩子出了什麼問題? 可是這些大學生自殺的時候我們是怎麼去回應的?我們麻木了,我們被物欲給麻 木了,只看眼前,只看虛榮。有一個官員當場反應,「我們的大學生自殺率還沒 有超過美國。」這是什麼話?這是一個父母官的話嗎?這是有把子民放在心上嗎 ?這不是一個數字的概念啊,不是有沒有超過平均值的概念,是一個人跳下來之 後他的家庭、他的父母、關愛他的人從此見不到光明啊!我們是用這個心境去應 對,我們處理事情絕對會把根源問題找出來。可是我們現在好像反應很慢,一個 現象出來了,嚇了大家,「哎呀,怎麼會這樣」,「哎呀,太傷心了」,保證一 個月之後又沒了。人之所以麻木,就在於我們現在都是以功利、以追求物質的享 受為目的,而不是道義啊! 我們說,出來服務社會,是愛這個社會、人民。我們可以放下自己的孩子,不全 心全意教導他,然後去愛人民,這根本就是不可能成立的邏輯。《孝經》裡面講 的,「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今天我們的親生骨肉需要我們,我們都能拋得下,我們的愛心已經不存在了, 欲望已經驅使我們往功利的人生方向在走了。 這個話說到這裡,我怎麼覺得我今天講話好像有點激動,大家多多包涵,可能也 沒有顧及到大家的面子跟感受了。為什麼?我感覺啊,這些問題再不痛定思痛, 人類已經沒法活下去了。人都不像人的時候,上天就要開口了。上天開口,很厲 害哦,就會讓所有的人了解一個道理:「惡有惡報,善有善報。」「養不教,父 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上天開口了,就是人已經沒有做到他當人的本分、責 任了。 我們看所有的動物生下它的孩子,尤其哺乳類,都是盡心盡力把它的孩子養育到 有能力獨立生活了,才會讓它離開,這是一種責任啊!那我們教育孩子有沒有讓 他一生應有的做人做事態度都紮好了根,我們才覺得盡了父母這個責任?所以這 幾節課我們跟大家一直在探討的,「父慈子孝」。 老祖宗講男女有別,這個「別」是很有道理的。「別」不是分別、不是高下,這 個「別」是分工,互相感激、互相尊重、互相扶持、互相成就。而師長其實講得 很清楚了,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兩個任務,一個是經濟,一個是教育孩子。其實還 不只包含教育孩子,還包含整個家生活上的照顧,這個責任遠遠大過於經濟的責 任,它影響得非常深遠。 男子他陽剛氣,他很適合出去闖蕩,擔負起這個經濟的責任。女子懷胎十月,這 種同體的感受,我相信懷過孕的女子她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諸位媽媽是不是這 樣?這個我就說不上來了,這個我沒有發言權。我是想象的啦。有這種同體的感 受,一定是盡心盡力,希望把這個孩子給教好。所以母親生下孩子之後,很自然 地去照顧好她的孩子,因為孩子還沒有行為能力。三歲以前,這個動作,包含是 非善惡的判斷都還沒有建立起來,沒有培養起來,母親每天這麼細心地照料、呵 護、陪伴,所以養育孩子的這個重任落在女子的身上。 諸位女同胞,「女有歸」,就是女子的情感是很豐富的,她找到一個可以信任的 男人跟家庭,她的心才比較能安下來,是不是這個樣子?沒什麼反應呢,諸位男 士,女子沒什麼反應,大家知不知道原因在哪裡?(答:我們沒有做。)哎呀, 來,掌聲鼓勵。你看我們男學長們都是覺悟的人! 為什麼女子都沒什麼反應呢?因為找不到可以信任的男人。這個叫惡性循環了。 那怪誰呢,別怪了,是不是?「閨閫乃聖賢所出之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 男人沒有責任心,跟女人也脫離不了關係。假如母親很會教育孩子,那孩子從小 都是頂天立地。我們看范仲淹,長大之後,肩膀是扛起天下、扛起整個家族的興 衰,不簡單。誰教的?母親教的。 當然,諸位學長,我在講這一段的時候,指的是一般世間的人。李炳南老師說的 ,「不勸人吃素」,是不是?那個不勸人不是說你不講這些道理,大家要會聽。 那個不勸人,就是你不要指著人家說,「你要吃素啦,吃素啦,不吃素你完蛋了 !」不是這個樣子的啦。你當然要講道理,講講講,人家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 受,你也不要給人家壓力,是這個意思。 所以這個都是對緣分要看得清楚。緣分是強求不得的,得水到渠成。你現在要弘 揚中華傳統文化,人家工作好好的,你說「來跟我們做吧,辭掉工作吧」。結果 人家一辭,父母睡不著覺,家裡的人每天在那裡擔心,最後來找你,你怎麼辦? 所以這個都包含在「人皆好為人師」,都沒有設身處地考慮整個客觀的狀況。 我怎麼講這裡來了?我剛剛是講到什麼?好,就是講到這個「女有歸」的「歸」 字。女子她的整個特質是,有一個值得信任的男子,然後有一個家庭,她反而很 能安心地盡心盡力去付出,為這個家,為這個家族。其實當她為家、為家族的時 候就是為社會貢獻啊!每個家的孩子都好了,這個社會哪有不安定的道理?「正 家則天下定矣」,每個家都好了,這個天下就安定了。 前天有一位長者就說了,「孔子怎麼罵女人?」不對,不是這麼講的,「孔子怎 麼好像不喜歡女人?」這麼講好像也很奇怪。大家知道是哪一句嗎?「唯女子與 小人為難養也。」好,我們現在抽一個人出來,人家問你:孔子怎麼不喜歡女人 ?你怎麼回答? 大家知道《孟子》講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所以還沒抽以前 ,大家緊不緊張?緊張,那就要趕快把這個心調整一下。有沒有人心裡想,「趕 快抽到我,不要抽到別人,我有犧牲奉獻的精神」,有沒有人是這麼想的?那就 不簡單,功夫很好。有沒有人要跟大家說一說?好,有請葉學長。(葉學長:老 師和各位學長好,事實上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想舉手也蠻好,給自己一個機會我 就會記得。那「女子」是不是講女僕?「小人」是不是指男僕?因為他們沒有受 教育嘛,相對沒有受教育,所以這樣的人我們相處要更謹慎,否則就難跟他們相 處。是不是另外一個解釋是說,「女子」泛指那個沒有道德學問的人?謝謝。) 謝謝!這個時代講這些問題特別不容易。剛剛葉學長講到的,這個「女子」與「 小人」有一個講法,「女子」是指女僕,「小人」是指男僕,那可能意思是說, 這些僕人,他懂的人生道理比較少。他懂的比較少,我們當領導的、我們當主人 的,要有責任把他們教育好,這個也是積陰德哦。 有一個長者,他請了幾個保姆,這些保姆都是十幾歲就到他們家裡來幫忙,他都 把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好好地教育她們,最後年齡適婚了,出嫁,都嫁到很好的 人家。在他們家懂事了,嫁出去了,我們心裡想,「哇,嫁出去了,少了個工作 的人了」,這個就是私心了。嫁出去了,很好,她有個好人家了,這個就是能夠 有公心來付出。他們家保姆好幾個,都是他們調教完之後出嫁的,這個就是積陰 德了。「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這個「慈」裡面也就包含了愛心 ,教育她們。好,這是一個說法。 其實這一段話講到這裡,應該再把「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後面那一句話念出 來會比較妥當。我們有時候引經據典不能斷章取義,得要整個講下來。下一句叫 「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我剛剛說這些道理不好講,是因為現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自我比較強,好惡很重 。只要我們是男人,講男人不好,心裡就難受;只要我們是女人,講女人不好, 心裡就過不去,好惡很嚴重。應該是說,我們是男人,講我們男人哪裡不好,我 們趕緊好好來改過,提升自己,而不是起了這個好惡跟瞋恚心,那就沒辦法長學 問了。心「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 大家看,這個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孔子又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 ,血氣未定,戒之在色」,是不是?請問這一句是講男人還是講女人?講男人啊 ,是不是?那講男人,男人要反省;講女人,女人要反省,這樣才對啊。聖人、 夫子不就是要讓我們進步的嗎?怎麼挑這一句出來看孔夫子不順眼?那這個就太 不理智了。人要進步,最重要的要知過、改過,才能進步啊。 而且我們看「女子與小人」,我們在解每一句經句的時候,「依義不依語」,依 它的意義,不是依這個言語跟文字。我們不要鎖在「哦,這個字就是指我」,不 要執著在這個文字上面。 比方說,我們看《德育故事》裡面,鄭濂他們家一千口人,皇帝賜他「天下第一 家」,然後順便拿了兩顆水梨,讓鄭濂拿回家族去,看看他怎麼分這兩顆水梨給 一千個人吃。他很公平,兩顆水梨打碎,讓汁滲到那個大水缸,每個人舀一碗吃 。他的修養不簡單。可是皇帝問他怎麼把一千個人治好,他說:「不聽婦言。」 哇,諸位女同胞,你們還相信鄭濂的話嗎?所以人要提升道德學問,這個好噁心 不放下很難。但是「婦言」,文字意思是婦女的話,這是表面的意思,更深的義 理在哪裡?更深的義理就是自私自利,只有私心、不能為大局著想的人的話,這 個就是道理啦。我們男人假如心胸都很狹隘,只想自己了,那這個「不聽婦言」 就是指我們了。以前男人強調的是大丈夫要有大的格局,不能小家子氣。所以假 如女子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她很難以大局為重,所以女子難養。 我們客觀來講,你覺得男人肚量大還是女人肚量大?(答:男人。)女子講的啊 ,那我們比較沒那麼大壓力。那不就對了嗎?這是講一個客觀狀況嘛,不是對誰 有意見。既然是一個客觀狀況,我們當然要去改善、去突破啊!女人難養、難教 育,為什麼?第一個,你要把她的這個小心眼轉過來,很難;第二個,她以後是 媽媽,以後是太太啊,對這個社會影響太大了,你不能不把她教好。所以這個「 難養」裡面還包含太重要了,太不容易了,要把她養好啊! 假如是轉變那個習性,那就不容易了。而那個小心眼在哪裡體現出來呢?孔子舉 了這個狀況:跟她很親密了,「近」,關係很熟了,她那個恭敬的態度就沒了, 「哎呀,討厭」,她那個尊重度就越來越低了,就比較沒有那個莊嚴了,然後有 時候就不知規矩了,發號施令了,可能就亂了。可是這個時候你一警覺到,「哎 ,還是保持距離好,保持距離好」,你一不理她了,你不理她,她就埋怨你了, 私底下就罵,「當初對我這樣,現在又變成這個樣子」,就開始埋怨了。 所以心胸狹窄,就會出現這個情況。好,那我們諸位男士現在對照一下,我們有 沒有跟領導,還是跟朋友熟了以後就不恭敬了?就這樣很隨便了,講話都挖苦別 人了,「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人家覺得我們會惹事了,跟我們保持距 離了,我們又在那裡罵了,「想當年,不是因為我……現在還不理我。」這是「 遠之則怨」。 我再考慮一下講得夠不夠圓融,不然可能待會兒下臺來很多人都不理我了。所以 對聖人的這些提醒、教誨我們要好好珍惜,不然我們還在那裡誤會,還在那裡曲 解,還在那裡批評,那真的是「聖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之不祥」。這句話跟 大家講過了吧?「五不祥」?有。有人說沒有,正常,因為還沒講二十一次嘛。 那我們話又說回來了,從剛剛跟大家探討的就可以了解到,難養是教育孩子、教 育子女,教育男孩、女孩哦,而且是教女孩比教男孩還難、還重要。諸位學長, 你是生女兒的請舉手。恭喜你們,天下的安危就交給你們了--所謂「治家平天 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而且要從小紮好基礎。大家要相信,出一個范仲 淹,那一個地區就安定下來了,那個功德無量。而范仲淹是女子教出來的,媽媽 教出來的。 之前跟大家溝通到「父慈子孝」,這個教育,這個「慈」表現在對孩子要有信心 。再來,恩威並施、悲智雙運。而悲智雙運當中第一個重點,我們說「君子務本 」,這個教育的本在長善救失,長這個善心。「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 長他的善,他就增惡。說人這一天沒進步也沒退步,不可能。而且「長善」要先 入為主,你不把對的教給他,他可能就學到錯的。 對小孩的教育很強調仁愛心的培養、節儉態度的培養。而我們父母假如不做出仁 愛的行為,那孩子每天看電視可能學到的都是負面的。所以有一個孩子,一兩歲 的時候看電影,看到那個殺戮的場面,流眼淚;過了兩三年,父親又不經意看了 一下,孩子看到殺戮了,還是有點不敢看;可是再過一兩年,孩子再看殺戮的, 是邊看邊喊「殺、殺、殺」。 孩子的心每一天都在變化,就看我們是把他引到哪裡去。所以長善,同時也在救 他的失。而我們明白到這顆善心才是教育的核心點的時候,就會有敏感度。比方 說,我們現在做這個動作對孩子是什麼影響?我們說這一句話,又給孩子什麼影 響?我們能有這個敏感度,就能掌握好很多教育的機會點。 比方我們當父母的,今天孩子考了一百分,拿考卷回來,是不是教育他的機會? 是哦。好,他考一百分,我們會怎麼跟他講?「哇!真了不起,能考一百分。」 那他就覺得考一百分很了不得了,那他長的是傲慢。所以大家有沒有留心到,成 績好的人大部分都傲慢?他就是在那個氛圍當中,就覺得考試成績好,就是「我 比較高,人家比較低了」。他什麼時候形成這個態度?就是在父母跟老師應該引 導他對的態度的時候沒引導,他就長錯誤了。所以現在的現象是成績好傲慢,學 歷高傲慢,長得漂亮也傲慢,長得高也傲慢,是不是?我也是在這個社會成長, 挺不容易的。小時候,我又長得不高,初一的時候才一百五十幾公分,還挺矮的 ,每天在那裡問我媽媽:「媽,我怎麼這麼矮?」因為我媽也不高。你看不懂事 ,還讓媽媽覺得有壓力了。 所以我們有沒有關注到,孩子的心靈是形成一個正確的人生態度還是錯誤的?我 們當父母、老師的,要有這個敏感度。今天當老師的,考卷發下去了,這個老師 講,「成績大家都看到了,同學們,不是考試結束了,考試才剛開始,隨時都是 考試。今天你假如考了一百分,你就覺得都是我自己的功勞,你已經考不及格了 ,你已經長傲慢心了。我們要了解,考一百分,那是父母的養育之恩,那是很多 人的幫助,那是你那一科老師辛勤的付出,你要感激他們啊。」所以他成績好, 他覺得這個光榮要感激所有對他有恩德的人,所以他長的是感恩的心,而不是長 傲慢的心。他有能力了,我們引導他「己有能,勿自私」:「我們有這些好的知 識、好的能力了,應該主動地去幫助同學,他們有需要。」這個時候他不只沒有 傲慢,他還能夠體恤成績不好的人,擴寬他的心量,很可能他就懂得好好照顧他 旁邊的這一個同學,而不是瞧不起他分數比自己低。 包含引導孩子自我檢討:「今天你成績不好,你要能夠真正把成績不好的原因找 出來。是不是粗心了?是不是臨時抱佛腳了?是不是沒有主動地去問老師,問那 些懂的同學?是不是沒有去好好學習人家讀書的態度?『見人善,即思齊,縱去 遠,以漸躋』。」那他就能夠在這一次考試當中,找到他可以提升的部分。「『 過能改,歸於無』,你下一次考試不能再重複同樣的錯誤了。假如我們是用這樣 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成績,那我們的成績一定可以不斷地進步,因為犯的錯誤下 一次不會再犯。」而這一個心態會成就孩子一生對事的態度。成績只是他一次的 表現而已,不見得能夠影響他的一輩子。所以這個都是在這些機會點當中去長善 ,去救失。我們長輩都有這個敏感度,就能掌握好每一個機緣。好,這個是跟大 家講的「務本」,長這個善心。 第二個,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慎於始」。因為習慣成自然,壞習慣養成就不好改 了。第一次出現狀況能夠糾正、能夠警惕,可能他一輩子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 。我們曾經也聽一個企業家講到,他的女兒常常看電視看到不吃飯,夫妻一看, 不能讓她這個壞習慣養成,所以兩個人就商量:「今天我們一起吃飯,把東西都 吃完,不要留給她了。她每一次拖拖拉拉的,看完電視才來吃飯,都有得吃,她 就繼續放任下去了。」所以夫妻倆先討論好,當天都吃完,然後冰箱也不放東西 ,讓她也沒東西可以吃了。 討論好了,就真的叫了一下女兒,女兒沒有回應,兩個人就全部把它吃光。結果 等看完電視,女兒過來一看,桌子上乾乾淨淨的,然後又去開冰箱,也沒有東西 可以吃,然後就看著她媽,叫了幾聲「媽」,是撒嬌的聲音。結果她媽媽看看她 先生,這個時候先生要以非常堅定的眼神告訴自己的太太:小不忍則亂大謀。這 個時候忍不住就前功盡棄了,教訓孩子有時候該忍下心來還是得忍。結果這個媽 媽看先生很堅定,接著就跟她女兒講:「明天早上就有飯吃了。」晚餐沒有來吃 ,明天早上就有飯吃了。 然後夫妻倆就去睡覺了。這個媽媽其實也不怎麼睡得著,在心裡想「女兒還在餓 肚子」,在那裡翻來翻去。突然,女兒敲門了,走進他們的房間,然後露出很可 憐的樣子,她說:「媽,我快餓死了。」結果她媽一聽到,有一個衝動,就要爬 起來煮飯,煮東西了。這個時候她先生的手握著他太太的手,在棉被裡面抓住她 :Hold on!這個意思就是:面對敵人的時候決不能手軟,是吧?誰是敵人啊?女 兒的壞習慣是敵人。這個時候你不狠下心來,那個問題不能解決。壞習慣就好像 人身體長病一樣,越早處理,對身體的危害越小;越晚處理,危害越大,難度越 高。所以「慎於始」,及早教育很重要。她先生也是事前做好溝通,做了很多心 理建設,所以手給她拉下來,她太太就沒有起來。然後太太就跟女兒講:「明天 很快就到了。」結果孩子一看沒反應,就出去了。 結果淩晨差不多三四點左右,這個媽媽也睡不著覺了,就起床了,想提前準備早 餐給她吃了。結果要進廚房,還沒開燈,恍惚感覺廚房裡面好像有人在那裡晃, 在那裡動。仔細一瞧,是她女兒,她女兒餓得睡不著覺,已經拿著那個鍋鏟在廚 房裡面等她媽媽了,可能這個女兒心裡想:這一餐不能再放過了。 所以她警覺到了,她以後就不會再這麼放肆了,這個是「慎於始」。而這個「慎 于始」其實包括孩子第一次說謊、第一次偷東西、第一次沒帶作業、第一次遲到 ,這些種種不好呈現出來了,我們有沒有抓住這個機會點讓她得到教訓,然後以 後不會再犯?這個都是「慎於始」,很重要的。 包括之前也跟大家講的,不只對孩子是「慎於始」。趙匡胤當皇帝的時候,他的 母親杜太后抓住了這個最好的機會教育點,不只教育了趙匡胤,也教育了之後所 有宋朝的皇帝。誰不知道杜太后當著兒子登基的時候,給他非常嚴肅的教誨:「 你好好做還好,你做不好,比平民百姓還不如,還要被人民給推翻掉。」那孩子 就會記一輩子。尤其那個時間點,當皇帝登基,高興得不得了,得意忘形怎麼辦 ?這個都是很睿智的。 包括陶侃的母親,兒子當官,拿了一些魚罐頭回來,這個母親馬上就把它退回去 了,「你當官的人還拿著這些公家的東西來送給母親,這是不妥當的。哪怕你是 用錢買的,都應該要避嫌。」 這節課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二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課程研討(十二) 蔡老師:大家好。就這幾天的課,大家印象比較深的一句話或一段話跟大家分享 一下。陳學長。 陳學長:老師,各位長輩、學長們好。今天老師講到我們女性同胞懷孕的時候, 其實我感觸很大。在懷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懷孕四個月就可以感覺孩子在肚子裡 面動,當時就覺得生命很奇妙,我們的身體裡面還會有另外一個生命。那時候就 覺得,那種感動和喜悅,我根本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生產的時候,我是剖腹產子,當醫生把孩子拿出來那一剎那,雖然沒有痛,因為 打了麻針,可是可以感覺,孩子是從自己的肚子裡面出來的。那一剎那,也是真 的很令我感動。孩子一出來,然後聽到孩子的哭聲,我的眼淚和丈夫的眼淚就情 不自禁地流了出來。護士小姐很緊張,以為我很痛。我跟她說不是,我不知道為 什麼,丈夫也不知道為什麼,在那一剎那聽到孩子的聲音,我們同時都跟著孩子 的哭聲流了眼淚。我想,每位有生過孩子的女性同胞有同樣的感覺。 再來,就是今天老師說的「男有分,女有歸」,這句話真的讓我受益很大。因為 之前不懂,覺得女孩子出來也是可以跟男孩子一樣平等:你可以賺多少錢,我也 可以賺多少錢。在這幾天的學習,讓我感觸最大的,就是女人應該做回女人的本 分,應該在家相夫教子。老師說,教好一個孩子,教好一個家,就是為天下服務 。那天看了夫子的影片,解釋的那個大同世界,我就覺得應該就是這樣子。然後 我就期許自己說,回去要做一個真正的女人。謝謝。 蔡老師:謝謝陳學長。剛剛談到懷孕還有生產,我們就可以感覺到,師長講到的 父子有親是很自然的天性的流露。 夫子也非常能體會到女子對於一個家庭的重要性,所以在《孔子家語》裡面,夫 子有說道:「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蓋有道焉。」這段話是在《孔子家語‧大 婚解第四》中,《孔子家語》記載了孔子的言行。「妻也者,親之主也;子也者 ,親之後也;敢不敬與?」夏商周這三代聖明的君王,都非常尊敬他的妻子和孩 子,「妻子」是包含妻子和孩子。 而且我們要了解,都是天子帶頭,上行下效,代表夏商周對自己的妻子都非常尊 重。為什麼?「蓋有道焉」,應該是很有道理。我們看,「親之主」,「親」涵 蓋的是一個家庭,親人,太太是家庭主婦。大家有沒有聽過家庭主夫?所以家庭 主婦是有來源的,孔子講的。 大家去看,一個家沒有女主人,很亂;男主人一年沒回來,還挺安定的。整個家 庭的生活、人心的安定,跟妻子、跟母親有很大的關係,她是家庭裡重要的角色 。而角色重要是因為她在家庭裡承擔了很重要的責任,她在家庭裡面的影響特別 大。因為她的這一份責任很重大,包含相夫教子,團結、安定整個家庭,所以丈 夫時時都記住妻子對這個家的貢獻,很自然地對妻子的恭敬油然而生。 我們看江本勝博士做的實驗當中,結晶最美的是愛與感恩,這個就是人生的真諦 。愛與感恩的心念,讓水結晶得最漂亮,所以代表生命的意義在哪裡?懂得愛, 懂得感恩。而這個感恩其實就是當我們在接受被人家愛護的時候,被人家照顧的 時候,我們生起的是一份感激之心,這個心念是很美的,這個心念能成就生命的 幸福。所以先生也是感激太太對家庭的恩德,互相感激,互相疼惜,就互相成就 了。 而兒子,這個「親」就是這個家族、祖宗的延續,「親之後也」,所以把孩子養 育好是父母的責任。所以這個「敬」是體認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對得起祖 先,才對得起社會,體會到教育孩子的這一份使命跟重要性,這個「敬」是這樣 的態度。不是說你每天要去給兒子請安,對他很恭敬,不是這個意思。好,我們 再請下一位學長,王學長。 王學長:老師、各位長輩、各位學長,大家好。今天老師所講的課程,在最後面 「慎於始」的部分,有講到關於孩子的教育:發現有錯的時候,一開始就要特別 謹慎,把它指出來,可以讓他有所改進。這方面也讓我學到蠻多的,知道自己回 去要怎樣跟自己的小孩子接觸,彌補自己不足、不對的地方,真正把自己的小孩 導正,導入比較正確的觀念。謝謝老師。 蔡老師:謝謝王學長。所以人生學習很重要,活到老,學到老。我們要把每一個 角色扮演得好,都要通過深入倫理道德的這些教誨,我們才懂得我們的角色方方 面面怎麼去盡心盡力。王學長。 王學長:老師好。您談到父子這一段,談第三個問題,談到教育的時候,我一直 在想兩句話,「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在讀書這一塊,確實自己從學 校出來已經多年,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少有這麼安靜地去讀過書。所以在社會走了 一段以後,這半年來才真正感受到,人生最幸福的一件事情就是讀書。 因為那天王老師跟我們談到,學習才能讓人明理。所以通過這樣一個學習的過程 ,確實讓自己感受到,人生有那麼多的不足,人生還有那麼多的事情,也能明確 自己的責任和目標。這是讀書的過程,這段時間非常喜悅,所以我一直在說,自 己生活在天堂中,尤其是這段時間,這三個月來,自己生活在天堂中。 第二個就是談到教子,「至要莫如教子」。以往自己確實不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 性,也知道孩子非常重要,但是不知道該怎樣教育,這也是自己四十多年來一直 比較痛苦的一件事情。結婚二十多年,孩子已經二十多歲了,總覺得孩子很重要 ,但是不知道怎麼去教育,一直以來對這件事情很迷茫。因為我的女兒非常善良 、非常純真,我自己一直在想,多虧孩子前一輩子修得好,這麼好的孩子,在這 樣的一個什麼都不懂、很無知、很愚癡的母親的培養下,竟然能夠自己活得這麼 好。如果我們知道的話,真的,孩子會走得更好一些。 所以在這一點,自己每天都會反省自己,偶爾跟孩子打電話也會跟孩子道歉,覺 得自己做得很不好。所以最近一直在講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教育孩子,對 我來說有非常大的啟發。所以也非常感謝老師一直在提醒,一直在關注、一直在 引導著我們,如何去做得更好一些。謝謝! 蔡老師:謝謝王學長。我們為人父母跟老師的,當我們覺得自己不足,能夠很坦 誠地跟孩子們反省、懺悔,這個是誠心的流露,一定可以感動孩子的心靈。我們 有不妥當的地方都不去說,自己的心也很難非常地亮堂,因為「倘掩飾,增一辜 」,好像會覺得跟孩子之間的關係,不能夠很直接,不能夠很坦率。我們真正勇 於去承認錯誤的時候,孩子不只不會看輕我們,反而會更尊重我們的這個態度。 因為我以前在小學的時候,有不妥當的地方,一個慣性還想解釋,結果在那裡解 釋個幾句,看底下的學生好像愈聽愈沒反應,愈聽愈聽不下去,我也講不下去了 。這個時候自己承認錯誤,學生的眼睛反而更明亮,更尊重老師,更肯定老師能 勇於面對自己的不妥當。所以,一個心境的轉變,可能感來的是不同的家庭氣氛 。 當然也不能一直在說不對,承認之後要勇於改過,不然到時候我們就一而再、再 而三都在那裡懺悔同樣一件事情,那也會失去家人的信任,勇於改過還是很重要 。張學長。 張學長:老師及各位學長好。今天終於抽到我了。剛才蔡老師講到,現在我們人 類快要走向滅亡的那條路上,如果我們還不醒悟過來的話……這讓我想到蔡老師 第一堂課,講到有一個叔叔看新版的地圖,找臺灣在哪裡,我覺得好像很誇張。 還沒有接觸傳統文化之前,還沒來到這裡學習之前,我們馬來西亞的報紙上一整 個星期都在刊登一個主題,就是環保跟地球發生的大災難的一些圖片、輿論,大 標題上是「世界毀滅的話,馬來西亞還在嗎?」可是我現在這個感觸很深,因為 我們現在社會的問題真的是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 所以我今天站在這裡跟大家學習傳統文化,希望可以在「為往聖繼絕學」這條路 上,能夠走得更徹底一點,更了解、更圓滿。尤其是跟世界各地的華人一起來學 習,真的是感到非常地開心。而且大陸、臺灣都有實際的例子,讓我們能夠更深 切地感受,讓我在走這條路上更加地無怨無悔。謝謝。 蔡老師:謝謝張學長。張學長這一番話,我們也感覺到我們明年開同學會的時候 應該會非常精彩。大家這一年做的互相探討、互相供養、互相激勵,會讓我們這 份使命感有更好的共鳴。 臺灣最近有一個片子,不知道臺灣的學長們看過沒有,叫《正負度C》。其他地 方的學長有沒有看過《正負度C》?這是臺灣拍的一個公益片,探討現在環保的 問題嚴重到什麼程度了,還在臺灣的電視臺播放,好像電影院也有放。 臺灣去年是「八八」水災,雨下得很猛,在幾個小時之內,很多山區的村莊整個 都被水沖掉,一個人都沒有活,那個來得非常地突然。而那一場雨假如是下在臺 北,石門水庫就崩掉了,石門水庫的水灌出來,整個大臺北地區北部的很多地方 都要被淹掉了。這個都可能是明天要發生的事情。尤其像今年的整個溫室效應所 產生的氣候異常,我們可能在馬來西亞感覺不強烈,尤其我們這一個多月可能不 太有感覺,但是事實上,現在南方幾個省都遭水災,雲南是旱災,然後整個甘肅 還下雪,下得挺厚的,新疆也都出現零度這樣的低溫。 當然這個是現象,根源問題,因為我們有深入經典,知道人心才是關鍵,作善就 能夠扭轉這個劣勢,扭轉這個厄運。但是人心又要靠教育、靠教化、靠以身作則 。雖然情況比較危急,但是我們還得要穩住陣腳,和諧社會從我心做起,從我家 做起。有時候愈急的事反而愈要冷靜,愈要穩紮穩打。 我們也相信萬類相感,天地跟我們的感應,我們的誠心還是能夠護佑身邊的人。 舉一個例子,臺灣「九二一」大地震,大家知道吧?一九九九年,死傷也是比較 嚴重,幾千人死傷。它的震央在南投的集集,結果同樣是在南投,就在附近而已 ,懺雲法師他們那個寺院在南投震央附近的水裡,寺院沒事。這就證明,一個人 有真修行,不遭難。明明就在震央旁邊,居然他們沒事。而且那個水裡一帶,基 本上沒有什麼損傷。 大家要了解,一個有真修行的人,那個地方真的不遭難,不可思議。但是其實還 是有道理可循,為什麼?因為這一位修行的人,他在當地待了幾十年,德高望重 。當地的人常常上去,請求道:老人家給我開示開示吧,給我教誨教誨吧。他長 期在那裡勸導這一方的人向善,當然那裡的人心轉變得就大,轉變大了,就不在 這個災難之中。 在《德育故事》裡面也告訴我們,孝、德,真的可以避開百災。比方說,在《二 十四孝》裡面,元朝的李忠,大家有印象吧?「李忠避震」。在元朝那個時候, 整片一萬多戶全部都震倒了,震脈到了李忠家分成兩半,等走過他們家以後,又 合成一起,就跳過他們家,他們家沒有震倒。 諸位學長,地震來了,你們家會不會倒?現在得勘驗勘驗,要有信心,真幹了, 就能不倒。當然,這一個地區能接受聖賢的教誨,這個地區的人就有福氣了。所 以我們很多學長他們在自己的故鄉、自己居住的地方,長期宣揚倫理道德,這個 都是相當殊勝、功德無量的事情。好,這是跟大家講到的,有修行確實是那個地 方不遭難。李學長。 李學長:老師、各位學長,大家早上好。這麼多天來的聽課,我印象最深的一句 就是「不自欺」。在我的感受中,人生裡面能夠被人欺,但是如果被自己欺騙了 ,那是最可憐了。而且,被自己欺最不容易感覺得到,覺悟得到。特別是如果我 們沒有接觸到聖賢的教導,我想,往往自己被欺了也不知道,還會把這些怨加在 別人身上。我想這是我人生裡面最要注意的一點。所以,老祖宗的經典是「行有 不得,反求諸己」,也是幫助了我怎麼樣去找出到底是人家騙了我,還是自己騙 自己。我想這對我人生要修好的話,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老師講到關於這些經典,時常都會有人把經典斷章取義,或者是以它表面字 句來做講解。當我聽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就想起了蘇東坡的故事,也就是那牛糞 的故事。很多時候,一句經典或者是某某人的一句話,我們以自己的心態去解, 時常就會困在這種情況下。這一點也教導了我,在學習傳統文化,在讀誦老祖宗 的經典的時候,時時要注意到的就是:我現在的德行比起以前老祖宗的德行,相 差得太遠了,所以很難感觸得到他們所要帶給我的經句裡面的東西,往往都會以 小人之心去分析,以自己的習氣去分析那句經典,自己就被誤導在裡面了。謝謝 。 蔡老師:謝謝李學長。李學長剛剛這段話也提醒我們,要深入聖賢經典,首先要 信。「信、解、行、證」,相信了,理解的部分趕快去落實;落實了,我們的心 境一提升,解得就更深,本來不能理解的,後來也會理解。還不能理解的,絕不 可以錯解,不可以依自己的意思去批判或者曲解,就不好了。不能理解的,可以 放下或者去請教、探討,但是絕對不要誤解。因為沒有相信聖賢,就很難再去深 入他們的教誨。 「信為道源功德母」,信心是成就道德、學問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所以為什麼 孟子能學有所成?因為他對孔子沒有絲毫的懷疑,百分之百地信任。所以這一份 信任,至誠感通,孔子已經不在世了,他跟著孔子的教誨,也能夠契入這麼高的 境界。所以孟子是我們很好的榜樣,誠心可以超越時空。 信任很重要,但是信任也不能沒有判斷力。因為我們在這個時代很特殊,五千年 來代代都有讀書人、聖賢人在承傳整個民族的文化,可是我們這兩三代人忽略了 文化的承傳,甚至於還有一個風氣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所以我們自己都是缺乏 根基的一代。第一個,我們不能覺得,自己能講幾堂課了,自己就是老師了,這 個要冷靜。 我們去尊重一個人,是他把《弟子規》介紹給我,是他把傳統文化介紹給我,我 們感激他是對的,可是也不能不理智地,也不能很感情用事地說,是他介紹傳統 文化給我的,他所講的都是對的,這個就是感情用事了。「依法不依人」,感激 他不是聽他的話,感激他是你學得好,就是報答他的恩德,這個要很冷靜地去應 對。為什麼?我們這個時代是特殊狀況,而且每一個人的考驗都還在前面。 好,諸位學長,我們誰能八風吹不動?剛剛哪一位學長?高學長,好,高學長非 常不簡單,他示現給我們看,他已經動了。他的用意,大家要了解他的苦心,是 吧?謝謝。當我們覺得我們不動的時候,已經動了,是吧?真正不動的人就像印 光大師,「常慚愧僧」;就像弘一大師,晚年世間人覺得他有最高的成就,不管 是在佛法的修學還是世間才藝,方方面面,在近代很少人像大師這麼樣有名望, 可是老人家老的時候說的,「一事無成人漸老,一錢不值何消說」。 愈學愈察自己不足,愈做愈覺得做得不夠,愈做愈覺得這本來就是我應該做的事 啊!有這樣的心態,那這些名聞利養、八風根本就不可能上他的身。說實在的, 我們這個時代的根性,被恭維幾天,真的就飄起來了。所以剛剛我們李學長講的 說不自欺,學貴自知。 其實我們現在很冷靜地來看,在人群當中,有三個角色是非常尊貴的,君、親、 師。領導者照顧這麼多人的家庭、生活、生計,底下的人恭敬他;親,父母全心 全意地照顧孩子、成就孩子;在學校當老師,全心全意成就學生。這三個角色對 於整個家庭、社會的安定,非常非常地重要。好,三個角色這麼樣地尊貴,那我 們很冷靜地來看,我們能給員工、給孩子、給學生好的影響嗎?名副其實,我們 所做出來的要跟這個名的責任相符合。 所以我們佩服古聖先王,在《論語》裡面「堯曰第二十」,開頭就講,「萬方有 罪,罪在朕躬」。這一句有跟大家寫過了吧?「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自己的 錯誤絕不推給別人。但是老百姓有任何狀況,天子他就反省:是我沒有教育好大 家。這是一個領導者的胸襟,遇事情我們能夠扛起責任。 再來,我們得感受得到,教育,人與人的影響是無所不在的。什麼時候在影響員 工?什麼時候在影響孩子?一切時、一切處。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比方說你的 孩子或者你的下屬跟你講,「上一次你跟我講哪一句話,我記得特別清楚」,其 實他講到這裡的時候,我們都還搞不清楚是哪一句。結果等他講出來那一句的時 候,請問我們有沒有印象?有時候有,有時候真的沒有。那就是我們什麼時候在 影響他,我們自己都不知道。 所以當我們處事的時候,只要有習氣現前,就會給對方不好的影響。而且,他假 如很信任你,連你習氣現前他還覺得是對的,因為他信任你。所以假如我們發脾 氣了,他還會說「哦,那是要示現給我們看的」,真是這樣。然後當事人自己發 脾氣還不承認,還說「對,我就是示現給你們看的」,那就亂成一團了,全部都 不依經典了。誰受害?全部都愚癡了。那你說這個下屬有沒有責任?有啦,「親 有過,諫使更」,「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你不能愚忠啊! 所以當領導、當老師、當父母的,假如體會到我們隨時都在影響孩子,我得要趕 緊有智慧,趕緊提升,那個勇猛、精進、努力就可以提得起來。 這個君、親、師的角色,在這個時代,事實上我們扮演這三個角色也都還在學習 的過程。不是說我們今天當領導了,我們什麼德行都具備了,這不可能的。所以 既然都還沒有具備,又得要做這三個角色,怎麼辦?那就要時時提醒自己有沒有 在道中,「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 敢行」,有沒有這種謹慎態度,有沒有不隨順自己習氣處世待人。為什麼?我們 總得先進入聖賢人這個模子,三年、五年根基紮下去了,真的可以達到「口無擇 言,身無擇行」,可是它前面是要先守這個禮,守這個講話做事的原理原則。所 以師長才一直強調紮根,你要把根基紮好啊! 什麼是根基紮好了?就是隨時隨地起心動念、一言一行,都依照三個根的經典來 做事,這個才是根基紮好。依據《弟子規》,依據《太上感應篇》,依據《十善 業道經》,依據西方講的「十誡」來處事待人。遇到事情還隨順貪瞋癡慢,那根 基都還不牢。 所以第一個我們要很警覺,時時觀心,觀自己的起心動念有沒有跟道相應。再來 ,就是要很能接受下屬、接受學生、接受身邊人提的意見。旁觀者清,我們得有 接受勸諫的雅量。不然都不接受勸諫,那久而久之,就覺得自己都是對的,就麻 煩了。 歷代能保住一生的功業的,都是能接受勸諫的人。像唐太宗就是我們很好的榜樣 。唐太宗福報也大,他身邊有好太太,有好大臣。像唐太宗這麼有胸懷跟修養的 人,書也讀得很多,都得要這樣提醒了,那更何況是我們。 所以,今天我們的孩子、我們的下屬、我們的學生給我們提不同的意見,那是太 好的互動了。提起來了,剛好我們的想法是錯的,那感激他!為什麼?不求有功 ,但求無過。很可能他提的是一個角度,我們可以再把其他的角度跟他一起探討 ,那不就彼此看事情更寬廣、更深入嗎?好事啊!很可能他提的是不對的,那不 就是一個好機會引導他那些思維不妥當的地方! 所以能夠常常讓底下的人把意見回饋過來,同參之間都能夠提意見回饋過來,大 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都是好事啊。不能我們在上位的,就覺得都應該聽 我的,人家提不同意見,還沒了解提的這些角度,心裡就已經先不高興了,那就 很麻煩了,這就瞋恚心做主了,傲慢心、名聞利養心做主了。之前我們跟大家提 一個故事,魏文侯的故事。魏文侯唱歌唱著,他最高興的事就是所有人都聽他的 話,記不記得?大家回去之後,每個人都買個古琴,以後領導講這樣的話,「衝 啊」。呵呵,這個不是學樣子,抓到那個精神就對了。 我們請下一位學長,徐學長。 徐學長:老師好。對老師上堂課講的「恩威並濟」,學生有所感觸。那個時候, 教導女兒的時候,就是用「威」字,用一般的威脅的方法教她們。我覺得很不對 。謝謝。 蔡老師:那女兒怕不怕你? 徐學長:有點怕。 蔡老師:好,所以凡事掌握一個度,不可太過,也不可不及。謝謝。歐陽學長。 歐陽學長:蔡老師、各位學長,上午好。我這段時間對老師的講課感受比較深的 ,是「和光同塵」這四個字。我所理解的「和光同塵」分為兩方面:一個是大局 觀,另外一個是修身。「和光」從大局來講,就是共同分享;「同塵」是包容。 因為我想起蔡老師上課的時候所講的,師父上人所講的那四個點:國家與國家、 政黨與政黨,還有民族與民族、宗教與宗教。現在我們整個世界這麼亂,從大局 觀來講,都是不包容,各抒己見,說到底其實也是自私自利,都是為己著想。 因為我後面看到這四個字,就想起一個故事。是誰我忘了,他家裡的家屬曾經寫 信給他,就說因一塊地和鄰居產生糾紛,然後兩家之間必須要有一個通道,他們 都為了爭那三尺地。結果他就說,退讓三尺,退讓一點又何妨,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我想,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團體與團體之間的關係的時候,就必須保 持包容。而且,周恩來先生他曾經在處理國家關係的時候,他也有講過「求同存 異」,其實這也是和光同塵,這個就是大局觀。 第二個是修身方面。老師上課的時候反復地講,遇見事情的時候,「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所以我想到「和光同塵」其實也是一個原則,就是對待別人,遇見 事情的時候,要隨喜,大家要能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說,善心與善心相應,這是 「和光」。「同塵」就是理解與包容別人的過失。因為人無完人,我就想到,其 實我自己犯的錯也挺多的,身邊的一些好朋友還有我們的學長,他們都能夠包容 我。他們都能做到了,我為什麼不能做到?所以我要更加包容,更加用寬廣的心 來包容這一切,不要產生對立。這個是「同塵」。 而且我後面又想到,老師也反復地講,「悲智雙運」,其實也是和光同塵。「和 光」就是「智」,「同塵」就是「悲」。這四個字看起來簡單,其實細細一想就 覺得奧妙無窮,無論是從修身還是從做事各個方面,給了我很深的感悟。這是這 段時間的一個感悟。謝謝。 蔡老師:謝謝歐陽學長,談得很好,讓我們對「和光同塵」四個字的義理體會得 更深刻了。歐陽學長在講的時候,我突然冒出兩個字叫「忠恕」,「和光」是「 忠」,「同塵」是「恕」。當然這個不是只有一個意思,其實這些義理都是相通 的。包括「和光」,怎麼樣的心境,人與人才非常地和諧,這個就不是只有一個 答案了,是不是?剛剛講的,都能夠去欣賞別人的善,隨喜別人的善,這個是「 和光」;都能無私去付出,這個也是「和光」。就是人善心流露的時候,都會給 人家非常舒服、和諧的感受。而能夠「同塵」的心境,剛剛我們歐陽學長也強調 了,不要對立,要包容,要寬恕,這個講得都非常貼切,很好。 剛剛講到的那個是六尺巷,是在安徽桐城。大家都知道安徽有個桐城派,姚鼐、 方苞、劉大櫆,是清朝比較鼎盛的儒學的一個學派,叫桐城派。方苞是方東美教 授的祖上,所以方東美教授有這麼好的學問,他也是家道很好,那是方苞大儒的 後代。整個桐城、廬江、舒城,這三個地方合起來就是桐城派。 剛剛提到那個故事,是有一個宰相叫張英,他的孩子可能大家比較熟悉,叫張廷 玉。不認識?你們沒看過《雍正王朝》,是吧?《雍正王朝》那個老臣最忠的就 是張廷玉,就是他張家的後代。 結果就是他們的家人,因為隔壁的鄰居建房子可能超過他們的地了,就很不高興 ,產生爭執,所以張家就趕緊快馬加鞭傳了一個家書,給在朝廷的張英。結果他 收到以後就寫了字回過來,一打開,「千里家書只為牆」,跑了幾千里來的家書 就為了牆的問題,「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你 爭什麼?秦始皇爭得天下了,十五年他的兒子就被殺掉了,他能爭得什麼?處世 的態度就是:哎呀,何必這麼爭、這麼計較呢? 結果接到信,以前的人都是有讀書的,一看到這些教誨,馬上提起正念,趕緊算 了算了,就退了三尺。結果他一退三尺,隔壁的人就不爭了,「你們是君子,我 也不想做小人了」,他也讓了三尺,所以就讓出了這六尺巷。人跟人都是互相交 感的,我們爭,對方就爭,我們讓,對方就讓。誰喜歡做小人啊!所以後來這一 條巷子就叫「六尺巷」。 我們去了以後就在那裡拍照留念,「六尺巷」,這個就是表法的。結果我發現一 件事很有味道,就是當我們在那裡拍照的時候,當地的居民、當地的老百姓都很 有耐心地在那裡等我們拍完,都不疾不徐,就站在旁邊,等我們拍完,他才走過 去。我就感覺得到,不只張英家的後代是讓,那一個地方的人都以這件事情感到 光榮。「這是我們這個地方的光榮、風氣」,所以影響了這一個地方的父老鄉親 ,他們都懂得讓別人。 連我們進去的時候,那個摩托車在裡面,六尺蠻寬的,摩托車看到有人來了就停 下來,慢慢慢慢開過去。那整個風氣不一樣,所以一個有德行的人真的是教化一 方。好,侯學長。 侯學長:老師、各位學長好。我聽了這兩天的講課,印象比較深的主要是老師講 的「恩威並濟」。因為以前帶幼兒園,帶孩子的時候,以自己的性格來帶孩子, 經常亂發脾氣。自己高興的時候就跟孩子打成一片;自己不高興的時候,就會對 孩子發脾氣。所以我的性格養成孩子得看著我今天心情好不好來做事情,特別地 慚愧,在這裡也算是一個懺悔。謝謝老師。 蔡老師:我們侯學長也觀察到,其實我們老師、長輩的態度都在影響孩子的人格 。所以確實我們要加快腳步,深入老祖宗這些智慧、經驗,讓我們明白這種種的 道理,期望自己都能有利於孩子。再來,馮學長。 馮學長:尊敬的老師、諸位學長,大家好。在這一段時間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在 講課的時候有一句話讓我的印象很深,就是「敦倫盡分的心是無求的」。 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其實是很慚愧。一直把敦倫盡分掛在嘴上,可是問自己 的心,其實一直是有求。尤其在去年,在我身上發生一種現象:以前不學的時候 ,好像做一些好事,不會去想;可是學了以後,比方說上車給老人讓座,或者是 去做一些好事,馬上的念頭就是,我又做了一件好事。 所以當時老師在講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其實就在反省,這種無求的心態其實應該 也是一種無我,而我當時尤其在去年出現的這種現象,不僅僅是一種貪求,而且 還是一種傲慢。只是這種傲慢是在無形中滋長的,別人看不到,可是自己靜下心 來,就會意識到。謝謝老師,謝謝學長。 蔡老師:謝謝馮學長。我們也要善於保護好自己這一顆清淨心、這一顆善心。剛 剛馮學長提到的情況,諸位學長,我們自己怎麼來對治這個情況?大家可以談談 自己用的方法。來,馮學長。 馮學長:因為後來意識到這種現象以後,我當時的一個方法就是,念頭起來的時 候,第一種方法就是念一句佛號,「阿彌陀佛」。然後或者就是讓它起,我也不 去理它,過一段時間它也就沒有了。謝謝老師,謝謝學長。 蔡老師:不去理它,它這個妄念不是真實的,慢慢就沒有了。不過能轉到正念上 更好。還有沒有其他學長,怎麼來對治這個?其實這個就是比較細微的名利心。 李學長。 李學長:會去想到我們今天能夠做這一件好事,不是因為我能夠做,而是很多方 面的成就讓我們能夠做這件好事。 蔡老師:所以有眾緣和合而生,不是只有我們一個人的功勞。而且第一個,好事 ,應該做的。再來,要持續做下去,把事情做好,我們假如染了這些名聞利養心 ,以後就不能把事做好了。所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我們得保持好這一顆 清淨的心、真誠的心、無求的心,不然到後面,這個心變了,就好像種子已經變 質了,它長出來不會是好的果實了,有這種警覺、警惕。 在這個心境上,古文有一篇文章特別好,就是《介子推不言祿》。這一篇文章大 家有空的時候可以看一下。「晉侯賞從亡者」,就是晉文公要賞賜陪伴他十九年 流離失所逃亡的這一些功臣,而介子推是其中一個,他都沒有談到自己要封什麼 功,封什麼俸祿,都沒有。 而且你看他的心境,他說,「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就是晉獻公有九個兒 子,晉文公是其中一個,現在就只有你在了,只有晉文公在了。「惠、懷無親, 外內棄之」,這個是指他另外的兄弟當國君的時候沒有做好,反而遭到人民甚至 是其他國家的放棄。而「天未絕晉」,上天還是憐憫晉國,「必將有主」,必將 有好的國君、君主出現。來主持晉朝的祭祀,「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其實就 是期許,現在好好地祭祀晉朝的祖先,就是文公你了。 「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這個「天」一來指上天的厚愛, 再來其實就是指大自然的法則,代表晉朝它還有福報,所以才能夠繼續這樣延續 下去。「二三子」就是指這些陪伴十九年的功臣,卻覺得晉朝能夠復興起來就是 他們幾個人的力量,這種心態太不妥當了,扭曲事實的真相了。 其實我們講到這裡,就想到當時二八年初,師長到廬江中心,第一句話就跟 我們講:傳統文化能復興,都是老祖宗保佑,這不是誰能夠做得到的。也確確實 實那是老祖宗慈悲,讓我們有機會來學習、來提升。而且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也 犯了很多錯誤,上天不棄,老祖宗不棄,還給我們繼續學習的機會。沒有祖宗的 福蔭,事情很可能早就被我們給搞垮了。所以這一段話對我來講也是很深的反思 。 接著講到,「竊人之財,猶謂之盜」,偷取人家的錢財就稱為是強盜了,更何況 是貪上天、貪眾多因緣、眾多人付出的功勞,而以為是自己的功勞。所以這個「 天」裡面我們要感覺得到,包含他整個國家復興,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的生命就 為了要成就這一件事都犧牲掉了。所以不只不能居功,還要時時念著這種種的恩 德,盡心盡力地盡我們的一份力量。 「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這個真的是正直之人,在大家 都高高興興在那裡希望能夠得到俸祿的時候,介子推能夠把這個直言講出來。所 以底下的人其實心態已經不妥當了,還覺得自己是盡了這份忠義,而領導者還順 著他們的心獎賞他們,這樣是上下都已經不清楚、不明白了,互相蒙蔽了,「上 下相蒙」,覺得這樣是不妥當的,「難與處矣」。 這裡有幾個問題。 現跟著養父的姓,聽了范公的事例後,想請問我是否要用回原來的姓(生父那邊 的姓)? 都好,做法不是死的,存心最重要。因為范公那個時候,家族已經要沒落了,所 以不忍心自己家族沒落,要回到自己的姓氏。而且說實在的,這也是他母親的心 願。這都是流露范公的孝順,養父母之志。而他的母親也是在萬不得已之下,在 他兩歲的時候,帶著孩子嫁人了,所以他也是順著母親的心願來盡這一份孝道。 在安徽的西遞還是宏村,我們看到有一個姓氏,是唐太宗的後代。他們逃難逃到 那個地方,後來是那個地方的人家救了他們,結果他們後來就改成那個姓氏,感 激他們的救命之恩、再造之恩。假如你是祖先,你的後代把你改了名,感謝他們 的再造之恩,你能接受嗎?這個問題這麼難?能不能接受?能嘛,為什麼?反正 他族譜還是能找到最上面。但他們只是這麼一改,要讓後面的人,世世代代子孫 ,絕對不要忘了這一戶人家對我們的再造之恩。表法很好,因為他們的祖上一查 就知道是唐太宗,那個族譜都寫得清清楚楚。 所以隨緣,那顆心很重要,那顆心才是教化後代最重要的關鍵! 而說實在的,假如你的祖宗不同意,他會告訴你的,你放心好了,這個都有靈知 的,都有感應的。我們之前也是有朋友就把他的弟弟改了名,結果都養不好,後 來好像什麼因緣,祖先告訴他:怎麼可以隨便改名字?給我改回來。這個都有因 緣的,大家不用緊張,真心去做就對了。假如祖先有意見,他會給你say hello的 ,會跟你好好溝通的。 娘家的祖宗牌位可否請到婆家來?和婆家的祖宗牌位放在一起供奉好嗎? 你的祖先說好就好,是吧?我相信,在世間他們還是有他們的感受,他們假如還 有感情的話,他們還是希望自己同姓的人來祭祀祂。所以這個時候,您能夠引導 娘家那邊的後代子孫都能夠有孝敬祖先的心,都用好好的修行來回向給他的祖先 ,反而這個方法會更好。 當然,你把娘家的祖宗牌位都拿過來,也是一份誠心,也沒有不好。只是更好的 方式可能是引導他的後代都能夠學習傳統文化,「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 父母」。 祭祀時應該如何祭? 「事死者,如事生」,祭祀很重要的就是精神。我們聽說諸位學長到了馬六甲去 都非常地誠心,都到祖先的牌位前面去追思。所以誠心是最重要的,當然儀式莊 嚴肅穆也很重要。這個如何祭,我們再請李越老師來講「祭禮」的部分,我們依 照經典的精神,再學習怎麼把經典用在當前的社會狀況。 小朋友學《德育故事》,是老師講效果好,還是小朋友看動畫片,老師再引導好 ? 大家覺得怎麼樣好?都好,視狀況而定。什麼狀況?第一個,孩子的吸收狀況; 第二個,老師的功力狀況。這個都可以客觀去看,怎麼樣好,怎麼樣做。 而不見得新的科技就比較好。大家想一想,上一代的人小時候都沒看過電視,是 不是?可是為什麼他們對忠孝節義的故事記得這麼深刻?那些老人家在給他們講 的時候,講的那個神情、心境,真的就像古代人心境的流露。所以我們講課的老 師要真正是契入,是能夠體悟得到這些德育故事背後聖賢人的心境,我們講出來 ,娓娓道來,可以感動孩子。好,所以這兩個方法都可以。 接下來還有講到複講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們之後再來一起探討,因為現在時間已 經到了。謝謝大家! 二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課程研討(十三) 蔡老師:大家好,這幾天大家體會比較深的哪一段話、哪一句,跟大家交流一下 。你們不要看筆記哦,現在要講的是印在心上的那一段、那一句。楊學長。 楊學長:老師好,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靜水照大千」,我是一個心不太 清淨的人,對很多事物的感觀也不是特別到位和清晰,所以這句話對我非常實用 ,我要努力學習,像靜水一樣,然後不斷地反省自己,提升自己,也感恩老師的 教導。謝謝。 蔡老師:謝謝楊學長。我們常說要歷事煉心,在經歷的事情當中練清淨心,看自 己有沒有染著。但是有的話也不要太難過,這很正常。修道的過程,「不怕念起 ,只怕覺遲」,覺得有染著的念頭、不對的念頭,趕緊轉過來,後不再造,後不 要再起。這樣期許自己去用功就對了,然後在曆事的過程當中,時時能以經典來 觀照,這樣那些教誨就越來越熟悉了,遇到境界馬上就提起來了。不該講的話, 提起這個觀照就不會再講了。好,熊學長。 熊學長:老師好,學長好。今天老師講到兩個社會現象,一個就是社會保險、社 會福利的事,另外一個就是大學生跳樓的事情。這兩個事情,我非常認同老師的 看法。因為這個社會的保險,確實不能夠解決人的倫理道德的問題,反而會使人 喪失孝道。另外一個就是大學生跳樓後有些官員的一些講法,講到現在國內的死 亡率比美國的平均值還低,這樣的一些觀點都是不正確的。 針對這兩個事情,我有一個問題需要老師再講一下,就是現在大陸有一些政府的 領導人都會講,現在要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在宿舍也在討論這個事 情,想問一下老師,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要復興一個什麼東西?是復興文化 的,還是政治的,還是經濟的,還是軍事的,還是要恢復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還是周禮,還是整個中華民族最優秀的部分的復興?所以請老師能夠再講一下, 謝謝。 蔡老師:謝謝熊學長。現在國內一直在強調「中國特色」,什麼是中國、中華民 族的特色呢?我們要掌握綱領,有一句成語叫「綱舉目張」。其實不管是經濟, 還是政治,還是各行各業,都以德為本,「德者,本也」嘛。有德了,各個行業 就循規蹈矩。所以最核心的還是復興整個文化裡面的倫理道德,這個是一個最重 要的綱領。 那倫理道德其實就是我們最常講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道是五倫,德指的就 是八德。其實只要掌握這些做人的綱領,不管在哪一個行業都能秉承倫理、道德 、因果的這些教誨,那他就能把他在家庭、在社會的角色扮演好,那家庭、社會 就能夠恢復到常道來了,大家都能過好的日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個就是 文化的復興了。 所以我們這一次跟大家交流的主要也是這幾個重點,《德育故事》就是五倫八德 。我們從古代人的表演當中,掌握他們立身處世的這些精神、這些原理原則。比 方說,我們討論《德育故事》的「忠」篇已經好幾則了,那請問大家,一個忠臣 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做人做事的態度?比方說勸諫,是吧?盡心盡力。還有沒有? 厚德載物。這個厚德載物就是,從家庭夫妻來講,丈夫表天,「天行健,君子以 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假如以君臣關係來講,那君是天,臣是地,也是相同的表法。那這個時候臣子也 要厚德啊,他厚德了,才能夠與那些臣子相處得融洽。假如這個臣子有嫉妒心, 那這個就不是忠臣了。《大學》裡面講,「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 休休焉,其如有容焉」,這個就代表一個忠臣他是好善好德,還有他很有肚量, 他很容易欣賞別人的優點,「見人善,即思齊」,「道人善,即是善」。這個都 是忠臣應該具備的做人做事的態度。 還有沒有?為天下得人,是吧?發掘人才。其實以前的臣子都有這個責任,叫「 舉孝廉」。 還可以從一些忠臣的故事裡面體會到什麼?比方說,「紀信代死」,他侍奉劉邦 ,可以有殺身成仁、捨身取義的精神。我們現在,不管你怎麼努力弘揚文化,保 證你不會死,是不是?人家以前死都不怕,我們現在跟他們比,差多了。之前我 們有一些同仁,一開始到廬江要去推展傳統文化,我們也很佩服。他們說:「我 們來就已經抱著要入獄的打算了。」我說:「有這麼嚴重嗎?」這個精神可嘉, 但是不可能會這樣啦。為什麼?傳統文化也講的,「不犯國制」,你守國家的規 定了,怎麼會被抓起來呢?還有「不漏國稅,不謗國主,不做國賊」這一些原則 。 還有沒有?比方說我們同仁相處,師長有說一個《現代生活工作十則》,十項我 們做人做事的態度。「腦筋活一點」,不要太死板。而這個腦筋靈活跟什麼有關 呢?見識。一個人見識多了,他思考方方面面就會顧及到。人懂得每天看歷史, 人懂得向有智慧、有經驗的人請教,就可以增長判斷能力跟分析能力。人家說, 「這個人真有見識」,絕對不是說他死讀書,他通過歷史,通過跟人的交流,積 累了很多的寶貴經驗,所以腦筋才能活一點。我們常說八面玲瓏,現在八面玲瓏 好像不好了,是吧?我們那一次不是講怎麼判斷客觀?大家記不記得?有學長講 首先心要清淨,是吧?剛剛楊學長也講了,「靜水照大千」。因為人心清淨,他 就不會執著,一執著了就主觀,一分別了就主觀,不客觀。 再來,我們還講到八面,從因、緣、果、理、事、體、相、用去分析。還有沒有 ,我們那天討論的?還有古代人的八個字也很有味道,叫「度德量力,審勢擇人 」。我們在應對每一個緣分的時候,首先衡量自己的德行夠不夠。「度德」,衡 量自己,還有團體的力量夠不夠,評估自己,再評估自己的人。我們自己人的德 也要評估好,為什麼?你把人給派出去了,最後他把事做壞了,我們也對不起人 。所以這個「度德量力」,凡事要量力而為。 那你說,我有德了,機會還不來怎麼辦?「人不知而不慍」。但是我跟大家打包 票,你有德了,絕對會被人家拉出來。為什麼?現在太缺人了,真正有德了,絕 對不怕沒有機會去服務大眾,緣分自然會請我們出來。我們要是沒德的時候,還 沒穩健德行的時候,每天想著要出來,那就沒辦法學好了,因為心定不下來。所 以隨緣很重要啊。人就是沒事的時候想幹事,有事的時候又想靜下來學習。你要 不不過馬路,要不你就過馬路,最危險的就是站在馬路中間,是不是?這個是從 內度德量力。 再來,對外審勢,為什麼?一件事情是眾緣,眾多條件成熟了才好做。你很想做 ,可是,比方說這個地方的形勢不允許你做,你就不要勉強,是吧?你總要順勢 而為啊。當然現在基本上是各地都很接受,可以做了,這個形勢很好,大家要抓 住這個時機。但是縱使抓住了這個時機,你也不能操之過急,也要考慮到大眾、 政府的接受程度。 包括臺灣的同仁到了大陸,要了解大陸的狀況,不然,講錯一句話,「威武-- 」就麻煩了。那大陸的同仁到臺灣去,講話你也要審勢,不然你什麼時候講錯了 ,自己都搞不清楚。但這個都不難,難在什麼?自我太重。都是設身處地了,都 不是那麼複雜。所以處世要能屈才能伸,要恆順大眾,不要執著。這個審勢除了 大環境以外,還要考慮什麼?比如說,今天這個大環境很好,這個學校來找你, 「哎,你來幫我們學校吧。」那我們也得分析,他的認知對不對?每一個緣分最 關鍵的一個重點是見解相不相同,認知到什麼程度。 所以「建立共識」是分析一個緣分的關鍵。比方說這一個學校,他就是要拿傳統 文化來增加他的生源,就是拉你來趕緊講幾堂課,人家都覺得很好,學生越來越 多,結果他自己都不學。請問我們能推多久?所以在應對事情當中要真正的公平 ,不是表像上的公平,真正的公平就是恭敬每一個人,但是能很清楚地看出來哪 個緣成熟,哪個緣不成熟。假如我們去努力的都是不成熟的,到最後自己都累垮 ,還沒信心,別人也沒有信心。但是我們假如是先去努力緣成熟的,等這個緣做 得很好了,又給其他的人建立更大的信心。這不是分別心哦,這是很客觀、明白 地來經營因緣。你說學校這麼多,我們去幫哪一所? 所以劉備三顧茅廬是很有道理的,是吧?三次都來了,代表他是真正用心啊。所 以我們有時候就壓力很大,「哎呀,我給他講錯一句話,拒絕了,然後他就喪失 信心了,怎麼辦?」不要想得那麼複雜,我們真誠去應對了,真成熟了,他一定 會堅持。通過他的堅持,我們又了解他的整個思想見解,覺得比較成熟了,這個 緣就可以接了。所以,這個緣分也要量力啊,你不能接太多。接太多了,都沒做 好,到頭來人家說傳統文化也不過爾爾。 以前大家都讀過一篇文章,叫《挖井》,挖一百口井,結果也沒挖到水;另外一 個是,挖一口井就挖到水了。 再來,一件事情的成敗,「為政在人,成事在人」。所以這個時候一個緣分要做 得好,要有很好的弘護的人才去支持這個緣分。不管是你找的人,還是你派出去 的人,這個擇人就很重要了。所以領導者一定要會發掘人才、判斷人才、培養人 才才好。形勢好了,沒人手,也不能做。你不能說:哎呀,這麼可惜,都成熟了 ,趕緊去做吧。那我們沒人,結果又硬去做,這個叫攀緣。今天你沒人手,你沒 有派出去,他真有心了,他可以到你這個平臺來跟你交流嘛。總要做有把握的事 情,不能做沒把握的事情。 所以我們現在主要復興的,最重要的是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包括現在整個國家高 層對於反貪污,特別強調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廉潔的官員,後代都很好;不廉 潔的官員,後代都會遭殃啊。「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都在彰顯這個道理。為 什麼?你不把這些惡有惡報的道理宣揚開來啊,人就沒有敬畏的心,他覺得什麼 都敢幹啊。所以教倫理道德,人恥於作惡;教因果報應,人不敢作惡。至於這個 因果報應講到什麼度,我們自己審勢就好。一些人做得好,後代興旺,都是鐵證 。做得不好呈現什麼結果,考慮大眾可以接受的就可以了。我們再請下一位學長 ,李學長。 李學長:謝謝老師。我從一開始學習到現在,深深地體會到紮根的重要。這個根 一個是孝,一個是敬,並且要自己以身作則去力行,「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不然的話,身為一個學聖賢文化的學生,然後又有這個緣分,在人群中不做 出一個好樣子,是謂罪過。而且也對不起老祖宗,對不起教誨我們的老師,也對 不起老恩師、蔡老師,以及那麼多的先驅者。所以我自己也下了決心,每一天用 《一日常規》來鞭策自己力行,從小事做起,微細處下手,謝謝老師。 蔡老師:顏回說孔子「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博我以文」是通過經典、五經 這些教誨,這個「博」其實就是,在講解一個道理的時候引經據典,《孝經》怎 麼說的,《詩經》怎麼說的,讓我們通過這些經典,把這個孝的含義,恭敬的含 義完全弄明白。明白以後落實在生活上叫「約之以禮」,得落到實處,落到生活 處世當中。所以剛剛李學長講到的,用《一日常規》來觀照自己一言一行、一舉 一動。學儒一定要從禮做起,「不學禮,無以立」,我們的學問跟做人就立不住 腳了。 而這個「孝敬」確實是大根大本。對人對事對物,我們都要恭敬。這個「孝」字 ,《弟子規》說,「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我們面對長者,我們 能不能以子女的心來孝敬他?這個是非常好的下功夫處。面對晚我們一輩的孩子 ,我們能不能視如己出地去愛護,來珍惜這段緣分?同輩的當兄弟姐妹一樣對待 ,當下用這個心去力行。 好,楊學長。 楊學長:尊敬的蔡老師、各位老師、各位學長,早上好。今天我要分享的有兩點 ,第一點就是剛剛老師有講到,「工於論人者,察己必疏」。因為人有一個很大 的壞毛病,就是會護短,會原諒自己,甚至也會掩蓋自己的過失,然後又把別人 的缺點都看得清清楚楚,會講一些帶針帶刺的話。而其實,過失以言語的過失最 為嚴重。另外心理的過失也是很嚴重,自己有了貪瞋癡慢疑,即使別人看不見, 我們心裡還是最清楚的。所以說,有時候我們也會不自覺地去傷害別人。但是孔 子有講一句,「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要我們肯改過的話,就不會積累很大 的過錯,不會到最後別人都容不下我們。這是第一點。 那第二點,老師上次有講到,美不是用外表來做判斷,不是靠整形,也不是靠名 牌。那什麼是美?古時候是「女為悅己者容」,現在的人都是招蜂引蝶。老師有 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就是有一件衣服不用錢,而且也不會壞,而且年紀越大,這 一件衣服越來越漂亮。請問,這一件衣服是什麼呢?這一件衣服就是我們的好德 行,就是我們的好習慣。我們只要力行《弟子規》一條,就是在這一件衣服縫上 了一針,越做越多,這一件衣服就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好看,然後你穿上了這一 件衣服,人家都會非常地恭敬你。我想,只要人人都穿上了這一件德行的漂亮的 好衣服,那個就是人間淨土。好,謝謝老師。 蔡老師:楊學長講到德行的重要,還有言語的重要。孔子講的四門,「德行、言 語、政事、文學」。言語排在第二位,因為一個人的德行能不能上去,看他言語 的修養。一個人會造成家庭、社會的動亂,也很可能跟言語有關係。所以這個禮 拜文言文,我們要講到的是《誡兄子嚴、敦書》,就是馬援寫給他兩個侄子的一 篇文章。其實就是在勸誡他的兩個侄子,他們喜歡議論人家,然後又喜歡批評當 時的政治,所以他這個叔叔很擔憂,就寫了這一篇文章勸他們。那我們學這篇文 章的時候,我想也跟大家談談整個言語方面的修養。 好,陳學長。 陳學長:老師,各位學長,你們好。老師有講到,當我們在一個團體工作的時候 ,時時要戰戰兢兢地去處理事情,要上課的時候,應該放下自己的工作去上課, 上完課要反省自己:今天的所作所為有沒有依照這個聖賢的教誨去做?老師還有 說,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這個孝道的根沒有,所以往往我們處事待人都有很大的 偏差。除此之外,我們在一個團體工作,時時要警惕,自己無論多忙,也不能忙 心,因為自己的心一浮躁了,往往我們判斷、做事都會出很大的差錯。 好,老師,我就講到這裡,謝謝。 蔡老師:謝謝陳學長。我們做事,心境要非常地平穩。心境怎麼樣能平穩呢?那 就要學習,要提升自己,熏習的時間不能太少。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根基太差, 一不熏習,煩惱、習氣就上來,這個叫客觀了解,這個叫量力而為。宋朝的讀書 人給我們一個提醒,「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那我們現在是幾天不讀書,面 目就可憎?每個人狀況不一樣,但是我相信,不會超過三天。我們的功夫比不上 古人,在退步,這是真的。所以熏習經教的時間一定要拿出來,每天不可以少, 這才能走得長遠。 我們現在做事,很難處處從容,都是處處急迫,然後硬撐,用身心扛著。扛多久 ?倒下來怎麼辦?第一個,還得很多人照顧我們。第二個,我們是先推展的人, 後面的人一看,啊,全倒了。你看他還敢不敢做?是啊,「不論現行,而論流弊 」。你推展的人,你要越推越健康啊,你要越推家庭越幸福。你推到最後,心煩 意亂,身體搞壞了,夫妻都失和了,那完蛋了。那個就不是用理智,用智慧去推 展了。所以說到這裡,有一個重點就是,一個團體一定要把學習擺在一個重要的 位置。我們有一天中斷熏習,習氣就上來了,尤其是什麼呢?根本沒有根基,你 就讓他衝鋒陷陣,那會怎麼樣?那鐵定「陣亡」嘛。 我到海口以前,在臺灣熏習了幾年,又有一些境界的考驗,所以在海口才沒陣亡 ,關鍵是有那個基礎。今天沒有那個基礎,「古來征戰幾人回」啊,是吧?大陸 有一句話講: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上海,不知道錢少;不到海南,不知 道身體不好。是吧?你沒有那些基礎,那不行的。 所以現在有一個現象值得大家很冷靜地去思考:我們在推展的人,留不住人。三 個月、六個月前,參與非常熱忱的人,三個月之後都陣亡。然後我們還說:「沒 善根,哼!沒關係,又有人來了。」拜託,又不是打人海戰術,是不是?你看, 人家很想學,我們沒給他帶好,讓他喪失信心離開了,我們還不檢討,還說那個 人沒善根,你說誰沒善根?你說還有人來啊,怕什麼!哇,那是祖宗的福報啊, 我們花得可凶了。他不是因為我們來的,他是因為祖宗的教誨好來的,我們自己 可不能往臉上貼金啊。 所以來一個,我們有責任要好好護念他的學習才對啊,怎麼可以忽略他的學習, 然後讓他一直工作,然後整個身心垮了,然後不幹了,然後就從一個很認同傳統 文化的態度,變成什麼?啪,全部否定傳統文化。這樣的情況出一個,我們都是 罪過罪過啊!我們假如不認知到要護念每一個人,那不知道這樣的情況要出現多 少次啊! 可是根源在哪裡?根源在我們沒有體恤到身邊的人,根源是我們有虛榮。為什麼 ?哇,一出去辦活動了,人家都說「哇,救世主啊,太不簡單了」。聽了,哇, 太舒服了,衝啊!衝啊!衝到最後一看,只剩我一個人。「近處不能感動,未有 能及遠者。」你看我這麼一講,跟著我三年、五年的人都對我微笑了,大家知道 意思吧?所以我現在跟大家分享的這一段都是我慘痛的經歷,都是我幹出來的荒 唐事。醫生去我們中心一把脈,哇,全部都氣血兩敗,氣血兩傷。結果我突然靜 下來:我怎麼對他們的父母交代啊? 所以,一個有緣的人,我們都要「如保赤子」地去護念。人家跟我們學傳統文化 就學這一份盡心盡力,學這一份真誠,而不是好看啊!所以這個領導的人,要常 體恤底下的情況,多跟他們交流、溝通,了解情況,也才好護念,才好協助。不 要大家看著什麼事都沒有,最後都是「啪」倒下來了才知道有事。那個都是硬撐 ,都沒有很好地交流、溝通,然後大家都變成硬撐一個I am a good man,我是個 好人,結果裡面一大堆煩惱翻騰,「」,就倒了。 所以只要沒有長期熏習,這煩惱是伏不住的,最後發現問題都是「癌症」,就是 調不過來心態了。假如平常就是家庭的氛圍,常常溝通,那怎麼可能到「癌症」 的程度呢? 所以一個團體的學習一定要擺在重要的位置,才能走得長久。現在的人,不聽課 不在事相裡面生煩惱的,幾乎找不到。這是客觀現象,不是開玩笑的。所以不只 是講學的人需要熏習,主管他有權力呀,他可以決定一些策略跟方向,他假如不 學習,他的煩惱一起來,他就順著自己的習氣做事情了,那就麻煩了,一個團體 都被帶歪掉了。 我們很多團體的負責人跟企業家,他們做得很好,把這個學習都擺在重要的位置 ,再怎麼忙,不可以不學習。寧可因緣少接一點,不可以把學習這一段砍掉。砍 了一定走不長久,砍了遲早會有人倒下來。我們要永遠記住這些有緣的人當初來 時對我們的信任,他這個信任之後扭曲掉了,誤會了,否定了,這都是我們最不 願意見到的事情。事情之所以做不好,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太急了,一下子把緣鋪 得很開,最後全累垮了。應該是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尤其一個人的知見的紮根 一定要穩。所以好心會做壞事,絕對跟太急、太忙分不開。 剛剛好像跟大家講到「忠」,是不是?其中我們提到了《現代生活工作十則》。 你們對我實在很寬容,我講第一條講著講著就不見了,你們還是這樣真誠、信任 地看著我,請受小弟一拜。 「腦筋活一點」。包含多聽不同的意見,自己的腦筋會越來越活。 「微笑露一點」。「嘴巴甜一點」。這個「甜」不是諂媚,是不吝嗇於給人家肯 定跟鼓勵。再來,「說話慢一點」。這三條都跟嘴巴有關,很好記,所以脖子以 上有四條。 再來,大、小、多、少、快、高,這十條就背完了。「肚量大一點」。一個人肚 量不大,你不要說忠臣,覺得都是去搞破壞的。「脾氣小一點」。雖然你很盡心 盡力做事,可常常發脾氣,那整個團體氣氛都被我們給搞砸了。「做事多一點」 。這個在大陸叫「爭做一點事,爭做文明市民」,是吧?「理由少一點」。「過 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效益高一點」。其實,講效率只是他做的 事多;益呢,是這個事不只多,還有益。 「動作快一點」。不要慢吞吞的,但這個快不是急躁,不是「忙多錯」,只是對 治我們拖拖拉拉的習慣,所以這個行動要快一點。有一句格言也非常受益的,叫 「緩事宜急辦,敏則有功;急事宜緩辦,忙則多錯」。這個都是我們為人臣子要 把事辦好很重要的心態。這個事不趕,你就先好好去做。其實人為什麼會有很多 事都處理不了?因為時間很寬裕的時候,我們都一直拖拖拖,拖到最後全部在解 決緊急的事情。所以假如緩事懂得急辦,早一點就開始好好把它辦了,很敏銳, 很敏捷,「敏則有功」。「急事宜緩辦」,越急的事,越要在心理上提醒自己: 不要亂,不要亂,不然「忙則多錯」。這個是《現代生活工作十則》,跟大家交 流一下。 接下來,葉學長。 葉學長:在現實的生活裡面,我們怎麼樣去勘驗自己轉煩惱成智慧,這一方面自 己到哪個水平、哪個位置?謝謝老師。 蔡老師:葉學長提的這幾句都很重要,我們能時時記住,然後去勘驗自己,那就 會很受用。其實煩惱轉過來就是覺悟了,覺悟也是慈悲,覺悟也是清淨,也是平 等。好,那諸位學長,我們現在有沒有哪一個有煩惱?我們現場一起來探討怎麼 轉,煩惱轉智慧。來,侯學長。 侯學長:對不起,老師,我現在有一個煩惱。 蔡老師:多久了? 侯學長:昨天開始到今天,然後就一直想問老師。 蔡老師:那你冤枉了一天啊。 侯學長:昨天我突然想到,孔夫子他們在陳蔡絕糧的時候,他有問他的弟子一個 問題,那個問題我記不太清楚了。然後子路就反省說:是我們自己做得還不夠好 。然後子貢就說:是我們的標準太高了。有一次就聽到一個講師講到這個故事, 他說:子路講的就是說我們自己做得還不夠好,就是他的自信心還不夠。 因為那時候還沒有接觸太多傳統文化,所以就不明白,然後接觸了以後,好像感 覺我們與老師的心境是有一點點不同。所以就想問問老師,就是當時他們的心境 是什麼樣的? 蔡老師:請坐。就是反省自己做得不夠,不是沒有信心哦,這不能混在一起。反 省自己不夠是很好的態度,正確的心境。沒信心是一直否定自己,「我不行,我 做不了」,這個才是。反省是為了找到問題提升自己。而這個故事不是這樣講的 ,您聽那個講師講的可能是第五手數據了。所以我們現在講故事都要有正確的心 態:要原汁原味去講,不能越講離本來的面目越遠。 這個故事是「陳蔡絕糧」,絕糧的時候,大家都餓了七天,都沒有飯吃,這個時 候子路就提到了,就是給夫子講:夫子,你不是說,「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 善者天報之以禍」,那我們都為了倫理道德的復興做了幾十年了,怎麼最後落得 下場是餓得快死了?子路就在這個地方請教夫子了。這個很可貴,假如子路憋著 都不講,會怎麼樣?第一個,他會感覺挺好,是吧?硬撐,裡面翻騰得不得了都 不問,最後「啪」就倒下去了,是吧?所以子路很可愛,他很信任孔夫子,他知 道問這些話,夫子不會說,「你給我記住,不跟你好了」,他在夫子面前很放心 ,怎麼樣夫子都會給他很好的引導,這個也是信任,很重要。 我們很多同仁跟我相處,憋到最後都倒下去了,那是我做得不好,他們都不夠信 任我。他們覺得我比較小人,問了以後會叫他們記住,他們就不敢問我了。 子路反映了這個情況,孔子借這個機會告訴子路,「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就是一個人做善事,他不見得馬上就得到福報,得到別人的尊重。「為惡無近 刑」,為惡的人,他也不是馬上就遭到惡報,因為每個人的福報不一樣。有些人 造惡,可是他以前積累的福報太大了,他一下子報應還不會現前。但是「為惡必 殃」,其自身及祖上必有餘昌,「昌盡必殃」,等到他那些福報花完了,他做的 那些惡事就要開花結果了,惡果就來了。所以夫子是把一個宇宙人生的道理告訴 我們:善一定有善報,善因一定感善報,惡因一定感惡報,但是什麼時候感來, 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更何況,我們行善是覺得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要去希求 那個福報。 所以後面這一段話就講了,「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芝蘭生在深林 ,它很自然地展露芬芳,又不是說是給誰聞了,它才要展露芬芳。「君子修道立 德,不謂窮困而改節」,君子修道立德,他覺得這是我應盡的本分,不會因為窮 困了,他就否定了,他就退縮了,「不謂窮困而改節」。哇,這麼一講,子路就 是很有義氣的人,好,沒問題了。 接著子貢講了:夫子,你這些道理都沒有人能接受,那可不可以降低一點?孔子 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他問:顏回,你覺得呢?結果顏回講:今天我們把這個 大道真實地、不折不扣地給大眾宣揚,這是我們的本分。大眾不能接受,我們不 能勉強;主政者不能採納,那是他不對。我們該做的,我們要去做。我們假如降 低了,那下一代的人又降低一點,那請問兩千五百年前開始降低,請問我們現在 是什麼?是吧? 所以孔子說他「述而不作」,「祖述堯舜,憲章文武」。這個態度都是很重要的 ,傳承啊,不是一直減。結果顏回說完,孔子講:顏回啊,假如你以後當官,我 給你做僕人。當下夫子感覺到,顏回跟他是心心相印,而且他是內心去隨喜他自 己學生的功德、修養。好,這個是「陳蔡絕糧」那一段故事。 這裡有幾個問題跟大家交流一下。 學習王善人思想及行誼是否屬於夾雜?應該如何處理修學與學習落實善人道的關 係? 師長老人家有讚歎王善人,我們要知道老人家的行誼。為什麼讚歎王善人?師長 常常強調「見賢思齊」,大家看師長所讚歎的榜樣,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他做到 了。做到了,你看了就佩服啊。 所以我們要了解老人家的苦心,就是現在人的倫理道德的根基不穩,所以,以這 個榜樣來期許大家向他學習,做人的根基要做好,這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 讓我們來效法學習。所以我們也是抱持著見賢思齊的態度來學習,整個「孝養父 母,奉事師長」,都是在一個做人的最重要的根基上。 所以我們體會到師長舉王善人的榜樣,是讓我們學習,我們要好好地領會人家的 德行跟他不容易的地方。做人方面我們哪些方面不如,然後學習。他是表演給我 們看,我們要從他的表演當中印證:你看,人家都做到經典哪些部分,我們哪裡 沒做到。「見賢思齊」之後,還是照著師承去學習就對了。 下一個問題。 有些人學習善人道後,就不再學習傳統文化了,說傳統文化太高,只要將人做好 ,一生就能成就。這種說法對嗎? 這個是他的緣分,這個我們不用太掛礙。我是感覺現在最急的是我們自己有沒有 提升,有沒有依教奉行,不要耗太多時間去看別人。 再來,「只要將人做好」,這個說法要用經典去對照。大家要很冷靜,「博學、 審問」,這個審問是非常謹慎地去問,你不是見了人就問。 第一個,我們問一個人問題,請問他深入經典沒有?他沒深入,你怎麼可以問他 呢?再來,一個人沒有深入經典,沒有深入經典而去談經典的問題,這個是不妥 當的。這個不能因為別人尊重我們,我們就覺得我什麼都能講,這是要相當相當 冷靜的,對不了解的東西輕易去談,這個都已經是傲慢了,都察不到自己的習氣 了。這個在哪些人中很多呢?知識份子。他覺得他很有地位了,說「《弟子規》 不好,愚孝!」他讀過沒有啊?經典我們沒讀,我們就開始批評,那是絕對不恰 當的。為什麼?學經典的人也不代表經典啊,他真學了才是代表;他不學的時候 ,你也不能因為他而去說經典怎麼樣怎麼樣,這都是不恰當。 包括說宗教,我們沒有讀過《聖經》,怎麼可以批評?我們沒讀過《古蘭經》, 怎麼可以批評?我們根本沒有資格批評宗教的經典啊。我們的水平差他們差太遠 了,不在一個水平上,哪有資格批評?學習都來不及了。所以師長曾經跟一個大 學裡面的教授說:「你們好像有一個學科叫『批評宗教學』。我們是什麼程度啊 ,可以去批評宗教這些聖人?」那個邏輯就已經是錯誤的了。但是這種批評的話 太容易講出口了,所以人啊,慎言啊!比方我們批評回教,你看他怎麼樣怎麼樣 。那是那個回教徒沒有依照經典,你去批評回教幹什麼?那不是自己言語犯過失 嘛。人家本來跟回教很有緣,你這麼一批評,害人家這個緣切斷了,我們要不要 負責啊?「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 而另外一點值得大家反思的是,為什麼人家批評?經典這麼好,人家為什麼批評 ?是我們這些弟子沒做好。從這個角度,還害人家誤解、不學,這個責任我們要 背。所以真明白這些道理,遇到任何的批評,「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人家為 什麼侮辱我們?「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我們不管 是佛法還是其他的宗教,都是一個大家,我們自己做不好了,人家才來毀我們的 這個正法,「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這個道理是很準確的。 好,這節課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二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第十七講 教育是言教、身教、境教三合一 大家早上好! 我們之前跟大家談到父母慈愛孩子,應該如何把孩子教育好。一開始我們有提到 ,首先父母要有正確的思想、正確的價值觀。其實父母也好,當老師的也好,當 領導的,以至於是長輩的身份,面對晚輩、面對學生,都應該有相同的心境:照 顧好孩子,教育好下一代。 所以這個君、親、師事實上是相通的。這三個內在的精神,實際是一個領導者要 把角色扮演好,要盡他的本分。不只要做到君,還要做到親,像家人一樣愛護下 屬的存心;也要做到師,能適時地給予下屬一些思想上,以至於是生活、家庭、 處世上的這些重要的引導。 我們之前講到,父母教育子女首先自己要有正確的思想、正確的價值觀。那如果 我們是另外一個角色,我們假如從事教育工作,那我們自己有沒有正確的思想價 值觀?我們給孩子誤導了,那這個就像故事講的,要掉到十九層地獄去了。 相同的,我們當領導,我們自己有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因為成年以後在公司工作 的時間會很長,所以下屬受領導的影響也會很大。以前在古代,一般都是官員來 領導老百姓,所以官員都叫父母官。假如這一方人民的思想出了問題,社會風氣 不好,這個領導者他是有責任的。就像在離我們不遠,大概是在清朝的時候,有 一個地方發生孩子殺父案,我看可能清朝就這一起了,震驚全國。那一個地方的 地方官撤職查辦,總督巡撫記過處分,都要負連帶責任。甚至於是,那一座城牆 去掉一個角,讓整個縣的人都記住這一個恥辱:這個縣居然出了一個大逆不道的 人。 所以從這一個處理來講,我們可以感受到古代當官的人,他是確確實實要盡到父 母的責任,去教育好老百姓。在經典當中有提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 其情,哀矜勿喜。」我們看,現在社會大眾偏離倫理道德了,領導者有責任,官 員有責任,沒有教好;尤其是最直接的教育部門,要負更大的責任,你在教育人 民。「上失其道」,上樑不正,所以下樑當然會歪了。 在家庭裡面,「上失其道」,我們當父母的沒有教好,所以現在的孩子情況比較 多。在企業裡面,假如領導者的思想觀念、行為偏頗,「上失其道」,那底下的 人也會學歪、學錯。所以為什麼現在都說社會是一個大染缸,誰帶頭染?那領導 者的影響還是比較大哦。所以為什麼我們幾千年來把君、親、師擺在這麼重要的 位置,在一般的祠堂立的這個牌子叫「天、地、君、親、師」。這三個角色跟天 地並列,代表期許這三個角色要能真正做出天地的無私,去愛人,去盡道義、本 分。 所以我們現在雖然是在談父子關係,事實上它可以延伸到君臣的關係、師生的關 係。因為孔老夫子說「舉一」要怎麼樣?假如學一樣就只會固著在這個角度上, 不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那這麼學就好像學知識一樣,就學呆了。要用心 去體會,要提升我們自己的悟性。 所以我們就觀照我們在扮演君、親、師這三個角色時,我們是不是有正確的思想 ?還是現在有一些人來問我們一些問題了,我們還似是而非答不出來?假如有答 不出來的,那要趕緊去搞清楚。怎麼知道什麼時候孩子來問你這些觀念,學生來 問你這些觀念呢?所以人能夠很勇猛地,很精進不懈地提升自己,他是真正把這 個責任放在心上,他是真正提起了慈悲的心。一個人學習、提升自己還得要別人 催、別人推,根源還是慈悲心不夠。我們那個慈悲心叫露水道心。有沒有?有, 可是時間很短。露水出來多久?很短的時間它就蒸發掉了。為什麼會很短?習氣 一上來,慈悲心就不見了。所以,總得要清楚明白我們自己的不足在哪裡,不可 自欺啊。 好,我們還提到,當父母的要有很正確的心態。第一個,要有責任心。這個責任 心對家庭,上要敬老,尊老;中和家族;下要養育好兒女。這個是我們的責任, 所謂的恩義、情義、道義的態度,這是責任心。而且,孩子他不單是屬於家庭的 ,他也是屬於整個社會,甚至於是我們整個民族。所以夫妻的結合為什麼要一拜 天地,二拜高堂啊?這很有道理啊。一拜天地就是代表夫妻的結合,養育好下一 代是對社會、對民族的責任。所以這一個心境,我們也要能體會到。孩子是社會 的,是民族的,假如你的心境更大一點,是宇宙的。心境不同,教育孩子的格局 就不同。 今天當老師的人,他也要有這樣的責任心。這個孩子以後在家庭當中能不能過著 幸福的日子,盡好他的本分,這是我們當老師的要思考的。假如當老師的心態只 是「他下一次考試考好就好了」,他就不會去思考這些問題。但是你不能怪這些 老師,為什麼?這一些思考,這一些心態,他們在師範學院有教嗎?有強調嗎? 所以在這個時代,傳統文化斷了兩三代了,假如要把責任一直追溯上去,可能沒 完沒了了,是不是?這個兒子說:「爸,你怎麼沒教我?」爸說:「找你爺爺去 。」去找爺爺:「爺爺,你怎麼沒有教我們?」你爺爺說:「找曾祖父去。」然 後三個人就站在墳前,那怎麼辦?現在老師怎麼沒學好?老師說:「師範學院沒 教。」去找師範學院,「你為什麼不教?」「教材沒有編。」再上去,「教育部 你幹什麼?」「我從小也沒學。」那算了,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是不要讓這個 悲劇繼續下去了。 所以這個當老師的,要想到孩子未來一生的幸福,我們應該教他什麼,要想到孩 子是社會、是民族未來的棟樑。一般像在臺灣,小學的老師吃俸祿,假如老師沒 有盡心盡力,那對不起所有的百姓。為什麼?領的是老百姓繳的稅呀,你得為這 一個地方的人負責任。所以公務員要注意啊,不認真的話,欠債欠多少人?在臺 灣還好一點,兩千三百萬;在大陸就很慘,十幾億啊,這個做牛做馬都不知道要 做多久才還得了。人明白因果就不會幹這種傻事了。他就不懂,還覺得貪了點錢 ,自己可真聰明,這個叫小人冤枉做小人。所以社會大眾信任我們這些公務員, 我們就應該要對得起他們才對啊。這個是一個當老師的心態。 當領導的要有這樣的心態:不只是把員工當做幫我生產賺錢的機器,他是個人啊 ,他是我的親人啊,我要給他幸福啊。資本主義它那個思維模式就把人當做生產 當中的一個東西,這個東西不能用了,換一個再來,繼續生產。但人是不是東西 呀?不是這個邏輯啊。 按照整個古聖先賢的教誨,人是通過工作來提升他的靈性,來服務大眾的。人生 以服務為目的,以助人為快樂之本。我們看到古代這些讀書人,他去當官是要立 身行道,不斷提升自己,所以越老越有智慧,對社會的貢獻越大。可是在這個資 本系統的思考裡面,就是這個人五十五歲、六十歲不行了,退下來了。這些概念 不是很妥當,所以有一句話叫:「你要把人當人看啊,你不能把人當物品去使用 。」今天假如把人就當做生產的一個工具的時候,能沒有勞資衝突嗎?能沒有勞 資對立嗎?根源上,還得回到君、親、師三種角色的心態上,才能解決問題。調 那些制度,次要的;人的修養,人的存心才是根本點。 我們人生福氣越大,往往對社會的責任也越大。我們不能享那個福,不能不盡那 個本分、義務、道義。所謂名副其實,這麼多人信任我們,這麼多人在我們的公 司裡面工作,我們好好照顧他們,是對他們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 我印象當中有一位企業家,他的話讓我非常地感動。他說:「難道我們做企業的 人,繳了那些稅就是對國家的貢獻嗎?假如這些年輕的員工到我們公司裡來,變 得會賭博了,變得會縱欲了,變得會拿回扣了,變得都不關心家裡、不孝順了, 變得亂搞男女關係了,變成一個廢人了,那我們叫做對國家有貢獻嗎?」哇,那 這個就是沒有把社會、國家放在心上,只想著我能賺多少錢,至於這些人變成怎 麼樣,反正還有人來工作,我管他幹什麼!這些心態都不對了。這企業家更難得 在哪裡?他說,現在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一大堆,這是國家很大很大的擔憂 啊。這位企業家發願:「我來辦傳統文化講座,讓這些大學生首先建立正確的思 想、正確的心態。」思想心態好了,他的福氣就來了。「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不然這些大學生一畢業,又沒有很正確的思想觀念引導,又找不到工作,就開 始怨天尤人,甚至於犯法什麼的,哇,社會就動亂。 這位企業家這麼一帶動,好多企業家都免費給這些畢業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好的 教育,還教他們技能。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他這樣 無私地去照顧這些大學生,大學生感覺到他的這一份無私的愛,好幾個就留在他 的公司做事,不到兩三年都成為他重要的骨幹。他本來沒想要這些人留下來,只 是為了不要讓他們的人生整個迷茫掉。他用道義去對這些孩子,這些年輕人也是 深深記得他的恩德,記得公司給他們的幫助。所以我們從君、親、師這三個角色 來體會這些道理,都能得到很多的啟示。 剛剛說到這一句,「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就是現在孩子出狀況了,學生出狀 況了,員工出狀況了,我們一了解,都是沒有人教的關係,缺乏愛的問題呀。「 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哪有說找到他們的毛病了,覺得自己很厲害,甚至是拿 他們來批判了,去罵了。沒有這個行為,一點意義都沒有,而是很憐憫這些人。 父母在教育孩子當中除了有責任心,還要常常有反省的心。為什麼要反省呢?父 母就像大樹的根,這個孩子就像果實一樣。這個果實酸了,那一定是根出了問題 了,果實不好,總有源頭啊。所以當父母的人,孩子一出狀況了,都能這樣去反 思,那很多家庭出現的一些狀況就能夠很好地去化解,不會越來越嚴重。所謂化 危機為轉機,這個根源還在父母的心態。「各自責,天清地寧」,可是假如不反 省,是指責了,那就麻煩了,都沒有反省的態度。可能孩子出了點狀況,夫妻就 吵個沒完,都是責怪對方的問題,甚至還怪孩子,甚至於說不認他這個孩子,那 就麻煩了。所以果子酸了,一定要反省是根本出了問題,是我們當父母的人首先 要負責任。而父母有這種深刻反省的心,反省、慚愧是性德,才能感人。 有一個父親,他明白這些做人的道理、傳統文化,他就對他兩個兒子說道:「以 前爸爸有些地方做得不對,做得不好,沒有把你們教育好是爸爸的錯。」非常真 誠地給他的孩子講。他的孩子那個時候行為都已經比較偏頗了,都二十幾歲了。 講完了,爸爸說:「爸爸重新來學,重新來改。」結果這個父親確實是學得很認 真,自己轉變得也很大。一家人血濃於水,後來他兩個兒子的行為也轉過來了。 其實說實在的,人都不願意活得沒意義,人也不想糟蹋自己。只要這個家庭氛圍 變了,父母長輩帶動了,這個風氣就能轉了。所以這一個父親在跟我談這個事的 時候,他兩個二十幾歲的兒子統統在這一個「幸福人生講座」裡面當義工。我們 吃的那些有機的饅頭,那個沙拉,都是他兒子做的。他兒子心境轉變後,就去學 這些技能。 要反省自己:第一個,我們在心性上有沒有什麼不妥當。第二,我們教育孩子的 方法有沒有不恰當。這都要去反省。第三,當父母的,教兒教女先教己,正己才 能化人,都要有這些正確的心態。而且懂得正己,謹慎的態度就出來了,一言一 行、一舉一動都要給孩子做好榜樣,這個是心態。 再來,我們就談到整個教育的部分了。家庭最重要的,至要莫如教子。剛剛講的 父母要反省、正己,其實當老師,當領導的亦如此。我們教書,今天孩子不能教 好,馬上就罵,罵他,罵他的父母,這個都不妥當的,都是指責別人了。我們自 己的心性對不對?我們的方法對不對?其實一個老師有愛心,一般人覺得無可救 藥的孩子,往往到他面前就像綿羊一樣。為什麼?那個孩子也渴望人家的信任, 渴望人家的愛。終於有一個人真的能相信他了,他的那個善就會在這個人的面前 顯露出來。所以我們當領導、當老師的,要時時提醒自己正己化人。 教育方面我們有提到,第一個,信心。當然,對自己要有信心,也要信任所有的 孩子、學生、員工,「人之初,性本善」。人有信心之後,就不偏心,相信每一 人都可以。偏心的話,就只對哪些人好,另外的都不信任他們,排斥他們。一偏 心,這個家庭敗相就露了。心一偏,人心就不平,所以可能兄弟姐妹之間就有對 立,就有隔閡。都比較疼弟弟,媽媽一不在了,這個哥哥馬上報仇,是吧? 告訴大家,我兩個姐姐從來沒有偷捏我,我感覺兄弟姐妹那種情感真的是太可貴 了。我基本上從小就這麼瘦,然後小時候又長不高,我是高中的時候才長上去了 。念初中的時候,我們那些女同學動不動就走過來跟我比身高。不能怪她們,她 們不知道這對我是很大的壓力,信心的打擊。小時候長得又矮又瘦,那些年齡比 我長的男生有時候就要欺負我,就圍過來。當我姐姐發現的時候,不管是大姐還 是二姐,就衝過來。不管他們有三個人還是五個人,她一個人就單槍匹馬,像趙 子龍救阿斗,怒髮衝冠,真的。過來之後,那些男的都被她嚇跑了。你說,她那 個時候哪想說打不打得過人家,沒有其他的念頭,就只是想著:不能欺負我弟弟 !我的父母沒有偏心,所以我們兄弟姐妹之間情感非常好。紅包都一樣,這些都 一樣。所以父母、爺爺奶奶都是這種公平,才不會造成因被寵愛人格出現問題。 不只被寵的人有問題,被冷落的人心理也會有問題。所以為什麼說要修身齊家, 首先要誠意正心?這心不能不平啊。 不只是父母是這樣,當老師的也是這樣啊。心不平了,不公平了,孩子馬上很難 受的,學生很難受。包括領導,你也要公平啊,公平才能讓人家佩服、服氣。這 是第一個。 這個信心還伴隨著耐心,不疲不厭幫助孩子,幫助學生、晚輩、員工。有一些老 闆講了:「我這麼盡心盡力教他了,之後他又離開了,那我多吃虧啊,是不是? 」人生第一課首先要學吃虧啦。福氣不是握在你手中叫福氣,福氣不是說他都定 在你的公司不走叫福氣,福氣是來自於你的愛心,來自于「福田心耕」。你念念 為他好,你的福氣就越來越大了,這個不關他以後留不留在你的公司。而且說實 在的,人都想得太短淺了。為什麼?自我太重了嘛。私心放不下,人哪可能會有 多大的福啊! 劉總她盡心盡力照顧很多人,她的員工也有離開的哦。可是她說,好奇怪,最近 這一年左右,她也是太辛苦了,到處奔波,給人家講這個女德的課,但很奇怪, 怎麼最近進來公司的都是一些很優秀的孩子,進來做她的助手。 這一點都不奇怪。我們每天念《大學》,「有德此有人」,有沒有說「有錢此有 人」啊?沒有啊。所以整個企業界的思維,沒抓到這個自然軌跡,覺得我高薪可 以找到好人。「方以類聚,物以群分」,高薪都找到什麼人?都找到要錢的人嘛 。 松下幸之助,「松下電器」的創始人,他有一次好像是想要靜一靜,就到佛寺去 。結果他發現,佛寺裡的人工作沒領薪水,幹得比有領薪水的還努力,他就覺得 很納悶。所以,什麼是他努力的動力?這個要找到啊。他是義工,可是他覺得他 做的那件事有意義,他在這個佛寺盡心盡力了,讓每一個人聞正法,都能真正轉 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他覺得在這裡服務、付出有價值、快樂,哪怕沒 錢,他都高興。 松下幸之助得到這個啟發,他回去之後就規劃了一個公司願景,好像是兩百五十 年還是多久的願景,他的員工是為了讓人類得到生活的便利、幸福而努力。這個 目標很遠大,都是為了人民。你看,他的員工都是想著為人民,他的企業做得怎 麼樣?越做越好啊。來的人跟他是磁場相應,都是為了這個理念而來的。 所以人不要怕吃虧,吃虧是福。施比受更有福,不只心裡高興,福報更大。財佈 施當然得財富,其實整個宇宙它就像一個圓一樣,你今天付出,不管你對哪一個 員工付出,他也是宇宙的一部分,他會像一個圓一樣又回到我們自身。「出乎爾 者,反乎爾者。」你們的表情好像沒有聽過這一句,上次好像有解釋。「出爾反 爾」的意思,事實上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大學》裡面也講到這個,「言悖 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你用不法的手段,遲早要吐出來 的,那不是你的。所以有一句俗話叫「打人就是打自己,罵人就是罵自己」,這 個是很符合邏輯的。你今天揍他一拳,心裡還想,「他沒打我,他不敢打我。」 可是還有下一句話等著我們,「君子報仇,三年不晚。」他三年以後打你,保證 加利息,「砰」。然後假如我們還不了解,又憤怒地去打他,那叫冤冤相報,沒 完沒了。所以你打人,看起來這一拳不見了,但那個影響,你造的業隨時在等待 機會再回到你身上,這叫「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打一拳是這樣,給人家一個 鼓勵也是這樣。給人家愛心,給人家幫忙,終究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以前的徽商都明白這個道理。當別人落難的時候,他們不會落井下石,幫人啊, 「援人以手,必得他人相援助」,這個都是商道裡面講的。所以其實人生假如明 白這些道理,就變得思想很單純,不複雜了,不耍小聰明了。「欲知將來結果, 只問現在功夫」,「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人為什麼能活得自在?他明白道理 ,他明白因果,他明白種瓜得瓜,他對人生不會患得患失,不會憂慮以後了,他 就很自在了。這個是我們講到的信心、耐心。 再來,我們講到了恩威並濟。恩,是無私的付出、無條件的付出。一個人很會跟 人計較,往往是跟他的父母、兄弟的相處就是功利。假如一個人,跟他的家人相 處統統是沒有條件的關愛付出,那他的人格就非常重道義,跟人相處,從來不計 利害關係,不談條件。你叫他談條件,他渾身不自在。真的,那個人格特質是從 小在那個家庭環境裡形成的。大家可以從你們自己身邊的朋友去觀察。你覺得這 個朋友真是太講義氣了,你可以改天到他們家去做客,他的父母一定也是這樣的 態度。 所以我是很感激父母給我的人格影響。父母對我們的付出完全是沒有條件的,以 至於我們三個孩子賺錢了,父母都說:「我們有退休金,你們不一定要給。」給 不給?給還是要給啦,但是父母這一份心,這個是我們怎麼報都報答不了的。為 什麼?它不是有量的,它是無量的,它是無條件的,不是世間的東西能夠去衡量 的。所以我很感激形成這種人格,很歡喜呀。跟人相處,從來沒想到要從人家身 上拿什麼,哪有什麼煩惱?煩惱不就來自「求不得」?與人無爭,與世無求了, 那哪來的煩惱?好,這個「恩」我們要體會到付出、無私。 「威」,是指道德的威信,以身作則的威信。還有要講究原則,不能放縱孩子, 都包含在這個「威」字裡面。這個字,我們也提到「君子務本」,教育孩子的這 個「務本」是「長善」。請問我們現在當老師的、當領導的有沒有顧及到孩子這 一顆善心的發展?不容易。老闆可能只盯著他每一個月的報表,「我要看到成績 」,而不能引導員工正確的心態,那這個都要負因果責任的。 我聽說有人應徵會計,好像出的題目就是,一加一等於多少,是吧?那他學會計 的幾億什麼的他都做過了,一加一等於多少?聽說那個沒寫答案的說:「老闆, 您要我寫多少我就寫多少。」這樣的人可能會錄取哦。那你看,他有沒有在長善 啊?他不是毀了這個孩子的人格嗎?染缸啊!各個行業的領導人也有責任啊!當 老師的假如很重視成績,「哎呀,那個成績不好,我多丟臉啊,影響我的收入」 ,小朋友考試考到一半,出去上廁所,老師還跑過去給他講答案,那你說這個孩 子的心會怎麼樣?有時候還告訴他前面坐的是誰,還交代那個同學給後面的人看 一下。那不是都毀了嗎?包括我們這些老師,上面要來檢查東西了,統統趕緊臨 時抱佛腳,全部趕出來。都是在應付啊!那我們的學生,他的心感受到什麼?他 學到什麼?學到真誠嗎?學到真實嗎?我們都說,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會應付啊 !孩子會應付是結果,原因是什麼?原因是大人的行為都在應付啊,他怎麼會不 應付呢?所以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思考。 而大家想,拿著不義之財來養自己的孩子,孩子會成氣候嗎?成不了氣候啊。今 天公務員沒有盡心盡力,拿來的錢都是不義之財。是不是?對啊,不義啊!你沒 盡到忠義啊,你還渾水摸魚,那是不義之財啊。甚至於還拿公家的這些物品回來 ,不廉潔。難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糟糕!還有,在公司上班,不可以拿公司的電 話來辦自己的私事,那個叫偷盜哦。哪有說你偷盜了,你的孩子還會好啊?再來 ,還逃稅,那是欠全國人民啊!以前的人都是想著能為國家多做些什麼事,代代 出賢人啊。現在這個時代,這一些心境、這些觀念都沒有了,甚至於覺得能偷稅 的是厲害、真聰明,顛倒是非啊!「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嘛,所以整個下一 代垮得非常嚴重。現在很多人在做傳銷,有沒有?請問他什麼時間在做傳銷?假 如他上班時間還拿著公司電話做傳銷,這個都是偷盜。所以這個觀念也要告訴社 會大眾,不然他們再怎麼努力,統統都是骯髒的錢,不義之財。那不可能有好結 果。努力有結果,不會有好結果。 我們看,確實君、親、師的心境都是相通的。所以,以前當官的對這一點非常清 楚,他知道「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老百姓的人心才是福禍的根源,叫「作善 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我們現在面對的災難那麼多,明理的人都清楚, 趕緊教化最重要。 在春秋時代,孔子有一個學生叫宓子賤,他去治理單父縣。有一次齊國軍隊入侵 魯國,剛好那個時候麥子熟了,所以底下的人就稟報:是不是趕緊通知老百姓去 割麥,割完了,才不會被齊軍給拿走。這樣稟報了幾次。宓子賤那個時候是縣長 ,他都沒有做。結果後來齊軍入侵,真的把麥子都割掉,割回去了。 這個消息傳到季大夫那裡,結果這個季大夫就很生氣,就來找他:「底下都稟報 了,你還不割麥。你看損失了,還讓齊軍給拿走了。」結果宓子賤就跟這個季大 夫講:「這個時候,我們想一想,麥子被割走了,再種就有了。可是在這兵荒馬 亂之際,假如通知百姓去割,一定會很混亂,一定會有人趁這個機會去割別人的 麥子,貪這個便宜,這個叫趁火打劫,一定會造成這個現象。而讓老百姓貪圖這 個便宜,這一個風氣一起來,就不見得是一代人能夠把它改善的了的,可能要幾 代的人才能再把這個人心、風氣轉過來。」 哇,你看,讀書人看得深不深遠?很深遠哦。現在當父母、當老師的、當領導的 ,有沒有這樣的見地?人們都想:我管那麼多,現在可以就好了。 大家應該讀過外國歷史,路易十六上了斷頭臺,他的祖父路易十五就幹了很多荒 唐事。人家對路易十五說,那你以後的那個王權就完蛋了,他說:「我管以後什 麼洪水滔天,不關我的事了。」你看,有這樣的爺爺,就有上斷頭臺的孫子。 宓子賤這麼從老百姓人心的角度分析給這個季大夫聽了,可貴在哪裡?以前的人 懂,他縱使做不到,你一講,他覺得「哎喲喲,對對對,有見地呀」。所以這個 季大夫說:「哎呀,假如現在可以挖一個洞,我真的想跳進去,我實在愧對宓子 賤大夫了。」所以這個也是啟發我們「長善」的重要。 第二,我們上一次有提到慎於始,這裡就不再說了。再來,防微杜漸。我們有一 些俚語,像我們有一句閩南話,跟大家分享一下。閩南話應該是唐朝的國語,唐 詩用閩南話可以念出來,用北京話念不出來,因為它有押韻,「平、上、去、入 」。所以現在可以念唐詩的,客家話、閩南話,可以念唐詩的最起碼都是幾千年 了。這句俚語叫「小的時候偷葫蘆瓜,大的時候偷牽牛」,翻作一般的話叫「小 時偷針,大時偷金」。用閩南話講,小時候去摘人家的那個葫蘆瓜,他長大了就 是偷牽人家的牛了。這個都是說要有防微杜漸的態度了。 有一個孩子有一天偷摘人家的水果,結果剛好被他爸爸看到了。這個父親可能看 孩子年齡也不小了,馬上想給他教訓,但旁邊還有人,他很難堪,就沒當場指責 他。回到家,拿了一本書,《華盛頓傳》,就把華盛頓砍斷父親櫻桃樹的那一頁 翻出來,放在孩子的床邊,希望孩子自己看,自己來認錯。結果當天吃完晚飯, 他兒子沒有任何動靜。這個父親一看,他好像不承認他的錯,所以又寫了一張紙 條,說:「孩子,你今天有做什麼錯事嗎?」放在床頭邊。還是沒動靜。 當然,這個教育孩子還要抓住時機。隔天,這個父親就過來跟這個大男孩談話了 。他說:「兒子,今天有一個老師跟我講,說他看到有個孩子爬牆過去摘人家的 水果吃。」然後他的兒子就很緊張,說:「那那個老師有沒有看清楚是誰?」他 說:「好像看得不是很清楚。」然後他看他兒子就松了一口氣。他接著說:「該 不會是你吧?」他兒子就矢口否認:「不是我。」結果他父親接了一句話說:「 他們都說是你,我就說不是你嘛,我看我的看法沒有錯。」先不給他難堪,然後 接著父親講了:「兒子啊,這個爬上去偷人家果子的孩子的父親,假如知道了這 一件事情,這個父親會非常非常地擔憂跟後悔。」孩子就問了:「他擔憂什麼? 」「因為他爬牆不小心摔下來了,身體會受嚴重的傷害,所以他父親很擔憂。而 且他的父親會擔憂,小時候就偷拿人家的水果了,以後怎麼辦呢?他以後又犯更 大的錯就麻煩了。所以這個父親會既擔憂又後悔,後悔沒有買蘋果給孩子吃。假 如我是那個孩子的父親,我會買一箱蘋果給孩子,讓他不要去偷人家的東西。」 這父親一講完,就去把他準備好的那一箱蘋果拿來,就放在兒子的面前,他就出 去了。 這個是屬於年齡大的孩子了,他要面子,你給他難堪了,反而形成對立的情緒了 ,反效果。你跟他分析清楚,讓孩子能夠去體會父親的心,這個才能達到什麼? 父子之間真正交心啊,不是指責,不是情緒衝突了。 後來這個兒子還很有出息,很有成就。他在他那一天的日記中就寫到,本來他還 瞧不起他爸爸,因為他爸爸是個教書的,又賺不了多少錢,可是經過這件事,他 才明白爸爸是這麼樣用心良苦地去引導他,他很感激他爸爸。 人佩服父母,他就有一個動力:我不能給我父母丟臉。所以這個父親做到了慎於 始,防微杜漸。他有沒有用教訓的?有沒有用道理壓下去?沒有。「勢服人,心 不然;理服人,方無言。」這個用《禮記‧學記》來講,「當其可之謂時」,剛 好發生這一件事,及時教育他的孩子;而且他父親是循循善誘,「導而弗牽」, 引導他,並不是壓他,然後就能讓孩子比較容易接受。 而這個防微杜漸,其實我們在《弟子規》當中就可以深刻體會到。「鬥鬧場,絕 勿近」,「非聖書,屏勿視」。其實每一句都是講防微杜漸:「父母呼,應勿緩 」,他不可以長傲慢,不可以長不耐煩;「置冠服,有定位」,不長他隨便、散 漫,要整潔,甚至於對物品要恭敬。你不教他好的,他就學壞的,這叫「學如逆 水行舟,不進則退」。「己有能,勿自私」,你不教他,他就不幫別人,是吧? 甚至於他還覺得我考得高,我比他厲害,長傲慢,長冷漠。我們有沒有防微杜漸 到他心性的發展? 有一個故事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有兩個姐妹,那個姐姐在學校有同學問她問題 ,結果回來之後,她就跟她妹講:「今天我同學問我一道數學題,我不告訴她。 」可能這個姐姐還覺得這麼做了,心裡怪怪的,問問她妹妹的意見。結果她妹妹 說:「姐姐,假如是我,我會告訴她,我會把錯的告訴她。」現在孩子心胸狹窄 ,真的會這麼幹哦。我以前讀高中的時候,這種情況就發生了。我們班那個前幾 名的,到學校都「哎呀,我都沒念書,都一直玩」,然後我們就跟著他玩,結果 一考出來,他成績都比我們好很多。不過告訴大家,這樣的同學,那個相貌都很 沒有福報,臉都是凹下去的。 所以呀,「修小禮,行小義,飾小廉,謹小恥,禁微邪」,這個是管子治國的一 段教誨。此是「勵民之道」,「治之本也」。所以,治理家庭,治理社會跟中醫 治病一樣,不治已病治未病,要禁於未發,防微杜漸,深謀遠慮。 我們看這「小禮」。任何一個小的動作它不符合恭敬的態度,父母馬上要導正。 哪怕只是跟長輩打一個招呼,都不能隨隨便便。現在家長都講,長輩來了,孩子 連起來都沒起來,就是頭轉過去笑一下,又轉回來。大人覺得很好玩啊,他慢慢 地那個恭敬就不見了。我們這一個時代,長輩來了,都不起來打招呼了,只是轉 個頭笑一笑,請問下一代是什麼?再下一代會怎麼樣?再下一代就是長輩要過來 :「小朋友好,吃飽沒有?」就倒過來了。 「行小義」。人的這種道義就是從很多細微之處,看他有沒有一種本分,有沒有 一種承擔。你說,為什麼那個長子都特別有擔當?小時候在很多細節處,爸爸媽 媽就講,你當大哥的人要怎樣怎樣,當大姐的人要怎樣怎樣,他就從很多的生活 細節,提起一種道義了。我們對自己的小區有沒有道義?社區髒亂了,我們有沒 有責任?一個人在自己住的社區裡面,地下的垃圾從來視而不見,你說這個人會 有道義呀?打死我,我都不相信。「行小義」,甚至於帶著孩子坐公車,讓座給 老人,這不是一件很大的事,但都在長孩子的義。今天坐在車上,就讓這六七十 歲的老人站在孩子前面,你說他有道義呀?他怎麼培養? 「飾小廉」。這個「飾」其實就是懂得在很多細節之處避嫌。哪怕是一張紙,公 家的東西都不可以拿。所以師長曾經講到,周邦道老先生非常廉潔,公家的電話 都不用,私事不用公家電話,自己出去用公共電話打。然後只要是公家的車,自 己私人的事情不坐,搭公車。我們光聽這個故事就非常感動,他那種德風真的就 感染我們了。儉以養廉,要讓孩子以後是廉潔的,首先他一定要是很知足,很儉 樸。甚至於我們沒有貪污,沒有這種行為,可是這個動作還會造成人家誤會,都 要避嫌,這個就是「飾小廉」。就像陶侃,他當一個漁業的官員,他哪怕是把自 己買的那個魚罐頭寄回家裡去,他媽媽可能都會叫他不要這麼做。是不是?避嫌 啊。「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這個都是很多細節處就懂得去避嫌。 最後,「謹小恥」。一個動作不妥當了,都會覺得恥辱,這樣人就不會放縱了, 會很注重自己的形象,很注重自己的德行。就像《德育故事》裡面,比方說女子 於婦德、婦言、婦功、婦容做得不妥了,都覺得是恥辱;不孝不悌不忠不信,無 禮無義無廉,都覺得是恥辱,甚至於做出來的動作都覺得會給父母丟臉。哇,這 個人就是「謹小恥」了。 你比方說這個孩子到國際機場,在那裡吵吵鬧鬧的,那個多丟臉啊,把華人的臉 都丟光了。我們出來就是代表父母,代表單位,甚至代表傳統文化,所以這個舉 止都要妥當。你比方說打呵欠的時候這個手要捂一下,不然我們那個打呵欠、挖 鼻孔都如入無人之境。真的,我們這個學,學到最後,這些細節都關注不到,全 部都是記問之學。為什麼?讀書貴在變化氣質。假如學了老半天,幾年了,這些 細節統統觀照不到,那全部都是紙上談兵的東西了。變化氣質,心性一轉,言行 自自然然就變了。 「禁微邪」。一開始的,很細微的都懂得要去調整、去對治,去引導孩子改過來 。這是勸民之道,治理家庭,治理國家、社會,應該從這些地方下手。防微杜漸 ,從人心不要起邪念下手。 再來,一切時都是教育,有智慧就有這個敏感度。其實父母、老師、領導給下屬 的影響,往往都是他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反而給下屬深遠的影響。為什麼?那個 是很自然的流露。 我自己就回想到很多成長過程的情境,比方有一次我跟母親回外婆家,那一次是 坐計程車,結果那個計程車不小心開到水溝裡面去了,那個排氣管壞了。到了我 外婆家,我母親把車費給了他,額外又給了他五百塊錢台幣。那個應該是三十年 前的事了,那個時候五百塊也不少了。而那個時候我母親根本沒有注意到我在身 邊看到什麼,她就是很自然的,她覺得這個開計程車的,賺錢不容易,他還有孩 子,柴米油鹽,還有整個學費,種種這些,他假如還要修這個,可能那一個月負 擔就會很大。我母親都不知道我在看,可是我剛剛分析的這一段話,就是在我母 親很自然拿給他這五百塊的時候,我的腦海裡自然浮現的想法。所以我那個時候 就很佩服我母親很仁慈。 後來我來跟大家交流《弟子規》,覺得父母對孩子影響很大,我才又想起這件事 情來。結果回去問我媽,我媽說:「有這個事嗎?」根本不記得了。一切時都能 給孩子很深的影響,尤其是我們很真誠的流露時。這是好的。不好的,那個脾氣 啦、計較啦、怨恨啦,也會印得很深。所以為什麼找太太要先看丈母娘?丈母娘 假如脾氣大,大嗓門,就像昨天仉老師說的「女人嘴大舌長,男人敗家身亡」。 還很押韻哦。 我的父親,他是學管理的,他在銀行上班。我的印象當中,我爸常坐著就「刷刷 刷」算錢,但都不是自己的,很熟練;然後整理東西特別整齊。所以那個印象就 印得很深,真的是隨時隨地都在教育孩子。 包括我爸開車,旁邊開得很快,我爸就說「哎呀,快也沒快那五分鐘」,常常聽 我爸這麼講。等我十八歲了,握著那個方向盤,看人家開過去了,我腦子裡不知 不覺就冒出這一句話:「哎呀,快也不快那五分鐘。」其實,十次車禍,九次快 呀。然後呢,很奇怪,我爸爸從來不按喇叭的,所以我開車以後也不會按喇叭。 有時候你一按喇叭,會覺得「哎呀,怎麼這麼吵!」不習慣。 還有一次,我跟我父母去一個風景區,結果中途我鬧脾氣。我爸很有原則,鬧脾 氣,好,回家。那沒辦法了,爸爸一聲令下,就沒有轉圜的餘地,哪有說跟爸爸 講條件的?惱怒父親了,就摸著鼻子,低著頭,回家了。 車開沒多久,遇到一座橋,路很窄,可能兩排車要會車很不容易。其實應該是我 爸爸可以先開上去,我父親開得比較近了,可是他卻先讓對方,就很早停在旁邊 ,等對方慢慢開過來。那個對方很歡喜呀,應該是你先的,還讓我,給他招招手 。我爸給他招招手。給我印象深在哪?我爸才給我凶過而已,對人還是很有禮貌 ,不會遷怒於人。所以那個當下我就覺得,哦,我爸修養挺好的。 這一幕一幕都印在腦海裡,現在講起來就很多了。我爸幫奶奶按摩的那些情境, 半夜奶奶身體不舒服,爸爸在那張羅,這些影像就浮現在我腦海裡了。所以好的 會影響,不好的也會影響到。 大家應該比較熟悉的,我在課程當中都有跟大眾交流到。一個七歲的孩子看古裝 戲,看到那個夫妻相處,那個孩子說:「媽,他們不是夫妻。」你們沒聽過嗎? 你們真是最好的配合者,聽過幾十次的,看起來都像第一次一樣新鮮,真是日行 一善。所以你看,那個孩子他對於夫妻,他對於人生的一種認知,什麼時候建立 ?就在這個隨時隨地當中建立。所以這個敏感度我們要有。 最後,就是高瞻遠矚的一種思維。思考建立怎麼樣做人做事的態度,能成就孩子 幸福的一生。要有這種著眼,為孩子的一生著想的遠見。那這個就從每一個人的 人生經驗,以至於看整個幾千年歷史,能成功的人,他具備了哪些做人的心態、 做事的態度?之前有跟大家分享過《青年十二守則》,這個就是很好的,抓根本 教育孩子。 「服從為負責之本」。一個人連對父母的交代都不服從,他以後還能夠當領導? 他連下屬都當不好了,怎麼當領導? 「助人為快樂之本」。他假如在各個行業都不是以助人為快樂之本,每天就想著 那個薪水而已,他對人不會有真誠,也不會樂在工作。現在有一個邏輯就是「休 閒」,工作五天、工作五天半太累了,去休息吧。休閒的概念是西方傳過來的, 好,請問,那五天半覺得很痛苦,很累,那每一次要禮拜一的時候是怎麼樣?禮 拜一症候群,真痛苦,又要上班了。但是假如我們覺得,這份工作我是樂在其中 ,能展現我人生的價值,我對社會的一份付出、貢獻,他就樂在工作了。「助人 為快樂之本」,人生以服務為目的。 包含樹立他正確的人生觀,他做人做事的正確態度。其實這個跟父母很有關係。 父母很勤勞、勤儉,無形中就影響了孩子。孩子勤儉就不會懶惰、不會奢侈;仁 孝就不自私了,人都是道義,他就不會利慾薰心了;他有定力,他就不會放縱; 他有恭敬,他就不會傲慢(其實這個還是回歸到格物,不貪、不瞋、不癡、不慢 );他好學,他就不放逸了。 其實每一個道理,我們要把它實際落實,就是《弟子規》的經句了,所以《弟子 規》是行經,力行的一本經典。這個是跟大家講到的悲智雙運,要用智慧來教育 孩子,要這麼去思考事情。 最後第四點,教育是合力。家裡人的合力,父母、老師配合,很重要。所以要讓 孩子紮下德行的根,還得跟家長溝通、交流這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的觀念,教 育是合力。甚至於社會大眾都要配合,整個小區慢慢要形成這個共識,這都是教 育的合力。 最後,教育是言教、身教、境教三位一體。而且這一些觀念,不只是對父母教育 孩子,我們當領導的其實都是一樣,要掌握這些原理原則。你不能只有董事長在 做,你得要底下的主要的高級領導都配合,教育是合力。不然他們都不做了,底 下的人一定不服氣的。甚至於你這個教育合力還能推演到跟你合作的這一些企業 ,就更好了。上游下游、相關企業,大家形成一個共識磁場,言教、身教、境教 很好地配合。言教,就是及時地引導,抓機會點;身教,我們隨時做榜樣;境教 呢,把每一句《弟子規》變成家庭的生活,變成家庭的情境,孩子在這個環境就 能潛移默化。看起來好像沒有直接學,他每天這樣看,就學會了。所以,以前的 人他沒有讀過《弟子規》,他懂啊,因為他的家庭、他的長輩就是這麼做的。所 以待會兒,我們請這位熊學長給我們分享,《弟子規》、傳統文化這些道理怎麼 落在企業、工廠的管理的細目上,這個就是境教。他每天就是這麼做的,就學會 了。 好,那早上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 二一年六月一日 第十八講 夫妻相處應有的人生態度 諸位學長,大家上午好! 我剛剛發現,我拿的筆記本拿錯了,所以這個叫「事勿忙,忙多錯」。我是要拿 那本五倫的,拿成《建立理智的人生觀》這個書了。所以,處處都是道場,心一 急躁了,這個眼前可以看到的東西都忘了。 我記得有一次在澳洲,有一位老師,他也要跟大家分享,結果他上臺去的時候也 是拿錯數據。然後我那個時候是做講師的侍者,我看到他表情有點尷尬,我就知 道他的意思,我趕緊跑到他的寢室,幫他拿過來。那時候看人都覺得很輕鬆,「 哦,他怎麼這麼不小心」,其實自己也常犯。所以昨天還跟大家講到說,「工於 論人者,察己必疏」,這個道理都是向外看,都看別人有沒有慌張,沒有看自己 有沒有慌張。 不過當拿的本子不同的時候,你最好能裝著沒事,因為我們今天是自家人,大家 就……我就跟大家「坦白從寬」。但是你假如是跟社會大眾,人家第一次見你, 那可不能這麼幹。 這幾天,跟大家談的是「父慈子孝」,這是五倫關係。我們常說五倫關係從「父 子有親」這個原點,推展到對親人的愛,到對家族、鄰里鄉黨,以至於社會大眾 ,推演到「凡是人,皆須愛」。 而孩子這個天性能夠終身保持,一定跟他的家庭教育很有關係。所以我們說,父 母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師,非常重要。以前為人父母者都有一個態度:在孩子的面 前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影響。我們思考一下,父母是孩子最親愛的人,也是影響 最深遠的人,假如父母都不和諧,他能相信人與人能夠和諧嗎?這是一個很值得 我們思考的問題。假如他的父母之間,彼此都沒有安全感,那我們想一想,這個 孩子能有安全感嗎?能學到恩義、道義嗎?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很難相信別人,在 人格上有一些缺憾,有一些負面的態度、情緒,都跟他父母間的相處有一定的關 係。所以真正愛護孩子,那絕對要把夫妻的和諧帶給孩子,給他好的人與人相處 的影響。 那一天我們聽仉紅梅老師提到,她結婚這麼多年了,對他的先生是完全的信任, 對王貴清老師沒有絲毫的懷疑。大家想一想,孩子能不能感覺到?可以哦。我的 母親對我父親也是這樣的態度,沒有絲毫的懷疑。有一次收到一封信,那個信裡 面就寫道:你到哪一個旅社,然後跟某某女子這個情況都被我們拍下來了,你得 要付多少錢我才把這個錄影還給你。大家有沒有拿過這種信?我還接了好幾次這 種欺詐電話了。還有一次是我爸爸接的,我爸一接,對方說:「爸,我出車禍了 !」然後就講半天,講了好多話。然後我爸就看著我說:「我兒子在家啦。」現 在社會當中欺詐的事情太多了,而欺詐的根本問題在哪裡?怎麼化解?我們現在 要看家庭問題,要看社會問題,每一個人都可以看到很多,但是我們懂不懂得怎 麼去化解?而且是從根本解決?所以為什麼不能不讀經,經典才能找到根本問題 啊。 管子講道:「國侈則用費,用費則民貧,民貧則奸智生,奸智生則邪巧作。奸邪 之所生,生於匱不足;匱不足之所生,生於侈;侈之所生,生于毋度。故曰:審 度量,節衣服,儉財用,禁侈泰,為國之急也。」其實治國跟治家的原理一樣, 跟治天下都一樣,所以我們只要看到這個「國」、「家」,都可以推到齊家治國 平天下的道理,相通的。 好,我們看,「國侈」,一個國家奢侈的風氣起來了,大家消耗就很大;消耗大 了,就貧窮;貧窮又想奢侈,又想要虛榮,他怎麼辦?動歪腦筋嘛,不老實嘛。 想要揮霍,又想要不勞而獲,所以就開始「民貧」,貧窮又想要享受的時候,他 就開始設計、騙人,所以「奸智生」,「邪巧作」。 所以「奸巧之所生」,生於什麼?他覺得他不足,他虛榮心一直沒有辦法下來。 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人根本就沒有什麼賺錢能力,都想要開跑車、住大房子, 那個虛榮心沒有辦法掌控。「匱不足之所生,生於侈」;「侈之所生」,生於從 小就大手大腳地花錢,沒有去管父母、家裡的狀況。所以奢侈、揮霍無度才是整 個社會奸巧的根源所在。 大家想一想,三十年前有這些事嗎?都沒有。那你說一個人的無度從哪裡開始的 ?還是從家庭教育。社會的安定絕對跟家教息息相關。所以我們從這裡就感悟到 那個「家人卦」裡面提到的「正家而天下定矣」。所以為什麼夫妻結合要拜天地 ?有道理,攸關天下的安危。所以一個家也好,一個國也好,一定要量入為出。 這個是我們幾千年來不變的道理,「勤儉為持家之本」。結果不知道這幾十年什 麼時候開始變化的,「先享受,後付款」,貸款。這個在五十年前,一個人沒錢 ,然後還買好的車子、好的房子,人家會怎麼樣?「無恥,沒錢就沒錢了,還借 錢。」是吧?「這麼沒志氣,還享受?」「先享受,後付款」,問題來了,等他 享受之後,欲似深淵,他想更好。所以反而是真的很有錢的,都穿得不怎麼樣; 然後沒錢的都要裝闊。 我爸爸他一輩子都在銀行,他說那個跑車開得好的,常常都是趕在那個銀行要關 門前衝過來。在臺灣銀行是三點半關門,他假如跳票了,他信用就沒了,所以臺 灣的說法叫「趕三點半」,就是那些衝去銀行付錢的人。看起來很風光,事實上 欠一大筆債。而且我們看,現在這個「毋度」都是誰在「毋度」啊?沒賺錢的人 在「毋度」。你說這個社會再不扭轉回到勤儉的正道,這個社會沒有未來了。 你說信用卡,大學生一個人拿幾張?好幾張。那他怎麼能節制呢?所以「審度量 」,量入為出。真正懂的父母,要藏富教子,再有錢都不能給孩子知道,不然他 就覺得我們家有錢嘛,花!「富二代」,很有錢的企業家的第二代叫「富二代」 。他們的概念裡面,我爸爸媽媽的錢就應該是我的錢。 我聽人說,有一個節目就找了一些富二代,然後幫他們找女朋友。我說這個節目 也真是夠無聊的,有錢人你就幫他們找女朋友?那個節目當中,四個男孩差不多 都二十歲上下,然後就叫他們用頭去撞西瓜。這個都去當小丑啊!然後前面兩個 就真的把它撞破了,第三個說:「我今天不是為了要撞給那個女孩子看,我是要 證明我的頭是可以把它撞破的。」這個還有點志氣,不諂媚。第四個年輕人上去 了,沒有撞,直接從口袋裡拿出一萬塊錢放在桌上:「各位觀眾,誰上來把這個 西瓜撞破,這一萬塊就是他的。」哇,那個當下,底下有一個四十歲左右的女子 ,受不了了,就在臺下就罵他了。她說:「現在雲南遭旱災,南部遭水災,多少 人連飯都沒得吃了,你還拿一萬塊錢在這裡耍,你不去救濟最貧困的人!」這社 會還是有公義的。結果有個三十幾歲的男人跑上來就要揍他,他那個氣焰實在是 讓人受不了了。但是說實在的,誰教過他?不都是寵壞了嘛!很多社會現象都是 息息相關的。 現在很多幼兒園、小學前面,每一所學校都有警察巡邏。因為去傷害孩子的情況 ,短短幾天好幾起。孔子在《論語》裡面講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怕大家都 沒錢。三五十年前的社會,大家都沒什麼錢,互相幫忙,很有人情味;結果現在 貧富差距太大了,人心不平,有錢的人太傲慢、狂妄,所以教育太重要了。子貢 問:「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說,這樣已經算不錯的人了,但可以 更好,「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他雖然貧窮,他精神生活很充實,良心 都過得去,每天盡他的本分,他吃、睡很安穩;「富而好禮」,有錢的人對人恭 敬,對人有愛心,去幫助別人,樂善好施。而要「貧而樂,富而好禮」,一定要 通過教化。 所以確確實實,這些勤儉的道理沒有教化,沒有宣揚開來,很多社會、家庭的亂 象就出來了。但是教育就像治病一樣,要「禁於未發」,真正發生了,要再來調 整,真的不是那麼容易了。但不容易我們也得做,所謂「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所以這個「節衣服,儉財用,禁侈泰」(這個「泰」就是擺闊,打腫臉充胖子 的態度),為治國最要緊的事情。現在金融一出問題,就又拿著幾百億、幾千億 、幾兆投下去,能填平嗎?假如不從勤儉去真正解決,填不平的。現在這個思維 都是症狀解,不是從根本去解決。 夫妻的人生態度,包含互相信任、互相感恩、治家勤儉,這些夫妻要有這個共識 才行。我們常說「緣分成熟」,夫妻的結合攸關家庭、家族以及未來社會的安定 ,這個是大事,要很謹慎。所謂「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是從女子的角 度講。從男子的角度講,娶一個好媳婦可以旺三代,娶一個不好的媳婦呢?你們 都沒有考慮這種問題嗎?這是不負責任的哦。娶一個不好的媳婦會敗幾代?不是 三代,是一敗塗地,敗下去就拉不起來了。 所以擇偶是重要的。而且,在祭祀祖宗的時候,那個「參差荇菜」,就是祭祖用 的一種植物,都是媳婦去摘,媳婦去祭祀。很有味道啊,因為一個好的媳婦去祭 祀祖先,那祖先很高興:哎呀,娶到這麼賢德的女子,我的家道要興旺起來了。 所以你看那個祭祀裡面,誰去做這個動作都有深遠的意義。所以擇偶,人生的大 事。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 那以前擇偶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現在是自由戀愛。當然,我們傳統文 化還得要與時俱進,「教人以善勿過高」,你現在叫年輕人遵「父母之命,媒妁 之言」,他肯不肯?這個也不只是子女的問題,父母也有問題。以前的父母有智 慧去判斷人,現在傳統文化斷了好幾代了,有的父母也很愛錢,他考慮也沒有那 麼深遠。所以這個教化太重要了,當父母的人也都要明理才行。但是以客觀來講 ,父母畢竟在這個世間所見所聞都四五十年了,一定比孩子有更多的人生經驗來 作判斷。 以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有離婚的,為人夫、為人妻,腦海裡就沒有「 離婚」兩個字,碰到問題,就是怎麼樣去克服,怎麼樣去突破。現在的狀況好像 覺得離婚很正常。這個時候人一遇到事情,他很容易就退縮了,很容易就指責, 這樣就比較容易離婚了。我們《德育故事》裡面也好幾個例子,都說到「輕合」 ,很輕率地結合,很容易就分離。所以夫妻的結合也要「慎於始」,都要有謹慎 的態度。 要「慎於始」,那首先要判斷的是:你找的這個對象能不能跟你終生扶持,互相 成就,互相信任,互相感恩,得要看清楚這點,這個就是兩個人的價值觀是相合 的。假如兩個人的思想價值觀差異很大,那要走一輩子,相當不容易。 我曾經也問過一個女士,我問她:「這個人不孝順,你要不要嫁給他?」結果她 說:「要!」我說:「你為什麼嫁給他?」她說:「我要救他。」她也不容易哦 ,不知道她是不是有聽過「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我們要理解,人與 人之間,我們想去改變別人,也要對方願意接受,你才能給他好的引導;他不願 意接受,你也勉強不來。好,那今天我們說「好,我要去救他」,你首先要具備 一個條件。什麼條件呢?他這一輩子都不願意改,你都不生氣,你可以救。我們 要去結一個緣,總要看看自己的功夫夠不夠,不然「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假如不行,那我們還是找整個思想價值觀相合的對象,這個叫「門當戶對」。這 個「門當戶對」絕對不是現在在那裡比財富有多少,這個都已經偏掉了,最重要 的還是兩邊的思想觀念跟家風,以前的父母都是這麼找的。 好,現在自己找,那得要有判斷力。現在男女交往的過程,包括相識、相知、相 惜、相愛、結婚。最後相愛、結婚,那代表結了婚之後要終生愛對方。真愛是不 會變的,是沒有條件的,這才是真愛啊,不然叫利害。我們都一起唱過一首歌《 愛的真諦》,最後說「愛是永不止息」,愛是不會變的,很有心。我們看到現在 很多男女戀愛,一段時間之後就互相折磨,有的還互相傷害,那個叫欲,那不是 愛了。所以孔子給我們很重要的教誨:「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是惑也。 」喜歡他的時候什麼都好;對他有看法了,他就什麼都不好,那我們以這樣的態 度面對人生,那是迷惑顛倒的人,那都是好惡、自私自利的人。 不只對另一半應該是那種耐心、真誠不變,對五倫關係都是這樣。我們對領導、 對朋友,光看他哪裡不好了,我們就看不到他的優點了,不能欣賞他了,不能感 激他的付出了,全部都是落在這個「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了。當然沒那麼 重,咒他死啦,可是那個嫌棄、對立、指責、批判,一下子就上來了,記不得他 的好,記不得他的付出了。 所以《大學》裡這句話是很深刻的,「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忿懥, 則不得其正」,心不正就不是真心真愛了。所以我們今天要愛人,首先要自愛。 人要自愛,不能隨著自己的習氣去生活、去處世。所以真愛,我們看這個「愛」 ,是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感受對方的心情,用心去感受對方的需要。沒有「我一 定要怎麼樣」,那個就是控制;沒有「我討厭、我不舒服」,那個是我瞋;沒有 「我看不順眼」,沒有「我覺得他很差勁」,那個是我慢。我們自己做了貪瞋癡 慢的奴隸,不知道自愛,又怎麼去愛人呢? 愛的感覺應該是溫暖的。為他著想,他感覺到了,覺得很貼心,很被理解、很被 信任,所以愛的感覺是溫暖的。我們要能判斷。 愛的言語是正直的。而這個正直當中還包含規勸,不是盡講好聽話。男女之間相 處如此,包括君臣關係也是這樣。這個下屬從頭至尾都只給你講好聽的,這個也 有問題。他是下屬,他在第一線,很自然會看到一些情況,怎麼沒有給我們反映 呢?那就是投其所好了。很可能沒有到諂媚的情況,但是在心態上也不夠正直, 也有患得患失之心。只講好聽的,問題都不敢講,那我們當臣子的在心態上就有 不妥當的地方。尤其我們弘揚傳統文化,我們是為老百姓負責任,我們是為整個 民族文化承傳負責任,我們不是要讓誰聽了高興、歡喜。所以這個「無欲則剛」 很重要。 在南京有一位企業家,李慕松總裁,他在用重要的經理、幹部的時候,他問的一 個問題我們非常感佩。他培養出來的接他班的是一個三十七歲的年輕人,扛起一 個這麼大的企業,他們企業在他們那個行業是全球NO.1,而且還是負責亞太地區 ,經營最好的地方,那不簡單!李總不簡單,他在提升主管的時候問對方一句話 :「在公司這一段期間,你認為我有哪一些要改進的地方?」請這個下屬講。假 如一條都沒有,那就不妥當了,怎麼可能這麼多年來,領導連一個地方都不需要 提醒,不可能。 愛的心地是無私的。今天他假如只愛你,其他的人他都不愛,這個愛是有問題的 ,是有目的的,是有欲求的。你比方說,女朋友要回去看爸爸媽媽,這個男朋友 就說:「哎呀,你不要離開我了,你今天就陪我了,你走了我都吃不下飯。」 愛的心地是無私的,要觀察他對家人、對朋友是不是都是很關心、很愛護。現在 的人為什麼都判斷不了好的對象?因為現在的交往方式就是錯誤的。男女一認識 ,都是兩個人出去約會,連個觀察的機會都沒有。真正聰明的女孩子,知道什麼 事情要成就,要低姿態,要不動聲色。是吧?這樣才看得清楚。一有愛慕之情, 人都是愛慕之情起來了,就把最好的表現出來,那缺點就看不到了。先不動聲色 ,默默地觀察,就容易看得出來一個人處事待人接物是不是厚道、是不是有愛心 ,才容易看得出來。 愛的行為是成全的。對方有什麼好的想法、好的理念,盡心盡力去成全他、去協 助他。有一位丈夫就跟他太太說:「我的妹妹在夏威夷生活非常困難,能不能把 我們這兩年的積蓄寄過去幫助妹妹?」兩年的積蓄容不容易?也是不容易的哦, 尤其夫妻都年輕,剛開始創業,積攢財富也是好不容易才積了兩年。結果太太聽 到先生對妹妹的這一份愛護,馬上就跟他先生講:「這麼做太好了,媽媽也會很 高興。」接著太太說:「我去幫你匯給妹妹。」大家想想,當下他的先生是什麼 感受啊?可能一開始問的時候還有點忐忑不安,不知道太太會不會反對。結果太 太不只沒有反對,反而是支持,她還主動提出親自去匯給妹妹。我相信她先生那 個感動會感動多久?一輩子都不會忘。把太太這一份成全時時記在心上,那夫妻 就心連心,夫妻一條心,黃土就變成金,那他們的整個家庭、事業哪有不越來越 好的道理? 所以這個太太這樣去做,真的是體恤到對方的心情。假如說「好吧」,這一句「 好吧」跟「我去匯」一不一樣?這樣細膩的心,大家有沒有時時提起來?包括你 太太說「今天買點水果回去看我爸爸、媽媽」,你說「哦,好吧」,跟「哎,我 去買,我來拿」,親手拿給岳父岳母,一不一樣?不一樣哦,不只你太太的感受 不一樣,你岳父岳母也不一樣哦。到家裡了,你這個當女婿的人兩手空空,都是 你太太提,然後你一句招呼也沒打,就坐在椅子那邊。太太自己把水果送上去, 「爸,媽」,你岳父岳母還得看看你的臉色怎麼樣,是吧?所以心地柔軟、體恤 ,可能每一天都有很多的感動在這裡。包括夫妻回家看公公婆婆,那個東西就媳 婦拿,老人家更高興,所以叫「兒子孝不如媳婦孝」。兒子孝,媳婦冷淡,父母 心上還是有個石頭。 有一次在醫院裡面,一位女子帶著她的公公去看病,然後公公的情況她就非常仔 細,還拿著一本簿子在記,問了醫生很多問題,邊問邊記。這個醫生就很感動: 「老爺爺,哎呀,你真有福氣,有這麼好的女兒。」結果這個老爺爺就笑得很開 心:「她是我媳婦啦。」所以這個「兒子孝不如媳婦孝」,從這裡可以感覺得出 來。 所以這個愛的行為是成全的,時時成全對方的善良、對方的德行,成全對方的孝 心,成全對方的家庭,而且那顆心是無求地去成全。假如這個協助、這個付出記 在心上了,那人傲慢就起來了,「哎呀,你看,我那小舅子要不是我幫他,他哪 有今天!」這種話出來,親人彼此之間氣氛就不一樣了,就不和暢了。接受我們 幫助的親人有負擔,甚至於是他的父母也都有負擔,好像變成欠我們一個人情, 所以施恩不求報啊。當家裡人說「哎呀,都是因為你幫我們」,「哎呀,一家人 不說兩家話啦,不能再講,你再講我生氣了哦」,你看這種話,聽起來讓人家覺 得挺舒服,不分彼此啊! 我們的心不柔軟,我們一有錢了,一有地位了,學歷一高了,無形當中那個傲慢 會壓到身邊的人,自己還不知道。有一個企業家學了傳統文化之後,他就反思, 他是他們兄弟姐妹當中錢賺得最多的,所以父母親都誇他,他聽了也覺得挺自然 的。然後,他又是拿最多錢回家裡去的,所以當父母在誇他的時候,他也笑一笑 ,也沒任何其他的回應。他沒有發現,當父母在誇他的時候,其他的兄弟姐妹頭 都是低下去的。所以人啊,有「我很厲害」、傲慢了,就體恤不到別人的感受了 。 所以人要禮讓、忍讓、謙讓,尤其兄弟、家人相處更要謙讓。人一謙虛,就能給 別人留餘地。禮讓,因為禮是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夫妻相處也要禮敬,要 恭敬。對先生不恭敬,甚至於還在孩子面前罵先生,那就麻煩了。包括問候,在 公司加班比較晚回來,趕緊打個電話,不要讓太太在那裡等半天,要體恤她,「 你煮飯辛苦了,我要晚一點才能到,你先吃」,這都是禮。幫忙拿鞋子啦……這 些禮敬的態度,是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我們禮敬他人,人家也禮敬我們。 忍讓,就是能忍住脾氣,忍讓就是化干戈、怒氣於無形。我們看很多家族的親人 之間,都有好幾年不說話的,甚至於是親兄弟姐妹都有可能,這就是不能忍住脾 氣。能忍住的,化干戈、怒氣於無形。因為今天一個人發怒了,他無理了,我們 也忍不住了,那就衝突起來。假如他不對、他發脾氣了,我們能忍下來,事情過 了,大家一冷靜,他會生慚愧心,這個差別很大哦。「忍一時風平浪靜」,不能 忍,那整個關係可能就破壞掉了。所以忍讓保持了彼此的關係、交情。 而且保持好親人關係,甚至朋友關係,不只是彼此的關係,為什麼?親人之間牽 動的是整個家族。我們跟親人衝突了,那個事件可能就變成我們父母心上的石頭 壓著,整個家族的人什麼時候講話,還得要顧及到:哎喲,不要講到那個禁忌、 那個敏感話題。你說一個人的情緒搞得整個家族都在那裡掛礙這個事情,甚至還 得要避諱這個事情,那整個家庭怎麼和暢啊?所以要想著不要亂發脾氣,形成彼 此的衝突、對立之後,影響的人會非常多。 再來是謙讓,謙讓是給別人留餘地。人一傲慢起來,好像就是我們高,人家低了 ,我們尊,人家卑了,那就讓人很不舒服了。謙讓的人給人留餘地,成為受歡迎 的人,成為會設身處地的人。其實傲慢這個東西是很微妙的,人傲慢一起來了, 就只想著我多好,我給了人什麼,別人曾經給我們的付出都忘記了。所以傲慢會 讓自己無限地膨脹,然後就把別人縮小,把別人的恩都記不得了。 有一個企業家他學傳統文化,覺得孝悌很重要。孝悌「為仁之本與」,孝悌沒有 真正發出來,說愛人,可能都不是很真實。他的弟弟賺的錢沒有他多,他就反思 :我到底有沒有真正去愛護我的弟弟?他想到這裡,覺得不足了。因為他弟弟向 他借錢,他都記得很清楚,「向我借了錢,還沒還我」。他自己常常捐款,幾萬 、幾十萬捐出去給公益團體,可是對他的弟弟卻是錙銖必較。他發覺這個心態不 對了,無形當中好像還是覺得我很有錢啊,你們沒出息,應該還我的。所以人傲 慢的時候,真的有時候體恤不到這些部分。然後他突然想到的是,他這幾年能夠 沒有後顧之憂,出來打拼,創立這些事業,都是他的弟弟盡心盡力照顧他的爸爸 媽媽,他忽略了這個部分。所以後來聽完課,他回去就去找他弟弟了。他說「弟 啊,那些錢你就不用還我了」,然後又說「這幾年,多虧了你照顧爸爸媽媽,讓 我都沒有後顧之憂,真是很感謝你」。他發自真心地給他弟弟講,他弟弟當場就 哭出來了,流眼淚了。 你說那兄弟之間,內心裡面有沒有一些疙瘩跟情緒在?那不是弟弟的問題,是我 們的心境已經有高下,已經有傲慢了。看不到對方的付出,又沒有給對方肯定、 鼓勵,那眼神當中可能都是挑剔啦。所以他一真誠了,他弟弟內心那些情緒就整 個釋放出來了。他進一步看弟弟還缺一些錢買房子,他還幫他去張羅這些事情。 最後他母親是最欣慰的,父母最高興的事情就是兄弟姐妹一條心。好,所以我們 常常要去體恤身邊人的心。 另外一個企業家,他的小舅子到他的公司去上班,結果他每一次回到岳父岳母那 裡,岳父岳母就講:「哎呀,我這個女婿真能幹,我這個兒子真沒出息,還給你 添麻煩。」他說他以前聽這一段的時候,心裡都想:對啊對啊,給我添了不少麻 煩。其實我們想,岳父岳母在講這個話的時候好不好受?那他旁邊的小舅子怎麼 樣?更難受啦。愛的行為是成全的,而不是一種要求,不是一種標榜:你看,我 都做這麼多了。後來他心境一轉,再回去,他的岳父一跟他講「你很能幹,我這 個兒子不成才」,他轉而跟他岳父講:「爸爸,是我不好,我沒有好好把弟弟帶 好,是我的責任,我不對。」哇,他的岳父聽到他這麼講了,都愣住了,接著表 情就放鬆多了。 那我們想一想,他這樣的言語傳到他小舅子那裡,他小舅子是什麼感覺?本來都 是聽著父親批評自己,他是越來越沒自信。越來越沒自信還好,假如生起來「有 什麼了不起」的念頭,那就埋怨他的姐夫了。但是姐夫這麼一講,並沒有說「都 是我給你機會,都是我給你錢」,沒有擺這種態勢,反而是覺得他做的都是應該 的,他還有太多沒做好。這種反省,很可能就讓他的小舅子良心發現:哎,都幫 了我這麼多忙了,姐夫還這麼自責,那我不能糟蹋他對我的用心。人羞恥心一起 來,他潛力就出來了,奮發向上。 所以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改變,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自己心境的轉變。境界不能變, 不能怪境界,是我們的心沒有變。所以我們跟大家打比喻,人生就像照鏡子一樣 ,鏡子照出來就好像是我們遇到的境界、景象。境界是笑,對我們是笑臉,因為 我們是笑的;境界是對我們吼,因為我們是對著鏡子吼的。所以現在遇到的種種 的障礙,我們要反求諸己:是不是我的心態造成這個對立,造成這個衝突? 剛剛跟大家交流到的是,怎麼去判斷是不是真愛。愛的感覺是溫暖的,而不是痛 苦的,言語正直,心地無私,行為是成全的。而且都是要經過很自然的軌跡:相 識、相知、相惜、相愛,到結婚。 好,那在這個相知、相惜、相愛的過程當中,很重要的,就是彼此真正了解價值 觀相不相同。價值觀不相同,結合在一起,一個要向東,一個要向西,那就痛苦 了。所以價值觀不同,不用做夫妻,可以做朋友嘛,何必要強求呢! 結合之後夫妻要有共識:這一生最重要的,上,孝順父母;中,和諧整個家庭, 比方妯娌關係、親人之間的關係;下,教育好下一代,要有這個共識。當然還有 心地無私,丈夫不只孝順自己的父母,也要孝順岳父岳母。所以女婿有另外一個 稱呼叫做「半子」,我們爽快一點當個「全子」,盡心盡力去做。其實這個也是 深明夫妻一體的精神。 但是現在「教育孩子」沒有擺在重要的位置,往往都是沒有建立好這個共識。沒 有把孩子教育好,夫妻到了中年以後,光是擔憂孩子,真的是白髮蒼蒼,擔憂害 怕的事太多了。現在的現況是,夫妻都沒有照顧孩子,「忙、盲、茫」,孩子可 能一下課就到安親班去,所以現在是代理父母、補習班、保姆、電視、電腦,這 在最重要的「教子」上就沒有建立好共識。 在臺灣,保姆好像有印度尼西亞的,有泰國的,有菲律賓的,看起來是有錢可以 請保姆,事實上這些保姆連國語都講不清楚,你說孩子的語言基礎怎麼會好?再 來,保姆照顧孩子,是以什麼狀態照顧孩子?伺候主子,是吧?侍候皇帝呀,他 怎麼樣都要順著他。這個孩子就嬌寵了,下一代就教不好了。所以,這個夫妻結 合,價值觀要溝通好。 然後有一點很重要:「夫婦有別」。分工合作,不分彼此,是互相感激,互相疼 惜,不計較,但是工作還是要分工的。「別」,男主外,女主內。現在夫妻都工 作的情況是比較多的,當然最理想的狀況是太太能夠全心照顧家庭。要把老人照 顧好,把家安頓好,又把孩子教育好,說實在的,時間夠不夠啊? 我自己住在海口的時候,光是打掃,把這個家弄得乾淨一點,我都覺得要相當的 功夫。所以自己幹了以後才知道當媽媽真不容易,這個叫習勞才知感恩。我記得 我在海口的時候,在那裡拖地、洗衣服的時候,最常想起的一首歌,叫「世上只 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所以真的女子柔軟啊,能夠和樂一個家。 縱使太太有工作,絕對不要忙到連照顧家裡的時間都沒有,否則下一代、整個家 庭的身心健康就不能保證了。當然,假如太太已經有了工作又得照顧家庭,那當 先生的一定要體恤太太的辛苦,能分擔多少就要多分擔多少。而且,先生真的主 動地分擔家裡的很多工作,能體恤太太,太太的心情就會很安慰、很愉快。並且 夫妻一起幫忙,一起收拾家裡的工作,互相支持,做起來就比較不累,是不是? 這個我沒經驗,你們得給我一些響應。 今天假如太太也上班,先生也上班,先生一回家,那個態勢就是我是太上皇,就 在那裡看,啥也不管,你做你累歸你累,吃的飯、喝的茶都覺得理所當然,甚至 於茶端過來,「好,放那裡就好了」,還這種態勢,那太太幹起活來一定是很不 舒服的。我們能時時看到付出,能肯定,能珍惜,又能夠去協助,那太太就不會 感覺累了。 好,所以夫妻之間要互相體恤,要總想著我能多做些什麼,而不去計較。有一個 先生剛好聽到我們這個講座裡講,「好話一句,做牛做馬都願意」,就回去跟他 太太講:「太太,你辛苦啦!」他太太正在那裡煮飯,聽到他在門口這麼講,接 著就說:「知道辛苦還不進來幫忙!」結果這個先生就愣在那裡,「哎,蔡老師 沒有這麼講。」 所以,我們說心態是根本,心態不對了,《弟子規》也沒用,是吧?當老師的拿 《弟子規》回到學校變成警察,站在那裡監督:「步從容,立端正」,「事勿忙 ,忙多錯」。孩子看到他都緊張了。他要先從自己做起,以身作則啊! 所以「好話一句」,那是發自內心感激太太的付出,才講得出那種話。既然是這 種心境了,當聽到太太說「那來幫忙」,歡歡喜喜就來幫忙了。所以若是想要好 吃懶做,什麼都不幹,才講那句話,那叫自私啊! 夫婦共同承擔起一個家庭的責任,經濟支撐、教育孩子分工,男主外、女主內的 這些原理、原則,具體到每個家庭情況都不同,但是只要夫妻彼此真正是一體, 不分別、不計較,多付出,一定可以把家治理得好。 而在夫妻相處當中,德行是重要的。「德者,本也」,所以「夫婦有別」裡面強 調夫義婦順、夫義婦德。那這個「夫義」裡面,男子怎麼樣才能展現一種道義的 態度,恩義、情義的態度? 首先,男子要定位自己是一家的天。男為天,女為地;夫為天,妻為地。「天行 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以男人就是要有那種自強不息,泰山崩於前而不改色 。真的,我整個成長的過程當中,從小到懂事,好像沒看過爸爸皺著眉頭在那裡 唉聲歎氣,一次都沒有看到過。現在長大了才知道,其實有很多事,但父親承擔 、不埋怨、不退縮、不消極。孩子會有這些退縮、消極,跟父親很有關係。一家 的天、棟樑,家裡的棟樑,要說話算話,而且說了就要做到。假如你當父親的人 ,說了話都沒做到,家庭的威信就沒有了。不只對太太,對孩子都是這樣。 有一個調查很有意思,問孩子對父母的感受,小朋友答得最多的一個答案就是: 說話不算話。那麻煩了,連對父母都覺得說的話不算數了,那他以後怎麼相信別 人?所以男人一定要有這個氣概,說話要算話,要做到。 再來,要定位自己是丈夫,是可以依靠的。一般丈夫有三種狀況,王善人有提到 :暴夫、懦夫,還有丈夫。暴夫就是脾氣非常暴躁,罵人、打人,那這個家就被 他搞得烏煙瘴氣,亂七八糟了;懦夫就是沒有擔當,躲女人後面去,扛不起這個 天。我們要做丈夫,可以依靠,而且還要領妻成道,當妻子的表率,這樣才是丈 夫的樣子,重視恩義、情義、道義。 所以男子的特質,我們之前也跟大家提過的,剛正。任何事不能誘惑他,任何事 不會讓他生氣,很有修養,這個才是剛。而且是人家誤會他了,他都不反駁;遇 到家裡有什麼事,孩子有什麼錯了,他不指責,還反省他自己,這個才是「剛」 的態度。 好,女子的定位、女子的角色,是國之母、家之婦、人之妻。我們常講,天下的 安危,女人家操之一大半,國家的下一代都是靠母親。所以妻子要期許自己上孝 公婆,中和妯娌、中和家人,下能夠教育好下一代,這個都是很重要的定位。怎 麼對上?怎麼對平輩?怎麼對下一代?而且對丈夫,是要助夫成德的態度。那助 夫成德,首先自己的德行當然要很好。我們仉老師這幾節課一直強調,婦德、婦 言、婦功、婦容。 好,這個是夫義婦德,夫妻彼此對自己的自我期許。當然,我們自己對於人生有 很多寶貴的體會,都可以把它再整理,成為自己往後跟大眾交流的綱領、數據。 當然我們自己在看書時有好的領會,都可以再加進來,再供養給大眾。 好,那早上這節課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 二一年六月二日 課程研討(十四) 蔡老師:大家好。我聽到這一首《禮運‧大同篇》,就想到上次我不是唱得很好 ,所以大家幫助我,我們一起來唱一遍,好不好?我看我唱得對不對。預備起: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所以告訴大家,依眾靠眾是很重要的。你本來都唱不準,這麼多人一起唱,你就 可以被鼓舞得唱對了。 好,我們先就剛剛的課程,大家覺得印象比較深的,或者您在夫妻相處當中覺得 體悟很深的,也可以跟大家交流一下。 葉學長,怎麼抽到都沒結婚的?告訴大家沒結婚也可以效法父母,是吧? 葉學長:謝謝老師。我印象最深的是男人要「說話算話」。 蔡老師:哦,這是當男人最重要的條件。他說剛剛印象最深的是,男人說話要算 話。好,謝謝葉學長。我們學那個《八德故事》啊,「信」字其實貫通五常、貫 通八德,孝、悌、忠、禮、義、廉、恥,都跟「信」是有關係的。 林學長。這個好像是中了大獎,那麼高興哦。 林學長:謝謝老師,各位學長,早上好。老師前幾天有講到,一個人跑到幼兒園 去殺那些小孩子,還有就是有個大學生也跑去學堂裡去殺人,在美國有這個案例 。那麼我認為,媒體也是興風作浪者之一。因為什麼?他們有的報導得太詳細, 那個人怎麼殺人,人怎麼怎麼樣,都講得一清二楚。所以我有一天在報紙上看到 ,有一個到學校裡去殺人的那個,就是因為看到媒體報導怎麼樣去殺人,他就去 效法,連他的舉動都跟前一個人一模一樣。印度尼西亞有一個利用同性戀者的心 理,殺了好像是十二個人,同性戀者。報紙上也報導得非常非常詳細,電視也報 導得非常詳細,結果一個女人就用那個方法來殺她的丈夫。當警察問她的時候, 她說「我就是學電視裡怎麼殺人,我就照著那樣子殺」,就把她的丈夫給殺掉了 。 所以我覺得這個大家都要反省,媒體報導也不要太露骨,太過詳細了,這個對大 家有負面的影響。因為有的人他看到的是那個負面的,沒有看到正面的。如何處 罰的,媒體好像沒什麼報導。應該判什麼刑,受到什麼樣很重的懲罰,那個應該 大大地報導,才讓人家望而生畏,不敢再做了,對不對?這個是我個人的想法, 謝謝老師。 蔡老師:謝謝林學長,剛剛提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媒體一定要有一個態度, 叫隱惡揚善。其實不是媒體而已,所有的人處世都要隱惡揚善,這個相當重要。 我們去感受一下,一個人有惡,我們不批評、能包容,他有小善,我們就肯定, 我們就讚歎,他會覺得:我就這麼一點好了,我太太還這麼看得起我,我的家裡 人還這麼信任我,那我不能自暴自棄。這個揚善就鼓舞他了。可是假如揚惡隱善 ,他的不好統統都把它揚起來了,那人就想:好吧,你們既然覺得我不好,我就 壞給你們看。現在太多的年輕人,太多的人,就是家裡的人、身邊的人統統揚他 的惡,不肯定他的善,他就越來越自暴自棄,最後就做出讓人家沒有辦法想像的 行為了。 所以這個隱惡揚善,在處世當中很重要。面對親人是如此,面對今天的社會大眾 也是這樣。面對行善的人,我們「道人善,即是善」,「見人善,即思齊」,這 個善的風氣就帶起來了。今天新聞裡面都是報惡的,那行善的人沒有受到鼓舞, 大家又去學惡的,那社會風氣就越來越差。所以所有的傳播學院要上這一課,要 抓住這個隱惡揚善,不然他們都隨著現在的風氣去做,都是去挖這些瘡疤、八卦 新聞了,就很麻煩了。 其實我在臺灣這一點體會很深。臺灣有一個槍擊要犯,殺了好多人,抓他抓了很 久,光是便當就不知道吃了幾十萬個,甚至上百萬個便當。為什麼?一有風吹草 動,幾千個警察就圍他一個人了。臺灣的學長應該知道,陳進興。他去整容,為 什麼?怕被抓。整容完之後,把那個整容院裡面所有的人全殺掉。你看殘暴到這 個程度。結果他被抓的時候,那個報導是整篇都是他,寫得好詳細,然後還把他 的照片貼出來,好像英雄一樣走出來了。荒唐!然後那一張報紙還有另外一小塊 地方,報導一個老人活到九十七歲,造橋鋪路做了一輩子。才這麼一點啊!然後 那個造惡的人是報得這麼清楚,這個都顛倒了。所以這些原理原則都顛倒了,難 怪社會風氣會不好。 所以剛剛我們林學長也提到,你應該是報他那個被行刑,那個是讓他敬畏,知道 做壞事會有這個結果,因果報應,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讓他有敬畏的心。假如 這個媒體還能在報導的時候,寫上「這個人作惡了,他的父母難過啊,抬不起頭 來啊,他的家裡人多傷心啊」,讓他生起一種羞恥心,也很重要。所以媒體要懂 得時事的報導,是提起人的善心、羞恥、敬畏,就很好。 而這些事件也讓我們冷靜一點,就是:人的腦波會互相感染。一個惡的念頭起來 ,它會起連鎖反應;善的念頭起來也會起連鎖反應。有沒有跟大家講過,一個科 學家研究出來的「百匹猿猴效應」?這個效應還有出書的哦。就是在一個島上, 居住在島上的猴子都是吃番薯,就是把番薯拍乾淨,然後就吃了,代代都是如此 。突然有一隻母猴那一天心血來潮,想了個念頭、主意:我怎麼不拿到河裡洗一 洗,再吃嘛。它就真的去洗了。洗完以後,「」,哇,很好吃!為什麼?以前 再怎麼拍,還是有沙子嘛,現在咬下去都不會嘎嘎嘎的,很美味。結果它吃了幾 口,露出燦爛的微笑,其他的猴子就跟著來吃了,都一起洗。結果只剩下幾隻猴 子不願意來,那幾隻猴子是什麼身份呢?是前任會長、現任酋長。它們就不高興 了:我這麼有地位,怎麼可以去跟著你做事情呢?硬是不洗,還是咬它的沙子去 ,是吧?所以你說這人傲慢,最後是自己遭罪呀。 結果後來河幹掉了,它還要舉一反三:河水沒了,用海水洗。結果海水洗完更好 吃,為什麼?還有調味的鹽分。結果這一個島上這麼吃以後,科學家突然發現, 鄰近的所有的島嶼的猴子統統去洗。奇怪了,這些島之間又沒有大哥大,又沒有 無線通訊,為什麼它們會突然不約而同地統統去洗?腦波啊。所以這個時代眼見 是很重要,但是眼見也不代表一切啊,有很多東西是我們看不到的。人的可見光 只能看一點點,其他存在的光線我們都沒看到。 繼「百匹猿猴效應」之後,人類還有其他的發現。一個實驗室假如發現了一種化 合物,或者一種物質,發現後在那裡準備整理要發表,「哎呀,這我發現的哦」 ,正在那裡準備,還沒發表,哇,其他的實驗室都研究出來了。奇怪了,不研究 出來都不研究出來,怎麼一研究出來就好幾個一起來?為什麼呢?因為那些人都 在專注那一件事情,結果有突破之後,那個腦波一出去,可能就幫助了另外那一 個人。 我舉個例子,大家馬上就知道了。比方剛剛大家唱《禮運‧大同篇》,是不是? 你們唱對的那個波就傳給我了,我就唱對了。是啊,好像有一種力量就幫助你了 。 我記得有一年在廬江的時候,那一年三八婦女節我們辦一個活動,好婆婆好媳婦 表揚。我得要去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時,我說我沒做過婆婆,也沒做過媳婦,怎麼 辦啊?上網去查,真奇怪,去年統統沒有什麼好婆婆好媳婦表揚,結果今年,我 們廬江要用、要辦,起了這個念頭上網去找,哇,好多地方統統都在辦。而且我 一查,去年都還在批評,都是「女人要爭女權」,今年突然一下子都是在表揚。 所以,從我們這個生活當中可以了解這個道理。 其實在寢室裡不也是這樣嘛,一坐下來,第一個人很有感觸,「哎呀,今天哪一 句經句我特別有收穫。」第二個也講,第三個也講,感染了。今天坐下來,「哦 ,我看那個人很不順眼。」第二個:「對呀,他本來就很糟糕。」那就全部都感 染了,這是磁場。 有一次我們到法國去,有一個一起去的一位女士,她二十幾歲而已。結果要過法 國海關,被盤問得非常非常久,連信用卡也要叫她拿出來檢查,這個女士就火了 ,「怎麼可以這樣對待中國人?」就罵起來。不過這個女士敏感度很高,出了機 場,到了飯店,她就跑去跟師長講:「師長,我懺悔,今天發脾氣了。」她很敏 感,馬上反省。然後師長就跟她講了:「你這一個念頭叫破壞世界和平。」請問 大家,破壞世界和平以後有什麼結果?所以師父說,你們都上了船了,沒有退路 可以走了,勇往直前吧。不能起破壞世界和平的念頭。所以一念遍整個宇宙,我 們是要給它好的影響,還是給它壞的影響?沒有任何的速度能趕上人的思想波的 速度。 所以有一句格言說的,「有一念而觸鬼神之怒,有一言而傷天地之和,有一行而 釀子孫之災,皆須慎之」,都很需要我們謹慎啊。能真的了解一個念頭對自己、 對整個天地萬物的影響,就不敢起惡念了。 人能念念都是正念、都是善念,是真正在利益社會啊,雖然看不到,但是這個影 響力太大了。日本江本勝博士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在琵琶湖,一百多個人用意念 叫那個湖乾淨,後來這個湖就真的乾淨了好一段時間。所以人的思想好了,這個 世界災難就……好,我們真正利益世界就從念頭做起。所以為什麼那些事件會連 續發生?就是這些惡的念頭又被報導得這麼詳細了,對那些已經心態不好的人, 就推波助瀾了嘛。 葉學長。因為抽到了就是上帝的旨意,呵呵。 葉學長:感謝哦,感謝上帝。因為我的確是有一個問題。 蔡老師:沒錯吧? 葉學長:對,真的有,想說又不想吵老師,我說總有一天會解答,都是上帝的安 排。老師講「愛的行為是成全的」,這句話在碟裡有聽過幾遍了,我覺得今天體 會更深,那個成全是無求的,而且是不求回報的。 我回想到上周日我打電話回家,在已經講了十分鐘以後,先生告訴我說,公公這 個禮拜四要做攝護腺手術。我說,這樣忙得過來嗎?我先生說沒問題。那我就掛 斷電話,中心提供電話讓我們打國際長途,我不能打太長時間。但是吃飯就忐忑 不安,何老師在旁邊,我就去請教何老師。何老師就安我的心,請我再去打電話 找先生問清楚,如果先生覺得需要幫忙的話,就再回去。 我吃飯一直打一個念頭說,我想要回去,因為過去我就是像老師講的,就是帶著 公公婆婆在醫院裡,追著那個醫師又問東問西,然後張羅東張羅西,就是這樣的 角色。何老師讓我再打電話回去,我就跟何老師說,我剛剛已經講過電話。何老 師說,不要拘這個小節,叫我再去打。當我再去打的時候,就是感覺何老師再次 提醒我的,真的要以夫為天,要真做,那我就問先生。先生就告訴我說:「你要 相信我,這是我的判斷,而且我們的小叔是可以請假的,你要成全他。」 我剛剛聽了老師的課,就反省自己,的確向來我總覺得別人不可以,就不信任別 人。我就想:公公這個手術,沒有我在旁邊的話,會不會忘了藥也沒吃,什麼也 沒弄?就一心想回家。老師的話讓我提醒我自己,就是說那種傲慢心,往往雖然 嘴巴裡不說,可是就是感覺會膨脹,好像家裡還是有我在就可以。 我也回想到,一路來先生這段時間他的一個改變。他一直在告訴我,弟弟可以, 要給他練習機會。我說,這個不行啊。我很感恩我的先生,他又告訴我說:「對 不起,我沒有把弟弟、妹妹教好,還讓你這個當嫂子的擔心。」現在我就覺得很 慚愧,我要相信他們能做得好。我總是用堂皇的理由,不要讓他們請假,我來就 好了,我來就好了。我就覺得自己那個傲慢心啊,就是那個高下、尊卑啊。我剛 才在深思,是不是從眼神中,我也讓小叔跟姑姑覺得,我認為他們不會做?我覺 得很慚愧,他們是我見到的最單純的家族,九個兄弟姐妹沒有出現一個會特別給 人家麻煩的。所以我很感恩,我可以在這個安全的環境裡面成長。所以我應該更 珍惜。 那麼接下來我要問的問題,就是剛才老師講到那個夫的定位跟妻的定位。如果大 丈夫遇到賢妻,這樣是滿分,丈夫可以領妻成道,然後妻子要助夫成德。可是如 果懦夫遇到賢妻的時候,自認為是賢妻的時候,那個賢妻勢必在學習中國文化。 那自認為自己是大丈夫的,然後遇到了摩登女呢,這個好解嗎?可能只有一句話 叫「正己化人則無怨」。自己做好嘛。結果那個自認為賢妻的告訴我說:那是因 為你嫁到大丈夫啊,如果你是換我的角色,他叫你去當檳榔西施,你要嗎?當這 樣不當的組合出現的時候,價值觀不一樣的時候,我就跟對方說:那你就好好配 合他就好了。她說:那如果這一輩子都沒有辦法完成呢?我說:還有下輩子。但 是她們就會認為我是因為遇到好先生,我就覺得沒辦法。我有一些朋友們說,你 來幫我們女眾來講講,怎麼當好媽媽。事實上我的內心也都躍躍欲試,我說我不 是好媽媽好太太,可是我覺得這個主題太有趣了。 可是我剛才說的那兩對,有一個家是男眾,一個是女眾,在學這個中華傳統文化 。當我遇到這樣的例子,我覺得我根本沒有幫助到他們,所以我就覺得我還是不 要打這個妄想。我就想請問老師,如果是這種不當組合的時候,到底要怎麼解? 謝謝。 蔡老師:好,謝謝。 我有一次到素食館,看到一個女士眉頭深鎖。後來有機會就跟她溝通,了解到是 夫妻相處的問題。我就給她開導了幾分鐘,她越聽眉頭就越開了,又笑了,「你 講得挺有道理的。」突然她又睜大眼睛看了我一眼,「你結婚了沒有?」我說沒 有。她說:「你不知道啦!」 所以我跟你遇到的情況相近。所以這個時代,每一個角色、每一個行業都要有榜 樣。比方說,今天你是教師去跟企業家說:哎呀,要倫理道德啊。這個企業家馬 上說:像你這樣我就沒飯吃了。你就接不上去了。所以我們很多學長是企業家, 他們不簡單,他們是「富貴不能淫」哦,在這麼多的名利追逐當中,他們能夠不 染著,而且還有使命,要改善社會,承傳文化,這個都是很深厚的善根。 好,剛剛我們葉學長談的過程當中,我聽了很高興,上面那一節課他們夫妻就好 像表演了一次,所有的內容都含在對話當中了。 第一個,就是我們面對家庭突發狀況,首先不能慌。再來,要理智處理,怎麼樣 做才能對他好?甚至於才能對我好?你一慌了,自己也不好,誰也幫不上忙。所 以人有沒有定力,往往都是在情況出現的時候,才能勘驗得出來。因為我們常常 在處理事情當中都是亂煩惱,然後手忙腳亂,把事反而越搞越糟。公公生病了, 她先生還能定她的心,這個就有定力,這個叫丈夫,能夠依靠,任何狀況他絕對 不會慌張。當然了,不是說太太可以慌張。太太一不慌張了,孩子的心也就定下 來了。 再來,第二點也很重要,我們不要太行,好像顯得別人不行。其實很有意思,太 太太能幹了,壓倒先生了,先生跟兒子就比較懦弱。不要去克到身邊的人,不要 強勢。我們能夠去肯定,能夠去信任,慢慢身邊的人潛力也會起來的。 其實一個人出狀況了,很可能代表他身邊的人跟他相處都有問題,這是很值得思 考的問題。今天一個人懦弱了,那就是他的父母跟他的兄弟姐妹都不懂得怎麼樣 去引導,去激勵他,讓他繼續就這樣下去了。所以師父有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 理,說:「別人能做的,你就別做了;別人不能做的,你多做一點。」別人能做 的,你又去跟他搶,那人家就沒有得學習成長了。一個家庭、一個團體一定有更 重要的事,我們假如覺得沒我不行了,那就不妥當了。 這個是第二個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角度。多鼓勵別人,多給別人機會。因為一個 人太能幹,什麼都包了,然後自己就覺得:我做了那麼多,他們還不感謝我;做 得滿頭大汗,卻被人家嫌得口沫橫飛了。自己都搞不清楚,我做這麼多了都沒有 什麼肯定、讚歎?那就是做的時候都顯得自己特別厲害,人家不舒服,就挑你毛 病。所以遇到什麼際遇,都是自己的心招感來的。 最後一個問題,當懦夫遇到賢妻是吧?當丈夫遇到弱婦,或者是悍婦,是吧?這 個女子也有三種:悍婦,弱婦,還有媳婦。我們看這個「媳」字,能平息家中所 有的紛爭啊,平息家中所有的情緒、傷痛,她都能夠去柔軟地去安撫,這個叫媳 婦。那如果遇到的不是媳婦呢?這個時候得請遇到悍婦的先生起來講一講,是吧 ?然後遇到弱夫或者暴夫的媳婦起來講一講。不過這樣好像--假如是你自己, 你站起來就說「我有一個朋友」,這樣就比較不會標榜自己哦,自己講得也比較 自在一點。楊學長。是她的朋友,你們不要笑啊。 楊學長:我不想講題目了,但是我可以提供,就是我跟我先生剛開始遇到這些問 題時的一個解決方法,提供給大家一下。 我跟先生結婚以後,剛開始我們在很多的觀點上是不太相同的。比方說,因為我 是中國大陸出生的,然後我也承認以前還是有一些物質欲的,我先生是一個非常 知足的男人,在某一些觀點上,我們不是很協調。我先生他以前是在一個公司裡 面打工,其實收入也是不錯的。他有一個同學也是老師,然後私底下給很多孩子 帶課,所以他的收入非常高,就是每次見到他的時候,他眼睛都是紅的。然後我 回去跟我先生說,你也可以私底下去教一些小孩子,這樣的話,你的收入就會更 高。然後他就很不高興,他覺得現在的生活過得很好,我們又不缺錢花,為什麼 要這樣做呢?這是我們的一個不好的事例,先說一下。 但是我學了這些傳統文化以後,我發現我這樣的引導方式是很不好的。後來我就 跟他說:老公,你應該去多掙一點兒錢。就是有一次在我們兩個情緒都不錯的情 況下。然後他說:我為什麼要去多掙錢呢?然後我就說:多掙一點兒錢,我們可 以拿這些錢多做一些善事呀。我這樣說以後,他就聽進去了。他說:好,那從此 以後我要多掙一點兒錢。 然後還有一次,就是新加坡的報紙上登招聘公務員,就是會調到中國去幾個月, 然後再回新加坡幾個月,就是為了兩個國家能夠更好地合作,起到這樣一種作用 的一種公務員。然後我看到以後,我就很心動,我就跟我先生說:老公,我希望 你去做官。他就問我:為什麼我要去做官呢?然後我就說:官門好修福啊。如果 一個不好的官員去管這一方百姓,這一方百姓可能不僅不可以受益,反而會受害 ;如果你去做官的話,這麼多老百姓會因為你而受益的,多好呀,我也覺得會無 上地光榮。然後他就很高興,然後就真的去報考了那個公務員,只是最後因為華 語程度太差,沒有考上。 我想說的是:先要正己化人。如果你的思想是正確的,然後就能用他能夠接受的 方式去溝通。 蔡老師:共同語言。 楊學長:他就會很高興地去接受,然後他真的也會很高興地去做。到這裡之前, 他說都想很努力去賺錢,因為他想去利益更多的人。我的分享就這些。 蔡老師:謝謝,這個就是愛的心地是成全的,成全他的善心。 楊學長:我還是覺得我先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男人。 蔡老師:這個也是流露啊,就是我們不管是丈夫還是媳婦,另一半講得有道理, 我們要都能多接受。剛剛這一段話當中,我給個建議,請多多包涵。 就比方講到說,「我為什麼要賺多一點錢?」你要說:「我先生那個時候嚴肅地 說:『我為什麼要賺多一點錢?』」而不要說「很不高興地說」。大家記住,講 自己家裡的父母親人,不好的部分不能講出來。剛剛才說隱惡揚善,是吧?先生 去考公務員沒有考上,那個華語太差,也別說了,這個都是要謹慎的地方。你要 說:「沒考上,可能上天有更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他。」 這個當官也不容易,在新加坡當官可能還好一點。新加坡那個貪污的情況還沒這 麼嚴重。 師長也曾經想過說從政,但從政真的不是那麼容易。今天你清廉了,你用的人清 不清廉?所以真的,最最重要的就是,倫理道德是當務之急。倫理道德能復興了 ,每個人懂得做人,他當官就會好好做。假如這一些倫理道德沒有復興啊,你想 當個好官,底下的人要出什麼狀況,你實在還是很難掌控。所以,當然我不是說 當官不好,就是假如這個社會現在最重要最著急的事,還是恢復倫理道德因果教 育。所以大家不管是在哪一個行業,現在都可以從自己的家庭、單位來復興中華 傳統文化,這個才是從根本上解決種種社會的問題了。 剛剛葉學長還談到一個部分,就是「愛的心地是成全的」,其實就是夫妻一體。 一體很好了解,以我們自己的身體作喻,今天右腳受傷了,右手左手去愛護它, 等到它好了,就不是只有右腳高興了,哪裡高興?全身都高興。所以一體就是, 丈夫的成就我們比他還高興;丈夫的憂慮,我們比他更去想辦法,這個叫一體。 你哪裡一痛了,馬上其他的部分就感覺到。假如另一半的痛我們完全置之度外, 那就真的是不明一體的感悟了。我們對另一半,有沒有他的歡喜,我們比他還歡 喜?他的高興,我們比他高興?推而廣之,我們面對所有的親朋好友,有沒有這 一顆一體的心?他好了,我比他還要歡喜,這種隨喜,這種設身處地。 好。下一個學長,馮學長。 馮學長:老師好,學長好。老師,我的問題就是在家庭當中,就是老師上堂課講 的,對家人、對弟弟,看到他們的需要而不去幫助。我弟弟他做的生意會破壞生 態,但他很需要錢。因為我學傳統文化,這個問題困擾我兩年了,我應該不應該 幫他這個忙?因為他需要錢,四處奔波在弄錢的時候,父母也跟著他很擔心,所 以我是悌道也沒做好,孝道也沒做好。可能你在外面可以幫助別人,為什麼弟弟 需要的時候你不去幫?謝謝老師。 蔡老師:馮學長剛剛提到的就是說,今天我們有錢,可是你拿給你弟弟他不一定 接受啊,是吧?他弟弟會想:我也有能力賺錢啊。 馮學長:到處給人家借錢。 蔡老師:到處給人家借錢啊?那為什麼會沒錢呢?哦,所以這個就是一個問題了 。就是一個人做事業的,他的整個邏輯方式是錯誤的,就像我們一直在強調「量 入為出」,家庭的開銷是這樣,經營企業也是這樣,要穩紮穩打,做事業做得大 了,常常要周轉。您弟弟四處借錢,其實這個都已經超過自己的能力,甚至於是 他自己公司的能力之外了。所以您幫助他最重要的,要讓他把這一些道理搞明白 ,不然他的事業會一而再、再而三出現同樣的問題。 你借給他,是你對他的兄弟愛,是吧?他要破壞生態環境,那是他的決定。所以 更關鍵的是,你一定要把道理善巧地讓他早點明白,你要花功夫在這裡。那你假 如說,你不借錢給他,他少破壞生態的話,那也行。你很確定這個關係就是這樣 ,那也可以。就是說我們在處事當中,第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方法都是隨著這 顆心可以去變通的。你是真的很清楚,這個錢給他,他又去破壞生態了,那我先 不要借給他。這個也沒有關係。但是更重要的,要根本解決你弟弟的思想觀念, 那就多用善巧方便去跟弟弟講。 來,大家想一想,怎麼樣才能化解?欒學長。 欒學長:我覺得剛才老師說的是對的,就是你如果不借兄弟錢的話,他還會到別 的地方借,他是下定決心要做這件事情。同時,兄弟間的感情如果是拉開距離的 話,你就沒法進一步去調整他,去改變他。我覺得最好的方法還是以兄弟間的感 情為主,借給他錢,同時將來有機會,或者是什麼時候有機會,善巧方便去改變 他,我覺得這就是最好的。這份感情要保持,這是最重要的。 蔡老師:好,那這個就是善巧方便了,因為有一個確定了,就是不跟你借,又要 去跟別人借了。好,謝謝。 剛才那個夫妻關係--大家轉過來了嗎?來,林學長。我們就講態度,面對這樣 的夫妻關係,應該用什麼態度去化解? 林學長:有這樣的一對夫婦,太太很凶,我們經常講她的丈夫說,他的太太叫他 站,他不敢坐;叫他跪,他不敢站,已經凶到那個地步。先生如果遲一點兒回家 都不讓他進門,或者就睡在客廳。結果,丈夫偷偷地跟他的太太的外甥女……後 來東窗事發的時候,太太就問她丈夫,說:你要選她還是選我?她丈夫沒說,那 個時候不怕了,他告訴他的太太:算命先生說我本來有兩個太太的命。他這麼說 ,這個太太哪裡受得了,結果就離開那個丈夫,後來好像是得了抑鬱症,結果就 死了。 蔡老師:太太死了? 林學長:死了。那麼外甥女她也好像沒有一點兒內疚的心。 還有一個就是我的小叔。我的小嬸啊,凶得不得了。我的孩子有一天跟他們去旅 行,回來告訴我:「媽,我怕得要命。」為什麼?「媽,你知道嗎?嬸嬸啊,晚 上跟叔叔吵架,她罵叔叔,『你給我閉嘴,難道你要我的拖鞋飛到你的臉上嗎? 』」她那樣子講。以後她要約我的孩子出門,我的孩子說:「媽,我還是不去, 我很怕。」但是我那個小叔乖乖的,到現在還很乖。我的小嬸出口就是罵人,她 到現在還沒有得到什麼報應啊。老師,這個怎麼去看呢? 蔡老師:她福報很大,福報很大。 林學長:那我的爸爸有教我一個事情,說夫妻不和,我們不要抱著能夠改變他的 心態。好像老師也講過,「山可易,性不可改」,你要想怎麼樣來改變你自己去 順從他,這樣子家庭才會和睦。你如果覺得,我硬要你這樣改,我一定要你怎樣 做,也許很難做到。如果不是大錯,你不要想著去改變他,要抱著如果他不能改 ,我要怎麼樣處理這個事情的心態,要抱著那個心態。如果我們一直覺得,我會 改造他,我會改造他,我想,那你永遠不會快樂,是不是老師?謝謝老師。 蔡老師:是的是的,這個態度、心態很重要。所以我們總結下來呢,第一個,要 先堅信「人之初,性本善」,人都是善良的。第二個,要抱著無求的心去做,不 要抱著要控制、要改變他的心去做。甚至於是抱著這一生不能幫助他,我下輩子 再幫助他的心態,那這個就是犧牲奉獻的精神了。其實這個無求就是說,不要去 指責,「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 我們看到太多例子是什麼呢?丈夫一輩子實在是太荒唐,又有女人,還把女人帶 回家,太太都不跟他計較,把孩子都養得很好。最後丈夫年紀大了,身體出狀況 了,太太還照顧他,還照顧那個女人。結果有一天,丈夫跟那個女人跪下來給他 太太道歉。還是要靠德啊! 不能感動人了,就要反思,「皆思己之德未修,感未至」。而且啊,說實在的, 人與人是一種交感。女人為什麼這麼囂張?因為男人太懦弱了。會互相交感才會 存在啊。雖然女人太不像話,這個男人也太不像男人了,是吧?但是假如男人很 暴躁,暴夫啊,可是這個女人很有德,會有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他對人很凶, 對他太太,不打她哦。真的,真有德了,他先生雖然脾氣很大,很暴躁,對她呢 ,還好。就好像我們教書的,那個學生行為很偏差的,很奇怪,遇到很有愛心的 老師,他的態度會有不一樣哦。所以真正有德的女子,遇到不是很有德行的丈夫 ,那個丈夫還是會敬她三分,這個才是真正「賢」的人。這個太太德行確實不怎 麼樣,先生德行很好,那個太太還是會敬他三分。就是人再怎麼不好,他看到有 德行的人他還是尊重,真是這樣的。所以,打啦,吵啦,衝突的,那個叫半斤八 兩。那個是號稱「丈夫」,號稱「賢妻」,還不夠賢。 接下來跟大家交流幾個問題。 複講重要的是心態,讓彼此檢視有何不足,進而彼此提升。複講的心態是檢視自 己了不了解,講出來也檢視自己有什麼不足。那方法是:用心領會、契入後,用 自己的言語講出來。起初先不加入自己的例子發揮,是這樣理解嗎?科判是可以 協助複講嗎? 複講大致是這個意思了。還是用自己的言語講出來,不然就變背書了。其實假如 我們在聽課的時候真正把這個道理領納了,講出來不會跟講課的人差太多的。 科判(意為「分段」)可以協助複講。一般作科判,是經典作科判。經典因為它 是聖賢講的,它是聖人講的,所以它講出來,是自性流露,它都有起承轉合。所 以人一做科判之後,就會完全領受這一部經最重要的經義在哪一些地方。所以那 個講經的人一做科判,他就很清楚這部經有幾個重點,幾根脈絡,這個時候他領 納在心上,他要講這一部經,他就穩。大家了解我的意思沒有?所以科判是經文 作科判。 現在很多學長很用功,連講稿都做科判。這個確實是以前的人沒有幹過的事情。 以前是經文作科判,那現在是,有一些學長們是把講稿做科判,這個有一個好處 是:很清楚講課的人講的重點是什麼。而且,我們在這個時代成長,都覺得好像 不背點東西,不熟悉點東西,好像空空的。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這個擔憂?所以 很多時候我們探討一些道理、一些情況,就可以深刻體會到,人與人的狀況是不 一樣的。所以孔夫子說要因材施教,這是一點。就是我們要把好的東西給別人, 第一個,適不適合他?這是我們給的人要思考的。這個不只是學習,你與世間的 親戚朋友相處,我們要把什麼東西給人,我們覺得很好,要給他,你首先得要站 在他的角度,他能接受嗎?不然好心,人家反而不能理解的情況很多。這是一個 角度,我們給的人是一個角度。 受的人又是一個角度。為什麼?「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你不能人家都用 這個方法了,「哎喲,那我也用吧,我不用,他會不會說我怎麼樣?」那你修行 都是為了別人高興的了。人家給我們的方法我們用了得不得力,這個別人幫不上 忙。這個你得自己去感受。 所以現在有一個情況就是,比方說師長說這麼修,結果很多人就要照這樣。但每 個人的工作、家庭狀況都不一樣,剛好我的工作狀況是比較忙的,可是師父又規 定一定要這樣,然後就硬這樣,最後就學得苦哈哈的。他就沒有掌握師長這個建 議的精神是什麼,變成硬是那個方法了。 所以假如把講稿做科判,我們這樣子去領會、去學習,覺得收穫更大,當然好啊 。假如這個方式我感覺收穫不大,那你就要用你覺得收穫大的方法去學習。 今天談這個不只是科判的問題了,其實我們人與人相處都要這樣去思考。給人的 時候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我們接受了以後也不要逞強,還是要很清楚自己的狀 況,適合自己的方法。但是有一點很重要:不自欺。人家介紹給我們的方法很好 ,我們不用,還說那個不適合我,結果自己都在那裡打混,都在那裡得過且過浪 費光陰,那就是把人家給我們很好的建議跟方式都給糟蹋掉,那這個就更不理想 了。 有許多家長憂于孩子目前的教育問題。孩子處於中學至高中階段,第一,送到世 間學校,擔憂染上太多不良習氣;第二,自己在家庭中帶孩子只能短期,不能持 久,孩子也感覺孤獨。請教孩子如何安排,有利於他的健康成長?家長又如何做 能讓親人理解? 我們人生都處在緣分當中,而緣分有多少,我們就盡力做到多少安排。你不可以 去求太高,這個得要客觀去看。因為我們有時候心裡不安,就是不安在比較,「 哎,你看他們家都可以這樣,我們家為什麼不可以?」你們家跟他們家不一樣啊 。他夫妻的共識是什麼狀況?他公公婆婆,還有家裡人是什麼認知?你得要把這 些處理好。不然,第一個,你一意孤行,公公、婆婆、丈夫都不能理解,你就對 著幹。其實說實在的,我們是這麼對著幹,我們傳統文化有沒有學好?也沒有啊 。所以這個時候假如緣分不是很具足,我們又硬要這麼做,就會形成對立跟阻力 。然後我們自己壓力會很大,「我是好心啊,為什麼他們都不能理解我?」所以 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往往家庭裡面的阻力是來自於我們自己的態度不對,太強求 了所形成的反彈。「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個觀照非常重要。 而為什麼我們很可能做出這種家裡的人很不能接受的一個決定呢?第一個,我們 的控制欲望很強。第二,我們覺得外在的條件太重要,忽略了「還是父母的修養 最重要」。我們有時候遇到傳統文化了,就覺得傳統文化是解藥。哪裡是解藥啊 ?德行是解藥啊。「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們一遇到《弟子規》,「傳統文 化都能解決所有問題」,然後就好像覺得,只要接觸它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不是這個邏輯呀。 所以我們想想自己,我小時候也沒學《弟子規》呀,我念高中的時候很多同學都 在打電動玩具,我也沒有墮落,為什麼?父母的榜樣。所以父母能定在「我一定 給孩子做傳統文化的榜樣」,一定不會有太偏頗的情況出現。在這樣的基礎之上 ,我們再努力地讓家庭建立共識,慢慢地讓孩子的緣分越來越殊勝,就對了。現 在很多情況,太急了,「勿欲速,勿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 今天我們怕世間的學校很污染,這個因緣都是感應,你假如說,我以後要栽培我 這個兒子以後出來弘揚傳統文化,很可能他學校就不錯了,遇到那個班主任也不 錯了。假如你在那裡擔心,「哎呀,會不會遇到壞老師」,壞老師就出來了,這 叫心想事成。 今天雖然社會上有一些污染的情況,但只要我們用心陪伴孩子,就可以把孩子學 校一些不好的情況--尤其是初高中,這個孩子是有理解力的--變成一個機會 教育點來引導孩子。你得安住在這個緣當中去使力。那以後真的有重視傳統文化 ,比方說吉林松花江中學,那你就把孩子送過去挺好的。假如這些緣沒有成熟, 那你就去造緣,去找孩子的班主任,把《弟子規》介紹給他,是吧?對呀,人總 不能一直坐在那裡等,你得盡力去做,這種真誠就能把緣分越來越好地轉化了。 好,夫妻要帶頭。再來,假如身邊有一些很有德行的人,易子而教,讓孩子多接 觸這些長者,也很重要。以前的父母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幫孩子找到老師。 我們那一天讀的程顥、程頤,他們為什麼這麼有成就?他們的父母都給他們找好 老師來教他們。這個是一個關鍵。 下一個問題。 教育孩子方面,第一,首先紮德行孝道的根;第二,日常生活以《弟子規》落實 ;第三,十三歲以前儘量背誦大量的經典,四書五經。以上這麼做如法嗎? 可以的。但是不要太強調十三歲。因為我有一次遇到一個女孩皺著眉頭,好像很 傷心的來跟我說:「蔡老師,真的要十三歲以前背嗎?我已經十五歲了。」真的 ,這是我親身遇到的例子。所以,人不知其然,就會被所以然給困住。請問大家 :為什麼年紀大了記憶力越來越差?煩惱多了嘛。煩惱少了,記憶力不就回來了 嗎?是吧?了解了嗎? 大家看到一個真實的例子,李金友先生,他是五十歲開始讀經,現在「老子曰: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你別讓他念,一念,《中庸》就給你背好長一 段。他是五十歲,所以告訴大家,每一個人都有明德,都有很大的潛能的,要相 信自己。 當然這一些方式還是要強調身教,父母的以身作則,父母很有學問,讓孩子在你 的引領之下,都覺得學問是引人入勝的。或者他身邊的這些長輩都很有德行,你 孩子接觸他們都覺得:我要跟誰學,要跟哪個叔叔學。那不是很好嗎?這個叫造 緣,造更殊勝的緣讓孩子來學習。 下一個問題。 近日在晨讀的時候總夾雜,雜念紛飛,總會出現「回家後要做什麼?如何做?」 的念頭,明知應安住當下,可總也伏不住。請老師開解一下。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既然知道這個妄想紛飛沒什麼用了,趕緊安住當下就對了 。其實人放不下,念頭一直上來就放不下這個念頭嘛。為什麼放不下?看不破。 這個看不破裡面有一個道理是什麼?不明理。你說他不懂,他又可以給你講;你 說他真懂呢,他又做不到,是吧?這叫什麼呢?理還不夠透,還不夠明白。所以 叫「知難行易」,真知道通達的人,一定做。 打一個比喻,你假如知道你背的這一包是很臭的垃圾了,你一明白它是垃圾,下 一秒鐘你會怎麼樣?就放下嘛,這是真明白它是垃圾。有沒有人說,「雖然它是 垃圾,再怎麼說它也陪了我三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繼續讓它臭吧!」那不 可能嘛。還是不明白它是真垃圾。 這些妄想真會傷害我們的智慧,真會毀了我們稀有難逢的機會。真明白這些道理 ,趕緊提起正念。而且人真的不安住當下,是他不明白,當下才能成就未來更殊 勝的因緣。都妄想了,這些妄想又是一個不好的種子,以後不就會越來越不好? 人總要有理智,要幹利益自己、利益別人的事。別幹對自己、對別人都沒利的事 。對自己、對別人都沒利的事的念頭不要起,言行不要發生。 所以剛剛我們葉學長講到的,我們有跟大家交流一個態度,面對任何境界,人與 人之間,都要有一個態度:怎麼做才能對自己對別人有幫助?這是理智。不要做 傷自己、傷別人,不要做對自己、對別人都無益的事情。 那我們明白了,理還是不夠透。理怎麼透?聽經,熏得不夠。沒那麼複雜,「一 門深入,長時熏修」,要熏到這部經的道理放在心上,「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顏回拳拳服膺,得一善留在心上。人能把這些道理熏到印在心上了,遇到境界 ,正念就起來了。所以還是要老實聽課,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很重要。 好。謝謝大家! 二一年六月二日 第十九講 夫妻和睦的秘訣:欣賞與感恩 大家早安! 今天沒有拿錯本子,所謂「經一事,長一智」。「長一智」就是,好事,或者是 值得我們效法的人的風範、德行,我們深深把它記在心上,這是「長一智」;假 如是錯事,那就要提醒自己,「事勿忙,忙多錯」,而且要提醒自己後不再造, 那自己往後的人生就會因為這一件事有很大的利益,因為每一件事都在提升我們 的心境。心只要能不急躁,慢慢地定力就出來了,定又能開慧,所以我們不要小 看《弟子規》這一句「事勿忙,忙多錯」,真正去力行,心能夠不慌張,能從容 ,都能得很大的受用。 我們的一生,每一件事都能給我們啟發、提醒、提升。不只我們的人生如此,我 們這個民族特別重視歷史,所以不只從自己的人生得到教訓,還從幾千年的古聖 先賢,還從歷代當中得到經驗。所以唐太宗不簡單,那時候是魏征去世了,他說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這個「古」就是歷史, 每一個朝代的興,原因在哪裡?衰,問題在哪裡?他都很清楚,那就很有見識了 。從每一個朝代的興衰當中啟發自己的人生,用在齊家,用在修身,用在治國, 用在平天下。所以唐太宗是真的不只治了國,還平了天下。 我們看,韓國、日本為什麼漢化能夠這麼深刻?那絕對離不開唐太宗的胸懷,還 有他的修養。像日本,現在都還有朱雀街,那是唐朝時候提供給他們的留學生的 。甚至於那時候不只有留學生,還有出家人,都來到唐朝,來到神州大地學習。 如果唐太宗沒有德行,做不到的。而且其他的國家還尊唐太宗是「天可汗」,那 就是天下的共主啊。沒有用武力去打,就用德行。 所以《論語》裡面就講到了,「遠人不服」,遠方的人不佩服我們,對我們有意 見,甚至還要侵犯我們,「則修文德以來之」,用文德去感化。「既來之,則安 之」,這個「安之」是照顧他、利益他。確實,我們看到唐朝貞觀年間這麼多的 外國留學生,這麼多的異邦人士都來到我們這一片土地上,我們都是盡心盡力照 顧他。而且還有一些國家民族是重譯,就是說,從第一個講話要通過三五個人翻 翻翻,翻到最後才翻成中文,可見得來的國家有多少。 所以唐太宗確實是飽讀詩書,他能夠體會到「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 為鏡,可以明得失」,就以唐太宗為例,他能接受大臣的諫言,甚至是老百姓的 諫言,還包括他自己的夫人的諫言。所以「福在受諫」,能接受勸諫。 像孔明在《出師表》當中也提到一個興衰的關鍵:「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 所以興隆也。」「興隆」是興盛。但是假如倒過來了,「親小人,遠賢臣,此後 漢之所以傾頹也。」而這個是一個朝代,漢朝。先漢,是指西漢。後漢,指的是 東漢末年。傾頹,那個時候整個朝政垮下來了,就是因為「親小人,遠賢臣」, 聽不到寶貴的勸諫了。而且興衰不只是可能出現在一個朝代,它還可能出現在同 一個皇帝的身上。 所以魏征先生講得非常好,「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很多時候都有很好的開始 ,但是很少人能夠慎終,所以又有一句話提醒我們,叫「晚節不保」。為什麼會 晚節不保?「志不可滿」,人一覺得自己很不錯了,其實覺得自己很不錯的時候 就上不去了,就開始下來了。所以在經典裡面一直提醒,「戰戰兢兢,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絕對不能自滿。只要志得意滿了,那個敗相就出來了。唐太宗這 樣的人這麼不簡單,假如沒有魏征這樣的賢臣在旁邊提醒,都還會頭暈,更何況 是我們了。所以唐太宗都要主動納諫,更何況是我們。人家給我們提意見,我們 還躲,那就很難看到自己的不足了。 唐玄宗就是一個例子。唐玄宗一開始叫做「開元之治」,能治理得這麼好,但是 到後期變成「安史之亂」。同一個人,開始能「親賢臣,遠小人」,韓休、張九 齡都是非常賢德的臣子。唐玄宗也是不簡單,諸位學長,現在把天下交給你治理 ,你敢不敢?人家還可以治出個「開元之治」,而且他還為《孝經》寫批註,學 問也很好。可是學問很好,還是有致命傷。唐玄宗的致命傷在哪裡?在女色上。 所以一個人以後要成功立業,首先要從致命傷下手,是吧?我們跟大家共勉的「 先難」,先從最難克服的地方下功夫。為什麼?你不從這裡下功夫,等我們做出 些事來了,考驗一來,兵敗如山倒,前功盡棄。不只前功盡棄,還造成負面作用 。所以「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個太有道理了。臺灣一個 作者,暢銷書排行榜絕對在前五名。我還買了他好幾本書,還有買一整套的。結 果後來他有外遇了,女同胞在廣場上把他的書全部給燒了。那你說,負面作用大 不大?不只前功盡棄了,還造成負面作用。 所以我們從這裡就可以感覺得到,為什麼老祖宗、經典裡面一直強調「戰戰兢兢 」,一直強調「慎獨」、「慎言」、「慎行」?曾子有「三省」,君子有「九思 」,都是彰顯謹慎、冷靜、反思的重要性。不然自己習氣現前了,隨順煩惱了, 可能自己都沒有警覺到。 唐玄宗在前期還是能接受別人勸諫,而張九齡、韓休都挺嚴格的,所以這個皇帝 有時候心理上還是挺怕這些大臣。有一天他在那裡偷偷玩,就問旁邊的人說:「 韓休知不知道啊?」結果這麼一講,過沒多久,韓休的奏折來了。這個皇帝一看 就害怕了,一打開來就批評他,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這樣……所以唐玄宗有這樣 的大臣輔佐就特別謹慎。後來張九齡老了,韓休去世了,那時候的人就感歎「九 齡已老韓休死,明朝無複諫疏來」,沒有人勸諫了,人就容易怠惰了,隨順習氣 了。所以這個「親賢臣」,相當相當重要。那後來親近安祿山、親近楊貴妃,就 出狀況了,差點就把國家給敗掉了,幸好有祖上的福蔭啊! 有一句話就很提醒我們,要在自己的一生當中得到教訓,要在五千年的歷史當中 得到借鑒而後不再造。這句話寫道:「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 也。」我們後面讀歷史的人覺得這些朝代很悲哀,它敗下來的一些情況,我們覺 得很惋惜、悲傷、悲哀,可是對其衰敗的原因卻真的沒有引以為鏡。我們在看夏 桀,在看商紂,「啊,那都是夏桀,那都是商紂,不是我。」所以讀歷史,聽經 ,讀經,誰是當機者?誰是學生?就是我們自己,就講給我們聽的,這樣才能受 益,不然讀著讀著都看別人了,更麻煩。 所以,假如沒有能夠引以為鑒,那就同樣的悲劇一再重複,那後人又哀後人,再 以後的人又繼續是這個樣子。那周朝確實不容易,能夠維持八百年,已經是太厲 害了。主要的還是周王的家道好,聖賢人最多,榜樣最多。而為什麼朝代的維持 不容易?因為權力、福報太大,這種順境不容易考。我們很佩服清朝的皇帝,他 知道,在這麼高的財富跟權力之下想要不墮落,談何容易?所以清朝的皇帝治國 ,很辛苦的,早上三點多都要起床讀書了。 諸位學長聽到這裡,心裡可能想「那是治天下,不關我的事」,是不是?大家要 注意哦,他是治一時的天下,我們是要復興長長久久的文化,民族文化,那我們 的努力能不能比皇帝還少?以影響的深遠來講,那應該不差於他,是不是?我們 現在做的事業比王永慶先生,比起他如何?影響應該是比他深遠哦,那我們的努 力也不能亞於他,是不是?常常這麼較量,可以振奮一下精神。 好,一般來說,在這麼大的福報跟權力、恭維之下,人不墮落,確實不容易。其 實我們現在所受的福報、權力、恭維也不小,是吧?所以要「戰戰兢兢,如臨深 淵,如履薄冰」。好像有一個《尚書》的說法,就是腳踏著老虎的尾巴,那種戰 戰兢兢的狀態。 家族能綿延不衰的,有。我們不得不佩服孔子的後代,不得不佩服范仲淹的後代 。他們是怎麼治家的?剛好上個禮拜跟這個禮拜的古文,我們最主要講「慈教類 」,這個禮拜還會舉一些例子跟大家做一個探討,他們是怎麼教育下一代的。 而現在出現的另外一個狀況是什麼?連承傳幾百年、幾千年的聖賢後代,現在都 出現危機。為什麼?他的子孫都不見得讀聖賢書了。從大陸來講,文化大革命的 損害,那是好幾代人的影響啊。很多人從小對這些聖賢的經典是否定的,現在要 重新拾起來,那要有一個過程。我們遇到過很多聖賢的後代,他們看到這一些在 各地推廣傳統文化的人,他們都是非常地尊重,他們覺得這個太重要了。我聽到 一些聖賢的後代甚至於都出現在監獄裡面了,所以你看,這些聖賢人還有他的家 族,其實都是非常擔憂的。所以面對這個大時代,我們真的要群策群力、萬眾一 心,來復興傳統文化。《德育故事》裡的很多篇都是最好的榜樣,我們要效法, 我們要引以為戒。 上一節課跟大家談到夫婦之道,「夫義婦德」、「夫義婦順」。夫妻結合,「上 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所以叫承先啟後,夫妻扮演著很重要的家庭角色 。在《易經》當中,六十四卦有一卦叫「家人卦」,叫「風火家人」。「風火」 是它的卦相,「家人」是它的卦名。 這個八卦有一個背法,叫「乾三連,坤六斷,兌上缺,巽下斷,震仰盂,艮覆碗 ,離中虛,坎中滿」,這個是八卦。「乾三連,坤六斷」,「乾」表天,「坤」 表地;「兌上缺,巽下斷」,「巽」表風,「兌」表澤;「震仰盂」,這個「仰 盂」就好像一個碗,底下是有底的,中間空的,「震」表雷;「艮覆碗」,「艮 」表山;「離中虛,坎中滿」,「坎」是表水,「離」表火。這個家人卦就是「 風火」,就是「巽離」,「風火家人」。不用硬背,常常念一念,慢慢慢慢就念 熟了。 這個「家人卦」裡面的卦辭就講到,「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 ,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我們從整個卦相 來講,每一句話都很有味道的。家庭裡面很重要的三個關係,父子、兄弟、夫婦 。而每一個家又是整個社會國家的細胞、基礎,所以每個細胞好了,天下就安定 了。而且以前的家是指家族,都是幾百人,一個小社會。這裡講到「有嚴君焉」 ,就是父母在家裡面,也像嚴格的領導人,要有威嚴,要有原則才好。所以夫妻 教育孩子,那一定要重視威嚴。 《易經》裡面又提到「風自火出」,上面是風,火在下面。「風自火出」,火在 燒,風在上面吹,這個意思在《易經》裡面講到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講出來的話,風;火表什麼呢?火表心。「風自火出」,就是都是從真誠的心 流露出來的言語。你看人說,「讓人家很溫暖,這個人心地很好。」所以講話都 是很有內容的,不會亂開玩笑,隨隨便便;然後,行為也是從德行當中流露的。 這個「恆」,很有恆心,很有規矩。當然父母的整個生活,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所以要「居有常,業無變」。整個生活作息常常都很混亂,那人在這樣的一種 家庭氛圍中成長是不可能好的,因為「身安才能道隆」。 我們剛好上個禮拜一起學習了諸葛亮的《誡子文》,裡面提到「寧靜以致遠」, 「學須靜也」。人不能安下心來,想要提升學問,不容易呀!你說「有真功夫的 都可以在動中修定」,那問題是還沒真功夫啊,是不是?我們得實事求是,不能 理論太高,不然就變成「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是吧?以前修行,常常都 是找連牛的叫聲都聽不到的地方,讓人比較不容易受干擾,慢慢他真的有功夫了 ,這個時候他可以到菜市場、百貨公司去練定功,那個沒問題了。 我們在整個力行、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當中,前期叫做推廣期。大家都沒有接觸 到,也是一份熱忱,趕緊讓大家知道老祖宗有這麼好的東西,能夠啟發、利益他 的個人跟家庭。緊接著下一步很重要,叫紮根期。每一個人,包含帶頭推廣的人 都要自己立住,立住了做標杆。假如我們不立住了,不把根紮好了,還晃,還每 天忙得暈頭轉向的,那我們怎麼深入經典?怎麼真正提升自己的德行、修養?所 以身安,道才能隆。所以要「行有恆」,你整個生活不能夠沒有規律。 現在出現一些情況就是,一些講課的老師也成為「空中飛人」,然後過年打點滴 。這個是很冷靜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這幾十年來,好像因為受到 戰爭的影響,敢死隊特別多,都是打遊擊戰,不知道該打正規戰的時候,是要調 整軍隊打正規戰,不是打遊擊戰。所以我們各地帶頭的這些志士仁人要想一想, 怎麼樣帶能走得長遠? 所以不同的地方互相支持是好的,但是,我這個「但是」要講得比較凸顯一點, 要注意度。假如這個分寸、這個度沒掌握好,那就不免「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 征戰幾人回」。這些講課的人、服務的人東奔西跑,連他太太,連他兒子都看不 到他,最後他身體就受不了,身心受不了,啪,「為國捐軀」,所以互相支持的 度要掌握好。 其實,凡事都有好幾個面。今天一個地方的推展,假如都靠外面的人來支持,請 問能夠支持多久?能夠出多少人才?「因地制宜」,這是有道理的。還是得要當 地的人去歷練,去承擔,慢慢地人才會出來。假如都是明星效應,都是別人來, 來了又走了,他們又長不大,那怎麼長遠?凡事那個度掌握好,當地的人才能夠 受益,支持的人也不會累垮。所以這個分寸適中,中道很重要。中道來自於哪裡 呢?來自于看得長遠,來自於體恤他人,然後就知道那個度了。 所以這個「家人卦」給我們治家很好的啟示。這個「家」有家庭,有我們的團體 ,以至於我們推廣的一個團隊,都是如此。包括企業界裡面,今天假如員工的心 都安不住,說事業能做得多長遠,不大可能。我們就體會到,很多事情「發然後 禁」,已經形成了再來補救都不容易啊!當然這個有公司領導的問題,現在這些 青年人的價值觀,還有他忍受挫折的能力,種種問題。我感覺還有男女相處的問 題,如果都是縱欲,都是沒有情義,始亂終棄,這就很麻煩,人遇到這些挫折就 受不了了。而且我們說,一個人善的意念會相互感染,消極、悲觀的意念也會相 互感染。 所以真的,企業家、企業家,真的是一個諸侯國、諸侯家。這個時代,企業家要 負起復興中國文化、安定社會的使命。我們幾個企業家都笑得挺開心的哦,真有 擔當。你看這個「企」怎麼寫的?「人」要「止」於至善,才是企業家,是不是 ?你看老祖宗就看到幾千年後企業家是重要的人哦,創字的時候就已經等著諸位 企業家了,止於至善是目標。「業」,要做世間最好的影響,業就是影響,行業 要做出善業,更要做出淨業。淨是什麼?心清淨,為社會做了很多卻不邀功,心 地清淨,道義之身,淨業。很多人做好事都怕人家不知道,那個名片一張前後還 印不夠,是吧?他恨不得整個列出來,那個就不是淨業了,那個都有染著了,名 利心還是太重。 所以,夫婦的關係我們分析了一下。經典當中提到,有夫婦而後有父子,而後有 兄弟,緊接著從家庭延伸到社會,而後有君臣,而後有朋友。社會能不能安定, 就看家庭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西方一些科學家就很好奇,為什麼全世界其他的古文明, 歷史文化都斷層了,怎麼唯有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還在承傳,原因在哪裡?經過 他們調查,覺得「可能是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分析得很準確。我們看,我們 這幾十年家庭教育、倫理道德沒傳下去,現在我們華人的子弟,這個驕奢淫逸的 狀況,不亞於其他的民族了。所以文化的價值、文化的重要性,在我們這兩三代 人,真的看得清清楚楚了。現在我看揮霍最厲害的,可能是我們華人的子弟了。 這個要很值得警戒啊,家道一定要傳! 好,所以我們看到,夫婦是好的榜樣,教育了好的孩子,給了兄弟姐妹最好的影 響。夫婦是關鍵,要拜天地,就是這樣。而且夫婦隨時都在影響孩子,都在教育 孩子。我們記得在湯池的時候,有去訪問一個好媳婦。其實她那個時候年紀也不 小了,已經是人家的婆婆了,但是她以前對她婆婆非常好。我們在訪問她的時候 ,她的三個兒子,還有兩個媳婦都在,她的小兒子還沒有娶妻。 結果聊的過程當中,她的小兒子就說了:「我的爸爸媽媽非常地恩愛。」他說, 小時候有一天晚上全家十口人吃飯,那時候貧窮,但那一天很特別,有九顆雞蛋 。結果上菜之後,媽媽很自然地就把九顆雞蛋都分下去了。誰的碗裡沒有雞蛋? 母親沒有。所以母親對孩子、對家庭的愛,都表現在這些生活的細節。表現什麼 呢?完全沒有自己,無我地付出。所以我們成長的記憶當中,媽媽都是最晚上桌 的,最早吃完的,最晚睡覺,最早起床的。我們確確實實從這些生活細節去感悟 ,就可以知道母親的愛太偉大了。 這個小兒子就提到,當下他的父親看到自己妻子的碗裡都沒有雞蛋,這個丈夫就 夾起雞蛋給他的太太,說:「太太啊,你太辛苦了,這麼瘦,這個應該給你吃。 」他太太又夾回去:「丈夫啊,你在外面工作耗費很多勞力,你應該補一補。」 夫妻兩個人就互相讓,夾來夾去,結果這個雞蛋就掉下去了。這個兒子提到那個 蛋掉下去,哇,那個眼睛泛著淚水。我們可以體會到,他父母這種相處的情境給 他的內心很深的感動。 諸位學長,兒子會感動多久?請問以後還要教他怎麼夫妻相處嗎?什麼時候在教 了?隨時隨地。父母有這樣的認知了,這個慈愛就表現出來了,念念為孩子著想 。 夫妻教育孩子,常常都要溝通怎麼配合教孩子。有一個老爺爺九十歲了,結婚六 十多年,從來沒跟老伴紅過臉,吵過架。剛好那一天他們結婚紀念日,就有晚輩 向他們討教了:「老爺爺,你們夫妻是怎麼相處的,怎麼可以這麼和樂?」當下 這個老爺爺就給這些年輕人講:「我們夫妻結婚,當天約法三章,絕對不在孩子 面前有不愉快、有對立、發脾氣。假如有一方情緒稍微激動起來了,另外一方趕 緊出去外面走一走。因為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個動火了,另外一個跟上了,就吵 起來了;一個人不動氣就吵不起來。」這個年輕人一聽,哎呀,真是用心良苦, 結婚當天就這麼約定。接著這個老爺爺就笑得很開心地說了:「我告訴你們,這 六十多年來都是我先出去的。」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他的整個家庭的情境。你說一年、兩年不發脾氣,已經有點功 夫了,六十多年來,都是這一顆初心,不忘當初的約定,而且都是為孩子著想。 當太太有點情緒上來了,先生馬上低著頭就出去了,那當下這個太太是什麼感受 ?這個故事我跟大家講過了是吧?你們入心了沒有?入了是吧?諸位學長,已經 結婚有家庭的,這一個月來打電話回去有沒有感覺太和之氣?有,是吧?好,很 好。 「聞教便行,奚待更勸」,一個人聞到經典的教育,學一句就去做一句。一個人 學了馬上去做,他就不用再等任何人勸他了,他每天「德日進,過日少」,就不 用人家再勸了。這個其實誰做到了呢?大舜做到了。我們提到,舜還沒聞到聖賢 人的經典,他也是像山上打獵的人一樣,每天走路的時候還「嗨,野豬好」,是 吧?跟這些野豬、鹿走在一起。有什麼差別,差在什麼?「及其聞一善言,見一 善行」,那個力行的力量,就好像黃河潰堤那個力量,誰也擋不住他斷惡修善。 那我們是怎麼樣?誰都能擋得住我們斷惡修善。差就差在這裡了,人家講兩句, 我們信心就沒了。 好。所以很不簡單,很多同仁說,馬上打電話回去給太太,給先生,都是太和之 氣。 好,來,我們現在抽籤,看誰起來把這個故事講一遍。OK?學了印在心上就講得出 來啦,是不是?好,點到為止,不要逼人逼到……呵呵。大家今天回去,每個寢 室抽一個人來講,看能不能講得順,不然學一學,像聽故事一樣了。講的過程是 不是從我們自心深處流露出來?最好是講到同仁都流眼淚,感動自己,也感動別 人。 這個是夫妻在教育孩子上的一個默契。所以,教育孩子要「見和同解」,夫妻見 解要相同。首先,我們之前講到了「父慈子孝」,教育孩子要「恩威並濟」。你 不能統統都是恩、都是愛,都沒有威嚴、沒有原則,那孩子就非常地囂張、造次 。但是都太嚴格了,又有傷親情,那孩子看到我們都發抖,這又太過了。 我們剛剛提到《易經》裡面的一句話,「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母本 身也是嚴君。從父親來講,有威嚴,但是父親的威嚴當中,他還是有他的慈愛。 母親雖然慈愛,她有時候也有她的原則跟威嚴。這個是父母都有恩威。分開來講 的話,這個恩主要表現在媽媽,威嚴表現在爸爸,所以稱呼我們的爸爸叫「家嚴 」,稱媽媽叫「家慈」,這很有味道。一個家要有黑臉、白臉配合。 所以夫妻這個搭配就很重要,要有默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縱使另一半的方法 不妥當,都不應該當場去制止。當場去制止,甚至於還口角,那孩子對這個教訓 他的人,以後就不聽話了,他的威信就沒有了。甚至於以後都是躲到那個會袒護 他的長輩後面去,他就只是逃避責任,不會面對他的過錯了。方法有不妥,私底 下好好地溝通、調整,因為夫妻有一個共識,就是為孩子好,只要我們能把道理 分析清楚了,慢慢都能夠調整過來。這個是教子方面,我們之前在談「父慈子孝 」時也談得比較多。 我們接下來跟大家談的,是夫妻相處的經營。相愛之後結婚,結婚以後還有一個 很重要的,婚姻要用心去經營,不是結了婚,什麼事都沒有了。婚姻的經營有一 句真言,能夠白頭偕老的真言:「只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其實就 是懂得欣賞、成就對方。 我記得我有一次在珠海的時候,剛好講到這一句白頭偕老的真言,當我講到「只 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底下有一個婦女就很激動,舉手說「沒有優 點!」結果我就走下臺去,對她肅然起敬。我說:「這位女士,你的先生沒有優 點,你還敢嫁給他,我真是太佩服你了,你真是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 精神,應該列入現代《列女傳》。」 所以人其實很容易偏頗、偏激,尤其是把家裡人的不好、過失一直放在心上,然 後就開始擴大,一直擴大,一直擴大,擴大到沒有優點。所以人要冷靜、要理智 啊,你到底要往哪裡走啊?是往越來越衝突、對立上走,還是要去化解?還是要 往能夠讓他的優點越來越多、缺點越來越少的方向去努力才對。 其實不只是夫妻不能看對方的缺點,還一直記在心上,人與人相處都是這樣。一 看到對方這裡不好了,就一直在念著他的這個不好,他以前的什麼優點,以前的 什麼付出,我們連想都想不起來,就是看他不順眼。《弟子規》裡面講「恩欲報 ,怨欲忘」,這個經典很可愛,很有人情味。要「怨欲忘」,慢慢要忘哦,沒有 說「怨馬上忘」,知道我們還有一個過程,鼓舞我們慢慢要放下。其實人把怨、 把苛刻、把看別人不好的態度一放下,誰最輕鬆自在啊?自己。人其實坦白講, 叫自討苦吃,自找罪受。所以第一個是要欣賞對方。我們之前講到有一個孩子素 質很不好,可是他的媽媽都從欣賞他的角度去鼓勵他,最後這個孩子也很有成就 。不只是父子關係如此,其他的關係亦如此。 而夫妻相處、家庭氛圍的經營,要懂得欣賞對方,還要感恩的心。家庭有太和之 氣,我們懂得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這個掌握情緒,其實就是不要都看對方 的不好,能反省自己的不足,不要去計較。之前有跟大家談過兩對夫妻的相處, 各自責,天清地寧;各相責,天翻地覆,天崩地裂,都可以。 而講到這個感恩對方,我就想起有一次回教的一位長老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有 沒有跟大家講過?對不起,我年紀大了,有點老年癡呆症,要確認一下。有一個 丈夫他覺得他的太太很凶,讓他覺得常常被太太壓,就很難受,希望能找一個先 知教導他如何馴服他妻子。後來他就打聽到一個先知住的地方,趕緊去找他請教 。結果當他到先知家的門口,發現了一個情況,就是先知的太太比他太太還凶, 正在罵先知。哇,他本來要去請教的!他站在門口外面說:「他比我還慘。」當 裡面的戰爭結束之後,他抓個比較適當的時機就進去了,然後對著那個先知,那 個眼神對他非常地憐憫,「啊,兄弟,你比我還慘。」 結果這個先知就跟他講:「其實我太太有時候脾氣一來,對我很凶,我也是想把 她凶回去。可是我心裡一想,這個女子這麼信任我,把終身都託付給我了,那是 要有多大的勇氣呀。然後她又懷胎十月,幫我生了這麼多孩子,哇,那是太辛苦 了,那個臨產的時候這麼痛。然後又把這麼多的孩子一把屎一把尿拉拔長大。然 後我的爸爸媽媽都是她在孝敬,家裡的事都是她在張羅,讓我的事業都沒有後顧 之憂。這麼多年走下來了,我一想到這一些付出,我的氣就沒了。」所以,常常 要想著對方的這些付出、這些信任、這些恩德。 說實在的,脾氣是真的還是假的?諸位學長都看過《達摩祖師傳》了,脾氣是真 的假的?心不安,達摩祖師說:「來呀,拿來我幫你安。」來,脾氣拿來,Let me see,讓我看看,假的嘛!剎那虛妄的東西,不要把它當真,越當真,它就越 來黏你,那個就好像你的意念把那個邪氣招感來了。你正念現前,邪念就污染不 上你了。所以「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一覺悟了,這個邪念就污染不上了。所 以以後,我們彼此都要有默契;你們家假如都一起學習傳統文化,就很有默契。 你就告訴身邊的人,以後我要發脾氣的時候,你們趕緊把手伸出來,「拿來,拿 來,我幫你安」,是吧?馬上想到達摩祖師,脾氣就吞進去了。這個是可以共通 的語言,是吧? 再來,像仉老師她談夫妻相處,要互相恭敬、互相信任,然後在很多生活細節當 中都表現出那一份關懷的心。哪怕是穿上衣服了,再幫他檢查檢查。這些很細微 ,其實都是展現對另一半很細膩的關懷,包含跟他拿個鞋子,給他這些方便。 所以夫妻相處有很重要的四攝法。第一,「佈施」,其實就是付出。而且這個付 出不只是對另一半,還要能夠愛屋及烏,對他的父母、對他的家人盡心盡力去幫 忙。這一點,我從我父親身上體會得很深。我的一些表哥表姐,家裡情況比較困 難,我父親沒等我母親開口,都是主動地去安排這些事情。我可以想像我母親是 非常感動的,父親不分彼此,她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她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 所以在稱呼當中都要注意,你不能講「你爸,你媽」,你看分這麼清楚,聽起來 特別不舒服。「咱爸」。「咱爸」是東北話,是吧?那其他地方怎麼稱呼?俺爸 ,是吧?大家各地就照各地的情況,就是不分彼此。親人不分,財物不分,甚至 於是智慧、喜悅不分,互相共享。好,這是「佈施」。 第二,「愛語」,常常說鼓勵的話、商量的話。要商量,不能命令,夫妻之間講 話像命令也是很難受。關懷的話、尊重的話、感恩的話,這個都是愛語。甚至於 是勸諫的話,真正愛護對方,也能善巧方便提醒他的問題。先生一進門,看看氣 色不對,這就是一個時機點。先端杯熱茶,端點點心,讓他感覺家庭的溫暖了, 稍微放鬆一下,再讓他把事情講出來。然後協助對方提起正念,「算了,不要跟 人家計較了」,「可能我們也有不妥當的地方」。當然,言語上還是柔軟的,你 不能「就是你不對嘛」,那可能對方聽了又不舒服了。這是「愛語」。包括有時 候還幽默一下,輕鬆一下,但不是輕慢,是豁達,是詼諧的這種態度。 第三,「利行」,就是做一些對他的事業、對他的學問有幫助的事情。你比方說 ,感覺到他可能需要哪些數據,你趕緊主動去幫他找,他一看到就覺得很歡喜。 或者他要出門了,你常常都記得幫他看看有哪個東西沒有帶。他突然有一天要出 門了,「哎--」「什麼事?」一回頭,啊,那最重要的忘了。哇,那先生都會 覺得很安慰啊。所以這個時候是在生活、工作當中設身處地去想他的需要。 我們常常說「否極泰來」,這個「泰卦」叫做地天卦。「否卦」是什麼?天地卦 。天地相交,萬物才能生長。「天」表丈夫,「地」表妻子,假如這個天,這個 丈夫想著「我就是我,你別管我。你怎麼不替我想?我為什麼要替你想?」天只 站在天上,地只站在地下,都沒辦法交流了,都是冷戰,那你看這個家會怎麼樣 ?那是「否卦」,越來越糟糕了。所以夫妻常常冷戰,家裡面很容易得癌症。夫 妻常常吵架,容易得心臟病。憋著就容易得癌症,發脾氣那個血壓會很高,所以 心臟會有問題。而這個「泰卦」就是,「天」站在「地」的位置想一想,「地」 站在「天」的位置想一想,設身處地就「泰」了。丈夫想想妻子的不容易,妻子 想想丈夫的難得,就化掉了,這是「泰卦」,設身處地為他著想。 再來,「同事」。家庭裡面孝順彼此的父母,或者是整理家庭的事務,或者是一 起教育孩子,這個都是同事。那同事要建立共識,比方說招待親戚朋友,在家裡 也好,或者出去外面館子吃飯,丈夫在那裡招呼大家,妻子就張羅一些容易忽略 的事情,甚至於是人情上比較沒顧及的。然後吃得差不多時間了,這個太太很自 然地就去付錢,都去張羅好,兩個人都能夠搭配得很好。假如這個太太都不能觀 察到整個因緣,不懂兩個人怎麼去搭配,就讓那個先生跑來跑去的,太太就坐在 那裡如如不動,那就顯得很奇怪了。所以這個「同事」裡面還要識大體,能了解 那些狀況應該怎麼去配合。 這個是跟大家談到的夫婦關係。另外,家庭當中還有兄弟關係。林則徐先生講到 「不孝父母,奉神無益;兄弟不和,交友無益」,一個人連兄弟姐妹都提不起道 義、情義了,他說他能夠跟人、跟朋友交心,那是沒有基礎的,不可能的。所以 我們今天要交一個好的朋友,首先看他有沒有孝悌的德行。以前老人都懂啊,都 去觀察,這個人對父母不孝順、對兄弟不友愛,這樣的朋友不要交。 那很多人說了,這樣的朋友不要交,我們是不是分別心太重了?有沒有道理?聽 起來有道理,不過得客觀。今天假如你的德行已經不會被人家影響,那沒問題, 是吧?可是我們還沒到那個功夫,會受影響啊。所以孔子就說了:我走了以後, 子張會越來越進步,子貢會越來越退步。因為子張都去結交那些德行比他好的人 ,子貢都喜歡去跟那一些比他學問差的人,去給他們講道理,常常都是接觸這些 比自己差的,慢慢慢慢自己的水平也下去了。所以孔子觀察得很細微啊。 所以兄弟相處是我們處世當中相當重要的一個倫常。法昭禪師有一段寫兄弟情的 偈子,也是把這個兄弟情感表露得無遺,所以我們一起把它念一遍,要背起來哦 ,這麼好的東西要主動背。諸位學長,你們背了多少東西了?你們怎麼突然好像 很有壓力的樣子。 同氣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弟兄同 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作樣看。 你看每一句都很有情感。那我們下一節課再跟大家來談這個兄弟關係。謝謝大家 ! 二一年六月三日 第二十講 擴寬心量,和睦手足 大家早! 俗話常說,「父慈子孝雙親樂,兄友弟恭滿堂春」,「三兄四弟一條心,門前泥 土化黃金」,所以兄弟和睦、兄弟團結,是一個家庭相當大的福分。我們上一節 課跟大家談到法昭禪師的一首偈,「同氣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 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 弟,留與兒孫作樣看。」 古代留下來的這些教誨,都是從他們的真性情當中流露的。所以學習古聖先賢教 誨,最重要的是用心感受,所謂「真感情好文章」。我們看,從這一首偈當中, 每一句的心境我們把它體會到了,都是兄弟相處最重要的心態。比方第一句提到 「同氣連枝」,從這個「連枝」我們就可以體會得到,兄弟是一體,不分彼此。 而根在哪裡呢?根在我們的父母,根在我們的祖宗。所以一個人只要跟兄弟衝突 了,這就是不孝祖宗,不孝父母了。尤其假如你又是大哥,又是大姐,那就罪加 一等,大哥要當得夠格啊。所以有這種人格特質,當哥哥當姐姐當得好,那看起 來就很有安全感,就能常為大局著想。講到這裡,有沒有當小弟、小妹的心裡難 受啊?小弟、小妹有很多也看起來像大哥大姐哦,他假如在同儕當中、同事當中 ,都懂得去愛護別人,那他的心量還是很大的。所以真明白兄弟連枝,就會想到 ,友愛才能讓父母放心,所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又有一句話講:「以父母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為心,天下 無不和之族人;以天地之心為心,天下無不愛之民物。」雖然是短短三句話,但 假如從今天開始,這三句話就印在我們的心地上,我們的學問就上升了。「學貴 心悟」,這個「心悟」就好像孔子講的「舉一反三」。這個「一」不是只有這一 句話,是這一句話背後的心地,體會到了,時時是這樣的存心了。那這個「三」 是什麼?這個「三」就是一切時一切處,都用這一顆真誠心,就「反三」了。都 用這一顆恭敬心,都用這一顆慈悲心,都用這一顆覺悟的心,都用這一顆清淨的 心,那這個人就是會學了。會學的人什麼時候在學?一切時、一切處,善觀己心 ,歷事煉心。經歷每一件事,看看自己的清淨心有沒有提升,看看自己的平等心 、真誠心有沒有提升。這叫心啊,心是本啊。孟子講「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 而已矣」。 「學貴心悟,守舊無功」,其實我們冷靜去看,這每一個字都很有味道。我們長 期學習,尤其在學生時代是知識的積累,就一直灌進去、一直灌進去,那到底這 個知識、這一句話感動了我們的心靈沒有?啟發了我們的心靈沒有?這個進來的 東西不產生作用,它會發臭呢。所以《弟子規》說「不力行,但學文」,學了一 大堆東西,悟不到心裡去,都留在表面、留在腦子,「長浮華,成何人」,很容 易就拿出去要求別人,「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哦。學得多,沒有消化、沒 有領受,他就產生傲慢哦,甚至於產生學習的慣性,他不會用心啊,他只會記, 記一大堆用不上,用不到生活、用不到工作、用不到處事待人接物之中。 所以這個「舊」就很有味道了。我們以前的慣性有沒有打破?不然還是像以前考 試機器一樣,記一大堆,背都背得出來,一句都沒有用上,所以我們遇到一些境 界,常常手足無措。我們曾經背過多少句經句,那算不清楚了,怎麼遇到一件事 ,一句都提不起來?那就是學問沒有從心上下功夫。假如是從心上下功夫,印在 心上,哪有可能提不起來的道理呢? 所以為什麼說,學習首先不要貪多。「啪」(物品掉地發出聲響),你們的定力 挺不錯的哦,全部都沒有受影響,請受小弟一拜。這個就是考試,是吧?你假如 心神不寧,打個雷,你就「啊」,就嚇了一大跳。學習要穩重,「穩若泰山」。 這個「穩若泰山」,說實在的,我也是背起來的。後來有一天真的到了泰山,才 知道什麼叫「穩若泰山」。哦,因為那個泰山的底非常地廣,非常穩。所以這叫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的古聖先賢特別會用天地萬物作喻,你一看,哎 呀,印象特別深刻。行萬里路,還要閱人無數。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每一天從每 一件人事物當中,做到「見人善,即思齊」,「見人惡,即內省」。 我們覺得奇怪,「哎,我這一陣子怎麼都沒進步啊?反而退步了。」貪多了,嚼 不爛。一大堆東西嚼嚼嚼,都嚼不爛,用不上。今天假如我們就持這兩句「見人 善,即思齊」,「見人惡,即內省」,每一天會不會進步?鐵定進步啊,不可能 哪一天不進步。所以雖然都懂得這些經句了,但是呢,都沒有印在心上,就是俗 話講的「囫圇吞棗」。那我們要很冷靜哦,我們又是父母、又是老師、又是領導 的話,那我們囫圇吞棗,我們傳給晚輩的又是什麼? 我們很想做好事,可是我們的執著去掉沒有?我們的分別去掉沒有?「知所先後 ,則近道矣」啊。「先後」不是做好事,不是先做好事,「自天子以至於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啊!這個「本」字,用心去悟了,可以在一切時一切處去觀 察什麼才是「本」。真正知道「本」了,所有的努力才能產生好的效果,這叫「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今天這個「本」沒有掌握,根沒有紮牢,樹一天一天 長大,我們還挺高興的,因為「挺好看的」。長得很大,「哎呀,太好了,太高 興了」,可是當真正的強風來的時候,連根拔起。當連根拔起的時候,你想要讓 它再慢慢成長,它也沒這個機會了。 所以「小人行險以僥倖」,我們在做人做事當中,還是不能夠時時依經典來做事 情。這個「僥倖」就是:「一定要紮根嗎?一定要這樣嗎?可能我例外吧!」告 訴大家,沒有任何人例外,哪怕是很有智慧、很有德行的人,他都不例外。為什 麼?因為他要考慮流弊的問題。他自己很優秀,但問題是後面的人學他學不成, 所以他一定要做出扎扎實實的樣子給後面的人看。所以很多人說「我不用守禮啊 ,我不用持戒呀,我守心就好了」,真正境界很高的人,他也會守給大眾看的。 所以,智慧再高的人,他一定是考慮流弊問題,都從務本開始做起。 大家要了解,人與人的影響是隨時隨地的,而且不好的影響傳播很快,叫「學壞 一日有餘,學好終年不足」。所以今天我們有貪瞋癡,一個領導者脾氣大,保證 他底下的人脾氣也大。什麼時候底下的人變得脾氣大,下屬都不知道,因為那是 潛移默化。 所以我們要護念好自己的修行,也要護念好身邊有緣人的修行。但是前提是先護 念好自己的學問、道德,自己能度,才能度他人。因為在這個時代,認同傳統文 化的人確實都很善良,但善良不一定能成就長遠的功業,一定是理智、智慧才行 。所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文化教育事業是百年的事業,絕對不是一時激 動、一時情感很濃,就能夠做得好的,都要回歸到格物、回歸到修身這個根上來 做。 其實孟子也講道,「其進銳者,其退速。」為什麼進得越勇猛的人,他反而退步 得越快,或者是不幹了,永遠都不想再做這件事了?為什麼一開始這麼樣的積極 ,最後的結果卻是這樣呢?因為他在「進銳」的時候,他是激動的,他是感情充 沛的。就好像愛一個人愛得死去活來,很可能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是恨一個人恨 得牙癢癢。情感就是這樣,情感是不可靠的,很會變化的。 你比方說,一般的大眾,聽了傳統文化非常激動,「哇,這個東西太好了」,他 就很積極參與活動。參與這個活動的時候,他情感很強烈,其實人情感很強烈的 時候,同時他也很有希求的。他很有希求,他希望怎麼樣啊,他很渴望啊。比方 說,一個年輕的女子,當她感情沒有依託的時候,她會很希望趕快找一個人嫁了 。對這個男子期望高不高?非常地高。可是當她真正嫁給他以後,看到他種種不 是,又不能夠包容,哇,那她情緒會非常非常地強烈。 所以弘揚傳統文化,它是一種使命,是一種理智。我們要不斷加深每一個人對這 些經典、聖賢教誨的認知,絕不可單憑情感來做這些事情。所以,熏習就非常重 要,我們不能為了要做好事,把學習的時間都耽擱掉了。而且學習還得持續學, 一天不學,情感、煩惱就上來了,這個都是客觀狀況。「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我們現在一天不聽經、不明理,煩惱就上來了,這個都不能僥倖的哦。 我們沒有顧及這些客觀狀況,忽略了大家每天熏習的重要性,結果統統陷在事務 裡面,身心俱疲,又沒有足夠的理智,一下子所有情緒湧上來,到時候你要勸他 都勸不動,他就非常誤解地、非常不能忍受地離開我們的團隊。當初來,他也是 非常認同啊! 所以我們走在弘揚傳統文化的路上要護好自己,也要護好來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 人。我們今天講「兄弟」,來的都是兄弟呀,絕不願意他帶著誤解、帶著情緒, 而否定了傳統文化。所以這個護念就很重要了。 我們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當中,也要對照經典來做事情,要穩紮穩打,循序漸 進,「欲速則不達」。我們都想要很快地影響很多的人,而忽略了可能跟在我們 身邊最久的人,他生煩惱了;跟在我們身邊最久的人,他有執著了,他產生情執 了,而不是越來越法喜,而不是越來越有智慧。「近處不能感動,未有能及遠者 。」可是我們可能會在鮮花、在掌聲當中,覺得「我做了很多的好事了」。這些 都是我們在弘揚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的狀況。所以穩紮穩打,時時回到這個務 本上來,很不容易。而且要認知得很深刻,才能這麼做。 我們平心而論,大家都是善心來弘揚文化,但是很多的地方,一開始弘揚的人, 三年、五年過去了,這些人還剩下多少?我們可能覺得「倒了一批還有一批來嘛 」,但是倒了一批,為什麼還有一批來?那一批來是祖宗的福報啊,是經典的魅 力啊,不是我們的德行啊。可是那一批倒下去的人誰負責?他們對傳統文化認知 錯了,喪失信心了,誰負責?這個都是值得我們要思考的事情。而為什麼會倒了 一批又來一批,倒了一批來一批?因為大家久旱逢甘霖啊,覺得這個經典太重要 ,這個經典是真實的智慧。可是假如我們自己沒有真正做出經典的教誨,那真是 來一批倒一批。 如果這個時候我們還覺得「我在當地做了很多事啊,很多人都接受了」,那我們 就是已經被這一些虛幻的掌聲肯定了、迷惑了。迷惑到身邊的人執著了,身邊的 人煩惱了,我們視而不見,等到都要出狀況了,甚至於已經出狀況的時候,我們 還覺得這些人沒善根,而不是反省我們自己,還是指責這些人。那我們本來是來 做好事的,可是很可能反而給傳統文化造成障礙了。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不是我們拿著一本經典就能弘道,是我們要做人做事 ,尤其做事也要依據經典來做,「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舊有的做 人做事習慣還沒剔除以前,很可能我們做傳統文化還是照以前的習氣在做,急於 看到成果,急於求成。來不得半點虛的功夫啊!這個時候又不能要求每個人能有 這麼高的觀照,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善友為依、依眾靠眾,一定要集思廣益。就 是要帶頭的人一定能廣納雅言,多方的情況都要了解,才能夠調整好步伐,穩健 地去做。 而帶頭者最忌諱的,是傲慢。這一傲慢了,人家就不敢提意見了。而且帶頭者, 我們自己要很冷靜,我們自己也在學啊,我們自己的習氣去掉多少了?分別去掉 多少了?這個我們可要客觀啊。 比方說,帶頭的人看到哪個做錯了,不高興了,罵他罵半個小時,還覺得自己在 為他好。那這半個小時罵完,請問這個團隊人心失掉多少?罵的人自己知不知道 ?享祖宗的福報啊,自己在發脾氣了,卻還覺得在教人啊。我怎麼講得有點心虛 的感覺,我現在是不是在罵人?假如你們覺得很難過,私底下給我講一下,我好 好改進改進。這個都是不能自欺的,你是發脾氣還是真正發自內心地在護念人, 人家可以感受得到的。別人給我們反應了,「哎呀,你這樣太凶了。」「這個時 代不這麼凶不行啊!」我們還給自己臺階下。 現在這個時代,大家都沒有根基,你一下子罵人脾氣很大,沒幾個人受得了的, 那個還是順著自己的習性。「君子信而後諫」,人家信任你,你才能勸諫他,而 且諫還要「規過於私室」啊,這好幾個條件哦。都考慮不到的時候,統統都是順 著自己不高興、好為人師、傲慢。 所以今天假如團體的人都流失的時候,一個領導者一定要謹慎。或者人來了,根 本根基都沒牢,你就讓他上戰場了,這個都不妥當。你讓他上戰場了,他擋不住 了,可能就「陣亡」了。他抵不了那些壓力,抵不了那些境界,煩惱轉不過來, 就「陣亡」了。可是為什麼一個人沒有根基,我們就把他派出去了?還不是為了 求快,還不是為了人家的讚歎,「哇,找你要人最好了,都給我了。」 《論語》裡面有標準。子路找他的同學去當官,孔子說:「你要害死人家的孩子 啊?」子路說:「他不就邊做官邊學習就好了嘛,又不是只有在書本裡面才能夠 學到東西。」有沒有道理?很有道理哦。告訴大家,學傳統文化學兩年、學三年 的,個個都辯才無礙。可是誰思考事情都是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著想?為整個大局 著想?能有這樣的思維,才能夠給人家諫言!都是我覺得怎樣對,,就要套在 人家的身上,都是惱害眾生啊! 因材施教,你要觀機,觀人家的接受度。當你給人家的諫言,「嗯,我都是照經 典給他講的」,講完之後,人家當天晚上在棉被裡哭了一晚,你知道嗎?「教人 以善勿過高」啊,「當使其可從」。你看,言語當中,都是柔軟,都是設身處地 啊。當我們還沒有這個心境的時候,真的,我們少說些話,言多必失。還沒有調 到這種設身處地跟柔軟,說話不傷人,說話不讓人生煩惱,真的不大可能。 你看我們剛剛講的條件,他得要信任你,信任都還沒建立,啪啪啪,話全出去了 。然後還得「規過於私室」,大家是成人,你要給人留面子哦。旁邊還有兩三個 人,啪,「你知道你做這個多重的罪業嗎?以後還得下地獄,你知不知道?」我 都不知道到底誰下地獄啊,是吧?你講得讓人家都喪失信心了,誰下地獄啊? 有兩個人,一個是公交車司機,一個是學校教經典的老師。兩個人去世了,結果 到了陰間,這個判官就說了:「這個司機生天堂,這個老師下地獄。」哇,這個 老師憤憤不平,「我教書的,他開車的,為什麼他生天堂?」結果這個判官跟他 講了:「這個開車的開車開得非常快,所以坐在他車上的人不是念『阿門』,就 是念『阿彌陀佛』,所以他成就太多的人,提起這些各個宗教聖人的教誨。你每 天教經典,統統講得那些人家受用不了,全在底下打瞌睡,都不想學了,然後你 的心裡還在那裡罵每一個人,『真是孺子不可教也』,心裡面都是瞋恨,所以你 墮地獄。」所以這個修,都不能看表面樣子了。 而且,你今天學經典,它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你在跟人講課的時候,都是照漢 朝的批註在那裡講給人家聽,這不就「守舊」嗎?學問是活的,開解的時候,都 是要能觀察現代人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的狀況,而設身處地地去引導;你 守舊,還是很難利益人。所以這個「舊」字,就有很多的意境在裡面。我們有沒 有打破我們學習的慣性?不是只有記憶,不是硬塞,而是用心去領受。甚至於不 是只有守著「我覺得我挺不錯的了」,人一覺得不錯,他就上不去了。不可「知 少為足」啊,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啊! 從這個心悟的重要,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三句話。真的「以父母之心為心」了, 你起心動念都覺得能體恤母親、父親怎麼看這件事情,那絕對不可能不友愛自己 的兄弟姐妹,會體會到「只要我們兄弟有什麼不愉快了,媽媽心上就壓一塊大石 頭了」,他怎麼可能會做出讓父母這麼擔憂的事情?而且甚至於不只是友愛兄弟 ,他還知道同氣連枝,那是連到孫子,連到曾孫啊,連到堂兄弟、表兄弟啊。所 以很多的孝子在父母過世之後,對他的兄姐,像父母一樣對待;對他的弟弟、對 他的晚輩,盡心盡力地照顧,這才是真孝的人啊。因為他覺得,「父母在天之靈 ,一定很掛念他們,我一定要讓父母安心」。所以真正體會到父母的心、祖宗的 心,這個心地非常地柔軟、細膩、細心,體貼備至。 所以這裡講了,「以祖宗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和之族人」。我們一起去了馬六甲 --我沒去啦,就是,我也去了啦。這句話有好幾個意思,第一個,我的心跟你 們去了。修行人重實質,不重形式。第二個,我以前真的去過了。當我們走進萬 姓祖先紀念堂,我們在讀這一句話了,就是以萬姓祖先之心為自己的心,這個時 候胸懷整個民族的興衰,當仁不讓,舍我其誰啊。所以,當我們再看到社會發生 的種種情況,我們就不會視而不見、漠不關心了。 而且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確確實實是受萬姓祖先的恩澤。我們看,一本《弟子規 》,多少祖先的風範;一本《德育課本》,哪一個姓氏的祖先沒含攝在裡面?是 啊,我們都感受了他們的風範,他們的教誨。 我們讀「冬則溫,夏則凊」,說的是誰的祖宗?黃氏家族啊。是不是?對啊,我 們要報恩啊。所以下一個月我們要去黃氏宗祠,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學習最好 的榜樣是顏回夫子啊,所以我們上一次也是在顏氏公會分享學習,這都有恩德啊 。「晨則省,昏則定」,周文王就是這麼樣對待他的父親王季,武王也是這麼對 待文王的。「親所好,力為具」,哪一個聖賢人?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蔡順,把 那個甜的桑椹都留給母親。「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誰做到了? 漢文帝。都是這些祖宗的風範讓我們學習,我們怎麼可以不念恩德呢?範公,我 們也受他的教誨啊。我們重視文化,重視歷史,尊重聖賢,把我們這個民族才緊 緊地融合在一起。在大陸是五十六個民族共存共榮,就是有不忘祖先恩德這樣的 孝思,所以這叫「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再來,「以天地之心為心」,我們效法天地滋養萬物,擴寬心量,就像天地一樣 無私,「天下無不愛之民物」了。假如我們是用心領受這一句話,當下我們的心 量就擴寬了;我們假如越學越覺得嫉妒心上來了,看這個也不順眼,看那個也不 順眼,越學心胸越小,越學越有自己的執著點,所以什麼是真功夫?執著越來越 少、分別越來越淡,叫真功夫,不是他一天讀經讀十個小時叫真功夫。今天一個 人讀十小時,還要讓別人知道,他鐵定沒有真功夫,他就怕別人不知道他精進。 一個人想讓別人知道他精進,他已經是什麼心了?名聞利養的心啊。真的每天讀 十遍的人,會越讀越覺得自己有哪裡不對呀,缺點都被經典照出來了,他怎麼可 能去標榜自己精進?所以人貴在不自欺,能觀照到自己的念頭是覺還是迷惑,是 無私的心還是情感太重,是為大局著想還是只為自己考慮,這個都是值得我們去 觀照的心態了。我們每天讀《大學》,所謂「毋自欺也」很重要。 所以講到這個「同氣連枝」,就是讓我們時時以父母祖宗的心,來對待兄弟跟家 人,而且是不分彼此。《德育故事》當中有「張閏無私」,張閏他們是八代同堂 ,而這個無私表現在財產不分家,這些婦女紡織出來的東西,統統放到一個倉庫 裡面去,由家族的長輩來管。 大家想一想,這樣好不好?很團結,不分別。今天假如誰織得多都是她的,然後 她就覺得「我很厲害」,看到那個織得少的,「啊,你很差勁」,這個人心可能 就會不好了。做得多的私心就越來越重了,又瞧不起做得少的,人心可能就開始 不平了。所以不計較,全部放在那裡。這個時候,做得多的人都是以家族為重, 她沒有私心;做得少的人,會想「人家做多都這麼不計較,那我少做了,哎呀不 行,這樣對不起人」。都是用無私的付出,去感動人的上進心跟羞恥心啊。誰願 意不如人?都有羞恥心啊。 包括連孩子都不分別。張閏家裡,這些媳婦妯娌之間,哪一個小孩哭了,誰先聽 到,誰就哺乳。你看那種心境啊。不是誰先哭了,「啊,那不是我兒子,算了, 算了,哭死算了」,那就沒愛心了。或者是跑跑跑,有時候可能找人還要找半天 啊,還沒找到,孩子哭得都沒力氣了,是不是?視同己出,不分彼此,哪有考慮 這麼複雜的?抱起來就喂了。他們家的孩子,小的時候還分不清楚哪個是媽媽。 分不清楚好啊!人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煩惱,就是分得太清楚了,太分別、太執著 了。所以張閏他們家只要有小孩哭了,婦女很自然地就抱起來哺乳了,不分彼此 。 我突然有一個想法,就是這一個句子我們再來把它舉一反三,不分別它。我們今 天假如是一個公司的下屬,那「以老闆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友之同仁」,是不是 ?「以師父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友之同修」。但是大家看,真正有事的時候,「 你是你那邊,我是我這邊」,那請問師父什麼感受?「哎呀,講半天,都不聽, 我,我還是離開吧。」好,有德的人離開了,誰的罪過?我們的罪過。更重要的 是我們的這個執著的罪過,計較、分別的罪過了,心胸不大。真正有德的人,以 天下為己任的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地方才留得住他。他又不是去跟我們一起搞名 聞利養的。所以「這個善知識是我的」,越有這個念頭越留不住。都是用感情去 留,「哎呀,給你好吃的,給你好喝的」,留不住啊!更重要的是要念念為大眾 著想,才是真正留住有德的人。 當然人家給你好吃好喝,你也不要嫌棄人家。當然一開始去的時候,人家至誠招 呼你,那是禮貌。假如每天都要好吃好穿的,那這個講課的人也受不了。哪有這 麼高的功夫,八風吹不動,是吧?今天去了哪一個地方,每天吃好的,一回到馬 來西亞就吃不下了,那他貪著了,就很難講了。聽說現在還有邀請一些老師去講 課,都得要先商量送他們哪些東西。這個風氣一起來,講課的人一個一個都倒下 去了。 「士志於道」,一個讀書人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一個人 說要修大道,但不喜歡穿便宜的衣服,不喜歡吃簡單的食物,那這個人連修道都 談不上。李炳南師公以前派學生出去講課,連水都是自己帶啊,不給人家添麻煩 。為什麼?是聽眾在成就我們的學習跟成長,我們得感恩他,不然我們怎麼進步 ?我們自己根性都還不牢,習氣都還很多,我們講兩堂課了就覺得我是在教他們 了,他們應該給我什麼了,那是來一個倒一個,來兩個倒一雙啊。所以得護念好 自己,也得護念好這些講學的人。 當然,也要顧及人情,有時候人家當地產的,他自己做的什麼,他很誠心,他又 不花什麼錢,這個時候實在是推不掉了,你就把他的心意收下來。可是他額外去 買什麼貴重的東西給你,是萬萬不能收啊!這要傳出去了,「哦,上次買了什麼 」,根基不牢的人聽到這個,以後哪個老師站上去了,他心裡還在想:這一次不 知是收了手裱還是收了什麼東西了。那你說,聽課還能聽進去嗎?所以這一些我 們都要敏銳,要看到它的流弊。 好,這是我們以領導的心、以師父的心為心。我們以後領受每一句經句,都能夠 從君臣關係、父子關係、師生關係去感悟,真的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每一 句都可以用在企業、用在家庭、用在學問、用在學校裡邊,這個就是用心去悟了 。 我們看,「以祖宗之心為心」,從這裡再推上去,「以祖師之心為心」,那個心 胸就不一樣了。我們今天不管扮演哪個角色,都能以天地的無私來做君親師,這 個時候你在各行各業都能夠期許自己去利益天下的人,因為你在經營這個行業當 中,並沒有忘記天地的無私。 現在很多企業家,已經向社會大眾辦過幾十期的「幸福人生講座」,幾千、上萬 的人受益。那些人又沒有買他的產品,是不是?他以天地之心去做的。不能做了 一個事業,就被這一個格局給框住了。「覆巢之下無完卵」啊,社會真正出狀況 了,我們的家庭能好嗎?我們的財富還能繼續保持嗎? 「連枝各自榮」,只要哪個兄弟姐妹有需要,就一起去支持他,幫助他。甚至於 是不用開口,體會到了、看到了,馬上就去幫助。而且這個「連枝」,可以連命 都不計較。 《德育故事》裡有「虞袞侍疫」的故事。那個地方當時鬧瘟疫,他兩個哥哥都死 了,又有一個二哥染上,病了。所有的人都要去避難,結果他說:「我要留下來 ,我不能眼睜睜看著我二哥去世。」他的伯伯、叔叔、父母都勸他,他說:「你 們不要擔心,我天生不怕瘟疫。」沒辦法,硬拉拉不動,就讓他留下來了。至誠 如神啊,一百多天之後,瘟疫退了,一回來,他哥哥恢復健康了,兩個兄弟沒事 了。所以真的,這種至誠的親愛是很有力量的。他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每天為兩 個死去的哥哥弔喪啊,很難過,所以真的是「事死者,如事生」的心境。 「些些言語莫傷情」。真的,就像《弟子規》講的,「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 ,忿自泯」。「些些言語莫傷情」;些些錢財啊,莫傷情。 所以勸導兄弟,這個語言還要懂得柔軟。《德育故事》裡有一個故事叫「世恩夜 侍」。一開始,陳世恩的弟弟算是比較遊手好閒,都到很晚才回來,世恩的哥哥 就受不了了,就罵他這個小弟。結果越罵,這個弟弟越不高興。所以世恩就給他 哥哥講了:「哥哥,您這生氣,傷了身啊。雖然您為他好,也別傷身體。大哥, 我來勸勸他吧。」你可不能跟大哥講「你這樣不行啦,我來啦」。雖然大哥的方 式可能不是很妥當,但是也要先肯定一下,大哥還是為弟弟好的。 從那一天,陳世恩就守在門口等他弟弟。也不知道等了多久,他弟弟回來了,一 看,「哎,我哥,在門口等我」。那冬天天氣也冷啊,所以可能看到了,不好意 思了,趕緊進來。然後哥哥把門關好,安撫一下弟弟:「弟弟啊,你穿這麼少, 冷不冷啊?」本來他可能是想「哎喲,又要被罵一頓了」,突然是這麼樣的關懷 的言語,心就比較安定下來了。接著說:「啊,你一定肚子餓了,我趕緊讓你嫂 子給你煮碗熱面,吃一吃,暖暖身,也比較好睡。」 第二天,還站在那裡等他弟弟。就這樣站了好幾天,他的弟弟不敢再晚回來了, 總不能這麼樣一天天地糟蹋他哥哥的這一份兄弟之情!只要讓弟弟感覺到哥哥對 他是盡心盡力地愛護,就有羞恥心了,就有向上提升自己、改過的心了。有愛就 有力量啊! 我們自己可以去感受一下。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比方有一個老師特別愛護我們 、信任我們,比方那個自然科老師很愛護我,我們的成績在自然科方面一定會比 較好,是吧?就覺得不能糟蹋這個老師對我們的愛護啊。所以有愛就有動力了; 所以我們給予兄弟親人,是給他愛護,絕對不能是言語的謾罵指責,不然會適得 其反。尤其大人都好面子,你得留面子給他。 包括錢財,不要傷情,要讓。「泰伯讓國」的故事中,連國家都能讓了,還有什 麼不能讓?但很微妙,泰伯讓國還有另外一個重點。他把國讓出去了,該是他的 國,還有。所以泰伯、仲雍到了江蘇浙江一帶,照樣做國王。「有德此有人,有 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一來,他有德,會感召;二來,命裡有 時終須有,讓了,該你的還是你的。理得心安啊,不要去計較了。 五代十國的張士選,他有七個堂兄弟,父母都去世了,他的叔叔有七個孩子,七 個男孩。他的叔叔因為他已經長大了,就跟張士選講了:「我把財產分成兩份, 一份是你父親的,一份是我的,現在這一份要給你。」結果張士選說:「不可以 這個樣子,應該分成八份,兄弟都一樣。」他叔叔堅持不可以這樣,他就更堅持 。 大家想一想,他七個兄弟了解到這件事情,對他這一個堂兄弟什麼感受啊?佩服 他。「財物輕」啊,整個家族反而更團結了。後來他去考試,遇到很會看相的人 。年紀輕輕,二十歲上下,居然一看就是積了很厚的陰德的相,看相的人就很好 奇了,後來了解了,原來是輕財物。張士選當年就考上進士了。 「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這個感受,人二三十歲以後,特別深刻 。可能兄弟姐妹一年見個兩次、見個五次,不多啦,每一次見可能都幾個月過去 了。然後突然會發現,「啊,哥,你怎麼有白頭髮了?」「哥,你最近好像比較 累哦。」就很明顯地會感到,歲月不饒人啊。「一回相見一回老」,要珍惜兄弟 的這個緣分,這一份親情啊。 唐朝李勣,他是開國元勳,他本來姓徐,後來因為功勞大,唐太宗封給他國姓, 所以才叫李勣。有一天他的姐姐生病,他回去看望,就希望自己給姐姐煮粥吃。 一大把年紀,那鬍鬚都很長啊,他就在那裡扇風、點火,煮粥。結果那個風太大 ,把那個火吹過來了,就把他的鬍子給燒了。他姐姐一了解這個情況,「你那麼 大年紀了,何苦啊?」而且他是開國元勳啊,家裡應該是很有福報的,「這麼多 僕人,你找他們去做就好了,你又幹嗎自己動手?」李勣講了:「你年紀大了, 我年紀也大了。小時候都是你照顧我,我幫你多做些事啊,我心裡才安啊,所以 想多孝敬姐姐一下。」 真的,哥哥姐姐對弟弟妹妹都是非常愛護的。我自己在念大學的時候,吃中藥。 那中藥要熬,可是我住在學生宿舍,你一熬中藥整個樓都是那個味道了,就不好 意思了。我姐姐住在校外,她就幫我熬,每天還得端兩次來。那一熬可能就要一 個小時左右,熬好了,端著大老遠走進校門,結果宿舍都是在學校邊上,都要走 很遠。走來了,因為「女賓止步」,我姐姐得在那個窗外敲窗戶,然後我就看我 姐打手勢,「吃藥了,吃藥了」,叫我吃藥了,我就趕緊跑出去。說實在的,不 是那個藥很有效了,是什麼很有效?是姐姐這麼細膩的愛護,也同時喝下去了。 所以這個藥有沒有效,其實是看有沒有加持,有沒有愛心的護念。這個是科學的 哦,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善的意念,那個水的結晶都特別好。 所以這一句我們體會體會,「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這個就是在 兄弟姐妹的相處當中,時時感激對方對我們生命的付出,時時想著報恩。《弟子 規》講的,「恩欲報,怨欲忘」。每一句當中,都是兄弟相處最至情至愛的表現 。這些心境我們都提起來了,那不可能兄弟相處不好的。 「弟兄同居忍便安」。住在一起,難免有一些摩擦,正常的,牙齒有時候都會咬 到舌頭。所以當有一些摩擦或者是誤解的時候,要懂得忍下來,「忍一時風平浪 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唐朝高宗皇帝聽說張公藝家裡已經九代同堂,九世同堂人口很多,相處得很好。 皇帝心裡想,我家裡這些孩子、親屬常常處得不是很融洽,就趕緊去請教請教這 個張公,就到他們家去了,就問他:「你是怎麼帶領你整個家族的,這麼和樂? 」結果張公藝先生就在紙上寫了一百個字,就呈上去給皇帝看。皇帝是問他家裡 怎麼經營好?假如吵架了怎麼辦?結果一看,這一百個字全部都是「忍」。所以 一不高興了,忍。他們實在很過分,怎麼辦?忍。我實在忍不住了怎麼辦?一個 人能念一百次「忍」,我看脾氣也沒了,可能到第十次的時候自己都哈哈笑了, 為什麼?終於知道一個事實:脾氣也是假的。是不是? 所以我們彼此有默契了,看到有人發脾氣了,馬上過去,「你心不安嗎?拿來, 我幫你安。」可能生氣就變成笑了。生氣是假的了,知道它是假的,你就不會被 它控制啦。我們已經有好幾個錦囊妙計了,是吧?有一個是「拿來,我幫你安」 ,一個是忍、忍、忍,百忍。這個是「忍便安」。 而且,還不只是忍住脾氣啊,有時候是忍住被誤解,為大局著想。所有的人都不 理解你,把你罵得狗血淋頭,你都還「人不知而不慍」,這個是功夫。一般的人 看事都看得短淺,包括我們現在真正用正確的方法教孩子,你的親朋好友就罵你 :「哪有人像你這樣子凶的,這麼嚴的,虐待孩子。」會不會?「還不給他吃麥 當勞,真是活在地獄。」哦,他不了解,都覺得你不對哦。那你也得忍得住。 晉朝時候,有個讀書人叫趙彥霄,他的哥哥叫趙彥雲。祖上有一些基業傳下來, 結果他的哥哥比較揮霍,遊手好閒。父親去世以後,可能情況又更嚴重。所以有 一天,他就提出來:「哥哥,我們還是分財產吧。」他也是讀書人啊,「財物輕 ,怨何生」,他主動提出來跟他哥哥分財產對不對?對不對不能在相上看哦,每 一個經句都有通權達變哦,不然我們會死在經句下面。其實不難,為大局想、真 正為對方著想,就會權變了。 後來分了家產了,他的哥哥沒多久財產全部敗光,甚至於已經被人家逼債在逃了 。他跟他媳婦知道這個情況,趕緊把他哥哥跟嫂嫂找回來了。當天一起吃了一頓 飯,接著就跟哥哥講:「我們祖上傳了這麼久的基業,我實在覺得,我們有責任 要把它護好。之前跟哥哥分家產,是我覺得我也得把祖宗這個產業護好。所以, 這個產業現在還在。」說完,把當時分家產的這個文書數據,當場就把它燒了。 然後把手邊積下來的錢拿出來,說:「哥哥,你把這個錢先拿去還債,這些財產 以後就由哥哥跟嫂嫂來管。」我們去感受一下,這個哥哥把自己的祖產都敗光了 ,人有良心啊,他也覺得很慚愧。可是弟弟跟弟媳婦不計前嫌,還讓他們來管這 個家,從此又住在一個屋簷下,慚愧心喚醒了,哥哥就改過了。 而且我感覺不只他不容易呀,他的太太也實在是不太容易了。一個聖賢人的背後 ,一定是有好媽媽、好太太的扶持、成就,助夫成德,成就他的德行。後來,他 跟他的孩子都考上進士,德厚啊!所以這個「忍」當中還有要為大局而忍。可能 當初他分了財產了,他哥哥或是別人都罵他,但是日久見人心啊。 所以「莫因毫末起爭端」,不起爭端,真的要忍得住脾氣,忍得住指責,忍得住 別人的讒言啊。要忍住指責不容易哦,「他不對,他不對」,我們要忍得住,不 去批評別人,真的是不容易。 故事「繆彤自撾」中,繆彤不只不指責別人,「我讀聖賢書的,還不能團結我的 家,我實在是太慚愧了」,還自己打自己的臉。後來弟弟、弟媳婦都跪下來懺悔 了。這個是很好的榜樣哦。諸位學長,我們回去關起來打嘴巴好不好?你打嘴巴 ,打到全部腫起來,「他們怎麼還不跪下來?」假如是這樣的心境,保證人家不 會過來的,反而在旁邊說:「早該打啦!」所以我們把聖賢人的動作一學,「怎 麼差這麼多?」這個叫看事情只看到一個點,沒看到整個面,學樣子而已了。 繆彤他不是這一次反省自己啊,他是長久以來跟兄弟、跟這些弟媳弟婦,都是用 德行感化他們,內心裡面他們還是很佩服這個大哥的。後來剛好遇到一個情境, 他們的貪心都起來啦,這個時候又是發自內心地自我懺悔,他們當然感動了。假 如我們以前都是跟兄弟計較來計較去,然後一回去馬上就要讓他們跪下來懺悔, 打打打,可能效果就不是這樣了,是吧?所以任何時候都是要用真誠的心、無求 的心去做。不要做了都要求別人,「哎,他怎麼都沒變?他怎麼都沒改?」夾雜 這些東西,都不是真誠。 包括能忍得住讒言。「文燦拒諫」中,他的哥哥吃他的、用他的、喝他的,結果 喝醉了回來還打他一頓。旁邊的鄰居都看不下去了,要來找他哥哥理論。他一看 到人家過來了,趕緊衝出去:「你們不要離間我兄弟的感情,我不好,我哥哥沒 有不對。」當下那些鄰居聽了都佩服他:「哎呀,哪有這麼善良、這麼至誠的弟 弟啊。」這個話一次、兩次通過鄰居又傳到他哥哥的耳裡面,哥哥是什麼感受? 鄰里鄉黨說:「哎呀,老周啊,這個天底下你去哪裡找這個弟弟啊,一心一意為 你,被你打了,還站在你這邊,你去哪找啊?」講幾次,人的良心就喚醒了。 假如哥哥跟我們有什麼不愉快都記在心裡,突然那個鄰居要來找你哥哥理論,你 在旁邊「趕快來,趕快來,好好罵罵我哥哥」,是吧?那罵一罵,你哥哥一定說 :「有什麼了不起,就你好,我不好!」那可能就更糟糕了。 所以「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作樣看」。真正當長輩,時時要以一言一行啟 發後代、啟發晚輩才對。甚至於是啟發身邊的親朋好友,留與子孫作樣看。 故事「陳昉百犬」中,陳家十三代同堂,家裡很和睦,吃飯的時候都是全家到了 才吃飯。他們家的狗,養了快一百隻,結果後來就「一犬不至,群犬不食」。人 的德行能感動到連狗都效法,不簡單。所以我們一看到這一個故事,「人家連狗 都感動了,我們連人都感動不了。」慚愧心是性德啊! 另外,女子也很不簡單。有一戶人家,兒子叫張孟仁、張仲義。哦,這個名字取 得多好,可見他們祖上就是重仁義,取張孟仁、張仲義,「孟」就是大的,「仲 」是老二嘛。娶了兩個媳婦是鄭妙安、徐妙圓。你看這名字多好,女人又可以讓 家裡安,又可以讓家裡圓滿。嫁過來之後,這個鄭氏是老大的太太,鄭氏家裡窮 ,徐氏家裡富有,可是她們像姐妹一樣。這個徐氏絕不以有錢傲慢,鄭氏也不以 沒錢諂媚、自卑,這都很難得。她們有什麼東西了都給婆婆去管,紡織的東西都 放在一起不計較,從自己婆家拿回來好東西,都是全家一起吃,一起分。然後鄭 氏回娘家去了,徐氏就幫她哺乳;徐氏回去了,鄭氏就幫她哺乳。結果後來,他 們家的母貓被偷走了,那個貓寶寶沒有人養,結果他們家的狗就去給這個貓寶寶 哺乳。哦,真是不簡單!至誠如神,感通啊。 後來朝廷知道了,封給他們家「鄭徐二難」。後來我想想,這個「二難」應該一 來是指,她們兩個做得實在是太難得了,是吧?另外,這個「二難」是那只狗跟 那個貓也很難得,能做到這樣。這個感通了。 所以我們從這一首法昭禪師的偈子,感受到兄弟之情。好,那我們下一節再跟大 家來談君臣關係還有朋友關係。家裡面的三倫我們就討論到這裡。下一節課有時 間,再跟大家談。回答完一些問題之後,我們再來談說話的智慧、修養。好,謝 謝大家。 二一年六月七日 課程研討(十五) 蔡老師:大家早安。我們有幾個問題先跟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個,子路讓他的同學去當官,孔子說,「你要害死人家的孩子啊」,子路就 覺得,邊做邊學就好了嘛,幹嗎一定要學完之後才去當官啊? 好,那我們冷靜思考,子路了不了解他這個同學的境界到哪裡?他不了解這個同 學的境界到哪裡,他能不能自己出主意?這個都是要比較深入思考的問題。我覺 得可以,代不代表別人可以?不代表哦。所以給人家出主意一定是設身處地,而 且要很清楚他的狀況才好,不然我們隨便給人家亂出主意又不是適合他的,最後 我們一個熱心就幹了壞事了。而孔子聽了子路的話就說啦,「最討厭那個特別會 狡辯的人。」 被孔子罵最多的是誰?假如你是子路感覺怎麼樣?我認識一個同學,他說有一次 師父罵他,他特別高興。是師父信任他了,才罵的啊,知道罵了以後他不會對師 父說,「好,你給我記住。」不會這個樣子,所以他受得了。為什麼罵子路罵得 最多?就是怎麼罵他都不會走的,這可以罵。一罵就怨恨人,那不能罵。所以師 父在講經的時候就說了,說李師公對學生,真正要學的,有打有罵,把門關起來 ,打記性啊,大人還是打。告訴大家,這是五十年前的事情,五十多年、六十多 年前。現在打不打得?我不知道,這個得要視客觀狀況而定。只是表面恭維、陽 奉陰違的、罵了還記恨的,很客氣。這個也是對的,不要跟人結惡緣,「隨緣消 舊業,不再造新殃」,不要再跟人家結新的梁子了,我們來是為了盡心盡力的, 不是要跟人家對立衝突的。好,這是我們從這個故事當中可以體會到的。 所以我們也得提醒我們自己,聽課聽了兩年、三年,講起話來也是口若懸河,都 不用逗點的了,嗒嗒嗒嗒,道理很會講。到底有沒有針對這個人的需要跟狀況去 告訴他,這是值得思考的,不然我們很容易就掉到「好為人師」上面去了。所以 子路是我們思考的重點,孔子在這個應對當中,含有的是什麼道理,也是我們學 習的重點。 今天他推薦同學出去做官,這個同學對於做官,對於做人做事的原理原則是不是 已經領納於心,遇到了不會被轉,不會迷惑了?假如雖然讀了很多的書了,但是 還沒有達到能判斷是非、邪正,甚至於沒有辦法判斷流弊--我們說的「不論現 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假如都沒有這 樣的能力基礎的時候,去當官,很可能老百姓變成他的實驗品。而且他去了以後 誰護念他?老百姓對他恭維,又沒有人能集思廣益。所以一個人他的成長到放手 ,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不客觀哦。 所以護念「如保赤子」,這些都要很審慎、準確地評估。最好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應該是什麼呢?不是讓他馬上去當個縣官、縣太爺,而是能跟著一個,比方他的 同學已經當縣太爺當得非常好的,孔子也很信任的人,先讓他去跟著這個師兄跟 一段時間,整個實際的狀況方方面面他就能積累經驗。學問跟實際的結合,他得 要有人帶啊,有人給他開解,他這個理事的結合就很快,他才能活學活用。所以 都還不清楚他能不能活學活用,一下子又去當人家的父母官,是不是太快了一點 ?所以,以前不要說當官員了,各行各業都要手把手教是有道理的。 所以一般在企業、組織裡面要培養這個人,往往都是先讓他做副手,跟著正直的 人,副科長跟著科長,副總跟著總經理,慢慢慢慢學習,然後再放手給他做。所 以當老師、當領導、當父母都得要護念他的整個成長,他能力的整個提升過程, 有時候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做沒把握的嘗試。為什麼?沒把握的事做了以後, 當他在這個位子上染上了名利心、染上了傲慢,要去掉可能要花幾倍的時間。所 以什麼事情還是謹慎,「慎於始」會好。好,這個故事跟大家交流完了。 再來,下一個問題。 您講,我們要隱惡揚善,那您舉過的例子算揚惡嗎?什麼情況可以揚惡? 這個問題太好了。我假如拿著麥克風到深圳的街頭去喊,這個就揚惡了。我們今 天都在弘揚文化,都在辦教育,假如我們對社會這些狀況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 然,那怎麼改善?所以揚惡,第一個,從講話的人的心態。他看到那個人有惡了 ,趕緊要去講,為什麼?本來就看人家不順眼,好來個落井下石。揚惡,這個是 瞋恚心揚惡,看人不順眼。還有是傲慢心揚惡,平常看他挺風光的,早就想把他 壓下去了,哎喲,有錯了,趕緊批他一頓,傲慢心。貪心揚惡也有啊,哎呀,他 的風采比我多了,趕緊壓壓他,名聞利養的心揚惡,講人家的不好。嫉妒心揚惡 ,都有可能。這是心地上的問題。 而假如我們是揚弘揚文化的人的惡,他可能已經在臺上了,聽他講課的人很多, 結果我們大肆去宣揚,哎呀,你都不知道哇,他以前怎樣怎樣啊,那所有的人「 哎呀,真的啊,好恐怖啊」,全部喪失信心了。把人家學習正法、傳統文化的緣 給斷掉了,那這個影響面就大了,所以這個都要很冷靜了。 之前也跟大家說,「曾子殺人了」,聽了幾次可能這個信心都會動搖。所以我們 今天在聽別人講惡的時候,要有判斷力,講話要有智慧,聽話也要有智慧。「讒 言慎莫聽,聽之禍殃結」,「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但是這些道理都不能 執著,什麼時候能進退得當、能判斷清楚、能通權達變,都要回到根本的心地、 心態,才容易分辨出來。 比方有一個人過來跟你講,「他最近好像有點狀況」,然後你回頭跟他說,「來 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樣對不對?你說,「對啊,他要來講別人不對了。 」他跟你探討這個人不對的目的在哪裡?學都不能學到相上去啊,不然學到最後 了,所有的人都很壓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什麼情況都不反應。等 出狀況了,「哎,怎麼都沒人講?」「不見世間過。」那不就學呆了嗎?所以現 在的團體裡面出現什麼情況?都不講原則了,都做濫好人。「左丘明恥之,丘亦 恥之」,孔子說,濫好人、鄉願,不行,為什麼?濫好人就是是非善惡,人家從 他的反應都判斷不出來,就感覺不知道到底怎麼樣叫「善相勸,德皆建」。 所以《了凡四訓》裡面講到善惡,一開始那故事特別有味道啊。讀書人跑去問中 峰禪師,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讀書人說,「打人、罵人是惡,禮敬人、讚歎人 是善。」中峰雲,「未必然也」,不一定啊。最後給他開解:今天「利人者公, 利己者私」,是為了利益他,打人、罵人是要把他打醒,是善;「利己者私」, 讚歎他是為了跟他關係搞得更好,有所目的的,這個恭敬人、讚歎人都是惡,私 心啊,貪名聞利養。不從心地上看,很難把事情看清楚。所以這個「見未真」, 這個「真」要看到心地才能更清楚、更明白。 比方我們讚歎人,一聽一個人講得很好,「哇!哪裡我特別有共鳴。」他一下臺 了,我們很激動衝過去,握著他的手:「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我太感激 你了,是你救了我。」好,讚歎了。我們講這個話,這個人受不受得了這個讚歎 ?再來,讚歎是他講得好,他有沒有做得好?所以很多年輕人到了這個傳統文化 的單位,很危險。因為大家讚歎很隨性。 我為什麼很清楚啊?因為我以前都幹過這種事。我到澳洲淨宗學院,看到一個年 輕人二十來歲,長了一百八十公分,好帥,然後我看他這麼年輕就學習傳統文化 ,我就很激動,「哎呀,這麼年輕,善根太深厚了。哎呀,我都要跟你學習,真 不簡單啊。」結果過了幾天,他犯了一個很明顯的錯誤,我想,我年齡最起碼大 他個五六歲,也是哥哥輩的,應該給他提一下。結果當我講第一句提醒他的時候 ,他的整個臉就揪起來了,我突然感覺到前面做錯了。只是一時很激動就稱讚他 了,是不是理智?年輕人受得了嗎?我們自己八風吹了,我們都沒把握了,年輕 人還沒做什麼,也還沒學什麼,我們就一句一句的「善根深厚,了不起啊」,你 說幾個人受得了? 所以孔子講,「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讀《論語 》啊,我們很多處事的判斷力就會不斷地提升,不然我們不知道這些應對的分寸 ,就「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我們也是好心肯定他了,但是吹得太厲 害了,反而讓年輕人傲慢,聽不進去人家批評。 所以我們看,孔子說,「誰毀誰譽」,我不會亂去譭謗人,亂去讚歎人。如果有 讚歎的人,「其有所試矣」,「試矣」就是了解了、確定了這個人是真正做到的 ,真正有德的,才可以這樣讚歎,不然他根基不牢啊,讚歎過了都會晃,都會連 根拔。我感覺現在的風氣一般都很容易激動,然後什麼「哎呀,孔子再世啦」, 什麼啦……都來了。真是--這個時候我也沒有其他的詞語可以形容了。 所以真的,你說學理智不容易啊,講話都是要很理智,而不是一時很衝動。大家 看被孔子讚歎過的,比方晏子,「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蘧伯玉,這些 都是賢人啊,「直哉史魚」,是忠臣啊。孔子讚歎大禹,讚歎堯、舜,這絕對都 沒問題的。孔子讚歎的都是有真實德行的人,絕對不會還根基不穩,孔子就讚歎 。那鼓勵還是必要的,讚歎要很確定,甚至蓋棺論定再讚歎。鼓勵可以,但是鼓 勵當中呢,也要有提醒,「你這個發心是很好,但是一定要好好保持,要謙虛。 」是不是?你也肯定了他,但是又提醒了年輕人,要有恆心,要時時謙虛受教。 我們不要一鼓勵,一肯定了,然後就讓他自滿了,那這個就是我們在讚歎的時候 缺乏理智的應對。 所以剛剛這個問題就是說,什麼是揚惡?首先我們的動機假如是貪、瞋、癡、慢 、嫉妒、鬥爭的心,這個就是揚惡了。假如今天這個朋友過來,「哎,他最近有 什麼情況,我們商量商量怎麼幫助他,探討一下,而且他比較聽你的,你來給他 講。」是吧?這個朋友又沒有讓其他的人知道。人與人之間有緣分,雖然可能他 學問高,可是他勸那個人,那個人不一定聽啊。雖然這個人學問比較沒有那麼高 ,可是他一勸,那個人就聽,不同的緣啊。 佛陀那個時代有一個人,佛陀去勸,怎麼勸都沒辦法,還得派阿難去跟他講,就 講通了。佛陀那個時候,東西南北的人都站在那裡等佛陀,他還是不願意見佛陀 。緣不同啊。所以並不是說講人家的情況就是揚惡,就是是非,不是這個邏輯, 要看是不是為對方著想,這個很重要。 當然我們還是要冷靜,有時候我們自己嘴巴還是太大,話很容易見誰就講,最後 傳到他那裡就不好了,所以還是要忍得過。很多好事,「事以密成」,越多人知 道,口舌是非越多。甚至於這個密到什麼程度呢?密到他得利益了都不知道是你 幫他的,最好。這人就真的是不為任何東西去付出的,這積的是陰德。我們一幫 人家了,就生怕讓當事人不知道,這個心態還是值得商榷的。 所以這位學長提這個問題,我要好好反省,我在講例子的時候,我是什麼心態? 我今天給社會大眾講解傳統文化,舉現代的一些情況,我想這樣他的感受會比較 深刻,讓他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當然,大家回到自己的故鄉,您在講例子的時候,就不要再加人名了。我們還是 在講的過程當中,是讓大家是去體恤這些人的苦。真的,像這樣發生自殺事件的 學校、團體、企業,一個人跳下去了,那多苦,他苦啊,沒完沒了,他的家人都 苦。我們借這個事情,怎麼樣從家庭、從學校以至於從整個企業團體來改善,不 要讓這些現象繼續下去了,這才是我們講這個例子最重要的目的,是吧?大家看 得出來,我跟當事人是無冤無仇的,我也不會嫉妒他很有錢,這一點,你們要對 我的人格有點信心。 當然了,我們在論這些事的時候,還是要帶點厚道。比方說,我們當領導要當好 ,要像家人一樣去關心員工才好,這是道義啊。現在的領導他沒有做到,因為他 也沒有學過。「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沒有人跟他講, 你不要怪他,不是他今天當了董事長,當了總經理,這些道理他就懂,是吧?所 以講到這裡了,我們是期許自己,要把正知正見、傳統文化傳遞給這些領導者, 讓他了解。其實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這些領導人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其實問題出現的時候,都絕對不是只有一個例子。大學裡面有一個學生跳樓報出 來了,也絕對不是只有一個學校在跳樓,因為它只是突顯了一個狀況,其他的地 方,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不去改善,社會教育不改善,這個情況是不可能減少的 。 所以「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我們總拉回來根本,總拉回來「我能做些什麼? 」那大家就不是指責任何人了。 下一個問題。 「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如果團 體中有這樣的人,而且這樣的人都處於領導者的位置上,怎麼辦? 好問題。我們剛剛講到「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我們常 跟大家探討在五倫關係裡面首先要反求自己,我先做好。所謂「正己而不求於人 ,則無怨」,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我自己要做對。我們現在每一 個人都應該有這個態度,不然越學越覺得這個人不對,那個人不對,就麻煩了。 越學越去要求其他的人要做好,不要求自己,情況不會改善。所以「工於論人者 ,察己必疏」了。 所以我們一冷靜了,在五倫關係當中,我們都會先想,我當丈夫對不對?我當下 屬對不對?我當兄弟對不對?我當朋友我做到了沒有?先下功夫在這裡。領導不 妥當,先要求自己。我們自己做好了,「正己化人」嘛,而且感化都是有過程的 。就好像兒子勸父母,「諫不入,悅複諫」,下屬勸諫領導也是這樣。所以只要 依據經典去做了,應該都能夠從容應對,怕的是我們在其中情緒起來了,指責、 對立起來了,關係就會比較不好。 那這樣的人怎麼會當領導者呢?這又是一個問題了。第一,他有福報。第二,推 薦他的人也要負因果責任。是吧?哎呀,怎麼剛剛有人表情很意外?做事的人要 不怕事,不惹事,不怕事。什麼事東怕西怕,什麼事都做不成。但是要謹慎就對 了,要有判斷力,這很重要。 以前哪一個官員出事了,當初誰推薦的,降一級,處罰。這個人做得很好,哦, 范仲淹推薦的,獎勵,為國家舉才。所以有責任心的人,他不隨便推薦人,他有 把握才行。 就好像今天你的叔叔、你的伯伯幫你介紹人認識,或者幫你介紹工作,「我叔叔 本來就應該這麼做嘛」,那我們真是不肖子孫啊,這個態度就不對了。要了解, 叔叔、伯伯是在用他的社會信用在給我們作擔保。 所以當我們被推薦去一個領導位置的時候,要能感激人家的信任,還要能理解, 我們做得不好,那推薦我們的人都覺得對不起國家、團體,都有這些道義的心境 ,做事就謹慎了。 但謹慎不是恐懼哦,你嚇得什麼事都不敢做,那個叫太過,過猶不及。要不就是 不負責任,要不就是緊張得胃抽筋,睡不著覺要吃安眠藥,那都太過了。中道, 要把這一份謹慎跟責任化成動力就對了。 所以不管怎麼樣,人提升自己的修養就在每一個當下、每一個因緣。但是人往往 就是沒有辦法安住當下,歷事煉心,境界上不去。假如我們都在想,假如給我換 一個領導我就會很好了,有沒有道理?假如給我換一個太太我就會很好了,那都 是騙人的話。有真愛的人不會去挑,有真情真義的人在五倫關係當中他不會去挑 的。 就像大舜,遇到這麼樣惡劣的父母了,他還是覺得自己做不好,這才是真的修養 。「親憎我,孝方賢」,這句話太有道理了,「親愛我,孝何難」。而且「親愛 我」時,那個孝是不是真孝,還得打個問號。父母對我很好了,有一天不如我意 了,可能我們就發脾氣了,那靠不住。今天假如朋友本來都很好,突然一件事, 兩個人不說話了,前面那個很好也是假的了,那是貪愛。順著自己的意思了,高 興;不順著自己意思了,脾氣就來了。 人要不貪著、不挑境界,才能提升。安住當下。人現在修行修到都想去花很多的 力氣,去營造一個喜歡辦公的地方、喜歡住的地方、喜歡見的人、喜歡做的事, 那他怎麼修行?花了一大堆的氣力了,不都是貪著嗎?一個人都不安住當下,盡 心盡力盡他的本分,都在冀望未來一個美好的境界,他能教給別人安住當下嗎? 他能教給別人什麼叫「親憎我,孝方賢」,什麼叫「不挑境界」,什麼叫「境緣 無好醜」嗎?那全部都是一句空話啦。那我們是講學,不是講道了,道是要自己 做到的,道是要不分別、不執著啊,這個才是真的功夫。你說我們今天去弄個房 子,去找一些我們喜歡的人,享的是誰的福?是祖宗的福啊!那我們享祖宗的福 ,越來越貪著,怎麼對得起祖宗的福報呢?是要在祖宗的庇蔭當中千錘百煉、百 折不撓,成就自己的智慧,成就自己的見識,這樣才對啊。 凡事都有盤根錯節的時候,凡事都有極困難的時候,打得過的才是好漢啊!幹嗎 去挑境界?越挑越貪,越挑越怕,貪了就會有害怕,貪不到了,求不得了,就怕 了、就苦了、就怨了。無求了,什麼都不苦了,煩惱不都從求不得來的?什麼都 好,沒事。 而人往往在安住當下的時候,他才會全心全意地去付出。他假如還想著以後了, 他的精神都是分散的。人沒有集中,他的真誠怎麼出來?他的盡心盡力怎麼出來 ?夾雜了,功夫沒有辦法成熟。又夾雜好惡,又夾雜憤懥,又夾雜憂患,又夾雜 恐懼。每一個緣分,適合自己的緣分,往往都是在我們上一個緣全心全意才會出 得來。為什麼?老祖宗知道你能力提升了,再給你派個任務啊。假如我們在這個 境界當中都退縮了,不想幹了,那哪裡還敢給我們派任務?這個時候我們還給自 己臺階下,講了一大堆的理由,全部就是在搪塞自己的回避,搪塞自己的不敢面 對。所以修行不打破自欺一關,沒辦法修,不看到自己的分別、執著,沒辦法下 手。所以要學「用心像鏡子」,「境來不拒,境去不留」,尤其男眾,一個男子 沒有展現出一種氣概,人家不可能信服我們,擔當要提起來。不要怕事,當然不 要去惹事,就對了。 所以我們面對五倫的關係,不要求別人,先要求自己,這樣就不會有難受了,不 會有這些煩惱了。而當勸這個領導者,最後他還是不能接受,方向都錯的時候怎 麼辦?離開這個地方。但是不是帶著情緒?你離開的時候,「哼,這輩子我都不 認識你了」,那這個心又變了。他曾經是你的領導,你就要一輩子都是這樣的心 ,這叫真心啊!哪有說你一生氣了,他曾經給你的付出通通一筆勾銷,那都是情 緒化的人,是吧?人就要從這些地方看到厚道啊。他對我再怎麼不好,我還是只 記他的好。修養就這樣上去的,不然心裡面就充填著憤怒、情緒了。 《弟子規》講「恩欲報」,這個是修養啊。所以勸不動的時候離開,也是為了勸 他、提醒他。今天離開了,他還是沒醒,我們也不能掛礙。人生不可能所有的事 都如我們的意,管得上的盡力去管,管不上的放下,別自找煩惱。該是我們的緣 ,盡心盡力去管,管不著的事,不要每天在那裡煩惱,精力都散掉了。 安住當下的因緣。做好了,其他因緣你才能夠供養他,你才有經驗去告訴他。現 在你跟他講半天,「你也沒做多好啊」,不是白講?自己做好了,是給所有人最 好的供養。所以什麼都不急,自己趕緊做起來最重要了。成就自己德行、成就當 下自己團隊的寶貴的弘護的經驗,以後人家才知道怎麼做,怎麼學啊。所以處在 這個倫常關係當中,「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而當我們的領導突然覺得他不對了,找你回來,歡歡喜喜合作。你不要找你回來 時,你還在那裡鬧情緒,「你當初都怎麼對我,我才不要呢。」所以心上都沒有 任何人的這些不是,一有緣了,我們幫得上忙,就盡心盡力幫。 不過也要看那個時候的緣了,是吧?那個時候你已經到另外一個團體去了,然後 前一個老闆又要找你,怎麼辦?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怎麼辦?有這 麼難嗎?你幫他就一定要到他的公司才能幫他?是不是?第一個,不能再離開這 一個單位了,為什麼?人家信任你,人家支持你,給你一個成長的地方,是吧? 對呀。這個時候雖然不是你原來領導的下屬,但是盡心盡力絕沒有分別。那你看 ,人家心裡會多麼感動。 下一個問題。 執著越來越少,分別越來越小? 好,比方說我們從「揚惡「的這個問題來看,什麼是執著?貪、瞋、癡、慢、疑 、嫉妒、鬥爭、煩惱,就是執著。當我們有這一些執著的時候,坦白來講,要明 辨是非就不可能了。因為已經被煩惱給障礙住了。所以說清淨心生智慧,才能明 辨是非。 分別,對人分別、對事分別、對物分別,分別之後就會產生貪著。是先有分別, 後有執著。比方這個人好,那個人不好,好了就貪著,不好了就跟他對立或者嫌 棄他。因為好不好而產生的情緒、態度,就是執著了。 有一段格言講,「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我們在應對事情的時候,能不 能大公無私?能不能真誠?能不能從容?有了這些心態,才能夠很冷靜地去明辨 是非。今天假如私心來了,怎麼明辨是非?所以,公就「不蔽於私」,不被私心 所障礙。 其實人要沒有好惡,沒有私心才真的幫得了人。今天這個人跟我們關係非常好, 我們產生感情貪愛了,他跟同事之間有什麼不愉快,一回來跟你講,你馬上說, 「對啊,你那個同事真過分。」幫到朋友沒有?讓他的貪、瞋、癡更嚴重。為什 麼?你袒護他了嘛,我們一袒護了,一有私心了,我們講出來的話,就不是對的 了,更幫不了當事人了。所以沒有這些冷靜的態度,說想幫人,談何容易呀。 誠則「不雜以偽」,不夾雜虛偽、應付在裡面,真誠。這個是在弘一大師的《格 言別錄》裡面,這個書太好了,到時候我都送大家一本,這都講得非常透徹。人 一慌張了,就迷惑了,看事情就不冷靜了,好像都攪在一起了,就不明白了。所 以「事勿忙,忙多錯」,做什麼事情得從容去應對才好。所以怎麼練功夫呢?就 在面對的一切人事物當中,不要去挑,都好,歷事煉心,都是最好的安排,分別 執著就越來越少了。 要執著少還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念念為人想,執著就越來越少。貪瞋癡慢疑有一 個前提叫「我」,我貪、我瞋、我癡、我慢,沒有「我」,這些就都沒有。念念 為人想,這個「我」就越來越淡,執著就越來越少,這是很方便的下手處。師父 講這一句講得最多,「要念念為人想才是學問」。 所以假如說,念念為人想,我們境界才能提升,我們的執著才能放下,那我們要 問問自己,誰在幫我們啊?一切的人在成就我們的道德學問,是他讓我們有機會 放下我執。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感激一切人對他的成就。假如還覺得都是我幫他的 ,我慢又來了,我貪又來了。是要感激他讓我有機會放下執著;他讓我有機會體 會施比受更有福,擴寬我的心量;他讓我可以修大福田啊;是他給我機會,修福 又修慧,生活在感激的世界裡面。不會傲慢,不會邀功,不會就著在這些名聞利 養上面了。不然我們推展傳統文化,動不動就「那個人是我度的,是我幫助的」 ,那就完了。所以時時要回到心地這個最重要的道場,所有的人事物的境界都是 為了煉我們這一顆心的,只有一個學生就是我們自己,借由這些因緣看到自己的 不足才上得去。自己的心提升了,所有的境界就轉,「依報隨著正報轉」。 有一個老師,下了課在那裡整隊,然後越整越亂,自己就快發脾氣了,可是他突 然觀照自己,「奇怪了,今天為什麼整得這麼亂?」因為他今天趕著要回家,所 以他那顆心已經動了,所以他浮躁的時候,學生也被他傳染,怎麼整也整不明白 了。結果突然他這麼一想,放下這個急躁,很柔軟地去引導學生,哇,就整好了 ,孩子的心也被他轉了。所以確確實實「依報隨著正報轉」,根在心地。所以找 不到人,聚不了人,都跟境界無關,「有德此有人」,還是要回到我們的心地上 。不能感動別人,還是要回到心地上來,「德未修,感未至」啊。 下一個問題。 德與才能怎麼界分? 現在大家問的問題都很重要,也很不簡單。為什麼會問這麼好的問題呢?因為大 家是真幹的,真想把事做好了,看事就越看越深入了。為什麼?「治本在得人」 。一件事情要做得成,關鍵在人,所以叫成事在人。 《中庸》裡面談管理談得特別多,太精闢的管理學。其中說的「其人存,則其政 舉;其人亡,則其政息」,用對了一個有德行的人,他的整個推展的工作就很順 利,但是這個人假如去世了,哪怕有很好的制度,這個政治也會下來。 我們看,周公在的時候制禮作樂這麼興盛,後來周朝衰敗下來,請問周禮還在不 在?在呀,得靠人以身作則去帶啊。所以現在這個時代就是花太多時間在枝末, 沒在根本,根本是德行,而不是制度。制度是為人所用,所以很多民主制度的國 家變成什麼?那個小聰明的人在利用法律、利用制度,那有什麼意義?所以有德 行了,制度縱使不是很完善,這個社會也不會亂。所以我們從根上來講,人的德 行才是治理社會安不安定的根本所在。 《論語》裡面又告訴我們,「舉直錯諸枉」,舉一個正直的人,所有的小人他就 不敢造次,他就趕緊走了,哎喲,要遭殃了,趕緊走了,他不敢再貪污了。所以 我們看,歷代的盛世都是用了一個很好的人,結果整個朝代就興旺起來了。「舜 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 矣」。把這個好人一提起來,「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好人全過來了,不好的 人就走掉了,風氣就起來了,好風氣。 所以《資治通鑒》才告訴我們,「治本在得人,得人在慎舉」,謹慎地去推舉人 才,「慎舉在核真」,我們得考核他是不是真有德行。 我們看漢朝的王莽篡奪了漢朝,那是一個大奸臣,自己想做皇帝。可是王莽還沒 有露出他的馬腳以前,絕大部分的讀書人覺得他是好人,看不出來他在巴結諂媚 。那就代表很多人還是貪哦,他用種種好處拉攏人心,就判斷不出來了。 所以《資治通鑒》裡面有一篇《才德論》,就是分辨什麼是才,什麼是德。而且 這個「才德」以後會發展成什麼樣子,這篇文章裡面都有講,今天我就是借講「 才德」先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們在講君臣關係的時候再來看這一篇文章。為什麼 ?因為領導者用人太關鍵了,我們得要搞清楚這個「才德」的分辨。 「正直中和謂之德,聰察強毅謂之才。」我們看大公無私的,公正、正直,這個 都是「無欲則剛」才做得到。人有什麼情感的希求,人有什麼物質的希求,他就 不可能剛了。他就在攀關係、拉攏、袒護,都來啦。絕沒有為自己的人,才能正 ,才能直。 「中」,做什麼事情不偏激,沒有過與不及,都懂得適中去做事情,考慮事情的 來龍去脈,客觀去應對,這個是「中」。當然從心性上來講,這個「中」就是沒 有好樂、沒有憤懥,這些都屬於心地上的修養。「和」,時時能和氣對待他人, 心平氣和,時時能以大局為重,調劑團體裡面的對立衝突,絕不去增加對立衝突 。和,以和為貴,這個是有德之人。 所以一個人講到誰,那個表情就皺著眉頭,凶相都出來了,這個人絕對沒有正直 中和,他的內心裡面瞋恨心還很重。可是人往往會被他吸引是為什麼?因為這樣 的人脾氣雖然大,但很聰明,觀察力很厲害,人家想不到的,他想得到,他給你 講幾句,你就「哦,你怎麼這麼厲害,能想到這些」,我們就很容易被這些東西 吸引。聰明的人,觀察力很敏銳,然後做事很有魄力,說幹就幹,勇往直前,這 個不是德,這個是才。毅力哦,誰拉他都拉不回來。所以這樣子的人做錯事的時 候,誰也拉他拉不回來。 我們剛剛說「惡果敢而窒者」,是不是?那果敢的人就是強毅呀,可是他顧及不 到大局,他的理沒有通達,可是他又「我一定要這麼幹」。那個時候他也沒領導 了,他也沒師父了,這些東西他都提不起來了。但是他很強毅,他的能力不是一 般人能比的。所以我們去冷靜看,一個朝代裡面,哪一個很有才的人出狀況了, 國家可能大傷元氣,甚至於救不回來?一個安祿山,唐朝幾乎滅國。他聰不聰明 ?你找不到幾個跟他有一樣能力的人哦。 所以德才都很好的,德才到極點的是聖人,德才都不錯的是賢人,德勝過才謂之 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才德都不好謂之愚人。當我們沒有聖人、沒有君子可以 用的時候呢,寧用愚人,不可用小人。為什麼?你用愚人,他最起碼不會給你添 亂;可是你用小人,等出現情況了,很難收拾。所以司馬光先生是從所有的家族 敗落、所有的朝代出現大問題,都跟用錯人有關係的角度,分析這個讓我們了解 。我們在講君臣關係的時候,再跟大家來一起研究這一篇文章。 好,謝謝大家。 二一年六月七日 第二十一講 領導者應該具備的修養 大家早上好!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人與人團結和睦就能夠把家、 把社會、把團體都治理好。那家要和,就要人懂得倫理,懂得本分,懂得付出, 懂得互相關懷、互相照顧,就能夠有人和了。 所以我們這一次的課程,跟大家交流的是學習的心態以及學習最重要的五個內容 ,就是五倫的關係。人無倫外之人,學無倫外之學,學問就在能夠把人與人的關 係處好,這個是學問。前面三個倫常,我們提到夫妻、父子、兄弟,這個是在家 庭裡面人與人的關係。再往社會延伸的另外兩個倫常,是君臣關係跟朋友關係。 但是這兩個關係跟家庭裡面的倫常關係,是息息相關的,因為「君子之事親孝, 故忠可移于君」,「忠臣出於孝子之門」。所以事實上,整個社會人與人的關係 都離不開家庭的倫常,都是家庭的一種情感、一種心境,很自然地轉移到整個大 社會。整個大社會也像一個大家庭一樣。所以我們到學校去,同學叫師兄弟,教 書的人叫師父;到各行各業去,學每一個技能也是要拜師,一起學的也都是師兄 弟;以至於求道之人,不管是哪一個宗教的,都是以姐妹、師兄弟相稱。 但問題來了,他假如在家裡就不孝父母,不友愛兄弟,那他根本就沒有做人的基 礎了。所以我們先講家庭的三個倫常,因為「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他對 人的態度,一定是從對自己最親的人開始紮根的。所以社會的安定絕對離不開家 庭的教育。所以《三字經》才提醒我們「養不教,父之過」,父母有責任把這些 做人的道理教給孩子。父子關係延伸到社會是君臣關係,兄弟關係延伸到社會是 朋友關係,所以才有經句「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但是林則徐先生也說「兄弟不 和,交友無益」,一個人連兄弟都不和睦了,這個人已經失去友愛恭敬的心了, 他縱使有朋友,那都是表面文章而已,不是真誠的。 我們今天跟大家先交流這君臣關係。我們常說「君父、君父」,在古代,君指的 是皇帝,一國之君,他就好像這一個國家的父親一樣,要用父母的心來愛護子民 。皇帝如此,底下官員的稱呼也效法,所以不管他是哪一個層級的官員,老百姓 都稱之為「父母官」,他以父母的心對人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 之」,所以很多好官,當他要離開他治理的地方的時候,老百姓都夾道送行,流 著淚:「大人,您走了,我們好惋惜啊!」不希望他走。甚至於這個好官,當他 這一生生命結束的時候,全國人民都像死了自己的父母一樣的傷心。所以我們可 以感受得到,老百姓對官員那一份期許、那一份依靠。 從公司的角度,員工忠誠地在一個公司裡面做事,他也是希望領導帶領他走上幸 福美滿的人生,給他在經濟上一種支持,以至於在思想上的引導。其實下屬都很 期望他的領導人是有德行的,是有擔當的。 再延伸到我們推廣傳統文化的單位,不管是負責教學的老師,還是負責行政工作 的領導者,社會大眾對我們也是有很大的期許,希望在我們的引導之下、帶領之 下,他們能有真實的學問、真實的智慧。所以我們在接受下屬的恭敬,接受人民 的恭敬,接受學習傳統文化人士的恭敬的時候,我們要了解到任重道遠。人家越 信任我們,我們越要誠惶誠恐。所以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所以,團體裡面的領導者對於團體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謂「上行下效」。「一 家仁……」你們第一節課還沒有出定是吧?還在入定當中。「一家仁,一國興仁 ;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我們從這一句話感覺到,一個領 導者對團體,一個官員對社會的影響,非常地大。 好,所以我們首先來一起研討,一個領導者他應該具備怎麼樣的人格特質,怎麼 樣的修養。他有了真實的德行,才能夠帶領好老百姓,帶領好他的員工。在《中 庸》當中有一段非常精闢的經文,說「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就是治理天下國 家有九個不變的原理原則,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曰修身也,曰尊賢也,曰親親 也,曰敬大臣也,曰體群臣也,曰子庶民也,曰來百工也,曰柔遠人也,曰懷諸 侯也」。 我們看這個次第,就很清楚,一個領導者,他首先自己要有修養,修身擺在第一 位,這是根本的問題。今天沒有這個修身的基礎,哪怕他有很多好的臣子,他也 留不住。「有德此有人」,有德行才能留得住。 第二個是「尊賢」,尊重有智慧的人。我們看每一個朝代開國興盛,都是因為有 尊賢。我們看大舜用皋陶,商湯用伊尹,文王用姜太公,都是尊重賢德。因為有 賢德的人在了,「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跟他一樣對國家、對社會有使命感的 人,都能夠招感來了。但是假如沒有「尊賢」,用了一個魏忠賢會怎麼樣?一個 太監,皇帝是萬歲,他自號九千歲,真是荒唐,是吧?可是你看就一個人在那裡 禍國殃民,整個國家基本上是毀掉了。「尊賢」重要,你假如沒「尊賢」,反而 用了壞人、小人,就完蛋了。所以之前也跟大家提到,「親賢臣,遠小人,此先 漢之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之所以傾頹也」,這是一個國家興衰 的關鍵,擺在第二位。可是說實在的,沒有「修身」,他就不可能「尊賢」了。 再來,領導人要以身作則,所以他必須要表演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他是一個 很好的家庭榜樣,那底下的人效仿他。今天假如一個企業的領導者都對家庭不負 責任,每天在外面喝得爛醉,還在燈紅酒綠的地方糜爛,你說他底下的員工能帶 得好嗎?不可能,那就跟著他墮落了。所以領導對員工很重要的一個貢獻,就是 領導者真正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讓員工不只在工作上效法,還在家庭觀,還在人 生觀方面能受到我們的影響,那這樣的領導者心胸就非常寬大了。他不是把員工 當做一個賺錢的工具而已,他是把他當親人一樣愛護,在工作當中引導他、提升 他,在家庭生活當中給他做好的示範。所以就像《孝經》裡面說的「愷悌君子, 民之父母」,這個領導者真的就像父母一樣的,在愛護底下的人。 南京李慕松總裁,他自己安排員工禮拜六、禮拜天到廬江參加課程,而且是他親 自開車載著員工來參與課程。後來我們了解到為什麼他親自開車呢,因為他想到 ,這個開車的同仁也需要休息,他也有家庭,所以真的是體恤備至。他親自開車 ,他已經快七十歲的人了,不過他看起來很年輕,看起來像六十歲而已,身體也 很好。為什麼他身體很好?「仁者壽」,仁慈的人長壽。每一個為人著想的念頭 還沒有付諸行動,首先這個仁慈的思想就已經薰陶、滋潤了自己的身心八十兆的 細胞了。所以有一句話叫「利人絕對利己」,這是真理啊! 李慕松總裁就是希望員工能接受老祖宗這些教誨,讓他家庭能幸福,這個是真正 做到了以親人、父母的心對待員工。可是他的員工剛去的時候還想:這個李總可 能是帶我們去洗腦,回來好好效忠他。所以大家以後幫助人,在這個時代一定要 修一個功夫:「人不知而不慍。」你為人家好,人家不能理解,甚至於還罵你, 還污辱你,你都能心平氣和,不生氣、不計較,還是一往如昔地幫助他,這才叫 君子。所以這個「人不知而不慍」,要到這個份上。你幫他他都譭謗你,甚至還 要打你,你都不跟他計較,這個才叫真心,真心不會變。人家一生氣了,人家口 氣一不好了,你馬上就翻臉了,那就不叫君子,也不叫修養了。而且這個時代, 真的,當你對人家好,人家反而懷疑你,你更不應該難過。為什麼?更應該憐憫 這個世間,缺乏倫理道德教育太久了。人現在都不敢相信有人會無私地付出,他 沒辦法信任了,你說人可不可憐?「如得其情,哀矜勿喜」,憐憫這個世間人目 前的心理狀況都來不及了,還有時間跟他對立,跟他計較?那是我們自己瞋恨心 在作用了。你說每一個孩子都是這麼信任他的親人,怎麼我們活得越來越大了都 不敢相信人了?你看這個心境,不就在這個社會當中一直在扭曲了嘛。 我剛到海口的時候,我們送書、跟大家分享,很多去聽課的人都在那裡想:今天 已經第三次了,怎麼這個蔡某某還沒拿書出來賣呢?然後有一些家長都跑去看看 我們這個中心到底在幹什麼,到我們的辦公室繞了好幾圈,終於坐下來了,我倒 一杯茶給他喝,他喝了一口,第一句話:「你的錢從哪裡來的?」所以人好像都 特別注意錢這個問題,但是經典不是這麼教的,「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 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怎麼我們一考慮事情都從 末上去考慮呢?是吧?我們做的是好事,一定有很多善心的人一起來護持,一起 來護念。 所以這個社會功利太厲害了,我們已經習慣好像做什麼事都要有目的、要有條件 ,面對別人沒有條件的付出,我們反而是將信將疑。但是我們要了解,古代的社 會都是道義的社會,甚至於是三五十年前,那種道義、人情味還處處可見,這個 唯利是圖是最近這二三十年搞的。我記得小時候,爺爺奶奶、鄰居煮一鍋茶,放 在路邊專門給趕路的人喝,哪有談什麼條件的道理,都是體恤別人辛苦。有時候 看接近吃飯時間了,那個路人趕路趕得很辛苦,大熱天的,坐在那裡休息,「哎 ,來我家吃頓飯吧。」這都是我們小時候的記憶。 有一個女士她很有愛心,她就說到都受她奶奶影響。她小的時候,奶奶煮茶供養 給這些路人喝。第一次的時候,她們這些小孩在旁邊看著,「哎喲,奶奶怎麼拿 出茶要給人家喝?」然後幾個小朋友就躲在那個大樹後面,看看有沒有人喝。當 第一個路人喝下第一杯水,所有的小孩都是孫子輩的,高興地跑回家裡去,給她 奶奶報告:「奶奶,有人喝了,有人喝了。」你看這些小孩高不高興?很歡喜, 這叫天性啊!誰教她們給人喝水要高興?又沒人教她們高興,她們為什麼會高興 ?這仁愛心是人本有的。而當奶奶在那裡很歡喜的時候,那一顆仁愛的存心就種 到她孫女的心田裡面去了。所以「福田心耕」啊!她的這個孫女,福報也很大, 生意做得不錯,都跟她的心量有關係。 而且這個女士還提到一點讓我非常感動。她說她奶奶出殯,幾個叔叔伯伯,包括 她的父親,給她奶奶扛棺木。那個扛棺木有一個規定,這個規定好不好我們暫且 不論,就是這個棺木只要往前走了就不能往後退,可能就是希望母親走得好,怎 麼可以往後退呢?結果棺木進門的時候沒問題,出來的時候被門卡住了,沒辦法 出去。這些長輩們連想都沒有想,馬上拿著鐵錘就把門給敲掉。那個瞬間那個念 ,她的孩子、她的孫子,當下在那一個現場都震撼了一輩子,沒有辦法忘懷。就 是那種心裡只有自己的母親,只有孩子們的奶奶,哪裡還有想到門,一個磚塊多 少錢啊!就趕緊把它敲掉,趕緊把母親送出去,因為那時候都看時辰啊,不敢耽 擱時間。所以這個孝心、仁愛心是最好的家道了。確實古代的人,有傳統文化修 養的人,都能以對親人的心,來對待一切的社會大眾,包括自己的同事。 再來,我們看「敬大臣,體群臣」。「大臣」,在現代指的是高級主管。「群臣 」,那可能是一般的員工。這「大臣」都是屬於中高級以上的主管。「敬大臣, 體群臣」,真正去關懷,去愛護了,才能夠凝聚人心力量。 而且在君臣關係當中,領導者要反求諸己。因為領導者位置比較高,底下的人在 心理上比較能尊重,比較能崇敬我們。下屬之所以不崇敬領導者,很可能就是領 導者自己德行不好,讓人家喪失信心。不然在人很自然的心態當中,都是尊重父 母,尊重領導者。 在「敬大臣,體群臣」中,孟子有一段話,也是我們要常常來觀照自己的。孟子 講,「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你們這麼配合,好像第一次聽這 句話。第二句,就剩幾天了,你們也不要讓我抱憾終身嘛。「君之視臣如犬馬, 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領導者把員工、同仁當 做手足,他的員工就把他當心腹一樣看待。「君之視臣如犬馬」,我們把員工當 犬馬一樣使喚,也不關懷、尊重他,「則臣視君如國人」,那他一下班,在超級 市場看到你,就像看到陌生人一樣,「我已經下班了,你也不能叫我做什麼事了 」。領導者輕視、輕賤下屬「如土芥」,那這個下屬就覺得這個領導者像土匪一 樣了,像仇人一樣了,「如寇仇」。 所以我們從這句話體會得到,下屬對上司的態度,跟上司對下屬是息息相關的。 我們在與所有的同仁相處的過程當中,能不能時時反求諸己?因為人不反求諸己 就不能理智,就變成在指責他人,不反省自己。不理智了,一定是感情用事,所 以我們不反求諸己來處理事情,很難把事情處理好,只會越處理越糟。所以最重 要的還是修養,還是心地的功夫了。 「子庶民」,這個是愛護人民。那我們想一想,現在的企業這個「庶民」應該指 誰啊?客戶啊。你不管做哪一個行業,都是以服務為目的。今天你在房地產業, 每一個來看房子的客戶,你就想是你媽媽來看、是你姐姐來看房子了,你會用什 麼心情去照顧他、去服務他,這樣就對了。「子庶民」很重要啊!我因為這幾年 都是在祖國大陸跟大家一起交流傳統文化,所以每一次回家也會帶一點大陸的特 產。結果帶回家裡去,我爸爸就說:「哪裡來的?」結果一看,「我不敢吃,前 幾天又看到什麼黑心食品。」所以我們所做的事情,不只會影響我們個人的信譽 ,還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社會的信譽。 講到這裡,氣氛好像有點……諸位大陸來的學長,要「聞譽恐,聞過欣」,我剛 剛好像嗅不到「聞過欣」的味道,害我有點講不下去了。這就是一個重點,真的 是一個重點。真正愛護自己的國家,真正愛護自己的團體,不是用面子去愛的, 是要讓它更好。不是人家批評我們,我們就出去跟他打架叫愛護,是要真正「知 恥近乎勇」地來改善。 孟子有一天去見一個國君,結果他就給那個國君指出來一些問題。這個國君離開 之後,旁邊那些臣子就過來罵孟子了:「你怎麼這麼不尊重我們的君王!」假如 我們在當下,可能也會這麼覺得,「你怎麼批評我們的君王,這麼不尊重我們的 君王!」孟子跟這些大臣講:「我是最尊重你們君王的,因為我要他做聖王,我 提的這些建議都是讓他如何當聖王的建議。而你們都是巴結諂媚他,他不對了也 不講,你們這是愛護他嗎?你們這是讓他越來越墮落了。」 所以我們假如不理智,一下子是情感、情緒上來了,我們能愛護人嗎?所以人在 一切境界當中,要能理智應對,要能反求諸己,要能接受得了別人的批評,甚至 於哪怕批評得不對,我們都笑一笑。為什麼?人家批評了三點,一點不對,我們 「嘩」一下子就把它撲過去了,人家下次還敢跟我們提啊?真正要贏得全世界的 尊重,是來自於我們的修養,是來自於我們能接納別人的批評,這個才是最重要 的。德,才能真正讓人打從內心地佩服;你有多強的外在條件,都不可能真正贏 得人家內心的尊重。 我們剛剛講到的「子庶民」,對於各個行業非常重要。我們要關照自己,有沒有 真正愛護所有服務的對象。包括「來百工」,是說讓各行各業都興盛起來。一個 企業一定有很多合作的單位,能不能讓他們統統都發展起來?有時候心胸狹窄了 ,自己賺錢就好了,對於這一些配合的單位都給人家摳得不得了,讓人家跟我們 做生意配合都很困難,日子都不好過,只有自己好過了,這個就不妥當。這個是 「來百工」。 「柔遠人」,這個在古代,是說連他國的人民、老百姓都懂得去關心。我們看到 ,現在很多國家有災難了,其他的國家都趕緊去幫助,這個人道主義就是「柔遠 人」。我們自己雖然是從事某一個行業,但是對於整個社會大眾的需要,我們還 是懂得去關心,隨分隨力。比方汶川大地震,那是各行各業的人出錢出力。我們 去看那個賑災晚會的時候,內心都非常觸動。很多企業捐上億的都有,捐幾千萬 的那不計其數了,這個就是「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存心了。 「懷諸侯」。在古代,天子底下有很多諸侯國,有一些國可能衰敗下去了,那天 子懂得去扶持它,再讓它興盛起來。在我們這個時代,比方我們是從事建築行業 ,那我們希望整個房地產行業都能夠有很好的形象。為什麼呢?其實同樣的行業 ,不是競爭關係,應該是合作關係。人們不明白這個道理,同業相忌,互相競爭 ,然後做出很多不妥當的舉動,造成社會大眾對這些行業喪失信心。 我們舉一個例子,三聚氰胺是吧,牛奶加三聚氰胺,你一家加了,兩家加了,最 後暴露了,全部的牛奶業統統受影響。而我們會誤會各行各業是競爭的,是因為 什麼?是因為人的野心太大了。所以這個叫「人心不足蛇吞象」,請問這隻蛇把 象吞下去了,它活得了嗎?所以大家現在看,拼命賺錢賺得很多的,賺得連家庭 都不顧的,他活得幸福了嗎? 我曾經聽到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很有錢的人,半夜在路上喝酒喝到爛醉,倒 在地上。有一個警察,當地的警察,過去把他給叫醒:「哎,哎,你怎麼不回家 ?」「回什麼家,我又沒有家。」「你怎麼沒有家,那一幢別墅不就是你家嗎? 」他給警察講,「那是一幢房子了,哪是我家?」因為他太太跟他孩子都不理他 了,早就已經走了。那一個家幾千萬,空空蕩蕩的了,他都不想回去了。那我們 想一想,人生不是有錢就幸福了。可是現在人的價值觀失衡,就想賺錢,覺得錢 是萬能。結果一失衡了,家庭都不顧了,健康都不顧了,只要錢。然後又用競爭 的手段去跟人家做生意,同業競爭,搞得這個社會都急功近利、人心惶惶,這是 惡性循環啊!應該是有錢大家賺嘛。 其實各行各業只要去掉競爭這種模式,整個地球人類的資產會增加很多倍,都是 這種惡性競爭造成整個社會資源的損失。以前,人還沒有這麼強的競爭能力,比 方說開書局的,顧客到你這裡買不到這本書了,「我跟您講,我打個電話您到那 一家去買,那邊有。」這樣才對。所以真的,我們在這個時代,不能受到這些不 妥當的社會風氣影響,不然我們也捲入這種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氛圍裡面去了。 各行各業,我們要互相切磋,互相學習。這個是「懷諸侯」。 真的有一個在大陸做得特別好的房地產企業,就是常常都把自己做得好的方法, 全部公告出來,希望同業學習共同成長。這是無私的心,難怪他在房地產行業都 是名列前茅,都沒有退下來,而且是連續十多年都是名列前茅。所以老子提醒我 們「既以為人己愈有」,你越給你自己越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這個才是天 道。大家要了解,現在不是各個行業會競爭,我們弘揚傳統文化也會互相嫉妒競 爭。不去掉這個嫉妒心,不提起隨喜心、讚歎心、欣賞別人的心,那我們弘揚傳 統文化還是在搞以前的習氣。這是「九經」。 我們《古文讀本》中的「說苑節錄」,它一開始就是「君道」,說的是怎麼當領 導者。我們看,「河間獻王曰:堯存心於天下,加志於窮民」,時時繫念著天下 的人民,尤其是特別苦難或者先天比較弱勢的人,所謂「鰥、寡、孤、獨、廢、 疾者,皆有所養」。我們看,這些好的領導者都是「加志於窮民」。現在很多企 業家非常地難得,他的企業裡面都固定用一定比例的殘障人員。這個就是把古聖 先賢的精神落實在他們的企業裡面,讓他們也有工作的機會。而且人同此心,一 個人他先天遭遇就已經不幸的時候,又能夠遇到有仁愛心的企業家,他哪有不忠 誠、感激的道理呢? 「痛萬姓之罹罪,憂眾生之不遂」,確實,老百姓有什麼苦難,就好像是自己的 孩子受難一樣的心情。「有一民饑,則曰:此我饑之也」,是我讓他饑餓的,我 沒有做好。「有一人寒,則曰:此我寒之也;一人有罪,則曰:此我陷之也」, 一個人犯法了,堯帝就覺得:是我沒有把他教好,我有責任。 我們讀到這裡,都可以想到,在《論語》裡面堯傳給舜,舜傳給禹。這一些古聖 先王的心境,「萬方有罪,罪在朕躬」,這是一個天子的心境,「民胞物與」者 的心境。誰不好了,「是我沒把他教好,是我沒給他做好榜樣。」其實我們能不 能效法古聖先王的心境?「我又沒有當皇帝,又沒有當天子。」當社會發生不幸 的時候,我們起一個念頭,「那是那,他是他,我是我」,其實在心性上我們已 經在怎麼樣?在退步了。「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最健康的心態「凡是人 ,皆須愛」,這個叫健康的狀況。我們不能保持這個念頭,我們的心就生病了。 孟子曾經講到,一個人無名指伸不直了,就稍微有點彎,知道幾百里之外,哪個 國家能把它治好,再遠都走去了,然後就把這個指頭治好了。可是我們的心病了 ,就從來不去管它了。那諸位學長,心比較重要還是這個無名指比較重要?那你 看,人現在輕重緩急不知道了,都忙一些可能不是很有意義的事情,但是最重要 的事情往往忽略很久了。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這顆心 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我們都忘了。 我曾經看過一個景象,兩個一兩歲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他們跑著跑著,前面第一 個小朋友不小心跌倒了,「砰」,撞地上了。這個小朋友還沒回過神來,還搞不 清楚,可能有點頭昏,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後面那個小朋友「哇哇」就哭起來 了。大家有沒有看過這個景象?我看的時候就明白為什麼,因為那個撞下去的時 候聲音很大,然後那個孩子就感覺「哎喲,他一定很痛」,一想到這裡就流眼淚 了。感同身受,這是一個人的天性。 科學家現在都重視科學了,還做實驗,就拿那些連走都走不穩的小嬰兒做實驗。 大人走啊走啊,就故意掉東西,然後就看這個小朋友會做什麼。結果小朋友看到 東西掉下來,就撿起來給那個掉下來的人。所以為什麼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 之心」,其實我們是污染太久了,要回到「赤子之心」。「赤子之心」,他的愛 心是沒有邊界的,他不是私愛的,他對人都有那種關懷,不去分別。人一分別, 就冷漠了,麻木就開始增加了,「那些都不關我的事」。人這一生只有自己心靈 的提升是最真實的,其他的外在的東西一樣也帶不走,「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 身」。 今天我們看到社會的種種情況,我們花太多時間在哪裡?批評,指責。其實當我 們在批評指責的時候,我們也不在覺悟當中了,我們的心境都跟這個世間的人對 立了。甚至現在人一吃飽飯,茶餘飯後就開始罵,領導不好、官員不好、太太不 好,什麼人基本上都罵到了,就一個人挺好,就自己沒有罵到,好像全天下都欠 他,這個是不理想的。 當我們覺得所有的不理想都是在告訴我,這是我這一生的責任,我應該提起這一 份道義,那他看到世間所有不如意的事情,都在提升他的使命感,都在以這樣的 心境期許自己,「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社會現在是這樣了,我能做什麼? 」人啊,就不會把寶貴的時光耗在批評,耗在指責上面了。小到自己的家庭,自 己的單位,出現了情況,「我能做什麼?」「我有什麼不足?」大到自己的民族 ,我們都有這一份承擔。 所以剛才這一段,是堯帝給我們的一種風範。他有這樣的胸襟,能展現「仁昭而 義立」,他仁慈了,老百姓講道義;「德博而化廣」,道德廣博,老百姓都被他 感動了。大禹講,堯帝的時候,老百姓都以不能像堯帝這樣感到恥辱。我們就看 一個天子給予老百姓那個榜樣的力量。所以,「故不賞而民勸」,不用外在物質 的獎賞,老百姓就互相勸諫,一定要好好做人。「不罰而民治」,不用處罰老百 姓,老百姓就有羞恥心,不願作惡了,恥於作惡了,就天下大治了。「先恕而後 教,是堯道也」,先能寬恕,先能包容,設身處地,進一步盡自己的力量以身作 則是「教」,然後把經典、這些倫理道德教化老百姓,就是這個「教」字。這五 個字很好,「先恕而後教」。我們當領導的、教學的、教書的,還有當父母的, 都要能夠「先恕而後教」。 這裡還講到了大禹的故事。「禹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禹問了這個人犯罪 的情況,結果自己也很傷心,流眼淚了。他左右的人就說了,「夫罪人不順道」 ,他自己沒有順著正道做,才會被關起來,「君王何為痛之至於此也」,那您何 必傷心呢,是他罪有應得。「禹曰:堯舜之人,皆以堯舜之心為心;今寡人為君 」,如今我當天子了,「百姓」卻「各自以其私心為心」了,所以我感覺很痛心 ,感覺我自己沒有做好。所以「書曰」,這個就是《尚書》的話,「百姓有罪, 在予一人」。好,這個是從以身作則來看。 我們再來看一個故事,挺有意思的。我直接用白話講,你們就馬上跟原文契合在 一起了。齊景公喜歡女人穿著男人的衣服,結果全國的女子爭相穿男人的衣服。 齊景公很生氣,就吩咐這些官員禁止女子穿男人的衣服,假如看到了就撕裂她的 衣服,把她的那個腰帶給她扯斷,警告她以後不準穿了。結果裂衣斷帶,還是沒 有辦法制止這個風氣,還是照穿。 晏子來見齊景公,齊景公就說了:「我使這些官員禁止女人穿男人的衣服,我還 這麼嚴厲,『裂其衣,斷其帶』,可是她們還是互相學習,都制止不了,為什麼 ?」晏子說:「國君啊,您又不禁止自己的太太穿,又不禁止宮內的女人穿,您 就禁止老百姓穿。這個叫『使服之於內,而禁之於外,猶懸牛首於門,而求賣馬 肉也』,就是外面掛著牛頭,裡面賣著馬肉了,這什麼勾當嘛,人家怎麼能服氣 嘛。所以『公胡不使內勿服』,你就叫你那些妻妾不要穿了,『則外莫敢為也』 ,人家就不會效法了。」齊景公採納了。「善!使內勿服。不旋月而國莫之服也 。」就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所有的人都不穿了。所以這個故事就提醒我們,確 確實實是上行下效。 再來我們看下一個。「齊人甚好轂擊相犯以為樂」,齊國的老百姓很喜歡馬車跟 馬車對撞,然後還覺得很好玩。「禁之不止」,禁止不了。晏子很憂患這種社會 風氣,所以他自己做了一輛新車,還配著兩匹很好的馬。駕出去之後,之前設計 好了,也找個人撞車了。結果一撞完,這個晏子就說「轂擊者不祥」,跟人家車 車相撞是很不吉祥的,一定是我祭祀不誠懇,今天才會跟人家相撞,一定是我這 個行為不恭敬了,「居處不敬」。然後他講完,就下車走了。 結果國人看到了,就把這個情況傳出去了,「哎喲,晏子,那個最有學問的晏子 說,車子跟車子相撞不吉祥,我們就別撞了吧。」所以真的是捨命陪君子,這個 用講的沒辦法了,親自做一次給他看了,「然後國人乃不為。」 「故曰:禁之以制」,你用制度禁止他,「而身不先行也,民不肯止,故化其心 莫若教也」,這個「教」其實就是身教。我們想一想,員工有很多壞習慣都會影 響他的健康,會影響他的工作,甚至影響他的精神,影響他的家庭,問題是假如 領導者也喝酒,領導者也有那些壞習慣,那我們怎麼去讓他改,給他好的影響呢 ?就不可能了。這個是以身作則的部分。 再來,這個領導者要有愛心,而且要聽勸諫才好。我們看下一個故事,這一個故 事應該是跟大家講過了。「師經鼓琴」,師經這個樂師彈琴,大家有沒有印象? 這一個就告訴我們,一來臣子要勸諫,二來這個領導者要受諫。勸的對他馬上改 ,而且還彰顯自己的錯誤讓更多的人來督促他,那這個就很不簡單了。 這個魏文侯講:「我最高興的就是所有的人都聽我的,不敢違背。」這件事在《 論語》裡面孔子也有講到。魯定公有一天問孔子:「孔子,聽說有一句話叫『一 言興邦』,是不是這麼說啊?」孔子說:「這個話是這麼說,可能沒有那麼嚴重 ,不過也接近了。比方說,假如有一個人當國君了,他說『為君難,為臣不易』 ,就是當好國君是很不容易的,要戰戰兢兢的。他講這一句話,他自己是這個心 境,就可以讓他好好地、謹慎地做好國君,那這不就是『一言興邦』嗎?甚至於 其他的國君也效法了,也興了他那一個國家,這叫『一言興邦』。」魯定公後來 又問了:「好像又有一句話叫『一言喪邦』,有沒有啊?」那孔子又說了,假如 一個國君說:「我最快樂的事就是所有的人都要聽我的,不敢違背我」,孔子就 舉了這一句話,說:「假如他做的是善,沒人違背,那也挺好的。可是他假如做 的是不善,又沒人敢違背,那這個國家不就要毀掉了嗎?」 所以這裡也提醒我們,一個領導者假如不受勸諫,一定會「喪邦」。這個「一言 」就是指完全不能接受別人勸諫,這個領導就麻煩了,所以一個領導者納諫的態 度是非常關鍵的。 我們再看下一個故事。「文王問于呂望,為天下若何?」怎麼治理天下?「對曰 :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道之國富倉府,是謂上溢而下漏。 」其實這個過程當中,就是不能貪,要愛人民,為人民著想。文王說:「善。」 「太公曰:宿善不祥。」所以當天周文王馬上就去做了。所以這裡提醒我們領導 者要不貪,戒貪,要愛民。 同時姜太公給我們表演得很好,他勸諫很及時。然後文王難得的是,聽到好的建 議當場去做。而且當一個人都是當場去做的時候,這一些賢德的人都很歡喜,以 後會更主動地來勸諫、來協助。所以這個消長之間,都在領導者的心態,既這些 都看不到,可是卻決定了整個人心的向背。大臣的建議皇帝接受了,振奮群臣, 何止振奮一個人。所以什麼時候會失人心,什麼時候能得人心,往往都是這一個 心態的問題。 下一個故事,這個例子很有意思。「子路問於孔子曰:治國如何?孔子曰:在於 尊賢而賤不肖。」其實這個都是相同的,「親賢臣,遠小人」。子路曰:「范、 中行氏」,這一戶,這一個大夫他「尊賢而賤不肖,其亡何也」,那他怎麼亡了 呢? 「曰:範、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賤不肖而不能去也」,最後什麼結果呢?「 賢者知其不己用」,那個尊賢根本就是做給別人看的,要博得人家美名的,根本 就沒有去用賢德的人,所以這些賢德的人就埋怨他,搞名聞利養,都不是真正依 教奉行。「不肖者」,這些小人很聰明,「知其賤己而仇之」,知道他對我們還 是很不屑的,很無禮的,我看我們就先下手為強吧。 齊桓公是最明顯的例子,用了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用了幾個小人, 真的,讓他死無葬身之地,死了幾十天,屍蟲都爬到門外了才被發現他死了。你 看這「不肖者」,你不趕緊離開他,一定是引火自焚。因為「不肖者知其賤己而 仇之」,他們先謀自己的私利了。所以「賢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並前,中 行氏雖欲無亡,得乎?」那一定亡的嘛。所以這個尊賢,做表面不行的,你得真 正用這些賢德之人。這個中行氏會敗,就敗在只是好尊賢的虛名,沒有實質。 我們再來看一則。「孔子謂宓子賤」,孔子對他的一個學生宓子賤說:「你去治 理單縣,大家都有口皆碑,都很歡喜,你說說你是怎麼治理的。」 「不齊」,是宓子賤自己稱呼自己。「父其父,子其子」,這個老百姓的父母, 我也是恭敬他,他們的孩子我也是愛護他們,而且「恤諸孤而哀喪紀」,然後他 們有了喪事了,我跟他們一樣哀傷。孔子說了,這個是「善小節也」,一般的老 百姓會依附你了,比較有水平的老百姓,他不見得。 宓子賤接著又說,「所父事者三人」,我真的就像認他做乾爹,「所兄事者五人 ,所友者十一人」。孔子說:父事者三人,可以教孝了;兄事五人,可以教悌了 ,都是做到教化人民;「友十一人,可以教學矣」,交朋友都是來互相切磋,使 道德學問提升的。孔子說,那中等的老百姓也可以依附你了,可是還不夠。 後來宓子賤講了:「這個地方有比我有賢德智慧的,有五個人,我用對待老師的 態度侍奉他們,而他們就把這些治理天下的智慧告訴我。」孔子說了:哎呀,這 個才是最關鍵的,「欲其大者,乃於此在矣。昔者,堯、舜清微其身,以聽觀天 下,務來賢人」,堯舜能治理天下安定,最重要還是用了賢才。所以賢德之人是 「百福之宗也,神明之主也」。那孔子就讚歎:「你能夠尊賢,尊重這些比你還 有智慧的人是非常正確的,他們給你的建議就能夠造福萬民。」結果最後孔子講 :「你所治理的是一個小縣,假如你治理的是一個大國,那你繼續保持,也可以 跟堯舜有一樣的功業了。」 好,我們來看最後一個故事。對待子民,對待員工做到什麼呢?仁至義盡。我們 有時候常常看結果,其實人與人的互動不是在結果而已,在整個過程,在隨時隨 地,哪怕是你一個眼神都在互動。我們來看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發挺大的。 「子羔為衛政」,子羔到衛國從政,「刖人之足」,他那個時候當判官,判了一 個人把他的腳給砍了。後來衛國君臣作亂,當下整個國家就失控了,子羔就逃命 。走到郭門,城門關起來了,沒辦法過去了。「刖者守門」,就是當初被他切掉 腳的那一個犯罪的人,剛好是那個守門的人。結果他不只沒有很怨恨這個子羔, 還帶著他逃。因為他是守門的,他很清楚地理狀況,他就對子羔說:「這裡牆比 較低,你從這裡爬出去就可以逃走了。」子羔說「君子不逾」,君子不爬牆。結 果他又帶他到另外一個地方,那個城牆有一個破洞可以鑽出去,「于彼有竇」, 「子羔曰:君子不遂」,君子是不可以爬狗洞的。 大家看到這裡有什麼想法?這麼死板,是吧?我看到這裡挺佩服的。為什麼?連 命都可以不要,就是不敢不守這些教誨。當然,也是能通權達變,只是他能屹立 不搖,這一念心是我們的學處。後來,拉他到一個房間裡面去躲起來,子羔進去 了,後來追兵走了。 這個子羔要離去以前,就對這個斷了腳的人說:「我『不能虧損主之法令』,就 是說這個法律是這麼規定,把你的腳都削掉了。現在我有難,就是你報復的好機 會了,你幹嗎幫助我逃亡呢?」這個人說:腳被砍掉是我犯的罪,「無可奈何」 。而你處理我的事情,「君之治臣也,傾側法令」。就是他知道子羔是翻遍了所 有的法律,就想著不要讓他的腳被砍掉。你看,「先後臣以法」,就是跑前跑後 ,想盡辦法了,「欲臣之免於法也」,希望他不要被判這麼重的罪,這他可以感 覺得到。但是最後「獄決罪定」,沒辦法了,法律不是一個人可以改的,所以「 臨當論刑」,就要被砍的時候,子羔在現場「愀然不樂,見於形色」,就是子羔 很難過,沒有能夠幫得上他的忙。這個犯人都看到了,所以說:「臣又知之」, 領導你不可以因為我而起私心,而我看到整個過程,包含你的表情,您天生就是 一個仁慈之人,「仁人之心,其固然也」。這就是為什麼幫助你逃脫的原因。 所以我們可以感覺得到,子羔盡力了,盡心盡力了,哪怕他處罰一個人,那個人 也會感謝他的。所以我們假如用這樣的心境去帶我們的下屬,去教育我們的下屬 ,甚至於是處罰我們的下屬,他所感受到的,還是我們是在協助他、在警誡他、 在提醒他,而不會跟我們結怨。但是我們人往往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馬上情 緒起來了,就是批判對方不對,沒有設身處地看,既然事情發生了,怎麼幫助他 收尾?雖然事情不對了,我們還是盡心盡力協助他收尾,當事人都會很感動的。 情、理、法,我們往往在處理事情的時候都是拿著法。並不是說我們要不守法, 不是這個意思,法還是要遵守的,可是假如在守法當中,情、理都盡了,相信沒 有人會怨的,不會對立的,甚至於會更讓人打從內心佩服這個領導者的修養。 所以很多人都說:現在經濟不景氣了,可不可以裁員?諸位學長,可不可以裁員 ?人思考事情,容易在做法上思考,在相上思考,而沒在哪裡思考?心上思考。 有時候人在作抉擇的時候,你給他講了半天,他說:那到底是要還是不要啊?到 底是留還是不留啊?到底是去還是不去啊?去也好,不去也好;留也好,不留也 好,最重要是你的心態對了沒有。心態對了,留也好,不留也好;去也好,不去 也好。可能我講到這裡,底下人說:那到底是怎麼樣啊?這個時候我就說:「好 ,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所以還是什麼都要找到根本,「本立而道生」,「 依報隨著正報轉」。心境轉了,這些關係慢慢都會轉的。 我們下一節課,跟大家談一下說話的修養。我們先跟大家交流一下。好,謝謝大 家! 二一年六月八日 課程研討(十六) 蔡老師:大家好!這裡有八個問題。我們昨天好像回答了四個問題。看大家交流 的問題,感覺到大家要回去了好像挺緊張的,有一些問題可能希望探討一下,回 去比較安心。好,問題我們找時間再回答,我們先來把這個跟大家交流一下。隨 時都在考試,當不回答你的問題的時候,你難不難受?就練放下的功夫。而且往 往道理明白了,心境提升了,問題就不是問題了。話是這麼說了,問題我一定會 回答的,安大家的心哦。 我們那一天跟大家提到言語的存心,我們一起回憶一下。慈悲心,念念為人著想 ;道義的心,「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這個是道義的心;還有真 誠的心,「誠於中,形於外」,「凡出言,信為先」,這都是誠信,「詐與妄, 奚可焉」;還有為人著想的心,其實就是「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還有就是,每講一句話,都是很謹慎的,都是「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 下法」,一言一行不隨便,給家人榜樣,給團體榜樣,給社會榜樣。我們可以感 覺到,現在的社會比較浮躁,而且輕浮,喜歡挖苦,甚至於講一些花言巧語或者 是不莊重的話,這個言語就不妥當了。所以言語的態度應該是:不講廢話,都講 有意義的話。就像《孝經》裡面說的,「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 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這樣你的員工、你的同仁才會「是以 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所以叫「淑人君子,其儀不忒」,他的一言一行不 會偏差。 接著我們探討言語的態度。第一個,我們講到要言行一致。我們在言行一致裡面 ,提到了哪一些經典的教誨?「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都是言行 互相的觀照,絕不願意自己的言行不一致,造成人家的不信任,甚至是否定這些 讀書人,就不好了。像我們又提到子貢問君子,「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接下來我們提到的是謹慎的態度。孔子的言語謹慎,「述而不作」,這個確實是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講的都是跟經典相應、跟古聖先賢相應的道理。其實 這個很重要啊,我們沒有這個態度,跟人家講話,不經意間,自己的一些執著、 自己的一些習氣、自己的一些主觀,就摻在話裡面了。可能那一個主觀、那一個 執著,反而對方聽得印象最深,我們可能就誤導別人了。開頭還是「子曰子曰」 ,中間全插自己的意思。前面「子曰」,一開始還是「述而不作」。人家說,「 這個人挺有學問的,多聽一點」,結果摻進去的可能就是讓人家誤解了。包括「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所以言語要謹慎。「事非宜,勿輕諾」,不適當的承諾 ,到最後又反悔,一次、兩次、三次,我們的信用就喪失掉了。 所以在《論語‧學而第一》就有提到,「道千乘之國」,這個「千乘」指的是很 大的國家,有上千的軍車,這個「乘」就是四匹馬的那種戰車。這個有千乘的國 家,它算是很大的了。「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我們看,一開始 就是這個「敬」字,所以一個領導者的恭敬的態度很重要,自敬敬人:自己講出 去的話都要負責任的,這是自敬;講出去要對人負責任,這是敬人。 所以一個恭敬言語的人,他不輕諾的,而且只要說出去了,一定再怎麼難都要做 到。我們那一天說到「大丈夫」,一個男人應該要說到做到,才能取信于自己的 妻兒。相同的,領導人也是這樣,沒有說到做到的,那就沒法取信於人民了。所 以有些人心地很好,他的一些思考絕對沒有自私,可是因為考慮得不夠周到,往 往一些決策做了以後又得改,改到最後底下的人都失信心了,甚至都會埋怨了, 這就沒有「敬事而信」了。又能恭敬,又能說話算話,底下的人就非常歡喜了, 服氣了。 所以這個「敬」,說實在話是處處都是,「毋不敬」。「《曲禮》曰:毋不敬。 」所以這個恭敬是「不可須臾離也」。所以領導者可不可以越權去管事情?越了 權了,那就不尊重這些主管了,這個也是「敬」哦。對每一件事情都能考慮到每 一個人的立場、感受,這個都是「敬」的表現,都能體恤人情,這都是「敬」。 「節用」,這個國家就會「足食」了,不缺了。在《大學》裡面有一段話,大家 比較熟了,「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 足矣」,就不會有問題了。現在為什麼這麼多經濟問題?某些國家都宣佈倒閉, 或者是瀕臨倒閉,都是沒有守住「節用」這個原則。還沒賺錢就花錢了,這個在 我們幾千年的歷史中是無恥啊,丟臉啊,是不是?哪有說沒錢還要開大車的道理 ?結果現在這種無恥的行為變成很普通了,很正常了,甚至於還覺得,「你看, 我都是用現代的這些制度,多好」。好到最後變成什麼?國家破產。誰來承受這 個後果?還不是自己哦,他們還耍賴皮,還要其他國家來幫他填這個黑洞。怎麼 會有這些邏輯?在這個時代都出現了,自己做事還不負責,還要別人買單。中國 人會不會做出這樣的事來?不會。有受到我們老祖宗教誨的,都不幹這種無恥之 事。 而且,其實節用的人愛不愛人?愛。「儉近仁」。節儉的人,他就是多省一些給 別人啊。所以老闆多省一些給員工,多省一些去做公益事業,這是仁慈。包括我 們每一個人,其實說實在的,人真的能在處處當中都能為人著想,一天能積多少 福?福田用心耕哦。洗手的時候,「水資源是全世界的,我不能浪費」,是吧? 所有物質上的享受,都想著,「資源是全球的,我要節儉」。君之一念,已在天 下,是不是?那請問大家,一天從睜開眼睛到睡覺,都是這樣去思考、去節儉, 請問這個人這一天積了多少福?請大家用computer算一算。 人說學了經典不能改命,那叫玩弄經典、消遣經典,懂了哪有不能造福的道理呢 ?衛仲達先生的故事跟大家講過沒有?所以,真的,衛仲達他就是起了一個念頭 ,「皇帝這麼做了,多少老百姓要辛勞了、要困苦了」,上奏摺勸阻皇帝。結果 那個奏摺上去皇帝沒有採用,但是因為他那一念已經是為全民著想,所以那個善 的力量超過他四十年左右造的惡,那個都比他這個善輕,他這個善的力量大。所 以假如又是修行人,君之一念,已在天下萬民了,這樣去修行,這樣去擴寬心量 。所以聖賢人捐一塊錢,人家是無量的,他的心是無邊的;那我們捐一千萬,只 想著給誰而已,或者給哪個地區的人而已了,我們的心量是有限的。所以心量無 量,福報就無量了。這個是「節用」了,也懂得愛人。 「使民以時」。這個「使民以時」就是也要尊重老百姓,他現在有沒有在農忙, 你要設身處地一下。大家可能當領導習慣了,請人家辦事情都很習慣,哎,趕快 幫我辦一個什麼事情。有沒有了解到他目前的工作量已經相當重了?所以假如一 個領導要交代事情的時候,要先問「你最近會不會太忙?」或者你交代事的時候 說,「這個事我不趕,你幾天之後再給我就好了,你可別累壞了。」這種尊重、 體恤,下屬覺得很安慰,「使民以時」。包括他可能家裡有什麼事了,你還一直 叫他加班。如果變成下屬為我們做事情,我們形成的態度是應該的、苛求的,這 樣就不好了。我們都是道義之交,還是要處處能設身處地為好。 再來,就是講話要「見未真,勿輕言」。我們有時候懂了一些道理,講話就非常 絕對,「一定是這樣,這個人就是這樣!」好像我們是鐵口直斷。其實,縱使這 個人是這樣,你也要留一條讓他改過自新的路啊,是不是?這樣才能厚道啊。更 何況我們斷言的,可能並不一定是事實。那我們想一想,斷人家的言,又不是事 實,那我們說出去的這個話,折了多少自己的福啊?所以人很多的福氣,就是因 為講話不當,漏掉了。有可能我們斷言一個人斷錯了,而人家聽了之後很難過, 就失了一個人才都有可能。所以這個言語確實是禍福之門。當然這是「嚴於律己 ,寬以待人」:別人假如斷言我們斷得不對,度量要大,「有容乃大」,不要跟 人家計較。甚至於從他的斷言當中,我們還檢討自己、反省自己,這個就有受用 了。人家講我們十點,九點都是誣告我們,一點挺有道理的,我們還能不去計較 這九點,只專注在這一點,改過來。我相信真的改過來了,那個批評我們的人有 福了。所以道理都是要求自己的,別人斷言我們、別人批評我們,我們就不要再 拿道理說,昨天才講不能斷言別人,你今天怎麼又講了?搞到最後,就是每一個 人統統拿著道理互相過招而已了,我們就沒有受用了。都是虛心反思、受教,才 能受益。 再來,在《易經》裡面有提到,就是君子在自己的房子裡面,「出其言善」,一 個善的念頭、善的行為,千里之外都會感應,「況其邇者乎」,就是連千里之外 都會感應,何況是自己身邊最近的人,怎麼會不受這個言語的影響? 舉個例子,周文王他自己的家庭,他們夫妻,包括他的孩子,統統是天下人的榜 樣,所以那個講出去的話,千里之外都應、都效法。反過來,夏桀,他在家裡講 的話,千里之外也會應,更何況是跟在最身邊的這些大臣,哪有可能不受影響的 ?所以那個時候夏桀跋扈,有臣子就說了,「君王,你再這樣繼續下去,國家就 要滅掉了。」結果這個夏桀說,「太陽哪有滅掉的?」他自己比喻他是太陽。結 果這個話在家裡講,傳出去了,老百姓就應回來了:「這個太陽什麼時候滅啊? 我們跟他拼了!」這是老百姓講的話。 大家以後有機會可以翻《易經‧系傳》,裡面講到「言出乎身」,從我們自身出 來了,影響著我們的家人、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以上位者來講,人民,「加乎 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行」就是言行。齊景公讓他宮廷裡面的女人穿 男人的衣服,是不是「發乎邇,見乎遠」?「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就效法了 ,「見乎遠」了。還有一句話大家比較熟悉,「楚王好細腰」,楚國的國王喜歡 腰很細的女子,結果很多女人就不吃飯,餓死了好多人,女子很多都餓死了,就 為了保持那個很細的腰。 所以從這裡來觀察,「言行,君子之樞機」,能不能成為君子最重要的是言語的 修養。樞機一發,就是言行一動,榮、辱,就感應來了。所以有一句成語叫自取 其辱,都是我們的言行招感來的,「榮辱之主也」。所以最後總結,「言行,君 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我們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天地,近到我們的家庭 、我們的團體,遠到整個社會,怎麼可以不謹慎呢? 其實有一個現象,就是有影響力的人假如講錯話、做錯事,底下的人就會這麼說 了,「那個蔡老師也是這樣啊。」真的,人家就會說,「你看,他也是這樣,我 為什麼不能這樣?」越有影響力的人做錯,人家就越會拿來做擋箭牌。「動天地 」啊,怎麼可以不謹慎。 而且,每一個朝代開國的人,都已經影響著、註定了他這一個朝代以後的命運。 舉個例子,明朝朱元璋脾氣大,對很有學問的大臣,他一不高興了,褲子脫掉, 廷杖啊,就在朝廷裡面打那個大臣。拜託,讀書人他又不是為利祿、為你給他的 薪水工作的,你這樣侮辱他,他怎麼可能繼續幹呢?「士可殺,不可辱」啊!所 以明朝就越來越少的讀書人願意服務朝廷。為什麼?他第一個皇帝這麼打,後面 的皇帝就常打了。為什麼?「我為什麼不能打,太祖都打了,我為什麼不能打? 」你看,影響著他的後代,整個朝代。所以後來因為讀書人寒心,明朝後面的皇 帝甚至於都不識字。最後,都是那些什麼錦衣衛,是吧?都是宦官當權、亂政。 所以明朝很淒慘啊。最後一個皇帝,你看崇禎皇帝,被李自成搞得亡國了,最後 還上吊了。好像還把他女兒砍掉一隻手臂,是吧?本來要殺了他女兒,就跟他女 兒說,「以後你不要生到帝王家了。」結果這個皇帝好像還講了一句話:「君非 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這句話有沒有道理?所以有時候人到死的時候都不 一定明白道理,是吧?他要上吊的時候還要批一下,「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 之臣」。但是問題來了,請問這些臣誰用的?不是自己用的嗎,是吧?而且這個 都還跟祖上有關係,因為你祖上這麼幹,招感來的是後面這個結果。 所以我們看,文王、武王都很尊重人,周朝後面雖然權力比較小了,但是沒有人 敢傷害周朝這些天子,都還是有一定的尊重,那個也是感召來的。 所以這個言語就不得不謹慎了。這個是跟大家講到的謹慎。 接下來我們來看,言語要「簡寡」,不要話太多。這個「簡」就是不能太複雜, 太囉唆;「寡」就是不要太長。所以《易經》裡面講:「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 多。」「話說多,不如少」,「勿多言,多言多敗」。因為有時候言多必失,所 以我們說「守口如瓶」。 而且這個時代,要成就一件事情,一定要低姿態。太張揚了,現在人嫉妒心多、 傲慢心多,你太張揚了,障礙就來了。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情,遇到很多障礙, 首先不要指責別人。是不是我們的行事不夠低調,自己招感來這些嫉妒、障礙? 真正屈志老成都是按兵不動,最後事情做成了,他們也障礙不了了,這就對了。 其實人的話很多,我們一直在強調學問是要權變,不要今天這一個「簡寡」一講 完,每一個人都禁語了。那學都是學樣子給人看的,「我是一個好學生」,是吧 ?「你看,經典這麼教,我馬上就做了」。那還是虛榮,還是演給別人看的。今 天真的對人有益了,確定有益了,哪怕跟他講三天三夜,捨命陪君子。不過有個 前提,三天三夜他要開悟,就是他能得大利益了,哪怕你再辛苦,你絕對不推辭 。但是假如沒有利益了,一句都不講。攀緣嘛,講太多人家煩嘛。所以懂得權變 最重要的還是這一顆仁慈的心,設身處地的心,柔軟的心,他能接受多少就講多 少,決不多言。 「簡寡」裡面包含「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而且人的話會多,很 有可能太浮躁,不說話,心理發慌。一靜下來,沒人可以講話,「哎喲,好難過 」,趕緊打電話,要找人說說話,他比較不會發慌。所以這個都是浮躁的表現, 已經浮躁到不習慣靜下來了。現在有人在夜闌人靜的時候,反而很難過,好像很 空虛,這個就不是很妥當的狀態。 接著,我們講話要有耐性,要伏得住急躁。耐性是「諫不入,悅複諫」,而且不 急躁,言語表現出來的,「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大家看我的身材,我的性格是很急的,從小就沒有吃胖過。為什麼會瘦?急躁。 所以我非常感激師長,因為我在電視上看到老人家講經,我就開始聽。老人家講 經很緩,一字一句娓娓道來,一開始聽,都覺得心臟病好像要發作了,不習慣那 麼慢。但是覺得很有道理,願意繼續聽,慢慢地,有時候一天熏幾個小時,躺下 去的時候還在聽。師長講話那個語速聽習慣了,我也不知道我什麼時候講話也慢 了。所以真的受到很大的利益,包括講話的速度。這個是「凡道字,重且舒」。 所以有一句話也提醒我們,「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人 出了什麼差錯了,都是因為慌張。事做砸了、話講錯了,很多時候跟慌張有關係 。所以要沉穩、要有耐心,不要急躁。所以「為學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氣」 ,從講話、從走路來鍛煉。 接下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言語要心平氣和。有一句話叫「心平氣和則能 言」,人要心平氣和了才能講話,不心平氣和,講出來的話都會有副作用。所以 說「盛怒中,勿答人書」,生氣的時候不要寫信給人,不要打電話給人家,很容 易就講錯話了,因為那個脾氣就傳出去了。 「做事要留餘地,責人切忌盡言」。你覺得這個朋友有什麼狀況,你告訴他,結 果講著講著,自己的火都上來了。有點火了,「好,今天我就講他個痛快。」講 得他體無完膚,「盡言」,就麻煩了。只要看到人家的表情已經不是很能接受了 ,趕緊收兵,不能再順著自己不平的情緒去說話了。「喜時之言多失信」,高興 的時候講的話,講得太順了,太隨便了,最後又沒有辦法兌現。「沒問題,包在 我身上」,其實講這種話就不妥當。一般謹慎的人,會說「我好好準備一下,我 努力看看,我隨時跟你保持聯絡」,是吧?那講的話太過了都不妥當了。 好像之前也有跟大家講過一句,「輕信輕發,聽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厲」,就是 勸一個人,愈勸,你愈激動,他也愈激動,「愈激愈厲,責善之大戒也」。人都 要冷靜哦,人家跟你講幾句了,你就相信了,馬上就要去找人理論了。「輕信輕 發,聽言之大戒也」。 人往往聽了一些讒言,聽了一些狀況,然後就受不了,馬上去找人理論了,這就 是「聽言之大戒」。都要冷靜,「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朱子治家格言 》,我們早上有讀《朱子治家格言》嗎?這個「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 可能人家就是來進讒言的。而且說實在話,縱使他講的是真的,又怎麼樣?那個 人真的看我不順眼,又怎麼樣?「反求諸己」不就好了嘛,有什麼好生氣的呢? 而且師長講了一段話我覺得很有味道。師長說,「他說他恨你也是假的嘛,過兩 天他就好了嘛。」因為情緒是真的還是假的?那他講幾句恨你的話、罵你的話, 真的還是假的?那你幹嗎把它當真呢?人為什麼煩惱這麼多?就是把真的當假的 ,把假的當真的,所以煩惱很多。什麼叫「把真的當假的」?真的有本善,真的 有明德,都不相信自己,煩惱就來了。所有的貪瞋癡慢、所有的情緒,都是剎那 之間如夢幻泡影,是假的,我們把它當什麼?真的。「他就是這樣啊,他……」 ,當真的。所以苦從哪裡來的?從我們自己顛倒來的。認假為真,認真為假,才 有這麼多煩惱出來。所以哪怕人家是罵我們的話,有容乃大,別計較了。 還有一句也很重要的提醒,言語要心平氣和,「絕交不出惡言」。今天假如雙方 發生了事情,兩邊都在指責,這個叫做半斤八兩、一般見識。所以我們假如觀察 兩方,一方都一直在罵的,那這一方的話,你就要冷靜去評估了。其實人的修養 ,往往是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去觀察,才看得準。這個時候就不能說是論交情去判 斷了,得客觀去判斷。假如那個罵的跟我們交情比較好,你還得勸他要有修養。 「絕交不出惡言」,這是一個君子應該有的心境。人的緣分都會變化,給別人留 條路,也給自己留條路。有一句俗話講的,「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少一個朋友 多一道牆」,是吧?而且這一點非常重要,縱使是善人都很容易犯這個錯。其實 人蠻熱心的,就是急了點,就是火爆了點。可是往往那個火爆把話給講絕了,很 多往後還可以跟你繼續結好緣的親朋好友,真的緣就斷掉了。他一時不冷靜,你 不要跟他計較啊。事過境遷,他真的反省起來了,緣再續起來,我們盡棄前嫌, 這個才顯出修養來。 所以我們要很冷靜一點,這個「絕交不出惡言」很重要很重要。因為現在的人他 沒有這些經典中教的做人的基礎,他一定會有很多不妥當的地方,可是你沒有辦 法要求他一下子提到這麼高。往往你要協助一個人的時候,都是他錯了,又是一 個機會去提醒他。但問題是,假如前面我們都「出惡言」了,那後面這些提醒他 、幫助他的機會就整個斷了。現在的人,很多都必須要跌好幾跤,他才能從中學 到經驗。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很有耐心,跌倒了,趕緊協助他,也不挖他的瘡 疤,就很有耐心地陪伴,慢慢地人的那個良心就起來了。 再來,講話要厚道,不苛刻。有一句很重要,「凡一事而關人終身」,有一件事 關係人終身的名節,縱然你是了解情況的,「縱確見實聞,不可著口」,不要常 常掛在口上。因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啊。很多在監獄裡面的人,他是一失足成 千古恨,他多麼希望能改過自新啊。結果他一出來了,我們知道他以前被關過, 還到處宣傳,這是絕人家的路啊。厚道就是後道在,看人要看後半段,浪子回頭 金不換。不要盡記人家以前的不好,還常常數落,這個就不好了。尤其關係到女 子名節的,那個知道了都不說。私底下提醒可以,但是不要到處去宣傳人家這些 關係終身名節的事情。 「凡一語」,凡是有一句話,「而傷我長厚,雖閒談戲謔」,就是說一句話有失 我的厚道,比方挖苦別人,調侃別人,哪怕只有一句,「慎勿形言」,要謹慎, 不要隨便講這一些有傷厚道的話。我們這一生有沒有曾經經歷過,朋友聚會,大 家聊得有說有笑,突然哪一句話,另外一個朋友聽了很難過,當場就吵起來了, 從此兩個人不再說話了,有沒有?那都是什麼?「傷我長厚」,拿人亂開玩笑造 成的。所以言語還是時時要守住這一個厚道。 這些真的都是很細膩的心境。再來,我們上課的時候曾經跟大家講過的,「攻人 之惡毋太嚴,當思其堪受」,是吧?「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你勸, 讓他行善很好,可是你講的都是很高的,讓人家覺得很遙遠,都做不到;你批評 他,勸導他是好的,不要一次用力過猛,讓他信心全喪,那也不行。帶點批評提 醒,同時也要帶點鼓勵,以他能承受、能接受為好。 再來,「論人之非,當原其心」,就是我們看到一個人做得不妥當的地方,首先 不要執著在那個行為、動作上,很有可能他是善意的,「當原其心」。比方說孩 子倒杯茶要給你喝,結果一不小心給翻了,瞬間我們怎麼做?「你怎麼搞的!」 就罵人了。雖然翻了不是很好的事,但是他為什麼端那杯茶來?他要孝敬你啊。 「當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跡」。今天我們的孩子、我們的下屬,他把事情給做砸 了,但是他做事的那個動機是好的,你能看得到,對方會非常地感動:你理解他 。我們忽略了人與人的交心跟理解,只在行為當中批判,這個就是不厚道了。 這裡有一段李師公的教誨,讓我們在處世當中非常受益。「見人有善,不嫉妒, 要隨喜」,要讚歎。確實,這個嫉妒心對團體殺傷力很大,人家很賢德之人我們 還嫉妒,整個團體就對立起來了;甚至還陷害,那就更不得了了。所以很多陷害 忠臣的,最後都是斷子絕孫。「要隨喜」,擴寬自己的心量,欣賞別人。「見人 有惡」,他有做不對的地方,「不批評,要規勸」,我們要站在道義的立場,善 巧地勸他,歸過於私室,「或守默」。這個很有味道。為什麼要規勸或者沉默呢 ?因為假如交情不夠--「君子信而後諫」--交情不夠,還是不要輕易勸,「 守默」,先不講,等交情夠了再講。這個「守默」還有什麼意思呢?「啊,沒關 係,我把事做對給他看」。這個很有修養。 《了凡四訓》裡面有一個榜樣,「昔舜在雷澤」,老百姓都在那裡爭,他沒有用 道理去壓,他把對的做出來。老百姓看著他,都懂得禮讓了。這個「守默」並不 是消極,他在等待時機,或者他先自己做好,正己去化人。 「見人錯事」,見到人家事情已經出狀況了,「不指責,要協助」。「不指責」 ,因為事都錯了,既往不咎了,罵了誰得利益?「要協助」,先把事情收拾好。 人家錯了你不指責,還協助,他很感動。甚至於你還肯定他這一顆心,「孩子, 你就是知道媽渴了,才端這杯茶過來」。不只沒罵他,還趕緊一起收拾收拾。那 孩子本來打破了茶杯,心裡還是很緊張、很難過的,而母親這麼柔軟去應對,孩 子可能終身都記住了。接著還很耐心的,「孩子,這顆心媽媽很感動,下一次端 茶要記住哦,『步從容,立端正』,『事勿忙,忙多錯』,『執虛器……』」哇 ,你看,等肯定了他的這一顆善心、孝心,再提醒他,他會記得很清楚哦。假如 他已經做錯了在那裡很難過,你要劈里啪啦罵一頓,請問他記得幾句?可能一句 都沒記得,只想著「好衰,狗咬呂洞賓」,是吧?我們閩南話有一句話,就是「 好心還被雷給撞了」,就是這個意思。這個是我們講到的「不可徒泥其跡」。 下一句也很有人生的修養。「取人之善」,我們這個效法別人的善,「當據其跡 」,就以他做出來的善行去肯定,「不必深究其心」。比方說,國家有難了,人 家捐了一百萬,然後我們在旁邊說,「他捐一百萬都是為了他的名,這個人我太 了解了。」人家一聽感覺怎麼樣?聽了就不舒服。人家的行為是善行就好了,我 們就不要苛刻到還在批評人家的心態。「當據其跡」就好了,「不必深究其心」 。可是現在我們學了經典,有時候看事情比較深入,反而變得苛刻就麻煩了。這 個要警惕的。 再來,「人有短,切莫揭」,這個都是厚道。還有「背後之議」,我們在背後議 論人,假如這個親戚朋友聽到了就很麻煩了,甚至於是當場聽到,他就很震撼了 ,「受撼者常若刻骨」,有刻骨之痛。 還有我們之前也跟大家講到的,「事後論人,局外論人」,這個都是有失厚道, 「每將智人說得極愚」,「每將難事說得極易」,是吧?包括我們讀歷史,「哎 呀,那些人怎麼會搞成這樣。」其實「在古人之後,議古人之失則易」,很容易 ;但是「處古人之位,為古人之事」,我們不見得做得比他好。評論古人如此, 評論現在的人亦如此。所謂「事非經過不知難」,都在這些地方要培植自己厚道 的態度。 再來,言語要恭敬。「稱尊長,勿呼名」,「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 再來,言語也要正直。「奸巧語,穢污詞」,不好。「惟其是,勿佞巧」,這個 要正直。 再來,言語的方法也很重要。在《論語》裡面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 ,不可則止。」孔子說,確實要規勸朋友,道義啊,很真誠地告誡他,引導他。 勸了,看他不能接受,不要硬勸,下次有機會再勸,叫「悅複諫」。不要勸到最 後,他惱羞成怒了,你自己招來人家的侮辱了,罵你了,就不好了,「毋自辱焉 」。 這個方法裡面,包括「歸過於私室」,這個也是很重要的原則。 「諫不入,悅複諫」,這個都是很重要的方法。 還有,勸人一定要守住「心誠、色溫、氣和、詞婉」。「心誠、色溫」,心地很 真誠,表情溫和,講出來的話和氣,言語不要太沖,「詞婉」。這八個字也是很 重要的講話的方式。 這裡還有一句,「責人時,要含蓄,忌太盡;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 」。 大家可以慢慢體會到,為什麼夫子四門科目要把「言語」排在第二位?這個真的 是很重要啊,「人情練達皆文章」。而且說實在的,最重要的是真誠、柔軟,而 不是學這些技巧。能不能從這個句子當中調整我們的內心?比方,我們在勸別人 的時候,要含蓄,不給人難堪,點到為止啊,而不是劈里啪啦,「忌太盡」。「 要委婉,忌太直」,你那個言語太沖了他受不了。「要疑似」,可能會怎麼樣。 你說,「你只要不聽我的,你一定死得好」,你這樣可能會吃虧,會危險。因為 有時候你講你就會什麼樣,「我要你管?我就偏不要,我就不相信被你講中!」 是吧?那你的好心不就變成把他激怒了,沒有意義了。這個是講話的一個方法、 方式。 還有一句孔子的教誨很好,叫「辭達而已矣」。講話能表達清楚,讓人聽明白就 好了。不要講著講著,在那裡文縐縐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人家又沒有 聽過那些句子,你還在那裡講得津津有味,人家就一頭霧水了,這就是不對了, 「辭達而已矣」。 再來,講話的時機。我覺得我現在再講,時機就不對了。因為可能已經有「咕嚕 、咕嚕、咕嚕」的聲音了,因為吃飯時間到了。這個學習還是要吃飽了,餓的時 候,有時候會有點發昏。所以假如我們之後沒有時間,你們也不要掛礙,要放下 。我保證一個月之內,將這次講課的材料寄給大家--剛剛才講完,講話不要講 太滿,寬鬆一點--假如一個禮拜你們就收到了,你們就會更高興,是吧?我講 一個月,絕對不可能這麼久,一定打出來再寄給大家。 所以大家要放下分別執著,哪有什麼離開,是吧?重實質,不重形式。心在一起 了,就沒有分開了。OK? OK,謝謝!所以我們以後就是在一個平臺上「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好,謝謝大家! 二一年六月八日 第二十二講 古聖先賢的領導風範 大家好! 剛剛在過來的路上看到一隻大蝴蝶,那只蝴蝶蓄勢待發,要展翅高飛。曾經聽過 一個故事,有一群鴨子去跟老鷹學飛,這群鴨子也非常努力,從早上五點多就去 學習了。你們笑什麼?我就說個故事嘛,而且有的學到晚上十點才回家。結果學 了四十五天,個個都會飛了,非常地高興啊,趕緊對老鷹說了:「感謝這段時間 您的付出,我們都學會了,感謝!感謝!」說完呢,大家就互相看一看,「我們 走回去吧。」 我們跟著的古聖先賢、經典就是老鷹啊,我們跟著學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 學一句要跟著做一句,隨順聖賢教誨,不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所以修身就是改 心,把這個錯誤的心改正,跟經典相應。比方我們現在要回去了,緊不緊張啊? 有沒有壓力呀?有這個念頭,這叫妄心,叫沒事亂煩惱。事都還沒來,緊張個什 麼?用心像鏡子,真誠去應對,這個就是改心了。改虛偽的心、改應付的心為真 誠的心;改貪著、染著的心為清淨的心;改緊張的心為積極的心;改傲慢的心為 平等的心;改自私的心為念念為人著想的心。掌握根本就綱舉目張了,不要緊張 。心有根本,行有根本。心的根本,包含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時時 這樣觀照,處處都是提升自己的機會,放下煩惱的機會。行有根本,儒、道、釋 ,行的根本都是相應的。儒家來講呢,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個就是中華 文化的特色,我們這樣去掌握、去力行,心裡就很有數了,很有準繩了,很有底 了。給別人講,自己也覺得講得清楚明白。所以五倫講關係,人與人的關係,如 何和睦相處,相親相愛。 中華文化、孔孟學說用一個字來概括,諸位學長,哪一個字?「孝」。「先王有 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講「仁」字也是對的,所有聖賢 的教誨,都是愛的教育。而我們文化當中又把這個愛的原點、源頭活水找到了, 就是孝道。 包括在我們的文字當中,都體現得非常深刻。「孝」字啊,上邊一個老,下面一 個子,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一體不可分,生命共同體。所以 「父子有親」是愛的原點,是整個人與人關係的源頭。我們的文化就是讓父母子 女這個親愛終身保持。我們感受一下,六七十歲的人一進門去,喊一聲「娘!」 你看他幸不幸福?一生保有這種赤子之心,對父母的孺慕之情。 再把這一個親愛推廣到對兄弟、對家族、對鄰里鄉黨、對社會大眾,再推演到對 國家民族。就像《弟子規》說的,「凡是人,皆須愛」,還有更高的,「凡是物 ,皆須愛」。中華文化強調「天人合一」,敬天、敬地、敬萬物。那一份感恩的 心延伸到對一切的萬物,這個不簡單啊,感謝山河大地對於我們的賜予!這個佛 門是教育啊,當時的皇帝很珍惜,東漢明帝把這個佛經從西域帶回來,是白馬馱 回來的。後來這個馬因為長途跋涉太辛苦了,就去世了,所以第一個佛寺叫白馬 寺。我們一聽到這個名字就很感佩我們的古人,連一匹馬的恩德都不敢忘記,更 何況是自己父母的恩德。所以「泛愛眾,而親仁」,這個「眾」就包含動物,包 含樹木花草、山河大地。在經典當中,春天的時候萬物生發,人應該要愛護萬物 。 所以這麼一延伸開來,就從父子有親延伸到五倫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了。而在人 與人的相處當中就強調道德、修養。道德、修養概括來講,就是五常。怎麼相處 呢?「仁、義、禮、智、信」五常。這個五常再延伸就是四維、八德,但不離開 這個五常關係。我們之前跟大家一起交流到了父子關係、夫婦關係、兄弟關係以 至於君臣、朋友關係,其實都是守著這個五常的關係。 「仁」。仁者愛人,五倫關係裡面都是去愛護對方。 「義」,就是我們說的合情、合理、合法,恩義、情義、道義。 「禮」,禮讓、忍讓、謙讓,而且這個禮範圍很廣。「禮者,天地之序也」,包 括生活有規律,這個都是守禮。一個人半夜不睡覺,大白天睡到中午十二點,這 個叫無禮了,不守整個天地的秩序,老天爺就要來打屁股了,是吧?可能身體就 要搞壞了。「禮者,敬而已矣」,一個人睡覺睡到中午十二點,敬不敬?他尊敬 他自己嗎?他尊敬父母給他的生命嗎?他尊敬時光嗎?敬都沒有了。「禮者,敬 而已矣。」 我們看「智」。「知所先後」、「物有本末」,這個都是「智」含攝的意義,包 括「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有智慧的人 考慮事情是非常深遠的,高瞻遠矚。而且是看得遠也觀察得細,防微杜漸。當然 了,這來自于清淨心啊,有定力就有智慧了。但定力要來自於守規矩,戒、定才 能生智慧。 在《中庸》裡面講到,「舜其大知也與」,舜很有智慧啊,「舜好問而好察邇言 ,隱惡而揚善」,其實懂得隱惡揚善就是考慮流弊的問題了,考慮人心的問題了 ,考慮到這件事到底給人心有沒有好的影響。而且這個有智慧的人能避免過與不 及,《中庸》裡面講,大舜是「擇其兩端,用其中于民」,中道,這些都是智慧 。 我們現在談的這些仁、義、禮、智、信裡面包含的心境、德行,用在五倫關係, 統統適用。我們待會兒來從每一個倫常去感受看看,是不是只要守住了這五常, 就沒有不能和睦相處的關係了。 「信」,是我們守的信用,守的信義,守信的人很實在。甚至這個信當中還包含 著我們值不值得人家信任。第一個,我們相不相信自己?第二個,我們值得人家 信任嗎?一個人都做出自甘墮落的行為了、愛慕虛榮的行為了,那人家怎麼信任 我們?贏得人家的信任不是愛慕虛榮,贏得了人家的信任我們才能夠去盡本分, 去利益他,沒有信任想幫也幫不上,人家還嫌我們囉唆,所以這個信很重要。 我們看看《弟子規》裡面的「信」,「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一 個人假如聽到人家談是非了,哎喲喲,興趣很濃,趕緊衝過去了,這樣的人你要 不要信任他?包括「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 改,無加警」,一個人真的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那這個人的德行值得信 任。假如一個人見人善即嫉妒,見人惡即批判,他就贏得不了人家的信任。 我們現在談的,跟一個領導者用人選人有沒有關係?有啊,你用這五常去觀察就 很明白了。包括《弟子規》後面又說的,「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其實人沒有這種態度啊,這個人就不實在 了,就愛慕虛榮了,他怎麼會值得信任呢?他的價值觀已經偏掉了。所以我們在 選棟樑之材,也要從這裡看,他是真正有使命感、實在的人,還是愛慕虛榮的人 ?愛慕虛榮就很容易貪婪了。包括《弟子規》又說道,「聞過怒,聞譽樂,損友 來,益友卻」,一個人聞過就怒了,誰敢相信他?事情交給他,都不知道會出什 麼狀況了。「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一個人聞過就喜了,大家才 會信任他。我們從這一些地方去體會「信」字,義理就更寬廣了。但更重要的, 每一個道理首先問問我們自己,我們做到多少?我們沒做到,就不要再談去幫人 或者是去勸人,因為人家也不服,「你五十步還笑我百步」,你就勸不了了。 仁、義、禮、智、信,這個「智」當中,剛剛還想到一點,就是人要「兼聽則明 」,方方面面了解狀況,不可以只聽片面之詞或者一個人的話而已。「兼聽則明 ,偏信則暗」,這個都是我們在面對事情當中應有的理智。 提到這個智,那智慧在哪裡看到?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我們看到他正確的心態 、正確的應對、正確的分寸,這個人就是有智慧了。比方我們剛剛跟大家講到的 ,「隨順聖賢教誨,不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這是有智慧的人。隨順煩惱習氣 ,那就變成習氣的奴隸了,怎麼會有智慧呢?包括我們說「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 來」,能掌握情緒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他知道,一發脾氣了,事情更糟糕。他能 時時看到真相,不看幻相,他自始至終相信,「人之初,性本善」,這是理智。 我們還沒學傳統文化,「哎呀,他那個人就是那樣了,他那個德行我太清楚啦」 ,講起來好像很厲害,事實上都沒看到人家真正的本性,看到的是他虛妄、剎那 變化的習氣,這個叫「認假為真、認真為假」。你說「他能好,太陽都打西邊出 來」,人家的真心都看不到了,認真為假了,就沒有智慧了。包括認清先後,都 是智慧。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首先我們自己要做對,這就是理智。「正己 而不求於人,則無怨」,我們所遇到的事情會讓人家怨我們,那還是我們沒智慧 ,沒有正己化人,沒有知所先後。所以這一些都是理智的態度,當我們有這些心 境,面對五倫關係都能處理得合情理、處理得有分寸,不會意氣用事。 好,那我們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特色就是五倫,人與人的關係。再談到道德,人 與人之間應有的修養德行,就是五常、四維、八德。這個四維、八德,這一次在 諸位學長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當中,我們相信大家對八德的體會應該是非 常地……你們怎麼一點表情都沒有?Hello?還是你們都已經融在心裡了?不在表 面,全入心了。 所以整個五常、四維、八德,都是用在人與人的關係上面。比方我們昨天講到的 君仁臣忠,這個領導者應該怎麼扮演好他的角色?你說,「啊?領導,皇帝,那 他是領導,他怎麼忠?」我們看以前的皇帝叫什麼?天子啊!他的領導人是誰? 老天爺呀,老天爺就是天理啊!他違背天理了,他就不忠了。而且真正好的國君 他忠於誰?他忠於人民啊,他要為人民負責任啊。他忠於祖先啊,祖先辛辛苦苦 留給他的基業,他假如把它給搞砸了,斷送了,他怎麼對得起他的祖先?忠於祖 先啊。更重要的,忠于自己的良心,「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我們想著要 對得起老天,對得起良心,對得起祖先,對得起父母,對得起信任、成就我們因 緣的人,那扮演哪一個角色都能盡忠了。 所以我們再去感受一下父子關係,要不要「仁」?時時設身處地啊。要不要「義 」?要有恩義、情義、道義的心境。要不要「禮」?侍奉父母要禮讓、要忍讓、 要謙讓啊。要不要「智」?比方對方有錯了,「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 悅複諫」,這個都是智慧,是怎麼善巧地去協助。要不要「信」?五倫關係當中 ,這個「信」就是說的話一定要做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沒有信了 ,連孩子都不相信父母,更何況其他的關係了。所以一定要「信」,而且這個「 信」才能成就彼此更好的關係、更深的信任。這個「信」當中還包含著本分,自 己心裡面的承諾。話沒有說出來,要不要守信?要啊。而且很有意思,不說出來 的人比較守信,說得很厲害的,反而不守信。是不是?這個叫「大信不約」,真 正發自內心的,他覺得講出來都沒味道了。「大恩不言謝」,表現在哪?行動上 。常常都要去承諾,都要去激動地講,都還是屬於情緒部分,不是真正深刻了解 到「我做人本來就應該這樣」。信義、信義啊,人體會到應盡的道義的時候,他 一定信守他內心曾經承諾過的事情。所以這個「信」是良知啊。 在漢朝有一個讀書人叫朱暉,他有一個同學叫張堪,兩個人一起在太學讀書。這 個張堪有一天就把著朱暉的手,他們兩個不是很熟,就對他講:「你這個人很值 得信任,我想把我的妻兒託付給你。」這個朱暉覺得還不是很熟,但是這個張同 學那個眼神非常地真誠,他有一點突如其來啊,也沒點頭,也沒說話,這個事就 過去了。後來張堪去世了,消息傳到朱暉這裡,他趕緊張羅了很多東西。以前的 人當親戚當朋友,去捐助的時候,都是多一點給人,自己留少一點。「與宜多, 取宜少」,古代人真正做到了。 我們看林則徐先生的回憶,他的大伯到他們家裡來,他們家已經揭不開鍋了,還 把剩餘的都給他大伯。他母親交代他,「絕對不能讓大伯知道啊。」這叫中國人 啊!這叫炎黃子孫啊!捨己為人,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親朋好友受苦,哪怕自 己苦,他都覺得踏實啊! 朱暉趕到了張堪的家裡,慰問他的妻兒,幫他安排很多事情。他的兒子跟著去, 就很納悶了,說:「父親啊,我從沒聽過你提起這一位長者,他跟你應該沒什麼 深交,為什麼你傾全力地來支持他,幫助他的遺孀呢?」結果朱暉就跟他兒子講 了:「確實啊,我跟他沒有太多的交往,但是當時在太學,當他跟我講到要把妻 兒託付給我,我的心裡面起了一個念頭:我要把他當朋友。既然我已經把他當朋 友了,我就應該盡這一份道義。」所以古代人守信用,不單是守在外在的關係上 ,他是對得起他的良心。 所以整個五倫關係都是用「仁、義、禮、智、信」去力行、去落實。我們在體會 如何經營好人與人的關係,如何經營好五倫關係,都可以從這五個做人的態度去 延伸,自己能掌握做人的綱領,跟別人交流分享也應該不會偏頗到哪裡去。 不然我們現在就來試驗看看。我們講如何當領導者,是不是要仁?是啊!尤其領 導者他是君,他要以身作則,這個就是找到根本了,「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我們用仁、義、禮、智、信來看一個君王。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凡為天下國家 有九經」,「九經」第一個就是修身,這個就是務本,「本立而道生」,「自天 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而講到修身,那下手處還是在格物了。孔 子在《論語》裡面講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實這個修身,也就是在以身作 則了。所有成功的領導者、君王,他一定是抓到這個根本。 唐太宗那是千古一帝啊,他的君臣關係被傳為美談。有一本書,大家在當領導的 時候一定要看,《貞觀政要》。那個就是記載唐太宗怎麼治理天下,以至於跟他 臣子種種的互動。在《資治通鑒》當中就記有唐太宗的話,「君,源也;臣,流 也。濁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唐太宗能講出這樣的話很不簡單,自律 也很深,「不可得矣」。 古代人很會用譬喻來形容處事待人的道理。一條河川,國君是一條河川的源頭, 臣子,應該就是支流了。源頭都染著了,要求支流是清澈的,有沒有可能?「不 可得矣」。在《論語》裡面曾子講了一句話,「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上樑 不正,下樑歪」,很多的俗話,也都把這個道理給開顯出來了。 有一次,有一個臣子就給唐太宗講:「陛下,您要把一些阿諛諂媚的臣子找出來 ,不能用。」唐太宗說了:「我的臣子都是好的,怎麼會有巴結諂媚的呢?」結 果這個臣子就建議了:「陛下,您就找一天大發雷霆,亂生氣,發完脾氣以後, 看看哪一個臣子敢指出您不對,來勸您。而那些您發了脾氣不對的,他還不規勸 ,甚至於還順著您的話講,那個就是佞臣,您就可以把他揪出來,不要用他。」 大家覺得方法好不好?(答:好。)唐太宗說:我自己都在用心機,都是用詐術 ,我怎麼叫我的臣子正直呢?唐太宗不簡單哦,他也沒罵這個人,他說:「你的 方法雖好,但我還是不能用。」他並沒有罵他一頓,先肯定你還是為我好,但是 君也有教導臣子的責任啊,所以他也借這個機會,說:「君自為詐,何以責臣下 之直乎?」自己都用詐術,用這些技巧的時候,又怎麼去要求臣子正直呢?所以 這個是以身作則的重要了。 包括重視自己的修身。之前跟大家講過一個故事,魏文侯有一天問他的一個大臣 孤卷子,「父賢足恃乎?」這個「恃」就是依靠,這個父親很賢德,可不可以依 靠啊?孤卷子說「不行。」接著他又問了,「那兒子很優秀,可不可以依靠?」 又說「不行。」「哥哥很優秀可不可以依靠?」「不行。」「弟弟很優秀?」「 不行。」「臣子很優秀?」「不行。」一連五個不行,這個魏文侯有點發火了, 「那什麼行啊?」 我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覺得這個孤卷子不只是聽到了魏文侯問的話,他應該是 感受到他心態不對。因為國君是一國之君,一國之君還要靠別人,那誰敢靠他? 而且他已經產生依賴了,產生依賴會有貪著。諸位學長,你覺得你進步最多的時 候是什麼狀況?逆境,沒人可以靠的時候,潛力就逼出來了。有人靠的時候,「 明天再說,明天再說。」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我生待別人, 萬事成蹉跎了。 而且我感覺這些臣子具備了一個條件:有學問。因為光是在這個事情上說「不行 ,不行」,那君王不高興啊。君王都是讀書人啊,舉歷史例子,他就不得不信了 。所以孤卷子馬上說了:「堯帝是最好的父親,丹朱不成器啊;大舜是最好的兒 子,瞽叟很頑固啊;大舜是最好的哥哥,但是他的弟弟象很傲慢啊;周公是最好 的弟弟,但是管叔、蔡叔造反啊。」我一讀到「蔡叔造反」,感覺就有點怪怪的 ,一個人要做好啊,不然整個姓氏都被我們給抹黑掉了。做得好都沾光了,祖宗 都很欣慰了。孤卷子接著又說了:「還有比周文王、還有比商湯更好的臣子嗎? 可是夏桀、商紂不都是扶不了嘛。」 歷史都舉完了,接著孤卷子給君王講了,「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只是在 希望別人的,很難達到目標啊,都是靠別人的不能長久。所以「君欲治」,國君 你希望國家能大治啊,得從你自己的修身開始,「君欲治,從身始」。從修身開 始,「人何可恃乎?」 很微妙啊,你不往外求,往內求,感應更好。為什麼?「天助自助者,天救自救 者,天棄自棄者。」所以這一個故事,這一個道理也讓我們莫向外求,回去從我 們自己的格物、修身做起。往後的因緣就會隨著這個根本,本立而道生。不要亂 煩惱一大堆了,依經典就不煩惱了。 孔子說,「道千乘之國」,這是治理一個國家了,「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 民以時」。我們看「敬事而信」,「敬事」不就是禮嗎?「節用而愛人」,有沒 有離開仁、義、禮、智、信?沒有啊。「使民以時」,是仁慈,設身處地為人民 著想;也是「信」,老百姓知道「我們的領導都會體恤我們」,所以他非常信任 他的領導,這也離不開這個五常的關係。 我們接著來看,領導者他要重視教化工作,所謂「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沒有 比這個重要的。不管是為君、為父母,還是為老師的,都是「教學為先」。這個 教化的前提在哪?自己要以身作則,要修身。《論語》「為政第二」裡面,提到 幾個重視教化的經句,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了。「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 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個就是教化了,「道之以德,齊之以 禮」。而且我們感覺到,假如不教化,你用政治、用法律的手段,老百姓只是希 望不要被處罰而已,他不一定有羞恥心。可是說實在的,只想著不被處罰而沒羞 恥心,那個人性是墮落的。只要沒人在的時候,那他的行為是很齷齪的,人家會 受不了。所以雖然政治、法律可以嚇阻人不要造惡,但更重要的是要啟發他的羞 恥心跟德行,才能「有恥且格」,這個「格」就包含改過自新,甚至於恥不如聖 賢,恥不如堯舜。 另外,這個季康子又問了幾個問題。我感覺這個季康子很有意思,他問了好幾個 問題,其實都是同樣的問題,但孔子給他回答了好幾次,他好像還不是很明白。 所以我們有幸看到經典的教誨,真正要把它拿來觀照自己,不然再多的教誨,可 能都很難受用。這個季康子就說了:「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這個「敬忠以 勸」,就是讓老百姓恭敬我,對我效忠,而且能互相規勸向善,社會風氣很好, 怎麼做到呢?其實我們一個領導者在問這樣的問題的時候,如果能夠往內心一看 ,可能答案自己就找到了。問題都在我們向外求、向外要求,才會不知道怎麼做 。 我們冷靜一下,要讓人民尊重我們是結果,首先我們要怎麼做?自重而後人重嘛 。要讓老百姓效忠我們是結果,我們應該先付出什麼?「君仁臣忠」啊。我們現 在假如不明道理了,是只想吃水果,都不種樹了。所以孔子的回答真的都是直指 人的心性跟根本。孔子講道:「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 則勸。」 「臨之以莊,則敬」。參加國家重大的典禮,或者是私訪老百姓,都是非常地有 禮、莊重。老百姓一看到這些領導,肅然起敬啊。甚至於很多國家領導人上臺, 非常莊嚴,還給底下的人鞠躬;甚至於國家領導人還給各行各業辛勤付出的人鞠 躬,這個都是「臨之以莊」啊。老百姓看了感動啊,佩服啊,這個恭敬心自然就 提起來了。你這個領導者出現的時候都是邋邋遢遢,慢半拍的,看起來隨便的, 他怎麼可能會尊重我們?要求都是在自己呀。 「孝慈,則忠」。要讓老百姓忠,你要教他孝道啊,「移孝」才能怎麼樣?「作 忠」啊。他連對父母都不孝了,他還對你忠?很多從事公益活動的人就很無奈地 說到了,「奇怪了,我們幫助最多的地方反而是要求更多。」那就很納悶了,然 後問師長。師長說:「他連父母都不愛了,他還愛你啊?他還感恩你?」就是沒 找到根本,孝才能忠。再來,作為領導者,你要仁慈,老百姓自然就忠誠嘛;你 都這麼苛刻了,都是搜刮民脂民膏了,還要老百姓忠誠,哪有可能的道理?好, 這個是「孝慈,則忠」。 「舉善而教不能,則勸」。把所有好的德行、風範宣揚出來,讓天下的人學習, 然後對於很困苦的人--這個「不能」包括生活很困難、能力比較差的,我們都 能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們。比方在一個公司裡面,對新進的人,對能力稍差的人, 領導包容教導,這個時候愛心就在單位傳開來了。比方一個學校的老師,對於那 些成績比較落後的學生都能盡力去教,那好成績的孩子學到的是仁慈心。一個國 家領導人都是照顧鰥寡孤獨,那老百姓能起而效法,一起支持,一起捐款。汶川 大地震就是很好的例子,國家領導人奔赴前線,全國人民回應啊。「舉善而教不 能,則勸」。 在大陸,連續很多年我們看到國家領導人的用心,推道德模範,各行各業的道德 模範。還有「感動中國」節目,我們每一次看,不哭是不可能的。真正都是至情 至愛,為國家、為人民、為太太、為五倫的關係,都做到淋漓盡致。還有一個節 目很受到政府的支持,《天下父母》欄目。《天下父母》欄目光是「演藝圈十大 孝子」好像就辦了四期了,「舉善」啊。而且這些歌星演員都是很受歡迎的,他 們是孝子,整個社會風氣影響面就很大。《天下父母》已經辦了差不多六年了, 其中採訪的真的都是做得非常好的實踐者,他們真的都把仁、義、禮、智、信, 五倫八德都做到了。我們常常看那些節目,都是很敬佩他們。 比如有一個被採訪的人叫劉蘇,該期節目叫「愛是紅色的」,她是捐血的女狀元 ,她捐血捐了十八年,捐的血太多太多了,樂於助人。然後她的兒子也是很小就 開始捐血了,那家道就傳下去了。 包括山西有一位女士,當時受採訪的時候,她已經收了一百六十幾個孩子了,她 的孩子統統都是從監獄出來的。她愛護他們,像母親一樣愛他們,收留他們。這 個是母愛讓浪子回頭啊,而且她那個母愛是沒有血緣的母愛啊!那時候她六十歲 ,有一個人跑來要認她當媽媽,拿著個東西,「請您收我當兒子。」結果這位女 士說:「好好好,你先坐下來吧。」結果他東西一放下來,一看,年齡比她還大 ,大她一歲啊。「不行啊,你還比我大,怎麼可以叫我媽?」他說:「不行,一 定要叫媽,叫媽才有感覺。」所以她的兒子還比她大。真的,看那個節目的時候 沒有不流淚的。當時還有兩個跟著她不知道多少年的人,都改過自新,都有很好 表現的,現身說法。這就是活生生的道德模範,就在我們身邊啊。 所以《天下父母》欄目,我們一定要全力支持。現在出了幾套精華版,每個故事 真的都值得我們去讚歎、去宣揚。大家比較熟悉的大連的孝子王希海先生,他已 經出席好幾次的論壇了。我們接觸他的同仁說:「不要說聽他講話,就光站在他 旁邊就快要流眼淚了。」就人家那種德行啊,感染了,所以這個難得啊!「舉善 而教不能」,現在是從政府到民間都在積極地這麼做,民心是可以勸化過來的。 這個是教化的重要。 剛剛跟大家講到季康子問的問題,他又問了另外一個問題。他對孔子講,「如殺 無道,以就有道,何如?」把那個犯錯的人殺了,讓老百姓都學著不能犯法,這 麼做好不好?孔子回答,「子為政」,你當領導的人,「焉用殺?」一當領導就 要殺人啊?「子欲善」,你一心向善,老百姓就跟著你善了。「子欲善,而民善 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只要領導者有德風了, 就上行下效了。這個都是提醒領導者要有教化的責任,不能動不動就要殺,就要 處罰了,這不妥當的。 孔子在《論語》裡面也提到,應該是在「堯曰二十」,孔子講,「不教而殺謂之 虐」,你不教育他就處罰他,這個是虐待人啊;「不戒視成謂之暴」,這個「不 戒視成」的意思是你沒有提醒他,反而在旁邊看著他犯法,這個就是落井下石了 ,這就是很不厚道的心啊,「謂之暴」,就殘暴了,暴政了,就是玩弄老百姓了 ;「慢令致期謂之賊」,這個法令很慢才公佈,要老百姓馬上去做,這是賊害人 啊。其實這幾句都是一個領導者要有責任帶好頭,然後要設身處地給人民寬鬆、 方便,不能急於求成,不能找老百姓的麻煩。這個都是屬於教化的態度。 好,我們剛剛也提到這個領導者要有仁愛的心。孟子的整個教誨當中就可以突顯 ,「愛人者,人恆愛之」。「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夏、商、周他們為什麼 能得天下?因為他們仁慈,得到人民擁護。三代之「失天下也,以不仁」,當他 不仁了,他的政權就保不住了。所以孟子又講:「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 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就是 他真正以人民之樂為樂,人民之憂為憂,然後不能夠把國家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相同的,用在企業裡面,時時為了我們的員工,為了我們服務的人的憂而憂,樂 而樂,哪有可能說他在這個行業做不好的道理?所以這個仁愛很重要。 宋朝開國有一個武將叫曹彬,雖是武將,但特別地仁慈。他有一次要攻陷一座城 的時候,他還沒進去,就召集這一些最重要的將軍,然後對他們說:「我病了, 很難受,只有諸位將軍能治好我的病。」當將軍的人都很勇猛,很講義氣啊,「 元帥你說,我們一定配合。」結果這個曹彬就說:「只要你們進城不妄殺任何一 個人,我的病就好了。」然後還歃血為盟,「來,幹了!不妄殺一人。」後來真 的不妄殺一人,不只沒有妄殺一人,發現女子單獨一個人的,找一個地方統統讓 她們先待在那裡,命令他最信任的人守護,兵荒馬亂最容易出事。等整個事情都 打理好了,這個女子有家的,親自送她到家裡;父母已經死了,無家可歸的,幫 她找個人家嫁了。我們看,這個曹彬仁慈到這麼細膩的地方! 還有一個故事,就是他有一個下屬犯錯,犯軍令了,判打幾十大板。結果判了以 後,來年才打。來年打的時候大家都很納悶,「這幾十大板又不是什麼大事啊, 怎麼來年才打?」曹彬說了:「去年判的時候,他的媳婦剛進門,假如那個時候 一打,他家裡的人說『就是這個掃把星過來了』,那這個女子可能一輩子都被家 裡的人怨。她已經嫁過來很久了,也付出很多了,大家不會這麼去推想了,才處 罰他。」情、理、法兼顧啊,細膩到對自己一個部下的處罰都是仁慈的。 好,再來,要納諫。我們舉了唐太宗「以人為鏡明得失」的例子,他的肚量就很 大。而且很重要的,能納諫的人是有肚量的,是不傲慢的才行。包括「舉賢」, 其實這個「舉賢」之前要「知賢」,然後還有「任賢」,這些過程。包括領導者 要有智慧,要能深謀遠慮,防微杜漸。我們剛剛講的這個「智」,領導者就要具 備。包括能分辨什麼是忠言,什麼是讒言,要有這個判斷力。 所以有一個說法,一個人如果不能看一百年的發展,那就不能做宰相。那一個父 母不能看多久,不能當父母?那也得看到三代哦,是吧?不能只顧眼前。范仲淹 先生在世的時候,在門口種了兩棵君子樹,松樹,他就講到「清蔭大庇,期與千 年」。范公有信心,「我這一生盡心盡力,依聖賢教誨的智慧去做,德風可以庇 蔭到千年以後的子孫。」現在證明了,這個有智慧,有德行。 再來,這個智慧當中還包括管理要有秩序。學傳統文化,也不能一下子從不及到 太過了。以前沒有學,不懂,現在一學了,不用制度了,就用傳統文化就好了, 其他那些都不要了。制度也是傳統文化,「無規矩不成方圓」,現在不是個人的 時代,都是團體的時代,團體這麼多的人,當然要分層負責,怎麼可以沒有整個 組織的規矩跟運作呢?一個大的家族也都有它的規矩啊,這才是傳統文化。學了 沒有了解,又偏到一邊去了,到時候社會的人看了,「哎呀,那個學傳統文化的 都像瘋子一樣。」不冷靜,不理智,那就麻煩了。 孔子在《論語》裡面也講「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分層負責,每一 個人是什麼職位,什麼權責,都要清清楚楚,它才不亂啊。當高層的人,底下的 人都來找你,連基層都來找你,這個公司能運作嗎?就亂了。基層應該找底下的 管理者,叫分層負責。基層都來找最高領導了,最高領導還在那裡「嗯,我真有 魅力」,那搞什麼?那搞名聞利養啊,最後他們眼裡只有最高領導,是吧?底下 的人他都看不上眼。那請問這一些基層的人學到什麼?學到傲慢啊,學到情執啊 ,他還學到什麼?是不是?大家知不知道我為什麼這麼清楚?因為我就是這麼幹 的。是啊,你要給他理智,要給他規矩呀,要給他倫常啊,而不是變成我們自己 在那裡被人家恭敬讚歎到有點喝醉了。修學的路上不起執著、貪著,是要很冷靜 的啊。所以大家注意哦,帶一個團隊,假如帶成只有老師,沒有主管,這個就已 經不符合傳統文化了。真有老師,應該是真有主管啊。真有祖先,那聖賢人的教 誨他聽了,聽了幹什麼?聽了是去做,當然要「君仁臣忠」啊,那才對啦。 所以管理要有序,要「正名」。組織要分層負責,要謹慎決策,這個都很重要。 我們講了「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這一篇文章大家回去好好咀嚼,講得太好了 。怎麼做到?《中庸》裡面都講清楚了。可以參考這個「九經」,最高級的管理 學。這是管理有序。 再談「去貪、去瞋、去癡、去慢」,因為剛剛我們已經說要有智慧了。好,我們 看「去貪」。商紂王有一天吃飯,箕子光是看到他拿著一雙象牙做的筷子,就知 道「哇,完蛋了,商紂王要滅亡了。」見微知著啊,請問大家,他的筷子用象牙 做的,請問他的碗用什麼做的?有沒有人拿象牙筷子配一個塑膠碗?怪怪的。都 是金子做的碗,請問裡面盛什麼東西?青菜豆腐?都是山珍海味啊。好,坐在那 裡吃山珍海味,會不會穿著T恤吃?不會啊,穿著綾羅綢緞啊!穿著綾羅綢緞, 會不會在小木屋吃?那建的都是高樓廣廈。錢從哪裡來?那他貪這些物欲啊,老 百姓怎麼活?所以要「去貪」。 而且不只是去這種物質的貪,還要去心性上的急功近利,要戒「貪功」。很多人 一上任或者改革的時候,都急於求成,最後適得其反,所以在很多朝代說要變法 都變不成功的,往往就是因為這個。他覺得他是做好事,可是他貪快了,他忘了 孔子那一句話,「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小利就是 馬上看到成績啊,「則大事不成」。 去瞋。領導者一發脾氣,整個氛圍就不好了;甚至於發脾氣做的決策,可能會斷 送整個團隊。有些君王一生氣,打仗啊,最後幾十萬軍隊弄得哀鴻遍野的例子太 多了。 去傲慢。「滿招損,謙受益。」所以我們從《論語》這些經典當中,能得到領導 者應該有的這一些態度。 再來,還要謹慎。謹慎的人他會節制他的欲望。之前跟大家講過,盧叔叔送我一 個杯子,意思就是面對這些貪瞋癡慢都得要謹慎,不能被它控制,變成奴隸了。 這是一個領導者應有的修養風範。而領導者不只做到君,還要做到親,還要做到 師。做到親,那就要信任下屬,要關懷下屬。而且這個關懷不只是我們關懷,還 要分層關懷,因為一個人的體力精力是有限的,分層負責了,每一個層級的主管 也從中得到成長,也建立了他的威信。 再來,做到親要設身處地,為底下的人著想,而且抱著一個不求回報的心,就像 父母對孩子一樣。領導者也要有這種心境,不然會患得患失,很難過,「誰又對 不起我了,他跟了我多久居然離開我了」,憤憤不平。真正當親人看了,哪有在 那裡計較得失的呢?你說「那我培養他這麼久,我損失了」,可你不也幫社會培 養了一個人才嗎?這麼計較幹什麼?看起來這裡失掉了,另外又會回來了。為什 麼?社會是一個循環,你給出愛,回來的一定是愛啦,不要只看眼前。所以這個 「出乎爾者」就會「反乎爾者」。 劉芳總裁有一些員工離開了,但是也有員工再進來,而且她覺得進來的都很優秀 。一些員工離開,她可能有家庭的情況,比如結婚了,方方面面的原因都有,哪 有可能說每一個人都能夠在一個公司待一輩子?在的時候我們盡心盡力愛護;離 開我們公司,我們深深祝福她,甚至於有節慶了還關心她,這個才厚道,才有後 福。 領導者也要做到師,師就要幫助底下的人「長善救失」,把這個五倫、五常、四 維、八德做給他們看,要借由很多機會引導他們。而且是因材施教,每一個員工 的狀況不同,要因他們的情況來教導、引導他們。 這個君臣關係,因為「臣忠」大家在《八德故事》比較深入了,君臣關係就跟大 家交流到這裡,明天我們再談朋友關係。 好,謝謝大家! 二一年六月九日 課程研討(十七) 蔡老師:我們來看幾篇文章,跟我們剛剛講到的《論語》裡面這一些很精闢的經 句做一個呼應。 大家看《諫太宗十思疏》(繁體字版本),這一篇一來彰顯唐太宗很能接受下屬 的勸諫;第二,魏征也是很有智慧的人,他也把整個為人君應有的德行,在這篇 文章當中都表露出來了。因為時間關係,不細講了,我們看一下,一開始就是求 君子務本。「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 ,必積其德義」,思國、思家之安,要積德義啊,才有厚福。「源不深而望流之 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他也很謙 虛,「我雖然很愚昧,我感覺不抓到這個根本還是不可能治理得好的。」 接著也是期許唐太宗,「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這個都是對一個皇帝 ,最高領導的一個恭維,希望他能夠好好做,「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 ,但是得要「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這個就是智慧了,得要防微杜漸,居 安思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一覺得自己不錯了,或者享受了,就開始 墮落了。自滿了,就不能居安思危了;享受了,就不能戒奢以儉了。「德不處其 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就是他假如不注重 德行,不謹慎,還想要把國家治理好,就好比是把這個根給伐掉,還想要樹木長 得茂盛;就好像把源頭的水塞住了,然後要讓它流得很長遠,那是背道而馳的。 所以「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殷憂」就是居安思危了,就 是生於憂患了,就是戒慎恐懼的心了,「功成而德衰」,就是守成不易呀。一有 點成就了,人就有點自滿了,所以「有善始者實繁」,一個企業、一個國家、一 個因緣,一開始都不錯,而「能克終者蓋寡」,能晚節保住的就不多了。 所以「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難嗎?「昔取之而有 餘,今守之而不足」,他沒法守了,「何也?」主要還是因為在心態上的改變, 因為「夫在殷憂」,剛剛創國,篳路藍縷,對待人都非常地真誠,「必竭誠以待 下」;「既得志」,自己有點成就了,目空一切了,「則縱情以傲物」。「竭誠 則胡、越為一體」,一個人真誠現前,不同的民族都能團結在一起;「傲物」, 一傲慢了,「則骨肉為行路」,就是連至親骨肉最後都像陌生人一樣不理睬了, 更嚴重的還有殺害的,很多皇帝殺功臣,那就是「傲物則骨肉為行路」了。「雖 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這樣嚴厲地去對待人民,人民還是不服,你沒有真 誠,你沒有德行,「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這叫「勢服人,心不然 」。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這個要謹慎。水可載舟,亦可 覆舟,假如不好好愛護人民,是很可能被推翻掉的。我們假如不盡心盡力愛護我 們的員工跟客戶了,那我們這個成就還是會敗下來的。所以「奔車朽索,其可忽 乎?」「奔車」,車跑得很快,結果是拉著一條快要斷掉的繩子,危不危險?其 實很有意思,人覺得危險,它就不危險了;人覺得它不危險,就危險了。人覺得 他很不錯,他就不怎麼樣;人覺得他很差,他就在進步了。這很有意思哦。 弘一大師的德行、學問、才藝,近代找不到幾個人跟他比,但是老人家晚年說自 己「一事無成人漸老,一錢不值何消說」,就是有這種時時謙退慚愧的心,才能 達到這麼高的學問、道德、才能的境界。 所以我們又想到哪一篇文章了?孔子帶著弟子去看欹器,大家記不記得?滿了就 倒了,我們回去可以再翻一翻,溫習溫習,我們複習一下怎麼樣才能保持,而不 敗喪下來呢?「高而能下,滿而能虛,富而能儉,貴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 怯,辯而能訥,博而能淺,明而能暗」,這一段是整一篇文章的重點。 好,告訴大家我是背很多次才背下來的,但是呢,我有一個態度,只要是今天學 的東西,我會盡力把它吸收進來。為什麼?我沒有明天了。好像很慘啊,沒有明 天,為什麼呢?這個態度,我是在補習班的時候形成的。 我到補習班的時候,離考試時間只剩四個半月,而那一次考試要考十三科,連什 麼音樂、體育、美術全部都要考。因為臺灣的小學老師是包班的,國語、數學、 社會、體育、電腦什麼,都是自己教,一個老師有時候當幾科老師,帶好幾科。 它全考,考十三科,所以我參加補習班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沒有時間。今天聽老 師講完,回去慢慢消化,我沒有這個時間,所以逼得自己當場聽要當場消化。假 如沒消化呢,那個老師一下課,我就衝過去了,趕緊問他,問明白,我沒時間了 。結果老師跑得比我還快,那補習班老師趕場啊,一下子又要坐飛機坐什麼了, 怎麼辦?「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重點要把這一個精神這一生都 保持,「寧為成功找方法」,絕對不退縮,絕對不找藉口。所以那個時候怎麼辦 ?觀察這一科目裡面哪一個同學的天分最高,去請教他,不就還是能學好嘛。所 以就這樣形成了一個態度,學習的東西,「今日事,今日畢」,把它消化掉。 我有一個動力:我教的小朋友不等我,如果我智慧晚一年開,可能他們一年就都 沒有辦法受益了。我智慧早一天開,我的這些學問、見識早一天能積累起來,他 們就早一天得利益了。所以我有這一份期許,在學習的時候,吸收力就會好,這 個叫「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 所以這裡提到了,就是要戒慎恐懼。《易經》裡面也有講到這一點,「其亡其亡 ,系于苞桑。」假如一個人常常想,「快完了,快完蛋了,快完蛋了,我的國快 亡了」,那他的國家就像那個繩子綁在桑樹上面一樣穩固,大家知道意思了吧? 一個人憂患意識這麼強,他一定是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假如你問一個人,怎麼 問他都「沒問題,沒問題,包在我身上」,保證他有問題,他太自信了。 所以這個「奔車朽索」,就是有那個「快亡了,快亡了」那種謹慎,甚至於是戰 戰兢兢,精益求精。我認識一位朋友,他有一次,在一次課程當中真的表現得非 常地殊勝,很多的讚歎聲音過來了。他對身邊最近的人講:「所有的讚歎你一句 都不要跟我講,所有的批評你不要給我少一句,全部來告訴我,看我下次怎麼改 進。」我聽到的時候,真是對這一位朋友肅然起敬,這個心態非常好。聽好的聽 多了會傲慢,常常聽到不好的能再精益求精,更察不足,才能真正做到「不求有 功,但求無過」。 「君人者」,接下來就是這一篇文章裡面給君王提醒的最重要的九個德行,修身 的問題了。「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這個就是戒貪,不要看 到財色名食睡就想要了,要「知足以自戒」。 「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這個「將有所作」,就是做一些要自己享受的 事,比方蓋大的房子、宮殿,都會讓老百姓非常地辛苦,但可能只是他一己的享 受而已,這是一個角度。另外一個,「將有所作」就是很有虛榮心,我一定要做 出成績來,新官上任三把火,急於求成,這個都是「將有所作」,可能整個國家 會被他攪得心神不寧,因為他沒有客觀了解狀況,循序漸進,就不能「知止以安 人」。他那個享受跟急於求成的心沒有止住,就安不了人。 「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位置很高了,反而要謙虛,自我要求。 「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自滿傲慢了,要修海納百川的胸襟。 「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古代都會去打獵,但是也不能玩物喪志,玩人喪 德。打獵這個有兩個說法,一個是一年打三次為度,不能超過;第二呢,這個「 三驅」就是打獵的時候只圍三面,不要把動物趕盡殺絕,留一個口讓它們出去, 只圍三面,這是第二個說法。 「憂懈怠」,怕懶惰了,不能精進了,「慎始而敬終」,已經有很好的開始了, 應該讓它能慎終,因為事情沒有慎終不如不要開始,因為沒有慎終以後,反而留 給大家的是負面的、是遺憾,甚至是怨恨,就不好。 說到這裡,男女交往也要慎於始,不能思想觀念相同,不要輕易去結這個緣。錢 債好還,情債你就難還了。剛剛有一位年輕的學長問,說這個自由戀愛流弊很大 ,怎麼辦?我跟他講,你以後相親就對了,然後你看這個女孩子挺好的,她的家 教一定不錯,你到時候找親戚朋友去提親就好了,不要自由戀愛了。他說,那自 由戀愛是不好的?我說,我現在假如說自由戀愛不好,我會被亂石打死。「識時 務者為俊傑」,你不要沒事找人給你……我講到這樣,都有很多年輕人在網上留 言說我迂腐,我假如再講不能戀愛,他們可能要上街道抗議,激起民怨就不行了 。所以,洪水已經沖出來了,你就要順勢而導了,你不要跟他硬幹,會內傷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慢慢順勢再把它導回正常的管道。 很多人又說了,「那我自由戀愛也挺好啊,你看,我跟我太太很好啊,教育孩子 也很好。」你很好不一定別人會很好,是不是?你很好了,可是現在離婚率很高 ,明明就擺在面前。所以只好順勢提升每個年輕人的理智,他用理智去選,還不 至於太遭殃。希望慢慢慢慢地,不要是情感之交,而是道義之交,價值觀的結合 、道義的結合才能長久。情感靠不住,今天愛你,明天就鬧離婚,這個情靠不住 。所以慎始慎終很重要啊。 下面,「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這個「壅蔽」就是聽不進勸告了,這個時 候最重要還是自己謙虛才能納諫。 「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今天一個領導者有正氣了,這些佞臣啊、阿諛諂 媚的人他也不敢接近。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無因喜以謬賞」就是一個皇帝要控制情緒, 不要一下子很高興了,「來,黃金千兩。」你得要論功行賞,不要太激動,因為 這個都是老百姓的民脂民膏,還是要懂得分寸,不要因為高興而亂獎賞,賞罰要 有度,要合理。 「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處罰的時候不要一下子很生氣,就判得很重, 整個法律可能就因為領導者亂掉了。有一個情況就是所有的規定都是被領導自己 破掉的,因為他不守啊,底下的人信心就沒有了。所以賞罰分明,也是在領導當 中非常重要的。 所以「總此十思,弘茲九德」。這個「九德」是《尚書‧皋陶謨》裡面的,大家 可以再去找找看。「簡能而任之」,挑每個人的才能去任用他;「擇善而從之」 ,他好的建議馬上聽從。鼓舞了整個人心,就能達到「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智者、勇者、仁者、信者都來到你的身邊了。「 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 」,因為他都理順了,各盡其職了,政策都正確了,不再要收拾殘局了。「何必 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所以用人用對了,決 策正確了,「治大國如烹小鮮」。其實問題都出在決策錯誤了,用人不當了,最 後還得要收拾殘局,就麻煩了。 好。我們接下來看,用人既然這麼重要,我們來看《才德論》。我們就順著剛剛 講的,領導要能知賢、舉賢、用賢。首先要從知賢開始,知道了才能舉、才能用 。這個是司馬光寫的一篇文章。 「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這個智伯,他是晉國的一個領袖,他有武功,能力 很強,但是太傲慢,所以「才勝德」。後來因為太傲慢了就死得很慘,還被三國 把他的晉國瓜分掉,這三國是韓、趙、魏,其實這三個國家本來都是晉國的,就 是智伯管的。智伯「才勝德」,最後他的國家分裂成三個國家。這篇文章就舉了 這一個歷史故事,來敘述這個才德的重要。 司馬光接著說了,「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就是把才德都 混在一起,都覺得是賢德,「此其所以失人也」,就看錯人了。這一篇文章中, 第一很重要的,我們先要看清自己,我們是才還是德?我們是德,才能感有德的 人;我們自己是才了,我們看別人也看不準。因為同類相吸啊,傲慢的人跟傲慢 的人聊起天來,挺有共鳴的,但是很有意思,雖然現在有共鳴,明天兩個人可能 就打架了。為什麼?他的利害變了,就可以變仇人了。在歷史當中,那個小人要 害忠臣的時候,全部合在一起;等把那個忠臣害完了,兩個人狗咬狗。這太多了 。所以有才無德最後一定作亂,因為誰都不服誰啊,就亂起來了。 「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下面一句對於教育工作者是非常重要 的。「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行是所有才能的主帥啊,你沒有 主帥怎麼打仗?才能是為德所用的。 所以「雲夢之竹,天下之勁也」,雲夢那裡的竹子是天下最好的竹子,但是它也 是需要去培養。「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縱使是本質不錯,還 得要鍛煉,還得要培養啊。「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棠溪那個地方的金是最 好的,「然而不鎔範,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大家注意去看,很多孩子小的 時候天分特別好,就是缺乏德行的教育,最後的結果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所謂天才,知識技能就一直灌輸、一直灌輸,最後這樣的孩子出去社會都很難 適應,忽略了所有的智慧是為德所用。 我自己曾經遇到一些同學,跳級,初中念兩年就跳了,成績非常好,但連跟人打 招呼都不懂。我有一天去這個同學家拜訪,拜訪完了,我自己走出來,他也不理 我,然後還是他爸說,「哎,人家走了,還不送客!」他才送我。所以大家就看 到,這裡提的還是很重要的,這些「鎔範」,這些「矯揉」、「羽括」,最重要 的就是紮他德行的基礎。 接著說到了,「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 才勝德謂之小人。」用人的時候,「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找不到聖人, 君子可以用。「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為什麼呢?「君子挾才以為善」, 君子有才能他會去造福於人;「小人挾才以為惡」,小人有才能他會傲慢,他會 嫉妒。「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所以「 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他「才德兼亡」,所以他也幹不了壞事,「力不 能勝」,就好像一隻小狗要跟人打架,那人就把它給壓下去了,所以是不可能的 。但是小人呢,他才勝德,他很聰明,他做事又很有魄力,「聰察強毅」,所以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因為 他很聰明,做事又很有魄力,當他把事做到一定程度,你發覺了,想阻止都不見 得阻止得了。 所以「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這一句話很有味道,有德的人,人 看了敬畏。可是有才華的人,人看了就很喜歡,「哇,你怎麼這麼厲害,教教我 。」反而看到有德的人說,「哎喲,很有壓力呢,算了,算了。」結果呢,「愛 者易親」,有才能的人反而人家喜歡親近,有德行的人,有威嚴,反而人容易疏 遠,「嚴者易疏」。 其實我們想一想,我們自己身邊一些很重要的幹部,那個常常批評我們的,你喜 不喜歡找他?有沒有每一次要去跟他討論一下事,首先要深呼吸一下,「今天不 知道要批評我什麼了」,「嚴者易疏」啊。有才的人,或者是會找你去吃喝玩樂 的,哎喲,趕緊去找他,很高興啊。因為人沒有辦法發自內心地尊敬,甚至於去 請教這些有智慧德行的人,所以「嚴者易疏」。 「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德」,大家都覺得要重才,德忽略掉了。尤其人在急 於求成的時候,「我趕快要有業績」,都要用那些很有才幹的,都沒考慮他的德 。可是問題是,第一個,他有才哦,等到他形成氣候了,要麼幹掉你,要麼威脅 你。大家看一看,所有的部門最容易囂張的是哪個部門?(答:財務部。)不是 ,財務部最老實的啦。是銷售部。就好像那個將軍打到最後,功高蓋主了,進去 見皇帝,軍服都不脫,啪啪啪,後面跟了一堆軍人,站在那裡。皇帝說,「卸甲 吧,卸甲吧。」不卸,「元帥還沒說要卸甲。」那個皇帝還得看看那個元帥,「 叫他們卸甲吧。」「卸!」他們才卸下來。你看,這個元帥眼睛裡面有沒有皇帝 呀?這個就是這樣了。 所以你看起來,「哇,成績很好,成績很好」,他假如才勝德,你後面就吃不完 兜著走了。你用老實的人,他穩紮穩打,你以後的事業越理越順;你用有才無德 的人,你後面就半夜都睡不好了,一個頭,兩個大,「請神容易,送神難」。 而我們會用到才勝德的人,根源在於我們還是有貪功、貪快的心,這是根本。再 來,我們的判斷力不足,才德這些判斷力不足,所以「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 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怎麼會只有智伯而已呢?這 些大的家族、國家會敗亂啊,跟這個很有關係。「故為國為家者,苟能審於才德 之分而知所先後,又何失人之足患哉!」已經知道德為重,就不會用錯人了。 所以有一句話叫「士先器識,而後文藝」,培養一個讀書人應該是先擴寬他的心 量,去掉傲慢,去掉嫉妒,心量大,才能真正服務更多的人。范仲淹先生就是最 好的榜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還有,見識要很深遠。周公 制禮作樂,這是很有智慧、見識的人,才能開他一個八百多年的王朝,而不是先 長他的藝能跟這些才華。大家注意去看,在很多演藝圈,是常青樹的人微乎其微 。那這個人為什麼出名以後最後會失敗?就是因為才勝德。他一有名了,就越來 越囂張了,身體亂搞,人與人的關係亂搞,最後身敗名裂就完了,最後福報都敗 光了,就完了。所以「才能,身之災也」,一個人有才能沒有德行啊,他的才能 可能變成他的災難。他因那個才華太傲慢了,被國君給殺了,或者是被同仁整了 ,都有可能。好,這個是我們講到的用人。 再來,我們剛剛講到,為人領導要謹慎啊。「君子安而不忘危」,要有居安思危 、防微杜漸的態度,這裡有個故事,讓我們體會到什麼叫「安而不忘危」。 孫叔敖當了楚國的宰相,叫令尹,整個國家的官員統統來祝賀,只有一個老先生 穿著粗衣,戴著白冠,就是來弔喪的。而且他還是後來的,這代表他來的時候還 有一堆人看到。孫叔敖看到一個老人穿著喪服來給他祝賀,諸位學長,假如是你 ,當下看到這一幕,會怎麼樣?可能「來人呀,趕快給我轟出去!」但你看,孫 叔敖「正衣冠」,長輩來了,趕緊整理衣服啊,出去見,說「使臣受吏民之垢, 人盡來賀」,意思就是說,我不是很有才能,但是君王還是讓我當了令尹,人都 來賀了,您來弔喪,一定是有什麼話要提醒我。 這個老人家說了,「有啊,我就是要跟你說些東西的。」「身已貴而驕人者,民 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講到這裡,「 孫叔敖再拜而曰」,講到這裡都是批評他,他趕緊鞠躬啊,「敬受命」,恭恭敬 敬領受教誨,能不能再把道理給我講下去,「願聞餘教」。「父曰:位已高而意 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這個就越加地謙退,越加地謹慎小心。「祿已厚而慎 不敢取」,雖然俸祿很高,地位很高,絕對不貪污,拿人民的血汗錢。「君謹守 此三者,足以治楚矣。」果不其然,孫叔敖接受了這個教誨,楚國很快就大治了 。 這個是我們當領導者要謹慎的一些習性,不能擅權,不能傲慢,不能貪婪,都是 在謹慎這個範疇裡面。 有幾個學長提出了問題,跟大家交流一下。 為人子女的心,要怎麼樣做才會細,才會柔軟,才會體恤到父母愛護關懷我們的 那一份心意,提起對父母的孝順恭敬心,而不是覺得父母親那份愛是嘮叨、煩, 變成沒耐心去聽? 這個首先要相信自己,孝是一個人本有的,假如我們遇到一些境界情緒起來了, 「我不行了,我不能了」,那個情緒就越來越翻滾。孝是天性,只是它現在有障 礙。什麼是障礙?瞋恨是障礙,貪心是障礙,傲慢是障礙,把這些烏雲給撥開了 ,本有的孝心就透出來了。所以要在一切時一切處,觀照自己這一顆心,去掉自 己的習氣。 大家有沒有感覺到,比方說聽了幾天的課,看每個人都挺可愛的,是吧?就是你 那個烏雲去掉了一大半了嘛。你要乘勝追擊,趕盡殺絕,把習氣全去掉,那每一 個人你都能真誠恭敬地對待。但是,假如我們一不精進了,煩惱一起來,接二連 三鋪天蓋地又來,又不行了。所以每一天好好讀「入則孝」,提醒自己。假如讀 一遍還是伏不住,讀兩遍,讀兩遍還伏不住呢?看著辦。方法不是死的嘛。而且 要真正在念的過程當中,提起父母的苦心、父母的不容易、父母的點滴付出,常 常感受,心就跟性德相應。 而且還要什麼?還要做!真的去「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從心上 去力行,也不能廢了事上的這些禮貌、規矩。這樣做的過程當中,慢慢地,孝敬 的心也會更好的提起來。一個人給父母洗過腳,給父母磕過頭,跟沒有做過一不 一樣?所以這些東西你得做。人為什麼會有很多體會?因為他做了。力行一定會 幫助我們心境提升,幫助我們更能理解這些經典。所以有時候問題太多,是因為 做的太少,然後每天在那裡想很多。我不是說這個問問題的人,我是跟大家交流 ,不然他今天睡不著覺,我又造孽了。是吧? 下一個問題。 《了凡四訓》裡面講「哀矜勿喜」,為什麼會「喜」呢? 這個問題要跟大家交流一個重點,很多的道理我們不一定要去問人才會懂,你進 入那個情境體會你就懂了。就是說,今天有人犯罪了,那個警察抓了一大堆犯人 ,抓來以後,這個警察局長說,「來,乾杯呀!痛快呀!宰了他們!」你抓了一 大堆人在那裡覺得很高興,這個就是「喜」,是吧?你假如去設想,這個「喜」 你就知道意思了。 所以有一個警察被中央表揚,傑出勞動模範。結果記者採訪他:「你得了這麼大 的殊榮,你現在最想做什麼?最希望的是什麼?」他說:「我希望警察失業!」 這個警察不簡單,仁慈啊。他抓了那麼多人,抓到的時候,那個都是一個家庭的 悲劇啊,甚至是好多人的悲劇啊。這個人犯法不知道傷了多少人,所以希望人民 都受教化,沒人犯罪啦,所有警察都失業,才高興啊!這個就是「哀矜勿喜」。 下一個問題。 請談談「自性」、「真性」、「本來面目」、「明明德」。 您出的這個問題太高了,這個我還是煩惱很多。叫我談「自性」,我只能用六祖 惠能大師的五句話一起共勉。「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 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好,講完了 。 這是六祖大師講的,我們雖然不能馬上契入,但可以不斷地往這個目標邁進。「 本自清淨」,不要再染了。「本不生滅」,不要怕死了,沒有生死了。「本自具 足」,不要沒自信了。「本無動搖」,不要被人家轉來轉去了,是吧?「能生萬 法」,你有萬德萬能啦,要相信自己可以的。往這個方向去激勵自己。 下一個問題。 自性裡的「正覺」是否可以解釋成無量智慧? 可以的,師父講了,佛陀光談一個「自性」啊,談了幾十個名詞啊,就是叫我們 別執著。但是「自性」是要放下習氣,放下分別執著,自然而然。因為他本來就 有,不是外求的,放下了,智慧就透出來了。 下一個問題。 回去後對於個人修學的內容方面請老師給些建議。 我們這一段時間最重要的是紮根。先把儒、道、釋三個根紮好,三個根紮好,少 說要一兩年,一兩年之後,你看儒、道、釋哪一部經你最喜歡,你就專攻那一部 就好。大家都在紮根,在儒、道、釋這個紮根的過程中,我們有哪一些感悟心得 ,會掛在網上,我們大家一起交流。你在紮三個根的過程有很好的體悟收穫,也 歡迎大家都能夠在這個平臺當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包括我們剛剛談的管 理,我們從《論語》,從「四書」裡面體會到的、整理的,我們都會掛到網上跟 大家一起共學,好不好?所以大家不要覺得是離開了,離開了叫著相,是吧?心 在一起才是實質。那大家有這一份心了,都能夠彼此在這個平臺當中充分交流。 下一個問題。 回去辦班的學習內容、安排方面,請老師給予建議。 這個辦班,有辦一天的,有辦四五天的,有辦一個月的,有辦每個禮拜的。每個 禮拜辦重要,大眾一起長期熏修。其他這些四天、五天、一個月,要長期保持熏 習,還得要每個禮拜的班來護念。 這個課程的安排我們談起來就長,我們會跟班主任,還有把各地這個推廣的一些 經驗彙集一下,到時候會有一些建議,但不是絕對的。為什麼?來聽課的因緣不 可能都一樣的。有一些時候是企業家比較多,有一些時候是教育界的比較多,有 一些時候是媽媽比較多,那當然各課程的安排就不一定一樣。這個我們之後會再 跟大家再談。 今天的課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好,謝謝大家。 二一年六月九日 第二十三講 朋友之道:感恩,愛惜,成就 大家早上好! 今天大家這麼熱情,是不是因為是最後一節課?我們給別人的熱情要自始至終, 不是最後才熱情,一開始就要熱情,大家也確實做到了,一開始就很熱情。自始 至終都要保持對生命的責任,不管是自己的生命,還是這一生遇到的所有有緣的 親朋好友的生命,我們都應該去感恩,去愛惜,去成就。 而且這一次我們共聚一堂,最難得的,是三代同堂:老者給我們最好的榜樣,真 是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年輕的學長謙恭、好學,也給我們很深的印象,也 鼓舞我們,年輕人是可以受教的,只要有因緣遇到正法、正知正見,他們那種對 生命,甚至對國家民族的熱忱,都能夠提得起來。 我有將近一年的時間,在北京各個大學跟同學們交流,他們那種目不轉睛的眼神 讓我非常感動,但是也很憂心,憂心他們的年輕歲月沒有祖宗智慧的滋潤。現在 社會大眾覺得成功的代表是企業家,所以企業家很有機會到各大專院校「遍灑甘 露」。有一位浙江的企業家,他很緊張地跑來跟我說:「好幾個地方要找我演講 ,都說我事業很成功。要趕緊給我們這些企業界的多開一點傳統文化的課。」他 們有了很好的根基了,真的有很多因緣可以讓他們去造福這些大學生。一切是因 緣,像大學四年是因緣,假如剛進學校就能聽到五倫十義,就能生起對家庭、民 族的使命,那這四年絕不空過。有沒有這樣的殊勝因緣,對一個大學生來講,對 他人生的影響可能是天壤之別。 而我們的長者,他們以身行道,這叫「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 已」。還有另一句話我們很熟悉的,「莫道桑榆晚」,這個「桑榆晚」就是太陽 快下山了,那個餘暉射過來,射在這些桑樹植物的上面,那是傍晚的景象,「莫 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我們文化的復興,多虧了有這些長者、老人,因為他 們在前面做出表率啊,我們這些晚輩生起慚愧心、效法的心,他們真的是「為霞 尚滿天」啊!各地都是這樣,我們最明顯的例子,我們新疆的王教授,帶領我們 新疆的學習團隊,在文化復興的路上,確確實實是眾志成城在做,每一次進修班 人員平均最多的就是新疆。 人心是能感,境界是所感,感得這麼多企業家發大心,而且還感得非常好的官員 到了新疆當父母官,這都不是偶然的。所以人生要有好的因緣得要從內心去求, 莫向外求。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是最後一個倫常,「朋友有信」。好的朋友也是自己召感來的 。這叫「方以類聚,物以群分」。這個朋友對人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句格 言講到,「生我者父母……」這一句話給我們的啟示,我們的基礎靠父母的教育 、家庭的教育,然後緊接著能夠有好的朋友的助緣,就能成就一生的道德學問跟 事業,所以「成我者朋友」。「親附善友,如霧露中行」,雖然感覺不是很強烈 地受朋友影響,但是潛移默化是「時時有潤」。另外一句話也講到,「入芝蘭之 室,久而不聞其香」,不知不覺就熏香了;「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所 以朋友對自己一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孔子給我們講「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就可以明顯感覺到好朋友對生命的益處 、不好的朋友對生命的害處。所以孔子也教導學生,「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這個「文」都是所謂的文以載道,文以貫道,談論的這些文章,談論的這些話題 ,都是成就自己的道德學問、一生的事業的。不講是非的話、閒話,無益的言語 不說,「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交朋友輔助自己的仁德,輔助自己的學問,這 個是朋友的重要性。 接著,我們要會擇友,判斷什麼是好的朋友。那當然,這個《弟子規》就是標準 ,真正有德,他的基礎是「首孝悌,次謹信」,謹慎、誠信,這個是好的人,假 如都不謹慎,做事非常地粗心,甚至於是狂妄,甚至於是為非,那跟這樣的朋友 相處就可能要遭殃了。所以《朱子治家格言》裡面講「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屈志老成」都屬於謹慎謙退的人、穩重沉著的人, 真的有事的時候他幫得上忙。 有一個員工他就是在我們推廣傳統文化的企業裡面工作,他學了一段時間之後, 跟他的老闆很感慨地講,他以前的朋友七八個人聚在一起,到目前為止,死了好 幾個,其他的在監獄裡面,現在還完好的就只剩他一個人了。那我們想一想,假 如他沒有到這個公司,他現在在哪裡?那就很難講了。從這裡我們看到朋友、環 境,太重要了。 所以這個擇友,《弟子規》是標準。孔子也提到了交友的標準:「友直」,正直 的朋友;「友諒」,懂得體諒別人,懂得寬恕別人,這個「諒」當中又很真誠, 正直真誠又寬恕體諒;「友多聞」,這個「多聞」就是很有學問、很有見識,這 個很重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要閱人無數。這個閱人的智慧,行萬里路的 見聞,都屬於「多聞」。從各種風土民情到很多的歷史人物,都能從中得到啟發 。這個是對朋友的判斷。 在《中庸》裡面還有一段話,這一段話對判斷人,不管是朋友,還是我們要用的 下屬,都是很好的一段啟發。「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 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 親有道……」「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 不誠乎身矣。」 這裡在觀人上看得很深入。在下位的人不能得到上位的認同,那他就沒法為團體 、為國家辦事,「民不可得而治矣」,他沒有一個位置可以去服務人民了。所以 在上下屬關係當中,服從是非常重要的。他不服從,領導的話他不能接受,這個 團體就不能運作了。所以一個人他要能屈能伸,在團體當中他覺得不妥的,他先 屈下來,能夠服從、能夠融入團體,贏得大家的認同跟信任,再來把他覺得團體 當中不足的,再循序漸進地來修正。假如一開始不服從又不融入了,就狠提意見 ,那一般的領導者,他很難接受人家這樣的態度。就好像一個兒子面對父親,兒 子指出父親的問題再怎麼對,父親這口氣咽不咽得下去?那態度不妥當了,這個 怎麼咽得下去呢?而當我們覺得我們很對,講給別人聽,人家不能接受,那是我 們感覺不到一個團體或者領導者的心理狀態,這個時候是我們理直氣壯,甚至於 是「好為人師」的狀況出現了。不能體恤對方的心情,不能體恤團體的心情,這 個柔軟不足啊!在五倫關係當中,只要能屈,總有能感動對方的機會。 那一天我們還探討夫妻關係,那個先生實在是脾氣很大,態度很不好,那怎麼辦 ?事實上只要這個太太真正有德行,那個先生也不會打她的。所以五倫關係會形 成衝突,絕對雙方都有問題。所以我們在言語當中曾經跟大家交流過,「絕交不 出惡語」,這個就很重要了。因為絕交出惡語,可能把以後的因緣都給斷送掉了 ,那我們還是伏不住自己的情緒、憤怒,這個在這些境緣當中都不能有絲毫的自 欺。 而且在反映團體的問題的時候,或者我們聽到團體哪裡有情況的時候,不要一聽 到一些情況了,就馬上被那些情況、情緒整個給拉過去。甚至於從中調解的時候 ,都要讓雙方的心平和下來,為大局著想。假如我們沒有這樣的心境,我們覺得 在幫人或者幫團體,可能會越幫越忙,所以這一些心境都得在境界當中歷練。 而且「事非經過不知難」,掌一個家、掌一個團體,事情是方方面面的,所以批 評很容易啊,真正去扛這個責任就不是那麼輕鬆了。我以前沒有扛過行政工作, 都覺得挺輕鬆的,自己真的扛了以後才知道,那工作不容易啊。尤其這個時代, 大家要非常非常地冷靜,為什麼?第一個,眾生的福分比較薄;第二個,每一個 人缺乏倫理道德的基礎。所以在這樣的因素、因緣之下,很多物質條件,以至於 很多人的素質條件,都不一定很具足。這個時候要批評啊,太容易了,可是要成 就一個緣,成就一件事,難度很高。這個時候大家要能共體時艱,能包容、能寬 恕、能互相提起正念,這個重要啦!為什麼?不互相提起正念,只要情緒起來, 只要懷疑起來,只要對立起來,要回到原來的人與人的關係,就不容易了。 所以剛剛我們提到,「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這些話我們要深刻去體會。包 括剛剛我們講到的,「絕交不出惡語」。我們假如不掌握這些處事的態度,我們 想不跟人結怨、不跟人對立,都不容易。 剛剛這一段《中庸》的話中,真正一個好的下屬,他要改善一個團體,他絕對不 會犯上,不然他就沒有辦法去服務大眾了。但是「獲乎上有道」,領導還蠻喜歡 他的,可是「不信乎朋友」,就是跟他的朋友、同事都處不來,那這個「獲乎上 」也是假的。為什麼?從他的心上看啊,跟領導處得好怎麼可能會跟同事處不好 ?同樣一顆真誠心、同樣一顆慈悲心,怎麼會處不好?變成對上諂媚、對同仁苛 刻,就「不信乎朋友」了,不信乎同仁了,所以這個「獲乎上」也是假的,這個 心不誠。 「信乎朋友有道」,跟朋友也處得不錯,「不順乎親」,結果不孝順父母,那這 個「信乎朋友」也是假的,「不信乎朋友」了。這個時代啊,這種現象非常多, 為什麼呢?根源還是兩個字,一個是義,一個是利。假如他這個自私自利不放下 ,他跟領導處得好,跟朋友、同仁處得好,還是為了自己的利。所以他會裝得很 好,但是回到家沒人看到了,對父母就傲慢了。所以這個時候觀察要起用的人, 觀察是不是好的朋友,從這一些方面更深入地去看,就很容易看清楚了。 我們看清楚人,不是要去指責人,也不是要去罵人,看清楚他的問題,我們才幫 得上忙。我們不是說懂了這些道理以後,都看人不順眼、都看人缺點,不是這個 概念。看清以後才能幫助朋友,點出他的問題所在,不然他怎麼去明白、怎麼去 改正呢? 「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看起來他很孝順父母,可是事實上他的內心還是 不耐煩,就像我們說的「腹誹」,這是「反諸身不誠」啊,還是「不順乎親矣」 。這一段話也提醒我們,我們在修學的過程中,有沒有都修到表相上去了?看起 來「獲乎上」,看起來「信乎朋友」,看起來「順乎親」,「信乎朋友」、「順 乎親」,但是有沒有反過頭來看自己的心誠不誠、恭不恭敬?假如心還是不誠, 還是不算孝順父母,「不順乎親矣」。 「誠身有道」,真的很真誠了,還要明白善惡;「不明乎善」,那這個孝順還是 會出狀況。臺灣就有一個例子,為了給母親治病,跑去搶銀行。這個「不明乎善 」啊!他對母親是很真誠,要去解決母親的問題,但是「不明乎善」,最後被抓 起來了,那他的媽媽高興嗎?那更痛苦了。 所以這整個次第,觀到心性、觀到明白是非善惡才行。你看很多的人朋友相交很 有道義啊,但是不明白是非善惡,然後越幫越忙。你說朋友有需要了就衝出來, 跟著朋友去幹壞事去了,結果連命都喪掉了,那是「不明乎善」啊。好,這個是 擇友。 我們在擇友當中並不是去排斥誰,你說「那他的德行不好,我們應該去感化他」 ,很有道理啊,問題是,我們還沒被他感化,假如變成我們受他影響,那就不行 了。我們得要有很高的定慧、能力才能夠去轉,不然大家發了仁慈心,「好,我 現在就到妓院去幫助人」,那我們自己到那個境界去,都有點眼花繚亂,那還幫 助誰?所以我們能轉得了境界才行,有功夫才行。還沒有功夫的時候,那還是要 「里仁為美」,善友為依,要依靠善友。 孔子晚年講過一句話,說他離開之後,「商也日益,賜也日損」。孔子還沒離開 ,他就斷言他兩個學生,一個會越來越進步,一個會越來越退步。這個「商」是 指子夏,「賜」是指子貢。為什麼呢?因為子夏喜歡跟比他有學問的人交往,去 請教他們。子貢喜歡跟比他差的人談話,給他們講很多。 這個我們要冷靜哦,我們都去找比我們差的,我們講得很痛快哦,講著講著傲慢 就上來了。然後那個可以指出我們問題的,我們不想跟他見面。人時時都會在境 界當中產生貪著而不自知,講著講著,「人家都很恭維我,多舒服啊,幹嗎去找 那個可以提我問題的?我心臟還有點難受呢。」 那孔子有沒有勸過子貢要多交比他好的朋友?有沒有?應該是有,不可能不勸哦 。但是勸了以後能不能接受,要看自己的造化了,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 人」。而且很關鍵的一點就是,人要對治自己的習氣,真的不容易。我們看,孔 子是聖人,子貢跟了孔子這麼久的時間,要改掉一個嚴重的習氣,都不是那麼容 易。 說到這裡,我就想到盧叔叔給我的一個教誨。他說,對自己的習氣要趕盡殺絕, 對別人要厚道三分。這個就很重要,也很對治我們當前人的狀況。我們可能懂了 一些道理,看別人就容易了,要對別人厚道三分就不容易了,甚至出言都是斷定 ,「這個人就是這樣,這個人就是那樣」。那我們在講這個話的時候就是刻薄了 ,人的福報往往都是在這些話當中流出去的。所以我現在想,我這個長不胖啊, 就是講了太多刻薄的話。總要把原因找出來,度量要大才行。「相由心生」,騙 不了人啊! 好,所以每一個孔子與弟子的故事,每一個歷史、《德育故事》當中的故事,都 能給我們人生很大的啟發。 我們看「朋友有信」這個「信」字,誠信。張劭、範式是把「朋友有信」演得淋 漓盡致了,誠信。這個不只是守信,它同時包含信義、本分在裡面。什麼樣才是 真正夠朋友?那就包含信義跟本分在其中了。所以這個范式為張劭送終完事以後 ,一定對他的妻兒都是自始至終的關心,這個就是朋友的道義了。 在朋友的本分當中,第一個要勸諫。這個勸諫的部分我們已經談得比較多了。 第二個要關懷,甚至於是愛屋及烏啊,也關懷他的親朋好友。而在關懷當中,「 與宜多,取宜少」,面對親戚朋友,他們沒東西吃,我們心裡不安;他們有得吃 ,我們少吃點,心裡比較安。以前有信義的人真是這樣啊!自己有得吃,親朋好 友沒得吃,他吃不下。 大家有沒想起來在《孔子傳》當中,弟子對夫子也是那種忠義啊,舍不得吃,給 孔子留著。孔子之後看到弟子們都吃那些野菜了,老人家端著那個飯,「這樣我 怎麼吃得下呢?」這就是信義,就是關懷了。 所以「難與能與」,在跟親朋好友相處,自己很困難的時候,還能施與困難的親 友。「難作能作」,跟朋友同仁之間,不要計較,我們能多扛的、我們能多做的 做一些,不計較。相處當中,每個人都是修學的過程,還是會有一些習氣,我們 要「難忍能忍」,能包容,不起衝突。起衝突了,家裡的長輩傷腦筋啊,團體的 領導傷腦筋啊。我們在團體當中總要提醒自己能付出些什麼、能貢獻出什麼,絕 對不添絲毫的麻煩,這是我們對自己的期許。 而且,我們說處世首先要學吃虧。都我做了,吃虧嗎?做了,福是我們的。所以 《了凡四訓》裡面說道,「試看忠孝之家,子孫未有不綿遠而昌盛者」,在團體 當中都是盡心盡力的人,一定有後福,「忠孝」二字是大福田啊!而且我們看, 不只福是自己的,多做了以後,經驗能力都在提升。所以不計較的人為什麼有福 啊?我們細細去思量,關鍵就在這裡了。所以老人家提醒我們:不要爭,要學吃 虧,好事與他人,責任與自己,扛起來。 再來,互相讚歎,互相肯定。肯定對方的優點,肯定對方的付出;不記對方的缺 點,不記對方對我們的不是,所謂「恩欲報,怨欲忘」,這個在處世當中非常重 要。所以孔子也讚歎一位賢者--晏子,「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一般 來講,在人情上久了之後比較容易隨便,覺得對方的付出是應該的,這個慢慢就 失恭敬,輕浮、計較、要求就比較容易產生。所以這個心地上保持,甚至提升那 一份對朋友的恭敬、對朋友的感恩、對朋友的欣賞、效法,這樣這個朋友關係就 能長久了。 第四個,不言家醜。有時候朋友相處會有起伏,在交情好的時候,可能他會把一 些隱秘的事情告訴我們,當有一些摩擦的時候,我們情緒一起來,他有什麼了不 起,以前還怎樣怎樣怎樣,哇,那這個就不得了,這個就失道義跟厚道了,這個 造孽就重了。 有一句話叫「凡一事而關人終身,縱確見實聞」,真的是你親眼看到、確定的事 情,「不可著口」,不要講,那關人家一生名節的不要去講,要留給人家改過的 機會;「凡一語而傷我長厚」,傷我的厚道了,「雖閒談戲謔」,在閒聊時開玩 笑,「慎勿形言」,都不可以溜出嘴。所以開玩笑的時候不能亂講,憤怒的時候 都不能講這些話,這叫「不言家醜」,不把朋友的這些醜事,或者他以前的這些 事情講出來。這個都是朋友應盡的本分、道義。 好朋友在情感上互相支持,他可能很難過的時候都會找我們談談話,所謂「密事 相語」,他密事跟你講了,他可能情緒舒緩多了,這還是很重要的。人還是有情 緒要調節,好朋友就有這個效果,他邊傾訴,情緒抒發了,我們邊給他一些肯定 跟鼓勵,不相發露。我們可不能加油添醋,把他跟別人的對立又加深就不妥了。 不相發露,不去講出來。 最後,「通財之義」,其實就是相助。這個「通財之義」當中,這個「財」,是 「救急不救貧」。他一下子孩子、父母、家庭出現了緊急狀況需要錢,但又沒有 錢,沒辦法處理,比方說父母突然住院了,有什麼變故了,急需要錢,這個是救 急了,一定要伸出援手,這個屬於「雪中送炭」。但是「不救貧」,因為「貧」 很可能是因為他自己放逸、懶惰,你又給他錢,他更去揮霍就不行了。所以這個 時候應該提升他的能力,提升他的使命感、責任心,再教給他能力、教給他經驗 ,這是真正用理智去幫助人。這個是「不救貧」,是很有道理的。 很多慈善團體都去幫助那些很窮的,後來他們就越來越依賴,甚至於覺得幫他們 都是理所當然,可能這些人用這樣的心境去對待別人的幫助,越來越折福啊,越 來越沒福了。 所以真正幫人,還是要回到教育,啟發他的善心為好。所謂「小富由勤」,一個 人只要勤勞,他不可能會貧窮的。你說「可是他現在欠人家很多錢啊」,欠人家 很多錢,很可能是因為他以前做生意的時候沒有量入為出、穩紮穩打,一下子貪 心太重,最後才會跌得那麼重啊,爬得越高才跌得重啊!或者他家裡真的孩子也 生病了,父母也生病了,那真跟他的福報有關,福田又是心耕,還是得回到教育 啊!看明白了,真的,盡力地介紹給朋友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才可以徹底解決 他的人生問題。 在這個「通財之義」當中,我們要時時想到「貧賤不輕」,我們的朋友雖然財富 不多、地位不高,我們還是一樣地恭敬他,還是一樣地感激他曾經給我們的付出 。哪怕你現在是國家領導人,現在是大老闆,以前的朋友,他現在哪怕只是一個 勞工,你對他的恭敬都沒有絲毫改變,這個才是修養啊。假如變了,那就是我們 的心在墮落了。 「遭苦不舍」,見義勇為,朋友很困難的時候,我們絕對不捨棄他。這個提到的 是朋友的本分。當然它不是只有五點,每個人的人生,包括在經典當中的感悟, 都可以再加上去。 朋友之間相處的心態,其實不離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我們看「禮」,禮讓、忍讓、謙讓。這個「讓」字是很有學問的,德行要提升, 一定是謙退、謙讓。所以這個「讓」字還有一句話跟大家交流一下:「讓名於上 ,讓功於眾,讓位於賢,讓食於幼。」 好名聲給領導,為什麼?不是諂媚哦,給領導之後,他的權威、信譽更好,他能 很好地去帶這個團隊。假如我們下屬要跟領導爭風光,那這個時候,第一個,在 人情上,領導會難受的,就好像哪有兒子要跟父親爭光的?所以這一點像清朝就 非常不簡單。乾隆當皇帝當了六十年,當太上皇當了四年,他後面為什麼不當了 ?因為他的爺爺康熙當了六十一年,他不敢超過他爺爺,所以他六十年。看到古 代,不簡單啊,顧及到不可以以功去壓自己的祖上。他們有今天,都是祖上給他 們的教育跟給他們的承傳啊。所以「讓名於上」。 「讓功於眾」。我們在團體當中在那裡搶功的時候一定會傷人和,所以要「讓功 於眾」。而且說實在的,我們用一份道義的心去做事,哪有想著我要什麼名、我 要什麼功呢?沒有掛礙的,能讓的讓給別人。 「讓位於賢」。有比我們好的,趕緊讓他來做,來帶動整個尊重賢德的風氣,而 不是嫉妒、排斥。這是「讓位於賢」。 「讓食於幼」。人在成長過程當中,都有發育期,假如孩子那一段時間沒有吃好 ,可能他一輩子的體質會受很大的影響,所以這個是長者對晚輩的一種仁慈的態 度。 好,所以朋友相處也都是守著這個五常、八德。「仁」,仁義禮智信這個「仁」 就是能設身處地,「將加人,先問己」。好,這個是跟大家談到的朋友關係。 中國遠祖(四千五百年前)如何教導後裔            父子有親         博學                        君臣有義         審問                             所以窮理也            夫婦有別  學之序有五  慎思            長幼有序         明辨   修身            朋友有信         篤行   處事                              接物         言忠信(誠實),行篤敬(禮敬),懲忿(不瞋),     修身         窒欲(不貪),遷善、改過(不癡)。         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篤行  處事  以道義為原則、為依據。不為私利,不圖己功。         只問是否合乎道義,不問是否利己,亦不求有功。     接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註:以上是中國人五千年來的傳統教育總綱 我們這個「五倫」之後,接著就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而其實 我們在這四十五天跟大家一起交流的很多的知見、觀念,都是在「慎思、明辨」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都屬於了解道理,緊接著更重要的是行,所以要 「篤行」。篤行又分為修身、處事、接物。所以,《延壽要言》這本書對於我們 再去體會修身、處事、接物,有很好的效果。 目錄當中第一個「立身」,就是我們總綱裡面講到的「言忠信,行篤敬,懲忿, 窒欲,遷善,改過」,而這裡講得更細,分成了十幾個細項。 大家看「言忠信,行篤敬」,這裡面就有「誠實」、「正直」、「忠厚」,都可 以延伸為「言忠信,行篤敬」的理解。「窒欲」呢,「安分」、「知足」就能窒 欲。至於「遷善」,「孝友」是遷善,「勤儉」是遷善,「立志」,這個都屬於 遷善。 接著我們看「處世」,「處世」其實就是「接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 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總綱就這兩句話。而這裡列出來的,那都是「己所不 欲,勿施於人」。我們看一下,「謙讓」,謙虛了,人家跟我們相處才沒有壓力 呀;「恕道,肚量,信用,公平,謹言,聽言」,這一些都屬於我們在跟人相處 當中很重要的修養。大家可以借由這一本書,對於這個「接物」,「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有更寬廣的體會。 最後,做事情。總綱只告訴我們「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那 《延壽要言》這一本就有一個好處:能夠讓我們知道做事的原理、原則。 目錄的第四編,「職業」這個部分。這裡就提醒我們,做任何事情,你要抉擇好 的事去做,「擇業」。而且你要常常溫習,「習業」。做事的時候還要「量力」 而為。要「預備」,「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不能沒有章法,亂成一團,要 準備,講話要準備,做事要準備。要「專一」、專注。要「循序」漸進。要有恆 心。而且要「耐煩」,不能急躁,不能起情緒。要能「精熟」,這個「精熟」就 是要不斷地深入,你不能今天做做這個,明天做做那個,就做不好事了,能力也 不能深入了。還有「學問」、「經驗」,這些都是做事當中很重要的基礎。「學 問為濟世之本」啊,經驗也很重要。我們有時候學了傳統文化,覺得自己什麼都 能做了,就麻煩了,就變狂妄了。人家還有很多組織運作的經驗,各行各業都有 寶貴的經驗,都應該多學習。「惜時」,這個也是做事當中很重要的,「刻勵」 ,「樂業」。 好,這個是跟大家交流的,可以通過一本書來輔助整個總綱後面的「修身、處事 、接物」的一個學習。 我們還發有一篇《孚佑帝君心經》。「孚佑帝君」是呂洞賓先生,呂祖。在《了 凡四訓》裡面有他一個故事,他很有仁慈,他能想到五百年後的人。他的師父要 教他點石成金,他說:「這個點完之後,以後會不會變回石頭?」他師父說:「 會,五百年之後就變了。」他說:「那不行,會害五百年之後的人。」非常仁慈 。而這一篇講得細,我們任何錯誤的心態,裡面都有對治的方法。好,這個就是 最好的格物、修身的一個提醒了,我們假如心情不好,趕緊把這一篇拿出來,對 一對是哪一句的心態沒調回來。 那最後,感謝大家在這四十五天中這麼樣信任、配合我們這個課程。在四十五天 當中,我有講得不妥當的地方,「友直、友諒、友多聞」,還請大家能夠直接回 饋給我,謝謝大家! 二一年六月十日 第二屆中華傳統文化進修班學員分享 李學長(中國):各位老師、長輩、同仁,大家下午好! 實際上在這裡,我是學得最不好、最不守規矩的,在座各位收穫都比我大,但是 我覺得分享就是付出的開始,因為你的感受會引起大家的共鳴。我就拋磚引玉帶 個頭,希望後面大家踴躍上來發言。 剛才講了,我來這兒可以說是最不守規矩的一個,先後出去過兩次,集體勞動參 加得也是不太主動,也不太多。而大家對我還是這麼關心和幫助,特別是梁老師 對我這麼包容。儘管我是這種來無影去無蹤,臨時有急事就得走的,但是每次走 了以後,都能收到梁老師的短信,問我什麼時候回來,他安排車來接我。如果我 是班主任的話,這樣的學生就乾脆別回來,免得影響大家。我覺得這個包容我要 特別感恩,這裡我要給梁老師鞠一躬。 這四十五天,我的感受真是衣食無憂。吃飯的時候能夠感覺到,可以說我們吃的 每一粒米,喝的每一碗湯,吃的每一塊水果,都凝聚著我們諸位職工特別是一些 可敬的義工的無私付出。我可能叫不出他們的名字,見面也認不出來,但是每時 每刻都能完全感受得到他們對我們學員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愛,使得老師能夠安心 講課,我們能夠安心學習。所以在這裡首先我想給諸位職工和義工,代表我們這 一期的學員深深地鞠一躬,表示謝意。 我也是幾年前就開始學習傳統文化,自己也有所改變。但是這一次,可以說學得 是最徹底、最究竟的。因為我知道回去真正應該幹什麼了,這種責任感跟使命感 ,確實使我這幾天吃飯睡覺都在想這個事。 昨天我們一個學長也分享得很好,現在的社會確實是一代不如一代,我們現在真 的是不如我們父輩那一代。然後眼睜睜地看著我們的孩子,跟我們又差很遠,社 會真的如果這樣下去的話,我們創造再多的物質財富又有什麼用?所以我覺得教 育孩子這件事情不能再等了。 這段時間以來,確實也是蔡老師感動了我。以前我沒有跟蔡老師近距離接觸,只 是在光碟上看過,以為蔡老師只知道之乎者也,出口成章。實際上老師在生活中 的點滴,每一個例子,都讓我反復琢磨。 我想簡單地介紹一下我個人。我從小生長在新疆,新疆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重要 通道。當前國家要讓新疆實現跨越式發展,特別提到了要恢復新疆絲綢之路曾經 發揮過的歷史作用。而且所有這些發展,其中都提到了一點,就要以文化為先。 我想這個文化是什麼,肯定主要是指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所以我 出生在這樣的一個地方--喀什,一個一千多年的歷史古城,我覺得這也是老天 爺給我的這個使命,所以今年要開始建立教育中心。 這一次四十五天,我覺得最難得的一點,就是讓自己從非常繁忙的工作狀態能夠 靜下來。這次學習儘管進進出出沒有大家那麼用心,但是對我來講收穫已經非常 大了。我又一次體驗了早上我們誦讀的《大學》裡面的話,「知止而後有定,定 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能靜下來四十多天,在我 人生當中,離開校門之後這是第三次。 但這一次跟前兩次有本質的區別,在這裡花點時間解釋一下。第一次是一九九四 年生意做得最紅火的時候,那時候我是賣手機的,手機很好賺錢,一台手機輕輕 鬆鬆賺一萬塊錢,一天幾十台都是先給錢,後給貨,天天如此。就在這麼個時候 ,突然我被迫靜下來一個多月,有人舉報我有什麼非法的東西,然後就被公安局 帶走收容審查。那一個多月可以說是我人生一次很大的打擊,當時是這麼看,但 現在覺得受益很大。因為剛下海的時候就一個目的--賺錢,可是在裡面這一個 多月讓我悟到一些東西,因為在裡面你只能去想,什麼都不能做。我悟到了不能 光賺錢,光賺錢你連人生自由都保證不了。那還需要什麼?我那時候悟到了光賺 錢不行,我覺得人還應該有社會地位,應該有名。所以出來之後就開始名利兼顧 ,確實後來也獲得了社會上的很多頭銜。 在這個過程中,卻又跳入了名利當中不能自拔,忙著忙著又掉進了一個很深的深 淵。七年前,突然一下身體支持不住了,做了一個手術,在醫院躺了一個月,這 是我第一次住院。那麼這一次又讓我悟到了一些東西,我覺得名利都是身外之物 ,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身體的話,這個名利你也享受不到。 從那之後,我就非常注重身體健康,當時我是一百零五公斤,現在八十公斤,等 於減了二十五公斤,五十斤啊。當時很多指標不正常,基本上有一半指標不正常 ,現在所有的指標都正常。 人啊,名利有了,身體又健康了,就又不知道幹什麼了,又進入了一個新的迷失 ,陷入了個人享受、驕奢淫逸當中。開始就覺得,人掙錢了就應該花錢。所以當 地人都說,「這是最瀟灑的老闆」。你看,我去過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旅遊;高 爾夫能達到「單差點」;滑雪也是經常拿冠軍;徒步登山能夠在海拔五千多米的 山上紮帳篷露營;潛水,也是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潛過;攝影也跑了很多地方。反 正就是這樣,每年換一個愛好,這個愛好搞幾年覺得沒意思了,就換一個。 別人都很羡慕,哎呀,這個老闆好像怎麼怎麼樣,實際上我內心就是在尋找,到 底哪一個是自己人生當中真正想要的?要的實現了,實現了又覺得,這個好像不 是我真正想要的。當時玩得是很高興,但是往往最後玩到高興至極,就是樂極生 悲,最後就覺得也很無聊。尋尋覓覓,一路走來,就是這樣。 在這個過程當中,名利有了,身體也健康了,也享受了。但是再回過頭來想,自 己失去了很多不該失去的東西,而且那個東西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比如說孝 敬父母,我以前很少跟父母待在一起,因為一待在一起,父母就是嘮嘮叨叨,嘮 嘮叨叨我就不想聽,很少在家裡,都是在外面應酬,或者是去玩了。打一場球四 五個小時覺得很自然,在家裡待一兩個小時就覺得好像不自在。孩子更是沒時間 去教育,所以最後自己家庭的這些感情、親情慢慢地就淡化了。 我也很好學,學了很多東西,那時候就是學企業管理,學西方的EMBA。我在國內 上了兩個非常著名的中歐商學院和長江商學院,長江商學院李嘉誠創辦的。學完 了以後也很有用,企業的發展、績效目標等等一些問題得到了解決,但是解決不 了我自己的問題。 在這個時候,剛好在國內,二四年也開始興起了傳統文化的學習,我就到北 京大學上國學班,那時候叫「國學」,它不叫傳統文化。入了這個門以後,覺得 確實在這裡找到了一些答案,然後就一門心思地紮在這個裡面,當時就是有了一 個新的執著。那時候覺得,哎呀,這麼好的東西怎麼現在才知道。所以當時我是 非唐裝不穿,然後學了很多東西,腦子也算好使,也算用心,反正把玩的那個心 思都用在這個上面了,不懂就問,然後就背,出口也能成章。 但是最後就發現,自己覺得這輩子已經可以無掛礙了,但是這是自己的認為啊。 好像跟人在一起不太自在了,特別是跟過去的朋友,講話呀,吃飯呀,總是好像 有點格格不入。現在明白了,當時還是不會權變,沒有考慮別人的感受,還是執 著,有個我執在裡面。 後來聽了很多課,最後就發現自己學的本來是歡喜心,最後怎麼好像新的煩惱又 出現了,反而有些東西不能圓融了。一直也找不到原因,找不到答案,那麼這次 來,找到了。 我過去興致高漲的時候,也是領著全公司的人來學,學著學著效果就沒了,效果 一沒有我自己的信心也沒了。實際上回想起來,當時我學那些東西,自己並沒有 做好,而是過分地要求下面要儘快地少走彎路,那怎麼可能呢?自己都沒有正, 談何化人啊!所以這次非常感謝,回去知道該怎麼做了,先不要要求別人,自己 做到啊,那個不用要求,自然地人家會跟著你去做,跟著你去學。 我剛才講了我這些經歷,並不是炫耀我的經歷好像多麼多麼豐富。我就在想,人 到底應該怎麼樣一個活法,繞這麼大的一個圈子才能走到這個正道上來,這個世 界上可能沒有多少像我這樣的人。所以我覺得跟在座的各位比,我的悟性是最差 的,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這麼多的學費,才悟出人生最後應該走到這條道上來 。你們現在已經在這條道上走得很遠了,你們的人生效率實際上比我高。 真的,剛才講一個忙,一個快樂。實際上人活著這輩子到底為什麼?我想目標都 一樣,肯定是為了幸福快樂嘛,這個毫無疑問。你要想幸福快樂,你必須得忙, 閑在那裡不可能幸福快樂。但是前面我都是在為自己忙,忙著賺錢,忙著求名, 忙著個人享受,然後就發現這個樂不能持久。 那麼這次回去,我想我會更忙,但是這個忙更重要的不是為自己,當然也是為自 己,更重要的是為其他人。真的,現在才真正理解小學的時候我們背的,為什麼 毛主席號召我們要為人民服務,為什麼告訴我們助人為樂。只有助人的這個樂, 才是長久的、永恆的。我的人生繞了這麼大一圈兒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回去沒 有別的,只有身體力行。所以非常羡慕大家,天天能在老師的身邊,天天能夠有 所感受。 這次來我有很多的感悟。我覺得我是個小人。我們看《大學》裡面講「小人樂其 樂而利其利」「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實際上我就是這種人, 表面上是個君子。所以我這次就發了個短信,給我全公司的人和家裡人都發了, 內容是這樣的,「某某:(我是單個發的,不是群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我現在決定開始重新做人,不求名利,徹底戒除財、色、名、食、睡,吃素、 少睡、戒色,請你監督。於馬來西亞。」真的,我現在才真的明白!發不發這個 短信,我鬥爭了一個星期。我能不能做到?反正這七天把這些東西想清楚了,而 且敢於發願,讓全社會的人監督我,包括也讓我女兒監督我。這是第二點,從今 年開始做一個君子,不能再做一個小人。 我感到很慚愧,就是對不起老祖宗,對不起古聖先賢。實際上我學習推廣傳統文 化也有幾年了,社會也都這麼認為,包括王教授。但是我自己在做小人,名義上 在推廣古聖先賢的教誨、傳統文化,自己背地裡又不能慎獨,這就是對老祖宗的 大不敬、大不孝。所以我在這裡特別地懺悔,這也是感悟之處。 我們有了感謝、感動之後,到底會有一些什麼行動?在這裡有幾點向大家彙報。 第一,我覺得這個傳統文化長時進修班一定要堅持辦下去。進修班這麼快就結束 了,我還想待下去。真的有這種感覺!所以我覺得這個班一定要堅持辦下去,為 此也有了一點行動,以前我出國都是坐頭等艙,這三次來回都是經濟艙。我願意 把省下來的錢捐獻給咱們文化中心,作為下一期辦班的一些經費。希望中心接受 ,謝謝! 再一個行動,也是向大家的請求,要保持正念。回到現實當中,能不能護持這個 念?說實在的,很難。比如吃素這件事情,我已經反復好幾回了,最長堅持過半 年,有時候三個月,沒有這個磁場。為什麼在這兒待著,就會覺得有其樂融融的 感受並欣然接受,但回去卻不行呢?沒這個氛圍。那麼新疆在王教授的帶領下, 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氛圍,但是還不夠。希望在座的各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長 們,有機會一定到新疆來支援我們,我們隨時歡迎。也希望大家來不光是來看看 ,也能給我們大家講講課,在這裡鞠躬致意。如果大家願意來的話,鼓鼓掌。 第三個行動就是,我們在新疆開發了一個大的景區,我跟王教授講,我們要在這 裡建我們自己的教育中心。現在是在酒店裡開辦「幸福人生講座」,經常跟一些 接待會議有時間上的衝突。這兩天跟王教授商量,確定我們這個教育中心今年正 式動工。將來建成什麼樣子?肯定至少要好幾千平米,條件應該比這個要好。現 在我們請王教授做總指揮,教育中心建設的總指揮。在這個規劃當中,我們除了 正常的上課的教室、吃飯的食堂等等這些地方以外,我們第一個必須修建的是中 華萬姓宗祠,我們有工廠專門雕刻牌位。第二個就是,我十一號要到新加坡去, 看胡小林老師在青島論壇報告裡提到的「老年博物館」,到現在我還沒找到數據 ,哪位知道的話,儘快提供一下地址,我要去看一下。把這兩個館作為教育中心 的一部分,既可以給學員參觀,對社會免費開放也很有教育意義。事情很多,而 我們確實現在人手不夠,資金都沒問題,都落實了。所以希望大家有什麼更好的 理念,或者修建上述的這兩個館有什麼經驗的,能夠站出來支持一下,將來真正 能讓中華傳統文化在新疆生根、開花、結果,真正實現中央給我們新疆的規劃, 就是實現未來十年新疆跨越式發展,另外就是實現當地的長治久安、民族團結。 謝謝大家,新疆歡迎你們! 王學長(中國):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學長,大家下午好! 面子是什麼?丟不掉面子,修學是假的。男人好色,女人也好色,我是那個好色 的。可能大家覺得挺可笑的。雖然我改了,但是時時會有那個念。我如果不說出 來,我這個面子放不下,在其他方面的修學不是真的。一真,一切真。 我想重新做人。我欠我的家人、欠我的祖輩太多了。我沒想到我敢站上來說這句 話,我想我有這個念,我就得上來,不能放棄。 我來馬來西亞,我現在腦子裡印得最深的兩個字,就是「知命」。我真知我的命 了,就是走傳統文化這條路啊,沒有一丁點後路可以退了。放下面子!我特別喜 歡聽《最美的笑容》那首歌,那天老師教我們唱的時候,我哭了,我從頭哭到尾 。因為一唱那首歌,我腦子裡全都是……那天老教授那麼慈祥,從他進來到他離 開,他的眼睛是那樣深邃,在我看來放著光,看到我的心裡去了。接著,那個笑 容是蔡老師的,是李越老師的,是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我記得太深, 太深了。所以,我想當我要做一件事的時候,當我覺得難的時候,我就唱唱這首 歌,看到老師那種笑容,還有什麼難的,難都是假的。 我有幾個將要力行的方向。第一個是做好女兒。我不是老愛忘打電話嗎,我每個 星期六早晨給爸爸、媽媽、公公、婆婆、奶奶打個電話。不是怕忘嗎,用鬧鐘定 時,定在手機裡,就不會忘了吧。鈴聲一響,第一念想到他們,給他們打個電話 ,向他們問好。 再來做回好太太。回去就計畫著把家裡收拾得乾淨利索,別再讓我們家老公做飯 、洗衣服了,把家裡面收拾好。每天必須陪女兒讀經典,睡覺前給她講她喜歡聽 的《德育故事》。不再用情緒去訓斥她,甚至打她,現在我要真正地去愛她、呵 護她,這樣才能讓老師看到什麼是愛孩子。我連自己的孩子都不能真正地去愛, 怎麼樣去愛別人的孩子? 接下來,做一個好員工,好好地聽領導的話。我的領導特別棒,他的理念正如老 師講課裡面所說的,是沒有錯的。我真是命太好了,他念念為我們員工以及背後 的家庭著想,為他身後四百多個孩子以及他們的家庭著想,完全無私無我。 最後就是我自己的修學。我要每天早晨讀經典,紮好三個根。每天晚上反省,想 想白天裡念頭上放下了多少貪、嗔、癡、慢、疑,有多少念頭是真實的在為別人 想,然後把它記下來。我學師長講解的《了凡四訓》,這一段時間將一門深入、 長時熏修,每天要擠出一到兩個小時來學,必須保證。 最後,感謝大家,感謝天地萬物的無私賜予,感謝大眾的信任和支持,謝謝。 孫學長(中國):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學長,大家下午好!Selamat Petang! 此次來馬來西亞學習,真的是意義深遠,責任重大,收穫遠遠超出我的想像。 我記得孟子曾經說過,「人人皆可為堯舜」,當時我覺得這個話在那個時代是現 實的,在現在這個時代根本就不可能,至少我覺得在我這一輩子肯定是見不著, 也不大可能。來這裡我就相信了,這個是可以實現的,人人可以成為堯舜,關鍵 就是我們那顆心。我們這裡有很好的榜樣,我們這麼多老師都在給我們做出很好 的榜樣。那我就看著我們的老師是怎樣做的,然後就靜下心來在這裡認認真真地 學習。 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念念為他人著想」這句話,慢慢內化在我的心裡。以前我 們為什麼會隨著世俗往前走,被別人牽著走、拖著走,是因為我們人生的方向不 清楚,不清晰。好像也明白,好像覺得這個事情也是好事情,可是看看周圍又是 這樣的,就又退回去了。通過四十五天的學習,我覺得這件事情我已經非常清楚 了。老師榜樣的力量,老師所做的一切,點點滴滴,老師對我們的這份無私的愛 ,真的是讓我感受到這就是我們人生的目標,就是我們的方向。 我想起那天看《特麗莎修女》這個電影,最後片尾那個神父說的那句話,大家可 能都有印象,「我通過三十年,三十年,最後,教會的制度,最後還不得不用『 愛』字來代替」,就把制度全部打破。就是說我們前面做的很多,包括我們企業 ,我們一直都是比較盲目的,我們定這樣的制度,定那樣的制度,定了很多制度 還是留不住人。我們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可是人員還是不斷在流動,我們一直在 向外求,我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我們覺得自己也挺好的,也挺善良的,也挺 厚道的,可是為什麼就留不住人?真的是不清楚。 通過這次學習,我才知道什麼叫真正有修養的人,什麼叫真正的君子。我們的老 師就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比較一下才知道差距在哪裡,我們真的是差得太遠了。 我就突然想起發生在我餐廳的一件事情。當時有一個員工不小心把一個花瓶打爛 了,那個花瓶挺昂貴的,是我們在開業的時候一個領導送的,可能有幾千塊錢。 打爛之後,我還是比較大度,「算了,打爛就打爛吧。」那個員工就很感謝,覺 得這個老闆還挺大度的,要放到別的酒店,肯定要罰款了,要扣他工資了。我沒 罰款,員工就已經很感謝了。那我來這裡學習之後我就在想,如果一個老闆馬上 把那個員工扶住,「你有沒有摔傷呀,有沒有怎麼樣」,如果我是那個員工,有 一個老闆這樣對待我,我覺得我就是要飯,我也願意跟著他,真的,真的是這樣 。 而我們以前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呢?因為我也是做企業的,人生目標就是那些做大 的企業,他們就是我們的目標。比如說前一段時間,我有一個朋友,給某些老闆 做過一些策劃,關係還不錯,經常拿著它在朋友圈子裡面炫耀,「你看我跟他以 前是幹什麼幹什麼的,很多他的方案都是我幫他的。」結果那位老闆一下鋃鐺入 獄了,我的朋友也不提他了。你看我們的人生目標全部定位在這些有權力、有地 位,或者說很有財富的人身上,把他們視為我們的人生目標。那如果哪一天他倒 了,我們自己就很盲目了,哎喲,我們到底跟誰學?不知道了。 那天蔡老師那句話就點醒了我,我們的心地才是我們人生最大的道場,我們就修 這顆心,我們不用去向外求。我們如果把這顆心修好了,我們所有的人生問題都 可以得到解決。 在學習的時候我就在想,我們懂了那麼多,我們腦袋裝得滿滿的就準備回去了, 準備就要大幹一場了,那我就在想,我從哪裡下手?哪裡是我的下手處?就是我 的那顆心嘛,對吧?就是老師講的,你必須要打破自欺你才能下手,那麼怎麼樣 才能打破自欺呢?就是念念為他人著想,這就叫不自欺,這是我的理解。老師那 天講那句話,「一切法由心想生」,這個話好像我也聽了無數遍了,當時真的不 明白,「一切法由心想生」,所有的法都是你這個心嘛。那我這個心,我是為公 還是為私,我就能感召來什麼樣的人,這就很明確了,這個就非常清楚。 我到這來之前我還在想著我的這些經理,回去我準備怎樣培訓他們,準備怎樣教 導他們,我還是帶著這個問題來的。我學到最後我才發現,最需要教導的人就是 我自己,對吧?就還是要回到我們這個根本,回到我們這顆心上來。 我舉一個生活當中很簡單的例子,前年年底去年年初,我母親生重病,當時在醫 院裡面非常地危險,在重症病房裡,當時她在昏迷狀態。我非常地焦慮,當天晚 上我都沒有回家,一晚上我就守在病房門口。給我們病人的探視時間只有十分鐘 ,當時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我那種需要,她非常地需要我。可是醫院有規定就不 讓你進去,所以我就很難受,在門口我就哭了。然後那個醫生說,你不要在這裡 影響我們,怎麼怎麼的,當時我就跟他爭了幾句。這個話又不知道怎麼傳到一個 朋友耳裡了,可能當時我也打了些電話,找朋友說能不能找他們院長給通融一下 ,我就想多陪母親。因為不知道母親的情況,萬一她出現什麼事情,我們不在身 邊,這個就是一生的遺憾。再加上當時我非常地揪心,我就一天飯也沒吃覺也沒 睡,就在門口待了一天。結果第二天早晨,一個朋友就把電話打過來,他說:「 孫總你怎麼還跟醫院的醫生吵架呢?你這個脾氣不改不行啊,你這個不太好。」 說完以後就把電話掛掉了。 我當時本身就非常地難受,真的是很希望得到身邊人的關懷和愛護,可是我卻接 到這麼一個電話。後來這個事情過去之後,我就特別反思自己,我就在想,是不 是在很多時候,有很多人需要我們的幫助,需要我們的關心的時候,而我們卻無 視別人的關心,無視別人的需求,根本感受不到別人的需要,還在那裡好為人師 給別人講道理?我就在想,我自己是不是也經常幹這種事情?哎喲,我當時就覺 得自己的心怎麼會這麼堅硬,好像那顆心就是在外面曬了很長時間,從來就沒有 管過它的感覺。 所以老師每次講課,舉案例的時候,我聽著就特別感動,你看他都是那種不管發 生任何事情,都是對你那種呵護、愛護,讓我們感到一種安全。那我們的員工、 我們的親人,難道他們不需要這種感受嗎?可是我們做到了嗎?我們沒有做到, 然後我們去抱怨他們,我們確實是不夠格,我真的是很慚愧。 在這裡學習的時候,經常的,老師講到某一段時,我就忽然想起某一件事情。以 前還覺得自己一直很對,真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還覺得自己跟別的老闆比起 來還不錯,你看那些人多黑,你看我工資按時發放,我們員工工資都很高,我覺 得我對員工挺好的,就是這樣的感覺。因為我們沒有見到聖人,我們沒有標準, 說白了,我們沒法去比較。剛才我們李學長說的,他也沒見過這樣的一個標準, 所以我們都是以自己做標準,然後拿比自己更差的人去比較,覺得自己做得挺好 的,是這麼一個標準。那我們都是如此,何況我們的員工呢,我們的孩子呢?而 現在,我們看到蔡老師,看到這麼多老師為我們的付出,我們也看到了我們國家 的希望,我完全有信心啊! 所以我那天看《特麗莎修女》的時候,我看到有一個修女好像要離開了,當時她 們這個修道院出現一些問題,我當時就很關注這個細節,我就看特麗莎修女怎麼 處理這個事情。要離開的這個修女說話還很凶,說「很多人都想成為聖人,但是 我不能夠,我做不到」,怎麼怎麼的。她跟著特麗莎修女很多年了,就要離開了 ,沒有一句感恩的話,好像還理直氣壯。如果是我們的話,肯定那個心馬上就不 平了,但是特麗莎修女過去之後就把她的頭這樣抱著說:「孩子,你要多保重! 」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我那一刻馬上就想到了我們蔡老師,哎呀,我就覺 得真的,就是愛,就是愛,真的能感化所有的人。 我記得那天師長也說過一句話,「任何人在一念之間都可以棄惡從善」,那麼為 什麼我們以前對我們的員工沒有信心?我們不太相信他們能做好,我們就是用高 薪把他們請來,然後為我們服務好,哪天你要離開了我也沒辦法。事實上真的不 是這樣,我們如果真的做到了,真的有那種胸懷,我相信我們所有的員工都是非 常好的員工,我們身邊所有的人都是非常好的人,而事實是我們自己沒有做好。 念念為他人著想,這真的是人生的第一大學問。如果說我們真的做到了,這種心 量拓寬的話,就像師長說的,盡虛空遍法界,那個心量會無限地拓寬,我相信這 個力量是非常強大的。不能小看這句話,我們如果真的做到了,我們內心那種力 量就會提升,我們的境界就會提升,我們在用人上就不會出現失誤,我們的判斷 力、我們的智慧都會提升。 我們在用人的時候,為什麼經常會用一些到最後發現是破壞企業的人,而我們還 在精心地培養他?我們沒有這個判斷力,為什麼?因為我們對德和才根本就分不 清楚。為什麼分不清?因為我們自己沒有那個德行,我們怎麼可能分得清呢?我 們沒有那樣一顆為別人、處處為他人著想的心,我們在選人的時候,自然就看不 清別人是什麼樣的人,這是自然的。我們用到了不適合自己企業的人,然後煩惱 就產生了。 那麼通過這次學習,我們得勘驗一下自己。那麼我們回去之後,我們只要把這個 心提起來,把這份正念提起來,就是老師告訴我們的,事事為他人著想。就是那 個柔軟的心、真誠的心,那麼這顆心就是我們的孝心。 真誠心有了,平等的心就有了,清淨的心就有了,正覺的心就都有了,這不就跟 著全來了嘛,我就是這樣理解的。就是把自己放下,就把那個「我」字放下,你 看我說了這麼長時間,就是「我、我、我」,還在「我」,就在這個「我」字。 哪一個員工不想看到一個真正有修養的領導?哪一個員工不想看到一個真正有學 問的領導呢?我們如果真的做出來了,我相信我們的員工,他們不能說成為堯舜 ,至少可以成為賢人,我相信他們能做到,真的能做到。 我來的這段時間,我請了一位傳統文化的老師幫我帶了一段時間,他每個星期給 我的員工們去開一次會。我在給員工打電話溝通的過程當中,可以感覺到我的員 工有很大的變化。他們說話都很有禮貌,而且給我發的短訊很體貼我,以前這種 情況比較少見,因為人人都在忙著賺錢,沒有人去關心別人。從員工的短訊裡面 我就能感受到他們的這些變化。回去以後我就準備對那位老師說,你就繼續幫我 帶吧,你就不要退休了,繼續在我這裡幹。 我母親前兩天又生病了,員工也都到醫院去看母親,母親就很欣慰,打電話給我 說:「你放心吧,我好多了,沒事了。」那麼我又有一個反思,我就在想,我的 母親生病了,有這麼多的人來關心她,關懷她,給她愛,那麼我們的員工,還有 我們身邊很多人,甚至包括我們不認識的人,那他們的親人生病了,他們生病了 ,又有多少人在關心他們呢? 我當時那顆心,真的是很難受,我就給我的高管人員發了個短訊,我說我們這個 愛心基金會,等我回去,這個事馬上可以落實的。就很簡單,我就先做個榜樣, 我把我的工資三分之二拿出來去做愛心基金會的部分基金,然後員工可以自願參 與。這個很簡單,不需要大家怎麼樣開會、討論,我感覺不需要那麼繁瑣的程式 。那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覺得特麗莎修女就是我最好的一個榜樣,對吧?你看她 在教會的整個過程,三十年,最後她就把所有的制度全部打破,就用一個「愛」 字。 就如老師所說的,我們這一生什麼都帶不走,我們還在求什麼呢?唯一能帶走的 就是我們這顆心,念念為他人著想的這顆心,那你還不把它打造好? 第二點感受就是我對「格物」的理解,我覺得這個也非常地重要,這是我這次來 中心學習兩點最深的感受。「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都是我們的根本。那 我剛才講到的,念念為他人著想的心就是我們的根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老師在這回課程中也不斷地提到,可是我好像沒有真的從心底裡去悟它。這 一次,我就真的是慢慢地感覺到這句話的這種力量。 「務本」,「格物」真的是非常地重要。作為企業管理人來講,我以前覺得我就 不需要格物了,我覺得我自己也挺清廉的,也可以了。你看很多老闆,一個人買 幾輛車、幾套房子。我就買了兩套房子,一套房子最後送了,自己就一套房子, 然後車我也不會像他們一樣年年換。還有一些女性朋友,為了買衣服,經常就是 星期天星期六到香港購物去了。比起她們這種奢侈的行為--你看我們還是拿別 人做標準,跟他們一比較,我覺得我還是比較清廉的,所以格物我就不必了吧, 我心裡是這樣想的。 來到我們中心,我才看到什麼叫格物,就像我們蔡老師,就是要做得徹徹底底, 不能自欺,你自己喜歡的東西還保留著,這樣沒法格物。我們做出這個姿態以後 ,對我們員工的教育,我相信這就是他們的榜樣。 有一個員工告訴我,他一個月三千多塊工資,他跟我說:「孫總,我每個月的錢 都不夠花。」我當時就想,三千塊還不夠花,因為他沒有榜樣。那麼如果我做出 一個榜樣來,如果一個月的零花錢就是五百塊,那我就告訴他,你看你至少應該 跟你老板花得差不多嘛。零花錢就五百塊錢,以前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現在想 想完全是可以做到的,我們不從根本去做起的話,我們這個修身從哪裡談起呢? 《大學》我們天天在讀,《大學》裡邊有一句話,我印象也很深,相信各位學長 也很清楚,「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 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那我們這個根本沒有抓住的話 ,我們還是在向外求。 所以學來學去,我就抓住這兩條:第一,念念為他人著想;第二,格物。就是把 這兩條深深地印在自己的心裡,然後天天去提醒自己,不是天天,是每時每刻。 每時每刻都有很多的境緣出現,那我就是用這兩條來衡量自己,然後不管別人怎 麼樣。那我做到了,當然我也不用提醒我的員工「你就花五百塊」,他就不好意 思了嘛。那他多餘的錢幹嗎去,他自然會孝敬他的父母,是不是這樣?如果我天 天講,「你把你的錢寄回家去哦」,人家的錢怎麼可能聽我指揮呢?憑什麼要寄 回家,他不可能聽我的嘛。如果說他也有了一個榜樣,他多餘的錢花不完,他自 然要想到他的父母,去幫助他的父母,甚至可以幫助他身邊的人。 總之一句話,我們對老師的恭敬,就是把老師教給我們的東西,老師對我們的這 份仁愛,帶給我們身邊每一個人,帶給我們的家庭。當然還有一點,我們要回去 建設我們家庭的氛圍,學習傳統文化的氛圍,當然我要先做出一個榜樣,我希望 我所有家裡的人,都能夠跟我一起來走上這條路。當然我不是去勸說他們,我就 是去做,就OK了。那在我們的家庭形成這樣的一個氛圍,做出這樣一個榜樣,同 時讓員工能夠看到,讓他們有信心。把我們老師的這份愛,對我們的這份仁愛, 帶給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是我的一個期許,如果我做到了,我相信我的人生 一定會圓滿,這就是我人生的一個目標。 再次感謝我們蔡老師、李越老師、所有的老師,對我們的精心的呵護、愛護、培 養、教育,謝謝!在這也非常感謝我們的義工老師,對我們無私的付出和奉獻, 謝謝你們! 陳學長(中國):尊敬的蔡老師、李越老師、各位老師、各位長輩、各位中心的 同仁們,大家下午好! 那我想先介紹一下自己,我是來自廣州的,我在集團公司是執行總裁,集團公司 下面有幾個控股子公司。公司已經有二十年的歷史,說小不小,說大不大,目前 有六千多員工,在全國,在大陸各地有四十多個子公司,四百多個專賣店,兩千 多個網點;另外我們還有其他的一些業務,具體我就不講了,我想介紹一下我來 這裡的目的。 我今年四十一歲,去年我剛好四十。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的前 半生過得總的來說還是蠻順利的,那為什麼我要來呢?我介紹一下背景。 去年九月份,就是二九年九月份,我們公司的董事長,因為這個企業是個家 族企業,董事長就是我的母親,監事會的監事長就是我的父親。除此以外,除了 我在公司任總裁以外,其他的所有員工全是職業經理人,包括財務部、人事部, 人權財權都是職業管理團隊在管理。我的母親她基本上就退居二線了,因為她現 在已經七十多歲了,我父親七十二,我母親七十一,不怎麼介入企業的管理,基 本上就交給我們這些人來管理。 去年九月份,我母親在我弟弟的介紹下,我的弟弟在暨南大學就讀EMBA,當時有 人送了一張光碟給我的弟弟,《和諧拯救危機》。當時他自己看了以後就覺得非 常好,就馬上送給我父母,讓我父母親也看。 父母親雖然他們不在業務鏈上,但是他們也是很忙的,經常全國各地、全世界各 地跑,他們也沒看。去年年底,我們要開全集團的總結會議的時候,他們每一年 年底都有一個重要的講話,當時我弟弟就打電話問:「老爸老媽,你們看了這張 光碟沒有?」他們說還沒來得及看。他說:「你們在講話之前,無論如何看一下 。」 結果在弟弟的這個提醒和督促下,父母親就看了,看了以後,就覺得非常地好, 非常地好。我母親這個人,她是非常敬業的一個人,非常有責任心的這麼一個人 ,如果她認為好的東西,她一定去追隨、去堅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那跟著這 個光碟後的這些訊息、出版社的訊息、發行社的訊息,她就一直在尋根問底,到 處找數據。結果在短短的一個多星期內,當然我們各地傳統文化中心這些老師們 也很熱心,寄了很多光碟給她,結果她就開始看蔡老師的《細講〈弟子規〉》。 母親從來也沒有聽說過有《弟子規》這個東西,結果愛不釋手,拿到這個《弟子 規》以後,就真的是不吃不喝不睡,短短的一個星期內,跟我的父親就是連軸轉 啊,甚至端著飯碗在臥室裡就看光碟,目不轉睛地就把所有的四十集全部看完。 看完以後不夠,還看第二遍,看了兩遍。 看完以後,他們就決定整個二一年在集團公司的年度會議上的講話要重新定 位。儘管有二十年的歷史,母親就覺得,我們企業雖然已經走了二十年,但是這 二十年一路走來,應該是說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那麼看了這個光碟以後,回過 頭來看就理解更深了。母親就認為,我們企業要重新紮根。所以她就在九月份, 在去年九月份的這個高管擴大工作會議上,就提出來「以德治企」這麼一個概念 。 那麼她提出來以後,所有人,包括我在內,包括我弟弟在內,我弟弟現在是一個 投資公司的總裁,是他推薦《和諧拯救危機》的光碟給我母親的。但是,董事長 講完話以後,一下子說要以德治企,要大家去學《弟子規》的時候,我弟弟也懵 了,我也懵了,所有的高管全都懵了。 當然在會上,她的講話稿裡面對以德治企這個理念談了很多的想法,也確定了很 多目標,也談到了很多要求。對裡邊談到的東西,應該說百分之百大家都是認同 的,因為與我們的價值理念是吻合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嘛。公司經營了 二十多年,大部分的高管都是十年以上工齡的,十年、十五年、十九年、二十年 工齡的都有,所以說聽了董事長的講話,並沒有不認同,因為與我們的價值理念 是吻合的。但是對這個要全員一下子去學這個東西,就感到會不會對我們的工作 ,對我們的生活,有衝突、有影響?會不會我們的家庭一下子接受不了?包括我 們的顧客,包括我在內,都有這種擔心。 我一下子接受不了的理由是什麼呢?一會兒我就會談到這個問題。後來講完話, 老總、監事長也看到了大家面有難色,他們對於下面這些管理團隊的體恤,這個 察言觀色是很細微的,現場就看到大家面有難色,那怎麼辦呢?母親就只能以身 作則去做了。 九月份開完會,到了春節一月份的時候,當時在番禺有一個傳統文化小型的學習 班,當時也是她拿數據的一個學友介紹給她的。我父母親當時就說:「哎,我們 今年春節哪裡也不去了,就留在廣州,我們全家去學傳統文化,全家去學《弟子 規》。」當時我就滿心的不樂意,也不歡喜,為什麼?因為做企業很不容易,六 千人的一個公司,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好不容易放假的時候就希望能休息一下 ,所以我當時就沒去。結果最後就是,我母親起早貪黑,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 從年初一開始,一直學到年初七,七天的時間。她起早摸黑,帶著司機,帶著照 顧她的助理,還帶著助理的兒子、老公,因為他們在一起過春節嘛,總不能把他 們家庭給拆開,包括司機的太太和孩子,一起去學,學了七天。那麼當司機的和 當助理的沒話好說囉,滿心的不歡喜也得去呀。但是學完以後,他們就感觸很深 ,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很多變化,但儘管如此,我還是接受不了。 春節過後,三月份我們有個全國的營銷工作會議,過完春節回來,二月份就是大 家回來報到的時候。剛好在深圳,有一個四十天的傳統文化學習班,老媽就說了 ,「你七天的沒去,這四十天的你該去了吧?」說句老實話,我真的也沒有任何 理由說不去啊。但是終於找到一個理由,是什麼理由呢?全國的營銷工作會議, 我作為這個公司的一把手,我不可能不出現嘛,所以我就跟老媽講,真的去不了 ,這麼多工作要做,下次再有傳統文化培訓班我一定去。我很佩服我母親,她說 她學了那七天不解渴,她當著所有前來開會的高管說:「這次我跟監事長親自去 。」她又一次以身作則,七十多歲,去深圳學了四十多天。 他們這次去,在會上有一個講話,是我父親講的。父親就舉了個例子,我在美國 留學、生活、工作了十五年,二一年十二月十八日回到中國,加入公司參加 祖國的建設。父親就說,現在社會上存在很多問題,就跟我們蔡老師講的這種社 會現象是一致的。但是我們很多人都不覺醒,都不覺悟,甚至有些家長盲目地把 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去深造,去留學,這些孩子回到中國以後,還是無法施展拳 腳,無法成就事業;有的甚至到了大公司,高薪聘請,結果最後因為做得不是很 盡人意,不管是德行還是能力方面,那麼最後導致什麼呢?「海歸」變「海待」 。大家知不知道這兩個詞?「海歸」就是海外歸來的學子,「海待」是什麼呢? 就是海外歸來的學子無所成就,最後變成待業青年。 後來我就上臺,我就表了個態,我說這一次全國營銷工作開完以後,我一定去學 。因為我已經聽出父親的話中話了,他的意思是說,如果再不去學的話,我讓你 「海歸」變「海待」。 這個不是笑話,因為在二年的時候,千禧年的時候,當時我弟弟去美國看 望我們,就要求讓我回來。因為我在國外生活了十幾年,比較適應這個生活了, 而且有比較穩定的工作,就不太想回來。家裡事業發展得也很好,我也沒有必要 回來幫這個忙,而且我每年都回來看父母親,就覺得這樣已經OK了。但是我的弟 弟就勸說我,中國現在發展很快啦,國家進步,社會進步,企業發展,你學有所 成,僅僅是圖一份工作,就辜負了父母親對你的厚望,辜負了企業創業者們對你 寄予的期望,你還是應該回來,跟我們一起共同發展;更何況這是一個健康事業 ,是一個造福人類的事業,你更應該回來。 那我就被我的弟弟感召了。我記得最後一天晚上在夏威夷,我帶他們去那裡,他 跟他太太去度蜜月。半夜談到兩三點,拿了一瓶啤酒在陽臺上,太太都已經睡覺 。最後我說:「好,我回去,但是有一個條件,我回去一年時間,如果我確實能 夠學以致用,能夠幫到企業的話,我就留下來;如果我幫不到企業的話,我還是 回來。」那我弟弟也無可奈何,就把這個事情告訴了我母親。後來我母親打了個 電話給我說,她說:「兒子,要不你就回來,要不你就留在美國,做事情一定要 有使命感,要有事業心,要有責任心。你回來一年,這麼大一個公司,一年你能 幹出什麼成績出來?我怎麼可能把這個權交給你,怎麼可能把這個責任、擔子交 給你?你一年以後拍拍屁股走了,你對得起這些人嗎?你自己選擇,要不你就回 來,要不你就破釜沉舟。」我覺得母親講得很有道理,我就把所有的房子啊、車 什麼的,全都賣了就回來了。 回來的第一年,就很想走,很不習慣,因為我完全是把西方學到的東西拿到中國 來運用,洋為中用,跟我們那些團隊的成員有很大的衝突,格格不入。甚至有的 高管到我母親辦公室說:「哎呀,沒辦法幹了,要不就是你的兒子走,要不就是 我走!」就到了這種地步了。當時我在溝通的過程當中,無論是開會啊,私底下 溝通啊,還是跟管理團隊一起決策啊,我都採取西方的那種方式,完全不顧及他 人的想法,完全就是直言不諱,完全就是就事論事,完全就是沒有任何的善巧, 沒有任何的引導。那這種方法,現在回過頭來看,並沒有解決企業的問題,反而 打擊了別人的積極性,甚至扼殺了一部分人的智慧。那一切都是你對,那我還在 這裡做什麼呢?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我為什麼要提這個案例呢?就是說在我們心目中,父母親他們是說到做到。所以 監事長老爸說,「你要是……」當然他是暗示我啦,如果不學的話,我讓你「海 歸」變「海待」。那我心想,現在變「海待」可不像十年前了。十年前變「海待 」,我再回美國我還能回到我自己的公司去工作,那這次變「海待」就真的失業 了。當然這不是主要原因,後來想想父母親用心良苦,而且這個傳統文化裡邊講 的很多東西確實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最後就答應了。 現在我要談一下什麼呢?就是我來了以後的心路歷程和心態發生了哪些變化。很 不情願地踏上了來馬來西亞的路,甚至我都不好意思跟我的一些朋友,甚至中大 的一些同學,我現在還在中大讀EMBA,去跟他們說,我去馬來西亞學傳統文化。 人家會說:學傳統文化跑到馬來西亞去學?學什麼傳統文化?是馬來西亞傳統文 化,還是中華傳統文化?我都不敢跟他們說,反正就說我出差去了。「那你們在 馬來西亞有業務嗎?」我無話可說,就這麼來了。 來了以後說句老實話,剛開始也是,反正就是盡到一份責任吧,父母親的要求啊 ,企業推以德治企,推傳統文化,那我做一把手,父母親都已經以身作則帶頭學 了那麼多天,如果我都不去學的話,根本就說不過去。所以還是出於一種責任、 一種義務坐下來聽課,坐下來學習。 隨著這四十多天的蔡老師的課程,一步一步地解讀,我的腦海裡天天都在看電影 ,回放我過去成長的這個經歷,這個歷史。蔡老師說他是內雙,我這些天,這四 十多天來一直在重播電影,我原來是明雙,現在也變內雙了,有時候真的就是想 起感動的時候都很動情啊,所以眼睛都有點發腫。 我不想來學習,最根本的一個原因不是因為不接受傳統文化,現在回過頭來想, 歸根結底,我心裡起心動念抵觸來參加這裡學習的一個最根本原因,我現在找到 了。我認為這個傳統文化是給有問題的家庭去學的,要不就是妻離子散,要不就 是子女網吧上網成癮,要不就是這個家庭有人吸毒;我認為離我們這個家族太遙 遠了,我們有這個必要來這裡學嗎? 那麼你們會覺得,哎呀,陳總你們家有那麼優秀嗎?說句老實話,學到今天我認 為是很有必要學的。那在這之前,我認為我們家族是怎麼樣一個家族?我分享幾 個故事。 我覺得我還是很幸運的一個孩子,我跟我弟弟生長在一個非常有家教的家庭裡。 我的奶奶八十多歲往生了;我見過我的爺爺一面,見過一面他就去世了,我對他 不太了解。那我姥姥,就是我母親的母親,我跟她接觸比較多;我姥爺是一面都 沒見過,我從來沒見過姥爺長什麼樣。我奶奶從小把我帶大,所以我只能從我奶 奶、姥姥身上感受到一些家庭教育。 我奶奶是怎麼樣一個人?她非常勤儉,是一個很樸實又沒有什麼文化的女性。我 母親是八一體工隊的,她是國家運動員,專業職業運動員。八一體工隊是屬於部 隊的,我父親也是部隊的,我是部隊子弟。那家庭教育從小就很嚴謹,我母親她 是個很有毅力的人,我估計也是受她母親和我奶奶的影響。我姥姥生了十個子女 ,五男五女,很大一個家庭。老人家生了這麼多孩子,一個人是照顧不過來的, 都是大的照顧小的,小的照顧再小的;衣服大的穿了給老二穿,老二穿了給老三 穿,這麼往下穿,整個家庭都很勤儉,兄弟姐妹之間都很團結。 到了我奶奶這裡更是如此,我是從小由她帶大的。我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出生的 ,家庭條件就很差,全國都是那樣,不光是我們家庭,生活條件很差很差。我奶 奶就很勤儉,她省吃儉用,做飯菜的時候,都把好吃的飯菜留給子孫吃,自己吃 剩菜剩飯,糟糠糟飯,鹹菜蘿蔔。我們的衣服,都是奶奶一針一線縫給我們的。 有時候她晚上打毛衣打到半夜兩三點,第二天早上起來還給我們做早餐,是非常 勤儉的一個人。平時她還去街上撿白蘭花、木棉花,因為曬乾的白蘭花、木棉花 是可以泡茶,可以做藥材的。甚至去路邊撿一些破銅爛鐵,收集廢品拿去賣,賣 的錢積攢下來給子女們置換衣服,到了逢年過節的時候,給子女們買好吃的。這 就是我的奶奶。 她往生的那一年,她把她所有的積蓄一分錢都沒有留給自己的子孫,全部捐助給 了我爸爸曾經就讀過的一個學校。我奶奶是一點文化都沒有,不識字的,結果她 最後把她所有的積蓄全部捐助給了我爸爸就讀過的那個學校。因為她當時就是懷 著一種感恩的心,因為我父親是長子,他十六歲就出來教學,他是教私塾的。我 父親也是個文人,他是比較知書達理的一個人。那麼她就覺得,我父親十六歲去 私塾教書,他之所以有這個學問,是因為他的學校給了他這種教育;那他去私塾 教書,換來了很多的回報拿來養家,我們家庭之所以那麼幸福是因為老師的教導 ,學校的培養,所以她把這些錢全部捐助出去了。 那麼再談一下我母親這一代。我母親不談太多了,就談幾個小故事吧。我母親她 是職業運動員,身上受過很多傷,懷我的時候,我父親在裝甲兵學院,他經常去 拉練,經常不在家。我母親懷孕這十個多月,我父親從來都沒有照顧過她,都是 我奶奶在身邊。她身體非常不好,去體檢的時候,婦產科的主治醫生就說我是個 死胎,告訴我母親說,「你不要再懷下去了,把他給打掉吧,以後還有機會。」 那我母親就堅信一點:我們全家人行善積德,祖宗這麼好的德行,怎麼會第一胎 就給我一個死胎呢?她就不相信,然後就堅持說再看看,再看看。結果,我是一 個活的嬰兒。 但在生我的時候,我的頭是朝上的,就無法順產了。一般順產頭要向下嘛,才能 夠順產,不然的話對嬰兒是有危險的。我的頭是朝上的,所以當時醫生就決定要 剖腹產,我母親的身體不適合打麻藥,同時她也不願意打麻藥,因為當時醫療條 件有限,她怕這種麻醉技術會傷害孩子的大腦,不健全。所以她就跟醫生商量說 :「我能夠忍住,我不用任何麻藥。」那麼醫生就同意了。 結果醫生就給她開刀,刀子割下去以後,當時我母親疼啊,那個肌肉收縮把刀子 都夾斷了。夾斷刀子的那一刻,主治醫生就倒下了。這些事情都不是我母親告訴 我的,是這個主治醫生後來跟我母親結成了世交,經常到我家來看望我和我母親 還有父親,他告訴我的。當時就夾斷了,醫生一下子就暈倒了。 後來他告訴我是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他覺得自己差一點出了一起醫療事故, 因為他告訴我母親我是個死胎,結果一剖開以後看到裡面是個活生生的嬰兒。第 二個我母親這種毅力啊,他被我母親這種毅力感動了,她那個疼得刀都夾斷了, 我母親沒有喊過一句,就他一下子昏倒了。昏倒以後,就有三個護士過去搶救那 個醫生,結果我母親躺在病床上,反過頭來還安慰醫生,說:「你不要怕,你不 要擔心,我不疼,我真的不疼,你慢慢來。」就安慰那個醫生。那個醫生後來搶 救過來以後,就把我給生出來了。生我弟弟的時候,母親又挨了第二刀。我覺得 我回去以後,我一定會孝敬我的父母。 很不容易,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母親也很用心。有兩件事情我跟大家分享一 下,有關孝道的教育。母親在當地的報紙上看到一則故事說,有一個紡織工人非 常地孝敬父母,母親半身不遂,臥床不起十幾年,這個紡織工人十幾年如一日天 天都回到家裡,去照顧他的母親,母親吃喝拉撒全在床上。我母親看了就非常感 動,為了教育我們,就騎著自行車帶著我和我的弟弟,千辛萬苦找到這家人,通 過各種途徑找到這家人,帶我們去親臨現場,去體驗別人是怎麼樣去孝敬父母的 ,別人是怎麼樣感恩父母的。這在我幼小的心靈裡一直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 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就是我在讀書的時候,曾經參加過一個美術夏令營。美術夏令營紀 律非常鬆散,我也經常遲到。後來被母親發現了,她問我:「你為什麼老是遲到 ?」我就跟他說班裡面很多同學都遲到。我母親知道這個原因以後,也沒有責罵 我,就騎著自行車帶我去學校找校長。見到校長以後,她就跟校長說:「非常對 不起,我沒有教育好我的孩子,致使我的孩子經常遲到,紀律鬆散;因為他的遲 到,給老師帶來很多不便,在學校造成很多壞的影響,這是我應該負的責任,我 給你賠禮道歉。但是我有一個懇求,就是希望學校能夠按照學校的紀律處罰我的 孩子。」這個校長當即就非常不好意思,就給我母親承諾說一定會整頓校風。結 果他們就開了個會,就重申了紀律。 那我從這件事情上,就看到一個母親她的寬容、她的包容、為他人設身處地著想 、反求諸己的這種心態,使這件事情得到圓滿的解決。 這幾件事情讓我感覺到,我是在這樣一個家庭裡成長的孩子,我還要去花四十多 天學傳統文化,那不是一件沒有必要的事情嗎?那不是在浪費時間嗎?這些時間 拿出來做其他的事情,不是更有價值嗎?就是帶著這樣一個心態。那你可想而知 ,我坐在這裡聽課的感受。應該來講,如果心態好的話,應該是像一個海綿一樣 ,吸收每一滴水,每一句教誨。但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有很多抵觸。抵觸的原因 不是對老師講的這個文化的理念和價值觀抵觸,而是我自己覺得我來這裡有點浪 費時間。 通過四十多天的學習,我才感覺到非常地慚愧,真的是非常地慚愧。如果說我這 四十多天不來的話,我不放下工作,我不離開廣州來到馬來西亞來學這四十多天 的話,我會終身後悔:傳統文化,這種道德教育將會在我這一代失傳,真的是這 樣。學習傳統文化,包括了我對我父母親的孝敬、對我父母親的感恩,包括了我 對我子女的教育、對我下一代的教育,也包括了我對員工、對顧客、對社會、對 國家的一份責任。 我這個人沒有什麼雄心壯志,不是一個很有抱負很有理想的人,我認為我的能力 、我的地位是有限的,我能影響的人很有限,我就做好我的本分,盡好我的責任 。只要我能夠把這個家業承傳下去,我能對得起顧客,對得起員工,對得起社會 ,對得起國家,就行了。我不幹壞事就行了。但是,這一次老師的課講完以後, 我覺得我太慚愧,我覺得我太頹廢、太不中用、太沒出息了,愧對我父母的養育 之恩,愧對爺爺奶奶對我的關心、關愛、真誠付出,也愧對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 人的這份責任,真的,我覺得我太不像一個男子漢大丈夫。如果我不學的話,我 真的是無法體會聖賢文化實際上對我們每一個人做人、做事,對我們每一個家庭 、每一個企業,對社會、國家都是非常之重要的,這就是一個根基。 我老爸曾經做過這樣一個比喻,就是當時跟高管開會的時候說:「你們不要以為 我們家教很好,我們德行很優秀,我們做人做事做得很圓滿,就不需要去學傳統 文化。我們是不是那個體無完膚、缺點很多的人?不是。確實父母親給了我們好 的教育,我們確實也都做得蠻不錯,但是是種在一個盆裡面,這個盆景再怎麼漂 亮,根不深,無法成長為一棵大樹,無法庇蔭更多的人。現在我們要把這棵盆景 從這個盆子裡移栽出來,種到大地中去、中華大地這片熱土中去,讓這棵大樹生 根成長,茁壯成長,茁壯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庇蔭我們所有的中華兒女,庇蔭 我們的後代,甚至造福我們炎黃子孫。」 過去聽我父親講這句話的時候,真的,雖然覺得有道理,感觸沒那麼深,這次來 了以後,聽了蔡老師、各位老師的課以後,我才覺得我父親真的很了不起,很了 不起,他有這麼樣的雄心壯志,有這麼博大的胸襟,很讓我感動。我覺得我太對 不起我父母了,在來參加馬來西亞學習的這件事上,我那麼執著,我那麼退縮, 我那麼不敢於承擔責任,總還覺得自己做得不錯,對父母,對傳統文化,對老師 的教誨沒有任何的恭敬之心,還覺得沒有必要,還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這個事 情讓我感覺到非常地後悔呀! 當然,好馬不吃回頭草,過去就過去了,更重要的是未來。我不是一個非常優秀 的學生,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仁們,兄弟姐妹們,不要走我這條路。我四十一歲 ,說老不老,說小也不小,老大不小的,應該是有智慧、有志向、有理想這麼樣 一個男子漢。但是我走了這麼大一個彎路,如果說我當時忍痛割去春節那七天的 休息時間,可能我的感悟體會和行動會更快,可惜就是因為自己的這種障礙,一 天天的退縮,一天天的躲讓,一天天的找藉口,最後才導致了到今天我才有這種 感悟。 時間過得很快,我不用舉其他例子了。我在歐美「嗖」地一下十五年就過去了, 十四年在美國,一年在歐洲。這四十五天不也一轉眼就過去了嗎?真的是這樣, 所以我覺得再不可以浪費時間了。老師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的女兒現在 一歲半,我公司裡的很多員工,他們的子女也就剛剛出世,有的也就是一歲半、 兩歲,因為我們都是差不多一個年齡層的人嘛。那如果我不能把這麼寶貴的財富 ,老祖宗給我們的教誨帶回去的話,我覺得事業再怎麼成功,企業做得再怎麼大 ,錢賺得再怎麼多,我還是對不起這些員工。我沒有真真正正做到一個企業家應 盡的責任和義務,沒有真真正正地去發自內心地把他們當兄弟姐妹,跟他們分享 。怎麼樣去真正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不是說我今天多賺了多少錢,明天多買了 幾套房子,真的不是這樣。 在我身邊有很多企業家朋友,我舉一個反面案例。我有個企業家朋友,他的兒子 二十一歲,回來見到他父母說:「爸爸媽媽,今天吃完晚飯我想跟你們聊聊天。 」他的爸爸媽媽開心得不得了,他說兒子從來都沒有說要跟我們聊聊天說說話的 ,突然兒子主動回家吃飯,還說吃完飯跟爸爸媽媽聊聊天,哎呀,他開心得不得 了。吃完飯以後,跟他太太趕快把碗筷收拾好洗乾淨,坐在廳裡恭候他的兒子來 跟他們聊天。 結果他兒子帶了女朋友坐下來:「老爸老媽,下個月我跟我女朋友準備結婚了, 喏,請你把這些東西準備好。」給他父親一張清單:鑽石戒指、訂婚戒指、房子 一套、車一部、聘禮金多少、婚禮什麼什麼……列了一張清單。而且他跟他父親 講的時候完全不帶任何羞澀啊、不好意思啊,完全是那種理直氣壯、理所當然的 。 那你說這個企業家,他怎麼去管理團隊?怎麼去教育他的員工?他的兒子目前的 現狀就是這樣,他痛苦得不得了。當他兒子面他沒有哭啊,他也沒有說什麼,他 能說什麼呢?就這麼一個兒子。他說:「難道我們沒有其他的時間來溝通這個事 情?這些東西必須趕快就得準備,馬上就要結婚嗎?」他的兒子跟他說:「我的 女朋友已經懷孕兩個月了。」那言下之意就是說生米已經煮成熟飯了,你結也得 結,不結也得結。後來這個企業家就找我們這些人,忍不住就掉眼淚,就說怎麼 辦?我這個兒子我該怎麼辦?這就是個反面案例。 那麼在中國大陸、在香港,包括在臺灣,我相信,這樣的家庭不但存在,而且還 不是個例。這些孩子是我們祖國未來發展的生力軍、後備軍,那如果他們現在就 是這樣一個價值觀、人生觀,我們的未來在哪裡? 這些道理,這在過去我是不曾想過的一些事情。學了那麼多年的西方管理文化, 回來十年了,也覺得企業跟團隊做得挺優秀,還不錯。在行業裡面,大家都還競 相效法,還不斷來挖我們的高管,我還沾沾自喜。但回過頭來,通過這四十多天 的學習,真的不是這樣,真的不是這樣。 我這次四十五天的小結正在寫,很複雜,心情很複雜。我的題目,我給我自己的 命題是什麼呢?「人到中年來紮根,四十不惑方立志」。我看到這些同學,八 後同學,我感到很開心,我最近這段時間一直在跟他們一起溝通。大家都覺得很 奇怪,你這老大不小的,四十多,一點正經都沒有,不跟我們這些中年人在一起 溝通一下聊聊天,老跑去跟那些小孩子在一起幹什麼?我今天告訴大家一個原因 ,我們企業六千多人,平均年齡二十五點五歲,全都是年輕人,這還是因為我們 有很多四十多歲、五十多歲、六十多歲的人把這個年齡給拉高了,要不然更年輕 。你說,我作為一個四十多的人,我不去了解這些年輕人的心態,我回去怎麼跟 他們分享啊,跟他們共同學習啊?所以我一直在跟他們溝通,因為我看到這些孩 子的德行,無論是從他們的言語,還是從他們的肢體語言,我看到了,通過學習 傳統文化以後,這些孩子們,他們的思想觀、他們的價值觀真的不一樣,他們的 德行、他們的心境,真的不一樣。 現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八後、九後的孩子,他們是無止境的一種物欲,各種各 樣的物欲。李總昨天給了我一張小紙條,我看了這張紙條,我很佩服他,這麼大 的決心,這麼大的動力。實際上在現今社會上有很多年輕人,這對他們來講就是 一面鏡子。你說哪一個孩子,李總這個小紙條上的東西他不需要去戒呢?這都是 現今社會很多孩子們的欲望:財、色、毒啊,太多太多了。最後他們到頭來得到 了什麼呢?連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沒有,更不要說什麼遠大的志向了。 真的是這樣,連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沒有,還怨天怨地,怨天尤人,覺得父母親對 不起自己,沒有一個有錢的爸爸,沒有一個有錢的媽媽;覺得老闆對不起自己, 企業家、企業管理者對不起自己,沒給自己更高的崗位,更好的工作,更好的薪 酬。全部都是抱怨,全部都是,滿心的不歡喜;從來沒有說從內心裡去看看,我 們自己為家庭、為父母、為兄弟姐妹、為社會、為國家做了什麼?肯尼迪有一句 話,他在就職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不要問你的國家為你做了什麼,而要 問問你自己,你為你的國家和民族做了什麼。」 我覺得這四十五天,對我下半生,對我未來的人生歷程來講是受用一輩子的,是 非常有價值的。我學得怎麼樣?我回去該怎麼做?我在這裡就不去表態,也不去 多言。我希望將來老師、學長、長輩,還有社會大眾會來檢驗。我相信有一天你 們再見到我的時候,會覺得你們的付出、你們的勞動沒有白費。 時間過得很快,我不想占用其他學長的分享時間,可能他們的分享比我在這裡講 得更有價值。我最後只想做兩件事情,這次來是很難得的機會,老師說,夫妻同 心,其利斷金,黃土也能變黃金。我想這份難得的機緣是我們的祖先、我們的父 母為我們帶來的,我還是想請我的太太--李學長一起上來,一起用三鞠躬,真 心地代表我們全家,表達對大家的感恩。第一個感恩,第一個鞠躬是送給我們尊 敬的師長,還有我們馬來西亞所有的善心人士,因為他們的博大胸襟,因為他們 的慷慨捐助,我們今天才可能有這樣一個良好的平臺,第一鞠躬是送給他們的。 第二個鞠躬,我想送給以蔡禮旭老師為代表的所有中心的老師、班主任、義工, 還有行政工作人員,感謝他們的默默付出,在這四十多天來,他們無微不至地在 關心我們的學習、生活、飲食起居,他們用心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想接下來我 們怎麼做跟他們的用心很有關係。我要用這一份感恩之心報答他們,我用實際行 動報答他們,他們是中心最可愛的人,謝謝他們。最後一個鞠躬,我想感謝在座 的所有學長,真的,我跟你們共處了四十多天,我感受到從你們身上我學了比我 過去四十多年在學校、在社會學得更多的東西,我真的無法用言語表達,真的, 真的是這樣。這是一份難得的機緣,我想把這一份機緣永遠繼續下去,是你們讓 我們感受到在這裡像一家人一樣,你們的每一個關愛,每一天都深深地打動著我 們兩個。在此,我們用這一鞠躬來表示我們的感恩,感謝你們! 李學長(陳學長的妻子):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長輩、各位學長,大家下午好 !我也不想耽誤太多的時間,是這樣的,請允許我在這裡向我婆婆說一聲辛苦了 ,謝謝你給了我一位這麼好的夫君,謝謝!在家裡我比較小,遇到什麼事情的時 候,婆婆也不會說直接去點我說,啊,你這裡做得不好,你那裡做得不好。不是 ,她是用一顆母親的心去教導,我覺得她就是我的母親,我感覺到非常地溫暖, 所以我特別地尊敬婆婆。而且現在家裡有三個孩子,那我和我的先生既然學了傳 統文化,我們就要以身作則,回去之後給孩子們做一個好的榜樣,讓他們能夠在 今後的道路上可以走得順順利利,好嗎?請大家祝福這三個孩子,謝謝! 我們這次回廣州,想從這裡多帶些書回去,我和先生都想回去之後多學一些東西 ,然後我們兩個就把我們的行李數給升艙了。跟我們一起同行回廣州的學長,如 果你們行李超重了,可以放在我們這裡,把書都帶回去。我就是希望你們能拿回 去之後,我們可以一起來學習,一起來探討,一起來讀經典文化,然後讓我們的 生活過得更美好,更幸福,更充實。謝謝! 陳學長(補充):昨天是某某學長的生日,沒想到最後要結束之前,是我們班最 年輕的學長帶來的這個分享,讓我很有感觸。我想在這裡跟大家共勉。這是《德 育古鑒》上的一篇文章,我覺得就是今天蔡老師跟我們講的,就是我們學了這麼 多,懂了這麼多,回去以後,最關鍵是要落實呀。 這裡有這樣一句話說:「凡年少喜談之人,都是浮浪不根,全無一點為己意思。 或騁其記誦,或恣其臆見,似乎穎悟過人,鋒辯可愛,其實胸中都不領會,百難 一成者也。」也就是說,一個人學了很多,表面他知識淵博,博大精深,出口成 章,但實際上他在自己身上一無所成。沒想到是一個一九八八年出生,剛剛二十 二歲的年輕人分享的這一段。連一個比我小那麼多歲的學長,我都能夠從他身上 學到很多東西,這一點我感到非常地受益。 最後一點,你們太有本事了。我當時來的時候自我介紹,我跟所有學長說,我堅 決不掉眼淚,我要一滴眼淚都不掉地離開這裡,你們真有本事,把我給搞哭了, 你們真厲害,謝謝! 王學長(中國):各位尊敬的老師、各位同學、各位尊敬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這兩天,我也感到很高興,什麼原因呢?因為近幾年來,世界上很多人都在說, 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那麼對這句話,我是非常相信的,我完全相信,我 們中國一定會強大起來,中華民族一定會強大起來。 但是中國的崛起,中華民族的崛起,對世界來說,對世界各國人民來說,到底是 好事還是壞事?到底是禍還是福?不一定的,這要看我們的下一代,看我們的下 一代有一個什麼樣的心態。這幾天我有一種感覺,尤其是昨天聽了許多學長的分 享,聽了我們新疆的朋友們的分享,我非常非常地受感動。我完全沒有想到,短 短的四十多天的時間,我們的學長們,我們的朋友們,我們的企業家們會有那麼 大的變化,簡直是天翻地覆的變化。我相信他們會有變化,但是沒想到會有那麼 大的變化。因此我就有一種感覺,只要我們老祖宗的文化能夠傳承下去,那麼我 們的下一代是有希望的,因此也可以很放心地講,中國的崛起,中華民族的崛起 ,對世界人民來說,一定是一件好事情。因此我們都互相鼓勵,回去以後一定要 按照老師的教導,去做好紮根學習的工作。 這次我們到這裡來學習,是來學習什麼來了?就是來學習要放下,要看破,要格 除物欲。那麼回去以後,我們一定會努力地這樣去做。 人生從小到大,會有許許多多的考試,考試不管有多少次,從大的方面來說,考 試只有兩種,一種叫口試,一種叫筆試。口試,是用語言來答卷的;筆試,是用 文字來答卷的。另外還有一種考試,它既不需要用語言來答卷,也不需要用文字 來答卷,它需要你用行動來答卷。這種考試是人民對我們的考試,是老百姓對我 們的考試,也是上天對我們的考試。我相信我們這裡的學員們回去以後,我們一 定會用我們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我們能夠經受得住生活對我們的考驗,我們 一定能夠經受得住老天爺對我們的考驗。 我來馬來西亞教育中心,實在說真的是基礎最差、心境最差的一位學生。四十五 天快要過去了,感悟真的很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麼一句話:最基礎的課是如 何做好人。我開始懂了,感恩一切,一切感恩,感恩無盡,永遠感恩。為什麼這 麼說呢?一是大概在這裡的學員、學長們,只有我一個是抱著來求援的心,抱著 半途而廢,企圖逃脫責任,回去自己找地方清修的一個人。那麼經過學習,經過 老師的苦口婆心的教誨,使我漸漸地明白了、懂得了,像老恩師、蔡老師講的, 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如果再沒有人站出來傳承,這個根就要永遠地斷滅了,這是 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我們親眼看到,親耳聞到,蔡老師傳承命脈嘔心瀝血 ,我羞愧難當。也親耳聽到、看到老恩師八十四歲的高齡,還飛來飛去奔波救世 ,感慨萬分。所以我自己慢慢地升起了一份懺悔、勇於承擔的心。如果再不去承 擔,還想自己的事,仍然是自私自利,不是個人啊! 第二個,過去在單位常常看別人的過失,不知道他們的過失都是因為我自己沒有 真幹,沒有德行感化他們,是我的問題啊!所以漸漸地聽懂了老師講的,真正學 傳統文化要能夠從自己做起,正己化人,像老師說的,「欲愛人者先自愛,欲覺 人者先自覺,欲度人者先自度,欲論人者先自論」。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也暗 暗下決心,自己回去在自己身上格物、改習、正己化人。 第三個就是,我代表家鄉的全體同仁,感恩中心的所有的老師、所有的義工、所 有的員工,感恩所有的學長對我們的幫助、教育和關愛。 最後,我剛才想了這麼幾句,算是我心情的一個總結:「一事無成年逾六旬,三 根全缺不值一文,幸遇人師苦口教誨,又遇學長楷模感奮。飲水思源知恩報恩, 改習承當正己化人,長存一心思念故里,他日蓮池奉侍世尊。」 周學長(中國):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學長、各位長輩,大家下午好!其實這 一次受益最大的,四十多天在老師的教誨、學長們的提攜下,包括小組各位學長 對我的幫助下,我一點點的,慢慢地找回了自己所迷失的方向、所迷失的根,那 就是孝道的根。我突然驚喜地發現,原來我對爸爸媽媽那份埋怨和指責,見爸爸 媽媽那份不好的心轉變了,我突然發現,我的爸爸媽媽是世界上最好最好的爸爸 媽媽了。 然後帶著這份心,我就去觀察、去思考我的婆婆。我在分享《德育故事》的時候 ,我在心裡其實很痛,為什麼呢?我要把我臉上的這一層皮剝下的時候,我感覺 深深的疼痛,為什麼會疼痛呢?我也不願意去揭這個疤。其實我為什麼選《張李 丐養》這則故事呢?其實我有個不好的念頭,特別不好的念頭,是什麼呢?我覺 得張李的婆婆是一個比較刁難的婆婆,我就想到我的婆婆也有點像張李的婆婆一 樣。出現這一念,當時我沒有覺察到,但是後來我反思我自己,真的很愧對我的 婆婆,選《德育故事》的時候,我對老人家還是存在著不敬,還是在見婆婆的過 呀。所以我覺得我對不起她老人家,在這裡,也借助大家的掌聲,我對婆婆深深 地鞠一躬,表示兒媳對她的懺悔。 同時通過四十多天的學習,我對自己充滿了信心,我也給自己找到了目標就是「 敦倫盡分、主敬存誠」。我一定要按照老師的教誨,把自己這份倫常之道圓滿。 那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呢?就是主敬存誠,用這份恭敬之心去圓滿。我相信在生活 當中遇到困境的時候,我會想到這個團隊這四十多天給我的教誨,我一定會圓滿 的。 在這次學習當中還有的體會就是,時時能夠提起用心去觀照別人的需要,用心去 體會他人的需要,改掉自己以前見人過的這份心。我現在看見每一位學長都有非 常非常多的長處,都有非常好的優點,所以我看見每一個人,我心裡都特別地歡 喜、特別地高興。 那麼,最後一點就是《一日常規》在生活點滴當中沒有真正地去落實,這是我做 得很差的一部分。 我要真心地感謝這一次老師、同學們對我的幫助,夫君也打來電話,他拜託我一 件事,他說:「你一定要把我的心願帶到老師和學長這兒。」他在電話那一邊真 心地感謝全體老師對我的教誨、感謝學長對我的幫助,希望能夠換回一個嶄新的 妻子回到家中。在這裡,謝謝大家! 林學長(印度尼西亞):尊敬的各位老師,尊敬的各位學長,大家中午好!其實 在這邊我的資格還很不夠,我天天東借西借,把筆記借來抄,但是我相信你們大 家都會原諒我吧。謝謝你們!大家都知道我們印度尼西亞的華文教育斷層了三十 多年,所以我剛來的時候,我一直對自己都沒什麼信心,但是我來到這邊看到你 們這些年輕人,年輕的學長,都在很努力地去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我在想我可要 給你們做個好榜樣,我不能夠讓你們說:「哎,這個老人家為什麼不自強不息? 」我覺得我們在印度尼西亞的華人,不但要秉承老祖宗勤儉的美德,還要秉承老 祖宗堅忍不拔的精神,為弘揚傳統文化做出努力。我這次來到這邊,我最高興的 是,過去覺得我是在一個人心不古的環境裡,有時候對這個崇洋我感到很看不習 慣,但是這次我來,好像是在大海裡,在狂瀾大海中已經找到一個明燈,找到了 一個指路燈,我也找到了一個好舵手,在繼往開來的道路上引導我朝向更好的方 向去走。我相信當我在印度尼西亞稍有灰心的時候,我一想到大陸十三億的親人 都在看著我,盼著我,就不能倒下去;我也想到我們臺灣澎湖灣的親人也在等待 著我,也在盼望著,我就要快點努力起來,向前進,快點振作起來,再向前進。 我希望你們大家能祝福我,使我能夠堅強,像蒼松一樣,在寒冬屹立不倒,是吧 ?好,謝謝各位! 蘇學長(汶萊):各位長輩、老師、學長,下午好!向你們鞠個躬。首先我要感 恩我所在單位的信任,我才有這個殊勝的機會來跟你們一起進修中華傳統文化, 我真的很感激上蒼給我這麼一個機會來到這裡,這是我第四次跟《弟子規》進修 班有緣分。在去年十月,第一批中心派去的老師到汶萊中華中學,為兩百多位六 年級學生做了三天的培訓,後來我們又帶了兩百位老師到古晉進修了五天,所以 我在那邊認識了蔡老師、李老師、仉老師還有她的夫君。今年我們的梁老師過來 幫我們的家長和老師進行了一次培訓。所以《弟子規》對我來說並不是很生疏。 當我第一次讀《弟子規》的時候,我的發音都不準,所以很多老師幫我改正,我 也很努力。我每天就打開《弟子規》的讀誦機,這樣我就背下來了,當我一背下 來,每一個字在我的腦海裡,我就看自己有沒有做到,有沒有盡我的力量做到每 一句《弟子規》的教誨,從孝悌謹信落實。 我小時候在家裡受過傳統文化教育,父母都是中國來的,還有他們知道傳統文化 的重要性,尤其是女性,知道怎麼樣培養一個比較賢淑的女孩子出來。我小時候 是上中文學校,我中學和大學都是上英文學校,所以我有點洋派,講話舉止比較 洋化一點。剛才我講到《弟子規》裡面的謹,就是坐的方式,我以前都是蹺腳坐 的,因為西方教育就是要輕鬆,要自然,要從心裡面流露出來,而我們中華文化 是要約束,這些是那個時候的感想。當我真正進入《弟子規》的學習,我學坐, 起初是很不舒服,很不自在,每個地方都在痛。可是過了一段時候,真的就像我 們的學長早上讀經典一樣,那個氣從丹田出來。所以讀經的時候,聲音特別好聽 ,我現在唱歌氣也從丹田出來,我朋友說我唱卡拉OK真的很有進步。我就想可能 是因為學了《弟子規》吧,一定是,點點滴滴做得越多,我就對我們中華傳統文 化越有信心,就這樣做下去,就這樣做下去。 以前我每次都從汶萊回馬來西亞看我爸爸,每次都給他零用錢花。可是學了《弟 子規》,今後每次一有機會,我更要回去看他,他八十九歲了,是一位tourist( 旅行者),他不知道什麼時間要走,我一定要回去看他。在我還沒下來之前,我 要向全體老師、還有全體學長、義工們以及中心大眾的信任和支持行三鞠躬,謝 謝大家的支持! 周學長(中國):各位尊敬的老師、尊敬的長輩、尊敬的各位學長,大家午安! 來到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學習也快四十五天了,這不是一個學習的結束, 而是剛剛開始。因為要把在這邊學習到的東西拿回去落實在自己的生活上,那才 是真正地開始學習。在這邊聽老師講課,每一句都像劍刺進自己的心裡,才知道 原來自己的習氣這麼重!我非常容易發怒,脾氣很容易上來,很大,而且喜歡控 制,控制欲,控制別人的那種心也強。 還記得我在臺上分享「繆彤自撾」這則德育故事的時候,希望把傳統文化帶給自 己的妹妹,然後就是融不進去,現在才知道原來自己的習氣這麼重,怎麼可能感 化得了妹妹呢? 今天早上老師上課的時候,一位學長提出問題,孝道要如何時時放在心裡,然後 落實在生活?「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深深地刻在學生的 心中,因為當自己對父母下跪磕頭的時候,面對的是那一張牌位。所以有父母在 ,就像老師講的,「回到家可以說聲爸爸、媽媽,我回來了,那是一件多幸福的 事!」所以各位學長,父母在的時候,真的要及時行孝,那當然如果像我一樣, 遇到這樣的狀況的時候,就把它化作一份大愛、大孝,把《弟子規》落實在我們 的生活中,「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與大家共勉之。謝謝中心各位學長在這四 十五天來給我的照顧,謝謝! 葉學長(中國):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各位學長,Selamat Petang!「生我者父母 ,成我者朋友」「親附善友,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我覺得也有 很深的感受,跟諸位同聚一堂,我從這裡就獲益太多。 一個學長說,「當你的夫君講了一個不怎麼好笑的笑話的時候,你會怎麼樣?你 會覺得無聊,還是你會哈哈大笑?你覺得他這麼可愛,想哈哈大笑的時候,那你 的恭敬心可能真的足夠了。」那個學長挺有學問的,觀察得很細微。 我想了一個對子叫:好文章從六經來。那大學問從哪裡做呢?大學問自什麼起? 五倫起,要從五倫去落實。那橫批是:正己化人。我要好好做自己。接下來這個 五倫怎麼做呢?我先自己簡單地報告一下。 在夫君的部分,原來我的想法也是愛情代表一切,現在我轉變了,要成為道義的 夫妻。 在孩子的部分,我再也不要求他們當顏子,雖然沒有真正說出來,但是內心已經 有這樣的趨勢,所以以前講再多的話也是假的,鼓勵他們的話都是假的。所以轉 成我要愛護他們,要用真誠的愛包容、等待他們,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要用我的善心來喚醒他們的善心,這是我要幹的。 在父母的部分,父母一直是我心裡很大的痛,因為他們總是希望我大富大貴,那 我沒辦法,我只能用微笑說對不起,然後內心充滿了委屈,很想告訴他們說,知 足就是富,人敬就是貴,沒有辦法說。通過老師的指點、指導,我已經知道我那 個憶往期來的心特別強,好勝心很強,急於求成,我已經知道了,我不再做這樣 的人了,因為這樣感召來的境遇不好。決定讓自己靜下來,慢下來,最後通達到 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的境界。 在這個「學文」的部分,我自己的早晚課更加篤實,因為有時沒有真心在做,我 要真的去落實,要學曾子「吾日三省吾身」,我跟他學,把我所見所聞所感還有 我讀到的經句,我都回歸到《弟子規》,好好地學《弟子規》。無論是《論語》 啊,還是《易經》啊,我學到的都回到《弟子規》是哪一句。還有平常自己做到 的,沒做到的,好好地檢討自己,真的把它做成筆記,然後這樣來真正地一門深 入。 接下來就是再忙的話,我也要抽時間聽經、讀誦經典。哪怕是在打瞌睡當中,我 也要想辦法,落實這件事情。 我非常感恩這趟學習,因為我覺得它已經治療了我的大部分,我非常感恩。廚房 的阿姨做的菜,我要好好地學,會做那個豆腐,就可以給我公公婆婆吃,就很好 。 我可能像那個鴨子,暫時飛不到天空當天鵝,天鵝化不成,當鴨子也可以嘛。我 以前每天看湖面,我特別喜歡看那個鴨子悠悠自在的樣子,從容是很從容,可是 它的腳底,老師不是說它劃得很用力嘛,我就仔細看一看,還真是劃得很用力, 我就天天看著它。我說,好,我回去學,學它那個精神,學那個刻不容緩,好好 地下功夫。以此跟同學共勉。 感謝這幾天來的一切人事物,山河大地,叢林鳥獸,眾生萬物。祝大家心開意解 ,心想事成,非常地感恩! 尹學長(中國):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長輩、各位學長,大家下午好!感恩祖 宗,感恩父母、師長,感恩學長,感恩一切在中心付出的人給我的庇護、生命與 慧命,感恩所有人的愛心,謝謝!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活得很痛苦,他就上廟裡去找智者,走到廟門口的時候 ,就看到大樹上拴了一頭牛,在那裡不停地轉。他遇到智者的時候,智者的第一 句話就講:「為何團團轉?」他說:「是啊,這牛為何團團轉?」這個智者說: 「我說的是你!只因繩沒斷。」「怎麼辦?」「砍斷。」 回想四十五天來,我就在想,是誰把我的心拴在了習氣的這棵大樹上?是我自己 。想想自己的劣根性,有的時候很害怕,我就拿紙列了一下,看看我的劣根性, 傲慢、自私、好指責、好批評、好指揮、好佔有、好強勢、好狂言、好貪名,而 且還好發脾氣,女人像個男人,喜歡做男人做的事情,不像個女人。我就在想, 四十五天的過程當中,我天天親近老師,都沒有辦法把我的這些習氣放下來,那 麼當我離開老師、離開學長的幫助的時候,我真的會寡不敵眾啊!所以我就找出 了自己在成長過程當中的誤區,那就是不修己而治人了,假學問,兩截人,自己 的根都沒立好,沒本啊,就好像手裡拿著一把雙刃劍,傷人又傷己。自己還以為 在披荊斬棘是開路先鋒,不知道差一點兒就壯烈犧牲了。那麼既然找出了自己的 誤區,就要把它改掉。 以前的時候我學的是知識,感覺是在容貌上用了太多的功夫,在紙上用了太多的 功夫,沒從心裡下功夫。我學習是希望教別人做一個如法的好人。那現在呢,明 白是讓自己做一個如法的好人,然後去影響別人。所以在未來的日子當中,我會 從自己的身上下功夫,多謙卑,多請教。也想請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哪裡,我 們所有的老師、所有的學長都不遺棄我,都能給我指點,都能給我幫助。謝謝大 家! 還有,這四十五天非常感恩很多學長的幫助,我會永遠地記在心裡,謝謝你們, 你們會是我生命當中永遠的貴人,感恩你們,謝謝!好,我今天就分享到這裡, 謝謝大家! 曲學長(中國):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長輩、各位學長,大家下午好!我是第 二次站在這個講臺上,我第一次站在這個講臺上,我發了一個願,是斷惡修善,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以後的時間和精力絕不為自己。無論這個目標 離我有多遠,我想我會用一生的時間去實現,再苦再難,決不退縮,這是我一生 立定的志向,我知道現在我的成績還很差,但我會努力。這是我來馬來西亞的第 一大收穫,就是我在這裡發了一個大願。 第二個收穫。前兩天同學們在這裡感恩,很激動,我在下面坐著,我就覺得我怎 麼生不起感恩心。也知道老師付出很多,廚房啊什麼的,我很受照顧,但我怎麼 沒有那顆真誠的感恩心呢?然後我就請教了一位學長,那位學長一邊給我按摩, 一邊開導我,在開導的過程中,我知道了原來真的是像老師說的那樣,我們為人 處世,待人接物,一切的問題都來源於父母。我想,我對父母的感恩心還不夠。 後來呢,我自己真的不願意去想我繼母的優點,我真的不願意去想她有哪些好處 。當我在紙上寫出她的一個好處的時候,我就會寫出她十個壞處,我就是這樣一 點點地去想、去寫。 後來我給繼母寫了一封信。當我把這個信寫完的時候,我發現我特別地高興,以 前我認為最恨的一個人,原來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貴人。我以前是不承認、不知道 的。有些學長知道我的身體始終是不好,因為在十七歲的時候,我就得過很嚴重 的病,到今年都三十多歲了,還是沒有調過來,我以前認為我的這個遭遇和磨難 是我的繼母給我的,我覺得我的病是因為她的打罵造成的。今天我才知道了,是 我自己自我折磨造成的,不是她,她只是我的一個緣而已。我的因在於我自己的 習氣,我的嗔恨心,我的傲慢心,我的不孝心,造成了我人生的失敗。為什麼我 感悟到這一點呢?因為我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她的所有的習氣也是假的,我為什 麼要用她的習氣來傷害我的身體呢?當我明白這一點的時候,我就覺得她是我的 恩人,為什麼呢?因為我的不孝,雖然我受到傷害,但是呢,繼母和父親也受到 了傷害,我覺得他們是用他們一生的幸福來教導我,我還恨她嗎?還不感恩?所 以我就覺得她是我最大的貴人,沒有人會用一生的幸福來教導我,而我的繼母做 到了。所以我已經從心裡轉過來,真誠地去叫她媽媽,希望一輩子做她的女兒, 這是我的第二大收穫。這一收穫,源于學長的付出。 第三大收穫。我聽師父說的,就是這個地球壞了,那是什麼原因呢?是我們的思 想把地球弄壞了。那我就找到了那個解救地球的方法,既然是我們的思想把地球 弄壞了,那我們一定是用我們的思想把地球再救回來。以前我認為,我要做一件 事,這件事很重要,什麼都不管,只要這件事成功就OK了。其實我的觀點不對, 為什麼呢?我現在的理解,人最大的價值不是你做了一個多大的偉業,而是你時 時保持一顆清淨的心,這個心波是最有意義的,最有價值的,而不在於你做這件 事成不成。以前我的思想錯了,我現在知道怎麼來實現我的願望。我要在每一件 事情中告訴我自己,目標是我的這顆心和我的思想波,我要讓它保持真誠、清淨 、平等,而不是只著在事相上,這是我的一個收穫,觀心為要。謝謝大家! 張學長(中國):各位尊敬的老師、長輩、學長,大家下午好!本來我是準備當 一塊海綿,在下面吸取各位學長的經驗,但是該來的還是跑不掉。 在這四十五天的學習中,從諸位學長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我不善於表達 。老師的教誨很像學長剛才所說的一樣,漸漸地刺進我的內心,因為自己以前的 習氣、毛病太多了。來中心以前給自己一個期許,是好好當一個學生,吸取人家 的經驗,在老師的教誨下,期許自己要學一句,做一句。因此在這四十五天的學 習中,我個人就是力行《一日常規》。 坦白講,以前在家裡面,起床後棉被、衣服都不疊,這些事情都是我家人幫我處 理,自己也認為這些事情都是她們該做的。直到這次從力行中也學到了一些東西 ,凡事不經過不知道難,同時體會到同仁的辛苦和家裡人的付出。而且在力行中 也學到了用水方面的節約,我在用水方面有一個小小的心得,提供給各位做一個 參考。就是用水時,儘量把水龍頭關小一點,不需要時要把它關掉。而且在禮拜 天內務整理的時候,在洗衣服的時候,先用肥皂水泡一下衣服,先把那個上衣洗 好,毛巾、手帕和上衣先洗,然後再洗內褲,再洗襪子,然後這個肥皂水拿來洗 那個浴室的地板,儘量做到不浪費。而且從這次力行中,我的心沒有以前那麼粗 糙,能夠處處為人著想,尤其是晚上要上洗手間的時候,會體恤到會不會吵到別 人,會儘量把腳步聲放輕,輕輕關上廁所的門。這是在這段學習中自己的一個小 小的感悟。 同時在這段學習中特別感謝王教授給予我的幫助,因為學習上我碰到一些困難, 我就會到九樓去請教王教授,他每次都是和藹可親地為我解答一些問題。當我起 身離開的時候,他都會親自送我到房門口,然後我給他深深一鞠躬表示感謝,請 他趕快進去休息,他還是沒有進去,等我走上十樓的樓梯時他才進去。看到這個 長者如此謙卑的態度,我感到深深的慚愧,在此向王教授深深鞠一躬表示敬意。 這四十多天的學習很快過去,但是這不是結束,這是另一個力行階段的開始。我 希望把這裡所學的帶回去,從我自身、自心,從我家、自己做起,進而影響到我 身邊的親朋好友,甚至社區鄰里,做一個好榜樣。我的分享到此,謝謝! 熊學長(中國):尊敬的各位長輩、各位老師、各位同修,大家下午好! 我要重點講一下的,就是這次我參與習勞的兩個感受。我如果回去給我太太講的 話,她肯定不會相信,所以我就拍了些照片給她看。因為四十年以來我真的沒有 洗過碗,也沒有洗過廁所。這次來三個禮拜有洗碗,兩個禮拜有洗洗手間,所以 我把這個感想跟大家講一下。 第一次洗碗的時候很不習慣,就是不知道怎麼樣去洗。第二天的時候有學長跟我 講,他說很簡單,所以我就洗一個念一下「阿門」,這樣洗,念了兩三天之後就 順了很多了,以後就把這個洗碗的事情堅持下來了。最後一個禮拜的晚上,我就 跟一起習勞的同仁講,這些碗我都認識了,那些勺子,那些大的小的不同顏色的 ,我差不多都認識它們了。 第二是吃飯。我一看到東西很好吃,每一次心裡很高興,哎呀,這個很好吃。老 師講,覺得這個東西好吃叫感恩,之後覺得,哎呀,東西好吃,我還去拿點兒, 這個叫貪,所以到今天為止,我還是在貪,就覺得那個很好吃,感恩啊,然後還 去拿點兒時,馬上想到這個在貪啊,不能再吃了,所以也是潛意識裡面會有這樣 的反應出來。 然後還有一個事情就是,洗碗的過程當中我發現有一個問題,那是我以前都沒有 意識到的。從小時媽媽叫我吃飯,「快回來吃飯了,我要洗碗啊,你不要一個人 還在後面吃啊。」等我成家以後,我妻子跟我講,她說:「你的電腦不要搞了, 大家一起來吃飯,等下我要收拾廚房。」後來到公司去的時候,廚房的人總要加 班半個小時,為什麼呢?因為幾個高管吃飯的問題,所以他都要推遲半小時,不 跟大家一起吃。這次通過洗碗我才知道了,因為一部分人吃飯很晚,其實我們洗 碗的話大概要二十到二十五分鐘就洗完了,就是會有一些人拖得慢一點兒,所以 不得不加班。所以我回去的時候要跟妻子一起吃,開餐時我們要一起吃,然後到 公司去的時候就跟公司的同仁一起吃。我記得老母親跟我講過,她說,吃飯就好 像一個繩子一樣,它纏聚了所有的人,一個人沒吃,她就不能下班;一個人沒有 吃完,妻子也不能夠收拾廚房。所以我覺得在這個上面我感悟蠻多的。 再就是洗洗手間。我記得我去洗洗手間的時候,我有一個標準,因為在外界都有 一個standard。這個標準是什麼呢?日本有一個郵政大臣,三十六歲的野田聖子 ,她大學畢業的時候有一次去洗手間,看到一個阿姨洗的標準,是怎樣的呢?洗 完這個便器,裡面的水可以捧起來喝,這就是洗洗手間的標準。我當時去洗這個 洗手間的時候,我就是按照這個標準去的。因為我知道洗洗手間的時候,清理表 面上的事情都是很容易的,最關鍵的就是便器看不到的地方,這是關鍵,如果能 把下面洗得乾乾淨淨的話,你自己有自信的話,你一定能喝下去,這是我努力的 方向。 其實《弟子規》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實沒什麼難的,難就難在把每一個 細小的事情都做好了,每一天都是堅持不變地把你要做的事情都做好了,真正按 照標準,或者比標準做得更好地、不停地做下去,這個才是很難的。一生一世都 不改變,不管有沒有人看見,你都可以做得到,那麼都會成聖成賢。釋迦牟尼做 到了,所以他成為佛了;耶穌做到了,所以他成為神;特麗莎修女做到了,所以 萬人敬之,敬仰她;我們的老師做到了,所以我們這麼多人來聽他講課。其實每 個人都做到了,在公司當中也好,在家庭當中也好,你做到了,你就會成聖成賢 。 時間過得很快,今天我們有緣分聚在一起,這個緣分是生生不息的,只要我們心 中有愛,一定還會在一起的。其實孝在手中做,佛在心中留,神在愛中走,我相 信大家的緣分都會有的,所以看我們大家怎麼樣去落實,怎麼樣真正從一點一滴 開始做。謝謝各位! 歐陽學長(中國):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長輩、各位學長,大家下午好! 四十五天很快就要過去了,學生在這四十五天感觸良多。首先感恩老師對我的諄 諄教導,還有無微不至的關心,學生很慚愧給老師還有學長們添了很多的麻煩, 在這裡對老師和學長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今天上來,我就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是 我家裡的故事。 我外婆她其實是不識字的,她出生在一九四九年以前,那個時候因為是大家閨秀 嘛,女孩子生下來以後都是裹腳,然後學女紅、學刺繡那些。所以她家務那些都 學得很好,唯一不會的就是識字。她後來七十多歲的時候,我那時還很小,她信 仰了基督教,變成了一位非常虔誠的基督教徒。基督教每週日早上會做禮拜,做 禮拜都會唱讚美詩,讚美詩彙集成這麼一本書,讚美詩裡面那些字她是看不懂的 ,她就以七十多歲的高齡開始學習,開始學認字,那時候的我才讀小學。每次我 去看我外婆的時候,她會把我叫到旁邊,她說,「來來來,這個字怎麼念,你教 教我。」我就把我自己認識的那些字教給我外婆,到後來她就把這麼厚的讚美詩 ,一本書裡面的字全部都學完了。現在有時候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就會經常 想起我外婆當年努力學習的那個樣子,從她身上我得了很多,知道了什麼叫精進 ,她的那種心態、那種精神,無時無刻不在感動著我。 還有我的奶奶也是,她六十多歲因為疾病失明了,在她二十多年的歲月裡,眼睛 都是看不見的。但是儘管她看不見,她能用一顆溫暖的心關照著我們孫子輩。我 小的時候最喜歡的是在我奶奶的懷裡聽她講故事,現在想起來她講的全部都是德 育故事,講的是與人為善,講的是怎麼去做好事,怎麼去懲奸除惡,全部是這樣 的故事。而且我奶奶在當地有一個綽號,要用那種家鄉話講出來才有味道,翻譯 過來意思就是說她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她就是信手拈來,一下一個故事,一下一 個故事,講給大家聽。所以說,附近的小孩子都很喜歡她,都喜歡圍在她旁邊聽 她講故事。我通過我們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回想起我們家裡這些祖祖輩輩、這 些長者們,從他們身上感悟到人心就應該像他們一樣。我要像他們一樣,要厚道 、溫柔、善良、真誠,這在我身上是非常欠缺的。 這四十五天的學習過程,我也從老師、學長身上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優點,這些都 是學生所不具備的。回去以後首先從落實孝道開始,要對我家裡人更好,養父母 的身心智慧;還有對我的姐姐們,因為我沒有哥哥,我上面全部都是姐姐,對我 的姐姐,還有其他的家族成員,要用孝悌之心對待他們,不辜負家裡人對我的期 望;還有在工作當中兢兢業業,這個都是學生回去以後將要做的。 所以在接下來的歲月裡面,我希望我能夠把老師的教誨裝在心裡,把我們七十多 位學長的愛心時刻都裝在心裡,勉勵自己。希望我以後有更好的成績,通過各種 方式來與大家分享,也希望我們以後時常聯繫,不要斷了這一份聯繫和感動。最 後感謝大家,祝大家日日精進。謝謝! 張學長(中國):各位老師,各位學長,下午好!「心高謹防風折翅,低頭要思 做學生」。這兩句話其實是我高中的時候就寫出來的,這一次我又想起了這兩句 話。「心高謹防風折翅」,其實就是讓我放下這個傲慢;「低頭要思做學生」, 就是讓我們要學老實,學聽話。我就想,為什麼十多年前就有這種靈感?那時候 的體會就那麼一剎那,就那麼靈光一閃。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這種靈感的, 那個時候是一種性德的流露,但是我們沒有用心,沒有用心去體會。那麼這四十 多天我也是體悟到這麼一個道理,就是如果我們學習,學這些經句,學這些聖賢 教誨,不用心,沒有真正地用心,其實我們真正受不了益。 我作一個比喻。好比我們一直以來都是穿著衣服在洗澡,一直以來都是戴著面具 在洗臉,而我們還自以為洗乾淨了,這就是自欺。我也從學習的過程中找到了對 治這個自欺的方法,就需要做到老師說的,時時要觀心。曾子有三省,我除了這 三省,我加了一個省,共四省,就是每天早上起來反省昨天晚上做的夢,夢裡面 有沒有正念。真的,為什麼我們做夢的時候,對父母,對親人沒有那份恭敬心, 把誰都不放在眼裡?其實因為我們學的都是表面文章。正如老師說的,靜中十分 ,動中一分;動中十分,病中一分;病中十分,夢中一分,這個就是勘驗我們的 功夫。我才理解了,為什麼古人夢見自己摘了人家一個李子就不吃飯,自己懲罰 自己三天三夜。那我們在夢裡面做了一件錯事,這相當於我們在清醒的時候做一 百件錯事,一個惡念相當於我們在醒著的時候一百個惡念,這個真的不得了,所 以這個要反省啊,真的要反省!所以我每天早上起來,說實話,我是最後幾天才 開始在夢裡面有了正念,才能提起來正念。以前學的都是表面的,真是表面的, 現在夢裡面還能反省,我覺得這個真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我開始想,學了回去以後,我就想換個樣子,怎麼換呢?我一開始想把一些不合 我意的緣分給退掉,然後該遣散的遣散,該斷的斷。但是老師上課講的,「不挑 境界」,我當時想,我這不是在挑境界嗎?所以我也悟出一句話來就是:境界無 好醜,皆自心感召而來;好醜在我心,唯心念可轉境界。就是我們不要拒絕這些 緣,我們用心去轉這個緣,對於來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緣分,我們應當用心去珍 惜,我們盡心盡力,隨緣盡分。這是我體會到的。 然後回去以後,我還是繼續做我的村長助理,繼續去做。因為我一直以來就是這 種想法: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就是這麼想的,從哪裡來, 到哪裡去,所以要紮根農村,回饋故鄉。但是我一個二十多歲的人,哪有什麼回 饋故鄉的?現在學了聖賢教誨,我發現我們的祖輩,他們的身上其實有很多值得 我們承傳的寶貴的精神遺產。農村裡面有很多上年紀的,都不識字,但是他們行 出來的東西,做出來的東西,都是忠孝節義,但是慢慢地好像要斷,所以我現在 要快點把那個再接過來,我現在要回饋故鄉的就是把那個接過來,把它再復興起 來。我要用我自己的身體力行去告訴這個社會,不是所有從大山裡走出去的大學 生,都不願意再回到這個山裡面來。我也要用我自己的身體力行告訴世人,「一 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不只是古代才有,今天也有。 最後,我們知道,孔夫子那個時候是禮崩樂壞的時代,我們期許我們現在的社會 一天比一天改善。孔夫子那個時候有三千弟子,師長說我們現在這個社會要有八 千人真正發心斷惡修善,改過自新,轉迷為悟,才有救。孔夫子手下有七十二賢 人,在座的各位一共七十二人,所以我們就有自己的目標了。謝謝大家! 白學長(中國):尊敬的各位老師、尊敬的長輩、尊敬的各位學長,下午好!我 這次到馬來西亞應該是第二次,我六年前到過馬來西亞,那個時候也不學傳統文 化,什麼都不知道,一直陷在貪嗔癡慢的各種習氣當中。六年前到吉隆坡時,在 雲頂待了兩天兩夜,大家知道雲頂那個時候是亞洲最大的賭場。我在那邊下了很 多籌碼,贏得的是什麼呢?贏得的是貪嗔癡慢,五欲六塵。但是我這次來馬來西 亞也是押了賭注,押了籌碼,是什麼呢?押的是我人生覺悟的籌碼。我在這邊贏 的是什麼呢?贏得的是慚愧之心,贏得了感恩之心,贏得了發願之心,這是我四 十五天來學習的最大的一個收穫。 這四十五天學習當中,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故事,都像一把劍刺中了我的心 ,我的心真的很痛,也很癢,心現在是遍體鱗傷、傷痕累累。但這把劍正好刺中 了我的毛病、習氣,我希望這些垃圾在馬來西亞全部扔掉。我要以一顆感恩的心 、懺悔的心、發願的心,輕輕鬆鬆地飛到我的家裡,輕輕鬆鬆飛到我的團隊裡, 快快樂樂地回到我的祖國大陸,這是我最大的一個心願。 在這個學習的四十五天當中,我真的無盡地感恩,雖然我是朝鮮族,我的祖宗是 在朝鮮,但是我生在祖國的大陸,我無比地高興,而且能夠在傳統文化的這個大 樹之下能夠成長到現在,我真的無比榮幸和自豪。 我一定要把這幾句話帶入我的心靈,帶到我的後半生:老師把我托到肩膀上來, 我看到了我四十年來走過的風風雨雨,從貪嗔癡慢當中走過來的人生,但是我勇 敢地走過來了,我沒有犧牲,是傳統文化救了我,我看到了今後的人生道路,那 是一片金光燦爛,是一條光明的大道。謝謝大家! 馮學長(中國):尊敬的諸位老師、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首先很 感恩在這四十五天來對我們默默的付出,感恩! 這四十五天我的收穫很大。我在第一周周記裡面就寫道,這四十五天我是來學習 沉澱的,因為沉澱讓我挖掘出我內心中最深的一種傲慢,而這種傲慢可能在外表 很不容易顯露,但是我自己找到了這個根源。 第二呢,這四十五天讓我找到了心。在這三年的學習過程中,我的一句口頭禪就 是「應該的」,不管做什麼事情,當遇到外面的長輩、老師、朋友來感謝的時候 ,我永遠的三個字都是「應該的」。可是當這三個字說得太久的時候,我忽然發 現我把心給丟了,所以這四十五天也讓我找回了丟失的心,自己走了三年走得習 氣越來越多,原來是因為我沒有從根本下手,我沒有從我的心上下去改正。 第三點是認祖歸宗。在馬六甲的那天,我們去萬姓祖先堂,裡面的一位義工長輩 就告訴我說:「您是馮氏的一百三十六代傳人。」我當時聽完以後,我就找到了 我們馮氏的祖先牌位,向他頂禮,同時找到了我媽媽他們李氏門中的祖先,也向 他們頂禮。因為很感恩祖先讓我有了這樣的父母,然後才能不斷地去教育我,不 斷地包容我。 還有一點,這四十五天對我來說也是一個重生。報到的那天,四月二十六號,正 好是我二十五歲的生日,我原本以為,這二十五年來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可是 通過這四十五天的學習,我才學著邁出人生的第一步。 最後,想跟諸位已經做了父母的長輩,還有和我年齡差不多大的學長分享一句話 ,我的父母用了二十幾年的時間等我明白應該怎麼樣去做人。所以在座的父母, 無論你們的孩子現在是什麼樣,請對他們要有信心;而我們為人子女的,或許父 母教育我們的方式、方法,讓我們一時難以接受,可是父母愛我們的那顆心永遠 都不會變。謝謝大家! 龔學長(中國):尊敬的各位長輩、各位老師、各位學長,大家下午好!其實這 一次還是比較拖延的,不願意上臺來分享,因為心裡明白這一次上臺就意味著跟 大家的分別,心裡還有幾分不捨。 這四十五天走過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師又給我一次新的生命。從二七年 九月份離開廬江之後,我就感覺個人的修學上有很多的不足,就像老師說的,就 是要細細地找尋自己,覺察到自己在修學這條路上的進進退退。後來經過四十五 天的學習,發現原因就是自己沒有真信,沒有真信老祖宗的教誨,現在發現這是 自己最大的問題。因為當你的內心有了真信之後,真正信古聖先賢的教誨,你面 臨外界任何的阻礙,你都不會迷失方向,這是我最大的感受。 就像昨天看電影《達摩祖師》,當他建他的自修室,就有很多的外境來磨他,有 人來障礙他,有天地萬物,有外界的環境。我看到了他端起的碗,碗裡的水,外 面的雨在下,風也刮,最後房子也刮沒了,飯也吃不成了,被雨都給灌滿了。我 當時感覺我就是他,那就是我,這幾年的修學,當我碰到外界的各種緣分的時候 ,就是親人的緣來拉你,外面的環境,再加上自身的身體,方方面面都來考驗你 ,你這時候要不要再往下走呢?當時達摩法師端著碗的時候,我在想我這幾年也 是這樣,但是後來達摩祖師他開悟了,他為什麼開悟了?我就覺得他是真信佛, 真信祖宗。 我就給自己立下了目標,就是安住緣分,敦倫盡分,成就自己。要怎樣安住緣分 呢?就是我無論到什麼地方,我都要好好地愛我身邊的人。因為除了父母之外, 身邊的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親人,我要好好地愛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是真正地安住 緣分。然後就是敦倫盡分,做我應該做的事情,最後要成就自己這一生的道業, 不枉費這一生走過一回,也不辜負師長和蔡老師的教誨,這是我這次馬來西亞學 習之後立定的大願。因為老師也講到要願大,志堅。大家大概看到我瘦瘦的,是 吧?但是我覺得這一份信心不會動搖。 今天早上吃過早餐之後我就看到一幕,出了餐廳之後我看到水池邊有一條魚,它 用全身的力氣用頭頂著一條死魚,頂著它,是從水底把它托起來的。我就覺得可 能那條魚是它的親人,也許是它的朋友,它那顆救助的心太強烈了。我當時就被 那個魚感動了,我就把它的力量化成自己的力量,我一定要用真誠的心成就自己 。我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李學長(中國):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長輩、各位學長,大家下午好!學習的 第一周,老師給我們反復地開示了「以師志為己志」,和我們所立的「為往聖繼 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個志向。我在聽老師開解的過程當中,我才明白立志的 重要性。以前真的很茫然,也知道「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可是我覺 得那不是我的事情。今天來到這兒,通過老師一周的反復開解,我明白那是我的 責任我就應該去承擔,當我自己感覺到我應該去承擔的時候,我內在的那種動力 真的就出來了。以前聽過王琦老師說的內動力的啟發,我不知道是什麼,可是這 一個星期我感受到了。這一個星期我連中午的時間都沒有回去,因為我要想承擔 ,我必須有自己的能力,有自己的德行,才能承擔起「以師志為己志」的這一份 責任來。 接下來在每一位老師的開解過程中,我就一一對照自己的言行,從心境上、從事 相上,對照自己。我發覺四十多年來特別是修學這個過程當中,我給自己下了一 個最正確的結論,那就是自欺,巧言令色。我也在考慮修了這麼多年,聖賢文化 也學了、弘揚了三四年,為什麼是這個結果?在老師的講課當中,我都是以我的 看法、我的想法、我的做法、我的煩惱、我的浮躁來學聖賢文化,來落實的。所 以這裡摻雜的全是自私自利,一顆浮躁的心。所以從原點、從這個思想觀念就錯 了,所以往下發展的一系列都是錯的了。 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說了一句話,「態度決定成功」。我以前的所作所為,真 的沒有對老師生起誠敬之心,沒有真誠,沒有恭敬。如果我們真正地去恭敬老師 ,真心地恭敬聖賢對我們後代子孫的那份存心的話,我們不會摻雜我們自己的意 見在裡面給別人去說,也不會只說不做。所以有自欺,這個結果就是必然的。 接下來我就在想,我應該怎麼辦?其實善惡就在一念間,以前的種種是自私自利 ,念念為自己的名聞利養、自己的貪嗔癡慢的這些習氣去服務,接下來要以聖賢 老祖宗的教誨,來觀照我們自己的思想觀念,來觀照我們的念頭,我們再以《弟 子規》去落實。特別是《幸福人生講座》這四十集,我在裡面發現了一個寶貝, 我們天天都在想搭乘聖賢這艘巨輪讓自己達到人生的圓滿,怎麼搭乘,怎麼邁開 第一步,怎麼上去,這可能都是我們大家思考的。那就是以四十集為基礎,把我 們的每一念,把我們的身口意,把父母的分身,把祖宗的分身,全部用來落實《 弟子規》上,言行舉止都是用聖賢這個念,念念活好每一刻,在每一個境緣當中 ,真誠地落實每一個角色應該盡的責任。那麼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這是理 論,我明白,可是回去應該怎麼做呢?我也給自己一個期許,從格物和改過入手 ,一點一滴的、踏踏實實的,以一顆真誠、恭敬的心,落實老師講的「幸福人生 講座」、整個《弟子規》和傳統文化。 在這裡我也真誠地感恩諸位老師四十多天來的諄諄教導,感恩各位班主任辛勤的 陪伴和關懷,也感恩各位學長給予的支持和幫助,給了我很大的人生啟迪,謝謝 你們!在這裡我還要感謝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給的這個學習的平臺,特別 是感恩廚房的老師們,真的,他們是太辛苦了,謝謝他們!最後真誠地歡迎各位 老師、長輩、學長,有時間的話來我們內蒙古草原的青城做客,我和我的同仁將 以潔白的哈達、醇香的奶茶恭候您的光臨,謝謝! 向學長(中國):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長輩及各位學長,大家好!其實這次能 有這個機會來這裡學習,我第一個要感謝的就是蔡老師,我們一點兒心理準備都 沒有,老師來到深圳突然說:「你們兩位也去學習吧!」我們說:「啊!我們也 要去啊?」他說:「是。」結果我跟師父報告以後,師父說:「哎呀!太好了, 快點去吧。」從那時開始就一直很激動,也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來 學習。 我就是一個學了又不做,做了又做錯,錯了又不改,就是這麼一個人。一位同仁 剛好是我的室友,他對我說:「哎呀,我看著人家對你那麼恭敬,你卻那麼傲慢 ,我都不敢跟你說話。」我就開始特別地難過,我說:「我來這裡就是改這個過 的。」 每天聽著各位老師的課,我坐在下面一直想,都是講的我,老師講的每一句話, 每一個字,每一個分享,都是我自己做錯了,從前的我和現在的我。我回家以後 一定要低低的,矮矮的,好好地在道場裡面帶動大家一起來落實《弟子規》,今 生的終生目標就是成聖成賢。從前自己有一顆很堅硬的心,聽老師的話,把這個 堅硬的心變成一顆柔軟的心,以前傲慢的我變成一個很謙卑的我,但是我也很希 望各位學長監督我,能給我多一點寶貴的意見。 我也希望我們這七十多位帶動我們的家人一起來轉變,一起來落實《弟子規》, 把這個世界變得很好很好。我也希望地球跟我們一樣歡歡喜喜、快快樂樂的。最 後我要告訴大家的就是六個字:老實、真幹、聽話。好,謝謝大家! 譚學長(馬來西亞):各位老師、各位長輩、各位學長,大家下午好!我先感恩 成就我來這邊學習的一切人事物,包括義工們、老師們、我的家人。接下來,我 就要向大家彙報我之前來的目標,第一個就是把一個全新的我送回去,讓大家認 識傳統文化教育,大家說我能辦到嗎?(學員:能!)謝謝大家!我相信我能辦 到,我回去會儘量把利益人的話講出來,不利益人的話少講。然後把這邊學到的 一切跟我所在的中心的老師們分享,尤其是德育故事,把他們的興趣點燃起來, 大家一起來學習古文,因為老師們鼓勵我們大家學習古文,然後才能深入經典。 第二個就是來養生。現在我的手掌有點兒紅潤了,多虧我們的老師每天早上風雨 無阻,不管他們晚上幾點休息,每天早上都會六點準時帶領我們練八段錦。在這 邊有良好的作息時間,每天跟著老師們鍛煉,我察覺到我的身體有了一些改變。 尤其是吃了廚房的阿姨、叔叔們煮的好吃的素食,第二個目的真的是達到了。我 回到家也會跟著這邊的作息時間,我已經向自己承諾,而且我一定會做到,每天 六點一定起床鍛煉。 第三個就是要送一個全新的太太給我家夫君,能嗎?可以的,因為我是馬來西亞 人,馬來西亞有一個口號,Malaysia boleh,馬來西亞人是可以的,所以我也是 可以的。現在我家夫君已經在期待這位全新的太太回家。為什麼呢?因為我答應 他兩樣東西,而且我肯定會做到。第一樣,就是回去那一刻開始直到永遠,直到 我們離開這世間,都不再對他發脾氣,不再對他生氣。不再對他發脾氣,進一步 就不會再對別人發脾氣,這對我個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對我身邊的親人都是一 件好事。 第二樣答應他的是,每天早上六點拉他起來一起去鍛煉。六點半他去沖涼,我就 去弄早餐給他吃。之前我是一位非常不好的太太,他是一位很好的夫君。為什麼 呢?我們有鬧鈴,鬧鈴一響,我會起身去關,然後躺回去睡。然後他去做工,而 且他會買早餐給我吃,而不是我幫他弄早餐。所以那個是顛倒的世界,現在我要 把它調回來。 這三點我肯定會做到。接下來就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回到我的中心之後,會 怎麼樣來為我們中心付出。我們中心很缺乏師資,老師人手不夠,我很幸運,我 們會長蠻信任我,就給我帶了一班,十三歲到十八歲的班,那個班是蠻不簡單, 孩子都有很多的思想,所以我會把這邊學到的也一樣和他們分享。我的分享到此 。謝謝各位! 二一年六月七日-二一年六月十日